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杨远远
随着2018年诺贝尔奖的出炉,至此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计27人,其中有3人在获奖时已经取得外国国籍。
扩展资料
日本科学家频频摘得诺贝尔奖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弥等名字被人反复提起,日本的得奖频次仅次于美国,进入21世纪以后,在自然科学领域以国别划分的获奖人数方面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把英国、德国、法国等科技强国都甩在了身后。
然而,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未来50年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宏伟目标时,世界舆论曾一片哗然。多数人都认为日本人在说大话,纯属狂妄之言。近些年来,平均每年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速度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其“雄心壮志”。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为保持科技发展后劲,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力量,提早布局,从小学阶段开始到研究生院阶段,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都设立了相应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形成战略性、系统性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诺贝尔奖
人民网-日本历年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背景大盘点
人民网- 屡屡折桂诺贝尔奖,日本科研为什么强
KP-bangbangbang
第一位: 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中子的存在。第二位: 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第三位: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第四位: 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第五位: 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第六位: 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第七位: 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第八位: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九位: 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第十位: 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十一位: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第十二位: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食客小蒲
日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有二位,他们分别是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一、获奖时间及理由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川端康成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二、相关作品及经历
1、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在东京大学先是在英文系学习然后转入国文专业学习,在学习国文时他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1] 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o oe) 1935年1月31日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的一个著名武士家族。1947年入新制大濑中学。1954年入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系学习,1959年毕业,毕业论文《关于萨特小说中的形象》。大学毕业后,曾访问过中国、东欧、西欧、苏联、美国等地。1960年加入青年日本之会。1974年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大江健三郎在创作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写作方法受现代主义影响。
1994年瑞典科学院因他“开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的新道路”而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1994年10月15日,大江健三郎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最高文化奖
1955年,学校报纸写的小说《火山》,获得二等银杏行道树奖。1957年,大江在东京大学上学期间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而步入文坛,同年还有《死者的挑剔》、《他人的脚》。成名作短篇小说《饲养》,作于1958年,曾获第39届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有“学生作家”之称。作品还有小说《青年的污名》(1959年)、《十七岁》(1961年)、《政治少年之死》(1961年)、《万延元年的足球》(小说)(1967年)、《个人的体验》(小说)(1964年)和《M/T与森林的奇怪故事》、《空中的怪物阿归》、《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73年);随笔《核时代之想像力》、《广岛笔记》、《冲绳笔记》等积极触及时代问题。
出版有《大江健三郎作品集》(全十二卷)。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和瑞典文。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1999年,推出长篇小说《大翻身》。
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大江健三郎。”
源:网易,头条历史
冒冒爱雨雨
迄2016年,已有25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物理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49 汤川秀树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大阪帝国大学) 介子存在的预想
1965 朝永振一郎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帝国大学)在量子电气力学分野的基础研究
1973 江崎玲于奈 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在量子穿隧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半导体
2002 小柴昌俊 东京大学理学部毕业、罗彻斯特大学大学博士课程修了(.)、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对于天体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微子检验有卓越的贡献
2008 小林诚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益川敏英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与CP破坏源自粒子物理学的贡献
南部阳一郎(美籍)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粒子物理学之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发现
2014 赤崎勇 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毕业/ 天野浩 名古屋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毕业,工学硕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 中村修二(美籍) 德岛大学工学部电气工程科毕业,德岛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的贡献
2015 梶田隆章 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并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化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81 福井谦一 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
2000 白川英树 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东京工业大学) 导电性高分子的发现与发展
2001 野依良治 京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 手性触媒之不对称合成研究
2002 田中耕一 东北大学工学部毕业、东北大学名誉博士 活体高分子同定与构造解析手法的开发
2008 下村脩 长崎医科大学附属薬学専门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绿色萤光蛋白(GFP)的发现与生命科学的贡献
2010 铃木章 北海道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大学工学部名誉教授
发现铃木耦合反应
根岸英一 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课程修了(.)、普渡大学教授
发现根岸耦合反应
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87 利根川进 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课程修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多样性抗体的生成和遗传原理的解明
2012 山中伸弥 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研究科博士毕业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
2015 大村智 日本有机化学者。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东京理科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发现了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
2016 大隅良典 东京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学位(东京大学)。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
文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68 川端康成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
《伊豆的舞娘》、《雪国》卓越叙述日本人微妙纤细的表情,就像大自然的画
1994 大江健三郎 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对于运用现实与神话之间的纵横创造出诗中的世界,现代人所身陷苦痛的姿态,有如当局者迷一般所描绘出的图样的功绩
和平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74 佐藤荣作 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 提倡非核三原则
好猫墙纸
利根川进1939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Nagoya),后就读于东京的日比谷高中(Hibiya High School)。1963年获得京都大学(University of Kyoto)化学学士学位,同年前往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攻读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其间他研究了噬菌体的遗传转录,并于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他成为瑞士(Switzerland)巴塞尔市免疫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Immunology in Basel)的分子生物学家。在大学时期,教生物化学的山田广美教授向他推荐了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方斯华·贾克伯(François Jacob)与贾克·莫诺(Jacques Monod)撰写的一篇论文,里头提到操纵子的理论而令他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跟随渡边格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渡边格是当时在日本少数自美国归国,具有完整分子生物学训练的科学家。但在利根川进做了两个月的研究之后,渡边格与他说若想要学好分子生物,日本的环境还不够好,建议他可以去美国完成学业。在当时日本的潮流是,在日本博士班毕业后,到美国做几年博士后,再回到日本来。利根川进本来也打算走这种模式,但经过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去美国读博士班。 利根川进加入该研究所之时,免疫学家们正在为抗体的起源而争论不休。生物体受到感染后会产生某些特殊的蛋白质进行抵御,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就称为抗体(antibodies)。“种系(germ line)”理论认为制造抗体的基因来自于遗传密码的一部分,而“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理论认为抗体基因自身重新组合编码而衍生出新的抗体,因此一小部分基因能够产生众多变体。利根川进通过演示一个DNA分子的突变和重组(recombine)或重新排列,证明了“体细胞突变”理论。此过程可制造出多达100亿种抗体,利根川进发现突变的基因片段是由一条条貌似非活跃或未编码的DNA带隔开的,这些DNA带被称为基因内区(introns)。他还发现这些基因内区中包含着一种基因控制成分,名为“强化因子”。利根川进在抗体遗传学上的研究对寻找癌症——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瘤等血癌疾病——的病因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1968年以研究嗜菌体转录调控而自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师从Masaki Hayashi)毕业。留在实验室做了一年博士后之后,1969年进入沙克研究院Renato Dulbecco的实验室研究SV40的转录调控。1970年秋,一方面因为留美的签证到期,另一方面由于Dulbecco的引介而进入瑞士巴塞尔免疫研究所(当时所长是Niels Kaj Jerne)。
ritafanfan
第一位: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介子的存在。第二位: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第三位: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第四位: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第五位: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第六位: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第七位: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第八位: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第九位: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第十位: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十一位: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第十二位: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蛋蛋的肉粑粑
日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代表作《雪国》、《古都》、《千纸鹤》。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的体验》。
扩展资料
川端康成人物评价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大江健三郎人物评价
诺奖评语
1994年10月13日,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宣称,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扰与怅惘”。
学者评价
大江健三郎的很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或者取材于自己的生活,或者有家人朋友的影子,因而更令人瞩目;由于从小生活在日本农村,熟悉日本的方言俚语,而后来又深受法国语言文学的影响,因此大江健三郎小说的语言呈现出“和洋合璧”的奇妙色彩;同样由于深受法国作家萨特等人的影响,他的小说惯用象征的手法,从小说标题、故事情节到主人公姓名,常常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结构迥异于传统小说所强调的前后照应、脉络清晰,情节场面的跳跃很大,因而也比较费解。
——陈云辉(韩国庆南大学教授,韩国庆尚大学日本文学博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川端康成
百度百科:大江健三郎
截止2019年12月8日,青岛市市长是孟凡利同志。 任免信息: 2017年4月20日,山东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会堂举行第三次全
北京四中天津南开是中学,中科大少年班是大学,应该不具有可比性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介绍 1978年3月,在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的大力倡导
论文查重:1.找到需要的论文查重软件;2.把论文传到系统(或者复制-粘贴到系统) ;3.等待一段时间下载结果即可。 论文降重:方法有很多,可以搜索一下百度,但是
随着2018年诺贝尔奖的出炉,至此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计27人,其中有3人在获奖时已经取得外国国籍。 扩展资料 日本科学家频频摘得诺贝尔奖桂冠,野
博士论文要求如下: 1、论文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 2、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