我们的季节e
在晋西北,八路军有三个大名鼎鼎的团长,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人称晋西北“铁三角”。这三个人,都是经历过长征的骨干,其战术水均傲视同侪,但是,这三个人究竟谁是《亮剑》中最强的呢?我想,这还是要从战绩上来作一个比较,毕竟战场是检验战力的唯一标准。我们以1942年11月的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来分析。那年,鬼子发动了针对八路军指挥机关和129师的大扫荡,鬼子的战术很“标准”,大纵深、多梯次、多层次“拉网”合围。无论装备、兵力八路军均处于劣势,各团分头突围,血战连场!化整为零,隐蔽待机!在这样的战场高压态势下,对指挥员的战场预测、应变能力、临场指挥是个巨大的考验。扫荡后,三个老战友在一起盘点:丁伟的新一团,减员三分之一。孔捷的新二团,不包括非战斗减员,伤亡三分之二,干部就剩下一个副连长。李云龙独立团,干部伤亡三分之二,战士伤亡半个团。从数据上看来,丁伟的团损失最少。孔捷的团损失最大。李云龙居中。在第一集中,李云龙硬杠坂田联队大胜之。而此前,孔捷跟坂田联队打过一场,孔捷负伤,政委牺牲。可见,在这一阶段,丁伟是三人中最强的。再看解放战争。丁伟最先提拔,成为四野的王牌军长。李云龙作为师长与楚云飞硬战一场,负伤住院,缺席了多场重要战役。不过娶回了田雨这个好老婆,值得。孔捷率部出关,参加了四野所有的重大战役,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同样成为军长。此时,孔捷已经渐渐赶上了李云龙,其指挥能力、战场意识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50年,孔捷带兵入朝,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直接感受到全新的指挥理念、作战方式,他此时的综合能力,已经强过“留守”的李云龙了。再看指挥能力。如果要论战术意识和现场指挥,在师以下规模的战斗中,李云龙稳胜丁、孔二人。所以,在八路军实力较弱,战斗多为小规模局部作战的情况下,李云龙异常出彩。但是,如果是师以上的战斗,李云龙是不如丁伟的。比起丁伟来,李云龙缺乏的是大局观和战略意识。在论文答辩上,当丁伟说出“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句,并准确预判了东北的战略形势时,这个经历战火洗礼将军,已经开始朝帅才蜕变。而孔捷的毕业论文题目为《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已经着眼于向现代战争的”战役级“落脚。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亮剑精神》,应该说,导演的处理很巧妙,李云龙如果就战略或者战役层面来写,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前面二人,所以只好剑走偏锋。不过这论文由赵刚来写更合适。另外,在学院放假期间,丁伟皮衣小帽,一路游玩。这种”松驰“,是李云龙所没有的,李云龙有点紧,老绷着。看来,晋西北的“铁三角”,还是丁伟强啊!
缘梦~幸福宝贝
在《亮剑》里,李云龙、孔捷还有丁伟,这几个人都是同一等级的军事主官,不管是在抗战期间还是在内战期间,这三人的职务上升,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里完成的。除了这一点以外,这三人的关系更是特别的好,这主要因为他们在早些年参加革命的时候,都是在一个班里的混出来的,而且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腥风血雨以后,当初的老兄弟们,也只剩下了他们三人,这也的情义自然是弥足珍贵的。
就在全国战事都已经平息以后,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都被上级领导提拔为军长。这级别虽然是越来越高了,不过这仗却是没得打了,就拿李云龙来说,当了军长以后,整天待在指挥部跟几个参谋一起玩沙盘游戏,只能过一过嘴皮子瘾了。但就在李云龙就要憋坏的时候,上级又来了一个新的命令,那就是让他放下手中的指挥权,立刻赶赴南京,参加军事学院的学习。不过李云龙向来是不喜欢读书的,而且还以没有文化而自豪,所以这样的活动,他当然不愿意参加。
不过,就在上级领导再三的督促,已经田参谋长的劝说之下,李云龙最后还是收拾行李去了南京。而就在李云龙刚到学院报到的第一天,遇到了几年没见的两个老战友,那就是丁伟和孔捷。这三个活宝聚到一块,那这个指挥系自然又得乱了套,先是李云龙带着大家哄闹常教员的课堂,后来又出现了拒绝穿新式军装的一幕。最后要不是老师长批评这几个人,说不定他们一定还会这样调皮捣蛋下去。
这三人是1953年去的南京学习,一直到1955年时才毕业,兄弟三人在军事学院里一共进修了两年多的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让这三人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说在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这三人都写出了非常有水平的毕业论文,特别是李云龙跟丁伟二人的毕业论文,更是获得了全场学员的掌声。从剧里的一些镜头能够知道,这三人中,只有李云龙和丁伟站上了演讲台,并演讲了自己的论文,而孔捷却只得默默的坐在下面当一位看客。那么有网友就要问了,就在毕业答辩时,孔捷为何没有上台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孔捷所写的毕业论文实在太普通了。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所演讲的论文是“亮剑精神”,而丁伟则是讨论的“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而孔捷所写的那篇《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仅仅只是讲述了战术的问题。反观李云龙,他写出了一个部队的优良传统,是来自一种不服输的军魂,而丁伟则是围绕在数十年后要发生的战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及辩证,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这样一比较,孔捷所写的毕业论文就没什么太大的看点了。而在军事学院众多的学员中,只有好的论文才能被作为模范文章,并上台演讲,很明显李云龙和丁伟的确是够格的,但是孔捷就稍差些,于是也就只能坐在下面当听众了。
木秀于森林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都梁作品《亮剑》原著:第十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孔捷与李云龙都是大别山人,一同参加的队伍,从当战士的时候就在一个班,是老战友了。 他们的性格也很相像,都是那种听见枪声就不要命的人。 在刚入伍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也是因为年轻气盛,谁都不服谁。 有一次,更是因为切磋武功,打得对方鼻青脸肿,还为此结了怨。 但是当孔捷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差一点儿就要挂了的时候,还是李云龙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火线背了下来。 谁知伤好了的孔捷归队后,非但没有感谢李云龙,反而要与李云龙做个了断,要砍下自己两根手指给他,从此谁也不欠谁。 李云龙看孔捷拿起刀就要往下剁,一下慌了,他佩服孔捷是一个汉子,说足了软话,给足了孔捷面子,从此之后,两人就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了。 后来,孔捷再一次与李云龙发生冲突,就是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的二当家山猫子打死之后,李云龙要为和尚报仇,去灭了黑云寨。 而这个黑云寨此前刚答应归顺孔捷的新二团了,孔捷想来阻止李云龙。 李云龙直接让张大彪把孔捷给绑了。 孔捷大骂李云龙混蛋,老子跟你没完。 李云龙并不为之所动,而是冷冷的说:老孔,对不住了。等我把事干完,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孔捷看得出来,此时眼里都能冒出火的李云龙,就是天王老子也阻止不了他,看来新二团独立大队的这个番号肯定是没有了。 此事过后孔捷也没有再找李云龙的麻烦,他也是理解李云龙的,对于魏和尚这个警卫员,他曾经也是垂涎三尺的。失去这样的兵,谁都会心痛得要死。在军事学院学习的孔捷又遇到了李云龙和丁伟,他们三人都是不安分的主,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也经常受到院长的批评。有一次实在是过分了,为了肩膀上是一颗星,还是两颗星的事,公然挑衅院长,院长给他们开好了鉴定书,让他们回部队去。 孔捷一看这鉴定书,突然留下两滴眼泪,他说:师长,你这鉴定我不要,如果你非要塞进我的档案里,我也没办法,我就照着自己的头放一枪,要我死可以,侮辱我可不行。 院长对孔捷还是看得很透彻的,他知道孔捷是讲义气,跟着闹,如果不闹那就会被老战友看不起,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想学习,想回部队去。 他们三人接受了院长的教育,此后就安心下来学习了。 对于孔捷的毕业论文,书中没有说明,这就证明了孔捷是走的中庸之道,并不出彩。 毕业后,孔捷就回到了驻扎在东北边境上的某野战军任军长,临别时,他握住丁伟的手说:我家的门总是开着的。孔捷回到部队之中,也时常关心他的老战友丁伟和李云龙。 李云龙知道丁伟被撤职逮捕的事情,就是孔捷告诉李云龙的。 后来孔捷又敏感的意识到,李云龙也将自身难保了,就想让李云龙到他那里去躲一躲,但是李云龙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只希望孔捷能够在他出事之后,帮他照顾好他的孩子。 孔捷实在是不放心李云龙,没打招呼,就秘密派了两个心腹军官来到了李云龙的家里,要带他们走。 李云龙还是不走,两个军官只带回了六个孩子。 孔捷将这六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带,这一点儿从六个孩子后来的成就都看得出来。 在李云龙去世几个月后,孔捷这边的战争爆发了。 每当他想起自己老战友李云龙的英年早逝,想到丁伟的毕业论文和他的战略大局构想的时候,孔捷就禁不住的泪流满面,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悲痛。孔捷是平平安安的,收养了李云龙夫妇、赵刚夫妇的六个孩子,直到80年代初离休。李云龙的孩子,和赵刚的孩子,长大后孔捷按年龄安排他们入伍,后来他们有一个是少将,其余是大校
李云龙和丁伟在与孔捷讨论时谈过了,后面不需要重复了浪费时间,也给观众有思考的余地。
孔捷的论文是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在第28集,丁伟和李云龙的谈话中提到过。这种论文一听就是纯军事战术的。所以导演也就没拍。事实上,李云龙原著的题目是关于特种作战的
因为导演是这样拍的
李云龙和丁伟在与孔捷讨论时谈过了,后面不需要重复了浪费时间,也给观众有思考的余地。
1、是《亮剑》第30集。 2、《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