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艺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艺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艺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答:《浅谈生活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包装设计4个字可以改为你所做的必要设计。 《浅析油画前景》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浅谈生活中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包装设计4个字可以改为你所做的必要设计。 《浅析油画前景》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灾难主题艺术创作论文题目

首先,作为大学生,应该自觉的履行疫情期间应尽的抗疫责任,比如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做好登记事宜,严格贯彻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的抗疫措施。

其次,关注最新的疫情进展,掌握疫情的发展动态,并将相关的情况普及给周围不知情的人们,保证信息的流通,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然后,积极学习有关疫情以及抗疫的重要基础知识,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力量,至少不会做拖后腿的一部分。

再者,作为大学生,应该在看到或者遇见违反防疫抗疫建议的现象时,及时现身说教,并向有关部门报备这种情况,如果大家都能这样行动起来,那么疫情就会被更加彻底地战胜。

最后,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就算不知如何更好地去弘扬抗疫精神,但至少应做到自身不违反抗疫精神,要以抗疫精神为指导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出更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情。

扩展资料:

抗疫精神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整体上来看,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是崇高远大的,憧憬着美好未来和前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空间无限延展和自媒体爆炸式生长,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想鱼龙混杂。

当代青年普遍心理不够成熟,奋斗意识淡薄、享乐主义盛行,亟需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当前,新冠肺炎引起的全民抗疫热潮,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加深了全社会的价值认同,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正能量作用,将可以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写作思路:开门见山,一笔扣题“ 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在文章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正文: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过新年的行动轨迹。为了不给自己,给他人,给祖国添麻烦,我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过,这段时期的生活却是“多味”的。

令我感到甜滋滋的是——妈妈之前给我报了许多寒假班,刚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马上叫苦连天。而现在,寒假班取消了,我无忧无虑喽!不,想想真的有虑。妈妈每次知道我偷偷摸摸跑去伙伴家看电视,总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之后来一顿“棍子炒肉”。

令我苦上心头的是——我每天只能在家里待着,不能出去玩,所有的行程被取消得一干二净。出门还要戴口罩,要勤洗手,勤换衣服。

还有,本来说要买的玩具也暂时不能买了,要等一段对我来说比从五代十国到现代还要长的时间,才能重新有快递。看到前线的白衣天使们废寝忘食地战斗着,疫区的人们的资源缺乏,我总想做点什么,但又无能为力,只能暗自苦恼一番。

令我生气感到火辣辣的是——这次灾难是由于一些人不知道保护动物,乱吃野味造成的。野生动物是生物链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活在野外,身上携带了多种病毒,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就端上饭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令我五味杂陈的网上看到的疫区人民的生活——小人物也有大贡献,平凡人也有大爱。无数武汉市民积极组成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无数一线工作者为两所医院的建设夜以继日奋斗着;无数劳动者守好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服务城市和人民。

灾难带来的恐慌打不败他们,他们一直努力生活着。我想,哪怕我们并不在疫区中心,我们自己也要多锻炼身体,尽量保证自己不生病,我们不生病就,已经是为抵抗这场灾难作的贡献了。

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是所以能够坚持上爬,是因为他有对自己永不言弃的责任。

而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却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逃税甚至开车撞人后逃之夭夭。这些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是正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是麻烦,而责任中,也包含着一颗真心。

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

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地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

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者。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地承担责任,将责任之心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担当也同样如此,在担当家的同时,也应该担当国家的大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担当的心促成了蜀国的繁荣,他用担当的肩膀扛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朔北的环境严酷,大漠的狂风凛冽的情况下,那个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的英臣苏武,在富华豪奢的享受与民族大义之间选择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担当起国家存亡的责任,英勇地在虎门销烟。不仅男子汉是如此,女子们也是英雄豪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王昭君承担起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出使西域。

一代女皇武则天改变了千百年来天子为男的习俗,肩负起国家大任,开创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盛世局面。当代也同样是这样,担当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孙中山担起共和,毛泽东担起解放,邓小平担起了改革,正是他们一代代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担当就是要对国勇于承担,乐于奉献自己,让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

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抗疫精神,之后便水到渠成

一、灾难文学:概念、内涵及意义 1、灾难文学应该包括天灾和人祸(罗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灾难文学是否只是针对天灾(自然灾害)?凡对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悲剧结果的都可称为灾难。自然灾难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灾难文学应该包括天灾和人祸两个部分。人的本质是社会的,离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抽象谈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意义。针对灾难的认识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在宗教里,灾难并非坏事,比如基督教认为灾难是上帝对人的救赎和恩典,因为人有原罪,上帝通过灾难的方式来提升人。中国的“多难兴邦”是不是也含有这种意思?但世俗理解灾难是绝对的坏事,能躲则躲,不能躲则粉饰麻痹,接着是尽快遗忘。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现在做不到这种境界。所以巴老的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愿望至今都未实现。如果灾难文学仍然按照这种灾难观去研究,不如不要研究。中国是缺乏宗教的国家,不会认为灾难是救赎,是反省提升自己的方式,没有这种思维,对所有灾难我们都只是被动承受和主动遗忘。美国越战后搞了个越战墙,刻上所有在越战中阵亡的人员名单。越战对美国而言并非一件好事,它失败了,但它还是弄了这面墙,这就是美国的反思,美国的灾难文学。以色列的哭墙也是这样。但我们没有。所以首先要厘清灾难观,否则就是亵渎灾难文学。 2、灾难是文学的题中之义(吴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大地震的惊惶过去后,大家很快就意识到我们作为文学研究者,要从文学这个特殊的视角来观察、再现这场灾难。灾难文学是文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是人性。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人性中令人感动的美和丑恶、狰狞的一面,在灾难中都会以各种最刺目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命、人性中许多复杂问题,也会在灾难中得到展现,引起我们深沉的思考,甚至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的变革。我认为灾难文学有可能出现史诗式的作品(当然,那需要过个几年去消化、提炼),因为中外文学中的经典作品都跟描写人类大灾难有关。《旧约》就是一部史诗,写的就是人类的灾难。洪水来了,生灵涂炭,上帝派出诺亚方舟拯救人类,如何出埃及,如何找到水草之地安居等等。中国的古典文学从《诗经》、《尚书》开始,也记录了许多人类的灾难。所以灾难文学是个大题目,是个关乎文学本性的题目,是一个可能出现史诗式作品的题目。 3、灾难文学和文学有内在一致性(李明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学的根源要追溯文学反映生活的状态选择。文学反映的不是常态化的平常生活,更多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动态化的、极端化的、灾难化的生活。现代社会的四大关系无法回避,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灾难文学和文学本身有很多内在一致的地方。根据传统理论,文学就是把矛盾、冲突、非常态的、极端的、人的本质的东西加以集中放大、集中表现。灾难恰好是一个偶然性的典型的集中爆发的事件,更能把人的心性、情感、价值观念反映出来,把人性放大,把美、丑到放到极致,这就是文学最大的魅力。很多作品为什么缺乏感动的审美超越的东西,就在于它在平常生活的表现中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而这些在灾难文学中能表现得很好。 4、哪里有灾难,哪里就应有反思(向宝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灾难文学既包括自然灾害,也包括社会、人为苦难。我们中国文学缺乏的就是苦难叙事。中国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但都是看重战争的结果、性质,不像前苏联还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的作品。灾难文学地震文学有几个好处,一是提醒我们的文学/诗歌对社会的重返。近几年诗歌不能引起重视,只能裸体诵诗才吸引大家的注意。二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远远还没有完成。自然灾害也不完全是偶发的、非人为的,也牵涉了很多因素。为什么倒塌的是教室?这些都要进入我们的反思。哪里有灾难,哪里就应有反思。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拯救。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大的反思空间,但未来一定会出现,这也是我们文学艺术家的责任。 5、危机就能产生转机(蒋迎西,四川新闻网文艺创作室主任) 我站在记者角度说几点感受。第一,这次大地震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主要是把我们人性中善的一面放大了。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是又不要脸又不要命,但这次地震,各方面的关注和投入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我被感动了。第二,天灾毁灭了很多文明,但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文明,并且使很多文明得到了升华。我们四川盆地的神话传说“杜鹃啼血”,反映的就是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遭遇的灾难。李白诗中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实际上提到的也是灾难。第三,天灾是人类的另类赐予。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就是由许多次地震造成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九寨黄龙等优美景色都是地震造成的。我个人认为这次地震能够产生文艺巨作。好莱坞的大片之所以能够风靡全世界,就是因为把各种矛盾冲突推到极致。汶川大地震也是把各方面的因素都放大了,危机就能产生转机。但目前不能,因为有些真相我们现在还不能反映。 二、审美超越: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1、审美超越必须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曾永成,成都大学教授) 说到生命关怀,首先指人的生命。有个记者在灾后一个多月到了北川,在废墟上看到一条小狗,一直守在那儿。他无法想象那条小狗是怎么活下来的,而且看到人后就跟着他们走了很远。他很想把它抱出来,但又担心无法通过防疫检查,只有恋恋不舍地和小狗告别了。从今天生态人类学的观念来看,即使是条小狗,也是我们应该珍惜的生命。但在现实条件面前,你无可奈何,想要援助也不可能。人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平时很乐观。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确实在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生态代价这个概念对许多人而言还很陌生,改造者只想着取得了什么,没想到失去了什么。《中国地理杂志》在地震后出过一期专号,地质专家解释说大山里面的开发建设有个普遍现象,就是切掉山脚,靠着大山修房子、建厂房。山脚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安息角,用来保持稳定的。挖了安息角,来了地动,山就垮了,当然无处可逃。人不去,就不叫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去了,才叫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在自然面前,究竟该如何面对自然?这个问题立刻就凸现出来了。 多年来我一直研究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一直有个观点:我们向来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社会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都遮蔽了一个人类所面对的重要现实——自然,遮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研究这个问题。都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但我理解不同,这个观点其实是费尔巴哈的。费尔巴哈说的是一男一女所形成的自然的社会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历史具体的社会关系。而实践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才是我们社会存在所面临的第一位的关系。 经过这一次的灾难,我们文艺圈子包括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都需要深刻调整。一个主题,就是怎样面对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命与自然界的生命是血脉相通的。马克思说过,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粮食,也是精神粮食。所以我觉得这次灾难后的理论、审美超越都必须往这个方向走。必须把人和自然的关系严肃地摆在面前。人与人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人对生态资源的占有情况不同。有些人躲得过灾难,有些人躲不过,说到底就是因为对生态资源的占有不一样。这从根本上把我们人分开了。 另外,灾难肯定是悲剧。怎样认识自然灾难造成的悲剧也是个问题。从布留洛夫的画来看,表现了人们的惊恐,同时也相互维护,比如妇女把小孩搂在怀里。当然整个画面还是一种无奈。米开朗基罗的《先知耶利米》据说画的就是耶利米思考庞贝城悲剧的情景。我们也需要深入地思考一下。恩格斯对历史悲剧所下的定义也应扩展。放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自然界也有很多它自身生存的必然规律,这种必然性不可能实现,就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悲剧性冲突。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珍爱生命,审美超越,这绝不是辩证法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沉溺在把坏事变成好事这种肤浅、空洞的想法上。这次灾难当然和过去不一样,在英雄主义、团结互助宣扬的同时,我们有更多悲悯、更多对生命本身的珍惜,比如在救人时,是能救则救,救援人员的生命必须先保住。按照我们过去的做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那就是另一种场景了,这也看出我们整个社会在观念上的巨大进步。对悲剧的反思,我们要正视它,要严肃地对待。 2、审美超越应当反省(向宝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的观点是审美超越应当反省。不管是灾难文学,还是20世纪的文学整体都缺乏深度,原因在哪里?灾难文学或灾害文学有两种叙事方式,我归结为颂歌式叙事和苦难叙事。到今天为止,我们事实上还在颂歌叙事的层面。我们的感动实际上不是被英雄事迹感动,而是被我们自己感动。大家可能还没意识到,我们是被自己的感动所感动了。据灾区前线回来的人讲,灾区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描述的更惨烈。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灾区情况的反映还仅仅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个体性的。因此,目前我们对灾区的所有反映就是一种颂歌式的审美反应。这是不够的。这就是导致我们的文学缺乏深度、力度的原因。泰奥多·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次有首诗《今夜,写诗是轻浮的》。和阿多诺相反的是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凯尔泰斯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只能写奥斯维辛的诗。”凯尔泰斯的话恰恰和我们中国新时期文学历程相似。粉碎四人帮之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归来作家、知青作家,他们的写作如果不反思历史,不对历史进行苦难书写就不被人认可。实际上阿多诺用的是他特有的否定,他也说过只有在文学之中才能看到苦难的声音和苦味。他认为肤浅的感伤式的苦难书写是对文学的否定,这种诗才是野蛮的。汶川大地震后有没有野蛮的诗人?有,至少有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 苦难文学叙事有三个层面:书写苦难、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现在我们要求汶川大地震文学达到深度、力度太性急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也是如此。最开始还是天安门诗抄。我界定目前为止的汶川地震诗歌就相当于天安门诗抄阶段,还没走到伤痕文学阶段。现在对汶川大地震的反省基本上就是这种审美倾向。这些文学作品给我的感动、震撼远不及图片。我看到的影视作品《震撼世界的七日》也不好。这个时候的文学是非常无力的,我宁愿看报纸、新闻纪录也不愿意看那些文学作品,很虚假。如果我们要直面灾难,与其说是审美超越,不如说是生死超越。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引起了很大争论。但是经香港卫视讨论后,就出现了很多同情理解的声音。为什么?语境发生了变化。当一种行为选择变成学术思考后,他的行为就获得了合理性。“范跑跑”和我们这个话题的相关性在于:本来人是一个血性的存在,而到了“范跑跑”那里就变成了理性的存在。谭千秋等老师的救人行为究竟是道德底线还是道德高标?我们陷入了被动。如果教师救人是道德底线,那么谭千秋等老师的行为就不值得我们歌颂。如果是道德高标,那么“范跑跑”就不该受到我们谴责。在那样一种情境下,那些超越了生死的人成为了一种宗教性的存在,而我们世俗的人没有超越性,就是一种世俗的存在。所以我们敬佩谭千秋,但理性思考下也可以理解“范跑跑”。 3、灾难拯救中的宗教审美维度(苏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苏宁研究员认为,按照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人类精神生活史在“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个不同的时间尺度中表现为不同的面目。它们可以分别表述为,“结构”、“情势”和“事件”。通过不同的时间维度来考察一种具有时间跨度的社会文化现象,如灾难现象,我们可以将其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灾难文学的“长时段史”可以追溯到神话时期,原始宗教时期。这种持续性的结构从历史某个时期来看,常出现“中时段”的转移。它可能给灾难史带来异样的表达方式,但中时段的历史情势阻挡不了向长时段结构的回归。从这个意义看,灾难文学在结构上,是民族性的宏大叙事,是几千年灾难母题的神话传统,英雄情结、宏大叙事构成了传统。从“短时段”看,个人心灵体验式的“事件”出现了,灾难爆发时短时段激发的美会放大,但不长久,它和现实真实的残酷性之间会形成落差。这是存在意义的美,有可能阻断传统带来新的问题,带来新的美学表达方式。 三、灾难文学创作现状与批评 1、不要把灾难“庆典化”(何开四,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正因为有此岸的灾难才有彼岸,救赎与诅咒是无限循环的。幽默地说,上帝惩罚人类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用微软,可以用地震,可以用海啸,甚至还可以给人类降生一个非常糟糕的领导者来把国家搞乱,人类当然也不能忍气吞声。先贤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时候的先贤无法应对灾难,只能借助想象,于是诞生了宗教和神话故事,比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等。《圣经》中的洪水既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既是道也是器。比如摩西出埃及,考古、田野调查已经证实了其中有些东西是事实存在的。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钱钟书的说法,夫“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人来自于自然,脱离自然后,最初敬畏、效法、模仿自然(“法天”),接着工业革命后,想“胜天”,灾难就出现了。最终该回到的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愚昧的。我有个观点是“空间大于时间”,就是说一地发生了灾难,而另一地的人即使知道了这个灾难,也永远不会吸取教训。中国最终还是会以环境为代价。灾难文学涉及的面很广。我们的世界是人的对象化世界,人和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叠合的。人的劣根性决定了很多灾难的必然性。现代社会是“人类不仁,以天地为刍狗”。天地会加倍报复人类。比如金融海啸,这个词既有天灾也有人祸。一切叙事都该是审美叙事。现在我们的灾难叙事是把灾难“庆典化”、“广场艺术化”、“意识形态化”、“政治化”,这恰恰不是文学叙事、审美叙事。在目前语境下,国家、人都要正视灾难。我们这个民族比较健忘。现在要求不要过分渲染灾难的恐怖可怕,其实第一步就应用文学的方式把灾难的可怕展示出来。如果没有感性的、具有冲击性的、让人刻骨铭心的叙事,就不是灾难文学。另外,要有反思。中国没有大文学家出现,实际原因是没有大思想家出现。 2、中国文学艺术中似乎没有灾难的影子(曾永成,成都大学教授) 灾难文学这个概念只有外国文学中有个“灾难悲剧”。我印象深刻的是19世纪俄国画家布留洛夫的作品《庞贝城的末日》,跟我们这次地震灾难可以对应的一个作品。网上有许多庞贝城废墟的图片,包括从地下、火山灰中挖出的骷髅。有个骷髅的头部还挺立着望向天空,可以想见火山灰是瞬间罩住了他们。在欧洲几百年间流行过的黑死病,也是人类遭遇的巨大灾难。还有冰海沉船。我们所说的灾难,大都是自然灾难,人为的比如战争、社会制度造成的灾难似乎在这个话题之外。我们主要面对的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无法预测的突来横祸式的灾难。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似乎没有灾难的影子,不过羿射十日和这个有些关系。长期以来,文学艺术和灾难擦肩而过。我们中国文学表现出来的这种疏远隔膜,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好,过去没有遭受过巨大的灾难。我们的社会、战争连绵不断,矛盾尖锐,就掩盖了这种灾难,遮蔽了文学家艺术家的视线。我们中国人对天特别崇拜,认为不可言说,就不去说。大地震把这种灾难一下子推到我们面前。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整个的心态就是无奈。我多年以来研究生态学,但在这种无法预测的灾难面前,有什么用?文学能做什么?生态美学又能做什么?这个会议,也可以说是痛定思痛。 3、天灾文学具有必然的肤浅性(黎风,四川大学教授) 我把灾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灾,一种偶发性的东西,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必然性,比如地震、雪灾。自然灾难是偶发性的,文学一般不反映偶发性的事件,文学关注的是人祸。人祸能产生大文学。自然灾难不具有文学所表现的本质性的东西,它具有新闻性、偶然性。60年代的自然灾难,也有很大的人祸因素,四川死了很多人,但没留下多少能让人记住的文学作品。路遥的中篇小说《在艰难的日子里》写的就是这个,是为他的《平凡的世界》打底的一部作品。我认为,这次灾难的文学作品只能表现出文学对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但直接体现这次灾难的文学作品不能代表文学本身,不能产生经典的作品。我个人怀疑这次大地震是否能直接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跟这个题材相关的东西。感人的故事很多,但能否构成真正的文学发展的方向,我很怀疑。我看了冯小宁的《超级台风》后,就感觉这种天灾带来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具有必然的肤浅性。纪实性、及时性很强,反映的此时此景,一个是应对灾难,一个是突出政治英雄。尽管它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灾难片。英国的泰坦尼克电影反映的就只是自然灾难,美国的泰坦尼克电影就变成了灾难只是背景,主要反映男女主角的生死爱情。所以这种有关天灾的文学作品,当时可能反应很大,但过去半年后,人就开始麻木。我举个小例子。最近我们接到捐衣物的通知,但最开始踊跃捐钱的老师们反应都很冷淡。这说明中国人遗忘天灾很快。

美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美术论文题目,需要根据专业常见的问题选题,比如:实践研究、目标设计探究、新探索、视觉起点、主题思考、研究与实践策略分析、世界新主题、美术中的情和理等。 扩展资料 美术论文题目,需要根据专业常见的问题选题,比如:实践研究、目标设计探究、新探索、视觉起点、主题思考、研究与实践策略分析、世界新主题、美术中的情和理等。

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艺术创作论文写作文献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摘 要:随着建筑史的发展,从中可以体现出社会文明与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的建筑是不同地域社会风貌的展现,能够从中发现审美和哲学观念。因此,充分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有助于实现建筑艺术的美学化,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充分了解美学内涵。 关键词:建筑艺术;美学原理;内涵 建筑艺术作为传统艺术,可以充分呈现各类建筑元素,包括线条、色彩、质感等,构建出符合人们审美的房屋构架,具有多重空间,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还可以形成建筑艺术,同属于技术与艺术的范围,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 一、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建筑”一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房屋或是具有实用性的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求;其二是经过建筑设计师构思后,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和样式,与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建筑和艺术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有相应的概念,但因为两者都与“建筑学”有一定的关联,符合其专业特点,因而形成了很多新概念,比如建筑艺术、建筑美学等[1]。 在英语的表达方式中,通常会用building或house表示房屋等,用architecture表示建筑学,这就突出了建筑设计师对于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性。又因为建筑除了是一栋建筑物外,还是一种造型的体现,如此,它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美感因素,即不同的点,由点发展成线,最后形成一面,或是整体建筑形式的质、色等,所以,建筑也可以被归为美术的范畴。“建筑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它涵盖了科技和艺术,让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关系变得和谐统一,互相融合[2]。 二、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的异同 ***一***相同点 建筑设计师在构建建筑艺术时,会适当融入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让其具有文化艺术,并且两者都归属于“上层建筑”,会形成相同的创作基础。其创作规律基本相同,两者都是以人的思想变化为源头,了解以往生活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时俱进,有较强的社会性与民族性[3]。同时,两者还受艺术普遍规律的引导和限制,会采用同一种创作手法,以及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突出设计者的观念,形成不同的形式结构,运用形式法则完成设计。 ***二***不同点 文化艺术包括文字、戏剧、电影等,其中,文字艺术主要突出了文字的运用以及语言的描写;戏剧是要以剧本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增强戏剧的影响力;电影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而建筑艺术通过造型,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视觉的享受,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其实用性与功能性,因其一旦建成,会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即建筑与人的联络要远超过艺术与人的联络,它会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艺术的造型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精神意识。 另外,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虽然都可以体现出人们生活的特点和形式,但建筑艺术除了可以反映其生活外,还可以根据本身实用性的改变,以及使用功能的调整,使其通过简单的雕刻、绘画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涵。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建筑艺术是由固定的或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会营造出良好的居住或使用氛围,或是宁静动感,或是朴素华丽,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艺术形态,增加自身的艺术魅力[4]。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可以在雕刻、装饰上体现出来之外,还可以从内外空间的展现以及空间的拓展上体现。首先,调整内外空间的布局以及进行空间的扩充套件,是为了满足建筑实用功能的要求;其次,这些空间被充分利用后,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氛围,但这必须以人们的活动为基础,对室内环境有初步的记忆。这就是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时间元素,让其变成四维空间,即只有在一定空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建筑。 三、建筑艺术蕴藏的美学内涵 ***一***从建筑风格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建筑是以石头为笔记录下的史书,这已经成为建筑给人的初步观念。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这一观念,不管是我国传统文化建筑,还是希腊、罗马建筑,都是把一个时期抽象的历史变得具象化,用物质的形式展示给当代的人们。而我们除了可以从这些物质中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概念性的理论外,还可以发现其建筑风格,并进行分析[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建筑风格,而是注入美学的观念,从不同的教育进行审美,让其形成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以物质为基础,为建筑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另外,建筑风格也可以体现出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水平,包含一定美学与哲学观念。 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相应的建筑风格,而如果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建筑本身还是其风格都与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络,并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建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欧洲各个国家都展开了复兴运动,但因为生产力水平存在的差异,让各个国家的建筑各有特色。 很多西方国家都会把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用,其精细的雕刻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而是让人们不断惊叹,让人们不禁思考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类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当时人们多受唯物主义观念影响,但这种观念却无法在建筑中体现出来,意见大多由上层人员提出,没有满足平民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形成的封建管理制度。因此,这类加入大量雕刻的建筑无法在民间普及,只能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使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质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认识到财富的分配不均,所以,建筑设计者渐渐把中心从装饰性向实用性转变,满足社会大部分人的住房要求,形成平民化的趋势[6]。另外,人们普遍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艺术哲学,即美学和审美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就是哲学观念的改变。如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出现大量需要消耗较多材料的建筑,并以技术美学思想为指导,这种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具有很浓的理性主义色彩;而注重建筑资讯的现代西方建筑,着重突出了反理性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很容易发现当代建筑设计者开始注意到无序、冲突等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哲学观念,让建筑艺术实现了精确与模糊的完美融合。 ***二***从我国传统民居的角度分析其美学内涵 在世界众多的建筑风格中,我国的传统建筑无疑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把不同的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其具有整体感与美感;并且,其表达的生态观念,也和我国传统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络[7]。在古代,很多哲学界就已经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即“天人合一”,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也是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是指包罗永珍的大自然,为客体,“人”是指在大自然中进行生产生活的人,为主体,主体和客体完美融合,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我国传统民居在正式建设前,必然会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房址,即背阴朝阳、北山面水、坐北朝南,便于形成房屋整体的良性生态系统。而背阴朝阳,加入山水的设计则可以通过整体布局完成,无需遵照原有的设计观念。此外,传统民居在室外实际上也体现了这一观念,很多大户人家会在庭院安放假山,修建湖泊,而平民人家也会种植花花草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也会在室内放置一些装饰用的盆栽,让自然景色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此形成现代装修风格。同时,我国传统民居还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观[7]。比如,在高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傍山建房,让房屋错落排列,在平原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会把房屋安放在深巷内,而江南水乡的民居则会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改变庭院或外墙的景观,增加人们与自然景观的亲切度。 四、建筑艺术的美学意义 建筑艺术的美学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问,它是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理论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艺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式,要求人们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建筑艺术,完成现代建筑的设计。而建筑艺术作为一种分析观念,在哲学的思考范围内,也就要求人们坚持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建筑艺术形成或出现的各种现象,即通过辩证的分析,以及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解答其存在的问题,全面思考。因美学提出的观点中着重突出了协调的观念,所以,人们在进行审美工作时,要充分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其规律,明确科技和艺术的关系,让两者在整体的建筑中变得和谐、统一,以增强设计的整体感[8]。 此外,现代科技和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改变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美学观念的创新。比如,很多设计师以往只从三维空间着手,进行设计,但在加入现代科技后,逐渐向四维空间改变,形成新的建筑群体。因此,建筑艺术的美学除了要让设计者客观分析当前的现状外,还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完善建筑学的理念,丰富其内容,促进“建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使其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作为一种融合多种形式的艺术造型,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理论。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明确建筑与艺术的关系,了解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其美学的内涵,用哲学的观念进行分析,确定其美学的意义,让现代建筑设计观念与传统设计观念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丰富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参考文献: [1]朱根杰.建筑与美的分析――建筑美学漫谈[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55-57. [2]刘华龙.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J].中州学刊,2015,***03***:230-232. [3]李立.浅论建筑艺术与美学的辩证关系[J].安徽建筑,2013,***05***:23-25. [4]潘天波,胡玉康.建筑美学:美学的建筑学内涵与后果[J].艺术科技,2011,***01***:43-47. [5]唐孝祥.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J].新建筑,2015,***06***:37-39. [6]艾定增.符号论美学和建筑艺术[J].建筑学报,2015,***10***:26-29. [7]张鹏,赵彦,马秀荣.论建筑艺术与美学[J].科技资讯,2012,***25***:278. [8]李道先.试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01-103. 篇2 刍议戏曲艺术的表演特性 摘要: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表演艺术--戏曲,将歌曲、舞蹈、杂技等很多艺术融为一体。戏曲通过特殊的表演形式将人物的生平经历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探讨戏曲的表演特性,一方面是让戏曲演员们对戏曲表演能有更深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好的表演领悟,另一方面积极探讨戏曲艺术也是为其他人研究戏曲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针对戏曲艺术的四个表演特性,本文将对此展开实质性的探讨研究,以便让人们更轻松地熟识戏曲这门中国传统艺术。 关键词:戏曲艺术 表演特性 综合性 写意性 程式性 虚拟性 中国戏曲所包含的剧种内容十分广泛,延伸发展的地方戏曲特色也是各有千秋,主要是京剧、昆曲、越剧等等,虽然在具体表演唱法上有所差别,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中国戏曲有着这主要的四个共同特点,也就是高度综合的特性,用歌舞演故事的写意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 一、高度综合的特性 中国戏曲是融合了多种艺术表演方式,使之融合在一起转换成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不仅仅只是在“听”上下功夫,在“视”上也是花样繁多。例如国外的戏剧,仅仅只是以对话动作来表演的,十分单调,与之相比,中国戏曲将歌、舞、剧三者结合,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吸取了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不知疲倦的吸收其他艺术表演的优点来丰富自身,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了无比丰富多彩的,感情逼真,视听双享受的表演形式。戏曲的器乐有着带动表演气氛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渲染了表扬情景当时的氛围,或激动或悲伤或萧索或热闹。戏曲的声乐讲究声随韵转。戏曲里表演演员的脸谱绘画,讲究十足的功夫,将人物的性格展现无遗。戏曲里的武打、滑稽等内容也是精彩至极,扣人心弦。另外,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中国戏曲吸收了很多明见感人至深的故事,利用戏剧的形势来再现故事中的情景,有神话有鬼怪,将故事的跌宕起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发展至今的戏曲在唱词上也有所扩大,例如吸收了散文、白话、诗歌的特性,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复杂。总之,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艺术,这正是戏曲的重要表演特性之一。 二、写意性 写意性,通俗的来讲,就是利用歌舞来描绘故事情节。大到历史神话故事,小到我们生活的细节,都成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内容。戏曲演员们苦练“唱”、“念”、“做”、“打”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完美地展现出来,戏曲演员必须将这“唱念做打”融会贯通,不能只精通其中几种,而是要样样精通。可见,一出戏曲从开幕到落幕,虽然短短的几小时,可是这些戏曲演员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大家看到完美的表演而更加刻苦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演员们用玲珑妩媚的身段,华美绝伦的舞姿,真切感人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道白和犹如歌莺般婉转的唱腔在舞台上尽情表演,都只是为了描绘出故事中一个个的人物形象。戏曲的写意性贯穿着戏曲始终,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舞台布置的写意。我们通常看到舞台上背景很简单,只有一桌二椅,但是戏曲演员却能赋予这简约的舞台布景多样化,有时候一张桌椅可以幻化出身处书房、厅堂甚至是世外仙境等等故事环境。有时候桌椅却又不是桌椅,它变成了山,变成了石头等等。不管桌椅到底是代表什么,这都是考验演员的功底。心之所想,便能成真。这也充分显示出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三、程式性 戏曲如果没有了规范,将是如脱缰的野马,难以掌控。我们把这种用来规范戏曲的制约称为“程式”。戏曲的程式性主要是指戏曲当中人物的角色。我们俗知的“生旦净末丑”,正是对人物的表演特性的划分。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唱腔和表演形式等等。例如老生,老生通常是指中年以上,发音浑厚,站如钟鼎的人物形象,这类角色讲究端正刚直庄重肃穆,这都是有规范的。仅仅只是哭和笑,就分成了很多种表演形式,就算是一声咳嗽也要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展现出来。在台上,这“生旦净末丑”各有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其代表性的层面,从唱腔到呼吸都是有条例的。虽然中国戏曲没有那样逼真的模仿实际,它的表演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比较夸张的,但是这种夸张不能随心所欲的乱来,而是要有一个度。戏曲演员的表情、动作都是有制约的,例如在在表演身段上,凡是袖口有甩袖、抛袖、抓袖等;手有云手、穿手、三刀手等;足有正步、跑步、滑步、跌步等。程式化不仅是对人物神动作有所规范,对人物所使用的道具同样也有制约。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戏曲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研究,创造出了脸谱、蟒袍、水袖、长胡子、兰花手以及其他奇形怪状的道具兵器。中国戏曲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界限,这正是体现了戏曲的程式性。 四、虚拟性 虚拟性在中国戏曲中是至关重要的,戏曲演员在台上表演时,仅凭著一桌二椅就能描绘出故事中的环境,例如开门关门,跨门槛,上楼下楼,喂鸡喂鸭,穿针引线,上轿下轿等等,这里面的门、门槛、楼梯、鸡鸭、轿子都是虚拟的。可是戏曲演员必须表现出它们的实际存在,都是充分展现了戏曲演员的表演功底。这些虚拟的动作,都是让观众知道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跟随人物身临其境一般,并且在所描绘的虚拟环境中,实质性地表达人物感情心理,让观众受到感染。很多戏曲中会有骑马或骑驴千里赶路的情景,显然舞台上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空间来千里赶路的,所以演员通常会利用转圈来表示赶路的过程。另外在时间转换上,演员的进场退场,都标志著戏曲时间场景的转换,这都是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来点明的。戏曲的虚拟手法很大程度上给了演员们极宽的演技表现自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深厚的表演功底,都可以再现出翻山越岭,行舟过桥等等难以真实呈现的环境。不仅仅是需要演员们来联想,更是需要带动观众也能身临其境。 五、结语 除了以上这四个特性,中国戏曲还具有很多特点,这其中也需要戏曲演员和爱好者们去探讨,去学习了。只有对这些特性精通,才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才能完美的展现京剧的灿烂夺目。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创造新的内容,给中国戏曲增加更多无与伦比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德秀.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J].戏剧之家,2010,***02***. [2]李素萍.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J].当代戏剧,2008,***05***. [3]王少群.论戏曲艺术表演的写意性[J].黄梅戏艺术,2005,***03***.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艺术创作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首先毕业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品.(效果图.平面图.施工图.电路图等等)这些是必然的.然后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及你在材料的选择上的看法.有什么优点.其次是关于施工的工艺方面的讲解.我毕业的时候画的一套图.老师审评了以后会问你一些关于图纸的一些问题.无非就是关于你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选用这种材质.用这种材质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能否用其他材质代替.等等等等.不多说了.祝你们顺利过关呵呵.

先做个综合(大型)的设计,在结合所学知识作点分析、总结就OK了么。

我也是学艺术的,刚毕业.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据每个学校和导师的不同多少都有点不同吧.你要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决定你的论文题目和内容,我毕业时的要求还不能和同学有重复的,如果你们也有着方面的要求话就要和同学交流一下了,别到时白忙活了.论文就首先要介绍你的设计思路、理念,和他涉及的一些相关方面,详细点比较好。还可以把你设计中的很多细节都说出来。市场调查、分析什么的那是必须的啊,你要知道你设计的东西适合什么材料、国内市场上有没有你需要的材料。就是涉及你设计的东西或需要的都要去了解。投标书之类你可以去网上查看参考下。

狄德罗戏剧表演理论研究 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重要领袖。他不仅创作出两个戏剧剧本,而且还写了多篇剧评文章。《演员奇谈》是他晚年在戏剧创作以及戏剧评论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所写的一篇著作。在这篇著作中狄德罗研究了西方戏剧演员的表演问题。他认为演员在舞台上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不动感情地将事先已塑造的“理想的范式”恰如其分、准确逼真地显现出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效果,从而让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道德教化。这种戏剧表演理论与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美学思想有其内在一致性,笔者将结合他戏剧表演理论的思想渊源对其表演理论进行评析。 一、狄德罗戏剧表演理论的思想渊源 狄德罗的戏剧艺术思想极大地冲击了长期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戏剧,建立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戏剧形式。他的哲学、美学及戏剧艺术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戏剧表演理论,狄德罗戏剧表演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狄德罗的哲学思想。狄德罗提出许多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哲学主张,他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在时空中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自然和社会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反宗教和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历史功绩。狄德罗与当时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相信人类可以凭理性进入自由、平等、博爱的王国。 2.狄德罗的美学和艺术思想。狄德罗对美的看法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有其内在联系性。“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1]P31“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1P]25也就是说“美在关系”中“存在着两种美,真正的美和见到的美。”[1]P25 外在于我的美即真正的美虽然因关系而显现,对于“身心构造和我们一般可能有的人”而言,外在事物的美也有其客观实在性。如“不论我想到还是没想到卢浮宫的门面,其一切组成部分依然具有原来的这种或那种形状,其各部分之间依然是原来的这种或那种安排;不管有人还是没有人,它并不因此而减其美。”[1]P25他认为自然是文艺的源泉和基础,文艺的本质是对自然逼真地摹仿,他讲的自然就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全部社会生活。同时他又认为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现实的再现和抄袭,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想象和虚构,这些想象和虚构要符合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的情与理。“为了真实,哲学家说的话应该符合事物的本质,诗人说的话则要求和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一致。”[1]P196“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理有着共同的基础。真理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判断符合事物的实际。摹仿的美是什么?就是形象与实体相吻合。”[1]P114揭示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艺术就是美的。 3.狄德罗的戏剧艺术及戏剧表演思想。狄德罗将道德教化作为戏剧的主要功能,而要产生道德教化的效果,就必须把戏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摹仿得逼真完美,从而打动观众的情感。他认为戏剧能“引起人们对道德的爱和对恶行的恨”。[1]P106“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他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会铭刻在我们心头的;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有效得多。”[1]P137戏剧有让大家认识事情真相、人物善恶的功能,是教育而不是娱乐,是认识而不是感受,所以他要求演员表演出角色的真实情境而不是真实情感。 狄德罗作为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体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介于喜剧和悲剧之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严肃剧,也就是“市民剧”;同时他也反对古典主义戏剧的等级区分和清规戒律,但仍认为三一律存在的必要性。“三一律是不易遵循的,但却是合理的。”[1]P45也就是说他变革内容的同时却还保留着某些形式。以上可见他在戏剧的功能、戏剧的规范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 二、《演员奇谈》的戏剧表演理论 狄德罗的戏剧表演理论体现了他的哲学、美学、戏剧艺术思想中客观性、理性的一面。他认为演员要对扮演的角色进行钻研揣摩和艺术加工,通过塑造达到“理想的范式”,然后演员表演之时不动感情,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将“理想的范式”准确逼真地显现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他这种不动感情的戏剧表演理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逼真地摹仿自然。狄德罗认为戏剧表演应该逼真地摹仿出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而不是古典主义那种洗礼过的矫揉造作。“那时我们在舞台上将看到一些自然的情景,而这正是一向与天才以及巨大效果为敌的礼仪所摒弃的东西。我将不倦地向我们法国人呼吁:真实!自然!学习古人!学习索福克勒斯!学习他的菲罗克忒忒斯!诗人将菲罗克忒忒斯搬上舞台,他倒在洞口,身上穿着破烂的衣衫,在地上打滚。他感到一阵剧痛,他号叫,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布景是粗野的,剧中不讲排场,只有真实的声音,真实的语言,简单而自然的剧情。如果这样的景象倒不如衣着华丽、油头粉面的人物的景象更使我们感动,那准是我们的鉴赏力退化了。”[1]P77他认为戏剧摹仿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并非仅仅是再现、模拟和抄袭。演员表演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是非常逼真的,所谓逼真就是符合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情与理。“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变成美了,善也就变成美了。”[1]P429演员演出的效果真实可信也就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 2.塑造“理想范本”。狄德罗认为戏剧能够起到道德教化和启发心智的作用,而这样的功能要求戏剧表演为观众提供人物楷模和行为规范,起到“范本”的作用。狄德罗认为“范本有三种:自然造成的人,诗人塑造的人和演员扮演的人。自然造成的人比诗人塑造的人小一号,诗人塑造的人又比演员扮演的人小一号,后者是三种范本里最夸大的。”[1]P342他认为演员扮演的角色应该高于自然和诗人所塑造的人,也就是最高的范本应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演员扮演的角色高于诗人塑造的角色是“因为在行文最明白、最确切、最有力的作家的笔下,文字也不过是,而且只能是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个念头的近似的符号,而这些符号的意义需要动作、姿势、语调、脸部表情、眼神和特定的环境来补足。”演员下的工夫比诗人更深,演员的“理想的范本”远远超过诗人写作的“理想的范本”。[1]P279 同时演员扮演的角色高于依靠自然禀赋塑造的人是因为“依靠自然禀赋的演员偶尔演得十分精彩,一般情况下往往演得一塌糊涂。”[1]P279 演员扮演的范本应该高于自然和诗人所塑造的范本,而演员扮演的范本中又有“理想的范本”。“理想的范本” 一般而言:具有理想性,也就是高于自然和现实生活;具有规范性,也就是比较准确和整一。“理性的范本”应该是将角色趋于完善的自然禀赋再进行设想和艺术加工,使角色的舞台形象应该显示出角色最普遍最显著的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的“典型”形象。注意的是他这个高于自然和现实的范本的塑造过程并不是凭情感体验,而是凭不断地刻苦钻研、推理设想,是个理性地再造过程。“把一系列必然相联的形象按照它们在自然中的先后顺序加以追忆,这就叫做根据事实进行推理。如已知某一现象,而把一系列的形象按照它们在自然中必然会先后相联的顺序加以追忆,这就叫做根据假设进行推 采纳哦

  • 索引序列
  • 艺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 灾难主题艺术创作论文题目
  • 美术创作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创作论文写作文献
  • 艺术创作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