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4

粘土宝宝
首页 > 毕业论文 > 回忆录毕业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imyforever

已采纳

傅苹出版了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讲述了她从中国劳改队到美国创新企业家的人生历程,重温了那段她称为“恐怖”和“治愈”的经历。并在书中提到,她在校期间曾受到“手指检验”是否怀孕、被学校官员逮捕和审讯等不公正待遇,引发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2013年6月11日:针对傅苹回忆录《弯而不折》中出现的诸多违背事实的描述,傅苹母校苏州大学已在其官方网站发表郑重声明,全文如下:近期,有不少关心该校的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给该校来函来电,提及该校中文系78级校友傅苹撰写的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中,有多处与当时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表述。该书已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因此对我们国家及苏州大学的声誉造成极坏影响,也引起了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的极大愤慨。收到来信来电后,该校立即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学院、老师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傅苹在校读书期间的学籍档案等进行了认真核查,向傅苹的老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了了解和访问,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一.关于傅苹在该校的学习经历。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于1978年9月进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1982年3月16日办理退学手续,未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读期间,多次无故旷课,违反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影响恶劣,学校曾于1981年10月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二.关于傅苹在1978年到1982年四年本科期间修学英语的问题。傅苹在书中提到,她去美国之前只认识三个英文单词。我们核查后的结果是:1978年10月—1979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优”,1979年9月—1980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88”分,两次考试成绩在班内均属中上等水平。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三.关于傅苹毕业论文的问题。傅苹于1982年3月从江苏师范学院退学,所以在毕业生名单中未见其名字,在档案中也未见其毕业论文,也没有她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此外,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都是以文学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而不会涉及“杀害女婴”这一涉及社会学的内容。在其就读期间,78级同学没有任何人涉及刑事事件,其被投入监狱之事更是子虚乌有!其组织社团被逮捕之事也是一派谎言!四.关于“手指检验”计划生育的问题。根据苏州大学多位教师(这些教师包括她的同班同学、班主任、中文系领导)证实,学校从未用这种侮辱性的手段对女生进行相关检验,当然更谈不上得到党委领导的支持。傅苹如此编造谎言,是对78级所有同学的侮辱!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该校认为傅苹在书中所写内容严重失实,不仅损害了苏州大学的名誉,也使我们国家形象受到损害,我们将保留追究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再一次感谢社会各界关心、维护国家形象和苏州大学名誉的有识之士。苏州大学办学113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30多万毕业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杰出人才,也有许多毕业生离校后心系母校,感念师恩,以捐资助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回报母校培育之恩。苏州大学也不乏留学海外的赤子,他们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成绩斐然,不仅赢得良好的社会地位,也为母校增光添彩。他们异域拼搏之时能常念母校深恩,各尽所能,为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帮助,开拓渠道,诚心切切,不求回报,使母校深感欣慰和骄傲。这些事实又岂是个别别有用心之人能妄言抹杀的?感谢各位校友和朋友对苏州大学的关注和关心!苏州大学2013年6月11日 2013年6月14日:自6月11日苏州大学发布关于傅苹的官方声明后,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和广大校友纷纷来电询问学校下一步如何妥善处理此事,多家媒体强烈要求来学校进行专门采访。其实自傅苹造假风波产生以来,我们一直在试图与傅苹本人联系,希望她正视各方提出的合理的批评意见,用适当方式收回她在回忆录中的谎言,还苏州大学及在其书中伤害过的人们一个清白和公正,这也是苏州大学对曾经在校学习过的校友的爱护之意。可是傅苹本人却置之不理,并在后来的演讲和采访中继续说谎,这已经激起了苏州大学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共愤,激起了许多有良知的中外人士的共愤。在此情形下,苏州大学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发表了第一份官方声明,以正视听。第一份官方声明发表后,各界反响非常强烈,现在为回应各界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事态紧急,苏州大学现发表第二份官方声明,内容如下:1、学校本可在第一份官方声明的同时出具相关证据,因涉及傅萍个人在苏州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记录,暂时不便公开发布,但可以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人士的采访,并在认为有必要时公开发布相关材料。傅苹当时在苏州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和有关师生也可以直接接受采访。我们欢迎中外媒体前来苏州大学采访。2、诚恳希望傅苹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应对苏州大学第一份官方声明所列事实,同时公布她宣称所获苏州大学本科和硕士的相关学历和学位证书,如果不肯应对,且无法提供上述文件,那就必须收回自己所说的谎言。3、苏州大学愿意在有关中外媒体参加,包括她的出版商和关心此事的各方人士均可参加的场合与傅苹进行直接公开对话,以便澄清真相。 希望傅苹能够响应这样的要求,尽快与我们联系确定对话的时间和地点。4、如果傅苹不能够回应苏州大学的上述要求,苏州大学已经在起草律师函件,律师函将直接寄达傅苹本人,要求她对损害苏州大学名誉的行为进行公开道歉和必要的赔偿。同时苏州大学将在中美两国的报纸和网站上发布致傅苹的公开信,要求傅苹撤回自己的谎言并道歉。如果傅苹拒不理睬上述要求,苏州大学将在中国和美国两国对傅苹提起法律诉讼。5、美国图书馆协会(ALA)2013年年会将于6月29日邀请傅苹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并将向全美国12万家公共图书馆推荐那本充满谎言的自传。虽然ALA是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的场所,但决不是可以让谎言作者自由地让谎言变成真理的地方,即使在美国这也是不能允许的。为免毒害美国青年一代和对全世界产生恶劣影响,苏州大学强烈呼吁ALA取消对傅苹的邀请,不予推荐她的书。如若真的发生上述事件,该校将向ALA发出严重抗议,并立刻公布傅苹造假的全部证据。特此郑重声明,敬请各方关注!苏州大学2013年6月14日 2013年6月20日:2013年6月20日,苏州大学就该校78级学生傅苹造假事件向媒体进行通报,出具相关材料证明傅苹学位造假,并称因某种原因,应傅苹本人和其母亲的强烈要求,于1982年3月16日办理退学手续。当日,苏州大学学术报告厅内云集了来自海内外的数十家媒体,及傅苹当年的老师、同学。苏州大学新闻中心陈进华出具了一份傅苹当年在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的学籍档案卡及该校出具的学生学籍变动情况说明书。据这两份材料显示,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于1978年10月进入江苏师范学院,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该校新闻中心主任陈进华介绍,在这份82年出具的学生学籍变动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记录:“中文系,78级学生,女。本人及其母亲坚持要求退学,多次劝说无效,态度十分坚决,鉴于以上情况,经研究,同意其退学,已于三月十六日办理退学。”“傅苹自己在多出地方均介绍自己是苏州大学学士、硕士和南京大学博士,经向南京大学查证,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中没有傅苹的名字。”陈进华说。陈进华还介绍,当时的高考选择专业是按文理科不同考试录取,文理科各考6门,记录表明傅苹自己填写第一志愿并被顺利录取,不存在她“回忆录”中所说,想学航天工程专业而被指定学习中国文学之事。并且其在校英文成绩在全班均属于中上等水平。“此外,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都是以文学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而不会涉及“杀害女婴”这一涉及社会学的内容,且毕业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是需要指导老师同意的,没有老师指导他写过这一论文。”陈进华说。

210 评论

轻舞飞扬舞翩跹

童年,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纯洁的回忆。童年让我们想起,当年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一起打雪仗,一起搞恶作剧。也许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了,童年的日子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作业没写完,也不用担心考试考不好会被爸妈骂。回想起童年哪一件趣事,却总会笑出声。 我虽然是个女生,可调皮捣蛋可从不输给男生。记得那次,我和小伙伴一起恶作剧,有个男生,他很调皮我想和伙伴好好整一整他。那天,他爸妈上地里干活了,他还在家呼呼大睡,于是,我和伙伴拿了几支水彩笔,一个男生还捉了几只毛毛虫,。我们看他睡得很熟,便开始在他的脸上乱画,还放了几只毛毛虫在他身上,我们做完坏事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到第二天我就有了一个新外号,叫小恶魔。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发笑呢,童年的回忆是最纯洁也是最宝贵的,童年的时光很短暂,所以我要保留好这段宝贵而又欢乐的时光。

357 评论

夜很*^*安静

这个问题最好是去图书馆解决 《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评论》都是较为全面的查索工具 网上资源也很丰富 可以通过google 或者是学校局域网的论文搜索查找 一般都有很多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Iceberg Theory)几十年来中外各国已经有很多阐述了 应该不难查找 但要出心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祝你成功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1](P79)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而且海明威获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就是“由于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对现代文体的影响”。这样一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也便成了关于文体学的一种理论了。在解释“冰山理论”时,人们更多地从海明威被称之为“电报体”的文体特点来论证。于是,“电报体”同“冰山理论”就常常被混淆了。 英国著名的评论家赫·欧·贝茨对海明威的评价十分独到、准确,他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力求砍去遮住读者视线的一切障碍,把并不代表大树本身的叶子砍去,给读者一个基本枝干的清爽的面目。这样可以把作者、读者和描写对象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认为这种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2](P132)。笔者认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引起的文学革命,或者说是对小说创作最重要的贡献,不在于他的文体风格,而在于他大胆地把原在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以下,也就是“八分之七”部分。本文主要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来谈谈海明威到底隐藏了什么。 一、海明威隐藏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 文学作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应该说,整个一部西方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发展史,文学家们把揭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直是做为第一任务来完成。到了19世纪,作家们更加关注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作家们经常用大段的笔触来描绘人物的感情,进行心理描写。可以说,《红与黑》的主线就是于连在复辟王政时期心灵的挣扎过程;《复活》的核心也无非是表现聂赫留朵夫精神忏悔的过程;《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一部克利斯朵夫灵魂发展的历程。应该说,这是文学的一个主调。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我们看到,这一切被降到最低限度,甚至都被省略了。在海明威的创作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感情,不论是兴奋、失望、悲痛、轻蔑等,从不用过分渲染,也几乎没有心理描写,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不是作者告诉我们的,而是读者自我感受的。这正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美学原则:“任何文学作品的作用都在于从读者身上唤起某种特定的情绪。” 海明威的作品,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特定的环境,从而唤起读者在这种环境下的“特定情绪”。所以,海明威的小说往往只表现人物的活动过程,而不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感情,最重要的感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先生同妻子一同去非洲狩猎,雇用了一个当地的白人猎人威尔逊一起打猎。在一次遭遇狮子时,麦康伯在危险时转身逃走,受到了妻子和威尔逊的嘲笑,而且妻子在晚间公然地同威尔逊偷情,使麦康伯遭受了极大的污辱,他力图要证明自己“男子汉”的力量。对于这个心理过程,作者并没有细致的心理描写,只是在三个人下一次狩猎活动中,使他的主人公突然有了一种自信。 被打伤的野牛进入到林子里了(最危险的时刻)。“咱们现在能进去撵它吗?”麦康伯热切地问。威尔逊用估量的眼光望着他。这不是个奇怪的家伙才有鬼哪,威尔逊想。昨天,他吓坏了;今天,他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他的妻子也发现了他的变化。“你变得勇敢得很,突然变得勇敢得很。”他妻子轻蔑地说,但是她的轻蔑是没有把握的。麦康伯哈哈大笑,这是非常自然的衷心大笑。“你知道我变了。”他说,“我真的变了。”“是不是迟了一点呢?”玛戈沉痛地说。因为过去多少年来她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现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弄成这个样子不是一个人的过错。“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迟。”麦康伯说。[3](P42) 作者在这里省略了麦康伯的内心经受的巨大煎熬以及整个的挣扎过程,但每一个读者,却在他妻子同威尔逊发生奸情之后,同他一起经受了煎熬和挣扎。直到麦康伯哈哈大笑——非常自然而由衷的大笑,读者才能畅快地长舒一口气。整个过程,作者没有写,但读者却真切地感受到了。 再看海明威30年代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也是作者本人最满意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美国作家哈里在自己非常富有的妻子的陪同下来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一带狩猎,因为不小心受伤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在等待救援的飞机。整篇小说主要是表现哈里的回忆和内心感受,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虚实结合。作品结束前表现哈里的意识在飞翔,向着乞力马扎罗山上飞翔。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哈里是生是死,作者没有实写,也没有交待,只是表现哈里的妻子的感受: ……接着鬣狗的大声嚎叫把她吵醒了,一时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很害怕。接着她拿起手电照着另一张帆布床,哈里睡着以后,他们把床抬进来了。在蚊帐的木条下,他的身躯隐约可见,但是他似乎把那条腿伸出来了,她不忍再看这副景象。 “莫洛,”她喊道,“莫洛!莫洛!” 接着她说:“哈里,哈里!”接着她提高了嗓子,“哈里!请你醒醒,啊,哈里!” 没有回答,也听不见他的呼吸声。 帐篷外,鬣狗还在发出那种奇怪的叫声,她就是给那叫声惊醒的。但是因为她的心在怦怦地跳着,她听不见鬣狗的嚎叫声了。 其实,海明威就是要通过哈里妻子的反应暗示哈里已经死了。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一幅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甚至我们连哈里妻子的悲伤也没有看到。这正是海明威一贯提倡的,作者省略了读者所能感知的东西。我们知道,这一对夫妻千里迢迢来到非洲,来时俩人健康快乐,而此时却只剩下哈里的妻子一个人在非洲原野,那么她的的悲伤,她的痛苦应是读者不言而喻的。但作品中,关于哈利妻子的内心感情没有丝毫的描写,那么读者感受不到吗?哈利妻子怦怦的心跳声淹没了鬣狗的嚎叫声,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人物情绪的感知,也就是“唤起了读者特定的情绪”。这样,就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和再创作的余地,甚至是许多的遗憾,但这也正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二、海明威隐藏了作品复杂的主题思想 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既有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有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曲折反映。所以,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不仅仅隐藏了人物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还隐藏了复杂的主题思想。 海明威的小说有一些主题易于把握,如上面说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还有像《印地安人营地》、《没有被斗败的人》等,主题相对鲜明;还有一类主题隐蔽,较难把握,如《雨中的猫》、《世上的光》、《白象似的群山》等,后一类作品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海明威倡导的“冰山原则”。 《雨中的猫》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在旅馆里,同旅馆主人、侍女之间发生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故事。只是通过一只猫,才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夫妻俩在旅馆里百无聊赖,丈夫看着书,太太向窗外眺望,她看到雨中的窗下有一只猫,就想给捉进来,但没捉到,还遭到旅馆侍女的嘲笑。回房间后,开始同丈夫絮絮叨叨,想要这要那,而丈夫也终于不耐烦了。最后,旅馆老板叫侍女把猫送来了。 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人物也是非典型化的,其主题按照传统的典型化理解是无法理解的。我们的的确确无法从小说中看到一个鲜明的主题。海明威创作的独到之处就是把本应该由作者表现的思想和交待的内容,省略下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粗粗看去,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只是感到是一些无聊的人们,做了一些非常无聊的事,发生了一些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故事。但是,如果我们从小说所反映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来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再同海明威这个时期的主要的思想情绪相结合,我们就能体会到作品中还是在表现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主题:迷惘的思想情绪。 我们注意到,一向惜墨如金的海明威,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小说里却用几百字进行环境描写: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经过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着画架的艺术家。艺术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旅馆的那种鲜艳的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望着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纪念碑旁边的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这段描写,似乎同故事没有什么关系,但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环境。这个特定的环境描写,是理解小说的一把钥匙。小说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我们从公园里用青铜铸的纪念碑,以及老远赶来看战争纪念碑的意大利人身上,可以感受到战争过后特定的氛围。 而小说中,我们看到旅馆里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住在面向美丽的大海的房间里,从房间里不仅可以看到大海,还可以看到公园以及公园里长势很好的大棕榈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让艺术家也喜欢的优美风景和鲜艳的色彩。在这一段的环境描写中,作者提供给读者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但是,真的就让人们这样轻松愉快吗?我们回到人类社会中,我们感受的却是另一番景像:他们打房间里“进进出出”,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这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在人海中的孤独。 就是在这种孤独的气氛中,我们进入到了小说之中。我们看到的所有人,都是处在一种无聊情绪中。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广场的侍者,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猫的太太,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着书的丈夫,有一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的旅馆主人,随时可能绷紧脸的侍女。这一系列人物之间互不相干。作品通过太太去捉雨中的猫这一事件,把几个人联系起来。但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之间,表面看来通过捉猫似乎有一种交往,但其实相互之间都有一种隔阂,根本无法交流。 丈夫听说太太要去捉猫,先是表示可以替她去,客气一下就又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他的书了。旅馆主人,从“太太喜欢他”来看,他似乎还好,但他那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上,永远是“听到任何怨言时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结果还都是一种职业的虚假。侍女一开始是面呈笑容,关心太太别被雨水淋湿。当她听到太太要去捉雨中的猫,感到非常好笑,继而就绷紧了脸。其实,太太并不一定非要一只猫,只是在这无聊中做一点什么事罢了。但无人理解她,她只会在这一举动中,感到自己的无聊与尴尬。无奈中,她开始絮絮叨叨,最终引起了丈夫的不满,让她“住口,找点东西来看吧”。 这部小说表现的背景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而此时的海明威对美国和欧洲青年的思想情绪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迷惘”情绪。战争初期,他们听信了什么“神圣”、“光荣”等宣传,带着青年人的激情和梦想,投入到战争当中。但是,战争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充满血腥的杀戮,他们的美好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这些青年普遍认识到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被骗了,人生理想、伦理道德都破灭了,他们对战争厌倦,普遍出现了“迷惘”的情绪。这种“迷惘”不是因为痛恨战争而成为自觉的反战主义者,而是苦闷、无聊、空虚,不知所措。就像《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他的最基本的情绪,并不反对战争,但“我已经与此无关”了,战争中人们的勇敢、镇定、明智,“但现在不再是我的事了”。 《雨中的猫》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思想情绪,人们都处于一种冷漠中,什么事都与我无关,身边发生什么都不再是我的事。作品中太太想得到那只雨中的猫,其实是作品中唯一对生活寄予了希望的人。但是,正是因为她的希望,才使得她在迷惘的人群中,在冷漠的环境中有点格格不入。其他人都在冷漠地观察她不合拍的行为,使她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他的丈夫,对她想得到那只雨中的猫,看来并不反对,从最初他要去替太太抓猫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但问题是,捉猫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与此无关”,太太愿意去捉,捉到捉不到,那是她的事,重要的是不要打扰我。所以当太太絮絮叨叨打扰了他时,他会喝令太太“住口”。 小说在淡淡的故事中,使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造成的极大伤害,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深厚内涵。 在海明威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也常常有对主题的隐藏。如上面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就很好地体现了“冰山原则”。小说讲述一对男女恋人在车站酒巴等火车时,两人之间的一些对话。最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这一对男女青年之间并没有什么隔阂,甚至是很友好。姑娘说要喝啤酒,男人马上吩咐要两大杯;姑娘想尝尝掺了水的茴香酒,男人马上让酒保照办。在之后的对话中,我们似乎感到了男女的分歧:女人总是眺望远方,看到远处的群山像一群白象;而男人更关心的是让女人去手术。这种分歧只是在平平淡淡中发生的,好象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冲突。但是,当我们认真研究了男女隐藏了的思想感情和作者隐藏了的主题之后,就会发现这种冲突不仅不是一般意义的矛盾,简直就是人物间心灵的碰撞。女人眺望远处的群山,其实是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一再向男人提到白象似的群山,但男人只关心尽快把女人肚里的孩子打掉,不想为这个未来到世上的孩子担责任。最终女人终于明白了,“我们本来可以尽情地欣赏这一切”,“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最后,女人也醒悟了,“‘我觉得好极了,’她说:‘我又没有什么毛病罗。我觉得好极了。’”读者这个时候才真正地感受到了被作者所省略的主题,揭示战后青年对人生万念俱灰,采取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最初是在男青年的身上体现出来的,但随着女青年的“醒悟”,这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已经被扩散了,同时主题也进一步深化。 我们只有探明了海明威文学创作中“水下的八分之七”,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冰山原则”,而不仅仅是把这种认识停留在对写作形式的分析上。

278 评论

听雨轩808

给你提供2个链接,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所需

272 评论

笨鸟肥肥

写作思路:

童年回忆是指自己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情。如好笑的事情,误会的事情,不合情理的事情,天真的事情,幼稚的事情等等……

1、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2、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范文如下:

我们的童年像一片蔚蓝的大海,里面是一条条小鱼,每条小鱼都有一件有趣的故事。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半路上,姥姥捡到了一枚硬币,就给了我,到了中午要午睡,老师今天要检查,我就想:把钱放哪里好呢?枕头下面?不行,老师检查;被子里?不行,一会儿就找不到了;口袋里?也不行,够不到,一会儿拿不了……终于,我想到了一个"妙计"放进嘴里!

果然,老师没有发现。之后,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五角钱呢?也偷偷溜进了我的肚子里!一觉醒来,我发现硬币不翼而飞了,我急忙找硬币,枕头下面,被子里,地上,口袋里……把一切想起,有可能地方都找了一遍。

突然我想起了我做的梦:一个童话王国里,两边都是面包店,蛋糕房,糖果铺子,一切美味应有尽有。“啊!”我明白了硬币的藏身之处了——我的肚子里。

回到家后,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把硬币吃了!”“什么?”妈妈急忙打电话给爸爸,爸爸带我去医院拍了个片子,硬币真的在我的肚子里呢!于是今下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和韭菜为伴,上顿韭菜盒子,下顿吃韭菜炒鸡蛋,过了几天,那顽皮的硬币终于溜了出来!

在一阵阵笑声中,童年渐渐离我远去,新的征程即将起航,伴随童年美好的回忆,我将向着理想继续扬帆远航!

190 评论

jackor57992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成长。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件一件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回想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儿来,事虽然小,但那些回忆是那样觉得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断求,这样才能成长起来,童年总叫人回想。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丫丫学语的时候,回想起刚学走路的时候,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叫出父母时,第一次......那一刻刻, 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 那是一个无法忘记的回忆,无法忘记的童年,第一次背起了新书包上学的那一天,终干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对我而言这就是我的历史性的一刻,父母拿着照相机把这最开心最难忘的模样拍照下来,这也成了父亲和母亲最安慰的一项,这也成了家里最快乐的写照,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甜美,它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可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温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坚硬,学习的压力,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可怜,在那树叶落光的秋天里,只有苦熬的干劲,只有失去了的快乐,这就是苦的。儿时在百花齐放的春天,拥有着,美好梦想的童年,一晃而过。 至今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不会掉泪,泪都是会被那乌云所掩盖。儿时的泪是那么软弱,那么小气。童年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像百花齐放般的美好,让人回味,让人忘返,那时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烦恼。童年的梦又如在夜空中,那么宽阔,那么宁静,童年的梦又如无数的星星,它们只会眨着眼,不会说话,诚实和从容………无数的星星如无数的梦 ,灌入了小小的脑袋中, 从此我思考着无数的问题。 蓝天下的成长,夜空中的梦想又如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堆积起在蓝色海边的梦;儿是总是喜欢在榕树下玩耍,又喜欢在那静静地坐着,听着老人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梦是绿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在老家门前坐着,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穿着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 那时的梦是金黄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做梦,在梦里走着找不到出口迷宫,一次一次地被锁在迷宫里,心里那么迷茫,在现实生活中,激起我斗志时,那时那梦是火一般的颜色………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遥远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 童年只有回忆,梦只有创造,将来只有拼搏……….. 童年以是过去的事了,只有回忆起那点点滴滴的事,只有积累更多的经验,这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 ,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它是你一生的开始,拥有着它那你就拥有一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梦常常都会变化着,梦是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只有奋斗和拼搏,那才会梦想成真,那才会成为现实。 … 只有回忆一切都会让你觉得美好……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回忆毕业论文朋友圈

    经典毕业朋友圈文案句子大全(精选100句) 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以下这篇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朋友圈文案句子,供

    liuwenwenlesle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回忆录毕业论文

    傅苹出版了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讲述了她从中国劳改队到美国创新企业家的人生历程,重温了那段她称为“恐怖”和“治愈”的经历。并在书

    粘土宝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回忆毕业论文题目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

    criminalabus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回忆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 论文的致谢辞在论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论文的质量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谢辞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更多论文致谢相关

    最幸福的米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撒贝宁回忆毕业论文

    撒贝宁,今日说法主持人

    上官雨霖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