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的小屋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陈向群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陈向群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方面。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样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工夫。有些幼儿经常会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她唱歌可好听了!”“我喜欢某某老师,她跳舞可好看了!”等等。可见,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教师还鹦哥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遵守诺言,不应该唬弄幼儿,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令幼儿尊重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说:“在幼儿园里,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当然这些要求不是过份的。例如,在活动中,有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有游戏规则,教师必须在细微处树立威信。如果在细微处不注意,那更不用说在别的地方了。树立威信不是让幼儿怕你,而是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守。”可见,在建立个人魅力和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要讲求原则和耐心,而不是靠几节成功的课,因为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就愛翻毛腔
幼儿教师如何爱与尊重幼儿论文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水平、自身素质也越来越高:“立志高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
要用真心去爱孩子,要用快乐去感动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会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积极创设条件发挥并发展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与交往过程中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幼儿作为人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应该受到成人的尊重与保护。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应尊重并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应尊重他们的意愿、需要和兴趣,不可按自己的意志随意处置幼儿;不得任意处罚、虐待、歧视幼儿。
尊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尊重。孩子的生命如花,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芬芳,每朵花都有其盛开的理由。
关键是在于你是否会曾用心地去发现与欣赏孩子。孩子心中的认知世界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他们在不停的求知和探索。而我们大人,往往有时会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世界。
尊重孩子,请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每日忙碌的大人,是否请你放慢脚步,慢慢的蹲下来,从孩子所见的视野范围中,来理解孩子所见、所思的世界。
因为我们也曾经是孩子,只是我们可能忘记了还应保留一份纯真的童心。用儿童世界的语言和思维,走进孩子的心灵,你就会发现那里宝藏无数。
虽然我们都知道,即使再好的宝器也是需要时间去雕琢的。但当孩子不由自主因天性流露而顽皮时,我们总还是忍不住以自己的方式规劝孩子。我说,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人一路的呵护,更因为尊重孩子,并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方法的引导。
尊重,是建立在彼此平等之上的爱与包容。但尊重决不是放任,不是溺爱。尊重,是学会倾听孩子的言语心事,是给孩子一个想象而非压力的空间,是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鼓励而非苛责。
只有曾经感受过爱、感受过理解,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用自己的爱去理解、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他熟悉的亲人,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尊重孩子,让每一孩子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未来才会风光无限。
霸州楚楚吊顶
尊重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心态,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尊重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有必要贯彻尊重教育的理念,以推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因为尊重,方可形成和谐宽松的氛围;因为和谐,因为宽松,方可培育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尊重教育和谐创造性人才
37岁的大卫帕卡德曾经说过:“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尊重别人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
所以尊重教育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发展,尊重需要越来越强。在“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将“尊重的教育”渗透、扩展到基础教育中去。
提起尊重,多年来。人们总习惯于谈尊师重教。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俗话说:“若先取之,必先予之。”人生而平等,要学生尊重教师,做老师的也必须给予学生尊重。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要求,但同时尽可能对人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任何不尊重的行为都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效。所以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应当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立足于爱,寓严于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信任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教育鼓励,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从生理、心理上体罚、侮辱学生。尊重其人格、自尊心,形成和谐自然的氛围。这样,让他们在尊重的氛围里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国的教育似乎过了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一导向常常使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要求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如鱼得水,找到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可也有一些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视学习如洪水猛兽。
五个手指伸出来。各有长短,可绝不是最长的作用最大。它们各有特点,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残缺的。人类社会也一样,人人生而不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组成的,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但对我们的社会都会有独特的贡献,正是人的个体差异才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精彩,更何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没有模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给予他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潜能最大化地展露出来。
当然,尊重不等于盲目顺从,学生犯锚是难免的,点拨、指正,让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途中要尊重学生的合理成分,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比如一棵树。只有树干向上发展是单调的,枝繁叶茂才更精彩。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出多样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而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尤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对作品形象的分析和对作品的感悟,而这方面的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不善于全面地、客观地权衡事物,思维不一定全面、准确,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值得尊重。教师可以与之讨论、探讨、说服,切忌用标准化答案要求学生,甚至粗暴遏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记得在翻译《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时,我参照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学习从不满足,教育别人从不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时就有个学生认为不对,说应该翻译成“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我为难了,因为从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上看,字字落实,两种答案都讲得通,但是却涉及孔予的性格,是绵里藏针还是个性张扬?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答案很有道理,他说,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开设私塾,广收门徒,也是为传播知识以及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的孔子肯定是个性张扬的,而不是一个事事谦虚的人。经过慎重考虑,我尊重了他的思维,承认他的答案很有道理。
这个个例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盲目的,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值得我们尊重。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得到尊重。其后继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这将使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这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学得主动,他们的探索欲望、创造精神才能得到激发。
近年来语文试卷在涉及答案时,总会出现“参考…言之成理即可”等字样,我觉得这正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们平时的教学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早就把尊重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而在人本思想空前膨胀的今天,尊重需要愈加值得教育界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关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花圃方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蜂飞蝶舞,异彩纷呈。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二
《做好尊重学生的工作》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关键词】尊严;以人为本;自信
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向往的教师工作,从教的第一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到现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8年中,在这带领一届届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美好的学习生涯过程中,我也在一点一点地积累教育心得,也在一点一点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素养,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者成长成一名在学生心目中倍受尊敬的班主任。在这8年中,回想成功的历程,另我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只有在得到足够的尊重中,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一定要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思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安全感、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尊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尊严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但胆小怕事。一次,有人请他与几个朋友吃饭。他始终坐在桌角,不怎么跟大家交谈,更拒绝吃鸡蛋,大家觉得很纳闷。后来,一次谈心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他上幼儿园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邻床的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篮子吃的东西,挂在床头。一天,这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鸡蛋丢了。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认为是这个画家偷吃了。他不承认,老师就把他关进了小黑屋,说不承认就不放他出来。这位画家说当时他害怕极了,就违心地承认了。于是,小朋友们总骂他是“小偷”。那年他四岁。从此,他一见鸡蛋便有一种恐惧感。
听了这个故事,我难过得直想哭。这位教师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吗?且不说他在侦查过程中的种种失误,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知道他的极端行为伤害的是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以及彻底践踏了一个年幼孩子的尊严。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位画家的这番话,不知道会不会让他好好反省呢?
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遗憾的是,教师侮辱学生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学生也是人,而且是独立的人,尤其对未成年人,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要知道,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一个失去尊严的学生,长大了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抬起头来走路。人没有了尊严,哪里还谈得上自信、自强?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慢慢领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做引导者,而不能去做践踏者,而唯有尊重学生才是引导的起点。
二、尊重,“以人为本”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换之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语气;换之以耐心、细心、将心比心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才是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把学生看成真正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热爱,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尊重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就一条崭新的道路。
老师与学生,是校园这个大竹林里的一棵棵竹子,他们应该是平等地扎根于泥土。因此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还记得上学期月考结束后,我要学生们把卷子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对老师写几句话。我班一个女学生羞答答的把试卷交给我,看得出她的表情很尴尬。我接过试卷,看到试卷上赫然写着这样几句话:这个学生学习差,平时也不好好学习,希望老师多批评教育。我当时心就一揪,心想:“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这不是给孩子泼冷水吗?我一定要帮孩子把尊严找回来。”想到这里我赶紧把孩子拉过来,很严肃地说:“姚婷呀,我不同意你爸爸的意见!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孩子愣在那儿了,她可能根本就没想到我会说出那样的话,她甚至会认为我会借机嘲讽她一番呢!“你看姚婷,我知道你基础不是很好这是实际情况,可是我也知道你并不甘心落后,对不对?你也很想把成绩搞好,你不像你爸爸说的那样不用功。”孩子低下了头。我接着说:“我看见你上课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我刚说到这儿,孩子眼泪“哗”流了下来。我赶紧递过一张纸,用手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说:“不哭,老师知道你心里苦,我也知道你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哭得更伤心了。我知道我的话触动了孩子的心弦,她被感动了。最后孩子慢慢擦干眼泪哽咽着说:“老师你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我笑着点点头“我相信你,我都看到了,我很高兴。不过你也别怪你爸爸,虽然他错怪你了,但他也是为你而急的!谅解他好吗?”“嗯,我知道,我会证明给他看的。”她深深向我鞠了一躬说:“那老师,你忙,我先走了!”她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是那样的虔诚,那种敬重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尊重的意义。作为老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真正的尊重,而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行为中获得真正的尊重。同样学生也只有在被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
三、尊重,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充沛的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不竭源泉和原动力。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形成与确定的初期,教师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赖,都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与雨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请学生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关心。而要做到尊重,那就必须要求教师细心,敏锐捕捉学生脸上的“晴雨表”,予细节处,予无声处给孩子尊重。公务员之家: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全面细致去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而从我们实际教育过程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出现各种异样的时候,都是因为家庭或者自身心理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在以前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沟通,那么他在处理这些异常情况时就会武断甚至进一步伤害孩子。所以我们要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虑。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因势利导,化逆反为诚恳接受。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方能取胜。这里是说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等状况,从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加以教育诱导,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由自发的倾向变成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在了解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孩子的性格特征、日常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因势利导,积极的在错误的行为中抓住能让孩子惊醒的事物,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会因为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会觉得老师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是真正对自己好的,而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教师的言语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话语,可以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可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能用“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学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
多少来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铸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是老师,你就得听我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尊重教育”却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苦口婆心”,“经验之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成长需要时间,成熟需要磨练。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空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
大学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因学校、学科和专业而异,一般都会在毕业论文指导书或者规定中明确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学位的毕业论文字数标准范围,仅供参考:1. 本科生:本科
我手里有一篇我用过的 关于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 是原创的 你需要的话找我吧 当然了 付些辛苦费你是要的哦
5000——8000字。一般来说,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就在5000—8000字之间,当然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有所出入。1、封面字数应在20以内;2、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