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团购呀
4年制160-180分,3年制120-140分。根据查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官网得知,截止2023年,该校的本科毕业学分要求是4年制毕业生需要学分修满160-180分之间,3年制毕业生需要学费修满120-140分之间。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3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30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教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员工17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近3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
甜甜的daisy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利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中的利与弊,探讨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应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训练。同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经贸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商务英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术语和必要的商务知识,熟悉经贸业务流程,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能掌握商务基本礼仪、经济、贸易等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最终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对外经贸活动的工作,成为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对商务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
商务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交际过程。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基本上局限在教室和课本上,给学生提供的是零商务环境,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极有可能遭遇“环境休克”,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我国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并使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实现。
(一)计算机网络能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Henri Holec提出,学校应该设立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进度,探索学习方法,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等知识,不断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
除了丰富的商务知识外,计算机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可以不必依赖教师和教材。
各种媒体资源及专门的商务英语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或通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广播等多种手段,提高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e- mail) 、聊天室( chatroom) ,或者MOO (multiuser domainobject oriented)进行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多人的共时( synchronous) ,或非共时交流( asynchronous) ,解决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二)多信息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改善信息的识记效果。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曾指出:“我们大概应该努力为正常人本身拥有的本能的直观判断能力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进行的,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提供丰富的画面、视频、影像和文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听结合,图像和声音信息同步输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提高记忆能力,从而比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量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使语言输入有足够的“重复率”。
Van Patten在谈到语言吸收时认为:“能够被吸收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输入中必须有足够的‘重复率’( frequen2cy) 和‘凸显性’( salience) ”。计算机、网络和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商务活动方方面面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找到关于接待、谈判、会议、询盘、发盘、装运、保险等各种商务活动的文字材料,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听力、视频、音像资料。
就商务活动的某一主题而言,比如询盘,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对话资料、听力资料、阅读资料、写作资料及文化背景资料。多种资料中商务术语、商务知识的重复出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层面。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进行国际贸易业务实训,或通过教学软件进行贸易流程的训练。这种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商务环境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环境休克”现象。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误区。
与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相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商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还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录音机的教学形式相比,只是多了光盘、计算机和网络,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为例,一方面,教师过度依赖课件。教师往往将课本内容完全照搬到多媒体课件中,然后借助课件进行讲解。即使学生课后上网学习和网络版的内容也基本是课本内容的重复,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中,就显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其及网络自身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固然生动,但是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过大的信息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课堂上,普遍认为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手段,其特点是:第一,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辅助教授难点或重点) ;第二,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第三,学生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第四,不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第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学上使用的计算机被认为能够增强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因为信息被放大在屏幕上。因此,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只能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而不能真正成为人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Morrison and Lowther, 2005) 。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人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离。商务活动中,许多具体业务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完成。比如,在电子商务( e - business)中,询盘、发盘、谈判、签订合同等都需要通过电子邮件( e - mail) 、网络聊天等方式来完成。
如果单把计算机网络看做是辅助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计算机辅助大大削弱了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可以扩大到教育网站、数据库、电子书、音像制品、学习课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教科书、虚拟图书馆、学习软件、网络交流平台及其它材料,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商务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 1 ]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 J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12) : 23.
[ 2 ]黄秀红。 商务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策略[ J ].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6, (2) : 15.
[ 3 ]肖芳菲。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 J ]. 琼州大学学报, 2007, (2) : 37.
[ 4 ]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 Oxford: Pergamon, 1981.
[ 5 ]Morrison, G. R and Lowther, D. L. Integrating Comput2er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M ]. Pearson EducationAsia L imited, 2005.
添喜lucklily
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关键词:培养目标 专业特色 价值取向 培养层次和类型论文摘要:分析了涉外旅游专业的特色-涉外性和地方性;阐述了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价值取向;表明了该专业的培养层次属于高等教育,同时指出该专业的教育类型为职业技术教育;最后总结出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省国际旅行社、涉外饭店等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涉外性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开展高职教育,先要对其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专门人才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开端。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也就不明确,质量评估也就无从实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符合社会需求标准也就无从谈起。涉外旅游专业是我院在2002年才开设的高职专业,才毕业一届学生。为了让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本文拟从专业特色、价值取向、培养层次和类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探讨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涉外旅游专业的特色(一)涉外性涉外旅游专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涉外性,是为国际旅行社、星级酒店的涉外岗位(群)设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驾马车齐奔的局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需要大批旅游业务熟练又懂外语的工作人员来充实旅行社和酒店的涉外服务和管理岗位,特别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懂英语的旅游专门人才。但目前情况是,从事国内旅游的人员队伍发展较快,能够从事涉外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发展严重滞后。以导游员队伍建设为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2004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持证(IC卡)导游员215,523名。从总的数量上讲,这个队伍已经是比较庞大了,而且每年还在以数万人的速度增长。但是,语种导游员队伍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导游员,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际游客的需求。从山东省来讲,截止到2004年11月30日,我省共有持证导游人员15,096人,其中英语导游人员只有291人,不到导游员总数的2%。如今全国兴起导游考试热,山东省也是这样,全省37所高等院校、36所中等院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加上社会青年每年参加导游考试的人数突破10000人,而其中参加英语导游考试的人数很少,大约不到200人,能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的大约为40人。而能考取中文导游资格证书的每年在4000人左右。酒店服务和管理岗位人员的培养也和导游人员相类似,涉外服务岗位人员素质不高、语言不过关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为了发展我省涉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旅游 英语”是本专业需要强调的课程结构,涉外性是最重要的特色。(二)地方性地方性是许多高职专业着力打造的特色,涉外旅游专业也强调这一特色。因为,从各地的经济结构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等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岗位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说,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岗位(群)实际能力问题,而绝不能搞全国“统一标准”。从我国各地职教院校当前生源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生源,它已经从根本上有别于早些年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情况。因此,我们的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把地方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特色之一,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应该说,不同地区的高职培养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不同时期的高职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只要是能够代表当地高水平的岗位能力,就可以确定为同期当地高职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我省从所处区域来讲,属于沿海较发达省市,但同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其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要落后一筹的,另外,我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也是和其他省市不同。因此,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到我省的实际情况,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在这里,本人有两个观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高职的培养目标中的地方特色是相对的、动态的,呈不断上移之趋势;二是不要把这种地方特色看作学校特色。总结以上两大特色,涉外旅游专业是着重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旅游的,能同时用英语和汉语向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符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二、涉外旅游专业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社会性。它需要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开放式办学,同时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提供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涉外旅游专业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涉外旅游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确定上,要深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论证。不能根据学院现有条件来办“超社会职业教育”,而是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群)来创办“社会职业教育”。其次,在岗位能力的定位上,以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为本位。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提出用人要求和标准,学院根据要求和标准进行资源配置,教师是专门人才的“制造者”,生产出的“产品”合不合格,最终必须由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来检验和评价。就以上两点,笔者曾经作过相关调查。象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岗位、旅行社产品与推广岗位、涉外饭店的前厅接待岗位、境外营销等岗位需求缺口较大,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备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与境外客户沟通的语言能力。一个不懂英语的旅游服务人员是很难把涉外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好的。2008年我省的青岛市还要与北京合作承办奥运会。根据“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预计,2008年青岛市海外游客将达到万人次。庞大的入境游客数量对我省的旅游接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国际旅行社导游和涉外酒店的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岗位缺口很大,为迎接奥运会应加紧进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第三,在岗位能力的培养上,按照模块设置涉外旅游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体系;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既懂涉外旅游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抓好地方特色旅游教材建设;加大旅游实训、实验设备投入,改善原有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四,在岗位能力的衔接上,涉外旅游专业在岗位能力定位时,应恰当地估计中职生源已具备的岗位能力、升入高职时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要使相互间较好地衔接起来。对于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需要先补充中职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要造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脱节。第五,在岗位能力的认定上,涉外旅游专业一般依靠考取适合当地使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作为外部表现形式,以旅游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进行考核。根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持证上岗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其能力认定要打破“一次认定,终身受益”的不合理现象,能适应岗位能力不断提高需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岗位能力始终代表当时当地的高水平岗位能力。三、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层次和类型(一)高等教育涉外旅游专业属于高等教育,“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但这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一般分为二类四型:一是科研类,含学术型和工程型;二是职业类,含技术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是相对于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也就是中职以后的教育。涉外旅游专业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虽然在生源方面有可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但在培养时应先进行转换教育,补充中职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和中职生源一起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等性”基准。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也具有“高等性”,是相对于其在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也就是普通高中以后升入专科学校的教育,是普通本科的“压缩式”科研类教育,它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不同。(二)职业技术教育涉外旅游专业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性”是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为此,在对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进行理解时必须避免以下几大误区。第一,不要职业、专业不分。职业是以能力完成好某一项具体工作来界定的,是谋生的手段。专业是以学业分类及某一具体类别所包涵的内容来界定的,是某一特定的领域。可见,职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手段,专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研究和应用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因此,职业和专业不是一回事。涉外旅游专业这种“职业性”就体现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到涉外的旅游企业工作,并用所学的知识的技能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客户服务。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第二,不要使职业脱离岗位。职业教育应当围绕着“上岗”、“就业”来培养。也就是说,应以某一职业岗位(群)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群),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能力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专业口径窄,要用什么就讲什么,要用多少就讲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既会动嘴,也会动手,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可是,现在的一些职业院校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有的只是将教学计划名称改了,而其实质内容和普通专科教育没有任何变化。涉外旅游专业要避免这种职业脱离岗位的情况,我们不但要了解涉外旅游专业各岗位对理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还要研究不断发展的情况,使该职业教育一直和岗位需求保持同步发展。第三,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职就是大专文化水平 中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种简单的组合,表面上看似集中了大专、中职的长处,显示高职的优越性,可实质上却是把高职的岗位能力混同于中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把高职的文化水平等同于大专的文化水平。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在文化水平上,高职比不上专科;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高职比不上中职。涉外旅游专业的生源有可能比较复杂,有高中、中职、技校毕业生,但培养的最终类型都是技术型专门人才。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那些进入高职前没有进行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学生,先要进行转换教育,在基本达到中职所具备理论知识和水平后再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在职业资格能力方面属于中级或以上水平。四、结论根据上述分析的涉外性、地方性专业特色、社会性的价值取向、高等性的培养层次以及职业性的培养类型,并结合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省国际旅行社、涉外饭店等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涉外性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应当获得导游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可以胜任当地国际旅行社的中英文导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客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涉外饭店担任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店公关、营销等工作。参考文献[1] 黄伟民.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A].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2] 陈优生,华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六个层面的特色[A].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3]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4] 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公安管理学》论文题目 1.运用系统原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
你是需要详细的大纲是吧?怎么发给你呢?
盲审相对来说比较难,这是由学校统一往出送,多送到外省,隐去姓名和导师姓名,你不知道你的论文被送到哪里,那边老师也不知道这论文来自哪里是谁的学生,所以盲审相对比较
4年制160-180分,3年制120-140分。根据查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官网得知,截止2023年,该校的本科毕业学分要求是4年制毕业生需要学分修满160-180
你是需要详细的大纲是吧?怎么发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