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不太麻烦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川端康成。 1968年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由此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
容妆淡淡
第一位: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介子的存在。第二位: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第三位: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第四位: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第五位: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第六位: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第七位: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第八位: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第九位: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第十位: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十一位: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第十二位: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小公举A酱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物理学家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为图中左起第二个人
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介子学说,以“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为题,发表了介子场论文。当时,量子电动力学正处于草创阶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电磁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在荷电粒子之间交换光子,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它以光速运动因而静质量为零。
参照这一理论,汤川把核力设想为带有势函数U(x,y,z,t)的特定场中的相互作用,这种场导致所谓U量子,U量子是核强相互作用时交换的粒子,其静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倍(后来命名为“介子”),即质子和中子通过交换介子而相互转化(《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他预言,作为核力及β衰变的媒介存在有新粒子即介子,还提出了核力场的方程和核力的势,即汤川势的表达式。按照这一理论,质子和中子通过介子可以带正、负电荷或者是中性的,一个介子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不带电的轻子(即中微子)。交换介子而互相转化,核力是一种交换介子的相互作用。
1937年.安德森等在宇宙线中发现新的带电粒子(后被认定为μ子)之后,经.鲍威尔等人的研究,于1947年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另一种粒子,认定是汤川秀树所预言的介子,被命名为π介子。由于在核力理论的基础上预言介子的存在。汤川秀树和坂田昌一等人在1937年展开了介子场理论的研究。1947年提出了非定域场理论,试图解决场的发散问题。
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小小mini罗
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排行第三。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1957年发表小说《死者的奢华》,成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正式登上文坛。其重要作品有: 《饲育》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等。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sherry美享家
亚洲一共三位,印度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 和大江健三郎。一下使他们的简介。川端康成简介日本作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奖大江健三郎年表简编 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大濑),父大江好太郎。兄妹七人,兄弟间排行第三。大濑为一森林峡谷间的村庄,这里的自然环境、民间习俗,对大江健三郎后来的创作颇有影响。1941年6岁4月,入大濑国民学校读书。是年12月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9岁祖母和父亲相继故去,两个哥哥均被“战时集中征训”,家里男人只有健三郎一人。1945年10岁国民学校小学五年级。是年八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7年12岁3月,大濑小学毕业,4月,入大濑中学。是年,日本学校制度改革。5月,战后日本新宪法公布、实施。新制中学把原来的修身课改为新宪法学习,这对大江健三郎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1950年15岁3月,初中毕业;4月,入爱媛县县立内子高中。1951年16岁4月,转学至爱媛县立松山东高中。编集学生文艺杂志《掌上》。自是年起,开始了以后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寄宿生生活。1953年17岁3月,高中毕业;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准备大学考试。1954年19岁4月,考入东京大学文科。1955年20岁9月,在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基础教育部)学生杂志《学园》上发表作品《火山》,后获银杏并木奖。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梅勒、索尔?贝索、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1956年21岁4月,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于本年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创作剧本《死人无口》、《野兽之声》。1957年22岁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获该报五月祭奖,并获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的注意。8月,小说《死者的奢华》发表于《文学界》杂志,成为日本文学界最为推重的“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由此正式登上文坛。1958年23岁1月,中篇小说《饲育》发表于《文学界》,并于当年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同年,早期作品集《死者的奢华》由文艺春秋新社出版。发表《感化院的少年》等作品。因突然进入作家生活,写作过度紧张,服用安眠药过度,几至中毒。1959年24岁3月,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毕业后,专注于文学创作;是年,发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性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观察人生、构筑文学世界。1960年25岁2月,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女儿伊丹缘结婚。创作电视歌剧《昏暗的镜子》;参加“安保批判之会”、“青年日本之会”,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5月,作为第三次日本文学家访华代表团成员,与野间宏等访问中国。9月,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1961年26岁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遭右翼青年刺杀事件为题材,创作并发表《政治少年之死》等作品,因此遭到右派势力威胁。本年8月起,赴欧洲旅行,曾在巴黎访问萨特。1963年28岁5月,发表中篇小说《性的人》;6月,长子大江光诞生,头骨先天残疾。夏,访问广岛,调查遭受原子弹爆炸后的种种情况。1964年29岁8月,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出版,获新潮文学奖。10月,长篇随笔《广岛札记》开始在《世界》杂志连载,至翌年三月载完。1965年30岁夏至秋,赴美国旅行,参加哈佛大学的研讨班。1966年31岁4月,新潮社开始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翌年二月全六卷出齐。本年,为创作新的长篇小说而系统阅读福克纳的作品。1967年32岁1月,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开始在《群像》杂志连载,7月刊完,9月,由讲谈社出版单行本。同年获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奖。长女菜采子于同年7月诞生。赴冲绳旅行并发表《为与冲绳共叹共怒》等文章。1968年33岁3月,赴澳大利亚旅行。4月,发表《参院选举反映了民意吗――当投票意味着放弃权利的时候》等文。5月,《个人的体验》英译本出版,应译者与出版社邀请赴美旅行。8月,发表《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等文。1969年34岁8月,长篇随笔《冲绳札记》开始在《世界》杂志连载,翌年6月刊完。1970年35岁7月,讲演集《核时代的想象力》由新潮社出版。是年,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大江健三郎曾就此事件多次发表意见。1971年36岁夏,参与创办并编辑季刊《冲绳经验》;7月,出版与重藤文夫的对谈录《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人》。本年起,“启示录”“末世”、“末日”等词汇频频出现于大江的作品和谈话里。1973年38岁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上、下)由新潮社出版,同年12月获野间文艺奖。1974年39岁2月,在日本作家要求释放索尔仁尼琴的声明上署名。11月,出版《文学笔记》(新潮社),其中详细记录了《洪水涌上我的灵魂》的推敲修改过程。1975年40岁5月,为抗议韩国当时的政府镇压诗人金芝河而参加有关活动。大学时代的恩师、东京大学教授渡边一夫去世;本年,山口昌男著《文化的两义性》由岩波书店出版。大江后来曾把这称为“两个重大事件”,并说,这两个事件在他的内心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他把渡边一夫视为终生之师,而他开始关注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则是受了山口昌男的影响。1976年41岁赴墨西哥首都,用英语讲授“战后日本思想史”。1977年42岁9月,新潮社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第二辑,全六卷,翌年2月出齐。10月,参加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研究所举办的“东西文化在文学里的相遇”研讨会,做了“关于边缘性文化”的报告。1978年435月,《小说的方法》由岩波书店出版;在这部小说论著里,可以明显看到形式主义、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1979年44岁11月,长篇小说《同时代的游戏》由新潮社出版。1980年45岁1月,短篇小说《聪明的雨树》发表于《文学界》杂志。6月,《大江健三郎同时代论集》由岩波书店出版,全十卷,翌年8月出齐。1981年46岁先后参加陀斯妥耶夫斯基逝世百年祭、正冈子规纪念馆开馆等活动并发表讲演。1982年47岁7月,系列短篇小说集《倾听雨树的女人们》由新潮社出版,翌年获第34届读卖文学奖;系列短篇《新人呵,醒来吧》第一篇《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发表于《群像》杂志。1983年48岁系列短篇小说集《新人呵,醒来吧》由讲谈社出版。系列随笔《小说的图谋?理性的愉悦》开始在《波》杂志载(4月),翌年12月刊完。1984年49岁1月,与作家堀田善卫的通信,以《核时代的乌托邦》为题发表于《朝日新闻》;5月,参加国际笔会东京大会,做了题为《核状况下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的讲演。9月,辞去芥川文学奖评委职务。1985年50岁长篇小说《MBT》序章发表。1986年51岁《MBT与森林里奇异的故事》由岩波书店出版。1988年53岁理论著作《为了新的文学》由岩波书店出版;该书结尾部分,大江提到了自己“最后的小说”;他说,关于广岛,关于核笼罩的当今世界的问题,将构成这部作品的核心。1989年54岁获欧洲共同体设立的犹罗帕利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大江对欧洲文学也给予了相当的影响,他创造了能够表现个人体验与普遍性经验相结合的文体。同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瑞典文版出版。1992年57岁4月,担任《朝日新闻》“文艺时评”栏专栏作家,持续至1994年3月;所撰评论,表示出对中国“文革”后文学的关注,认为从中国青年作家莫言等的小说日译本,可以看出潜藏着破坏旧文体的力量。1993年58岁创作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1994年59岁10月13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大江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2月,赴斯德哥尔摩参加授奖仪式,本月7日发表受奖纪念讲演《我在暖昧的日本》。同年,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拟议颁发的文化勋章。《小说的经验》由朝日新闻社出版。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
1929年,德布罗意以学位论文获奖此殊荣的人
这个你可以直接问百度知识
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提出了"光量子“理论。
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一、川端康成 1、人物介绍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