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4

花花的老妈
首页 > 毕业论文 > 47岁北大毕业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下一个路岔

已采纳

不管是哪个地方、哪所大学都不能说它就不存在抄袭造假的现象,像北大、清华这类的顶尖名校,确实整体氛围很好,但也不能说里面就一定没有“老鼠屎”。

333 评论

Sundy那抹阳光

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学成之后回国效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0 评论

水儿依依

有的。本身论文是靠文字而输出的。所以就一定有抄袭借鉴的嫌疑,就算是北大也不例外。

276 评论

潘潘大小J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种成功的背后是不需要奋斗的,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努力、不断向上的过程。

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是北大的公派留学生,四十七岁就当选美国院士却不断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陈雪梅,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向上生长的奋斗史。

早年岁月

1966年,陈雪梅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陈雪梅一直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那个年代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比现在要严重得多,陈雪梅的爷爷奶奶却不会这样,他们很疼爱这个小孙女,给予她许多陪伴的关怀。所以,小时候的陈雪梅对父母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只觉得一直在身边的就是爷爷和奶奶。而老人的关怀也让陈雪梅养成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爷爷喜欢看报,陈雪梅还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会抱着她在大腿上一起看报,指着报上的图文给她看。陈雪梅天资聪颖,竟能跟着爷爷读完一张报纸,还能自己认识了几个大字,这让爷爷奶奶都欣喜不已,觉得这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从而也重视起陈雪梅的教育问题。

陈雪梅也真的如爷爷所望,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上小学时,陈雪梅在学习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语文课文看几遍就能背下来,做数学题的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好得多,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是,陈雪梅虽然有很高的天赋,她也不因此洋洋得意,还是一直都能潜下心来认真学习。

陈雪梅还喜欢观察周边的事物,天上的鸟儿,水里的鱼儿,门前的参天大树,路边爬行的蚂蚁,世间万物在她眼里皆充满灵气,皆勾起了她的好奇心。这大概就是一个生物研究者的开端。

上了中学后,陈雪梅开始正式接触了生物这门学科,开始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生物知识引起她极大的兴趣,她常常跑进生物实验室去观察各种动植物的标本,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她还会阅读各种有关生物学的书籍,研究生物学的理想也在陈雪梅心中生根发芽。

前途光明

1984年,陈雪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在选专业时,家人认为她应当选中文系、法学、金融学等这些好就业的专业,但陈雪梅有她自己的想法。她遵循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物学专业。这也表示她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在大学中,陈雪梅刻苦学习,跟随导师进行细致地研究,打下了生物学的良好基础。四年后,陈雪梅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顺利毕业了。但一直以来都是学霸的陈雪梅,却陷入了迷茫和困顿当中。

她想找一份和专业有关联的工作,可彼时国内的生物研究行业还未崛起,这个领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陈雪梅找不到一块立足之地。如果继续深造,继续进行生物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环境又不容乐观。

摆在陈雪梅面前的好像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出国留学,但以陈雪梅的家庭环境来说,是无法支撑她出国留学的费用的。

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国家开展CUSBEA中美留学生计划,这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早的公派留学项目。陈雪梅大学四年的努力给了她应有的报答,因为她成绩优异,各项素质都很拔尖,于是得到了公派留学的资格,得以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深造。

陈雪梅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克服了在异国他乡一切的不适应,在美国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凭借着不断的努力和对生物学研究的一腔热枕,陈雪梅在1995年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学位。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对于陈雪梅而言,博士远远不是终点。博士毕业后,陈雪梅又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步一步向科学的巅峰攀登。1999年,陈雪梅带着才九个月大的女儿,转到罗格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她一边照顾尚且年幼的女儿,一边继续她的科学事业。虽然只是助教,但陈雪梅讲课时谈吐幽默,学识渊博,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会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学生以指引。这个华人助教,让罗格斯大学的众多学者和专家都刮目相看。

陈雪梅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也是斐然的。她一直在从事植物发育器官研究,带领团队从植物体中分离出microRNAs,是最早做出这项研究成果的团队。

2002年,她发现此类基因在植物体中广泛存在,两年后,她在著名的杂志《科学》上发表了具有权威性的论文。此后,陈雪梅在植物microRNAs上的研究一直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也都有突出贡献。

2005年,陈雪梅获得终身教授职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教。任教期间,她主要负责指导博士以及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培养了多名人才。2013年,四十七岁的陈雪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为何还回国?就是为祖国做贡献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对陈雪梅一个很大的肯定,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耀。陈雪梅已然是前途似锦了,为何后来的她还会选择回国发展?

有些人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就不肯回国了,陈雪梅则不同,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初是以公派生的身份来到美国留学,没有祖国,她就没办法在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一层一层地攀登科学的阶梯,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祖国是她梦开始的地方,所以她要回到这片土地。

陈雪梅的根在中国,对于祖国的眷恋一直存在于她的骨血当中,她心心念念的,就是为祖国做出贡献。

2014年,陈雪梅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到祖国,为其生物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雪梅在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担任讲座教授,以及湖南省实验室的博士生导师,还受聘成为深圳大学的特聘教授。

她一直活跃在科研事业的前线,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才。

这个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大的美国院士,一生都在奋斗中发光发热。

86 评论

yangwenmoney

后来现在回国发展了,而且也从事了自己本职专业,这方面发展的也是非常的成功。

151 评论

jasmine7927

首先,一流学府的论文也确实会存在抄袭造假的嫌疑。其实不仅国内的名牌大学的论文有抄袭造假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大学也会存在论文抄袭造假的现象,像是我印象中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日本的一个学术造假事件,可以说是整个学术界的丑闻了,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小保方晴子,在日本理化研究所工作,在一流的学术刊物《自然》上面成功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据说有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非理工科专业,其实不太懂,总之很厉害),随后被证实造假,学位被撤销,导师自杀。

其次,詹启敏院士团队的论文是否涉及抄袭造假,还在核实当中,没有定论,应该以官方通报为主,不要以讹传讹。根据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詹启敏院士一共有25篇论文在美国的Pubpeer 网站上被质疑了,也不仅仅是因为抄袭造假,还涉及数据重复、实验结果有误等等问题,詹启敏院士也出来面对质疑了,积极和合作者沟通讨论。现在这件事情还没有定论,只要不涉及学术不端的话就没什么问题。

再者,不管怎么说,被爆出来有这样的嫌疑,詹启敏院士都有御下不严的嫌疑。詹启敏院士学术地位、行政地位都有了,个人认为詹启敏院士没有什么动机去抄袭造假,然而理工科一般都是大老板带小老板,小老板下面还有一堆研究生,但是如果有成果要发论文,实验室负责人一般都是通讯作者。所以即使这件事情被核实了,也有可能是团队里面的其他人做的,但是詹启敏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或者通讯作者,肯定也是要负责任的。

最后,学术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搞学术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你搞学术有成果了,肯定是要发表出去的,这些以你的名义发表出去的作品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如果你抄袭造假,其实是给自己以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一颗地雷,如果想搞学术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真金才会不怕火炼。

305 评论

家有陈先森

因为她想报答祖国,毕竟她是一个公派留学生,出去留学花的是国家的钱,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89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47页

    毕业论文(设计)有撰写要求的,封面扉页中英文摘要,目录索引绪论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其中比重最大的绪论和正文分别要求绪论15000字以上,正文不少于12000字

    摆脱拖延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49岁北大博士毕业论文

    他在直播中读别人的问题,问题中提到了知网,他直接问“知网是什么”,然后这件事情成了导火索,因为他早前晒出自己北大博士后的图片,知网几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知道,

    美食VS钞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42岁北大毕业论文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位学生在眼角这篇文章的时候,里面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而且主题也非常的独特,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毕竟现如今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普通人,

    我想文文静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20岁大学生毕业论文

    匆匆,太匆匆,时间真是跑的比兔子还快,大一穿着土不拉叽的绿军装在太阳下暴晒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就到了大四。回想四年走过的路,感到收获不小,这四年没有白过,现总

    小昕总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47岁北大毕业论文

    不管是哪个地方、哪所大学都不能说它就不存在抄袭造假的现象,像北大、清华这类的顶尖名校,确实整体氛围很好,但也不能说里面就一定没有“老鼠屎”。

    花花的老妈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