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6

奥利奥baby
首页 > 毕业论文 > 广东文化学院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不想说114

已采纳

毕业论文网论文范文文化毕业论文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时间:2020-10-23 13:07:35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要实现文化和谐,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要件。一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先进文化需要建设,先进文化重在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地表现在其先进性的时代趋向和基本特征上,显著地区别于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从时空坐标和历史方位来说,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创新性;从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来讲,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批判继承人类理性精神,延续人类智慧灵光,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服务;从基本功能和发展指向来讲,先进文化是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它的前进方向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的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这些基本特征和发展取向,决定了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同于和谐文化,也不等同于文化和谐。先进文化具有和谐属性,因为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决定了它必然与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相一致,也必然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实践相吻合。先进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形态的先进文化,但先进文化的和谐属性,内在地决定了每一个形态的先进文化都内涵着一定的和谐文化,也在一定意义上谋求着文化和谐。比如,先进文化承扬传统,保持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充分体现民族性,就是在谋求文化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和谐。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发展上的价值追求。以先进文化统领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内涵着发展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本身并不能等同于建设和谐文化和追求文化和谐。二与先进文化的性质界定相对应,和谐文化标明的是文化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从内容构成来看,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和思考,对社会和谐目标的憧憬和追求;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为人们在和谐思想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及风险的制度和机制。从存在形态来看,和谐文化并非独立于社会文化大系统,而是融合于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之中,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各种形式之中,它的精神内核是和谐。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也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和谐的精神纽带。建设和谐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坚持继承传统、立足时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建设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和谐文化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的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和谐。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所以,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人们一旦确立了和谐的意识与和谐的思维,就能在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协调各种文化矛盾,追求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一旦形成了和谐的文化精神,各种形态的文化就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文化和谐表征社会文化的存在状态和相互关系,与文化冲突与文化矛盾相对应。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就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形成异质文化。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讲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化,在价值立场、内容体系等方面会存在分歧,形成文化矛盾与冲突。文化冲突表现在多个层面,既包括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价值冲突,也包括同一形态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内涵着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系统、各要素的和谐,也内涵着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和谐。社会和谐绝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以及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还必然包括精神的文明、思想的充实、人本身的和谐,必须有文化纽带的精神维系以及精神血脉的文化融合。然而在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和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之间都构成一定的文化张力,分别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文化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推动文化和谐。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缺乏文化和谐,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实现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文化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当代中国,文化和谐可以作多层面的理解,从社会文化存在样态的宏观层面讲,是指社会各式形态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下和谐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社会文化活动及其发展的中观层面看,是指在文化的实践发展中倡导文化多样性;从社会文化心理的微观层面讲,是指人们牢固确立和谐意识,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精神文化氛围。由此看来,实现文化和谐,必须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文化和谐难以实现。实现文化和谐,要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文化繁荣与和谐。实现文化和谐,还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实现文化和谐,要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多样文化。通过对文化和谐的实践追求,力争在国内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文化和谐,在国际上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综上所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三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旗帜,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文化要求,共同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文化的层面讲,就是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方向,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和谐。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三者并举。《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doc》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相关文章:1.浅谈和讨论和谐医院文化的构建2.浅谈高职学院和谐校园文化的论文3.浅谈非主流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5.构建诚信和谐先进企业文化6.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7.和谐时代的企业文化管理8.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论文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搜索文档Copyright©2006-2022应届毕业生网版权所有付费复制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限时特价:元/篇 原价:20元微信支付免费复制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加载中...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请在这里输入验证码确认联系客服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首页下载润稿写作咨询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要实现文化和谐,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要件。一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先进文化需要建设,先进文化重在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地表现在其先进性的时代趋向和基本特征上,显著地区别于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从时空坐标和历史方位来说,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全球视野,具有创新性;从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来讲,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批判继承人类理性精神,延续人类智慧灵光,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服务;从基本功能和发展指向来讲,先进文化是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它的前进方向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的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这些基本特征和发展取向,决定了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同于和谐文化,也不等同于文化和谐。先进文化具有和谐属性,因为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决定了它必然与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相一致,也必然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实践相吻合。先进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形态的先进文化,但先进文化的和谐属性,内在地决定了每一个形态的先进文化都内涵着一定的和谐文化,也在一定意义上谋求着文化和谐。比如,先进文化承扬传统,保持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充分体现民族性,就是在谋求文化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和谐。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发展上的价值追求。以先进文化统领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内涵着发展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本身并不能等同于建设和谐文化和追求文化和谐。二与先进文化的性质界定相对应,和谐文化标明的是文化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从内容构成来看,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和思考,对社会和谐目标的憧憬和追求;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为人们在和谐思想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及风险的制度和机制。从存在形态来看,和谐文化并非独立于社会文化大系统,而是融合于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之中,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各种形式之中,它的精神内核是和谐。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也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和谐的精神纽带。建设和谐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坚持继承传统、立足时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建设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和谐文化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的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和谐。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所以,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人们一旦确立了和谐的意识与和谐的思维,就能在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协调各种文化矛盾,追求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一旦形成了和谐的文化精神,各种形态的文化就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文化和谐表征社会文化的存在状态和相互关系,与文化冲突与文化矛盾相对应。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就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形成异质文化。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讲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化,在价值立场、内容体系等方面会存在分歧,形成文化矛盾与冲突。文化冲突表现在多个层面,既包括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价值冲突,也包括同一形态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内涵着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系统、各要素的和谐,也内涵着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和谐。社会和谐绝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以及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还必然包括精神的文明、思想的充实、人本身的和谐,必须有文化纽带的精神维系以及精神血脉的文化融合。然而在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和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之间都构成一定的文化张力,分别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文化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推动文化和谐。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缺乏文化和谐,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实现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文化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当代中国,文化和谐可以作多层面的理解,从社会文化存在样态的宏观层面讲,是指社会各式形态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下和谐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社会文化活动及其发展的中观层面看,是指在文化的实践发展中倡导文化多样性;从社会文化心理的微观层面讲,是指人们牢固确立和谐意识,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精神文化氛围。由此看来,实现文化和谐,必须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文化和谐难以实现。实现文化和谐,要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文化繁荣与和谐。实现文化和谐,还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实现文化和谐,要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多样文化。通过对文化和谐的实践追求,力争在国内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文化和谐,在国际上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综上所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三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旗帜,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文化要求,共同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文化的层面讲,就是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方向,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和谐。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三者并举。

262 评论

呼啦啦呼嘞嘞

现代汉语方向1 ,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例如:云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7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8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9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1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1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2 ,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13 ,试论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4 ,试论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5 ,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16 ,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17 ,试论成语的构成18 ,试论成语的意义19 ,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20 ,试论惯用语的构成21 ,试论惯用语的意义22 ,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23 ,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24 ,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25 ,试论积极谚语的功能26 ,消极谚语的成因及克服对策27 ,试析句式(例如:试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30 ,双宾句的篇章功能31 ,存现句的篇章功能32 ,连动句的篇章功能33 ,兼语句的篇章功能34 ,试论比喻的文化性35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妆品命名研究)37 ,牌号命名研究(例如:店铺命名研究)38 ,网络语言研究39 ,广告语言研究40 ,营销语言研究41 ,广播语言研究42 ,主持语言研究43 ,叫卖语言研究44 ,称呼语言研究45 ,教学语言研究46 ,新闻语言研究47 ,手机短信语言研究48 ,流行段子语言研究49 ,经济类新词语研究50 ,外来新词语研究

195 评论

假小肥仔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252 评论

相关问答

  • 广东科技学院会计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涉外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山东为例2009-8-19摘 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刺激我国出口、改善贸易收支起到了重

    元力觉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东石化毕业论文

    这个好解决,你可以问我的 下面有联系方式

    shazidoume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广东轻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条件:1、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内容,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2、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离校后两年

    毛毛爱囡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广东文化学院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网论文范文文化毕业论文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时间:2020-10-23 13:07:35浅谈先进文化,和谐文化

    奥利奥bab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广东理工学院毕业论文通知

    2023年6月10日到11日左右。肇庆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学生将于6月1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总结,2023年6月10日到11日左右举行毕业典礼,发放学历和学位

    实创佳人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