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1124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的研究生在微信群里贴出我们师生一起去爬白云山和组织读书会的照片,一切仿佛昨日,却已经匆匆两年,迎来临别之际。往年的毕业典礼寄语,我比较多的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年最想说的却是一个主题: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应对?张志安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事实和真相前不久,我在飞机上看到一部电影《否认》,女主角是历史学家,犹太人,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事实深信不疑。她曾在一本书中指责一位“伪历史学家”否认大屠杀的存在。尽管大家都对大屠杀的历史有所了解和确信,但突然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反对声音,必然引起媒体关注和部分人的追逐。这位犹太人历史学家被告上了法庭,她突然意识到,她深信不疑的历史真的要在法庭上得到捍卫,却并非易事。官司在英国开庭,给她带来巨大挑战。如果在美国,谁指责你撒谎,谁必须拿出证据;但在英国,谁指责你撒谎,你必须自己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好在,最后她赢得了官司。这个过程中,她曾经希望大屠杀的亲历者出来作证,但被辩护律师拒绝,因为即便是亲历者也无法准确记忆所有细节,一旦细节被对方指出有错,在法庭上就会被对方羞辱。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历史真实,跟公众感知的历史、史学家考据的历史真实是两回事;历史真实和捍卫历史真实是两回事;事实和真相是不同的,验证事实不容易,接近真相更不容易。与此类似,新闻事实和媒介事实,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客观事实和历史事实,都有所不同。历史学家甚至说,即便所有的历史细节都是真实的,也可能编织出美好的假相而非真相。真相是对事实做出的解释和判断,比如深度报道中的真相是“有意义的事实脉络”,而真相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后真相时代2016年的《牛津词典》年度关键词是“后真相”,最主要的触发背景和原因是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所谓后真相,说的是公众的情感和个人价值比事实更加能够影响舆论。比如,特朗普撒谎无数,却赢得大选,他说自己的投票比希拉里少300万票,是因为非法移民参与了投票。当他的胡说被戳穿后,却辩护说,他是按照自己掌握的材料做出这个判断的。人们似乎不再那么关心事实本身,而更在意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期待。这无疑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哲学家说,后真相反映了后现代社会中“坏的主观性”集中体现;政治学家说,后真相是民粹主义在今天的欧美社会对核心价值的挑战;传播学者说,后真相突出反映了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真相传播的不确定性和谣言扩散的挑战,以及它对于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形: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和表达,一些人不关心事实本身,而更在意他人表达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情绪宣泄,他们的态度更容易受到“标题党”的误导而非基于事实本身;微信或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谣言快速扩散,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网络世界。制造谣言毁损商业利益或个人声誉的,却付出极小的代价;在转基因等重大社会议题上,人们似乎并不在意“科学家共识”,而只是将大部分主流科学家的意见跟极少数另类观点相提并论,理解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如何应对后真相时代为此,我们这些学习新闻传播的毕业生,要始终保持追问:事实和真相不重要么?真相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后真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应对?我们必须知道,事实跟真相是不一样的。掌握经验层面的事实,还只是我们把握和理解事实的第一步,真正以社会学的想象力倡导的那样——把“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议题”结合在一起,我们才可能在多重脉络的事实中去理解真相。我们必须知道,即便事实是假的,真相却依然可能被挖掘。比如,上海女回江西这个事,发帖者的身份和事实是编造的,但媒体或公众讨论的城乡差距、身份认同、凤凰男等社会问题却是真实存在、需要直面的。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对事实进行查验,并对事实背后的真相试图接近。即便有各种阻力,也明白敬畏真相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比如,杀死辱母者,尽管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存在事实不全面的不足,但却给我们思考和理解背后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如果我们顺应这个线索去阅读更多的深度报道,就能更纵深地观察区域政经生态和更复杂的社会图景。这不仅是职业传播者的责任,更是信息素养和家国情怀的体现。希望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对事实和真相抱有敬畏,这或许是这所大学四年学习,能给你四十年还管用的东西:尊重事实、接近真相,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情怀,在挑战不断的社会中自我更新,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被冲动或情感所驱使、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超越。真诚的祝愿每个人都能像中山先生说的做大事——一辈子认真把一件事从头到尾的做到底、做成功。即便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也能做一个自由自在、精神免俗的人。母校永远是各位的家,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我们的目光也会一直陪伴着大家!(本文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院长致辞)
木木小YY
后真相时代,立场越极端,敌人越鲜明,越容易迎合和操控民意。这个时代流行的,是断言、猜测、感觉,是通过对事实进行观点性包装,强化、极化某种特定看法。
“后真相”是指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
消费者很容易被牵引
比如,隔三差五的社会性热点事件,人们都是作为观众涌上去吐槽、谩骂、语言攻击、赞扬等;但是没过几天,这件事热度下去了后,大多数人就遗忘了,没人去追踪关注真相。
人们在意的是参与和情绪发泄,并且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事件的真相和后续发展,没什么人去持续关注。
除非是跟事件紧密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公众在事件里面仅仅是一个情绪发泄的观众而已。
这是怎样一个画面呢:大众群体成了一个容易被调动的情绪发泄群体,像干草荒原,挨着火星子就着,人们一窝蜂参与,一窝蜂退出。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比如:前两天的川美裸模事件、黄晓明的明学、乔碧萝事件),大众群体涌上去谩骂、指责,充分宣泄自己的感受,然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等下一个热点事件出来的时候,又是重复这个行为。
心向着谁
一、“后真相时代”定义在这个时代,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人们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谎话、流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流传,呈现出真相的样子。相较于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相信彼此,如出现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证据,人们倾向于无视这些信息。有个流行于父母辈的等式:微信里说的>朋友群里说的>新闻里说的。获知真相的成本太高,人们普遍采取“避重就轻”的原则来应对事实,因此情感就显得廉价而又易于满足人的认知缺陷,事实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后真相”与两件国际事件密切相关,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两场事件带给人们的共同观感是,在形塑公共舆论上,诉诸情感和个人理念可能比客观事实更加有效。二、“后真相”时代出现的原因1、社交媒体成为“后真相”的推动力(1)社交媒体赋予人们话语权,刺激信息的传播需求社交媒体的属性充分刺激了人们的需求,释放了人们的欲望,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意见表达以及社交需求。(刺激需求)(2)社群化传播下,社会成员倾向于观点固化社交媒体聚合了相同观点、兴趣的人们,形成了网络社群。网络社群以兴趣、观点、情感、价值观等为共同规范和连接纽带,和社群化传播互为条件。社交媒体的信息生产者利用算法机制精准地生产和推送信息,这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社群化的信息兴趣和需求,而且还加固了社群。社群化传播很可能使社群成员生活在信息孤岛之中,强化其各种认识甚至偏见,成为加剧“后真相”的推动力。2、信息技术塑造“后真相”的语境信息技术更新带来的传播形态变化,也参与了后真相语境的形塑。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终端的多样与完善,去中心化的理念得以不断实现,人人都是传播节点的设想走入现实。信息大量生成,观点呈现多元,在算法驱动下,它们被精确地传送到高度分众化的目标群体中间。反过来,借助技术的赋权,用户同样可以在庞大的信息流和驳杂的观念丛中准确地定位、抽取、吸收特定的内容。它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用户在各自的口味和偏好中逐步内卷化,无形中促进了持有同质观念的用户集聚。有分析认为,这样的传播形态有可能构造观念的回音室或过滤泡效应,阻碍异质观念的交流。三、后真相时代应该怎么做?1、新闻媒体:专业主义2017年,一直以“快新闻”著称的老牌媒体BBC推出了“慢新闻”的概念。BBC国际总监兼新闻部副主任Francesca Unsworth说:“除了继续延续我们在突发新闻上的优势外,未来几个月中BBC将更加关注慢新闻。这意味着对话题有更深入的分析,还原事件的情景,并为观众提供新闻头条背后的事件(what)和原因(why)。”虽然我们提倡新闻媒体应该着眼于从事实到价值的转换,但基本事实是价值延伸的基础,情感赋予太多,理性就会丧失。因此新闻媒体应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特别是主流媒体更要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将社会意见引入到同一个方向上。2、监管部门:新闻核实查验机制“透明性原则”包括“公开的透明性”以及“参与的透明性”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新闻生产者是否对新闻制作过程保持公开,包括告诉公众事实来源,向公众展示已经在报道中囊括一切有关的利益团体,而后者指的是使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包括允许公众对报道内容有所贡献,使用‘用户生成内容’等。”监管部门应增强新闻核实手段,并提高虚假新闻的制作成本。3、受众:增强辨识和批判能力受众应该寻求多方信息源,而不只是满足接受一方提供的消息,对不确定的消息保持怀疑的态度,并且做到不传播。四、“后真相”影响泛化1、假新闻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欧洲小国马其顿一个小镇上,一群小青年为赚取巨额经济收入,大量炮制了以情绪渲染、鼓动为目的的假新闻专供“川粉”。2、反转新闻“反转新闻”、“舆情反转”反映了信息无比丰富的社交媒体时代真相的稀缺。这是由于新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现实,即为一条信息做深度调查的人越来越少,而评论、解构的人越来越多。正如白岩松所说,如今新闻界的一大隐忧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相关论文拓展后真相时代:谁动了我的“事实”——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技术特征的分析——王舒怀《青年记者》(推荐细读)“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优先出版——全燕《南京社会科学》(推荐细读)新闻的真实面孔——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寻找“真新闻”——周岩《新闻记者》(参考阅读)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对美式民主的考验与挑战——刘学军《新闻战线》(参考阅读)
谁知道毕业论文的任务书怎么写? 务书不是学生写的吧,都是指导教师写的。如果要你写,可以这样:一方面把你论文的开题报告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整合一下,一方面这样列:
可以写网络会计,手机会计。结合当前主流的erp系统开展的移动平台。等等
天才基本法老林的故事: 林兆生本是三味大学的研究生,他是数学天才,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别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成就,他风流倜傥,被曾教授器重,与校花邱月相恋,怎么看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
有关毕业演讲稿模板集合八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