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sweet
即便是圈外人士,也可认识到大学学报学术垃圾化是常态现象。譬如很多大学学报就是通过“增刊”明码标价出卖学术文章发表资格。按照通常说法就是学术被金钱污染而成为社会人士沽名钓誉和附庸风雅的秀场。因为增刊是大学学报主动畸生的产物,是学术觊觎功利欲望的市场产物。这就像封建时代的卖官鬻爵一样,一旦官僚体制开始酝酿和实施卖官鬻爵,就说明这个体制已经陷入病入膏肓的境地。所以,学报增刊是学术垃圾桶,学报正刊也不会干净。可笑的是,这种学术上的市场兜售依旧没有停歇,甚至通过网络空间和垃圾邮件的方式在广而告之。学术并不排斥市场,甚至需要市场载体转化为生产力,但这种由精神到物质的“蝶化”是市场对学术遴选的自然结果。但大学学报的市场化则是编辑者功利自肥思维所致,所以大学学报就成了编辑大学学报机构的牟利工具。所谓学术,则异化为“挂羊头卖狗肉”的虚伪幌子。
倍笨儿9999
原因也很简单,绝大部分硕士生处于科研底层,没能力写出值得业内人阅读学习的文章,而几乎所有硕士生都需要所谓的“成果”,所以这个低质量文章很泛滥。虽然我们能力低,但我们眼光高啊。提一个客观现象:作为硕士研究生,除了刚开始接触一个领域时,可能看看硕士论文,但基本上后期是根本不会看的,同样待遇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中文核心期刊。再问各大毕业生一个问题: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垃圾吗?有多少人有勇气说不?问这个问题绝非是责难硕士,以三年制的学硕为例,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做研究,第三年前半学期先找工作,找完工作就可以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很多学校都是过完年没多久就预答辩的,之后盲审一个月。就是说,名义上的科研时间是从研一暑假到研二暑假的一年多点,对于一些学校的学生,还要考虑怎么弄出一篇小论文,而且加上审稿周期、运气等问题研二上学期就得开始发小论文。要是研二下学期才开始弄小论文的话(国内很多期刊审稿周期是以月单位的),再加上运气不好,研三还没小论文的酸爽谁试谁知道,寝不安,食无味,找工作的时候,心里也烦。国内大学,主要是卡小论文,但很少卡大论文。研一结束,花三四个月做点东西,研二上学期结束前写篇小论文,保证能毕业了,没什么压力了,那么大论文自然怎么水怎么来了。那两年制的质量更不用说了吧。在职研究生的还要惨。好的论文无非两种,一、对过去某一个行业简单明了的综述性文章;但行业大佬认真写的才是综述,一般研究生进入这个领域才一两年,写出来的综述要么太浅要么误导人。二、有创新性的文章;说真的,导师全程带着的可能还好些,真的能有点创新性,不是垃圾,(这些人其实挺幸运的);一般人靠自己查文献,找资料,搞不清,哪些文献是有用的,哪些是胡扯的,甚至有的学科,入门都是难如登天。靠硕士这两年,能搞懂这一块就已经是天赋异禀加刻苦努力了,接触行业最前端就更难,在这个基础上做创新,那是难上加难,硕士研究生除非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不然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导师丢一个课题,之后连个问的人都没有,自己瞎摸索,瞎摸索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价值呢,能发表这些瞎摸索成果的期刊的是不是垃圾呢。
永创佳绩
大学学报垃圾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近亲繁殖的小圈子化。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说:“每年开会,总有人对我说《云梦学刊》发本校教师论文太少。我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编辑者的调侃里道出了这样的事实----大多数大学学报成为本校自设的学术自留地。只发本校教师论文,既违背大学学报学术开放原则,又造成学术近亲繁殖的顽疾。各大学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师能力有大小,一旦各大学学报近亲繁殖,大学学报的学术基因就变得单一而少了万马齐喑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汤汤小朋友
兰大本科生发31篇论文遭到了网友质疑 ,按照鲁同学的学术生产力来说,不管他所写的文章是学术论文还是垃圾论文,这都已经说明他的文笔工作和经历相当充足;更何况每年6篇的论文写作以及上许多的课、考很多的试他都能兼顾,这就是一个神人。
按照兰州大学对外宣传的公众号,兰大16级本科生鲁同学在本科期间发表了31篇论文,姑且不计他所发论文的质量怎么样,31篇论文的数量让不少博士生都望其项背。按照医学生5年学制来算,鲁同学每年就要创作6篇能发刊的文章,字数肯定已经超过了10万字两个月写一篇文章,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牛人。更何况医学生的课程和考试都是满满的,然而鲁同学竟然能兼顾写多篇文章、兼顾课程考试,这就更加神了。
文章不是神文章,生产力却是神人
就鲁同学发表的31篇论文来说,其中6篇是SCI期刊一作,通讯作者是该校不同老师。按照鲁同学在其所发的SCI期刊中描述的研究方向来说,鲁同学在短短的5年间已经变换了5个以上的研究方向,这简直就是令人感觉神奇;再仔细看鲁同学所写的文章多为综述类文章,也就是将他人的成果重新再描述一遍就可以了,一个本科医学生能发这么多篇综述类文章,这也就相当神奇,但其文章绝对不是特别特别好的文章。排除文章的因素,每年6篇的论文写作以及兼顾满当当的考试、课程,该同学的生产力绝对是一个神人,用时间管理大师不在话下。
沉浸下来做研究比水期刊更重要
不管鲁同学的论文是真学术还是真垃圾,其实沉浸下来做研究更为重要,鲁同学自己说18年以后才决定了现在的研究方向,但是涉足多领域以及对时代主题升华不足以表明其是沉浸下来做学术的人。不断发一些不太高质量的综述文章去取得一些荣誉,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他日有工作的同事,重新翻看这些文章,这也就会让他人另眼相看。水期刊还不如发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到期刊上,否则日后他人查看就有点不堪了。
睡神熊猫
即便是圈外人士,也可认识到大学学报学术垃圾化是常态现象。譬如很多大学学报就是通过“增刊”明码标价出卖学术文章发表资格。按照通常说法就是学术被金钱污染而成为社会人士沽名钓誉和附庸风雅的秀场。因为增刊是大学学报主动畸生的产物,是学术觊觎功利欲望的市场产物。这就像封建时代的卖官鬻爵一样,一旦官僚体制开始酝酿和实施卖官鬻爵,就说明这个体制已经陷入病入膏肓的境地。所以,学报增刊是学术垃圾桶,学报正刊也不会干净。可笑的是,这种学术上的市场兜售依旧没有停歇,甚至通过网络空间和垃圾邮件的方式在广而告之。学术并不排斥市场,甚至需要市场载体转化为生产力,但这种由精神到物质的“蝶化”是市场对学术遴选的自然结果。但大学学报的市场化则是编辑者功利自肥思维所致,所以大学学报就成了编辑大学学报机构的牟利工具。所谓学术,则异化为 “挂羊头卖狗肉”的虚伪幌子。
学术污点倒不会的,如果说论文抄袭这才会成为污点。对于硕士发表的论文垃圾期刊的话,这个会影响你评奖学金和求职就业,相对人家发核心、SCI等的,同等条件下是没有优势
关于研究生毕业是否实行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的制度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各校对此反应不一。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宣布终结该制度,认为这项制度带有明显的
学术不端是指在做学术的时候弄虚作假,抄袭和搬运别人的作品。如果论文查重率高于60%,就涉嫌抄袭。
不能。毕业论文不合格是不能正常毕业的,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留一定的时间,修改,修改合格后发给毕业证,如果修改后仍不合格,很难发给毕业证。 写不好的话其实不会有太
毕业论文写得很垃圾怎么办?这没办法了,论文以写完了,也毕业了,现在需要走进工作岗位了,那就好好地工业,把今后的事情做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