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传音
“网络新新词语”探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各大BBS上流行一些古汉字和生僻字,就是我所要探究的“网络新新词语”。我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个别词语加以研究,总结出这一类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进而逐步深入探索词语背后反映出的网民使用心理,以及词语对现实交际的影响。
一、网络新新词语的使用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囧”、“槑”,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依次加以分析。
(一)网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囧。
造字方法:象形字。
音:jiǒng古同“冏”,《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部首:口。
原义:⑴光明。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
⑵鸟飞的样子。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网义: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拜服、钦佩。
“囧”字乍一看到它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我们第一感觉好像是看到一张脸,方框内一对“八”字形的眉毛,眉毛下面有一个张开的嘴,像是一副哭丧的面孔,让人一看就想到了悲伤和无可奈何。
网民们尝试着单独使用它,于是就给它赋予了“悔恨、无奈”等意思,例如:“上学期英语59,差一分及格,囧!”、“今天股票又跌了,真囧……”这两句话都是网民在BBS中使用的回复,话里的“囧”都表示“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等意思。这是“囧”开始单独使用后被赋予的第一个义项,直接根据“囧”字的字形恶搞得来。
之后,随着“囧”字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个义项已无法满足沟通的需求,于是它又被网民们赋予了“拜服、钦佩”的义项,例如:“囧!世界上最牛的组图!”、“囧!史上最搞笑的魔法图片!”这两句话摘自网民在BBS上发的帖子标题,结合帖子内容,看帖人很容易就会明白此处表达的是发帖人对所发图片的拜服、钦佩之情。目前,“囧”字主要包含这两个义项,网民在进行网络交际的时候根据语境的不同从而判断“囧”所代表的意思。
2、槑。
音:méi《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并音枚。
部首:木。
原义:同“梅”,梅的异体字。
网义: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络语言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槑”是继“囧”之后第二个深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新新词语,“囧”的流行给了广大网民很大的启示,许多善于恶搞的网民开始把视角转向古汉字和生僻字,“槑”就是在这股潮流中闪亮登场的,网民们之所以把它从古书中重新翻出来,看重的还是它有趣的字形。
之后,随着“槑”的不断流行,为了扩大“槑”的使用范围,网民们便赋予“槑”“很天真,傻到家了”的意思,形容比呆还呆。比如:“你真的很槑,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世上本没有槑,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槑。”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二、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原因及利弊分析
(一)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
1、网络词语的发展阶段。
网络语言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网民们最初在网络上交际,为了节省时间,因此各种缩略语应运而生;谐音也差不多在同时出现,由于五笔输入法的使用并不普及,网民们运用智能ABC或者微软输入法的时候常常不能很快输入自己想要输入的字,为了追求速度从而产生了大量谐音词。这算得上是网络语言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网语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出现了大量的表情符号,体现了网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个性;网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很多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追求新奇好玩,在此基础上网语的类型不断丰富,于是“杜撰新词语”、“旧词新义”、“语法变异”三种类型便应运而生。
2、使用者社会心理分析。
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流行,从文化的高度而言体现了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另类创新。
说到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以“囧”为例,它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还有这样一个汉字,从而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索古汉字的.热情,这样一系列的古汉字和生僻字就被挖掘了出来,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同时他们更感觉自豪,惊叹先人们的伟大成就,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所以说,网民们通过套取古字字形,创出新的用法,一方面,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另一个方面,也使网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标志,形成自己的圈子,满足当代青少年网民追求非主流的心态。这正符合网民心理主导下的网络语言的特征。
(二)网络新新词语流行的利与弊。
随着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日渐流行,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有人认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恶搞是对汉字的亵渎。就以“囧”而言,古人依窗户的形象造出“囧”字并赋予其光明的意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网友却完全无视古人的成果根据现代人的思想来解读,赋予其无奈、悔恨等义项,这是一种悲哀。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对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规范,势必会对我们现行的语言文字体系造成某种消极影响使其混乱。就像一直饱受人们诟病的乱改成语后的广告语一样,比如: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和“一见钟情”;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等等。同样的,当青少年群体习惯了这些网络上肆无忌惮使用的新新词语后,难免不会出现某种混乱。
果果果大美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
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og新闻的影响力。
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后——定制化交互所带来的语言表达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对比研究——以《火星情报局》与《天天向上》为例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
浅析民俗文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以《敦煌》为例。
针对 IP 产品的沉浸式VR影像设计与应用——以盲盒公仔《嫌疑人》为例。
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原因——以"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为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社会效应与思考。
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把握的内容,这样写的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
2、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关键词全面搜集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选题范围不能过大,最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4、切忌空和泛。如果题目的观念模糊、研究方向不清晰就会导致论文的研究缺乏指导和依据,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
5、要避开有争议性的选题。在选题时一定要避开具有争议性或者发展方向还不明朗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的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极有可能会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内容,而这有悖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客观。
e元素789
《高校网络教育路径优化的思考》
摘要:互联网推进了科技进步,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脚步。网络的媒体化、便携化、社交化的趋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升华,优化高校网络生态,强化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以德正身、以范正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生态;网络文明
作者简介:陆志华(1969-),男,江苏连云港人,扬州大学发展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讲师。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意义重大,因而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兼具了技术与文化双重内涵。
一、对大学生实施网络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进了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方面,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以“零时空”为特征的机动灵活的网络教育形式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满足了社会成员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1]另一方面,网络在成为大学生汲取知识和思想营养的重要来源的同时,也切实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甚至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和行为所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优化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般来说,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特质文化。”[2]加强网络建设,倡导文明风气,引导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网络发展趋势是影响网络教育功效的重要因素
网络的“媒体化”趋势,其优点毋庸置疑,有效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视野,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选择性。但正是这种“媒体化”趋势,让青年大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变化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推进了文化娱乐化、文化快餐化的同时,网络文化的内涵逐渐削弱,传统教育的功效不断弱化。因此,网络文化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其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关乎大学生健康成长,关乎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网络的“便携化”趋势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已逐步代替个人电脑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网络信息传播“移动化”、“快捷化”成为现实,给网络监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更需要大学生自身强化网络慎独意识,把文明上网作为自觉要求。
“微博”时代的不期而至,“QQ”、“微信”等网络虚拟交流方式层出不穷,增强了网络环境的感性认识,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的规范带来了困难,增加了网络监督的难度,不利于大学生文明理性行为的培养。
三、高校网络教育优化的基本路径
1.推进法制,规范发展
和现实生活相比,互联网属于一个虚拟世界,来自互联网上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侵入逐渐渗透,行为危害不断加深,个别大学生甚至因为网络诱导走上犯罪道路,网络“双刃剑”的两面性显露无疑。网络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很多负面效应也随即出现,网上不良信息特别是含有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行为。[3]因此,充分认识网络利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维护网络文明生态,成为共识。网络环境的优化必须“法治”为先,“德治”兼具,“法治”的根本要求是依法治网,统一规范,通过制度建设加强规范管理,推进互联网健康、文明、有序地发展。
“依法治网”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大学生法制教育渠道,在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切实丰富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深化法制教育内容,努力拓展法制教育路径,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网络法制宣传,让法治阳光深得人心,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同样遵守,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触犯法律法规也同样要受到严厉惩罚。
实施“依法治网”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强化对大学生网络理念、网络行为进行持续引导,防止因为网络法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和行为上迷失方向。高校更要重视网络发展特点、趋势以及危害性研究,密切关注青少年网络犯罪新动向,增强网络危害预见性。在工作实践中,高校还要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建设,提高预防网络危害的能力,[4]促进互联网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深化德治,占领阵地
作为人生的黄金期,大学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特点鲜明,优点和缺点都比较突出。他们中的很多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没有在现实社会中打磨历练过,不能全面了解社会现实;他们有上进心,而且求知欲较强,但对外界环境缺乏鉴别和分析能力。在五光十色、“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里,他们的道德操守很容易在感情发泄中崩溃。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引导为主,“德治为本”,促进青年大学生做网络文明的倡导者、先行者、实践者。主要做法是:强化教育引导,提升文明素养;增强慎独意识,做到修身自省、自觉向善;导向正确、旗帜鲜明,不断完善网络服务;打造网络品牌,以积极向上的“红色”基调和高雅和谐的“绿色”基调占领网络主阵地;切实制订与倡导网络道德规范,坚决抵制网络低俗之风。[5]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明教育需要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但网络文明规范不能简单地引用传统道德规范,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努力做好“扬弃”工作,强化传统美德、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网络文明建设,打造“红色”和“绿色”交相辉映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 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
浅谈测绘新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论文 1 引言 房产测绘是房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为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提供房产及房屋用地的权属名称、界址范围、产权面
新形势下的网络市场营销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强烈地影响着国际贸易和企业营销环境,并将迅速改变传
网络故障极为普遍,故障种类也十分繁杂。如果把网络故障的常见故障进行归类查找,那么无疑能够迅速而准确的查找故障根源,解决网络故障。主要就网络常见故障的分类诊断进行
一、论文要写多少字 论文一般写多少字?研究生有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本科生有本科生字数的要求,每个学校又有每个学校的要求,甚至说专业不同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一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