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暴脾气媛媛
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散文教学方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aga1001mary

已采纳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因而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美育的阶梯;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在散文教学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策略。

之领悟情感

散文因其选材自由,题材往往纵观数千年,横亘几万里,然而,不管题材怎么自由,却总有统帅于作品的主题,有贯穿于作品的线索。这线索或表现为物、景,或表现为人的活动,到大都归纳为思想感情的脉络。教师在教学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好散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零散的材料间的内在联络。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中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一般按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安排结构,表达中心的。而抒情散文则一般是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按照“不知草塘——初知草塘——深知草塘”的思路,沿着一条“不爱草塘——赞美草塘——珍爱草塘”感情线来组织内容。将草塘的美丽、富饶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出自己对草塘和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再如《月光曲》一文,作者文中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的故事,作者就是沿着一条由同情到激动,再到兴奋的感情线索写出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全文的主线就是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要抓住这一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探索生活的真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之设境 ***

散文中的意境,饱和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含着动人的生活 *** ,还富有精辟的生活哲理和深刻的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作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情景交融中来以情说理、托物言志;写风土人情方面的散文创作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理不直陈的手法,而是寓情于事,因事明理。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于图画、录影、录音等媒体来创设情境,渲染感情气氛,并且要灵活地采用讲故事、现场表演、实物演示等教学方式来再现散文的情境。借助于假象、想象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品读表情达意的重点句段,进一步体会蕴含在散文中最主要的意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感情的目的。感情培养起来了,也就增强了学生发现、认识、感受、欣赏美的能力。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形象以及鸟在树间嬉戏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的课堂上,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在气氛和情景的感染下,感悟语言深刻,体会情感到位,内心受到很大的薰陶。那是我上得最为成功的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之积累语言

语言是形象和思想的物质外壳,没有准确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无法描写出鲜明的形象,无法创造出深远的意境。散文的语言更是灵活,可聚可散,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或质朴淡雅,或绚丽多姿,或优美,或隽永,或简洁明快,或含蓄凝重。语言风格不同,意境和形象也就不同。为表现作者各自的艺术情趣、艺术追求,散文的语言是百花争芳,动人心弦。因此,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仔细品味字、词、句,相机点拨,深入体会作者在“炼字”“炼词”“炼句”上的功夫,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作者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来说明地球的“美和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由小想到的事物,然后提出为什么不用米粒或皮球来打比方?借机引导学生理解“扁舟”更巧妙的寓意何在。让学生联络上下文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从而认识到地球就像一叶扁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上的60多亿人的安危就系在这一叶扁舟上。地球是人类的“生命之舟”。如果一旦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类将无处藏身。学生从“扁舟”一词中体会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地球的易碎。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的信念。通过“扁舟”一词的教学,学生深刻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了解,同时为美育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之后再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多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像《五彩池》这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散文时,可以选择自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描写片段进行阅读、分析、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同伴们中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的理由,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散文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授课时讲好一篇散文字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发扬创新精神,以达到散文教学效果最优化。

有关散文知识点推荐: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散文以纪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著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在这个种根之上,又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当阅读一篇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使人感到触目动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而是一颗至诚至挚、至纯至真的心灵,在瞬间启开时所透出的思想之光和感情浪花,让人获得深刻、新奇的思想与智慧的启示。所以,认真搞好散文教学,注重散文的教学方法,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从而去表现自我,也表现和批判世界的各面,揭示作家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郁达夫曾经说散文最大的特征是作家所"表现的个性";朱自清也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刘白羽认为散文就是作家的"血"和"感情"的"燃烧",因而他的散文犹如激越奔放的"心灵的咏叹"。这些散文大家创作的切身经验,说明凡是优秀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扬的艺术画幅中,无不涌动著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和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把握作家主体思维的个性化,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具体来说,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真实性

表现至诚的心灵和主体的人格与个性,是散文艺术的第一生命。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对散文的真实性往往只把它作为作品内容的审美要求来进行分析,而忽视了作家感情的投入和个性的体现。在教学中对"散文的真实"应须从两个层面进行把握:一是创作主体的自我真实,二是作品客体形象的真实。创作主体自我的真实源于作家诚实、谦逊的人品和真诚、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家不避个性、缺憾、喜怒哀乐,毫无掩饰地坦露自我的真实观感。散文客体的真实。也就是说,散文形象要能够透视本质,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明确散文的真情不仅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有赖于情感的驱动,全无什么情感模式。这样才不会抹杀散文的真实性,才能揭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坦诚心灵。

二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

散文创作主体要最大程度地表现自我和人生的审美特质,决定了散文不仅有真情,而且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邃、独特、创新,表现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个性的特征。对于散文主体情感表现的深层性,在散文教学中往往以其思想的崇高与否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忽视了作者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投入等方面。散文不仅仅要有不同凡俗的思想深度,而且还要这种思想必须是"自我"的,是自我切身的感受,是发自肺腑、通过心灵的体验倾诉出来的。鲁迅的作品正是一自我对社会、对国民性前所未有的剖析和挖掘,赢得了文学史上的丰碑地位。但其文并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在其冷峻如铁的文字里,灌注著满腔的爱和恨。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在教学中我们对散文的把握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切实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即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它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也就是说,这种记叙性散文写人叙事总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以至整个生活的具体而深切的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分析任务及其生活片段、场景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段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 *** 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极尽描述,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 ***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属于这类散文佳作。根据抒情性散文的这种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分析主体情感抒发的方式及其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明述事理为主。但它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说理和形象相融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有的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如鲁迅的一些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等文章,都属于这类散文。在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重在揭示它运用文学形象来进行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形象的思想意义。

169 评论

tracy07280917

题就是这样,咱们的教学方法就是欣赏一波三啊。

317 评论

yaodabian0214

散文因其独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教材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怎样充分发挥散文在教学中的价值,怎样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散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散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散文教学要选好突破口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是个人独特感受的独特表达。它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被人称为具有强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由于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因此,散文显得丰富多样。正如散文作家秦牧所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应该怎样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个重要原则。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我们教学文学作品的总纲。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因此,在领会这一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已有知识确定具体教学方式。

散文教学点很多,从哪里入手?怎样入手才有效?这是教学散文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关键是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选好突破口。怎样教学《散步》,不同的老师选择的突破口是不一样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教学《散步》,采用关键词语教学方式切入,聚焦“我们”“田野”“散步”三个词语,展开对文本的学习,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辐射了全文内容。用“聊一聊‘我们’”、“聊一聊‘田野’”、“聊一聊‘散步’”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抓牵动全文的句子或词语来切入。比如,我们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段的“我妻子背上的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中“整个世界”一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来带动全文的学习。由“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从三个板块进行学习和探究,即“整个世界”中的人、“整个世界”中的事、“整个世界”中的情。这样教学,思路清晰,既能由此牵动全文学习,又抓住了核心内容。在同课异构中,汪洋老师教学《端午的鸭蛋》,从自己初读文本时的三个疑惑切入:(1)小小鸭蛋值得写这么长的文章吗?(2)文章不够感人,没有深情。(3)语言平淡无味。由此疑惑切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并通过多次诵读,深入其中,改变了初读的印象,重新认识了文章,品出了味道。这样的切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有助于带动文本的阅读。

二、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情感体验中

文章总是要表达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栖息地,倾泻的场所。孙绍振教授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学,从某种角度说,情感始终是核心、是灵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散文,应教会学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语言的把玩中,让文中感情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咀嚼细节,细细体会文中蕴含的滋味,触摸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学散文《端午的鸭蛋》,可以带领学生到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高邮家乡的那份浓浓的乡情,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那份深深地眷念之情。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山东莱芜市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不是停留于一般的整体感知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让学生进入文中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针对具体的句段和词语,挖掘了文中的情感,品出了鸭蛋的味道。廖俊艳在教学《老王》时,注意从“演读孤苦”“品读痛苦”“洞察善良”“研读善良”“疑读善良”等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体会情感。

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教学不是盲目的设定教学要求,也不是老师只根据教参的要求和教材上的课前提示进行教学。目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中解决的只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心存的疑惑怎么办?在这方面老师往往考虑不多。作为散文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独自阅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问题,师生共同来解决。这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课上,廖俊艳老师在教学《老王》时,开头采用质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廖老师一开始就针对文中结尾的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向学生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有提问的价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这个句子引出了自己的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对老王愧怍?”“作者做错了什么事要让自己愧怍?”然后师生一起来质疑“愧怍”。这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借助学生的问题带动全文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如果以此展开对文本的.探究,其教学价值很大。但遗憾的是教师随后放弃了学生生成的问题,而是出示多媒体自己课前预设的与学生相近的问题,接下来按照预设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思路向前推进,消减了课堂生成所带来的教学价值。如果后面的教学,能够围绕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去展开,走进文本,在推进中不断地生成新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能真正激活,教学的针对性就更强,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大。

四、让学生原汁原味去阅读散文

散文作为一种美文,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出独自的味道。可以让学生不带着一种框架,倾向性的要求去阅读,而是带着原有的认知,阅读的积淀,生活的经验,自己在读中去发现。教学散文可以不只停留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变换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体验作品。读出他们自己未曾读出的内容;感受他们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内容;思考蕴含其中的独有思想。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发现散文的语言美,发现散文的表达美,发现散文的情感美,发现散文标题价值。

比如,学习散文《老王》,引导学生在自读中去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去同情老王?为什么要“愧怍”?作者若干年后写这篇文章,除了“愧怍”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文中为什么要写旁人说老王“年轻时不老实”来揣测老王?作者又写邻居对老王不闻不问有没有深意?有没有唤醒人们关心底层的人?有没有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心灵吐露?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共生问题,互动解决,其效果大大强于学生被动的思考。

原汁原味的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其内在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散文中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收获。如果我们能够放开课堂,引导学生在散文的阅读旅程中,去发现散文的潜在价值,这也是老师教学的一种成功。

五、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散文培养语感

古人说:“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教学散文,要让学生诵读体会,潜心涵泳。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明代王守仁在《教约》说:“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演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理浃洽,聪明日开矣。”这里强调了诵读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收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散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诵读,如自读、默读、精读、细读、背读,要读出层次,读出感受,读出语气,读出变化,读出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老王》一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对全文的用心诵读外,多处引导学生深度的诵读。尤其是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推白骨。”一段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并强调要慢、用沉重的语调进行朗读,体会特定的氛围,读出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这样的诵读教学,学生对文中内在东西的把握就有深度了。

散文教学,在我们引导下,如果学生诵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体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美文佳句的韵味,知晓作者的写作用意,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语感能力就会增强。

六、咬文嚼字,细心体会

散文往往意蕴内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醉其中,让他们深入语言的腹地,真正触摸文字的肌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忽略处,值得玩味处引导玩味。

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教散文,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词语深入文句之中,反复地体会,细细地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比如,教学《散步》一文,其中的词语品读很重要。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一句中“熬”字,细细咀嚼,这里作者不用“过”或“度过”等词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对母亲的一种担忧,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作者担忧母亲今年能“熬”过冬天,明年能行吗?母亲能熬过多少个冬天呢?正是这种内心的叩问,才更加感受到陪伴母亲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才有萌生带母亲携妻儿出去散步的想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时间,多陪陪母亲,让母亲在有限之年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不细细地品味“熬”字的选用效果,就很难获得上面的深度解读,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老王》里面,抓住“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进行咀嚼,极有价值。“镶嵌”一词,写出了老王完全失去了活力和生气,没有了生命力。然而,从这一词语中,我们读出了以下信息:临终前的老王,凭着知恩图报的内心驱动力,依赖着残存的一点生命,奇迹般地走完了答谢作者杨绛一家的生命之旅。又进一步体现了老王的真诚善良。这一形象可能恰恰是作者多年来心怀愧怍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了作者用词的匠心所在。

在“语参杯”的同课异构中,深圳白传开老师和山东莱芜的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都抓住“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玩味“扎”“吱”这一特有的吃鸭蛋的风味,并借助手势和语言的模拟,让学生对作者家乡高邮吃鸭蛋的特有感觉体味了出来,对作者对家乡独有的浓烈的情愫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通过这一扎进语言细处的品读,又能品尝到汪曾祺先生口语化的叙述,品尝到平淡自然中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要真正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去嚼出味道,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七、用比较式阅读教学散文

在散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式阅读,会加强学生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体会。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是写法的比较,可以是语序的比较,可以是内容的比较。

比如,学习《老王》,可以将课文中结尾的句子与选入教材之前的句子进行比较。原文是“那是一个多吃多拿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选入课文后改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后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比较,对作者的深意就会有新的认识。教学《端午的鸭蛋》,可以进行局部的语序变化的比较。比如,“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是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回忆家乡时的一种表达方式,以短句为主。有的老师在处理这几个句子是,不是简单地处理与忽略,而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一段用平常说话方式来表达——“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与前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这种比较,看到这两种表达,虽是字数相同,但是断句不同,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原文长句化为短句,给人感觉语气舒缓很多,显得亲切,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说到家乡的那种特别珍惜、特别怀念之情,而改后的句子显得平淡,通过这种比较,让学生切实去感受作者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

比较,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比较的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多层面地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体会散文写作的技巧,感受散文的魅力。

八、唤起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其想象

中学阶段,尤其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年龄段,而散文,由于其独有的文体特点,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应根据文本的可想处和可联处,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相应的场景。

比如,教学《老王》,调动学生对生活处于底层市民的关注,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回忆,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同时唤醒良心,升华责任感。教学《端午的鸭蛋》,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回味,拾起对家乡某物某事的回忆,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为什么对家乡及家乡鸭蛋的深深怀念之情。让学生在“美景再现甚至再造”的体验中享受阅读之乐,从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散文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阅读的思考宽度;运用想象,更能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唤醒学生相关的所积累的生活元素,在作者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充分利用散文这一文体特点和文本的特有价值,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55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大纲

    1、 (英语系毕业论文)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 (英语系毕业论文)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 (英语系毕业论文)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

    michellelll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散文教学方法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暴脾气媛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学教学方法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

    丫丫Ki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的教学方法

    首先1、论文里面不可以出现“我”这个词,用笔者、或者本研究都可以。 2、论文不要有感叹号。 应该以陈述句为主,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使用,其他的地方

    肉祖宗想切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教育学研究方法毕业论文

    1.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研究摘要: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观点,也指出小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

    粉恋桃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