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贝老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议论文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荣誉面前,理智是一道闸门。
君不见,在获得荣誉之后,有的持无所谓态度;有的则大加庆贺,并把荣誉作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荣誉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一种回报。得到荣誉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要得意忘形,这荣誉中既有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他人的汗水,千万不要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大加庆贺”更不足取,这样往往会使人觉得自己有成绩了,不求进取,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从此再也得不到什么荣誉,以前得到的荣誉却成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使自己驾驶的生命之舟误入歧途。
对荣誉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较之前一种人,显出大将风度,但也不是对待荣誉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球王贝利,当贝利创造了踢进一千个球的记录时,有记者问他,最满意的是哪个球时,他答道:“下一个”。在荣誉面前,贝利没有冷漠、麻木,更没有忘乎所以。他的回答闪烁着理智的光辉,反映了他谦逊的品质。他将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荣誉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
大自然是什么?大自然是湛蓝的大海,广阔的草原,强韧的河流,高大的树木……在我们人类的世界中,或许这些东西并不显眼,但是一花一草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草,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屹立不摇的耐力,正是我们应该学习永不认输的精神。
绣球花,它看似一朵平凡不过的花,但当你近一点看,就会看到数十朵花,每一个都长得一模一样,没有哪一小朵特别显眼,每一小朵花都要尽自己的本分,要不然永远都无法取得胜利;如果这朵绣球花其中一小朵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随便乱长一通的话,这朵花就不是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必须学习绣球花一致的心,要不然多完美的队伍,没有一致的心,那还是会输;在一个完美的队伍中,不要只求自己的突出,而是要求团队的突出,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河水,俗话说:“滴水能穿石。”告诉我们“有恒”是成功的根本;水的流逝,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要以谦卑的态度来学习大自然中奥妙之处;将心比心,用对待朋友的态度对待它,你会渐渐发现,它回馈给你的,除了友谊,还会回馈你更多珍贵的东西。
愉快的寒假转眼间就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学期。在这个充满欢笑的新学期里,我要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一所我心仪的中学。
我有个毛病,就是上课时经常不专心。有一次上课,老师提了个很难的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这时,老师向我这边望了过来,一眼就看见了正在走神的我。她大声喊道“:陈沐知,你来回答这题!”见我一动不动,老师又提高了嗓音,严厉地喊道:“陈沐知!我叫你听见没有!”我这才回过神来,站起来呆呆地望着老师。“看什么看,我脸上有字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我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才好。当然,那天老师少不了对我的一顿数落。为了这件事,我曾挨过不少批评。
为了改掉我的这个毛病,我采用了奖励式和惩罚式的方法,怎么说呢?比如,我这一天上课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那我就可以去买一根棒棒糖奖励自己一下。相反,如果我上课又走神了,那我就罚自己做一个星期的家务。我要买一本摘抄本,里面抄一些好词好句以及名人名言。我还要养成每天写一篇日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得越来越来越好!
忘掉过去,改变自己,加油!
1、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论证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将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足见其深厚的阅读功底和文化底蕴。尾段更是巧用排句,暗含史实,一气呵成,极富感染力。
2、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作者从“安步以当车”这句话谈起,开门见山提出了论题。接着解释含义,引人思考。过渡自然,举例典型。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由个人到国家,论述深刻、发人深省。
3、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4、本文是一篇规范的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全文由三个分论点组成:“信念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信念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比喻形象,表述精炼。首尾照应扣题,使得全文浑然一体。
5、全文气韵流畅,衔接与过渡出自然,不露斧凿之痕;表面看像是对众多才子佳人其人其文的评论,实际上恰恰是作者灵魂的洗礼过程;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有文采,有思想的文章。
6、“争出胜利”,就是用争气的心态不断超越取得成功。作者运用童第周、詹天佑、海伦·凯勒、刘翔等正面事例和刘禅、清末皇帝的反面事例论证了人要争气的观点。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7、这篇议论文以理取胜,观点辩证,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问句发人深省。本文题目若能改成《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效果会更好。
8、综观全文,描述真切,情理交融,既注意了辩证性,又不乏较强的感染力。
9、这是一篇关于挫折的议论文,开门见山,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引起读者的思考,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0、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这篇文章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提出“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的观点,入情入理,让人信服。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
11、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语言整齐,颇为简练。论述部分先总后分,中心句之下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事例典型,角度不一,很有分寸。结尾思想意义积极,催人进取。
12、和谐是一首歌,优美动听;和谐是一首诗,深沉平静;和谐启发自然,和谐铸就世界;自然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和谐是一种魅力,自然的魅力,人文的魅力……
13、牵挂,是一种萦绕心头的情丝,“剪不断,理还乱”;可是没有了牵挂,人还能称之为人吗?本文谈古论今,表达了对牵挂的深刻理解。作者对比古今人们表达牵挂之情的方式变化,表现了对质朴纯真感情的怀念之情。
14、本篇议论文,精彩之处在于,立意角度新颖,“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我们崇拜、羡慕的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最棒的自己。”论证过程中引用了丰富的事例。
15、本篇议论文是一篇非常少见的驳论文。作者首先提出一些人口口相传的观点,再通过自己独特的审视问题的角度并加以丰富的事实论据进行辩驳。“播种加耕耘不等于收获”小作者更加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论述有理、有力、有节,是一篇极其难得的佳作!
16、这篇议论文题目提出“生命价值”的论题,开头运用一组排比句引出下文,正文部分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进行论证,结尾又用一组排比句呼应开头,说服力强,有教育意义。
17、本篇议论文的话题非常有时代气息,围绕最近困扰大众的“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一观点进行了冷静而全面的综合分析,考虑的角度也很周详,最终从自身以及社会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笔调深刻,论证有力。是难得的佳作。
18、这篇议论文开篇点题,论证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文章多次运用反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人们思考,结尾更是蕴含哲理:有舍才有得,舍弃也是一种美!
19、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了“我们做事情关键在于合作”观点。作者在论述时举实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作者过渡自然,最后联系实际论述学习也应该讲究合作,这样才会有长久。
许多同学一得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天构造出来的文章最后往往被批得一文不值。都说作文难写,为何?先从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说起。写一篇好的作文,先从审题开始。素质教育创新了,作文改了,一大群人叫宣着要改革,改革。于是作文题也改了。现在往往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立意,接着写出自己的文章来。这种做法的可取之处在于,学生经由自己的思考,理解材料,写出的作文,很大一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个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偏题,完全离题的现象就出现了。作文题目的一段文字,往往是由一个关键词造成不同的.句子来的,意思以及要表达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读同一份题目,可以读出不同的含义来,写出的文章也就五花八门,结果往往败得落花流水。原来仔细一看题目,这样的题目看似开放,看似思维发散,其实和原来的命题作文差不多,范围大而没有实在意义,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转,任你怎么转,都转不出它的定制。学生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往往一看到“发挥自主想象,文体不限”就头脑发热,傻乎乎地往套里跳,确不想黄雀在后,虎视耽耽。
离题大多数就是这么来的。题目本是定制,那作文创新和发散思维是没得想了。换了个外衣,加上句“文体不限”就是创新,就是开放了?我看其实不然。各花各入各人眼。写好了作文,还是得过评卷老师这一关。先前说了,每个人看作文题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造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标准。同一篇作文,一个人看起来还不错,另一个看起来就是一文不值。在以前的命题来说还好,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老师也没有多大的评选空间,勾勾错别字什么的倒也不会引起什么非议来。但作文题开放后,老师的责任就变得重了起来。我们也不能对老师要求太多,毕竟人不是机器,思维也不可能一样,评出的文当然也就不同。关键是老师到底创新了没有?作文题创新了,你仍然用原来的老一套的标准去衡量一篇作文的好坏,要有多少文章掐死在你手上?三番五次打击下来,还有多少真正创新的学生留得下来?既然如此,干脆写些老师学生皆大欢喜的文章,何乐而不为?作文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艺术价值,还是思想内涵?是取材角度,还是语言文字更加重要一些?什么样的作文才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创新?作文创新,到底是要创新到哪里去?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一群幼稚无知小毛头和一腔热血的老师们的叫叫嚷嚷,不应该只是文艺青年般的流于肤浅与浅层的东西。要挖掘到筋骨,看到真正禁锢人们的是什么?这几年炒得红红火火的素质教育名存实亡,难道还没有给我们教训吗?中国的文化人,难道还没有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吗?要革,就革体制,革思想,革内心。要改,就体制改,老师改,学生改!老师身上有问题,难道学生就没有吗?写作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写不出,就抄,抄多了,就学会了模仿,因此就算写了,也是风花雪夜云云。
并不是说这样的文章不好,一开始或许是比较新鲜,但千千万万中国学生一同执笔来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免令人心寒!我们的思考呢?我们的文化底蕴呢?我们内心的真情表露难道就只能停留在这些少年懵懂无知空洞花前月下上吗?新概念作文举办了多少届,结果文章越来越相似,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无病呻吟,越来越不知所云!跳出了一个圈,又心甘情愿地走进了另一个套,我们的作文真的创新了吗?提倡叛逆,标新立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创新?那些标榜与众不同,思想叛逆的“弄潮儿”,到底有多少个是真心在思考,有多少个是在哗众取宠?当每个人的作文都成了颓废消沉爱得死去活来的大本营时,我们是不是又要进行一次作文改革,反璞归真?可是大家都爱看这个,老师也喜欢,有什么办法呢?是要分数还是要作文?学生怎么取舍?不信你看,教大家怎么写新作文的文章多的是,只是学生越写越糊涂,老师越教越糟糕,只不过是因为治标不治本!改革这条路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文化上,思想上的改革,谈何容易?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刀切。不是有一点创新的地方,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换换写作格式,做成说明书,化学式,剧本,就可以大大的提倡,标榜为创新。文章写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死了。扼死她的,也许的舆论,也许是应试教育,也许是我们。
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多少个明呢?我不知道,但我道今天即将过去,假如今天里有云,有太阳,有人,有花,有草,那么明天的日子,请相信我,肯定会有精彩与美好的一刻,难怪人们常常说:“希望明天的日子会更好。”正如人们轻轻地走来,又匆匆地离去,但是快乐总云饶着我们,你可能会觉得今天很倒霉,或许明天会更好你也可能会觉得今天真开心,那明天会怎样呢?我无法解答,但一切都掌握在你手里,生命有由你创造。就像英国作家雪莱所写的《明天》一样。
你在哪里?可爱的明天?无论贫富,也无论老少,我们透过优伤和喜欢,总是寻求你甜密的笑――但等你来时,我们总看见我们所以逃避的东西:今天。
日子总是不会画上句号,可是,人们常常却用日子来逃避现实,比如,我们会为了玩而把作业堆于明天,而明天又明天,会一直堆不完,那么,你永远的明天就会来到。而不去解决,就可以用心来疗治伤痛的心口。不同的利用时间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时间就像化学实验时间飞速逝去,时间就像医生,把伤口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明天,在我们的心里,其实有如千金重,可是明天在我们的心里犹像一层纱,逝去得无影无踪。“明天”作为未来的标志,在人们想象中永远是美好。尤其是当现实令人不满时,明天更以唤起人们加倍的憧憬,向往。但当明天成为今天,甚至昨天时,人们体会到的是清醒?还是更深的失落?
其实,一切全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我们还不懂我们的真理,一直未能解答,将永远成为记忆中的箱子。
0.0哆啦A梦0.0
远行自迩,登高自卑 《中庸》里说,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它的意思是说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此语流传至今,为人谨记,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完成使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在不停的认知学习以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完善自身,从而在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失利失意时,有没有想到众多失败原因中的好高骛远这一因素呢。 取得一个过程的成功,是一个坚持且正确的路途。首先,我们需要打量我们的目标,获取对它们的正确认知。其次,我们再审视自身,客观冷静的估量实力。再次,制定方针策略并实施。最后,正确的实施和正常的规程让我们收获成功。上述的流程是制造胜利的流程,违背这一流程导致的失利是必然,因此几乎所有的失利都不同程度的违背了上面的某一关节或多个关节。我们仔细审视上面的内容会得到一个让上述流程流畅的原则,那就是理性客观。 理性和客观其实也就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体现,“自卑”和“自迩”都是要谦恭实际的意思,是说保持理性,以一颗谦逊和仰望的心去行事,也就是要我们保持理性,维持客观。我们在做事前观望目标时如果能够谨慎小心,就可以以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以及多层要求,从而让我们在制定方法时可以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狭隘。同时,由于看到了更多的困难和处境,我们在处理时时自然也会多一些谨慎。同时,我们认识自身状况时,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是可以正确获得自身实力的客观分析的,这样的话,在对抗中,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可以做到心态平和。然后,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态度去细化我们的方法策略,做到没有遗漏,做到没有错误,用冷静和卑微去酿造我们的成功,想必这就是“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的核心吧。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用仰望的态度审视道路,我们会多一些收获的。 我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来说一说。议论文刚才我讲了,要以理服人,是不是?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的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你的材料跟你的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的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的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我打个简单的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的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的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素,王五艰苦朴素,所以我们要艰苦朴素。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你这个文章能让人服吗?我们现在有些人包括有些搞自然科学的,真的,我对有些博士不大感兴趣,美国就是这么做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英国也这么做的,所以我们该这么做。谁说的?国情一样吗?理在哪呢?好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当然,我不反对你作为一种经验来说一说。中国的国情适合不适合,你为什么不从这儿讲?要学会讲理。好了,我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咱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我紧接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而我讲这个分析这个例子说的话,也是更好地为观点服务,把这个例和理拴得紧紧的。要做到这一点,或者,我换句话来说,你们不是以例代理吗?用例子代替道理吗?好了,现在就例说理,这个很重要。 下面我想我用你们同龄人的作文来做例子,讲一讲怎样就例说理。讲几种方法吧。第一种方法,我把它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说,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我想,先说一个例子,你听一听。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我们有的同学写到这儿可能底下就来,“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应当说这个例子是能说,证明这个道理,但是我觉得不够。你为什么不对这个例子再进行一点分析呢?好,大家接着往下听。“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假如他仅仅实验一次就停下来了,是不是假设,进行假设性的分析?那么,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它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设性的语言,这是第一个办法。 下面我想说第二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叫做论据引申法。你举了一个例子,是吧?这个例子是不是论据呀?由这个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看到了某种苗头,然后你就就着这个苗头你给它引申出去,这是看出苗头来了。而你由这个事例里面,你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你就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区别在哪儿呢?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已经有某种苗头可以看出来了,刚才那个是不是完全假设,是不是?人家没有停过,第一次没停,到605次人家也没停。我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有一种苗头,好,我现在我先把这个例子说一说。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好了,这个例子,请看从这儿开始,“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这个是不是出现苗头了?这个璧丢了就不是假设吧?差一点丢,苗头出现了,就此我来引申。假如这个璧丢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蔺相如了,是不是?你这个缪贤怎么把这个大草包推荐给我呀?必然除了蔺相如要被杀,缪贤也要倒霉。缪贤没有顾虑,是吧?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一引申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论据引申,就是它是有这个苗头的,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我把它叫做例后解说法。这个例后解说法,怎么用?用在哪儿?我要提醒大家。你举了一个例子,当这个例子比较长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呢?你把它解说一下;二,同样你举的那个例子比较长了,可能你会有一个考虑,我这个例子跟观点是个什么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你来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这个例子或者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范围内你解说一下。我同样用一个事例来说话。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大家听到这个故事了,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吗?也许你想到一点。我用这个我想证明哪个观点呢?好,下面往下听,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什么,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我这儿讲什么,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因为你善于质疑了,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还暗含着一个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结果。我解说一下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好了,这样子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法。我说的这个正反对比可不像你们那个作文里面,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还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因为我这说了正反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可能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我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我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们说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我用一段文章来告诉你们。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你看看,如果仅仅是刚才这个例子,跟多了这个对于事例的对比性分析,你觉得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这就是议论。 我想顺便再介绍另一种方法,这个不叫事例分析。我顺便介绍什么呢!咱们同学们写作文啊,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说得好,说什么什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就完了。某某某这么这么说,他的这个说法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这就证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对某某某的话分析一下呢?我觉得要分析,不能简单地引一下就完。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说。这个例子干嘛?告诉你,这个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个你听一听。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观点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这儿,契诃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说服力吗?不行。好,你听下面,人家有一句话过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出来了,是不是还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我再告诉你一个例子,就这一段话引用完了,有的同学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就说,不是用比喻了,把这个道理也说出来了。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这段是不是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了,是吧?“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人家不只是说把名人的话一引就完。我想这种方法也该学一学,这会增加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个大题,我想说的就是咱们是不是变换一下思路求变求新。也就是说,改变一下习惯性思维。有的同学一看到这个试卷上给了一个材料,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呢,缺乏创新,习惯性思维起作用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改变思维的方向,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你是不是要想到许多相关的方面?你有相关的方面,我确立,从哪个方面来说。你找到一个新的方面,可能就比较好。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比方说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边马上反应到那个南郭先生不怎么样,凑数呢,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但是仅仅想到这个行吗?我觉得还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齐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讲,齐王是不是冒充内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乐,一个乐队里面那个叽哩哇啦的声音他发现不了,他的听觉不敏锐,并不是很懂音乐,还是外行。好了,话题出来了,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内行,不要仅仅靠权力去领导,要靠学识去领导。这个话题是不是出来了?好了,上百人的乐队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个队长吧?这个队长为什么没有发现南郭先生那个声音吹得那么难听?好了,用人不当,这个话题是不是又找出来了?领导干部要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尤其不要让那种不大负责任的人去负责某项工作。这个话题是不是又出来了?我说的用人不当,不是说用南郭先生。你这个队长不行,又有新话题了,比方说,从乐队的其他竽手那儿能不能找到话题?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边的人是不是能听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样?好了,为什么不揭发?“报告队长,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样,混事呢。”不揭发,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话题来了。我认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联想。这个材料里边我能看出这个来,我能看出那个来,你能看出来,看到一个新的,你这个作文绝对有新意了。但是我觉得,咱们同学们有的时候缺乏这个,从新角度去考虑。我还可以教给你们一种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谁都做得到。说下课了,不就十分钟嘛,三个同学五个同学到一块,我说一个材料你们看,可以从哪儿写,可以从哪儿写,得,几个人一说,怎么样,是不是思路打开了?互相启发了,这三个月同学们做做这个拓展思路,我相信应当会对你们有所帮助的,这是一个叫做变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求变。 第三个问题叫做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哎呀,咱们同学们,有好多同学手里端着金饭碗,这个金饭碗多值钱,但是他却讨饭:“老爷爷给点吧,太太给点吧。”你那么富有。我说的富有是什么?许多同学手里有理,没有自觉地想到用。“老师,怎么说理呀?我不会,我哪来那么多理?”其实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的现象?我建议临考之前,你把你手头掌握的理,梳梳辫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场上根据需要你来用,当然考前也要做做训练。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你手头有哪些理。 比方量变和质变的理,你不懂。政治课学过,语文书的议论文里面是不是有时也讲过这个道理?讲过。比方讲,量变和质变的理。说写诚信。过去人们比较讲诚信,但是诚信不是一天就形成一个好品质,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社会风气。讲诚信,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诚信了,是不是也是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这样的,不讲诚信了,社会风气这方面好像也显得不大够了。好了,我们要让不太讲诚信,重新变成让诚信之风蔚然成风。只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假以时日,诚信之风又会重新强劲地刮起来的。比方讲,你从这个角度讲一讲,是不是量变和质变?是,坚持不懈地搞下去。我这个里面还暗着一个理呢,是不是有静止和运动的理在里面?也就是说,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运动过程当中的,因此一种状态是可以变成另一种状态的。你不是也可以吗?是吧?高考那个题讲规则,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规则了,我们经过努力,讲规则的风气又会起来。我又看到了现在有些规则确实是不大合乎时宜了,那么我们改它,相信新的规则同样会深入人心;有些规则可能完全过时了,那我们废除它。这里面是不是又有静止和运动的关系的理在里边,是不是?这样的理我觉得多了:内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结果的理,是吧?现象和本质的理,多了,这方面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们手头掌握这么多理,考前我觉得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辫子。到考场上,讲这个事的时候,我要说个什么理,讲那个事的时候我要讲个什么理,哪几种理可以用上。好了,你用上了不是很好吗?因为这个例子我觉得不需要多举,所以我概括地说一说。我建议你们一定要在高考之前,把自己掌握的理梳梳辫子,考试的时候你就能够自觉地用上。当然考前也可以多做一点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子考场上绝对应对自如了,我认为大家是不是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考前多看一点好的作文,多看一点由老师指点的、有评语的作文,看看人家好在哪儿,而且这个看我认为是有讲究的。我想我建议你这么去看:第一步先看题目;第二步想,我要写这个我怎么写;第三步对照,看看人家这个作文是怎么写的,这是第三步;第四步分析,人家的写法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自己刚才想的写法是不是也有比他强的,他这个写法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我刚才想的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最后,你再去看老师的评语去,老师怎么评的,老师说的这篇文章的优点缺点,跟你刚才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样不一样。读好文章不要傻读,读、读、读完了算完;不行,要会读,如果多读几篇文章,像刚才讲的我
thomas0488
曾经在教堂,在中英文各种小组聚会中听见各种人讲道。 也曾看见不少讲道人台上与台下的不同。 于是知道,人实在渺小,以有限的头脑去理解无限的智慧,就如蚂蚁想弄懂地球。 关于《圣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诠释都带着个人理解的局限性。 结论:讲道者需要神拣选,起码要有点神的智慧,而不是凭着人的智慧和血气。 神的话言简意赅,实在用不着那么多无意义的解释。 很多道理,大字不识的人都能瞬间明白,反倒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不明白。 可见,神只对心思简单,纯净如孩子的人说话。 要想听懂神说的话,把你的心思意念调回到孩童状态就可。
松涛学大教育
远行自迩,登高自卑 《中庸》里说,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它的意思是说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此语流传至今,为人谨记,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完成使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在不停的认知学习以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完善自身,从而在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失利失意时,有没有想到众多失败原因中的好高骛远这一因素呢。 取得一个过程的成功,是一个坚持且正确的路途。首先,我们需要打量我们的目标,获取对它们的正确认知。其次,我们再审视自身,客观冷静的估量实力。再次,制定方针策略并实施。最后,正确的实施和正常的规程让我们收获成功。上述的流程是制造胜利的流程,违背这一流程导致的失利是必然,因此几乎所有的失利都不同程度的违背了上面的某一关节或多个关节。我们仔细审视上面的内容会得到一个让上述流程流畅的原则,那就是理性客观。 理性和客观其实也就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体现,“自卑”和“自迩”都是要谦恭实际的意思,是说保持理性,以一颗谦逊和仰望的心去行事,也就是要我们保持理性,维持客观。我们在做事前观望目标时如果能够谨慎小心,就可以以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以及多层要求,从而让我们在制定方法时可以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狭隘。同时,由于看到了更多的困难和处境,我们在处理时时自然也会多一些谨慎。同时,我们认识自身状况时,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是可以正确获得自身实力的客观分析的,这样的话,在对抗中,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可以做到心态平和。然后,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态度去细化我们的方法策略,做到没有遗漏,做到没有错误,用冷静和卑微去酿造我们的成功,想必这就是“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的核心吧。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用仰望的态度审视道路,我们会多一些收获的。 我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来说一说。议论文刚才我讲了,要以理服人,是不是?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的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你的材料跟你的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的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的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我打个简单的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的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的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素,王五艰苦朴素,所以我们要艰苦朴素。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你这个文章能让人服吗?我们现在有些人包括有些搞自然科学的,真的,我对有些博士不大感兴趣,美国就是这么做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英国也这么做的,所以我们该这么做。谁说的?国情一样吗?理在哪呢?好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当然,我不反对你作为一种经验来说一说。中国的国情适合不适合,你为什么不从这儿讲?要学会讲理。好了,我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咱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我紧接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而我讲这个分析这个例子说的话,也是更好地为观点服务,把这个例和理拴得紧紧的。要做到这一点,或者,我换句话来说,你们不是以例代理吗?用例子代替道理吗?好了,现在就例说理,这个很重要。 下面我想我用你们同龄人的作文来做例子,讲一讲怎样就例说理。讲几种方法吧。第一种方法,我把它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说,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我想,先说一个例子,你听一听。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我们有的同学写到这儿可能底下就来,“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应当说这个例子是能说,证明这个道理,但是我觉得不够。你为什么不对这个例子再进行一点分析呢?好,大家接着往下听。“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假如他仅仅实验一次就停下来了,是不是假设,进行假设性的分析?那么,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它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设性的语言,这是第一个办法。 下面我想说第二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叫做论据引申法。你举了一个例子,是吧?这个例子是不是论据呀?由这个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看到了某种苗头,然后你就就着这个苗头你给它引申出去,这是看出苗头来了。而你由这个事例里面,你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你就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区别在哪儿呢?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已经有某种苗头可以看出来了,刚才那个是不是完全假设,是不是?人家没有停过,第一次没停,到605次人家也没停。我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有一种苗头,好,我现在我先把这个例子说一说。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好了,这个例子,请看从这儿开始,“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这个是不是出现苗头了?这个璧丢了就不是假设吧?差一点丢,苗头出现了,就此我来引申。假如这个璧丢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蔺相如了,是不是?你这个缪贤怎么把这个大草包推荐给我呀?必然除了蔺相如要被杀,缪贤也要倒霉。缪贤没有顾虑,是吧?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一引申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论据引申,就是它是有这个苗头的,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我把它叫做例后解说法。这个例后解说法,怎么用?用在哪儿?我要提醒大家。你举了一个例子,当这个例子比较长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呢?你把它解说一下;二,同样你举的那个例子比较长了,可能你会有一个考虑,我这个例子跟观点是个什么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你来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这个例子或者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范围内你解说一下。我同样用一个事例来说话。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大家听到这个故事了,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吗?也许你想到一点。我用这个我想证明哪个观点呢?好,下面往下听,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什么,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我这儿讲什么,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因为你善于质疑了,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还暗含着一个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结果。我解说一下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好了,这样子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法。我说的这个正反对比可不像你们那个作文里面,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还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因为我这说了正反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可能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我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我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们说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我用一段文章来告诉你们。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你看看,如果仅仅是刚才这个例子,跟多了这个对于事例的对比性分析,你觉得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这就是议论。 我想顺便再介绍另一种方法,这个不叫事例分析。我顺便介绍什么呢!咱们同学们写作文啊,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说得好,说什么什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就完了。某某某这么这么说,他的这个说法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这就证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对某某某的话分析一下呢?我觉得要分析,不能简单地引一下就完。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说。这个例子干嘛?告诉你,这个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个你听一听。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观点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这儿,契诃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说服力吗?不行。好,你听下面,人家有一句话过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出来了,是不是还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我再告诉你一个例子,就这一段话引用完了,有的同学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就说,不是用比喻了,把这个道理也说出来了。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这段是不是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了,是吧?“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人家不只是说把名人的话一引就完。我想这种方法也该学一学,这会增加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个大题,我想说的就是咱们是不是变换一下思路求变求新。也就是说,改变一下习惯性思维。有的同学一看到这个试卷上给了一个材料,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呢,缺乏创新,习惯性思维起作用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改变思维的方向,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你是不是要想到许多相关的方面?你有相关的方面,我确立,从哪个方面来说。你找到一个新的方面,可能就比较好。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比方说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边马上反应到那个南郭先生不怎么样,凑数呢,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但是仅仅想到这个行吗?我觉得还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齐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讲,齐王是不是冒充内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乐,一个乐队里面那个叽哩哇啦的声音他发现不了,他的听觉不敏锐,并不是很懂音乐,还是外行。好了,话题出来了,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内行,不要仅仅靠权力去领导,要靠学识去领导。这个话题是不是出来了?好了,上百人的乐队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个队长吧?这个队长为什么没有发现南郭先生那个声音吹得那么难听?好了,用人不当,这个话题是不是又找出来了?领导干部要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尤其不要让那种不大负责任的人去负责某项工作。这个话题是不是又出来了?我说的用人不当,不是说用南郭先生。你这个队长不行,又有新话题了,比方说,从乐队的其他竽手那儿能不能找到话题?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边的人是不是能听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样?好了,为什么不揭发?“报告队长,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样,混事呢。”不揭发,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话题来了。我认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联想。这个材料里边我能看出这个来,我能看出那个来,你能看出来,看到一个新的,你这个作文绝对有新意了。但是我觉得,咱们同学们有的时候缺乏这个,从新角度去考虑。我还可以教给你们一种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谁都做得到。说下课了,不就十分钟嘛,三个同学五个同学到一块,我说一个材料你们看,可以从哪儿写,可以从哪儿写,得,几个人一说,怎么样,是不是思路打开了?互相启发了,这三个月同学们做做这个拓展思路,我相信应当会对你们有所帮助的,这是一个叫做变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求变。 第三个问题叫做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哎呀,咱们同学们,有好多同学手里端着金饭碗,这个金饭碗多值钱,但是他却讨饭:“老爷爷给点吧,太太给点吧。”你那么富有。我说的富有是什么?许多同学手里有理,没有自觉地想到用。“老师,怎么说理呀?我不会,我哪来那么多理?”其实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的现象?我建议临考之前,你把你手头掌握的理,梳梳辫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场上根据需要你来用,当然考前也要做做训练。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你手头有哪些理。 比方量变和质变的理,你不懂。政治课学过,语文书的议论文里面是不是有时也讲过这个道理?讲过。比方讲,量变和质变的理。说写诚信。过去人们比较讲诚信,但是诚信不是一天就形成一个好品质,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社会风气。讲诚信,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诚信了,是不是也是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这样的,不讲诚信了,社会风气这方面好像也显得不大够了。好了,我们要让不太讲诚信,重新变成让诚信之风蔚然成风。只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假以时日,诚信之风又会重新强劲地刮起来的。比方讲,你从这个角度讲一讲,是不是量变和质变?是,坚持不懈地搞下去。我这个里面还暗着一个理呢,是不是有静止和运动的理在里面?也就是说,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运动过程当中的,因此一种状态是可以变成另一种状态的。你不是也可以吗?是吧?高考那个题讲规则,现在有些人不大讲规则了,我们经过努力,讲规则的风气又会起来。我又看到了现在有些规则确实是不大合乎时宜了,那么我们改它,相信新的规则同样会深入人心;有些规则可能完全过时了,那我们废除它。这里面是不是又有静止和运动的关系的理在里边,是不是?这样的理我觉得多了:内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结果的理,是吧?现象和本质的理,多了,这方面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们手头掌握这么多理,考前我觉得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辫子。到考场上,讲这个事的时候,我要说个什么理,讲那个事的时候我要讲个什么理,哪几种理可以用上。好了,你用上了不是很好吗?因为这个例子我觉得不需要多举,所以我概括地说一说。我建议你们一定要在高考之前,把自己掌握的理梳梳辫子,考试的时候你就能够自觉地用上。当然考前也可以多做一点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子考场上绝对应对自如了,我认为大家是不是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考前多看一点好的作文,多看一点由老师指点的、有评语的作文,看看人家好在哪儿,而且这个看我认为是有讲究的。我想我建议你这么去看:第一步先看题目;第二步想,我要写这个我怎么写;第三步对照,看看人家这个作文是怎么写的,这是第三步;第四步分析,人家的写法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自己刚才想的写法是不是也有比他强的,他这个写法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我刚才想的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最后,你再去看老师的评语去,老师怎么评的,老师说的这篇文章的优点缺点,跟你刚才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样不一样。读好文章不要傻读,读、读、读完了算完;不行,要会读,如果多读几篇文章,像刚才讲的我寒假生活十 一个月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一个月以来感觉自己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在寒假期间,我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来充实自己,通过看书,看杂志,上网等多种途径来度过自己的寒假生活。当然最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去了解中国的年文化。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历史悠久,以前过年从没想过要去深入的了解它。在我们那边以往只是在走亲访友中度过了,但是今年的形式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只是呆在家里,而是邀上几个好友外出游玩。说起这个来我印象特别深,因为今年我也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出去游玩了一番,那感觉真的是很舒服,比起以前一过年就走亲访友的好多了,而且这样也很简单,方便。 1月28日 星期六 冷 过去的喜怒哀乐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今天是除夕夜,不管走到哪儿,都可以感觉到浓浓的温馨的气氛。 春节是合家欢乐的一天,之所以我的亲戚们也都匆匆来到奶奶家里,给二位老人家拜个年。今天的饭菜可是豪门盛宴阿!好酒好菜全都有,要啥就有啥。一边收看春节晚会,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还有我的爷爷讲给我们听过去的值得记住的一些事情。这种合家团圆的气氛当然和您的感受是一样的。女人们收拾饭桌其他的都出去方鞭炮。回到家里我们举行了家宴。分成两批,一批是玩扑克,另一批玩画图。爷爷的手可是幸运手阿,他要什么就来什么,我们的钱一分一分的往爷爷奶奶的裤兜里近。就一会儿的功夫,我们这些败将的钱输光了,但最后又全分给我们了。 我口口声声地大声地向大人们说今天谁都不许睡,谁睡谁就是大懒猪。可没过多久把握给睡着了,就进入了梦乡,把刚才的诺言望的一干二净。最可惜的是错过了好吃好吃得的年夜饭———饺子。 3月14日 星期一 今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依旧升旗,经历过十年的寒窗我,每当看见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生起。心中的斗志就不会破灭,胜利的各声在耳旁荡漾。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反省一下自己今天的高中岁月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不去珍惜,它将会一去不复返。高一的生活让我我更加热爱读书。读书是一种沉淀,写作是一种升华。读出人生的真谛,写出生命的价值。生命喜欢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永远有一份倔强勇于向极限挑战的心。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打倒好一厥不振。孤独的我充满了无助与无何奈何。虽然我已不在完美,但能在缺陷中做得最优秀。 3月18日 星期五 今天是体育训练的最后一天,运动量大些。早晨起的还是有些晚,到了学校将近6点,匆匆忙忙的跑了5圈热身。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而我的自信更是对我莫大的荣耀。体育老师对我们班几个更是有很大的期望。人生的经历中,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即使是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一个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走到人群拥挤的街头,是在抗议过分自由?还是申诉这荒谬的地球?一个人遇到伤痛的时候,按着难已痊愈的伤口。究竟应该拼命奋斗,不应默默溜走。没人理解我的忧愁。更多的期待有一个人,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一起去流浪,一样幻想美好的时光,一样的流水年长。虽然与你远隔海角天边,可你知我的迷茫。从回忆中找不到天真的笑声,曾留不住新中失意的斗争。过年很长以后,蓦然回首,依然风采依旧。 -------
关于大学毕业致辞如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学士研宄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行文至此,表示我的学士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从确定论文方向到大量阅读文献,再到敲定
关于大学毕业致辞如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学士研宄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行文至此,表示我的学士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从确定论文方向到大量阅读文献,再到敲定
轨道交通信号安全论文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下面我们来看一
城市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社区,原是一个外来名词,源于欧美,在日本被称为地域社会,而在以前的中国又称居民小区。为此
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的人,才终能收得善果。下面一起随我学习一下描写孝道的议论文作文吧! 现代的都市,灯红酒绿,不断为了生存的我们,在愈演愈烈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