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5

可可Cris
首页 > 毕业论文 > 压缩空气储能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下一个路岔

已采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伴随着一系列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光电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球各国的新型能源储存设备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把电存储在电池里或水库里的技术方式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么, 你知道这个由中国首建并轰动世界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吗? 要知道,电能目前是无法大规模储存的。以目前中国超14亿的人口,全国人口用电量的庞大之处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电网怎么保证发电和用电时刻平衡的呢?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横空出世对我们来说又代表了什么? 在正常的情况下,电网系统自身是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电能的奇妙之处就在于用掉多少电能,电力系统就产生多少电能,整个电网系统时刻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 我国目前运用的自动调频技术,是通过装在发电厂和调度中心的自动装置随系统频率的变化自动增加和减少发电机的发电出力来调节发电量和用电量之间的平衡,保持系统频率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 举个例子:当许多用户在同一时间点减少用电量,调频机组就会立刻反应起来,减轻发电负荷,让整个电网系统维持合格的电压和频率。 也就是说,当电网上的用电量下降时,各发电厂的机组根据自身速度变动率的不同,自动做出幅度不同的发电量增加和减少。虽然电网的自动调节系统能够调节发电量与用电量之间的矛盾。但是当发电量远超用电量时,能源浪费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 而不管是比较常见的蓄电池组,或者是抽水蓄能型的水电站,它们能储存的电能,相对于整个国家的用电规模来说都是极其渺小的。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即便是电力系统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最长、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也有其缺陷。抽水蓄能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量转换,将用户没有使用的过多的电力利用起来,将水从地势低的水库抽到地势高的水库,然后在电网负荷高、用电量过大的时候,将高位水库的水放回到低位水库,利用水能推动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 这种转换并不能做到百分百转换,其准确转化率只有四分之三左右。虽然抽水蓄能水电站发电效率高、成本较低,但它的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需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存在局限性,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而转换速度快的电化学储能又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短、使用不当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问题。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切! 抽水蓄能与电化学蓄能这类传统储气需要打造能够承受高压的容器、工程建设成本巨大。建设要看地势选址、要高昂的投资、要周期性地规划建设,由于电力即发即用,对能源的损耗又较高,目前并不能满足未来大规模储能的需求。 而压缩空气蓄能对地理条件要求不高、发电成本低且储存量巨大。该项技术不仅省去了建设储计场所的高额费用,而且由于研学处于地下的缘故,工程的占地面积小、密封性强、储气压力高,其优势远超其他储能发电方式。 压缩空气蓄能电站不烧煤也不烧天然气,就靠压缩空气来推动发电机旋转发电。依靠盐穴的空气提供动力,将地下废弃的盐矿“变废为宝”进行开发再利用。 盐穴就是地下盐层被开采后形成的腔穴,不仅密闭性好,稳定性还高,一般用于储存石油、天然气以及相关产品,同时也是储存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将高压气体储能其中,会对腔体产生支撑力,不发生地面塌陷等情况。 德国和美国是最先开始研究盐穴储能的国家,1978年投入的德国亨托夫(Huntorf)电站是第一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第二座是于1991 年投入商业运行的美国Alabama 州的麦金托什(McIntos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在国内,2011年,清华大学的卢强开始研究盐穴储能的相关技术。在202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首期建设500kW 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2013年获得技术进展,并在安徽芜湖大学科技园设立卢强院士工作站,开始建立试验电站。 世界第一台500kW非补燃CAES动态模拟系统(TICC-500)在2014 年11 月建成,成功实现了百千瓦级的储能和发电,验证了技术方案可行性和高效性。 2018年12月25日,国家级示范项目中盐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完成200兆瓦盐穴储能中心建设,最终规模将达1000兆瓦以上。发电年利用小时数约为1660小时。电换电效率为60%。发电全过程无燃料消耗。系统所有技术和设备均实现完全国产化。 时间到了2022年5月26日,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我国首个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金坛成功并网投运。这个电站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压缩空气零碳发电。 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额定运行效率70%,设计寿命大于30年,是目前全球运行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空气压缩机的原理是将空气从大气压环境下的1个大气压压缩至140个大气压并送到地下盐穴,产生的热能存储在导热油管中持续8个小时,电站就完成了一个储能周期。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高峰时放电,低谷时储能,有效避免电力系统“忙闲不均”,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这就相当于一个藏在地下的大型充电宝。该电站一个周期可存储30万度电,相当于六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全国首台套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运行平稳,电站的成功并网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同时还能促进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示范引领意义,成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267 评论

Sundy那抹阳光

“压缩空气储能”是什么?储存可再生能源的全新方式!

358 评论

水儿依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风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研究人员的重视,下面我整理了风力发电机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风电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然后详细阐述了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的具体应用。随着我国对于能源需要的不断增大,风能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研究风力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就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力;发电系统;储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76-01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风电储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着重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

二、风力发电储能概述

能源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开发利用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历史上每次使经济产生质的飞跃都是从新型能源的利用开始的。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今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耗速度远远大于自然自身补给速度,从而导致传统能源逐渐趋于枯竭,同时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法和利用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导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世界各国必须寻求一种可再生能源来代替日益匮乏的传统化石能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无污染、使用便利的风能已经受到极大的关注,并被确认为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随着人类对风能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市场迅速发展起来,进入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风力发电应用的新浪潮,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及附近岛屿,这些地区工业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也比较严重,风电并网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由于风能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风电功率随着风速大小变化而随机波动,尽管大电网允许一定容量波动的风电功率并网,一旦超过一定容量,其功率的波动就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随之带来谐波污染、闪变等影响电能质量,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优质性,电网不能接纳超过一定容量的风电电能,从而导致无法并网的风电被舍弃,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风电的大规模发展。据国家电监会公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和电科院关于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论证报告,可知目前我国大规模风电并网和电网接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风电储能技术

现有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等四种类型。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电磁储能包括超导磁储能(SMES)和超级电容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等,相变储能包括冰蓄冷储能和相变建筑材料储能等。各种储能的功率/能量特性及其适应范围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相变储能并非以电能形式释放存储的电能,且其功率/能量等级涉及的因素很复杂,因而此处不予讨论。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其将在需求侧管理(DSM)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储能方式的能量/功率等级、响应速度、经济性等特点,其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调频/调峰、稳定控制、改善电能质量乃至紧急备用电源等不同场合。

四、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1、利用储能系统增强风电稳定性

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根本措施是改善系统平衡度,储能系统能够快速吸收或释放有功及无功功率,改善系统的有功、无功功率平衡水平,增强稳定性。针对电压稳定性问题,储能系统改善电压稳定性并增加系统的风电接入容量问题,但该文仅对储能系统做了理想的假设,缺乏有效的动态仿真及理论分析。利用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增强风电稳定性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显示,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均能有效降低风电并网PCC的电压波动,平滑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增强系统稳定性。频率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系统平滑风电输出功率方面。研究表明采用超导储能系统改善频率稳定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超导储能系统在文中既定的条件下使得系统的最大频率偏差从降为,有效改善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且超导储能系统容量越大系统频率偏差越小。

2、利用储能系统增强风电机组LVRT功能在风电机组比例较高的电力系统中,LVRT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有、无LVRT功能的风电机组在故障情况下的电网电压恢复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有LVRT功能的风电机组并网能够有效解决风电并网所产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增强。

3、利用储能系统增加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不同电网,限制WPP水平的主导因素不同,采用的储能系统也不同。很多研究人员探讨了采用飞轮储能、电池储能和超导储能系统增加WPP的问题,结果表明,这3种储能系统都能有效增加系统的WPP,并能改善PCC的电压波动性,在冬季大方式和夏季小方式两种极端工况下,频率偏移和线路功率约束是限制WPP的主要因素。

4、利用储能系统优化风电经济性

随机波动的间歇性风电接入电网,将导致系统备用容量增加,系统运行经济性降低。合适的储能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电网与风电场的双赢。此外,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风电的竞争力较差,采用储能系统配合风电场运行,能够实现风电效益最大化。

五、风电储能展望

受自然条件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直接并入电网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增加系统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通过研发高效储能装置及其配套设备,与风电、光伏发电机组容量相匹配,支持充放电状态的迅速切换,确保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的关键。

储能技术将在平抑、稳定风能发电或太阳能发电的输出功率和提升新能源的利用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会随环境因素变化,储能装置可以及时地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在风力发电中,风速的变化会使原动机输出机械功率发生变化,从而使发电机输出功率产生波动而使电能质量下降。应用储能装置是改善发电机输出电压和频率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增加了分布式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时的可靠性。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与电网连接,实现向电网的馈电,并可以提供削峰、紧急功率支持等服务。而一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无法制订特定的发电规划。

针对变速风电机组设计了附加频率控制环节进行研究,分别通过对转子和风轮机的附加控制,使得DFIG对系统的一次调频有所贡献。针对这些控制方案将降低风电机组效率的缺陷,采用飞轮储能系统辅助风电机组运行,通过对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实现平滑风电输出功率、参与电网频率控制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六、结束语

加强对风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可以使风电储能更加完善,使风能发电更加实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风电储能技术[J].清洁能源.2013(3):166-168.

[2] 盛文仲.浅谈风电储能技术[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3):16-18.

[3] 王文鹏.风电储能技术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6):66-6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风力发电机技术论文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word压缩

    .PAGE.“中国“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为宋体一号加粗居中字体。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三号黑体字;论文题目的字体要加粗线上居中;题

    微雨燕双飞19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波压缩毕业论文

    1.如果你要找论文,请到到中国知网数据库 或者维普数据库,数据库里多的是。2. 图像的小波变换的提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JPEG在低码率下存在方块效应等缺点,为

    晴天小珠71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pdf压缩

    如果你原来的毕业论文格式转换文档是图片转换成pdf的,那么转换后就是图片的,图片是不能编辑文字的,所以就转换后不能编辑。要么就是选择的pdf转word APP有

    爱吃爱疯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燃气储运毕业论文

    摘 要 随着现代勘探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被用于很多的领域中。其中,地质勘探可以从工程地质勘探 、石油煤炭开采地质勘探等不 同的应用方面进行

    美美吻臭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压缩到10m

    在想压缩的文件上单击右键,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在窗口的左下角有一个“压缩分卷大小,字节”,在下面的组合框中填入“10m”,然后点“确定”。解压的时候,分卷一定

    爱在撒哈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