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86

陈709479558
首页 > 毕业论文 > 向警予毕业论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琳琳666

已采纳

【名人】 西兰帕 【名言】 所有的胜利第一条件,是要战胜自己。这里有好多呢.

94 评论

mm糖糖豆

武装暴动建立工农兵苏维埃呵!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原文如下:警予,湖南溆浦人,生于1895年。她的父亲是小贩出身,积累成富商。警予幼时正当康梁改革运动继续发展。这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很大。警予的大哥是这运动中的活动分子之一。他提倡“新学”,在淑浦县本乡也早就建立起新式的学校。警予是这新式学校中有名的女学生,她会做热烈的民族色彩的小论文,会操体操,尤其会“翻捍(杠)子”。在学校以及在每次全县学生比赛运动中,警予是最耸听闻的“文武双全”的第一名。在这种社会的奖励空气之下,愈加把这个新式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子兴奋起来,于是她自早到晚想做“天下第一个伟人”,睡梦中都是这样的想着。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之后,警予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高才生的资格升学于湖南省城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此时教育仍为半封建半资产阶级的混合体,而女子教育方面尤其保持旧礼教,以养成贤母良妻为方针。警予受此陶冶,在学校有“圣人”之称。她的刻苦,她的奋发,她的诚恳,为一般同学所敬爱。毕业后,回乡创办溆浦女学校,任校长职三年。在一县之中,尽其“上说下教”之能事,忘寝忘食是她生活中的经常状况。“五四”运动,她在乡村号召广大的群众运动,终日演讲,宣传“爱国主义”。她的感情热烈得很,她为国家大事,常常号啕大哭。她相信所谓“教育救国”,她抱“独身主义”,要终身从事于教育来改造中国。她绝对的与一般娇弱的女学生不相同,她自幼男女同学,青年时代出入一般男女学生群众及农民群众之中而常居于指导地位,故她的言行完全象一个最诚恳的传教师。她真实无比,她异常的勇敢,同时又很琐细,她对于一点小小的事情,常常是要澈日澈夜的去思想去准备。她不知道别的欲望,唯一的欲望只是要她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她是一个“事业的野心家”,她每每自己这样奋激的幻想,“将来我如做不出大事业,我要把自己粉碎起来,烧成灰!”她每每这样激烈的幻想便要大哭一场。她每一奋激的时候,便不认识任何险阻与艰难。她的大哥早年留学并死于日本,她还有两个兄弟在日本受过近代教育。她要到“五四”运动及“新青年”文化运动,在湖南青年急进分子中有很大的影响。此时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形成一“新民学会”,倾向于革命的社会运动;听说法国有几万华工——欧战中去的,又有所谓“勤工俭学”之可能,于是号召同志冒险赴法。警予遂与和森及和森之母与妹一蔡畅等同船赴法。警予与和森多次谈话之后,开始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而相信共产主义,同时警予与和森之恋爱亦于此发生。这是1920年1月15日在印度洋船中的事情。警予和森恋爱之后,一切热情集中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倾向,一到法国遂纠集同志及华工中的先进分子形成这种倾向的组织。1921年底,和森被法政府逮捕,遣送回国;不久警予亦回国,此后遂共同参加党的工作。警予责任心极重,同时好胜的“野心”亦极强,因为她自幼以来即养成了她这种心理。自与和森恋爱及参加实际工作后,她精神上常常感受一种压迫,以为女同志的能力不如男同志,在她看来,仿佛是“奇耻大辱”。同志们愈说她是女同志中的最好的一个,她便愈不满足。她是“五卅“运动中有力的煽动者组织者之一;她是党的妇女工作的负责者;但她自己总是不甘于“妇女的”工作——纵然她在这种工作上得到一般的信任。当然,以警予的能力说,本来可以担任一般党的指导工作,这是从前党的组织上分配工作的缺点。1927年3月,警予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全省总工会女工运动委员会、党省委妇女部的工作,成绩甚大,组织了五六万女工于赤色工会之下,不久又任汉口市委宣传部主任;七月政变时被选为武昌市委负责人;最后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兼《大江》报主笔。她的工作成绩,她的忠实,她的责任心,她的过度的刻苦耐劳,她的思想行动,生活之无产阶级化,为党及一般同志所通晓。七月叛变后,武汉处于最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这革命转变的严重时期中,警予充分的表现了她的积极性和战斗性,证明她是中国无产阶级劳苦群众最好的战士之一个。广州暴动后,党有两湖暴动计划,湖北同志争以湖北为暴动中心,警予亦异常积极参加此暴动准备工作,不久武汉整个党部被敌人破获,警予被捕于法工部局(1928年3月)。国民党军阀胡宗铎急于要绞杀此掀起大江革命赤潮的女主笔,叠次向法领事要求引渡,因警予颇能法语抗辩,致引起法领事与国民党军阀间一时的冲突,胡宗铎等甚至召集所谓民众大会,通电全国,要求引渡易夏氏——(即警予的假名)并收回法租界。 最后法帝国主义让步,更换驻汉口的法领事。警予引渡之日,武汉劳苦群众,人山人海,都来瞻仰此将要永别他们的领袖。警予慷慨激昂,沿路向着群众高声演说,大呼一切革命口号,群众感情如受闪电一般的刺戟。胡宗铎恐群众起而劫狱,乃于5月1日天未明时枪毙警予于汉口。警予的血是流于伟大光荣的“五一”劳动节呵!警予的血是为中国劳苦群众的苏维埃的红旗而流的呵!这种“惊天动地的事业”不仅有武汉劳动群众,而且有全中国的劳动群众来替这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女英雄来完成呵!年年今日——“五一”——不仅武汉的而且全中国的工农群众都要纪念你If自死的号召,并来完成你的号召——武装暴动建立工农兵苏维埃呵!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警予生一女一孩。女名义义(妮妮),现七岁,孩名博博,现五岁,都聪明可爱。警予有不少论文,在《大江》报上尤多,最后有一很详细的全国宣传计划,党中央曾采纳她的建议,指定一委员会讨论并采纳她此计划。这些将来可搜集成一专册。警予有一最亲爱之老友,即和森的老母,老母异常可怜警予,警予亦异常可怜老母,两个孩子都是老母抚养着,警予死耗至今犹瞒着老母!

309 评论

芳儿beauty

是赵之璐啊 我是邵哦。

80 评论

suiningxiaohh

1912年秋,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民国3年转学女子中学。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

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

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

于是,她来到北京,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铭记英雄

她是中共女党员之杰,是一位女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英勇牺牲后,党中央在上海为她举行追悼会,还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悼念文章,蔡和森写了《向警予烈士传略》。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周恩来在庆祝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指出:“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

201 评论

懒羊羊咩哈哈

【各候选人就一个号见附件这几天怨天尤人发件箱哦卡消费环境范例会计工作机构

229 评论

甜心派儿596

我儿了 . 赵文璐是吧 语文学习委员神马的见鬼去 - -孩子 .. 这东西要四处抄才不会重 来来来 哥哥给你做表率 .

313 评论

戴小卓269500767

向警予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1年底向警予回国,不久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她还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许多重要指导文件,撰写了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她不幸被捕。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但她坚贞不屈,对于党的秘密一字不供,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杀害她。向警予视死如归,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讲演。敌人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凶殴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滔滔地讲下去,因此他们在她嘴里塞着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泣起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英勇牺牲。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萌发于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巨型邮轮上。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50多人乘坐“盎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35天的航程对一般人来讲,必定觉得漫长而枯燥无味,但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却显得短暂而情趣横生。蔡向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当邮轮停*在终点站法国马赛港时,他们俩都惊喜地发现自己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启航了。1920年5月,他们在蒙达尼结婚。从此,“向蔡同盟”的佳话便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 1921年底,蔡和森等人因为领导留法学生争回里昂大学的入学权的斗争而得罪法国当局,被强行遣送回国。稍后,向警予也回到了中国。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夫妇俩就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二 蔡向的工作虽然非常繁忙,但生活却是他们回国以来最为安定的。 1925年初,因为一位名叫彭述之的留苏学生的介入,“向蔡同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彭以党的“四大”中央委员的身份接替多病的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蔡和森则专职主编《向导》周报。为方便工作,中央决定蔡和森夫妇、彭述之夫妇和秘书郑超麟一起住在宣传部的寓所。 彭述之是一个风流才子式的革命者。他潇洒的举止,幽默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向警予。而这些正是蔡和森不注意或者本身缺乏的。蔡和森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得到公认的特别艰苦勤奋的领导人。工作废寝忘食,生活不拘小节,甚至不讲卫生。蔡和森作为职业革命家,他当之无愧。但作为人父人夫,则并未完全尽到责任。还有,他们夫妇都忘我地工作,谁都不愿意为家庭多牺牲。向警予不善理家务,蔡和森无固定收入,以致于家庭有时发生断炊之事。 向警予原来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崇尚妇女解放和个性自由。婚后她对蔡和森的爱没变,但对他拖沓和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她必须尽量显得庄重。 1925年6月,蔡和森因为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过度劳累,哮喘病和胃病复发,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 彭述之除了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之外,还自告奋勇地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 这样,两人接触的机会便更多了。特别是蔡和森离开上海后,彭述之在生活上对向警予更是关照有加。这使向警予十分感动,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9月,病情缓解的蔡和森与陈独秀一同返回上海。当晚,有愧于丈夫的向警予向蔡和森坦言一切。刹那间,蔡和森如遭电击,木然无语。向彭的恋爱风波不仅大大地伤害了蔡和森的感情,败坏了向警予的形象,而且影响了中央领导的威信和团结。为了修复有了裂痕的“向蔡同盟”,中央决定向蔡两人同时赴苏联莫斯科,向警予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蔡和森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几个月过去了,尽管向蔡两人都曾努力忘记过去,医治感情的创伤。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昨日黄花。在莫斯科,他们十分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三 “六大”会议结束后,蔡和森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此时的蔡和森可谓身心交瘁。他迫切感到需要有一个人来关心他,照料他。当时,与蔡和森夫妇一起赴莫斯科的还有李立三夫妇等人。李的妻子李一纯出于同情和关心,对病中的蔡和森给予了许多照顾,慢慢地两人竟然产生了不能自拔的爱情。 李一纯,原名李崇英,是一名受新思想影响的湖南青年,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她本是杨开智的妻子,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嫂子。1923年1月,杨开智找到当时正在北京从事工人运动的李立三,说他在北京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因此,拜托李立三照顾他的妻子李一纯南归长沙。出乎意料的是,两李在南归途中产生了爱慕之情。结果,李一纯没有回到长沙,而是跟随李立三到安源另组了家庭。 1927年3月,李一纯跟随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国。 1931年春,蔡和森被中央派往香港恢复广东省委。6月10日,他不顾广东省委的劝告,硬是参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海员工会会议。他刚进入会场,即遭叛徒顾顺章指认而被捕。不久,蔡和森被香港当局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军阀,英勇就义。 向警予(1985~1928),女,土家族,原名俊贤,溆浦县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1912年秋,转入湖南省立一师,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改名警予,结识蔡畅等进步学生,进而结识毛泽东、蔡和森。1916年,从周南女校毕业,回到溆浦,创办溆浦女学堂,以实现其“教育救国”愿望。1918年秋,只身前往北京,寻找深造去处,遇到在此联系赴法勤工俭学事宜的蔡和森,并结下深厚友谊。次年春,又回到溆浦。 1919年8月,向警予应蔡畅关于筹备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之邀来到长沙,住在蔡和森家。不久加入新民学会,并任教于周南女校,与蔡畅发起成立湖南女子勤工俭学会。是年12月在上海与蔡和森、蔡畅、葛健豪等启航赴法留学,次年2月到达法国,入蒙达尼女子公学。6月与蔡和森结婚,结成“向蔡同盟”。1921年底,从法国启程回国,次年初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中共党员之一;7月,向警予列席中共二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领导上海妇女声援“五川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0月,向警予和蔡和森、李立三等一起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人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7月调湖北省委工作,坚持地下斗争,主编省委秘密刊物《长江》。1928年3月30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于5月1日英勇就义,时年33岁少年挟豪气,交结五都雄。蔡林彬,会润之,橘子洲头百侣逢。慷慨出湘境,曾作《少年行》。今特录此诗,读之犹动情。烈士昔胸怀,跃然入眼屏: 大陆龙蛇起, 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 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 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 访友入文渊。 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从中共“二大”至“六大”,蔡和森都是中央委员,他的家庭也成为党内突出的革命之家。他同妻子向警予、妹妹蔡畅、妹夫李富春等人都作为党的第一代开拓者,用热血和青春在史册上写下了姓名。 生平 ■在第一师范蔡和森与毛泽东齐名,名流杨昌济认为:“救国必先重二子。” ■新民学会的同仁评价说:林彬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 ■军阀将他四肢钉在墙上,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他牺牲的日期已无从知晓 蔡和森,字润寰,曾用名蔡林彬,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幼时读私塾,13岁时因家中困难到堂兄开的店中当学徒,未受照顾而长期遭欺压,从而萌发了反抗意识。16岁时他才入初等小学读书,因年龄大被周围嘲笑称为“太学生”。经他刻苦攻读,一个学期后便跳级进入高小。1913年,蔡和森来到长沙,考入铁路专门学校,后转入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内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以才学出众著称。 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的弟子满三湘认为,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蔡和森二人,并说过:“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在一师学习时,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蔡和森树立了革命志向。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林彬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1918年,蔡和森来到北京,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结识了李大钊并得到很多教益。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后,于1919年末赴法国。在那里,蔡和森接受了科学共产主义,并向国内朋友写信提出要组织共产党。毛泽东接信后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开始后,蔡和森长期在上海和莫斯科两地工作,因反对过“左”的政策,于1928年被撤销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长之职。1931年年初,他从苏联回国,提出想去江西苏区,但中央派他去恢复刚被破坏的广东省委。因广州已难立足,他在香港联络同志开展工作。 1931年6月间,原先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叛徒顾顺章,带特务到香港,抓捕了蔡和森,并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他的四肢被钉在墙上,敌人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他牺牲的日期已不知晓,殉难的惨烈也是很久后才打探出来的。

354 评论

嘟嘟和滴滴

1928年5月1日深夜,一条小船在武汉的江面上前行着。船上有两个年轻男子:一个叫陈春和、一个叫王斋公。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把船上的遗体运到到江对岸的龟山,好好安葬。

那具遗体,就是向警予。这一年,她33岁。多年后,我们再提到这个名字,常会在前面加上4个字:一代女杰。

人们都说向警予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损失,却往往忽略了她的死对于其儿女、爱人的影响。本期,魂说就跟大家细细梳理向警予牺牲后的那些事:

陈春和与王斋公此行,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因为刑场上贴着“不许收尸”的告示,很显然反动派对她恨之入骨,哪怕她已经死了。

自从1927年汪精卫暴露真面目后,武汉就一直处于白色恐怖中,一大批进步青年死在了反动派的屠刀下。这些年轻人中“罪行”一般的,可由亲友带回去安葬。还有一部分“罪大恶极”的,当局则不许人来给他们收尸。

陈春和是个工人,早年就入了党,与组织失联后就一直潜伏在武汉。每到夜深人静时,他就会带着工人兄弟们偷偷把遗体运到龟山西麓补乾亭附近。那儿有个山坳,他们会把遗体埋好。为了将来能辨别清楚,他们会在坟里埋一块石头作为标记。

仅这一、两年的时间里,陈春和与工人们共收殓了一百多具遗骸。所以,对于敌人的各种手段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但看到向警予的遗体,他还是哭了。

向警予依旧是一头帅气的短发,但脸颊却消瘦得不行,满身的伤痕说明她生前受到了酷刑。更让人难受的是,她的嘴里被塞满了石沙,嘴两旁还有深深的勒痕。

听老百姓们说,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她一直在演讲。人群中时不时有老百姓回应她,觉得这姑娘说得有道理。负责押解的反动派怕了,他们开始打她,想让她闭嘴。发现殴打没用,他们又弄来一些石头和沙子,塞进她的嘴里,再用皮带绑着她的双颊,让她再也说不出话来。

她没哭。围观的老百姓却哭了。在他们看来,向警予其实是不用走这条路的。

是的!向警予不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本该过着大家闺秀的生活。她出生在湖南溆浦县的一个商贾家庭,父亲向瑞龄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商人,有“小诸葛”之称。

向瑞龄夫妇生养了10个儿女,得以长大的共有六男二女,向警予排行老九,乳名便叫:九九。对于这个小女儿,向瑞龄格外疼爱,不仅因为她长得乖巧可爱,还因为她自小就聪慧,读书识字一教就会。

所以从小到大,不管向警予想要什么,父亲和几个兄长都会尽力办到。哪怕她要做县上第一个女学生,长兄也遂了她的心愿。只是那时候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妹以后会干出那么多大事:她入周南女校、参加革命、去巴黎留学、加入共产党与当地军阀为敌。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一个当时的大家闺秀该干的事。因此,哪怕到了90多年后的今天,饰演过向警予的演员胡静也在微博中感慨道:“你本可以天真烂漫,本可以衣食无忧……”

向警予遇害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直在想方设法营救她的前夫蔡和森,悲痛不已,他在纸上写:“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往日的一幕幕,从相识、相恋、再到分开,都出现在脑海里。

蔡和森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三湘女子时的情形,那是1918年的事了。那年冬日里的一天,23岁的向警予作为女校校长,为了联系湖南女学生留学的事来到了北京。恰好,当时蔡和森也在北京忙于 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宜。

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溆浦女校校长,蔡和森很欣喜。特别是她的一头短发,更让他印象深刻。他这才明白,为何恩师杨昌济一直对她赞不绝口,称她是:女教育界中之人才。

事实上,对于当时很多年轻男子来说,向警予一直是很有魅力的。男生们的圈子里,有很多关于她的轶事传闻。有人说她为了让女子们都来上学,曾一家一家做动员让父母给女儿放脚,为此她曾亲自给她们解开裹脚布。也有人说她就是个“逆女”,经常把父母气得跳脚。

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很多男子想娶她。湖南当地有一位叫周则范的军阀,对向警予颇为欣赏,想娶她做姨太太。向家推托不过,便应允下来。向警予听说后气得不行,直接闯到周家,当众发誓:

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周家人没办法,只得作罢。或许是这个誓言让蔡和森以为她真打算不婚,所以在北京相处的日子里,两人并没有在一起。

他们真正开始互相敞开心扉,是在1919年底。这一年,蔡和森带着妹妹和母亲一起,登上了去法国的邮轮。此次,他和另50多名进步青年去法国留学,向警予是其中一个。

从上船到下船一共是35天,蔡和森跟向警予聊了35天。他们不断地讨论中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有时候他们会发生争论,但每天日出时,同学们又会看到他们站在甲板上说话。

有一天,他们终于聊到了爱情和婚姻。也就是到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真的有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他们都认为旧式婚姻是没有意义的,年轻人在一起应该是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

35天的航行结束,他们基本确定了恋爱关系。第二年5月份,他们在蒙达尼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结合应该不能叫结婚,毕竟新郎新娘都不认同以往的婚姻方式,他们把这叫做:向蔡同盟。

参加仪式的有蔡和森的母亲、妹妹,几十名中国留学生,而女方则没有家属参加。那天,他们拍了这样一张结婚照:

新娘、新郎都没有穿婚礼服饰,也没有鲜花,新郎拿着的是一本《资本论》。这场婚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两个“叛逆青年”的爱情为年轻人津津乐道。第一次体会到爱情甜蜜的向警予,在给父母的信里写道:和森是九儿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

此后的几年里,他们一直并肩战斗,并有了一儿一女。遗憾的是,孩子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的婚姻变得更牢固。相爱容易相处难,生活习惯的不合,最终让他们在1926年分开了。或许婚姻专家们说的是对的:太优秀的两个人,往往很难过下去。

分开后,向警予还是那个三湘才女,依然活跃在革命最前线。而蔡和森,虽组织了新家庭,却始终关心着向警予。只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1928年3月,向警予被捕了,蔡和森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明知道自己也是敌人追捕的对象,却仍四处奔走,想把她救出来。得知向警予被害,他痛苦不已,用一篇《向警予同志传》纪念她。在文中,他说:

现代人诠释这句话时,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后半部分。但仔细品前半部分会发现:终究,她对他来说,仍是“爱人”。

3年后,蔡和森被捕。在敌人的大牢里,他做出的选择和向警予是一样的:决不屈服。 1931年8月4日,他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有没有一种感情是可以超越婚姻关系,甚至不惧生死的?对于向、蔡二人来说,或许真的有。

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先后牺牲,让无数革命友人痛心。但他们的儿女们,当时对这一切却是毫不知情的,他们都还太小了。

从1920年到1926年,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婚姻共维持了6年,期间他们生了一儿一女。先出生的是女儿蔡妮,母亲牺牲那年她才6岁。次子蔡博,母亲牺牲时他才4岁。

谈起父母,蔡妮曾说:“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因此蔡妮对父母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其他亲戚。

蔡妮出生在上海香山路的一个阁楼里,夫妻二人之所以会给女儿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是在法国蒙达尼结合的。当时夫妻俩很穷,向警予一边带孩子一边干革命,妮妮的到来缓解了他们紧张的神经。

4个月后,因为工作的需要,蔡妮被送给了舅妈抚养。从那以后,她就很少再见到父母了。此后,她数次搬家,从舅妈家搬到过姑姑家、又从姑姑手上转到了祖母葛健豪手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她一家人都是搞革命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祖母和姑姑对蔡妮很好,但这并不能减轻她对父母的好奇。她经常问祖母“妈妈什么时候来看我”,但经常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回应,毕竟祖母也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家里。那是1927年,向警予从莫斯科回国,打算去武汉继续革命,路过长沙时她决定去看一下儿女。

其实此时,向警予已经跟蔡和森分开了。当这个前儿媳妇出现在蔡家时,婆婆葛健豪却并没有半分不喜。

关于女杰葛健豪,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她绝对是一位英雄母亲,她养育了蔡和森、蔡畅,并保住了蔡家多个孙辈。在蔡家人多年的东躲西藏生活里,葛健豪都是家里的主心骨。她对于向警予这个媳妇,是百分百满意的。

再见到儿女时,向警予几乎没有认出他们。5岁的蔡妮并不知道母亲在外面有多牛,只是觉得她留着短发、不裹脚,和别人的妈妈不太一样。关于这次见面,晚年蔡妮这样说:

这么简单的一个相处细节,和母亲一起睡,被母亲叫起床,是任何一对母女相处时再简单不过的场景。但这个场景,蔡妮记了一辈子。一个小姑娘,对母亲的思念到底有多深,才会把这样的事牢牢地刻在心里?

在长沙只待了几天,向警予就要去武汉了。出发前,在婆婆葛健豪的要求下,全家人拍了这样一张全家福:

照片最左边的女子就是向警予,那年她32岁,样貌清秀,这是蔡妮姐弟俩一生最爱的照片之一。虽然父亲在外搞革命没回来,但母亲在、祖母也在。任外面枪炮声闹得再凶,对蔡妮两姐弟来说,母亲在的这几天都是美好的。

照片拍完,向警予就离开了长沙,这是蔡妮和弟弟最后一次见到母亲。1928年3月,向警予被捕的消息传到了蔡家。

祖母敏锐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她曾打算带孙女、孙子去探监,见母亲最后一面。但最终她还是不敢冒险,万一反动派拿孩子们做文章,那她怎么对得起儿媳。就这样,蔡妮对母亲的回忆,就永远地停留在了那张全家福上。

向警予的牺牲,让本就活在白色恐怖下的蔡家人,变得更加紧张。为了避开反动派,祖母和姑姑带着几个孩子东躲西藏。最后,蔡妮辗转来到上海,跟父亲一起住在我党的一个秘密机关里。

这段时间,已经渐渐懂事的蔡妮,有了近距离了解父亲的机会。父亲工作很忙,话不多,总是盯着她看,有时候会喃喃地说她长得很像母亲。躲了一段时间后,1928年秋天,组织上让父亲和姑姑去苏联,她也被带去了。

一开始,在苏联的日子对蔡妮来说,还是很安稳的。那时她在儿童院上学,父亲在外忙工作,时不时就会来看她。后来父亲回国了,便很久没有消息。过了很多天,一位叔叔才告诉她:父亲在广州牺牲了。

这一年蔡妮9岁,她没哭,因为她甚至不太明白什么叫牺牲。此后,她开始了独自在苏联生活的日子。她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从中国来的同学:毛岸英、毛岸青、刘爱琴、刘允斌、瞿独伊、罗西北、赵亚夫等等,后来弟弟蔡博也被送过来了。

这些首长们的孩子在被送过来之前,其实都有差不多的命运。毛岸英兄弟失去了母亲杨开慧,赵亚夫失去了父亲赵世炎,瞿独伊失去了养父瞿秋白,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但这些孩子又是异常懂事的,他们在一起能互相取暖。

有一次,瞿独伊拿了一个相册给蔡妮看,里面有一张她从没见过的照片,照片下写着一行字: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已经多年不曾见到母亲的蔡妮不敢确定这是谁,还是瞿独伊的母亲告诉她:是的,她就是向警予,是你的母亲。

已经懂事的蔡妮,终于知道母亲和父亲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他们为何都会死。从那以后,她坚强了很多。战时的苏联人自己也过得很苦,根本不可能给这些孩子好的生活,他们经常饿得手脚浮肿。为了能填饱肚子,卖掉衣服换一块面包、爬树采野果子吃,是他们的日常。直到战火结束,一切才慢慢好起来。

从7岁到31岁,蔡妮在苏联生活了24年。从莫斯科医院学毕业后,她回到了祖国,迎接她的是姑姑蔡畅一家。此后,她在医院当了一名普通医生。1976年后,国家急需俄语翻译人才,她被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俄语,后被评上教授。她为人很低调,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她是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女儿。

2012年,她病逝于北京,她几乎没给后人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父母的照片。那是在苏联时叔叔阿姨给她的,他们怕她想家。这些照片,陪伴了她半生。

蔡博比姐姐小两岁,他的性格随了爸爸,很沉稳;但做事的风格,则和母亲一样果敢。向警予牺牲后,婆婆 葛健豪 带着孙子隐居在湖南双峰,亲自教导他。

他成绩很好,很快就考上湘乡中学。祖母是一个留过学的女性,祖孙俩经常一起讨论很多国家大事。所以对于祖母,蔡博一直很敬重。但对父母,他几乎没有印象,刚出生一个月,母亲就出去忙革命去了,此后极少再见到。连父母的牺牲,他也是很久后才听别人说的。

1938年秋天,周总理终于派人找到了他们一家,葛健豪这才安心地把孙子交给了组织。他先是被送到了重庆,和周总理、邓颖超见面。见到这孩子,周总理感慨万千,他拍着蔡博的肩膀说:“送你去学习,将来要为死难的烈士报仇……”此后,他也被送去了苏联。

在苏联,蔡博一共生活了10年。在祖母的培养下,他的文化底子很好,很快就成了那批留学孩子中的佼佼者。

当时,在所有同学里,蔡博跟毛岸英的关系是最好的。毛岸英比蔡博大两岁,他们都失去了母亲,都有着东躲西藏的童年,都憋着一股劲要回国干出点成绩。

1945年的一天,23岁的毛岸英突然来找蔡博,跟他说:“我能回国了!”当时毛岸英已经完成了学业,他收到父亲的来信,同意他回国。

这可把蔡博羡慕坏了,他紧紧地握住好兄弟的手说:“我也在等待这一天!”他也很想回国,但父母都不在了,他甚至不知道该跟谁提申请。想来想去,他提笔代替所有留苏学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向毛伯伯申请回国。

毛主席与蔡和森、向警予的关系,想来大家都知道。早在1913年在湖南一师时,毛、蔡二人就已相识,他们经常共同组织新民学会的活动。在八七会议上,也是蔡和森力荐毛主席进入中央政治局。可以说,他的这次力荐有重要 历史 意义。

而在私下,毛主席和蔡和森都是杨昌济的爱徒。杨老先生临终前,还给好友章士钊写信,让他以后多方照顾毛、蔡二人,在信中他直言:“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不得不佩服杨老先生识人的本事,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已经能得此结论。

时隔多年,老友已不在,但故人之子尚存。收到蔡博的信,毛主席感慨万千,他很快回信:“……接到你们的信,十分高兴”。

但当时蔡士学业还未完成,所以没能回来。直到1949年,刘少奇访苏时接见了蔡博,才把他带了回来。因为学的是冶金系炼铁专业,他被安排在鞍钢炼铁厂工作。

1948年鞍山解放时,炼铁厂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对钢铁的需求量一下子增加了数倍,蔡博和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一起,扛起了 历史 赋予他们的重任。年轻的蔡博有学识、懂技术,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并被正式任命为鞍钢厂长。

此后,他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冶金专家,他的论文还曾让老帅聂荣臻赞叹不已。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成为钢铁行业的扛把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鞍钢起到了支援全国钢铁厂的作用,它向包钢、武钢、攀钢等输送了大量人才。

1991年 9月18日,因为长年的积劳,蔡博于北京病逝,终年67岁。晚年时,蔡博经常把父母的照片抱出来擦了一遍又一遍,他总问身边的人:“我做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儿子,合格吗?”

类似的问题,他的好兄弟毛岸英也曾一次次在日记里写:“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毛岸英牺牲后,其遗孀刘思齐曾问过毛主席,主席说:“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笔者相信,如果向警予和蔡和森能有知,对于这双儿女,也会和毛主席作同样的回答。

353 评论

dragontattoo

向巾帼英雄致敬,我们的中华儿女的好榜样。向警予。我们现代的子孙后代应该多向她学习学习。!

274 评论

相关问答

  • 向警予毕业论文

    【名人】 西兰帕 【名言】 所有的胜利第一条件,是要战胜自己。这里有好多呢.

    陈709479558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不予通过

    大专今年毕业毕业论文过不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很简单啊,一是抓紧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收集论文资料,二是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多多征求老师的意见,征求同学的意见要不耻下问,

    queeniechen200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遗产税与赠予税毕业论文

    我们也在找这个,这是其中一篇:一、遗产税的经济效用与行为激励一般认为,各国政府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旨在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驱钱出笼,刺激消费。二是为了调节收入分

    spicyqiez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河南警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论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演变(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谢,公安职能从传统维护治安转管理服务并重)2、试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关于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层级设置的思

    冰峰之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给予的时间多少

    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同,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一般需要2-3周才能完成。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题 二、收集、研究

    大坏蛋mak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