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6

为萍伤心航
首页 > 毕业论文 > 红楼梦妙玉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妮儿1212J

已采纳

性格。从性格来说这个妙玉绝对的清高型,但也有人说她是假修行,那意思就是假清高嘛,你就可以论论真假,提几个例证。身世。身世红楼梦是有提到,可是是表面还是真实就不得而知。有人说妙玉是什么废太子的女儿,吃穿用度比贾府还阔气。你也可以论来试试?

284 评论

爱玩的小猪2007

《红楼梦》研究论文“开篇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涉及面广,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意义深刻,其在民间的流传之广、影响力之大也是其它古典小说难以比拟的。从思想内容看,《红楼梦》是非常成功的。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对封建社会中种种矛盾的揭示,反应出那个时代社会的罪恶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及其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腐朽害人的封建制度必将衰亡的事实,如贾府的最终衰落;赞颂了勇于反抗的新生力量,如晴雯、鸳鸯的的斗争,宝玉终不愿做克绍箕裘的孝子,终离家出走;揭发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如司棋、晴雯的牺牲,四儿、芳官被赶出贾府,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女统归薄命司;褒扬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思想,如宝玉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简直是对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男尊女卑”的颠覆,宝黛爱情早以不是停留在《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之类的陈词滥调之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认同——对四书五经的排斥等。表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以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说明曹公的创作早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要算是对人物之间性格矛盾的细致刻画,曹公将这些冲突巧妙的连接起来,情节感人,扣人心弦,从而彻底的暴露出封建礼教制造的种种恶果,有力的鞭挞了旧社会的罪恶,将一个又一个悲剧赤裸裸地揭穿出来,进而完成《红楼梦》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对于环境的描写更是为《红楼梦》这一伟大不朽作品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贾宝玉心中,女儿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可敬、最纯洁的人。无论在那个方面都远在男人之上,所以是“人上之人”,这一点尽人皆知不必废话。同时,宝玉更进一步的认为女儿是不能出嫁的,否则便变了质。由纯洁无暇的自由身、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固然可恨,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可悲,大观园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女儿们的庇护所,希望女儿们永远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免染上男子龌龊的气味(电视剧中女主角常说的“天底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由此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男人自然是不能进入的(除宝玉和稚嫩的贾兰外,其他男性最多也只进入怡红院,而高鹗的伪作中,贾琏、王大夫竟大摇大摆迈进潇湘馆,荒唐!),园中的逍遥日子近乎完美,继而为查抄大观园的悲剧发生起到了对比和铺垫的作用,让人感伤极深,不禁潸然泪下。而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后,宝黛爱情的成熟则标志着僵持局面的基本形成:家长方面坚持薛宝钗,而贾宝玉不愿放弃林黛玉,贾府的决策者——贾母也陷入了犹豫当中。随后的人情世故的变化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种矛盾爆发,贾家渐渐以无法维持,贾宝玉走什么路子转而成为挽救贾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有稳重大体、家境富裕的薛宝钗才能扶持宝玉走上封建主义所谓的正路就顺理成章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如平等待人的宝玉、成熟端庄的宝钗、多愁善感的黛玉、满腹心机的凤姐、逆来顺受的迎春、憨厚可爱的史湘云、情傲孤高的妙玉、善良朴实的刘姥姥等等,每个人物的性格、每桩人事和人情,都描绘的十分细腻、十分真实。宝玉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典型。宝玉的性格是及其难得的,受周围出身低下的丫鬟们影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公子哥儿,却讨厌士大夫。统治者与被压迫者,本是对立的阶级,而贾宝玉却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几乎有些恋母情结的他,很少有主子架子,以伺候丫鬟为乐。摆在封建地主阶级少爷贾宝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研究四书五经做官,否则便同丫鬟、“戏子”门在一起,走下坡路,他选择了其二,十分尊重和体贴女性。另一特点便是不遵守封建制度的一般规矩,不愿与官宦往来,只要将怡红院门一关,那便是一个世外桃源。对于反对四书五经与科举这样原则性的问题,即使是宝钗、湘云劝他注意仕途经济他也立刻回斥,虽然他的恋爱婚姻问题依然等待家长为他做主,但毕竟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一个人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里看地面”,作者也给予一定的肯定。林黛玉则是另一个精神反叛的典型。她幼时丧母、弃父进京,从不像薛宝钗那样以扼杀自己的个性为代价来讨好众人做一个所谓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贾探春那样抛弃亲情以保证封建主子的威仪,更不像王熙凤那样灭绝人性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她至纯至善、崇尚真情却要独自面对这个充满虚伪、邪恶、贪婪、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的社会;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而命运却没有给予她丝毫同情;她坦读《西厢记》,酒后任意挥洒自己的才华。面对这样的环境,她怎能不多愁善感?不是小气、心胸狭窄,只是为唯一的知己---宝玉献出了全部,怎能不患得患失?只是百年后,孰知葬花悲?而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薛宝钗则是封建礼教思想下的一个正面悲剧。她十分推崇那些封建思想,把其当作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的最高理想,完全沉浸在为自己编织的网中她遵守作为一个封建淑女所有规则,刻意求工的要求自己成为典范,甚至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不做一件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事。她把自己全部的爱藏于心中,一切去等待家长的抉择乃至支持黛玉和宝玉的结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的少女,最终却并没有的属于自己的爱情,反倒给予她的是一个悲惨的宿命。进一步的证实封建礼教的虚伪性。王熙凤在<>中是一个迷恋金钱和权力、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其实她是一个对平等和幸福的追求者,面对无耻的贾瑞,她选择了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她有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贾琏在自己生日时出去偷情这件事上所做的是错误的。封建男权蹂躏了无数女子,要求女性遵守所谓的三纲五常,把原本的夫妻的转化成妻妾矛盾,逼得凤姐去迫害尤二姐等原本无辜的人,但在那个时期,这不是可悲、可怜反倒是可恶、可恨、该千刀万剐的。男权的衰落并没有给这位女强人带来空间与理解,贾府衰亡的一切责任竟都归咎于她,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凄凉。《红楼梦》无论是在题材、体裁、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都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曹公以优秀的文笔,将种种背景、各色人物、各种事件巧妙地贯穿起来,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紧凑而完整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愧为一部既可读、又耐读的经典名著。

158 评论

爱笑的眼乌珠

真正能回答你这问题的人不多,建议加点财富奖励

123 评论

兔兔我要幸福

前言红楼梦影,可谓令人眼花缭乱者也。但它是乱中有序的。其中两位人物——林黛玉和妙玉,就有许多关联相似之处,今便略作一下比较。 黛玉是书中女主人公,妙玉在书中若隐若现。但二人在身世上、性格气质上、才情上、爱情寄托上均有相似之处。孙荣认为妙玉是黛玉形象的补充,两人是“一个形象系列中的两个个性实体”①。对此我心里是赞同的。 一 在身世上,黛玉与妙玉同是苏州人氏,均出身于名门贵族,也都是自幼多病,早年失亲,远离故土,投奔京都,寄人篱下,以至结局悲惨。所有这些,几欲令人疑为同一个人。 先来看一下林黛玉的出身。第二回中说:“这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黛玉乃“姑苏人氏”,祖上是名门列侯,书香世家。不然的话,身为贵族的贾门之女贾敏又怎会嫁到林家了呢? 再说妙玉。在第十八回中,林之孝采买到十个小尼姑、小道姑之后来回话,说到了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由此可知妙玉出身与黛玉相似,也是苏州人氏,也是仕宦之家。从后方妙玉手握珍玩亦可以看出其来历不小。 第十八回中,林之孝接下去还说:“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后文中也曾提到妙玉小时也有一个和尚化她出家。而黛玉呢?在第三回中,因有人问及身体状况,黛玉说她“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也没人理他。”黛玉也是自幼多病,也是有和尚要化她出家,只因家人不信不舍,黛玉才没能成为第二个妙玉。所以黛玉的病总是不好。 二玉也俱是失去亲人远离故土来投奔京都,寄人篱下。 黛玉先失其母来到贾府,后又亡其父。妙玉是父母俱亡,随师来京,师父又去世之后才被贾府接进来的。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谈起贾府,提到贾敏之死。雨村说“可伤其母上月竟亡故了”。所以贾府才派人把黛玉接进京都照料。到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中,随同贾琏、黛玉去扬州探林如海之病的昭儿先行回来说起“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黛玉先是死了母亲,后又去了父亲,可谓命薄。在贾府虽有外祖母护佑疼爱,毕竟隔了一层,终究是寄人篱下,比不得在自己家里。 而妙玉呢?第十七回中作者借林之孝之口,从侧面道出妙玉“父母俱已亡故”,以及她“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才随师父来京,师父圆寂之后又听从师父临终遗言,未回家乡,被荣国府下帖请进来,入住大观园中的栊翠庵。妙玉虽被敬尊为客,毕竟也是寄人篱下,依托贾府而生存。相比黛玉,她手里只不过多些私蓄而已。她还不如黛玉,在贾府中还是小姐的地位,还有个贾母疼爱,宝玉钟爱。妙玉在京中却是举目无亲。 二玉的结局也是同样悲惨。 黛玉是泪尽而亡,且是在知道“金玉良缘”成真之后而恨极悲极、身边清冷之时去世的。在高鹗续本中,先是在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借妙玉与宝玉听黛玉弹琴而突然弦断来暗点黛玉身死结局,又在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中写黛玉之死,何等悲凉!原书本是黛玉还泪,泪尽而亡。第四十九回已有预警,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在这儿借黛玉的感受暗示她泪尽而逝的必然命运。不然的话,黛玉三岁时那个癞头和尚何必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呢? 在第一百一十二回中续作者高鹗写了妙玉的结局。回目是“活冤孽妙尼遭大劫”,妙玉是被强盗掠了去,结局是死是活不得而知。但高鹗在第一百一十七回中借几人喝酒说话带出“城里犯了事,抢了一个女人下海去了,那女人不依,被这贼寇杀了”的话。又有贾芸说“前日有个人说,他庵里的道婆做梦,说看见是妙玉叫人杀了”。以此来暗示妙玉是被害身亡了。而雪芹先生原意又如何呢?在第四十一回中,脂砚斋靖藏眉批语中有一句:“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②。针对这一句,程鹏认为妙玉被迫进了妓院③,薛瑞生认为妙玉最后被迫嫁给了一个糟老头子④,而事实不可定论。私心里我倒希望妙玉是不屈而死,这样让人心里还舒服些。但在《红楼梦》曲子《世难容》中有一句“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看来高续有违曹公原意。 黛玉在《葬花吟》中言“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看来,黛玉的“洁去”倒是最好的结局了。而妙玉却是“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令人叹息。 但一死足以解脱所有心灵枷锁,四大皆空也原是经历一切才空。 二 在性格气质上,在品性上,黛玉与妙玉都是孤傲清高,洁身自好,蔑视权贵,不会逢迎奉承。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第五回),妙玉是“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红楼梦》第五回曲词《世难容》),对此脂砚斋评说妙玉“行为偏僻,心性高洁”。 黛玉不同于宝钗的会笼络人心,曲意逢迎,所以初到贾府的那段时间不得下人的心。但时间长了,人们还是认识到了黛玉的率性坦荡自有一种好处,让人不提防她。而宝钗的沉默寡言却是让人害怕,不知她心里作何想。黛玉孤傲是一方面,但她也有谦和待人之时,只看是对什么人了。那么多人嫌妙玉,黛玉都没嫌过她,对她也从无微词。黛玉也不会像宝钗那样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不露声色地讨好做乖,这也使得她在终身大事上输给宝钗。真是“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第三十八回)。 而妙玉虽因“过洁”被宝玉说是“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但如果走近去了解她,同样可以发现她孤高之下的平和。惜春因有出家思想而与妙玉来往较密,两人常在一起谈心下棋。妙玉幼时的邻居邢岫烟也并没因自身寒素而见弃于妙玉。但因她的过于清高,也使得她不入万人的目。宝钗常批评妙玉“怪诞”;李纨也说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第五十回);就连邢岫烟也说妙玉“放诞诡僻”,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以至少有人与她来往。清人涂瀛就说过妙玉“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慨”⑤。所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但看不惯妙玉为人的如宝钗、李纨等人却也只是那些恪守封建礼范清规的所谓的淑女罢了。她们又怎能与具有叛逆性格的妙玉谈得来呢?王勉认为妙玉是以元际画家倪云林为原型的⑥。此话也不无道理。在第二回贾雨村的一大段议论中也出现了倪云林的名字。倪云林好洁孤傲,对封建统治者具有反抗精神。而妙玉正是如此。 或许黛玉与妙玉在作者心中是同一形象也未可知,两人竟心有灵犀。在第五十回宝玉乞梅一节,李纨命宝玉去栊翠庵求一枝梅来,并“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这说明黛玉是理解妙玉的性格的,且也懂得妙玉的感情。第七十六回中秋联诗,妙玉对黛玉和湘云就很亲切,对她们的联对连连称好,又诗兴大发,把黛湘之诗续成。黛玉对妙玉的诗“赞赏不已”,并称之为“诗仙”。黛湘二人离开栊翠庵时,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这与第四十一回中妙玉对贾母等的态度又有多么鲜明的对比。贾母在栊翠庵品完茶走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与黛玉也很像,不会曲意逢迎。妙玉也很能理解黛玉,对黛玉的“冷月葬花魂”,她在击节称赞之余,又认为太过于悲凄了,恐怕“后力不继”。在第八十七回中妙玉听黛玉弹琴而歌,深有体味,并在弦断之后面上颜色突变,起身急忙走了,令宝玉不解。实则妙玉深知黛玉不久将悲绝于人世矣!或者说由此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不是她理解黛玉的身心么? 黛玉与妙玉的孤高相同之处是不愿随俗,蔑视权贵,且都有点儿叛逆心理。妙玉说过“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第十八回),对此脂砚斋评说:“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她本就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的。元妃省亲时冷落栊翠庵,后来去了,也没有特别点明妙玉。“不点明栊翠庵,为妙玉避俗也。”⑦不写方为写,突出妙玉的不趋炎附势。黛玉亦是如此。当宝玉把北静王赠送给他的鹡鸰香串转赠给黛玉时,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她敢于蔑视权贵,都敢把北静王称为“臭男人”,可见其傲所在了。 然而二玉的孤高也有不同之处。黛玉虽是侯门之后,却是一无所有的孤零人,在贾府处于现实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中。因此她的孤高除了自幼娇生惯养所致之外,主要也由于她在现实生活中看出了世人的真面目。所以她的不愿随俗浮沉,在行动上具有“坚定性”。她比妙玉多了一分敏感之心。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结果呢?却是“冷月葬花魂”!而妙玉生于显贵,孤身一人后仍有私蓄,在贾府又一直幽闭于栊翠庵中,处于现实之外,别人的冷暖悲凉于她无甚关碍。因而她的孤高主要是因为她的出身及自身教养。所以,她的不愿随俗浮沉在行动上便具有一种“妥协性”。所谓“风尘肮脏违心愿”,其结果,便是“终陷淖泥中”! 黛玉与妙玉正是因其个性气质的皎皎不屈才得以成为红楼人物中的闪光点,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三 黛玉的才情极高,这在书中几次诗社比赛中便可看出来。黛玉的诗在众人中总是数一数二的,她也会弹琴谱曲。其实妙玉亦很有才气,琴棋书画俱通。在诗才上两人更是不分轩轾。第五回红楼梦曲词《世难容》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脂砚斋言“妙卿实当得起”。其实这句也同样适用于黛玉,颦儿也实当得起。 涂瀛说过:“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 ⑧涂瀛认为黛玉人品才情在《红楼梦》中是最高的,真真如此。清代西园主人曾有语,“林颦卿者,外家寄食,茕茕身,园居潇湘馆内,花处姐妹从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生,群芳所低首”⑨。西园主人认为黛玉具备其他女孩身上所有的优点,又有别人所没有的清灵秀雅之气。而正是这“娇”“清”“韵”“幽”“秀”“文”“雅”才赋予了她极高的才情。 作者在书中安排了两个方面来表现林黛玉的才气和情感。一是外部行动方面,一是内心情感方面。外部行动方面,写黛玉在大观园中与众姐妹的日常交往,体现她才情的主要有“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等几个回目。在这些活动中黛玉或者诗赛夺魁,或者即景抢对,或者教香菱作诗,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她敏捷的才思,丰富的诗学知识。更有她的《桃花行》,一行行,一字字,直如她的《葬花吟》《秋夜风雨夕》《五美吟》及“冷月葬花魂”等,读之令人感伤叹息,字字如泣如诉,行行似歌似哭。难怪宝玉看《桃花行》直落下泪来,直觉告诉他这便出自黛玉之手。另一方面作者又写了敏感、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主要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风雨夕闷制风雨调”“幽淑女悲题五美吟”“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等回目,其他还有不少地方。她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便是书中展现出来的《葬花吟》等经典曲词。这些不仅表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黛玉的灵心秀口,绝妙诗才,从而有了作者为我们塑造的一个才气清高的形象。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中又写了黛玉的谱曲弹琴,自又添了一层高雅,也道出了黛玉内心的悲凄。 而妙玉又是怎样的呢?从书中可以看出,妙玉会的也不少。妙玉不仅博览群书,诗才极高,也会弄花木,赏古玩,也善博弈,精音律。第十八回中,妙玉之名首现,作者借林之孝之口说妙玉“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真正是涉猎极广,无师自通。妙玉在书中出场并不多,所以这一回目中林之孝介绍妙玉这一段,畸笏有一条眉批曰:“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⑩先从侧面写出了妙玉,并借他人之口对她的身世才情做出了评价介绍。后文写妙玉的地方,好几处也都用侧写暗描之法来表现。比如第六十三回,宝玉因收到妙玉之帖不知如何回,遇到邢岫烟。通过岫烟之口,作者又交待了妙玉常说的话“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文是庄子的好”等语,这说明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的诗她都读过,又推崇庄子之文,表明她生性淡泊自由,不拘礼规。 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不仅突出了黛玉“冷月葬花魂的高才悲吟,也表现了妙玉“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才孤心冷。写出了黛玉湘云的诗思敏捷,也写出了妙玉的才情出众,十三韵句一挥而就,直令黛湘二人称之为“诗仙”。从第五十回中宝玉从妙玉处乞来的红梅一枝,我们也能看出妙玉的品味修养来。 此外妙玉还善养花修木,栊翠庵花木繁盛可见一二。她也欣赏古玩,且自己手中就有不少奇珍异宝。后四十回又写了她善博弈,通音律,主要在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通过宝玉所见所闻,妙玉与惜春下棋场面,妙玉经潇湘而驻足听琴歌的表现、议论,来体现出妙玉的多才多艺。 如果说黛玉是“世外仙姝”的话,能比得上黛玉才情的也只有妙玉。妙玉也真正是“才华阜比仙”了。 四 都知道宝黛爱情是书中的主体,且以悲剧收场;都知道宝玉爱黛玉,黛玉也爱宝玉。但在书中也有一个人物在内心里爱着宝玉,也受到宝玉的推崇敬重。她便是妙玉。黛玉、妙玉心里爱着同一个人,但黛玉有“金玉良姻”之说在前横着,妙玉有身上的袈裟挡着。缘归缘,很多时候,很多人,终归是有缘无份。不同的是黛玉得到了宝玉的心,妙玉却因自己的矫情,内心感情不为宝玉所知。 第五回曲词《终身误》中有“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宝玉与黛玉的的木石前盟,是指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而结下的。在感情世界中,“盟”指的是“男女双方之间的内在期许承诺,它发轫于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的回归”⑾。正因黛玉与宝玉有前生之盟,所以在第三回中两人初次相逢,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了一大惊”,她“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依人物性格而言,她也只是在心中转着这个想法罢了,而宝玉看罢黛玉,则直爽地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遭到贾母驳斥之后又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认识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可不就是“远别重逢”么?看似无心之言,实则大有深意。但二人结局如何呢?“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金玉良姻”成真,但宝玉与宝钗却心不同契。黛玉魂归太虚,宝玉终究难忘。曲词《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也暗示了宝玉与黛玉的前身及两人的悲剧结局。 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多情女情重愈斟情”“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等回目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宝黛之间感情的发展。这中间,黛玉的泪几乎未断过,真正应了“还泪”之说了。但她与宝玉惺惺相惜,却没有婚姻结局,宝钗与宝玉心不同契,却有婚姻之实。说起来,宝钗一如黛玉,同为悲剧性人物。 而妙玉则人在佛门中,心向红尘里。虽自称“槛外人”,但这又何尝阻止得了自己的相思呢?她孤僻“怪诞”,很少有人能被她放在眼里。但她对宝玉就不同。红楼梦曲词《世难容》中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里的“王孙公子”,一般都认为指的就是宝玉。作者先在第五回中向读者暗示了妙玉与宝玉之间的“缘”,又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让人也可看出妙玉待宝玉与别人的不同。她的成窑五彩小盖钟被刘姥姥用过了,她就不想要了,却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斟茶来与宝玉喝,袈裟也难掩住她的感情流露。但又因为她的矫情,宝玉总不明白她心中作何想,虽然比别人多了一分理解她的心思。“矫情既是她自律所形成的性格的自然流露,也是她摒弃俗流的一种手段”⑿。 第五十回中宝玉乞梅一节,又对妙玉进行了暗写。那一扇庵门关住了妙玉的身,却关不住她的心。只看那枝乞来的梅就知道了。“……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引,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从这一枝梅花可看出妙玉的品味来,以及她向往尘世的心,对宝玉欲露未露的感情。茅盾一首《赠梅》诗就很好地虚拟了或者说猜出了妙玉当时的心思:“无端春色来天地,槛外何人轻叩门。坐破蒲团终彻悟,红梅折罢黯销魂。”后来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时妙玉又主动让人送来一张贺帖,落款为“槛外人”。宝玉仍不明其意,后被岫烟点破妙玉心思,并出主意让宝玉在回帖上落款为“槛内人”。可叹宝玉虽曰聪明,却总也不懂妙玉的感情。或许他不敢想象妙玉作为一个出家人心中也有爱情吧。更多的可能是他心中只装着一个人——黛玉。 在高鹗续本中又有几次写到妙玉。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在惜春房里,宝玉见了正与惜春下棋的妙玉说:“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哪知妙玉却“忽然把脸一红”。这一段中接下去的描写更把妙玉的心事表露无遗。虽与曹公原意中的妙玉形象不太相合,但人的感情又怎能久禁得住?后来的走火入魔自是因此而起的了。第一百一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中,强盗之一说了这么一句:“不是前年外头说他和他们家什么宝二爷有原故,后来不知怎么又害起相思病来了。”在这儿又侧面道出了妙玉与宝玉之间的牵绊。但“矫情的妙玉用真情来对宝玉,却又要用矫情来掩饰这种真情”⒀。 可见自命为看破红尘的妙玉还是与宝玉有一段尘缘的。只不过,黛玉与宝玉之间是直接明了的,而妙玉与宝玉之间却是曲折隐晦的。关于妙玉的描写几乎都是通过宝玉而显示的。黛玉还能同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还能在大观园中互相往来;而妙玉却只能把自己锁在栊翠庵中,黯然销魂而已矣! 五 黛玉与妙玉在身世上同出身于贵族,自幼失亲,投奔京中,寄人篱下,结局悲惨;在气质性格上又都孤洁自傲,不会趋炎附势,都有一种叛逆性格;又都才华出众,诗才极高;两人对宝玉都寄托着感情。书中以黛玉为主,刻意铺陈,描写细腻;写妙玉为从,侧描暗写,似有若无,但同样生动,且位居金陵十二钗第六位。 诚如孙荣所见,书中以黛玉为主线,以妙玉为副线,以黛玉为明线,以妙玉为暗线来写。黛玉死后的路由妙玉一接续,正如七十六回中联诗,“冷月葬花魂”正关黛玉气数,妙玉此后续成十三韵,岂不正喻示黛玉死后的路由妙玉走下去吗?所以孙荣认为妙玉与黛玉是一个形象系列中的两个个性实体,“写黛玉笔法浪漫,为情而死;写妙玉手法现实,结局不幸”⒁。或许,作者不想把实际曾经发生在黛玉原型身上的事实在小说中呈现吧,只好移之于他人也未可知。 如果说黛玉一如潇湘馆里的绿竹孤洁超脱的话,则妙玉就如栊翠庵中的红梅孤洁自傲。林黛玉和妙玉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已成为文学中具有孤傲高洁气质的典型代表。在由生到死的过程中,二玉完成了自身精神上的独立,而是是非非任留与后人评说。 注释: ① 孙荣《妙玉构思散论》(《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辑) ② 《红楼梦脂评校录》(朱一玄校/齐鲁书社出版) ③ 程鹏《“世难容”——妙玉性格散论》(《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四辑) ④ 薛瑞生《恼人最是戒珠圆——妙玉论》(《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辑) ⑤  清涂瀛《红楼梦论赞》⑥  王勉《妙玉与倪云林》 ⑦  清陈其泰《桐花凤阁主人评〈红楼梦〉》 (8)清涂瀛《红楼梦论赞》 (9)清代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 (10) 《红楼梦脂评校录》(朱一玄校/齐鲁书社出版) ⑾周绚隆《“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悲剧冲突——〈红楼梦〉主题的文本解读》⑿薛瑞生《恼人最是戒珠圆——妙玉论》(《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辑) ⒀薛瑞生《恼人最是戒珠圆——妙玉论》(《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辑) ⒁孙荣《妙玉构思散论》(《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辑) 参考书目:《红楼撷英》(邸瑞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红楼十二论》(张锦池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此文创作起始时间是一九九八年 作为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在二零零一上半年并获评优秀论文 后来束之高阁十几年后又发现了它便删减后拿去发表 发表在《青年文学家》(二零一五年九月下总第五五五期)

272 评论

安静的芋米

就以“玉”字为题,“玉”字在书里寓意至坚者玉,把妙玉的判词、出身、性格、行事、结局和”坚“字联系起来论证,在贾家明末之时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之际,妙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结局何等高洁?“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楼梦妙玉毕业论文

    性格。从性格来说这个妙玉绝对的清高型,但也有人说她是假修行,那意思就是假清高嘛,你就可以论论真假,提几个例证。身世。身世红楼梦是有提到,可是是表面还是真实就不得

    为萍伤心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红楼梦毕业论文结尾

    不管你家是多么的富裕,多么的有势,自身不去好好的经营,不去花心思去创造,最后还会是坐吃山空。是你喜欢的不可能得到,不喜欢的送给你也不要。

    暗了个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翻译毕业论文红楼梦

    Since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Since the birth of the people on the three ma

    百合海鸥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红楼梦冷门

    因为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造诣最高的,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看懂红楼梦需要一定的阅历,没点水平是看不懂的这么说吧,有几个青少年能懂相对论?

    西西和嘻嘻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红楼梦毕业论文绪论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

    nono52152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