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艺术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领导艺术的缺失,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使领导者更好的运用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者的素质;仁;严;信;勇;智 1 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缺陷 (1)过度仁爱。仁爱、仁慈这两样是好的,也是领导者在驾驭下属中常用的技能,但是企业领导在对下属实施统驭术的时候,仁爱、仁慈过度而导致了妇人之仁,将仁爱变质成溺爱或者是姑息。领导者对仁的过度,导致某些情况更加恶化,员工对领导者的仁曲解成放纵,为所欲为。制度应该是领导者仁性的表现,而不应该是领导者为体现仁而使仁爱、仁慈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表面上的仁实际上确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2)虚假严厉。严格并不与领导者的仁爱冲突。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沟通除了了解、褒奖、鼓励之外,同样也有批评。该惩戒的时候决不姑息,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恩威并施方能体现领导者的魄力。但严厉不应该只是对员工,领导者对自身同样应该严厉。领导者为了在员工前树立威信,一般都会表现得严于律己,但是如果这种严不是源于内心的话,就是一种虚假的严于律己,而这将会是混乱的开始。 (3)不讲诚信。诚信就是领导者做人的根本。会做人是成功的根本,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上司无信,下属自然无德,这其实是鲦鱼效应。领导者由于所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其一言一行常常处于下属员工视线之内,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领导者若无信,下属将不会心悦诚服的为上司工作,同时对外也因领导者的影响而失去信用,最后导致的将是企业的名誉损失,客户不再愿意合作。 (4)缺乏智慧。当今企业有着一种不良的趋势,那就是领导者看重的是一张文凭,是学历水平。无可厚非,学历本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规则,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唯一或者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时候,他将固化人的一定思维。领导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混沌的学问,学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学识,而领导艺术更多来源于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领导者的智慧不单要体现学识,更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比下属有着更多的经验,遭遇并解决过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学历比下属高。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领导者比下属多的是实践,多的也是积累。 (5)不够勇敢。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勇敢对于领导者其实分为两种,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做到对外的勇,他们决策果断,对事件分析和对外开拓充满勇敢,这都是对外的勇。但是敢于承担韩信胯下之辱的勇者却是稀少。领导者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这是时势造英雄。来自于内在的勇不是时时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困难和成功时的坚定与冷静。古人说的“大勇不勇”才是许多领导者所缺乏的勇敢。一名领导者的勇不单单是勇气,而是时刻体现它的大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可见,一名领导者不光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 2 更好的掌握领导艺术源于领导者素质的提升 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提高领导者本身的素质,笔者结合从孙子兵法中悟出的道理,提出了应该加强仁、严、信、勇、智五方面的修炼的观点。 智的修炼 (1)对人的智慧。领导者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开发、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毕竟这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领导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判断力,这是领导者通过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形成,其中包括对人与对事物的两种判断。同时,领导者要激发下属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的智慧,而什么时候应该隐藏自己超人的智慧,大智若愚才是真的大智慧。 (2)对事物的智慧。即是领导者需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事情。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因为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处在矛盾的交叉点上,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应付各种变化。要用多样性的观点看问题,力求全面,防止片面;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力戒僵化,防止刻板;要用差异性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仁的修炼 (1)人性之仁。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的员工更渴望上司的体恤。身为一个领导者,要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关心员工。一位领导者以博大仁爱胸怀善待世间万物,以仁厚的宅心对待下属。有时候,领导者更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曾有位朋友从微软跳槽辞职,并不是微软工作累,也不是微软的待遇不够高,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过世了,需要回家守灵,而微软批准的假期太短,为了尽孝,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本来是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也不必损失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只是领导者并没有考虑的员工精神上的需求而已。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互通意见,使组织各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组织环境。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与众人一起结成伙、抱成团,就像握紧拳头一样,应当象草原上的鸟儿们一样,总是成群地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化,以种族的优势和警惕有效地完成生的伟大任务。 (2)规则之仁。领导者总有自己得力的下属,更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自己身边。对此些人,领导者有着更多关爱、提携。对于他们,领导者更多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而功劳则总是多分一些,奖赏丰厚一些。但仁不是溺爱,不是姑息,不是放纵。孔子认为所谓制度就是领导者基于仁爱的心,将规律演化成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使过分的得到抑制,使不足的得到促进。也就是说,所谓的仁是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制度是为了体现仁而制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领导者施仁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也就是说制度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相反为了体现仁,制度的制定必须谨慎的、周密的。而且一经制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使仁而表现得不仁。领导者在把握了仁与制度之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仁,使下属感到温暖与公平,使得人心归附。 信的修炼 (1)诚信的提高。“人无信而不立!”作为领导者则更应守信。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事无大小,只要是承诺别人的事就是大事。百事可乐公司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在业务培训中,每一次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承诺你的客户,只要承诺了客户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领导者有信誉,对外,客户才能相信,愿意长期合作。对内,使得下属信服,此时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2)威信的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将威与信联系在一起,却将信与威的位置倒置,认为威信之间的关系是先有威后有信,但实际应该是先有信而后有威。领导者若是将威置于信的前面,那么他将永远怀疑自己的威信是否受到侵犯,而实际上他永远也得不到威信,因为他自己的多疑,而不断践踏着自己的威严。因此,领导者注重自己的信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才能使下属信服,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严的修炼 高标准、严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经常以此为口号。严格要求,并不与仁相冲突,但是要建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领导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明确什么情况该奖,什么情况该罚,并坚决做好评估与执行工作的话,这样的严格并不会破坏领导者仁的实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将惩罚部属极其严明的例子,奖惩严明方能号令三军将士听命。管理属下严,这只是领导者需要提升“严”的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这样度过一天,亦或者在单位的电脑上察看股市,做着与本质工作并不相符的事情。这种状况在国企非常之多,虽然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领导者在带领,但是他们平时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下属平时的工作作风。本质上的严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的,而不是始于他的行为的;是从他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开始的,而不是被迫的。凡是能够真正严于律己的人,都是能严格对待自己思想的人。领导者对自己严格了,也才有资格对下属严格。否则是不能让下属感到心悦诚服的。 勇的修炼 领导者失败的决策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正确的决策都有类似的一点,那就是在机遇面前没有犹豫,勇敢的迎上去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领导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开拓各个市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企划,在各种优秀的企划中找到最完美的几乎不可能,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勇气,做出领导者的决策。决策成功,依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以及领导者临门一脚。一旦决策失败,领导者更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勇,其实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艺术非常重要的素质。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领导者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没了。和田一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到。承担失败的责任,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做人艺术所需具备的素质。可见,一名领导者不仅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3 结束语 领导的艺术实质来源于个人内在的修养。相对于领导艺术的诸多方法来说,修养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方法更像是这土地上生长的物种。只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真正的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每个领导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特质,发扬自己的特质,强化个人修养,更好的理解仁、严、信、勇、智,必然能体现出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所特有的领导艺术,从而提升领导艺术,达到一般驭人、协调、处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参考文献[1] [美]詹姆斯W鲁滨逊.韦尔其领导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2] 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 [3] [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这个啊,根据国情呢,领导必须有3大,胆子大,肚子大,关系大。这个艺术啊,确实不好引用喔。说到科学啊,就涉及到这样打好上下级关系,怎么“搞好同事关系”,怎么“办实事”。送礼送到心坎上,说话说到痒处。啊。这个科学啊,就如XX领导所说的:一定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挖空心思“为人民着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搞好双边关系——这个是一乡领导整的。兄台如想平步青云啊,一定要“坚持”上级的口号!“坚决贯彻”相关精神。“打好攻坚战”“带头领导群众”“保持清廉作风”最最重要的“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这家伙,人民也许有公论,写论文可得迷糊迷糊地套框子。这帮公仆!
领导权变论:西方领导理论的主流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已经由一般的领导形态学(Morphology of leadership )、 领导生态学(Ecology of leadership )发展为领导动态学(Dynamics ofleadership)研究,导致了领导权变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当今西方领导理论的主流。因此,回顾领导权变理论的产生历史,科学地评介这种领导理论,对于我国的领导科学的发展不无积极意义。从权变理论的产生到现在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影响已经波及到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许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60年代初,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要找到一个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性质工作和任务、任何对象的固定的领导性格特质、领导类型和领导行为方式,都是不现实的,明白了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普遍认为领导过程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的方程式,即领导的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领导的效率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环境有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或情境理论(Situation theory)的基本观点认为,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权变理论把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看成是自变量,把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看成是因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应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的产生,起源于系统理论的发展,系统理论强调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Tovistock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系统论用于管理过程,提出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指出所谓社会技术系统是指一个企业是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心理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等。在企业中,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必须同技术——环境因素相适应,才能达到最佳的组织绩效。因此,权变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把组织绩效看成是这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领导权变理论是继领导者行为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领导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西方领导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世纪以来,西方领导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质研究阶段,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性,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任领导者,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其次为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其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行为或领导方式,即了解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如的领导作风理论,与Morton的“管理方格图”等;再次是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阶段,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领导方式与团体组织效能之关系。权变理论在其出现后即以它特有的魅力而使以往的领导理论黯然失色。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领导者特质研究和领导者行为研究皆以领导者为出发点,而以领导者个人之内在素质或行为来探究领导现象,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与领导现象相关的领导环境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被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领导是一种动态的群体过程或社会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互影响是领导过程之本质。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是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被领导者是被影响的客体。没有被影响的客体,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若忽略对被领导者的研究,便难于了解领导现象之全貌,因而有偏颇之嫌。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其次,权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者特质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领导者应具备的各种特质,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而没有涉猎领导方法之领域。领导者行为研究虽已涉足领导方法领域,但其研究旨趣是企图从众多的成功领导者的行为中概括出一套理论的、固定不变的和放之四海皆适用的领导方式。而权变领导理论则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第三,权变领导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领导本身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之研究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论是领导者特质研究还是领导者行为之研究,所得研究结果都矛盾丛生,使实际领导工作者有无所适从之叹。由于权变领导理论以统合之方式和权变之观点解释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 )。 他于1962 年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veness)”,即费德勒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他通过15年调查之后,提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费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这是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费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前一领导方式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务之需要为辅。后一领导方式则以完成任务为其主要需求,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需求为辅。在这里,费德勒将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费德勒还设计出一种LPC 量表,用以鉴别不同的领导方式,并认为无论何种领导方式均有利弊,十全十美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费德勒不仅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而且还对领导效能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使各种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问题。费德勒认为,一个领导者,无论他采取何种领导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领导效能,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必须使一定的领导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情势相配合。领导情势亦称“团体——任务”情境,是指发生领导行为所处的人际环境。它包括领导者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三个要素。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是指团体成员对其领导者的情感,它包括尊重、友谊、信任、合作、接纳、支持以及忠诚程度。任务结构是指团体目标与任务的界定是否充分明确而妥当,它包括目标对成员来说是否清晰,成果的可测度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具有正确性及完成任务的途径或手段之多寡等。职位权力则指领导者现居职位所具有的权力之多寡或能使部属服从指挥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领导者现居职位能对部属施展多大影响力,包括领导者的地位、权威与责罚、升贬、任黜、加薪、指派等能力。在领导情势的三个因素中,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费德勒看来,一个领导者要想取得理论的领导效能,必须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对领导情势实施有效的控制,而领导者对领导情势程度又决定于领导者使领导情势三因素相互配合的状况。根据这三个因素不同的配合情形,可以看出领导对情势的控制程度有多高。因此,费德勒模式的最大优点于在它吸收了过去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分清了不同领导方式能够发挥领导效能的情境。继费德勒的权变论之后,7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领导权变理论颇受重视,这就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 )的通路——目标理论(Path goal theories)。该理论把伊万斯( )的研究加以延伸,又把期望理论与俄亥俄大学的领导行为二因素理论(关心人和抓组织)结合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某些领导行为之所以有效,乃是因为在该情境之中,这种行为有助于下属人员达成和工作有关的目标。豪斯等人认为:领导是一种激励部下的过程。领导方式只有适用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领导者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办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用体贴精神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帮助职工通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因此,豪斯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指令型的、支持型的、参与型的、成就型的。而这四种领导方式必须根据部下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选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部下的人格特性和环境因素。人格特性包括能力、需求等。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的性质、组织的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等。与费德勒理论不同,通路——目标理论认为这四种领导方式可由同一领导者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这就比费德勒的二维领导模式更进了一步。但通路——目标理论关于高效率的领导行为的预言,并未完全得到一致性结果。这可能是由于领导行为的测定方式以及工作结构的测量尺度不完善所致。因此和其它权变理论一样,“通路——目标”论也是了解有效领导行为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必须更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本理论的有效性。1973年,佛鲁姆()和耶顿()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Leader—participation model)。 这种模式主要是研究决策中的领导行为。模式指出: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各种选择的可能性,有效的领导应根据不同的情境让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佛鲁姆认为有五种领导方式应有不同情境中灵活选择。而佛鲁姆这个模型是规范性的——它以决策树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应遵循的连续的规则,来确定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序。费德勒和耶顿的权变理论也把领导情境划分为八种情况,但划分的标准不同。费德勒是根据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来划分的,而费德勒是根据决策树所揭示的方案来选择担任经营决策任务的经理们的兴趣。费德勒模式将领导人的行为特点看成是固定不变,要通过调整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以适应其特点,而领导——参与模式则认为领导行为应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化。80年代以来, Heller 和Wilpert (1984 )进一步提出Heller —Wilpert权变模型,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文化国际比较研究。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探讨了决策行为、资源利用、工作满意和管理的功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分析了各种权变量对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权力连续体(Influence——Continum)”的概念。 他们认为领导决策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事实上反映了下级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施加的影响及权力的大小。这种影响和权力可以在一个连续体的一端,一级对于决策制度没有任何影响和权力,另一端下级则拥有充分的权力和全面的影响。对传统的权变模型公式:Y=f(x),Heller和Wilpert提出了异议与批评。他们指出,组织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很难确定哪个变量是“因”,哪个是“果”。例如,如果参与的决策方式与组织绩效相关,我们很难说是参与导致了较高的组织绩效,还是与之相反的结果。因此,他们在研究中采用“核心变量”和“周围变量”的术语,而不能规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而所谓的“核心变量”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关注的行为,“周围变量”则是那些对核心变量发生影响的变量。周围变量包含许多内容,Heller(1976)在研究中规定了五层次,它们构成了心理学上有意义的变量子系统。这种变量的划分,的确比费德勒、豪斯等模式进了一大步,并且,Heller和Wilpert(1981 )进一步提出,在具体研究中至少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权变模式:等值模型、层次模型、缓冲器模型,这三种权变模型,对于他们研究总体模型的建立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当然,Hellert和Wilpert的权变理论仍只是一种理论假设,而未见到实证性研究的验证。这种权变思想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还值得深入研究。总之,领导的权变理论是当代西方领导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把领导行为与情境因素结合起来考察领导方式,主张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最佳的领导方式的思想,是颇受人们重视的。因此,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权变理论的各种学说,要本着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的思想,以促进我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烟草在线专稿摘要:现代领导者是在现代社会管理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他在领导诸要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都具有担任职务、拥有权力、负有责任、富于创新、多重角色等特征。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即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只取决于个人素质。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建立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崇敬、信服、倾心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从德、信、情、识、才及绩等方面予以培育,这对提高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换言之,发挥好了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提高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为顺利完成领导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领导干部 权力 管理 影响力党的十六大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出发,突出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着重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这个要求既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这个重大战略问题上的政治责任,也为当前广大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健康成长指出了正确方向。领导者要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辱崇高使命,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自身工作的影响力。一、领导及其现代领导者的含义什么是领导?或者说,领导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此,理论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定义。从词源意义上讲,“领导”一词源于英语“leadrehip”,其含义是带领、引导的意思。目前人们在使用“领导”这一概念时,往往从不同含义去理解,因而所下定义也就五花八门。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领导服务论或领导活动论。有人认为,领导就是服务;而有人则认为,领导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运用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为完成预定的总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二是领导行为论或领导关系论。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种预定目标的行为。而有人则认为,领导就是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定的人和集体通过一定的方式率领并引导另一部分人或集体,在向共同趋向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关系。三是领导过程论。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说服能力使别人心悦诚服的过程。而有人则认为,领导就是以领导者的声望、影响力或者地位启发、组织和控制社会行为的过程。也有人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充分运用自已的影响力,在获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我认为,上述定义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任何领导都首先表现为一种行为或活动。而这种行为或活动不可能是一种一次性的。它必然是一种不间断的反复的过程。在这种行为过程或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我认为这样下一定义比较恰当,即: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或环境,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由此可见,领导是一种组织导向行为,它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导向的主体是领导者,导向的客体是被领导者,没有被领导者就不能实现领导,光杆司令不是一个现实的领导者。任何领导行为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文化观念、价值追求、目标选择以及目标所指、目标实现的方式都要受文化的、政治的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同一个领导,在不同的环境中,领导的行为应该是不同的。 那么,什么是领导者呢?顾名思义,者,人也,即担任着某种领导责任的人。而这种人的地位是凭借其自身的道德和影响力发挥作用,得到群众认可的。一般情况下,他是由群众公认的那些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来但任,并与被领导者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领导者就是在现代社会管理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或者说,现代领导者就是在现代社会组织中占有一定职位、负有责任和代表一定群众利益的个人或集体。现代领导者是现代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诸要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现代领导者一般都具有担任职务、拥有权力、负有责任、富于创新、多重角色等特征。换言之,现代领导者是现代领导过程中的指导者、指挥者和组织者。权力、责任和服务是构成领导者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个领导都有与他职务相当的法定的权力,没有权力就不可能实施领导,权力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权。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领导者就是组织赋予他在特定时段内一定的权力并运用这种权力的人。现代领导者的权力包含法统权和统御权两大类,强制权、法定权和奖励权属于法统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属于统御权。强制权是建立在被领导者惧怕心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权力,它以强制的手段要求其成员遵守和执行组织的规范或命令。使被领导者认识到,不服从上司的命令就会导致惩罚。强制权是维持其组织的有序和发展所必须的,也是一个领导者实现其领导所必须的。但是,强制权的强制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度”,滥用强制权就是变成了专制主义,必将失去人心,丧失其领导权。随着人本主义管理的发展,管理的民主化是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强制权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将会越来越小;法定权是组织机构正式授予领导者的一种权力。不论是任命的,还是选举的领导人,都具有法定的权力及其范围;奖励权是一种与强制权相对立的、由领导者掌握的对其成员实施物质或精神需求方面的予夺权。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仅仅只具有法统权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统御权,统御权是由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才能所决定的。专长权是由领导者的某种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才干所形成的尊敬感和佩服力所构成的。个人影响权是指领导者的优良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勤政廉政、大公无私等要素所形成的影响力。实践证明,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最重要的权力。 二、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含义及特征 美国最著名的领导学家柯维(Stephen R·Covey)认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的本质就是领导者的领导才能。或者说“现代领导者的才能就是其影响力,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而按照现代领导学的理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职位相联系,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它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职位无关,只取决于个人素质,它包括模范权(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专长权(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技术,超凡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主要研究第二个方面,即现代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代性。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都是在现代这一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成长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其必然打上该时代的烙印。二是综合性。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集其政治思想、知识水平、个人才能、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和体现。上述各因素在领导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领导者影响力表现出综合性的特征。三是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具有不同的领导活动规律。因此,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所形成的影响力,也应不尽相同。四是可塑性。任何领导者的影响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领导者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五是多样性。不同领域、不同职位、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有着不尽相同的领导活动规律,因而客观上要求具有不尽相同影响力的领导者去充实各个领导岗位,从而使领导者影响力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三、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权力是管理的基础,威信是管理的前提。没有权力就不可能实行管理,但是,管理不仅仅只是权力的应用,还需要借助于管理者的个人影响力。因此,没有影响力就没有权威,真正的权威是建立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崇敬、信服、倾心的基础之上的,强迫命令不可能树立起管理者的影响力。随着人本的、民主管理的发展,强制权力的应用已经逐渐削弱,如果只用控制、强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已和时代的发展相悖谬。所以,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或者强调领导的本质是沟通。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只有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的领导者,才具有超凡的领导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现代领导者与下级、职工的沟通 一个领导者影响力的建立首先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它必须通过自身的言论、行动,自身的品质、处理问题是否公正、工作方法、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群众的信赖之后才有可能。在现代管理中,不善于沟通的领导不是一个好的领导。按照平克斯的说法,沟通包含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沟通是双向的相互作用。信息沟通利于管理者时时掌握单位的经营动态、内部的生产情况和外部市场的变化,以便不断根据掌握的信息制定出对应的策略。不进行信息沟通,时时掌握各种信息的变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必将给单位带来不利,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情感沟通是重视人的一种表现,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与中层领导之间、最高领导与职工之间以及领导阶层与职工之间的情感沟通越来越管理学家们的注意。情感沟通对于进一步树立领导的威信,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号召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力越高就容易沟通,沟通得越好影响力就越高。 如何进行沟通呢?儒家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和合状态之中的,一切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的;宇宙中的阴阳是互补的,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其中包括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官与民、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是互补的,犹如阴阳不能单独存在一样,君与臣、官与民、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为此领导者对百姓应该有“仁心”和“爱心”,不要把尊卑的关系绝对化,强调上下交感。在上者要下民,才能发生交感。如《周易》的泰卦,泰卦是乾下坤上,乾为天,坤为地,乾卦在下坤卦在上,从宇宙中的事物来说,阳气在下轻而上升,阴在上重而下降,上下交感,故亨通;从社会的事物来说,象征处在上位的领导者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民众、深入到职工中了解民情,了解职工的需求和愿望,这样的领导深得职工的拥护,容易沟通。所以泰卦《彖辞》说:“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即上下交感沟通,则上下同心,得民之心;再如谦卦,谦卦是艮下坤上,艮为山,山本来地之上,而谦卦却是山在地之下,有谦虚之象。谦卦的卦辞为“亨,君子有终”。“亨”者通也。象征领导者有谦虚下民之象,下得民,与民沟通,得民之拥护,故领导者做事亨通,均有很好的结果。其次,要推行“忠恕”之道,要用诚实之心,忠实之心去对待职工,尊重职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诸于职工,自己希望满足的也让职工得到满足,自己想发达也让职工得到发达,也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心比心容易达到与下级和职工们之间的沟通。按照儒家的“忠恕之道”,还要做到责己严责人宽,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正如孔子所说: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韩愈也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完备),其待人也轻以约(约,少也)。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原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进行沟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或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或错误要多作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容易与下属沟通。韩愈还说:“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详备),其待己也廉(简约)。详故人难於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同上)相反,一个人如果责人严责己宽,一切都认为自己正确,凡成绩都是自己的,凡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这样的领导是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更说不上与下级和职工们进行沟通,形成什么影响力了。 (二)有利于现代领导者权力的有效发挥现代领导者的权力要通过实践、通过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一个没有影响力的领导,说话没有人听。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们心悦诚服地服从他,信任他,因此他下达的命令、计划,其下级乐于认真地去贯彻执行,深信按照他的指示去做,定能获得效益和成功。我曾在一个资料上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在“文革”期间,作者在一个工厂的宣传科作理论教员,那里有位车间负责人,成天老是板起面孔,作者以为他的脸上没笑神经,后来有人告诉他,负责人把成天板起面孔视为“严肃”,认为要“严肃”才有影响力,怕以和悦的面孔对待职工,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不“严肃”而丧失了影响力。由于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支配下,这个车间负责人与职工们格格不入,一点影响力也没有,说话没有人听,因而不能顺利地发挥他的领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者权力的发挥是来自于与被领导者保持距离,还是来自于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沟通呢?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在顺境时是如此,在逆境时更是如此。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在困难时,在逆境中,在危机时刻,他成了群众的主心骨,他能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转危为安,就在于他深得群众的拥护,他能凝聚群众的心,群众会毫不怀疑地跟他走,深信曙光一定在前头。影响力是一个现代领导者发挥其领导权力的前提条件。 按照儒家看法,领导者要“律己”,只有“律己”才能有威信,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领导权力。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对国家的治理要“固本浚源”,何谓“本源”,曰:“德义”。魏徵建议唐太宗务必要“竭诚以待下”,不要“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诚则人与人相亲,傲物则众叛亲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董(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则会人心不服,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魏徵向唐太宗提出了律己的十思原则:“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修养);惧盈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周易》:王用三驱,即打猎时不合围之意)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魏徵认为,做到了这充满德义的自律十思原则,就能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就能使权力得发挥,达到“垂拱而治”的效果。 (三)有利于现代领导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能在职工中树立起一个榜样,起到一种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巨大的诱导作用、促使作用、激发作用。人的积极性不只源于物质的刺激,还有精神的需求,其中包括对领导者影响力所作出的回报。榜样、表率要表现在行动上,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按照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总经理龚锦华先生的说法,领导者表率作用的核心是“以身作则”,他认为领导应该在四个方面起好表率的作用,即:坚定理想信念,在铸牢精神支柱上起表率作用;加强精神修养,在立身做人上起表率作用;正确掌权用权,在实践党的宗旨上起表率作用;注重学习,在提高理论素质和文化修养上起表率作用。领导者的人格力和所起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完全可以起到“不令而行”的作用,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激励因素。一个无私奉献、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勤俭办企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获得职工信赖的、有崇高影响力的人。据报载,山西大同汽车厂姜忠扬厂长就是一个这样的领导者。在姜厂长的影响下,不少的职工为工厂的振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如业务员杨建国患了黑色素口腔癌,到北京、太原做过五次手术,领导和医生都劝她休息,她仍坚持上班。因病不适合于作业务岗位工作,就主动要求当清洁工。她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地工作。为了给工厂节约,她在清扫时,把地上的费纸收拣起来卖掉后再买扫帚。再如电焊工谢炳忠患了肺癌,领导让他去北京看病,他不去;让他在家休息,他不肯,非要到厂里去工作。他忍着病痛,几次晕倒在车间,硬是工作了106天,用生命谱写了人生的最后一页。这种受姜忠扬厂长影响而形成的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凝聚力是大同汽车厂振兴的内在动力,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精神力量。 (四)有利于现代领导者管理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组织、企业或公司,它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目标的实现给企业带来利益或效益,目标的不断实现标志着企业在发展。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他确定的目标容易实现,这是因为,他易于络织人才,有才华的、有技能的、有理想的人才都希望能在有影响力的、能知人善任的领导的麾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有影响力的领导对群众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易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易于把群众的创造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其在团体中形成强有力的合作精神,为实现自己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有影响力的领导制定出来的目标也易于被群众接受,易于被群众接受的目标必须是合乎实际的、有市场需求的、有效益的,这样群众对实现目标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定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创造财富,实现企业的目标。凡是一个发展着的向上企业都必定有一个强有力的、有超凡影响力的领导班子,在这个班子中一定有一个有超凡影响力的班长。四、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培育随着管理的人本化和民主化的发展,对于领导权力的发挥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合乎人性的要求。那种认为,只要手中有了权就可以指挥一切、驾驭一切的想法是错误的。从世界各国的管理实践中已经证明,领导权力的真正发挥靠的是威信和影响力,因此对如何运用领导的权力这个问题也成了不少管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与传统的观点完全不同的新的看法。 就现实的管理实践来看,我们应该着重探讨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又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领导学理论,吸收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品质,探求如何培养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的领导者往往过分注重于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即过度使用法定权、强制权和奖励权,而忽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使用。因此,作为领导者,在运用权力性影响力的同时,还必须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让下属产生敬畏之心,达到令行则止,的预期目的和效果。那么,怎样才可以具备这样的影响离呢?下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着以探讨。(一)以德培育影响力这里的德既包括政治品格,也包括道德品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企业领导艺术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领导艺术的缺失,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使领导者更好的运用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者的素质;仁;严;信;勇;智 1 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缺陷 (1)过度仁爱。仁爱、仁慈这两样是好的,也是领导者在驾驭下属中常用的技能,但是企业领导在对下属实施统驭术的时候,仁爱、仁慈过度而导致了妇人之仁,将仁爱变质成溺爱或者是姑息。领导者对仁的过度,导致某些情况更加恶化,员工对领导者的仁曲解成放纵,为所欲为。制度应该是领导者仁性的表现,而不应该是领导者为体现仁而使仁爱、仁慈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表面上的仁实际上确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2)虚假严厉。严格并不与领导者的仁爱冲突。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沟通除了了解、褒奖、鼓励之外,同样也有批评。该惩戒的时候决不姑息,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恩威并施方能体现领导者的魄力。但严厉不应该只是对员工,领导者对自身同样应该严厉。领导者为了在员工前树立威信,一般都会表现得严于律己,但是如果这种严不是源于内心的话,就是一种虚假的严于律己,而这将会是混乱的开始。 (3)不讲诚信。诚信就是领导者做人的根本。会做人是成功的根本,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上司无信,下属自然无德,这其实是鲦鱼效应。领导者由于所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其一言一行常常处于下属员工视线之内,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领导者若无信,下属将不会心悦诚服的为上司工作,同时对外也因领导者的影响而失去信用,最后导致的将是企业的名誉损失,客户不再愿意合作。 (4)缺乏智慧。当今企业有着一种不良的趋势,那就是领导者看重的是一张文凭,是学历水平。无可厚非,学历本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规则,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唯一或者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时候,他将固化人的一定思维。领导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混沌的学问,学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学识,而领导艺术更多来源于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领导者的智慧不单要体现学识,更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比下属有着更多的经验,遭遇并解决过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学历比下属高。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领导者比下属多的是实践,多的也是积累。 (5)不够勇敢。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勇敢对于领导者其实分为两种,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做到对外的勇,他们决策果断,对事件分析和对外开拓充满勇敢,这都是对外的勇。但是敢于承担韩信胯下之辱的勇者却是稀少。领导者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这是时势造英雄。来自于内在的勇不是时时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困难和成功时的坚定与冷静。古人说的“大勇不勇”才是许多领导者所缺乏的勇敢。一名领导者的勇不单单是勇气,而是时刻体现它的大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可见,一名领导者不光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 2 更好的掌握领导艺术源于领导者素质的提升 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提高领导者本身的素质,笔者结合从孙子兵法中悟出的道理,提出了应该加强仁、严、信、勇、智五方面的修炼的观点。 智的修炼 (1)对人的智慧。领导者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开发、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毕竟这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领导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判断力,这是领导者通过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形成,其中包括对人与对事物的两种判断。同时,领导者要激发下属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的智慧,而什么时候应该隐藏自己超人的智慧,大智若愚才是真的大智慧。 (2)对事物的智慧。即是领导者需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事情。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因为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处在矛盾的交叉点上,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应付各种变化。要用多样性的观点看问题,力求全面,防止片面;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力戒僵化,防止刻板;要用差异性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仁的修炼 (1)人性之仁。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的员工更渴望上司的体恤。身为一个领导者,要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关心员工。一位领导者以博大仁爱胸怀善待世间万物,以仁厚的宅心对待下属。有时候,领导者更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曾有位朋友从微软跳槽辞职,并不是微软工作累,也不是微软的待遇不够高,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过世了,需要回家守灵,而微软批准的假期太短,为了尽孝,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本来是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也不必损失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只是领导者并没有考虑的员工精神上的需求而已。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互通意见,使组织各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组织环境。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与众人一起结成伙、抱成团,就像握紧拳头一样,应当象草原上的鸟儿们一样,总是成群地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化,以种族的优势和警惕有效地完成生的伟大任务。 (2)规则之仁。领导者总有自己得力的下属,更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自己身边。对此些人,领导者有着更多关爱、提携。对于他们,领导者更多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而功劳则总是多分一些,奖赏丰厚一些。但仁不是溺爱,不是姑息,不是放纵。孔子认为所谓制度就是领导者基于仁爱的心,将规律演化成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使过分的得到抑制,使不足的得到促进。也就是说,所谓的仁是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制度是为了体现仁而制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领导者施仁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也就是说制度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相反为了体现仁,制度的制定必须谨慎的、周密的。而且一经制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使仁而表现得不仁。领导者在把握了仁与制度之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仁,使下属感到温暖与公平,使得人心归附。 信的修炼 (1)诚信的提高。“人无信而不立!”作为领导者则更应守信。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事无大小,只要是承诺别人的事就是大事。百事可乐公司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在业务培训中,每一次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承诺你的客户,只要承诺了客户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领导者有信誉,对外,客户才能相信,愿意长期合作。对内,使得下属信服,此时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2)威信的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将威与信联系在一起,却将信与威的位置倒置,认为威信之间的关系是先有威后有信,但实际应该是先有信而后有威。领导者若是将威置于信的前面,那么他将永远怀疑自己的威信是否受到侵犯,而实际上他永远也得不到威信,因为他自己的多疑,而不断践踏着自己的威严。因此,领导者注重自己的信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才能使下属信服,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严的修炼 高标准、严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经常以此为口号。严格要求,并不与仁相冲突,但是要建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领导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明确什么情况该奖,什么情况该罚,并坚决做好评估与执行工作的话,这样的严格并不会破坏领导者仁的实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将惩罚部属极其严明的例子,奖惩严明方能号令三军将士听命。管理属下严,这只是领导者需要提升“严”的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这样度过一天,亦或者在单位的电脑上察看股市,做着与本质工作并不相符的事情。这种状况在国企非常之多,虽然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领导者在带领,但是他们平时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下属平时的工作作风。本质上的严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的,而不是始于他的行为的;是从他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开始的,而不是被迫的。凡是能够真正严于律己的人,都是能严格对待自己思想的人。领导者对自己严格了,也才有资格对下属严格。否则是不能让下属感到心悦诚服的。 勇的修炼 领导者失败的决策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正确的决策都有类似的一点,那就是在机遇面前没有犹豫,勇敢的迎上去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领导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开拓各个市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企划,在各种优秀的企划中找到最完美的几乎不可能,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勇气,做出领导者的决策。决策成功,依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以及领导者临门一脚。一旦决策失败,领导者更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勇,其实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艺术非常重要的素质。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领导者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没了。和田一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到。承担失败的责任,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做人艺术所需具备的素质。可见,一名领导者不仅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3 结束语 领导的艺术实质来源于个人内在的修养。相对于领导艺术的诸多方法来说,修养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方法更像是这土地上生长的物种。只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真正的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每个领导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特质,发扬自己的特质,强化个人修养,更好的理解仁、严、信、勇、智,必然能体现出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所特有的领导艺术,从而提升领导艺术,达到一般驭人、协调、处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参考文献[1] [美]詹姆斯W鲁滨逊.韦尔其领导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2] 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 [3] [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不腥的的活害怕黄昏果然这只能归咎于中课间谈天个笑;为么·中记的一么被她锁在门中的这个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2008年两会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序幕的拉开,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亦将紧接着而展开。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可以说是与我国1978年改革开发差不多同时进行的,从干部的“四化”建设到现行领导体制改革,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本文从探析我国现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障碍出发,以求发现其中的症结,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使行政领导到体制改革的步伐平稳、科学,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领导体制的保障。 【关键词】公共行政 领导 体制 改革 障碍 对策 前言领导体制是领导关系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现实的表现,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规范并制约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活动,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发挥重要作用。领导体制作为领导活动的载体,为领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又是作为领导体制钟最为重要的一环,对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行改革,一直是我们改革得任务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远远不够的,同时在整个改革的路程中是任重道远的,面临着许多障碍。 一、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为什么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会步履维艰,为什么会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历程?其中必然有各种各样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笔者认、、为,束缚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深化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 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难以有效深入,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些传统观念首先表现在不能正确地区分和理解党与公共行政的领导。由于我国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因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切事务均应由党(各级党组织)来决定的思维定势。依此推论党对公共行政的领导,自然就会将其理解成是对公共行政一切事务领导。实质上党委成了最高权力象征和决策指挥中心。从管理有效性的角度看,控制一个社会组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莫过于在该组织中设置一个能完全代表自己意志的机构或委派自己信得过的人员。这从党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的诸多史实中可以证明。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当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领导数以亿计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执政党以后,党应该如何去行使作为领导核心的各种权力?是包揽一切行政事务在内的所有管理事务,还是只管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宏观决策?在笔者看来,作为执政党理所当然应该把工作重心摆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据此,党对行政的领导应该是路线、方针和政治思想领导而非具体行政事务领导。各级党组织应该对行政首长履行全面领导职责起保证监督作用,而非凌驾于行政首长之上的政府决策指挥中心。只有把上级党委与政府以及地方各级的党政之间的关系摆正了、理顺了,才可望在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还有一种错误观念便是不正确地理解集体领导、集体负责、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关系,人为地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对立起来。认为个人负责容易走向专断独裁,脱离党的领导。把现代管理中的集体决策机制和集体负责的集体领导体制相等同,用现代管理中对集体决策机制的强调来证实我国现行的职权不清、责任不明、职责权脱节的行政集体领导体制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以上两种种不正确认识成为制约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深化的观念羁绊和障碍。 (二)心理因素 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充满政治意义且涉及各种错综复杂关系处理的政治行政变革过程,同时,又伴随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心理矛盾变化过程。因此,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层面。阻碍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社会心理因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害怕失控的心理。许多人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者非常担忧改革现行行政领导体制,实行以行政权力和行政领导职能为基本特征的行政领导模式会带来历史上诸侯割据常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其将来控制不住,不如现在抓住不放。我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向公共行政简政放权和为政企“松绑”,至今已近二十多年。然而,迄今仍然在现实中未能建构好,而是党政之间的诸多含糊领导。这不能不说与上述害怕失控的心理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一些领导虽然已经认识到现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的种种弊端,但因为害怕犯错误、担风险便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大都持等待观望态度,等待别人尝试或上级领导的部署。这两种心理因素影响了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步伐。 (三)利益和权力的障碍 进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就必然会损害一些既得利益者。尤其是行政部门内部领导体制的变革,所涉及的机构和人的面很大且利益非常具体。这就必然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具体来讲,就是改革下来的各类干部如何安置的问题。这是一个二难问题:如果这些干部得不到妥善安置,他们势必利用手中既得权力来阻挠改革的进行;而如果将他们逐一妥善安置,那么改革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我国每次机构精简总是越简(减)越多,其中缘由多与此相关。再一个便是权力,在长期的行政体制中,行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大,一旦改革便会削减其权力,这样便然会使所掌握既有权力者的阻挠,或是更严重的把权力上收。而权力的平衡和制约在我国公共行政体制中是缺乏的,拥有权力的人自然会牢牢把握手中的权力,在权力的框架内把领导体制改革置之一边。故利益和权力的影响是制约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碍。 二、深化我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几点对策 稳健改革我国现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已势在必行。按照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公共行政规律去建构适应新形势的行政领导体制,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同时,针对上述探讨影响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障碍,为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从宏观层面切入——理顺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不同机构的关系。虽然这里谈的是公共行政领导体制,但是在我国的特殊体制下,是需要探析清楚的。我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是我国的不同领导机关,这三者的领导职能和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并不十分明确。比如在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一直讲,人民代表大会要接受和体现党的领导,但对党如何领导人大,却缺乏必要的原则和规定;再如党委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一个时期中,我们曾大讲实行党政分开,但最近几年党政分开似乎不再重提,不仅如此,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些地方机构反而实行党政合一。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关系不明,权力运行上必然会相互交叉。因此,鉴于目前的情况,改革中应该明确:第一,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既是一种领导关系,也是一种工作关系,党的各项决议和政策要按科学的程序提交人大讨论和建议实施。第二,党委与政府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分工负责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委不要过多地干预政府工作,而应在如何充分发挥监督和保证作用上下功夫。在当前,要特别重视党政不分的问题,要通过改革,逐步改变由党组织直接代替政府作决定、发指令的现象。第三,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政府对人大定期报告工作是一种制度,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不能流于形式。公共行政领导只有在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理顺上,才能负起哪些是行政领导该负的责任,能够把现行推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改革有效推进。其次,从微观层面切入——转变领导观念,明确领导职能。要提高公共行政机关效能,需要明确的领导职能。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行政领导职能的实现对实现领导活动得开展起到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公共行政领导者必须摆脱传统领导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树立“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是引领和指导督导”的观念和思想,克服心理因素的障碍,按照公共行政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我国公共行政领导活动实践的发展要求,改革现有的公共领导体制,在公共行政领导职能上更具科学化、规范化,职能履行上明确、透明,不出现职能的交叉和混乱。再次,从微观层面切入——注重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的有效监控。领导组织结构的本质是领导活动中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公共行政领导者在进入相应的职位的同时,不仅获得了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利益。将职、权、责、利相统一建构起来,并与公共行政领导直接挂钩,是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许多案例和行政实践都证明,权力越集中,便会愈加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利见利,以致腐败滋生、行政效能低下,公共行政部门形象大损。权力的监控,可以是公共行政部门内部的领导者、被领导者、同级乃至部门外部人员建构起来的力量以实现对领导权力的制约监督;可以在领导选举、考试及限任制度等公共行政领导权力获得的制度上进行制约;可以通过各种领导责任制度的制约,使公共行政领导者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不出现权力“越位”的情况的权力运行制度制约;可以建构弹劾、引咎辞职、罢免和法律惩处等各项权力废除制度的制约。另外,在权力有效监控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便是舆论、媒体的监控,在公共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体制改革进程中,舆论和媒体的追踪和报道,将对领导权力运行起到一种外在的有力监控压力,让公共行政领导职、权、责、利高度的统一。再次,从微观层面切入——改革公共行政组织人事制度,加强公共行政领导队伍建设。深化公共行政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起能上能下、能尽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公共行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和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最终建成一套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公开、公平、合理、正常、稳定、良性运行的公共行政人事机制。这样一个机制应该包括公共行政领导综合性人事机制、识人用人机制、流动调节机制、监督控制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和择优汰劣机制,而且每个环节都是行之有效、具有高度可操控性的。最终以此推动公共行政领导队伍的全面建设。最后,建构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的新型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新型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核心是公共行政领导人才开发机制,开发优质人力资源的效能效用,进而在公共行政整个环节中使领导能够“在其政,谋其位”,推陈出新,提高公共行政效益效能。新型的公共行政领导体制下,公共行政领导的能力和潜质的有效发挥有制度和体制上的保障,公共行政领导的整个工作系统是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和创新化的系统。 改革和完善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科学的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将能够开发出巨大的领导力,释放更多的组织能量,形成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提高公共行政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它的改革步伐不能停滞,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公共行政体制环境、改革环境的同时并举。一个科学有效的公共行政领导体制无疑会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共行政领导体制就不可能推动我国公共行政体制的建设,为此,从宏观和微观上的推进,扎实做好公共行政领导体制的改革,在体制和机制保障公共行政领导的科学化、高效化。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是黑龙江省品牌杂志,是黑龙江省唯一国家级综合经济类期刊。杂志自1980 年肩负着为经贸工作服务、为企业及企业家服务的重任,主要以指导各省经济工作的重要宣传为已任;2009年1月全面改为学术版,以学术论文形势竭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指导性、借鉴性、可读性。栏目设置: 现代经济、财经研究、金融观察、经营管理、经济与法、财务会计、科技信息、教育研究、学术探讨。 投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练、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4、文章篇幅:每版2300字符,文章不得少于2000字符。 5、严禁剽窃或抄袭行为,严禁一稿多投,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本刊编辑部对所投稿件有进行编辑的权利。 6、来稿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7、投稿邮箱 (注明**杂志投稿) 审核时间1-3天。
投稿找小编,小编是该刊网编,查稿坐实后再办理版面费。
是的。《现代经济探讨》(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现代经济探讨》(原名《江苏经济探讨》)为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学校管理;领导艺术;集团式;团队式;影响力;凝聚力;积极性在《管理心理学》中,“领导”一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是指“管理者”。即负责某个群体的人;作动词,是指管理、影响人们行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这里论述的“学校领导”既是指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即如何管理学校、学校如何管理,又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即学校的负责人。一、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集体领导可以说,要把学校管理好,没有过硬的领导者不行。而过硬的领导者必须依靠一个过硬的班子。什么样的班子才过硬?纵观中外学校管理历史,大约有四种班子。一是“家长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往往缺少有关知识、不精专业、不知心理学,不懂领导艺术,凭个人经验和行政命令办事,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二是“硬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精通业务,有很高的学业水平。领导者往往是专业课的佼佼者或教研的“领头羊”。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不精管理,工作常常陷于困境。三是“软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领导者由懂管理学、心理学的“软专家”充当。管理上有水平、有艺术,能有效地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这种班子成员由于不精专业、缺少与教师沟通的条件,于是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号召力不大。四是“集团式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其特点是班子成员既有懂业务的“硬专家”,又有懂管理的“软专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集体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学校要管理成功,一方面要铲除“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封建家长制领导,另一方面要避免任用“懂行不懂管理”“懂管理不懂行”的学校负责人,组建一个由“软专家”为主体的专家“集团”实行领导,学校才会长足进展。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要对学校实行有效的“领导”,实现有效领导,关键在于领导者。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把学校领导划分为五类: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平庸型领导胸无大志,缺乏上进心、责任心,没有主见,逃避现实,较少关心学校发展,也不关心教师学业与生活,可谓“最差”领导。任务型领导,管“事”不管“人”,只知完成“任务”,不管教师情感、福利,他们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欺上压下。这种领导短期内学校可能有起色,但时间一长,教师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必然影响教职工的“士气”,以致学校管理失败。俱乐部型领导则刚刚相反,只关心“人”,不管理“事”,以为只要与教师关系搞好了,学校任务自然可以完成。其实这是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支持和拥戴,必然好坏不分、善恶不明、黑白混淆,长期以往不利学校任务完成,到头来也搞不好人际关系。中间型领导则把“人”和“事”加起来除以二,推崇“折衷”,走“中庸之道”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处理人事矛盾上,不去寻求对人、事有利的优化策略,而只用“妥协”办法处理,既要影响学校任务的完成,又要挫伤教师的“士气”,两败俱伤当然也不足取。学校领导应为“团队式领导”。这种领导有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关心学校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关注学校成员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努力寻求问题的优化方法,使关心“事”与“人”互相影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统筹解决。二、加强领导者自身修养,做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影响力”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一个成熟、有威信的学校领导,必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领导的影响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因此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心而论,领导者影响力并非只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权力性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官”念、资历因素等等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这些都难以持久,最让教师心服口服而持久不变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即自身性影响力,或称“领导修养”“领导素质”影响力,如品格、能力、知识、情感影响力等等。一个领导适当地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可使教师产生敬畏感、敬重感、威严感、服从感,但这是短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权力感”越来越淡化。所以非权力影响力就显得愈来愈加重要。一个好的学校领导不能停留在靠“权力”去影响教职员工,而应当靠“自身的”“自然的”“非权力的”因素去影响别人。学校领导者自身修养因素包括很广,据198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的《校长素质》一书调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学校领导“自身素质”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学校领导只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完善人格,懂业务,积极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国外对领导者素质培养十分重视。心理学家斯托格迪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则认为领导者应具备十三个方面的素质:管理能力;智力;创造力;自我督导;决策;成熟性;工作班子的亲合力;男性的刚强,女性的温柔;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度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 概括中外学者的研究,我认为一个领导,其品格、情感、知识、能力四方面素质最具影响力。第一,品格因素。校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特征及各种作风最具有响力。有人说,要做好领导,先学好做人。“做人”是从事任何工作的条件、基础、前提,这是很有道理的。学校领导谦逊和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吃苦耐劳、治学严谨等等都能给师生留下美好印象,以至自觉地去模仿,从而他的权威与影响力大大提高。第二,感情因素。感情是情绪与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的反映。领导的感情不但有吸引力,而且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就这点而言,学校领导必须处理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r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不是对下属关心备至的,没有一个坏领导与下属关系是和谐愉快的。由此可知,领导与下属关系密切,下属对领导有亲切感。领导待师生员工和蔼可亲,那他的影响力自然扩大。反之,领导盛气凌人,与下属关系紧张,自然就会失去影响力。第三,知识因素。这一点即《校长素质》一书中讲的业务知识因素、斯托格迪尔讲的才智因素、吉色利讲的智力因素。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务认识思维的结晶,是人聪明才智的源泉。没有知识,就没有智力、能力。毋庸置疑,领导是个“硬专家”,懂业务,有丰富的知识,教师自然会钦佩,领导也自然具有影响力。第四,能力因素。前面所引述的《校长素质》、斯托格迪尔、吉色利领导素质中,能力素质所占比例最高,可知其重要性。如果把学校领导能力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能力;二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指导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学校领导这三个方面能力越强,他在教师中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较强能力的学校领导,不但会给学校的事业带来成功、发展,而且会使教师产生敬佩感、安全感。三、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凝聚力”的群体学校是个群体,群体需要“凝聚力”。而有凝聚力的群体形成又建立在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什么是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说,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行为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也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有力保证。怎样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呢?首先,领导要借助“交往”,进行“沟通”。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陌生感、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感情的途径。其次,领导要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即人与人之间友好、亲近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人际吸引因素很多,如接近因素(地理位置接近的较容易建立人际吸引)、才能因素(有才华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等等。作为学校领导要利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搞好人际关系。再次,适当满足成员需要,增加人际关系的活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进行交往、从事共同活动的。或者说,满足需要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动因。只有适当地满足人们正常需要,人际关系才富有活力。另外,一个成功的学校领导,还会利用内部外部条件,使群体富有“凝聚力”,比如教师的魅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等内部条件可以增加凝聚力;又如群体外部压力、群体社会地位等外部条件也是凝聚力升降的一个标志。四、学点心理学,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学校是当代学校,教师是当代教师,当然学校领导也要成为“当代”领导。什么是当代学校领导?当代学校领导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熟知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于学校管理。心理学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但概括起来,学校领导应从需要、动机、感情、态度等方面认真把握、熟练运用。(一)适当地满足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需要是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而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或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适当地满足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另外,还要知道,教师的需要除与一般人共同需要外,有其独特的地方,如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教师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学校里教师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一般地说,青年教师安全需要要求不大,交往需要则大为强烈,发展需要占首位;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安全需要需求不大,交往需要则稳定在学术、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上,在各种需要里中年人成就需要居首位;老年教师则不同,安全需要需求突出,交往需要逐渐淡化,而尊重需要跃居首位。如果学校领导懂得这些心理,分别对待、适当满足,自然可以大大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管理好学校。(二)深入地了解教师动机,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驱动人们行动的力量叫动机。人的行动有时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无目的、自己也不理解,难以持久。而有动机的行为是“意识行为”,是有目的的,自己会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行动成功。因此,动机会带来强大的“积极性”。就心理学意义而言,对一个人的动机有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兴趣、价值观和抱负水准。如何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教师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1.教师职业的意义。让教师明了其工作是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休戚相关的事业,意义重大,由此培养理智信念及对社会贡献感、责任感、义务感。2.教师职业的情绪。培养教师对教书这一职业的兴趣,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将工作视为自己智力与体力的活动来享受,产生成就感、趣味感。(三)培养教职工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而消极庸俗的感情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对人的工作有推动作用,对人的智力有激发作用,对人身心精神有调节作用。学校领导要利用积极、健康的感情来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呢?第一、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职员工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教职员工住上舒适房子,安居才能乐业、工作才能舒心。第三、做好教师消极感情转化工作,变挫伤为激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促进教职工良好态度形成,是调动积极性的条件态度是影响学校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如果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人、事保持良好的态度,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耻下问,亲近体贴教职工,消除误会,赢得学校成员的支持、尊重。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学会转变学校成员的不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与成员搞好人际关系,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校成员积极性,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好,领导好。
浅谈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 其中: 决策艺术体现为调研、分析、策划、预测、判断及取舍的能力。其中,预测是决策的核心能力,所谓先知者为圣人,能准确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轨迹,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组织艺术体现为整合资源(人、财、物、关系)的能力。领导者应根据行业特点及企业规模,遵照系统原理,依据专业分工、协作高效、制度规范的原则建立管理系统。同时,针对现有资源,围绕设定目标,应以最低成本投入,在保质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整合。 指挥艺术体现为对下级行为支配的能力。领导者应熟悉下级的工作环境,清楚下级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并应根据实现目标的要求,依靠计划进行部署与资源调配。 协调艺术体现为关系的融洽能力。领导者应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态度平衡公众的需要和利益,善于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公众争议和矛盾纠纷。同时,应通过推行民主领导,增加领导透明度,增强企业聚力,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激励艺术体现为调动员工激情的能力。领导者应深入研究员工的需要层次,依据战略和企业有效资源,设置有利于分工协作的组织类型,建立长效与短效相兼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加强文化的领导建设和培育,依靠人性化及管理速发展发挥激励作用。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但有可能最终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真正的领导艺术的魅力,在于不要多管,多讲,督促,下属并能自律,体会,努力。要达到这种高度的领导者,首先,需要果断决策,承担责任,善于权变;再则,需要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体恤下属。:凯蒂•布鲁克兹在领导工作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AppliedBiosystems公司任总裁时,该公司正在研究用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科学仪器。她并非推卸责任或表现不佳,但她的团队认为她需要重新调整她所关注的问题。正如公司执行副总裁马克•史蒂文森形容的:“凯蒂希望能参与更多的细节。我们告诉她,她应该把重点放在公司整体的‘前进战略’上。她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放手让下属跟进细节,而自己则将精力放在更高层面的问题上。在许多人眼里,领导者就是处于公司组织结构金字塔最顶端、“高高在上”的极少数人,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全面。虽然从广义上来看,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就个体而言,中高层的领导者对公司的作用和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处于组织结构金字塔顶端的公司总裁、CEO等他们是影响公司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拥有更广泛的分配和使用资源的权利,因而往往对公司的信誉、利润、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并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方案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 如:四川长虹总裁倪润峰1996年率先拿起价格武器将彩电大幅降价,从而确立国产彩电的主导地位,正是看准市场、果断决策的典型。 奥格尔认为领导者鼓励团队间互有责任制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在团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老派领导人努力维持自身不会犯错的形象不同,奥格尔总是勇于承认错误并将它们变成供团队学习的经验。他曾经在同一个职位的招聘上连续两次选择了错误的人选,他没有隐晦并与他的团队一起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真正认识到公司对此职位的需求。虽然经过九个月才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但这一次的招聘却非常成功。奥格尔鼓励他的团队效仿他的做法。“我告诉他们,我首先想听到的是坏消息,但是无论有多么糟糕。我都不会斥责他们。称职的员工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当犯错后他们的负疚感远超过你的想像。我们重视的是可以从错误中学到的经验、以及如何能够及时纠正它”。 领导,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有“权”之人,这是事实。但作为领导本人必须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结构,同时也要知道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权变,否则,就会出现不能够正确对待权力的现象。权变领导思维就一种直观的逻辑性,它认为没有所谓的在各种情况下都普遍适应,所有的原则都又用,也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因时导势,因地制宜。诚然,企业在组织规模大小,目标任务的中长期,环境的确定与否,个人的差异等方面存在太多的变量,其中某个变量出现变化,其他变量都会受到影响。就像数学里的“排列组合”,可供选择的方案太多了。所以要善于运用权变 ,把握主要变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到相匹配的领导方法。红军时期的“四渡赤水”,古今中外战争史没有类似的案例,但毛泽东能想出,说明他善于根据实际灵活变通。 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修养,在领导企业的方向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选用人才,采取激励的领导艺术来磨合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之道惟在用人。领导者在用人艺术上要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几乎每日每时都生活在下级间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都需要运用平衡艺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和应用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平衡艺术处理下级关系,关键在于寻找下级之间的平衡点,一般说来,下级之间的平衡点是处在圆心位置的,领导者与处于圆周上的下属必须等距离交往。这样领导者周围就会有相对稳定的人材群体。一个人往往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干,而最适于某项特定的工作,扬其所长,用其所能,可成人才;抑其所长,用其所短,则成庸才。一个统帅者倘若埋没了一个人最有价值的长处,就是对人才的催残和毁灭,同时也是对国家事业的摧残和毁灭,是最大的不仁、不道。由此可见,善于识才用才者,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德大才者;反之,他就是一个缺德缺才者。在领导者的实际用人中,不能量才使用、择人任势者除其品德素质因素之外,则常常因为在人才的效益思维上存在盲点。由于人的才能愈大,特长愈突出,其显露的缺点也往往越多、越明显,领导者常常对引人注目的缺点看得多,听得多,乃至将其缺点与优势的个数相加减,用他的缺点去打擅长点,结果得出人才价值的负值。殊不知,一个人的最大的长处在数量上可能只有一个,但其产生的价值效益却可大得无可估量。三国时刘备出于为关羽、张飞之死雪恨,起70万大军伐吴,吴国的形势岌岌可危。由于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一胸怀雄才大略的“书生”陆逊,火烧蜀军连营700里,使吴国转危为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曾选用过三四位将领,标准是无重大过错,结果都被南方将领击败。他接受这一教训后,决意起用嗜酒贪杯却能运筹帷幄的格兰特担任总司令,当时有人极力劝阻。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对格兰特的任命,使南北战争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管理学家杜拉克有一句名言:“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其意:要以人的长处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择人任势,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正是今天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学习汲取的用人之道。 在以文化为基础的领导方式中,下属的理念认同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沟通、授权等领导技巧具有比在传统领导方式下更加重要的意义。IBM董事长郭士纳非常注重沟通,他说:“公司的变革需要CEO投入巨大的精力用于沟通、沟通、再沟通。如果没有CEO多年持续地致力于与员工进行当面沟通,而且是用朴素、简单易懂和有说服力的语言去说服员工让他们行动起来,公司就不会实现根本的变革。”甚至在他的自传中,郭士纳还不惜篇幅地收录了历年来他与员工们沟通的许多记录。郭士纳也非常注重授权等领导方式,正是他在这方面的苦心孤诣,才使彭明盛等一代新的领导者获得快速成长。郭士纳始终清醒地认为:个人领导魅力是“组织变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而他能够持之以恒地注意个人领导魅力的修炼和提高。郭士纳对个人领导魅力的内涵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个人领导魅力是一种沟通、开放的态度,是一种经常性地、诚实地与自己的读者或听众交谈的意愿和智慧;最重要的是,个人领导魅力是一种激情,是追求事业的激情。为了加强自身及他的领导团队的领导魅力修养,郭士纳亲自制订了《IBM的CEO所具备的条件》,并坚持身体力行。
百度文库    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2016-08-03 1275人 2页分 用APP查看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解体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霸王别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领导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十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些就是所谓的模式化。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版)。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版)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版)。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版)。
8、邵海清、袁春振:对我国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探析(理论学刊2005年版)。
9、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10、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那会计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专业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梁凤梅。 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7,01:175-176.
[2]杨春霓。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26.
[3]张圣男。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03:163-164.
[4]李学敏。 新环境下绿色会计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1-153.
[5]王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7,01:154-156.
[6]余宥作。 分析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 劳动保障世界,2017,03:57.
[7]胡其勇。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方式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7,03:38.
[8]李依琳。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 当代经济,2017,02:104-105.
[9]苏清朗,蔡智眀。 浅析网络会计信息 系统安全 对策[J]. 科技展望,2017,05:10.
[10]孙中芝。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59+24.
[11]甘其华。 战略管理会计助推施工企业财务转型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38-40.
[12]马浚洋,傅颖诗,张曾莲。 媒体关注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重难点及解决路径[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1:91-95.
[13]张立峰。 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J]. 财政监督,2017,05:95-99.
[14]侯义,李霞。 管理会计的变迁与理论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7,02:51-54.
[15]高逸凡。 司法会计审查介入经济犯罪初查之必要性及运用[J]. 净月学刊,2017,02:38-42.
[16]吴彬。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17,02:69-73.
[17]徐佳。 浅议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 [J]. 经营管理者,2017,04:323.
[1]李靠队,沈晓峰,刘小娴。 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1:34-51.
[2]贾希玲。 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J]. 经济研究导刊,2016,08:138-139.
[3]王艳。 会计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培育--基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2:89-94+96.
[4]刘福东,王素敏。 服务型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及技术分析[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5-33.
[5]周卫华,杨周南,库甲辰。 二元结构体系下政府会计技术改进研究--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探讨[J]. 会计研究,2016,02:14-21+95.
[6]王欣。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 财经 界(学术版),2016,11:282-284.
[7]金玫。 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J]. 时代经贸,2016,12:30-32.
[8]彭宏超。 浅析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及影响[J]. 财会月刊,2016,19:92-94.
[9]应唯,张娟,杨海峰。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角[J]. 会计研究,2016,06:3-7+94.
[10]刘光军,彭韶兵,王浩。 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研究[J]. 财会月刊,2016,25:3-7.
[11]金荣安。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16,S1:62-65.
[12]陈广涛。 会计司法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13]徐甜。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4]孙宗国。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6.
[15]杜思。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6]翟文彬。 ZX银行日照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
[17]胡静慈。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18]高冉。 NJ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9]钱大伟。 云计算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0]赵奇。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1]王娟。 火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1]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2]李星宇。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 中外企业家,2016,03:49-50+53.
[3]戚艳霞,荆新。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对财政透明度影响的跨国实证分析[J]. 财经论丛,2016,01:29-37.
[4]裴晋崧。 浅谈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47-48.
[5]段倩。 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 财会学习,2016,03:148-149.
[6]沈双,涂建明。 供应链管理情境下跨组织管理会计研究[J]. 新会计,2016,01:46-49.
[7]姜明辰,张征超。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 中外企业家,2016,04:83-84+105.
[8]许汉友,姜亚琳,张蓓。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 新会计,2016,01:28-32.
[9]马瑛。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6,01:129+138.
[10]韦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26-227.
[11]李博伦。 会计电算化舞弊及预防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1:46-47+96.
[12]刘颖斐,郑丹妮。 伦理道德发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学研究探讨[J]. 经济评论,2016,02:151-160.
[13]李敬涛,陈志斌。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政府会计治理效应[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40-46.
[14]冯巧根。 论管理会计范式的形成规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1:15-23.
[15]冯巧根。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之友,2016,07:128-133.
[16]郑玲,王培培,周瑶。 价值链发展视角的管理会计演变进程探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01:30-38.
[17]甄红线,刘珊珊。 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视角[J]. 财务与金融,2016,01:37-41.
[18]高瑞雪。 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发展分析[J]. 财会学习,2016,06:128-129.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