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现象论争”析论1席慕蓉最早的两本诗集《七里香》与《无怨的青春》分别出版于一九八0以及一九八一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出版就大卖。据孟樊的调查,《无怨的青春》从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六年为止共销了三十六版;《七里香》从一九八一年七月至一九九0年十二月共销了四十六版;此外席慕蓉在一九八七年元月出版的《时光九篇》至九0年为止也销到二十七版。这样畅销的纪录,除郑愁予的《郑愁予诗集》与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外,诗坛无人可以相比,这种畅销的现象在诗坛既是空前,至今也没人能打破这个纪录。于是诗坛将此称之「席慕蓉现象」。席慕蓉诗集不但畅销,也引起评论者的诸多意见。肯定者认为「席慕蓉现象」是种可喜的现象,代表现代诗终于被大众接受,而席慕蓉功不可没;反之,批评者认为席慕蓉的诗主题贫乏、矫情造作等等。甚至认为席慕蓉是故意创作此类「媚俗」诗作,来迎合大众的胃口。这些负面批评最早是在一九八四年四月由渡也发表炮火猛烈的〈有糖衣的毒药〉造成了密集的回响,此后关于「席慕蓉现象」的评论不断出现。布迪厄说:「文学竞争的中心焦点是文学合法性的垄断,也就是说,尤其是权威话语权利的垄断。」[1][1]席慕蓉现象引来鼓掌叫好的评论,也引发现代诗人的焦虑。到底席慕蓉的诗是不是「诗」,批评家与阅读大众围绕着席诗展开了文学合法性的争夺战。论争焦点集中在席诗为何畅销上,正反两方互相批判讨论。虽然前人尚未以「论争」定论,但实质上这的确是一场论争,因此本文尝试厘清整个论争的脉络,呈现整个「席慕蓉现象论争」的定位。除了呈现评论家们「如何」论争外,本文更关注的是评论家们「为何」要争议诗集畅销的现象。「席慕蓉现象论争」提供我们一个切入的角度,透过分析评论家们为何论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问题是,现代诗生产体制是如何面对这个前所未见的变局。而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重要理论概念场域(field)、习态(habitus)则提供了我们较佳的分析方式,避免了两种常见评论方式所造成的盲点--对评论者心态的臆测与事件的平面描述。二、 二、 席慕蓉现象论争经过由于前人未以论争看待这些讨论席慕蓉现象的文章,相关资料也未经汇整,因之本文先就时间顺序将论争经过作一整理说明:最早注意到席诗并为之写评论的是七等生,但最早注意到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并且尝试响应的却是曾昭旭。曾昭旭的〈光影寂灭处的永恒--席慕蓉在说什幺〉中说:「当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的热潮,我同时也开始听到一些颇令人忍俊不禁的风评。」[2][2]由此可见当时关于席慕蓉诗集畅销之事,已经开始有许多流言非议,只是没有形诸文字表达,有所耳闻的曾昭旭才写下此文,说明席诗只是一种青春的象征,「一种表示罢了!你又岂能当真认定执着看死了呢!」[3][3]以此对席慕蓉是否故意言情媚俗的疑虑作个澄清。之后在一九八三年,萧萧也写下〈青春无怨‧新诗无怨〉,文中提到席慕蓉的诗集,「缔造了诗集销售的最高纪录,而且,继续累增中。」[4][4]面对席慕蓉诗集的畅销,萧萧持以肯定的态度「甚至于可以说,她是现代诗里最容易被发现的『堂奥』,一般诗人却忽略了。或许真是诗家的不幸!诗坛的不幸!」[5][5],同时萧萧解释到,席诗畅销是因为她诗中充满现代诗人所不愿意写出的「情」、「韵」、「事」,因此席诗「是值得一探究竟的现代诗堂奥。」[6][6]萧萧与曾昭旭都对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给予正面的评价,曾昭旭肯定席的用心真挚,萧萧则点出诗学层面的优点,鼓励大家学习探究。但这些说法在隔年四月由第一个批判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的评论家渡也所分别反驳。他在四月八、九日《台湾时报副刊》上发表了〈有糖衣的毒药〉猛力抨击席慕蓉。这篇文章首先列出席诗的优点,接着分列主题贫乏、矫情做作、思想肤浅、浅露松散、无社会性、气格卑弱、数十年如一日等七项缺点批判席慕蓉。文中渡也批判萧萧的说法,首先说:「包括萧萧在内的某些诗评家皆认为席诗『缔造了诗集销售的最高纪录』,因此『她的出现与成功,都不应该是偶然。』笔者颇不以为然,一个作家的『成功』或失败如完全由掌声的多寡来决定,而非决定于作品的好坏优劣,实在可悲可笑。」[7][7]另外萧萧以为席慕蓉敢于言情是她受欢迎的原因,渡也也不以为然,渡也说:「敢于犯讳犯忌而写情诗者并非如萧萧所言仅有席慕蓉一人!萧萧以为席慕蓉敢于写作情诗,值得褒扬,真是笑话。其实问题不是敢不敢写,而是写得好不好。」[8][8]渡也虽然批判萧萧的上述两点,但是渡也也提到萧萧分析席诗的音乐性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可以分辨出渡也对萧萧的批判,是集中在萧萧对席诗畅销给予正面评价这件事上。此外,曾昭旭所说席慕蓉的诗,必须当作一种象征,不能当成事实来看。渡也也反驳曾昭旭的说法,说:「席诗假若仅是『意境的营造』,则虚无飘渺,一点价值都没有。看做事实的的陈述倒还好一点,虽然令人不舒服。」[9][9]渡也自述其写作动机为「希望能教沈醉于席诗者,大梦初醒;使席慕蓉本人,痛改前非。」[10][10]在渡也的批判范围中,需要改正的,除了席慕蓉之外,也包括喜爱席慕蓉的读者。同样抱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有诗人非马。非马在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发表了〈糖衣的毒药〉这篇文章,文中除了认同渡也的说法外,更点出席慕蓉诗的畅销现象是整个社会的共犯结构所造成:「我又想到那些评论家、出版家以及传播界的人士,他们不好好利用他们的地位与影响力,去为改善社会与人群的工作出力,却甘心沦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培养一批苍白梦幻的作家,把他们的书吹捧上畅销架,诱导易感的年轻人去读去做梦去无病呻吟,因此培养出更多苍白梦幻的作家……」[11][11]渡也的言论一出,随即在《台湾时报副刊》引起一场小论战。张瑞麟发表了〈我读「有糖衣的毒药」〉,以一个不熟悉诗坛的一般读者立场认为,席慕蓉的诗让他能够明白、感动,比起其它诗人而言好多了。羊牧的〈动听的真话-为「有糖衣的毒药」喝采〉则回头批评了萧萧与曾昭旭不该为席慕蓉说话,又再次举了琼瑶的例子比喻席慕蓉,并且说:「认为这些作品就是『诗』,我认为有良知的文学工作者没有沉默的权利。」[12][12]接着,贾化的〈我读「我读有糖衣的毒药」〉则批评了张瑞麟的大众论点,把席慕蓉的诗比成黄色书刊,引起张又响应了一篇〈有害的迷幻药〉。这些文章也许没有深刻论点,但是也反映了阅读大众与诗人的两派想法。在这场由渡也所引起的论战平息之后,到了一九九一年,孟樊在当代台湾通俗文学研讨会上发表了〈台湾的大众诗学〉一文,则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席慕蓉现象」。孟樊长期身处出版业的现场[13][13],因此这篇文章援引许多出版的实际状况来加以左证,加上孟樊善于使用社会学理论,对于席诗受欢迎的社会面向有超越前人的深刻讨论,是这篇论文的可观之处。尤其迥异于其它的评论文章,孟樊试图用分析性、解释性的文字来取代过去的论文中,评论家透过批判席诗所凸显文化的理想与规范功能。这正凸显孟文在「席慕蓉现象论争」中的过渡意义。这篇文章已经将讨论问题的焦点从个人诗艺的高下,是否具有媚俗动机等个人批判,转移到「席慕蓉现象」的社会意涵上。但即使如此,孟樊仍对大众诗有轻微的否定倾向。孟文虽然希望能以不带褒贬的立场来谈席慕蓉现象,在行文中却又可见对席诗带有贬抑的字句,例如:若不是有强大的传播媒体为之造势(包括广告、宣传以及演讲等等),若不是由于进入畅销书排行榜而能一炮而红……则她的诗也很难成为独树一格的大众诗。她是出版商的『诗的宠儿』。」[14][14]席慕蓉如果继续写作这种类型的情诗,在出版商刻意的炒作下,不可能再进步,除非她敢于向生产机制反叛。[15][15]这些说法仍然暗示席诗的媚俗倾向。又如,孟文一开始即定义何谓「大众诗学」,意指「被大众所喜欢或接受的诗……它较一般的诗能普获大众的青睐,反映在诗集的销售上,即表示其销售成绩不恶,不仅『不恶』,而且还能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内,连连再版。」[16][16],矛盾的是,符合这个定义的诗集,除了席慕蓉之外,还包括郑愁予与余光中。于此孟樊花相当大的篇幅企图证明只有席慕蓉的诗是所谓的「大众诗」,而其它二者不是。诸如此类的说法,可以发现孟樊虽希望兼顾八0年代台湾文化工业兴起的背景,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武断地把席诗与大众诗与文化工业划上等号,忽略(或者故意漠视)三者的差别。杨宗翰正点出了孟樊的这个问题。二00一年一月杨宗翰在《竹堑文献》上发表了〈诗艺之外-诗人席慕容与「席慕容现象」〉,杨宗翰则认为文学史还可以透过畅销、女性、蒙古、非诗社成员诗人的身份来看待席慕蓉,开拓新的视野有助于更全面的给席慕蓉较准确的定位。文中则检讨了孟樊对大众诗潜在的贬意。杨宗翰指出孟樊事实上套用了文学史家讨论琼瑶的模式来为席慕蓉下定位,事实上,席慕蓉本人并没有涉及文化工业的生产设计,也没有打算刻意要求畅销,把席慕蓉比附为「诗界琼瑶」的作法是失之武断的。二00二年七月沉奇在《文讯》上发表了〈重新解读「席慕蓉诗歌现象」〉,这是最近一篇讨论席慕蓉现象的文章。沉奇认为现代诗的创作具有实验性与常态性的写作态度两种,席慕蓉正属于后者,不应该因为席慕蓉的诗作不具有实验创新的性质而加以忽视,甚至敌视。总结以上,我们可以对「席慕蓉现象论争」的经过有一概略了解,但在事件的描述之外,我们更关心的是文章后面所透露的讯息,亦即评论者在现代诗场域中的位置以及现代诗场域的转变。三、 三、 从论争看现代诗场域的变迁朋尼维兹如此解释布迪厄的场域:「一个场域就像一个网络,或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组合。我们可以依照这些位置的存在,这些位置对占据此位置的施为者或体制,这些位置在不同种资本分配结构的目前或潜在状况(资本拥有的状况可以决定在该场域中的获利),及和其它位置的客观关系(宰制关系、从属关系或同构关系等),而客观地定义这些位置。」[17][17]上述评论者都分别在现代诗场域中相对的具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如果只重视文化、经济资本或者宰制、从属关系而所描绘的场域位置,则忽略了时间变化导致的权力关系消长。此处将以时间顺序区分出评论者在现代诗场域中位置的变迁。最早肯定席慕蓉现象的萧萧、曾昭旭,他们都是出身中文系研究所,而且两人都是长期在学校教书的老师。老师的身份与曾、萧两人的场域位置有密切的关连。教育政策制订是由国家主导,老师的身份则是教育的执行者,教育目标是使人民接受国家所期许的意识型态。因此身为教师在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便相对倾向政府,也较不具批判性。以台湾来说,在五0、六0年代,由于国家定位倾向是对立于共产中国的自由中国,因此由国家机器所形塑的主导文化(dominant culture)具有标榜正面价值,立场保守且崇尚抒情风格与中国古典传统等特征[18][18]。在强调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氛围里,中文系被赋予高度期待,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出身中文系的老师们对诗的期待视野是一种经过选择的抒情传统。正如威廉士所说:「我们要检视的其实不是一个传统(a tradition),而是一个经过选择的传统(a selective tradition):它是经由有形塑力的过去(a shaping past)与已预先被形塑成的现在(a pre-shaped present)刻意建构而成,在社会与文化之定义及认定上有强大的运作能力。」[19][19]这个带有中国传统、保守抒情倾向的文化品味,决定了他们评价文学作品的方向。但五0、六0年代里现代诗并不是国文教育的一环,当时拥有较被重视的文类是古典诗、文言文之类的古典文类。一直要等到七0年代后,现代诗开始被编入课本,进入国文教育。在那之前,现代诗在台湾文化场域中位于边缘位置。由于战乱,早期现代诗人的教育背景复杂多元,其中军人与外文学者身份居多,就算不是外文系背景,现代诗人们也都努力学习外国诗与外国文学理论。奚密指出现代汉诗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建立不同于古典诗的身份,并且对抗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古典诗的影响。经过早期诗人们的努力,到了六0年代中期,现代诗以确立身份与在文坛的地位。奚密指出:「现代诗的新空间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对诗的无功利性的追求;第二,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社会经济弱势的自觉以及对其它弱者的怜悯;第三,激进的个人主义与通俗文学文化对立。」[20][20]正因为现代诗具有上述特征,相对的参与现代诗的创作活动也变成一种前卫实验的象征,这往往代表配合不愿意与商业以及政府主导的主流文化品味。到了八0年代,现代诗已经逐渐被承认为重要其,中文系学者也开始尝试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解读研究现代诗。但是传统中文系并没有相关的诗学知识可以援引,中文系身份的现代诗评论家有两种方式进行批评,其一转化相类似的古典诗学理论来诠释现代诗。不然就是接受已发展了二十年,混杂外国诗学与现代诗人自身体悟的现代诗学传统。因此同样是中文系出身的渡也、萧萧与曾昭旭,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导致立场的对立。对萧、曾而言,席诗与他们所熟悉的中国古典传统相当的契合,萧萧说:「萧萧这样分析:「大学时代,席慕蓉已会作诗填词,古典诗歌的含蓄精神、温婉性格、温柔气质,自然从她的话中透露出来,不过,她运用的是现代白话言舒散感觉又比古典诗词更让人易于亲近。同时,她不会浸染于现代诗挣扎蜕化的语言不似一般现代诗那样高亢。」([21][21])由此可见,萧萧在席诗中所看到的「古典诗歌的含蓄精神」,正是萧、曾两人接受的原因。相反的,在现代诗传统的无功利性以及反对通俗文学的特征,使得渡也、非马等现代诗人完全不能接受席慕蓉的作品。首先,他们不能认同诗的受欢迎,因为诗是一种前卫、实验、菁英文化的象征,是不应该普遍化大众化的。另外他们也不能认同席诗得到评论者的赞美,因为现代诗专业评论者的赞美,代表评论者承认这些「文字」是诗,这将使「诗的定义」混淆不清。最后终使渡也、非马这些评论家以严厉语气批判将席慕蓉与肯定席诗的评论者。此外在《台湾时报副刊》发表文章反对渡也的张瑞麟,可以说代表一般大众对这个现象的看法[22][22]。的确,普罗大众并不期待复杂难懂的文学作品,抒情风格容易接受都是一般大众愿意接受席慕蓉的原因。张瑞麟说:「只因为她的诗我看得懂,而且会受感动。我宁可要一个诗作平浅易懂的诗人,也不要十个写些令人看了不知所云的艰难的诗人。」[23][23]在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大众长期以来对现代诗的不能谅解与理解。长期以来,强调实验前卫的现代诗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已经是台湾现代诗史上争议过无数次的话题,即使如此,现代诗人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定位,保持与大众的距离,并且享受着现代诗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资本。能够解读并创作别人不能理解的现代诗似乎成为现代诗人们高人一等的理由。虽然有心之士不断鼓吹现代诗不要晦涩,但大众对现代诗的接受程度却一直不高。相反的,六0到八0年代间在国中、高中国语课本上出现的现代诗作,除了强调爱国的作品外,多半是抒情的小品。这使得被教育的大众对现代诗的期待往往停留在杨唤的〈夏夜〉、蓉子〈只要我们有根〉、余光中〈乡愁四韵〉、渡也〈竹〉这类抒情、标举正面价值、倾向采取中国象征的诗作,这些倾向也正是席慕蓉的诗中的特色。再加上国文学习过程中会学到许多中国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所表现的抒情与古典诗词特有的押韵方式都使得阅读大众感到熟悉,而得以欣赏席慕蓉作品。时间到了九0年代,文学场域开始有了转变。首先,其次研究者开始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意义。各种国内、外有关通俗文学的理论的兴起,使孟樊能以有别于过去评论家的理论架构去讨论席慕蓉现象,对孟樊而言,这已经是诗学现象,而不再是诗人个人的技巧或品格问题。但是孟樊仍犯了把席诗成通俗文学的问题。到了最近,杨宗翰发声时候,情况又不同于孟樊发声的时候。随着时间过去,席慕蓉以成名二十年,她早期成名的作品也已经被典律化,例如《时光九篇》得到民国七十六年的「中兴文艺奖章」。作品而收入各大重要诗选,甚至近年来的高中、高职课本已将〈一棵开花的树〉收入教材中[24][24]。而「席慕蓉现象」也已经成为台湾现代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后来研究台湾现代诗史者不能不处理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使杨宗翰可以在较无压力环境下处理席慕蓉现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沉奇,他是西安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教授。同时也是诗人、诗评家,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虽然评论台湾现代诗,但他却是受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大陆评论家在八0年代文革结束后,开始关注台湾文学。 就权力场的考量来说,大陆评论家在做台湾文学评论时,隐约藏着以中国文学传统收编台湾文学的企图。因此与台湾评论家不同的是,沉奇与其它大陆诗评家看待席慕蓉诗作时,是将席慕蓉诗与心中的中国新文学传统作比较,而不是单以台湾现代诗传统来看。因此大陆诗评家们往往愿意仔细分析,目标是找出席慕蓉诗中与中国传统的相关之处。沉奇认为「对『席慕蓉现象』的重新解读,旨在对整个常态诗歌写作的重新正名与定位。长期任运不拘、一味移步换形的中国新诗,正在逐渐清醒中认领一个守常求变的良性发展时期。」[25][25]一反台湾评论家的批判,沉奇看到的是席慕蓉对「中国新诗」的良性发展影响。但对大陆的畅销诗,沉奇却不以为然,他说:「尤其是在『席慕蓉旋风』登陆大陆诗坛时,正值『汪国真诗歌热』之际,人们很容易将二者合并归类……简单而轻率地认定席慕蓉为台湾版的汪国真,自然不屑一顾了」[26][26]此处可以再次看到,之所以会有这种结论,而不是说汪国真是「大陆版的席慕蓉」,正因为沉奇是将席慕蓉置于中国新诗传统中衡量。以上详细分析现代诗场域的变迁与不同时期评论家在场域中的位置。除了讨论评论家与一般大众在文学场域中的位置外,我们还能从论争的焦点看出论者的习态如何作用。
CONGSHIGE
有一篇相关论文你可以借鉴一下,不过我认为你还是先要认真去主读读席慕容的诗歌,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仅供参考。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 作者:【宋姗 曾丽芹】 学教育 21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宋姗曾丽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 席慕容的诗歌曾带给诗坛一阵清新旋风,给很多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待诗的真诚,她的忧伤的真诚,本文将从其诗歌所表现的感伤情调中来分析其“独抒性灵,不拘格调” 的真性情。从她对故乡那解不开的情怀中来感受她的深切的失落。 [关键词] 感伤;真;爱情;乡愁一、独抒性灵的“真” 席慕容台湾女诗人,她的名字以及她的诗歌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峡两岸刮起过一股强劲的“席慕容旋风”。席慕容的诗之所以能在海峡两岸都风靡一时,受到众多的青年读者的欢迎。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她的真情所感动。这种真情所描绘出来的忧伤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纯净的天空。正如她一直所相信的“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爱心在她的诗中表露无疑,像“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粒种子都崛起/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 如果你愿意。”(《如果》),将我对你的爱,你的情表现的刻骨铭心,为了你甘愿做任何琐碎的事情,此情此情是多么让人心碎。而象“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 一针有一针的悲伤与/疼痛。”(《重逢之一》),就将我的一颗饱满的心融入在了刺绣的每一针的疼痛中,将你的面容,一针一针的绣在我的心上。这种由真而表现出来的感伤,在席慕容的笔下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真性情的提倡,在我国古代的诗论中,就多次被倡导。尤以袁宏道的“性灵说” 论述最为透彻。他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仿作。在《序小修诗》中,他赞扬其弟小修的诗道:“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束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龇处,佳处自不必言,即龇处亦多独造本色语。”他所表达的就是一个“真” 字,只要文学作品是真性灵,真感情的流露,即使是 “龇处” 亦是“佳者”。而席慕容的诗文,处处体现她的真情,她的非胸臆的流出不肯下笔,将情与境,将爱情的千言万语,都融会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如“你是那急驰的箭/ 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你是那负伤的鹰/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那缠绵的藤萝”。(《伴侣》),我的爱如你翎旁的风,如抚慰你的月光,如缠绵的藤萝,这些都只是为了能做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做你永生永世的伴侣,用看似平凡的意象,却表达了最真最深的情。而情到深处自然会生出感伤,爱必得忧伤,这种对爱的忧伤,在席慕容的爱情诗中,表现最深,无论是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惆怅,爱的坦诚,都流露出一种温润、一种圣洁、一种执着而无悔的心情。如“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来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的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盼望》)。我深知我们将永不能在一起,可是我祈求的只是相爱的瞬间,你回首时那短短的瞬间,只要你给了我那爱的一瞬间,那就是我盼望的。可是最终的最终,你却连这一瞬都没能给我。但是席慕容的这种忧伤,并不是无病呻吟的感伤,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悯,而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旨归,她经历忧伤过后痛苦过后,对生和爱有一种大悟和觉醒。就像她在《无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说的: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的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她用她独有的善和真,将感激的心存在爱中,警醒着大家在爱逝去后,你依然会了无遗憾。真正的爱心是最柔软、最宽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击的,只要你的确曾真正的爱过,不管今天和将来如何,都不应有悔。在展现爱的人生中,更在以女性悦耳的絮语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所以我们在那么多虚伪的作品就更珍惜席慕容的这种真。二、继承与创新的“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指出,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然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细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颓而通其所必变。”袁宏道在这里指出:“真正的继承,不是模仿,而应当是新的创造与发展。‘时’的变化,必然要引起‘物’的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为此就要有‘通变’的观念,而不能剿袭传统。”这正如席慕容的诗,既有对于古典诗美的现代抒写,将古典诗词的凄美意象融入现代诗中,也有西方文明的风采,将西方文化的绝对宽容精神和浪漫情调与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委婉和淡淡的宿命意识巧妙的结合在自己的诗中,形成独特的个性。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则使她的诗散发出古典诗文学评论 学教育 22 词的抒情韵味。古词意象的选择的不同,诗的韵味也会不同。席慕容善于将古典诗柔美的意象作用于自己的诗中,也善于用新的诗歌意象来传达她的诗情,既古又变。她使用最多的意象是各种花的意象。而花的意象在古诗人眼中,是忧伤的代名词,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这一意象体现出黛玉的无尽伤怀之情,而在席慕容这里,花依旧是忧伤的化形,如“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渐行渐远/长廊寂寂诸神静默/我终于成木成石一如前世/廊外仍有千朵芙蓉/淡淡的开在水中”(《历史博物馆》)。这首诗在《台湾爱情诗选析》一书中被视为是席慕容的诗中最好的一首,将现代的诗情融入了古典的莲荷意象中去。仿佛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一夜间有了灵魂,而在等待你的期望落空后,又终于失了这灵魂。除此之外,席慕容的诗中还创造了些新的诗歌意象。如对“树”的新解,将树作为爱情的象征,爱的凄美在她的那篇《一棵开花的树》中,表现的最透彻。“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颗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颗满心期待着爱的树,为情人凋零的树的形象跃然于我们面前“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朋友啊/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 爱情的凄美,在开满了花的树的面前,在伟岸的树的面前,依然只是一颗为爱受伤而凋零的心。满载这希望而来,满愈伤怀而落,满地皆是伤心的泪珠,为你离去而未看我一眼的泪珠。还有“风沙”“风沙起时乡心就起/ 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狂风沙》)” 或“呼唤这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高速公路的下午》)等这些新的意象。正是席诗中对于古诗的继承与创新,也正是这些创新,才使席慕容的诗充满了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惊奇,既感伤又憧憬的意趣在其中。三、率性而行的“趣” 席慕容诗的忧伤的真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变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其中,她的诗带给读者的往往是心灵的感动与震撼,优美的意象清新明丽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在诗中流露出来,在“茉莉好像/没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茉莉》)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真挚的情感比喻成小小的茉莉,美丽的茉莉的清香的蓓蕾,正如自己想你时的心情,在每时每刻,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想你的刹那”。丰富的情感满愈心中。然后她的诗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自己小小的情感世界中,在对爱情的无法挽回的忧伤中,在对青春逝去的惆怅中,对生命人生的一种了悟也在她的笔尖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了。在《邂逅》这首诗中,作者就将逝去的爱情,青春的流去当成是命运的安排,不错怪谁,只是当我们多年后擦身而过,漠然的转身离去时,那一份伤痛就永久的留在心中了,然后在一切过后,悟得生命和生活只要安宁和美丽就好了,能够有欣赏天蓝树绿的安宁,这就是忧伤后所能得到的最本真的生活吧!忧伤,所以才有所悟,有所悟才更怀念那些曾经美好的日子,曾经烙在心上的日子。总所周知,席慕容是蒙古族后裔,虽然从小离开大陆,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故乡—— 内蒙古草原。但是小时候总在外婆的口中听到故乡,在地理课上感受着故乡。故乡对于她来说,不是地图上那遥远的陌生的草原,而是深深刻在心上,在心上想了千百遍的情怀,而对于这些怀念故乡的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曾多次反复的出现,对于她来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确实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简短的七行三个段落,作者就将这份乡愁情绪概括出来,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 的形象比喻抒发了似海洋深的愁绪、怀念、怅惘的情感,使人读之回味无穷。这首诗同余光中的早年发表的《乡愁》一样,道出了远离故土的游子们的共同情感特征,意境深远。乡愁诗的抒写,往往包含着很深的失落,因为喜爱,所以常感到不满和失落; 因为爱得深,所以失落感也就特别强烈。而这些深深的失落感,在席慕容的乡愁诗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如《狂风沙》中“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请让我与你们为侣化遍长空/飞向那历历的关山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风沙起时,乡愁顿起,揣想那风沙起处的模样,希望从风沙带来的气息中嗅出故乡的花香,听到乡音忧长的思念,然而风沙过后,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去那份牵挂。于是诗人希望那漂游无根的云和鹰能够听到她的呼唤,能够携带她遨游长空飞越关山,去寻找那日思夜想的故乡。而这些迫切的心情唯有父母亲才能理解,于是“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而“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这是一个现代人痛苦灵魂的挣扎与再现,是一个游子浪迹天涯无所适从的悲哀。四、结语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情绪记忆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赌物感人,触景伤怀,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这种感伤如逝水年华往往能够触到读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拨动那常人无法拨起的弦音。感伤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可谓道尽了人生的百态,触动了全景,在每一个情绪波动的角落,总是不知不觉的渗透进了其中。那种由真而发的伤,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无法躲藏的。参考文献: [1] 席慕容:《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抒情诗合集》. [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2]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夏祖丽:《一条河流的梦》. [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4] 杨光治:《台湾爱情诗选析》. [M]. 1989. [5] 潘承玉:《忧伤与莲荷原型——席慕容的艺术世界透析》. [J].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2. [6] 郭济访/王建选评.《台湾三家诗精品》. [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0.作者简介:宋姗(1986—),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曾丽芹(1987—),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文学评论
参考例文: 行路人生 我在天光初透的草舍醒来,只有我一个人。我踌躇着,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我面对着苍茫荒野,大声道:“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那么你告诉我,该孤独上路还是结伴而行?”荒原里一片岑寂。猎猎风声似要撕魂裂魄。 “你的心意我无从知晓。但我势必选择孤独上路。”你的声音冉起,震得我惊喜交加。我溯着你的声音之源,忆起你笔下祥林嫂的凄惨与抗争。 你说,凡是一人有了新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若呐喊于生人前,而生人不语,既非赞同,也无反对,这是怎样的悲哀啊。你于是以之为寂寞。我了解你的抗争。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国人在光亮中惊醒。你走得比世人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你的孤独只被你在拈笔一笑中了然。你用笔,用鲜血,勇担当一切的勇气,为世人引路。你身后的一群人,也因此走得更快,更快。我对着荒野,微笑着说:“先生,你是勇者。” “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必定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我坐在地上,听着海子微微的吟诵。 你说,我不愿与他人在熙攘中前行,我宁愿独自踏上心灵之路。无关快慢,无关远近,只愿收割路的幽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了解你这种“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心境。你在一曲排箫中走上自己的路途。一如那篱落菊花、梅妻鹤子。你以身奏的梵音,是诱人入梦的,只有执着于心灵之路的人才梦得进去。清茶布衣,麝香酴醾,乐得出世客的逍遥。 荒野里回声渐起,从“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到“世间权钱烧似火(应是: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从“众人之途,当为远行”到“我与世界一同上路”。我在一片响声中释然。 行路人生,总须有些甘愿领受寂寞独自开路的个人,他们走得快,经受的磨难也更多,但他们不仅觅得本心,也为后来的结伴行人开辟出小道。一群人相互扶持,势必走得更慢更远。正是这样一群人,垒起了人类文明的金字塔。 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开头写了自己的踌躇:“不知是在这里等待抑或独自上路”。中间用第二人称写了鲁迅和海子的启示,结尾再写“我拾起背包,决定孤独上路。”文章紧紧扣住题目“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关系来写。文章既展现了作者广阔的阅读面,作者对鲁迅、对海子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作品、对《诗经》等经典也有独到的体会;文章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比如“在那样一个黑暗年代,你以笔为戟,独自上路,竟生生地把黑暗撕出一片光明来。”“你走得比世人都快了些,你路上的寂寞亦如夜夜搓揉灵魂的猛兽。”等语句就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有感染力。 分 析: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其实一样西餐吃饭要的是安静不能有声音最重要的是西餐实用的是金属刀和叉中餐就要温文尔雅其实也是安静 所以一样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餐摆放礼仪●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漫画餐桌礼仪
餐桌上的学问今天,我参加了一个数学能力的比赛。一回家,就拉住爸爸问这问那,“爸爸,一根绳子围成图形,周长一样,面积相同吗?”爸爸肯定地说:“没问题!”午饭时,我再次问爸爸:“爸爸,刚才那道题,你还没回答我呢!”爸爸从我的汤中,用筷子挑出一根粉丝,放在桌上,我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奇怪地看着爸爸,爸爸先把这根粉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又把粉丝围成边更长的长方形。又问我:“它们的面积相同吗?”我摇了摇头。爸爸又接着说:“那么我考考你,你知道单摆吗?”他边说,边一手拿起粉丝,另一手攥着粉丝的另一端,猛地一放手,粉丝摇摆起来,“要是你知道这,你就是小小伽利略了!”“伽利略,他是谁?”“他可是伟大的科学家哦!一天,他正在教堂内看书,突然一阵风把教堂内的灯吹得摇动起来了,伽利略想:灯摇的速度似乎一样嘛!他回到家,在每根绳子上都系了一块木板。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一根与自己脉博跳动速度相同的绳子,速度都是---------每分钟72跳。他终于发明了脉博计时器。”每次在餐桌上,我都会有些收获,增长些知识。我也想起了语文书上的一句话: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聚沙成塔,今天的我又比昨天的我增长了知识。
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式: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 (picnics),茶会 (tea parties)。 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为首。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国和英语国家宴客习俗的差异还表现在宴请的礼仪上。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最后,我还要提到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异,也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篇一:《无怨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篇二:《古相思曲》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篇三:《回首》
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曰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必得忧伤
有一篇相关论文你可以借鉴一下,不过我认为你还是先要认真去主读读席慕容的诗歌,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仅供参考。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 作者:【宋姗 曾丽芹】 学教育 21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宋姗曾丽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 席慕容的诗歌曾带给诗坛一阵清新旋风,给很多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待诗的真诚,她的忧伤的真诚,本文将从其诗歌所表现的感伤情调中来分析其“独抒性灵,不拘格调” 的真性情。从她对故乡那解不开的情怀中来感受她的深切的失落。 [关键词] 感伤;真;爱情;乡愁一、独抒性灵的“真” 席慕容台湾女诗人,她的名字以及她的诗歌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峡两岸刮起过一股强劲的“席慕容旋风”。席慕容的诗之所以能在海峡两岸都风靡一时,受到众多的青年读者的欢迎。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她的真情所感动。这种真情所描绘出来的忧伤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纯净的天空。正如她一直所相信的“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爱心在她的诗中表露无疑,像“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粒种子都崛起/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 如果你愿意。”(《如果》),将我对你的爱,你的情表现的刻骨铭心,为了你甘愿做任何琐碎的事情,此情此情是多么让人心碎。而象“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 一针有一针的悲伤与/疼痛。”(《重逢之一》),就将我的一颗饱满的心融入在了刺绣的每一针的疼痛中,将你的面容,一针一针的绣在我的心上。这种由真而表现出来的感伤,在席慕容的笔下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真性情的提倡,在我国古代的诗论中,就多次被倡导。尤以袁宏道的“性灵说” 论述最为透彻。他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仿作。在《序小修诗》中,他赞扬其弟小修的诗道:“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束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龇处,佳处自不必言,即龇处亦多独造本色语。”他所表达的就是一个“真” 字,只要文学作品是真性灵,真感情的流露,即使是 “龇处” 亦是“佳者”。而席慕容的诗文,处处体现她的真情,她的非胸臆的流出不肯下笔,将情与境,将爱情的千言万语,都融会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如“你是那急驰的箭/ 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你是那负伤的鹰/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那缠绵的藤萝”。(《伴侣》),我的爱如你翎旁的风,如抚慰你的月光,如缠绵的藤萝,这些都只是为了能做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做你永生永世的伴侣,用看似平凡的意象,却表达了最真最深的情。而情到深处自然会生出感伤,爱必得忧伤,这种对爱的忧伤,在席慕容的爱情诗中,表现最深,无论是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惆怅,爱的坦诚,都流露出一种温润、一种圣洁、一种执着而无悔的心情。如“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来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的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盼望》)。我深知我们将永不能在一起,可是我祈求的只是相爱的瞬间,你回首时那短短的瞬间,只要你给了我那爱的一瞬间,那就是我盼望的。可是最终的最终,你却连这一瞬都没能给我。但是席慕容的这种忧伤,并不是无病呻吟的感伤,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悯,而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旨归,她经历忧伤过后痛苦过后,对生和爱有一种大悟和觉醒。就像她在《无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说的: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的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她用她独有的善和真,将感激的心存在爱中,警醒着大家在爱逝去后,你依然会了无遗憾。真正的爱心是最柔软、最宽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击的,只要你的确曾真正的爱过,不管今天和将来如何,都不应有悔。在展现爱的人生中,更在以女性悦耳的絮语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所以我们在那么多虚伪的作品就更珍惜席慕容的这种真。二、继承与创新的“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指出,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然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细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颓而通其所必变。”袁宏道在这里指出:“真正的继承,不是模仿,而应当是新的创造与发展。‘时’的变化,必然要引起‘物’的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为此就要有‘通变’的观念,而不能剿袭传统。”这正如席慕容的诗,既有对于古典诗美的现代抒写,将古典诗词的凄美意象融入现代诗中,也有西方文明的风采,将西方文化的绝对宽容精神和浪漫情调与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委婉和淡淡的宿命意识巧妙的结合在自己的诗中,形成独特的个性。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则使她的诗散发出古典诗文学评论 学教育 22 词的抒情韵味。古词意象的选择的不同,诗的韵味也会不同。席慕容善于将古典诗柔美的意象作用于自己的诗中,也善于用新的诗歌意象来传达她的诗情,既古又变。她使用最多的意象是各种花的意象。而花的意象在古诗人眼中,是忧伤的代名词,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这一意象体现出黛玉的无尽伤怀之情,而在席慕容这里,花依旧是忧伤的化形,如“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渐行渐远/长廊寂寂诸神静默/我终于成木成石一如前世/廊外仍有千朵芙蓉/淡淡的开在水中”(《历史博物馆》)。这首诗在《台湾爱情诗选析》一书中被视为是席慕容的诗中最好的一首,将现代的诗情融入了古典的莲荷意象中去。仿佛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一夜间有了灵魂,而在等待你的期望落空后,又终于失了这灵魂。除此之外,席慕容的诗中还创造了些新的诗歌意象。如对“树”的新解,将树作为爱情的象征,爱的凄美在她的那篇《一棵开花的树》中,表现的最透彻。“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颗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颗满心期待着爱的树,为情人凋零的树的形象跃然于我们面前“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朋友啊/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 爱情的凄美,在开满了花的树的面前,在伟岸的树的面前,依然只是一颗为爱受伤而凋零的心。满载这希望而来,满愈伤怀而落,满地皆是伤心的泪珠,为你离去而未看我一眼的泪珠。还有“风沙”“风沙起时乡心就起/ 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狂风沙》)” 或“呼唤这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高速公路的下午》)等这些新的意象。正是席诗中对于古诗的继承与创新,也正是这些创新,才使席慕容的诗充满了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惊奇,既感伤又憧憬的意趣在其中。三、率性而行的“趣” 席慕容诗的忧伤的真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变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其中,她的诗带给读者的往往是心灵的感动与震撼,优美的意象清新明丽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在诗中流露出来,在“茉莉好像/没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茉莉》)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真挚的情感比喻成小小的茉莉,美丽的茉莉的清香的蓓蕾,正如自己想你时的心情,在每时每刻,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想你的刹那”。丰富的情感满愈心中。然后她的诗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自己小小的情感世界中,在对爱情的无法挽回的忧伤中,在对青春逝去的惆怅中,对生命人生的一种了悟也在她的笔尖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了。在《邂逅》这首诗中,作者就将逝去的爱情,青春的流去当成是命运的安排,不错怪谁,只是当我们多年后擦身而过,漠然的转身离去时,那一份伤痛就永久的留在心中了,然后在一切过后,悟得生命和生活只要安宁和美丽就好了,能够有欣赏天蓝树绿的安宁,这就是忧伤后所能得到的最本真的生活吧!忧伤,所以才有所悟,有所悟才更怀念那些曾经美好的日子,曾经烙在心上的日子。总所周知,席慕容是蒙古族后裔,虽然从小离开大陆,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故乡—— 内蒙古草原。但是小时候总在外婆的口中听到故乡,在地理课上感受着故乡。故乡对于她来说,不是地图上那遥远的陌生的草原,而是深深刻在心上,在心上想了千百遍的情怀,而对于这些怀念故乡的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曾多次反复的出现,对于她来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确实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简短的七行三个段落,作者就将这份乡愁情绪概括出来,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 的形象比喻抒发了似海洋深的愁绪、怀念、怅惘的情感,使人读之回味无穷。这首诗同余光中的早年发表的《乡愁》一样,道出了远离故土的游子们的共同情感特征,意境深远。乡愁诗的抒写,往往包含着很深的失落,因为喜爱,所以常感到不满和失落; 因为爱得深,所以失落感也就特别强烈。而这些深深的失落感,在席慕容的乡愁诗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如《狂风沙》中“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请让我与你们为侣化遍长空/飞向那历历的关山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风沙起时,乡愁顿起,揣想那风沙起处的模样,希望从风沙带来的气息中嗅出故乡的花香,听到乡音忧长的思念,然而风沙过后,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去那份牵挂。于是诗人希望那漂游无根的云和鹰能够听到她的呼唤,能够携带她遨游长空飞越关山,去寻找那日思夜想的故乡。而这些迫切的心情唯有父母亲才能理解,于是“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而“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这是一个现代人痛苦灵魂的挣扎与再现,是一个游子浪迹天涯无所适从的悲哀。四、结语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情绪记忆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赌物感人,触景伤怀,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这种感伤如逝水年华往往能够触到读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拨动那常人无法拨起的弦音。感伤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可谓道尽了人生的百态,触动了全景,在每一个情绪波动的角落,总是不知不觉的渗透进了其中。那种由真而发的伤,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无法躲藏的。参考文献: [1] 席慕容:《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抒情诗合集》. [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2]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夏祖丽:《一条河流的梦》. [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4] 杨光治:《台湾爱情诗选析》. [M]. 1989. [5] 潘承玉:《忧伤与莲荷原型——席慕容的艺术世界透析》. [J].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2. [6] 郭济访/王建选评.《台湾三家诗精品》. [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0.作者简介:宋姗(1986—),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曾丽芹(1987—),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文学评论
“席慕蓉现象论争”析论1席慕蓉最早的两本诗集《七里香》与《无怨的青春》分别出版于一九八0以及一九八一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出版就大卖。据孟樊的调查,《无怨的青春》从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六年为止共销了三十六版;《七里香》从一九八一年七月至一九九0年十二月共销了四十六版;此外席慕蓉在一九八七年元月出版的《时光九篇》至九0年为止也销到二十七版。这样畅销的纪录,除郑愁予的《郑愁予诗集》与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外,诗坛无人可以相比,这种畅销的现象在诗坛既是空前,至今也没人能打破这个纪录。于是诗坛将此称之「席慕蓉现象」。席慕蓉诗集不但畅销,也引起评论者的诸多意见。肯定者认为「席慕蓉现象」是种可喜的现象,代表现代诗终于被大众接受,而席慕蓉功不可没;反之,批评者认为席慕蓉的诗主题贫乏、矫情造作等等。甚至认为席慕蓉是故意创作此类「媚俗」诗作,来迎合大众的胃口。这些负面批评最早是在一九八四年四月由渡也发表炮火猛烈的〈有糖衣的毒药〉造成了密集的回响,此后关于「席慕蓉现象」的评论不断出现。布迪厄说:「文学竞争的中心焦点是文学合法性的垄断,也就是说,尤其是权威话语权利的垄断。」[1][1]席慕蓉现象引来鼓掌叫好的评论,也引发现代诗人的焦虑。到底席慕蓉的诗是不是「诗」,批评家与阅读大众围绕着席诗展开了文学合法性的争夺战。论争焦点集中在席诗为何畅销上,正反两方互相批判讨论。虽然前人尚未以「论争」定论,但实质上这的确是一场论争,因此本文尝试厘清整个论争的脉络,呈现整个「席慕蓉现象论争」的定位。除了呈现评论家们「如何」论争外,本文更关注的是评论家们「为何」要争议诗集畅销的现象。「席慕蓉现象论争」提供我们一个切入的角度,透过分析评论家们为何论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问题是,现代诗生产体制是如何面对这个前所未见的变局。而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重要理论概念场域(field)、习态(habitus)则提供了我们较佳的分析方式,避免了两种常见评论方式所造成的盲点--对评论者心态的臆测与事件的平面描述。二、 二、 席慕蓉现象论争经过由于前人未以论争看待这些讨论席慕蓉现象的文章,相关资料也未经汇整,因之本文先就时间顺序将论争经过作一整理说明:最早注意到席诗并为之写评论的是七等生,但最早注意到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并且尝试响应的却是曾昭旭。曾昭旭的〈光影寂灭处的永恒--席慕蓉在说什幺〉中说:「当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的热潮,我同时也开始听到一些颇令人忍俊不禁的风评。」[2][2]由此可见当时关于席慕蓉诗集畅销之事,已经开始有许多流言非议,只是没有形诸文字表达,有所耳闻的曾昭旭才写下此文,说明席诗只是一种青春的象征,「一种表示罢了!你又岂能当真认定执着看死了呢!」[3][3]以此对席慕蓉是否故意言情媚俗的疑虑作个澄清。之后在一九八三年,萧萧也写下〈青春无怨‧新诗无怨〉,文中提到席慕蓉的诗集,「缔造了诗集销售的最高纪录,而且,继续累增中。」[4][4]面对席慕蓉诗集的畅销,萧萧持以肯定的态度「甚至于可以说,她是现代诗里最容易被发现的『堂奥』,一般诗人却忽略了。或许真是诗家的不幸!诗坛的不幸!」[5][5],同时萧萧解释到,席诗畅销是因为她诗中充满现代诗人所不愿意写出的「情」、「韵」、「事」,因此席诗「是值得一探究竟的现代诗堂奥。」[6][6]萧萧与曾昭旭都对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给予正面的评价,曾昭旭肯定席的用心真挚,萧萧则点出诗学层面的优点,鼓励大家学习探究。但这些说法在隔年四月由第一个批判席慕蓉诗集畅销现象的评论家渡也所分别反驳。他在四月八、九日《台湾时报副刊》上发表了〈有糖衣的毒药〉猛力抨击席慕蓉。这篇文章首先列出席诗的优点,接着分列主题贫乏、矫情做作、思想肤浅、浅露松散、无社会性、气格卑弱、数十年如一日等七项缺点批判席慕蓉。文中渡也批判萧萧的说法,首先说:「包括萧萧在内的某些诗评家皆认为席诗『缔造了诗集销售的最高纪录』,因此『她的出现与成功,都不应该是偶然。』笔者颇不以为然,一个作家的『成功』或失败如完全由掌声的多寡来决定,而非决定于作品的好坏优劣,实在可悲可笑。」[7][7]另外萧萧以为席慕蓉敢于言情是她受欢迎的原因,渡也也不以为然,渡也说:「敢于犯讳犯忌而写情诗者并非如萧萧所言仅有席慕蓉一人!萧萧以为席慕蓉敢于写作情诗,值得褒扬,真是笑话。其实问题不是敢不敢写,而是写得好不好。」[8][8]渡也虽然批判萧萧的上述两点,但是渡也也提到萧萧分析席诗的音乐性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可以分辨出渡也对萧萧的批判,是集中在萧萧对席诗畅销给予正面评价这件事上。此外,曾昭旭所说席慕蓉的诗,必须当作一种象征,不能当成事实来看。渡也也反驳曾昭旭的说法,说:「席诗假若仅是『意境的营造』,则虚无飘渺,一点价值都没有。看做事实的的陈述倒还好一点,虽然令人不舒服。」[9][9]渡也自述其写作动机为「希望能教沈醉于席诗者,大梦初醒;使席慕蓉本人,痛改前非。」[10][10]在渡也的批判范围中,需要改正的,除了席慕蓉之外,也包括喜爱席慕蓉的读者。同样抱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有诗人非马。非马在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发表了〈糖衣的毒药〉这篇文章,文中除了认同渡也的说法外,更点出席慕蓉诗的畅销现象是整个社会的共犯结构所造成:「我又想到那些评论家、出版家以及传播界的人士,他们不好好利用他们的地位与影响力,去为改善社会与人群的工作出力,却甘心沦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培养一批苍白梦幻的作家,把他们的书吹捧上畅销架,诱导易感的年轻人去读去做梦去无病呻吟,因此培养出更多苍白梦幻的作家……」[11][11]渡也的言论一出,随即在《台湾时报副刊》引起一场小论战。张瑞麟发表了〈我读「有糖衣的毒药」〉,以一个不熟悉诗坛的一般读者立场认为,席慕蓉的诗让他能够明白、感动,比起其它诗人而言好多了。羊牧的〈动听的真话-为「有糖衣的毒药」喝采〉则回头批评了萧萧与曾昭旭不该为席慕蓉说话,又再次举了琼瑶的例子比喻席慕蓉,并且说:「认为这些作品就是『诗』,我认为有良知的文学工作者没有沉默的权利。」[12][12]接着,贾化的〈我读「我读有糖衣的毒药」〉则批评了张瑞麟的大众论点,把席慕蓉的诗比成黄色书刊,引起张又响应了一篇〈有害的迷幻药〉。这些文章也许没有深刻论点,但是也反映了阅读大众与诗人的两派想法。在这场由渡也所引起的论战平息之后,到了一九九一年,孟樊在当代台湾通俗文学研讨会上发表了〈台湾的大众诗学〉一文,则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席慕蓉现象」。孟樊长期身处出版业的现场[13][13],因此这篇文章援引许多出版的实际状况来加以左证,加上孟樊善于使用社会学理论,对于席诗受欢迎的社会面向有超越前人的深刻讨论,是这篇论文的可观之处。尤其迥异于其它的评论文章,孟樊试图用分析性、解释性的文字来取代过去的论文中,评论家透过批判席诗所凸显文化的理想与规范功能。这正凸显孟文在「席慕蓉现象论争」中的过渡意义。这篇文章已经将讨论问题的焦点从个人诗艺的高下,是否具有媚俗动机等个人批判,转移到「席慕蓉现象」的社会意涵上。但即使如此,孟樊仍对大众诗有轻微的否定倾向。孟文虽然希望能以不带褒贬的立场来谈席慕蓉现象,在行文中却又可见对席诗带有贬抑的字句,例如:若不是有强大的传播媒体为之造势(包括广告、宣传以及演讲等等),若不是由于进入畅销书排行榜而能一炮而红……则她的诗也很难成为独树一格的大众诗。她是出版商的『诗的宠儿』。」[14][14]席慕蓉如果继续写作这种类型的情诗,在出版商刻意的炒作下,不可能再进步,除非她敢于向生产机制反叛。[15][15]这些说法仍然暗示席诗的媚俗倾向。又如,孟文一开始即定义何谓「大众诗学」,意指「被大众所喜欢或接受的诗……它较一般的诗能普获大众的青睐,反映在诗集的销售上,即表示其销售成绩不恶,不仅『不恶』,而且还能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内,连连再版。」[16][16],矛盾的是,符合这个定义的诗集,除了席慕蓉之外,还包括郑愁予与余光中。于此孟樊花相当大的篇幅企图证明只有席慕蓉的诗是所谓的「大众诗」,而其它二者不是。诸如此类的说法,可以发现孟樊虽希望兼顾八0年代台湾文化工业兴起的背景,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武断地把席诗与大众诗与文化工业划上等号,忽略(或者故意漠视)三者的差别。杨宗翰正点出了孟樊的这个问题。二00一年一月杨宗翰在《竹堑文献》上发表了〈诗艺之外-诗人席慕容与「席慕容现象」〉,杨宗翰则认为文学史还可以透过畅销、女性、蒙古、非诗社成员诗人的身份来看待席慕蓉,开拓新的视野有助于更全面的给席慕蓉较准确的定位。文中则检讨了孟樊对大众诗潜在的贬意。杨宗翰指出孟樊事实上套用了文学史家讨论琼瑶的模式来为席慕蓉下定位,事实上,席慕蓉本人并没有涉及文化工业的生产设计,也没有打算刻意要求畅销,把席慕蓉比附为「诗界琼瑶」的作法是失之武断的。二00二年七月沉奇在《文讯》上发表了〈重新解读「席慕蓉诗歌现象」〉,这是最近一篇讨论席慕蓉现象的文章。沉奇认为现代诗的创作具有实验性与常态性的写作态度两种,席慕蓉正属于后者,不应该因为席慕蓉的诗作不具有实验创新的性质而加以忽视,甚至敌视。总结以上,我们可以对「席慕蓉现象论争」的经过有一概略了解,但在事件的描述之外,我们更关心的是文章后面所透露的讯息,亦即评论者在现代诗场域中的位置以及现代诗场域的转变。三、 三、 从论争看现代诗场域的变迁朋尼维兹如此解释布迪厄的场域:「一个场域就像一个网络,或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组合。我们可以依照这些位置的存在,这些位置对占据此位置的施为者或体制,这些位置在不同种资本分配结构的目前或潜在状况(资本拥有的状况可以决定在该场域中的获利),及和其它位置的客观关系(宰制关系、从属关系或同构关系等),而客观地定义这些位置。」[17][17]上述评论者都分别在现代诗场域中相对的具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如果只重视文化、经济资本或者宰制、从属关系而所描绘的场域位置,则忽略了时间变化导致的权力关系消长。此处将以时间顺序区分出评论者在现代诗场域中位置的变迁。最早肯定席慕蓉现象的萧萧、曾昭旭,他们都是出身中文系研究所,而且两人都是长期在学校教书的老师。老师的身份与曾、萧两人的场域位置有密切的关连。教育政策制订是由国家主导,老师的身份则是教育的执行者,教育目标是使人民接受国家所期许的意识型态。因此身为教师在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便相对倾向政府,也较不具批判性。以台湾来说,在五0、六0年代,由于国家定位倾向是对立于共产中国的自由中国,因此由国家机器所形塑的主导文化(dominant culture)具有标榜正面价值,立场保守且崇尚抒情风格与中国古典传统等特征[18][18]。在强调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氛围里,中文系被赋予高度期待,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出身中文系的老师们对诗的期待视野是一种经过选择的抒情传统。正如威廉士所说:「我们要检视的其实不是一个传统(a tradition),而是一个经过选择的传统(a selective tradition):它是经由有形塑力的过去(a shaping past)与已预先被形塑成的现在(a pre-shaped present)刻意建构而成,在社会与文化之定义及认定上有强大的运作能力。」[19][19]这个带有中国传统、保守抒情倾向的文化品味,决定了他们评价文学作品的方向。但五0、六0年代里现代诗并不是国文教育的一环,当时拥有较被重视的文类是古典诗、文言文之类的古典文类。一直要等到七0年代后,现代诗开始被编入课本,进入国文教育。在那之前,现代诗在台湾文化场域中位于边缘位置。由于战乱,早期现代诗人的教育背景复杂多元,其中军人与外文学者身份居多,就算不是外文系背景,现代诗人们也都努力学习外国诗与外国文学理论。奚密指出现代汉诗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建立不同于古典诗的身份,并且对抗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古典诗的影响。经过早期诗人们的努力,到了六0年代中期,现代诗以确立身份与在文坛的地位。奚密指出:「现代诗的新空间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对诗的无功利性的追求;第二,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社会经济弱势的自觉以及对其它弱者的怜悯;第三,激进的个人主义与通俗文学文化对立。」[20][20]正因为现代诗具有上述特征,相对的参与现代诗的创作活动也变成一种前卫实验的象征,这往往代表配合不愿意与商业以及政府主导的主流文化品味。到了八0年代,现代诗已经逐渐被承认为重要其,中文系学者也开始尝试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解读研究现代诗。但是传统中文系并没有相关的诗学知识可以援引,中文系身份的现代诗评论家有两种方式进行批评,其一转化相类似的古典诗学理论来诠释现代诗。不然就是接受已发展了二十年,混杂外国诗学与现代诗人自身体悟的现代诗学传统。因此同样是中文系出身的渡也、萧萧与曾昭旭,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导致立场的对立。对萧、曾而言,席诗与他们所熟悉的中国古典传统相当的契合,萧萧说:「萧萧这样分析:「大学时代,席慕蓉已会作诗填词,古典诗歌的含蓄精神、温婉性格、温柔气质,自然从她的话中透露出来,不过,她运用的是现代白话言舒散感觉又比古典诗词更让人易于亲近。同时,她不会浸染于现代诗挣扎蜕化的语言不似一般现代诗那样高亢。」([21][21])由此可见,萧萧在席诗中所看到的「古典诗歌的含蓄精神」,正是萧、曾两人接受的原因。相反的,在现代诗传统的无功利性以及反对通俗文学的特征,使得渡也、非马等现代诗人完全不能接受席慕蓉的作品。首先,他们不能认同诗的受欢迎,因为诗是一种前卫、实验、菁英文化的象征,是不应该普遍化大众化的。另外他们也不能认同席诗得到评论者的赞美,因为现代诗专业评论者的赞美,代表评论者承认这些「文字」是诗,这将使「诗的定义」混淆不清。最后终使渡也、非马这些评论家以严厉语气批判将席慕蓉与肯定席诗的评论者。此外在《台湾时报副刊》发表文章反对渡也的张瑞麟,可以说代表一般大众对这个现象的看法[22][22]。的确,普罗大众并不期待复杂难懂的文学作品,抒情风格容易接受都是一般大众愿意接受席慕蓉的原因。张瑞麟说:「只因为她的诗我看得懂,而且会受感动。我宁可要一个诗作平浅易懂的诗人,也不要十个写些令人看了不知所云的艰难的诗人。」[23][23]在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大众长期以来对现代诗的不能谅解与理解。长期以来,强调实验前卫的现代诗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已经是台湾现代诗史上争议过无数次的话题,即使如此,现代诗人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定位,保持与大众的距离,并且享受着现代诗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资本。能够解读并创作别人不能理解的现代诗似乎成为现代诗人们高人一等的理由。虽然有心之士不断鼓吹现代诗不要晦涩,但大众对现代诗的接受程度却一直不高。相反的,六0到八0年代间在国中、高中国语课本上出现的现代诗作,除了强调爱国的作品外,多半是抒情的小品。这使得被教育的大众对现代诗的期待往往停留在杨唤的〈夏夜〉、蓉子〈只要我们有根〉、余光中〈乡愁四韵〉、渡也〈竹〉这类抒情、标举正面价值、倾向采取中国象征的诗作,这些倾向也正是席慕蓉的诗中的特色。再加上国文学习过程中会学到许多中国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所表现的抒情与古典诗词特有的押韵方式都使得阅读大众感到熟悉,而得以欣赏席慕蓉作品。时间到了九0年代,文学场域开始有了转变。首先,其次研究者开始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意义。各种国内、外有关通俗文学的理论的兴起,使孟樊能以有别于过去评论家的理论架构去讨论席慕蓉现象,对孟樊而言,这已经是诗学现象,而不再是诗人个人的技巧或品格问题。但是孟樊仍犯了把席诗成通俗文学的问题。到了最近,杨宗翰发声时候,情况又不同于孟樊发声的时候。随着时间过去,席慕蓉以成名二十年,她早期成名的作品也已经被典律化,例如《时光九篇》得到民国七十六年的「中兴文艺奖章」。作品而收入各大重要诗选,甚至近年来的高中、高职课本已将〈一棵开花的树〉收入教材中[24][24]。而「席慕蓉现象」也已经成为台湾现代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后来研究台湾现代诗史者不能不处理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使杨宗翰可以在较无压力环境下处理席慕蓉现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沉奇,他是西安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教授。同时也是诗人、诗评家,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虽然评论台湾现代诗,但他却是受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大陆评论家在八0年代文革结束后,开始关注台湾文学。 就权力场的考量来说,大陆评论家在做台湾文学评论时,隐约藏着以中国文学传统收编台湾文学的企图。因此与台湾评论家不同的是,沉奇与其它大陆诗评家看待席慕蓉诗作时,是将席慕蓉诗与心中的中国新文学传统作比较,而不是单以台湾现代诗传统来看。因此大陆诗评家们往往愿意仔细分析,目标是找出席慕蓉诗中与中国传统的相关之处。沉奇认为「对『席慕蓉现象』的重新解读,旨在对整个常态诗歌写作的重新正名与定位。长期任运不拘、一味移步换形的中国新诗,正在逐渐清醒中认领一个守常求变的良性发展时期。」[25][25]一反台湾评论家的批判,沉奇看到的是席慕蓉对「中国新诗」的良性发展影响。但对大陆的畅销诗,沉奇却不以为然,他说:「尤其是在『席慕蓉旋风』登陆大陆诗坛时,正值『汪国真诗歌热』之际,人们很容易将二者合并归类……简单而轻率地认定席慕蓉为台湾版的汪国真,自然不屑一顾了」[26][26]此处可以再次看到,之所以会有这种结论,而不是说汪国真是「大陆版的席慕蓉」,正因为沉奇是将席慕蓉置于中国新诗传统中衡量。以上详细分析现代诗场域的变迁与不同时期评论家在场域中的位置。除了讨论评论家与一般大众在文学场域中的位置外,我们还能从论争的焦点看出论者的习态如何作用。
于饮食文化的论文: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意译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 意译” 意译〔摘要〕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 化,尤其是菜谱忠实地传达出来,要兼顾菜名的“形美、音美、意美”,又要考 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所讲究的内容和实质,同时还需要关注菜肴本身的材料、烹 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本文搜集了大量的菜谱英语译名并加以归纳, 总结出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汉译英中的“意译”情况。 〔关键词〕菜谱 翻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 11-0042-02 引言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事。饮食文化也是世界各族人民文 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或者跟中国人打交道,而他们也在 不断地了解中国, 学习中国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很多外国学者及外国游客对此兴趣浓厚。要做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我们首 先就要把我国的菜谱翻译出来、整理成文。大多数中国食谱的命名方式都是“形 美、音美、意美”,让食客看得舒服的同时,还充满着期待。中式菜谱的翻译除 了要求语义对等,还必须注重文化联系,这就要求翻译出来的菜名符合西方人 的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思维。 根据王秀芬在其论文《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的总结和归纳,我国 的学者把菜名译成英文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写实型命名法。如“烤乳猪”被译为 Roast Piglot,“糖醋排骨”被译为 Spareribs with Sweet and Soysauce” (2)写意型命名法。如“红烧狮子头”被译为 Stewed Meat Balls with Brown Sauce.“芙蓉水晶虾”被译为 Shrimps Cooked with Eggwhite. (3)典故型命名法。如“东坡肉”被译为 Dongpo Braised Pork.“叫花鸡”被译 为 Beggar’s Chicken. (4)以地名、数字命名法。如“北京烤鸭”被译为 Peking Duck.“八宝饭”被译 为 Eight-Jewel Rice Pudding. 这四种菜谱的翻译法基本上都能被外国人所接受。 然而从翻译的方法来说, 许多菜名都采用了意译。 一、意译 意译总是与直译、音译联系在一起的。关于意译,钱歌川在其著作《翻译 漫谈》中是这样定义的:“采用原文大意,或甚至有时候改变原意,依译者自己 的意思写出,结果是不大忠于原文(钱歌川,1980:11)。”在汉译英中,很 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莫名其妙。 在把中国饮食文化对外宣传的翻译过程中,不管写实型命名法还是典故型 命名法的菜谱,都不可避免地采用意译。 二、中国菜谱的意译 中国的菜谱五花八门, 各具特色。 有的只看菜名就对其做工材料一目了然, 有的则采用历史文化典故,让客人在品菜的同时,感受文化气氛;而有的菜名 确实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有的则采取的是浪漫主义的命名方式,让食 客充满遐想。很多菜名还采用了文化典故、历史事件、成语、俗语、谚语来命 名,这就约束了中国菜名翻译时的直译手法。因为很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 费解,中国人若是不了解这道菜,也会被英文译文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所以,在把中国菜名翻译成译文的时候,更应该多采用意译的方法。本文通过 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中国菜谱采用意译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直译表达不明时,常采用意译把菜谱译出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那么好的中文 语言基础和积淀,很多中文说法、词语在我们炎黄子孙看来毫不费劲,但是在 外国人眼里,这些表达可能引起误解,或者让他们在点菜时,因为不理解不了 解而无从下手。直译菜名很多时候并不适合外国人看,因为直译往往会让一样 东西在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译文跟原文也许会互不相干或是背道而 驰。因为不是所有的中文词汇都能在英文中找到语义与之对等的单词。或者有 时候找到与之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单词,但是这些词不一定可以传达菜名的用 意,因为菜名通常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时候,菜名的翻译只能采用意 译,在直译不能确切表达菜名本意的时候,添加成分,以达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白饭,如果直译,则为 White Rice,但是中国人说“白饭”,强调的并 非它的颜色而是它的内容,是指单独的米饭,不包括菜或其他配料。所以,为 求更准确地表达出中文“白饭”二字的涵义,译者此时应该舍弃直译而采用意译, “Plain White Rice”,加上 plain 一词,外国人更容易联想到饭本身的材料,有 white 他们也不会想到“黑米饭去”。 又如“凤凰玉米羹”这道菜,中国人大概都知道这道菜中的凤凰并非指一种 鸟,而指的是鸡,称之为凤凰只是为求好听,因为这样命名会让这道菜显得更 有档次。若把其中的“凤凰”译为 phoenix,则让外国人纳闷,因为凤凰仅仅是传 说中的一种鸟,并非真实存在的动物,如果搬到餐桌上来了,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很多外国人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点了这道菜,但是上菜时,他们总会 知道这里的“凤凰”的真实身份,或许到时候很多外国食客会觉得失望。所以对 于这道菜,我们可以译为 corn and chicken porridge。 又如“臭豆腐”,有人直译为“Smelly tofu”。这种译法算不上错,因为 Smelly 一词本身就能很确切地描述出臭豆腐的气味特点。但是,很多外国食客也会因 为“Smelly”一词而放弃对此食物的尝试。其实臭豆腐除了臭,也还有香的一面,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就是臭豆腐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 把“臭豆腐”译为“stinky tofu”。 (二)结合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翻译菜名 很多菜谱包含了俗语或习语,而对于俗语、习语的翻译,直译也无法正确 表达其含义,此时多采用意译。然而,对于菜名的翻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单 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单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采用解释、增译等 方法传达其内涵和意思,然而包含俗语、习语的菜名,不仅要求翻译工作者能 够通彻领悟俗语、习语本身的含义,还要注意俗语、习语本身与菜肴之间的紧 密联系。习语、成语做菜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比菜名本身更为 重要。此外,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还必须注意把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表达出来, 但又不能过多剔除习语、成语本身的意蕴。因为如果仅仅传达了成语、俗语等 意思,而忽略菜肴材料的介绍,则会让食客在点菜的时候难以兼顾营养的搭配 和均衡。如果食客只是对菜名好奇而点菜,到时候上的菜全部是肉类,这会让 客人觉得很油腻,整个饭局吃得不够尽兴。同时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也是不科 学的。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菜名当作是简单的一个词 语来翻译,而应该把菜名与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结合起来,力求使菜谱的翻译 能够完美、忠实地表达原意。 如,中国有道菜叫“过山峰炖清汤”,如果翻译此菜名时采用直译,则会将 其译为 Guoshan Peak clear soup。对于此译文,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连土 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摸不清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点了这道菜他们将会品尝到什 么。实际上,这是一道鸡汤。“过山峰”在此当然不可能是一座山峰,也不可能 是山上的某块材料,而是指鸡块本身。为此,我们的翻译工作者把此菜译为 Mountain Peak chicken clear soup。译文既表达了中文原意,又指出了菜肴所 需的材料,同时也不会让外国食客误解 Mountain Peak 在此菜名中的含义。 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道家常菜“麻婆豆腐”,很多饭馆将其译为 Ma Po’s bean curd。此种译法对于熟悉此菜的中外食客而言是无关紧要的,然 而并非所有的外国食客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Ma Po 会被理解为一个人名。 她的豆腐可做菜名,对食客当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菜毕竟还是豆腐, 不管是谁的牌子,对很多外国食客而言不一定有吸引力,或者说他们并不一定 清楚这个豆腐与其他豆腐的不同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意译”的方法,把菜 肴的材料填补上去,说不定可以引发食客的兴趣,刺激其的食欲。“麻婆豆腐”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烹饪所需的配料。所以,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也把它译为 “Bean curd with mince and chili oil”。 还有“蚂蚁上树”一菜,单看中文菜名,很多中国食客也会认为是吃蚂蚁, 因为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中,蚂蚁也是可以吃的,也可以泡酒,或是打汤。而 实际上,这道菜是面条跟碎肉末一起烹饪的。煮熟以后,肉末附在面条上,就 如蚂蚁爬到了树上一样。此菜的中文菜名的命名是采用比喻的方法,所以我们 在翻译此菜名时,不可以简单地译为 Ants climbing trees,因为 Ants 会让外国 人食欲尽失。同时,此种译法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这道菜的真正内涵,所以把 这个菜名译为 Vermicelli with cpicy minced pork 更受青睐。 (三)意译关注菜肴的烹饪方法 用“意译”翻译出其材料固然好,但是单看材料也不一定就能表达出一道菜 的真正风味,因为同一材料根据不同的刀法和烹调方法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多 种佳肴。饮食文化很讲究刀法和烹调方法,如烘(baking)、蒸(steaming)、 煮(boiling)、炸(deepfrying)、剥皮(skinning)、腌制(pickling)、切片 (slicing)、切碎(mingcing)、熏(smoking)等。烹饪方法在食物、菜肴的 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了食物的味道,还影响了食物的营养和 口感。所以,在直接翻译菜名材料不能传达菜肴的本质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 采用意译的方法,在意译中注重烹饪方法的翻译。 如“千层饼”被译为“multiple-layer steamed bread”突出了饼的形状, “steamed”又明确了这种饼的烹调方法。 此种译法又让外国食客门路清晰而不至 于会错意点错菜,这比“multiple-layer bread”多了一层“multiple-layer bread”的 意思,而多出的这层意思就是烹饪的方法。“multiple-layer bread”可以让外国食 客明白千层饼的外表和材料,而 steamed 又能让客人了解这道事物的做工程 序。 又如“茄汁鸡脯”这道菜,从菜名就可以看出其材料的主要成分:茄汁和鸡 肉。然而单看菜名,一般食客并不知道其中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因为任何人都 很难从菜名中寻究出很明显的答案来。用茄汁和鸡肉混在一起可以做出几个样 式的菜来,而直译这两个材料并不能让客人想象出菜肴的味道。事实上,这里 的鸡肉是油炸过的。熟悉这道菜的真正内容和其烹调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将 其译为“Fried chicken in tomato sauce”。此菜译文突显了烹调方法,又充满了 西方饮食风味,让外国食客倍感亲切。 又如“桶子鸡”,若直译为“Chicken in pail”,则让人误以为此菜为炖品,拿 桶来盛装以求新鲜。事实上,这道菜是干的,跟盐焗鸡差不多,只是这里选用 的鸡为童子鸡。所以,这道菜译为“Spring chicken in salt”时,则会让外国食客 更容易从菜名上最快地获取其所需信息而不影响菜肴文化内涵的传达。 菜谱的翻译有时候让人费心费力,但有时候也可以让人舍繁从简。在很多 大餐馆的菜单上,菜谱旁边大都附上图片。有了图片,食客无需从文字上考虑 太多菜肴所包含的材料。此时,菜谱的翻译尽可以从简,只突出其刀法或者其 烹调方法即可。 如“铁扒比目鱼”,在有图片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可将其译为“Grilled Sole”。 在此不需要突出盛装菜肴的器皿,也不需强调此菜为汤类还是干炒类或是其他 的。 三、结语 把中国菜谱翻译成英文,既要兼顾菜名给人留下的特有意象,又要考虑到 西方人的饮食思维和爱好,兼顾菜肴本身的材料、烹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 心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加上翻译中出现的语义上的困难,所以“意译”在菜 谱的翻译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意译”比直译更能让译者更好地传达中 国的饮食文化,其译文也能更易为外国食客所接受。当然,因为意译本身有时 候也会让译文失去菜名原有的韵味,语言也失去了色调,所以,中国菜谱的翻 译还将是未来长期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1(01). [2]伦淑新.直译与意译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3]钱歌川.翻译漫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 [4]卫虹.短命的意译词语[J].语文研究,1984(01).
重庆饮食文化论文
重庆的饮食习俗与习惯,与重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我们看看下面的论文,了解一下哦!
摘要:重庆的饮食习俗与习惯,与重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关。三千多年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不仅反映在时事变迁、文化灿烂、景绣物丰、人杰地灵等方面,也反映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上,它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探讨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喜欢重庆,更努力地为建设重庆作贡献。
关键词: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渝派川菜;火锅
三千多年历史的厚重与底蕴,不仅反映在时事变迁、文化灿烂、景绣物丰、人杰地灵等方面,也反映在重庆的饮食文化上,它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了解重庆饮食习俗与习惯,有助于再现巴地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画卷,把古今的生产、生活串联在一起,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和情感价值。
一、重庆饮食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古文化影响很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十分注重“天人合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表露特别明显,一向为各国朋友称道。许多外国朋友认为,品尝中国菜肴,其身心都能感受到美的享受。艳丽的色彩、美观的形态、诱人的香气、多变的味型成为我国烹饪美学的一大特点。因而,在世界公认为的三大“烹饪王国”中,中国烹饪独占鳌头,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重庆饮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风味流派,经历了岁月的考炼。最终形成享誉全国的渝派川菜。重庆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晚清,与经济的繁荣同步。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量较多,空气中湿度较大,为了适应这种潮湿环境,人们的饮食往往受主观愿望的驱动,在饮食中增添了富含辛辣味的调料品,以此来抵御大自然中的不利因素,达到耐寒驱湿的作用。这种饮食习俗,很快成为重庆人的最爱,进而发展成为重庆人的食俗爱好。
重庆的餐饮业以川菜为主。广纳各地风味,兼收并蓄,主要由筵席式、大众便餐式、三蒸九扣菜式、民间小吃式、家常风味菜式和药膳食疗菜式构成。注重调味,有鱼香、麻辣、怪味、荔枝等20多种常用味型,花色品种数十个。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盛誉。
二、渝派川菜的'代表
渝派川菜的代表首推毛肚火锅。毛肚火锅最能体现重庆人的豪爽性格。
火锅,古称“古董?”,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唐代白居易这样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维妙维肖的描述了围炉品火锅的情景。清代进士严辰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更是描绘出吃火锅时的欢乐场面。
火锅起源于民间,独特风味形成于民国年间,火红于陪都时期。抗战期间,重庆火锅特别兴旺。因为在一锅热腾腾的汤料里,几乎包含了中国人喜欢的各种味道,真可谓百味俱全。尤其是突出麻辣味,吃时刺激,食后口感香甜,令人回味无穷。不仅重庆人喜爱,许多外省人也同样爱上了它。这种饮食习惯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讲究,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入锅的不仅有鸡翅鸭蹼,甚至有山珍海味。吃火锅也不仅限于天寒雾重的季节,就是在三伏天的酷暑中,食客们也围坐在熊熊的火炉旁,一边挥汗如雨,一边酒酣耳热,这是一种何等畅快的情致。
三、重庆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展望
饮食业历来是一个敏锐的行业,其兴衰起落、嬗变发展,总是印证着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轨迹,反映着社会政治变迁的历程。因而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的发展,无不深深烙刻着时代的标记。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饮食文化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重庆饮食文化广泛兼容的特色,使重庆饮食根植巴渝,享誉全国。渝派川菜的“味”成为其特点的根本。清鲜醇浓、麻辣鲜香、综合调味等都围绕着“味”下工夫,因此,渝派川菜的灵魂就是“味”,重庆饮食享有“吃在四川,味在重庆”之殊荣。
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习俗、习惯的积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之一。它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重庆饮食文化将与时俱进,更加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未来的重庆,多彩多姿,具有明显风味特色的餐馆酒楼会继续增加。“八一路”、“南滨路”等美食一条街的现象将覆盖山城的大街小巷。“上山吃鸡、下河吃鱼、路边品羊、晚上围炉烫火锅”的热闹场面将托起重庆餐饮业的长足发展。和谐适中的渝派川菜将更注重向营养型的方向发展。养生、健美、保健等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菜肴不仅仅是烹熟可以充饥和具有营养价值就行,社会的发展使它早已超越了充饥养生的阶段而进入了艺术境界。其菜品不仅有营养价值,更要有让人欣赏的艺术价值。色、香、味美的菜肴才能使人食之陶醉其间。
综上所述,重庆饮食的习惯与习俗,是展示重庆亮丽风采的一个窗口,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从而更加喜欢重庆,更努力地为建设重庆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重庆渝中区政协文史委[M].巴渝风情.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魏仲云.重庆名胜风情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刘庆渝.今日重庆杂志[J].2001,(5).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境界二“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金百万、金鼎轩、小土豆、稍微高档一点的川菜馆如巴国布衣等之类都可以满足需要,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去吃一些比较流行和有名气的馆子。境界四“宴请”吃的 西餐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在京城,这是支撑餐饮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鸦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在北京,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有时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境界九“约会”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这种吃千万不要是两个同性别的人,以免让人误会,最好也不要是夫妻,因为已过了“约会”的阶段。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的借口“会”在一起,吃也吃了,谈也谈了,尽管大多的时候没有吃。适合这类吃的馆子如:茶餐厅、有餐饮服务的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021年基层工会换届选举工作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2021年基层工会换届选举工作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届工会在学校党总支和行政领导下、在上级教育工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委员的努力下,特别是在全体会员的支持、配合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尤其是在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创建和谐、幸福教工之家”为主线,充分调动教职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学习型工会工程、民主建设工程、权益保障工程,工会组织建设工程,组织教职工开展有益活动、创建和谐校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努力学习,提高全体会员和工会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面对新形势,本届委员会一致认为要与时俱进,应更加自觉的学习,更加认真的学习,更加勤奋的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希望通过学习,力争使全体会员具有“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素质;通过学习全体工会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各项管理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1、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和中共十七届一、二、三、四次会议精神,政治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全国总工会十五大文件精神、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以及杭州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工会第二、三、四次联席会议的通报和文件。努力提高以法行政、以法治会的工作能力。
3、广泛组织开展师德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做法是每年第一学期结束时,征订下发学习资料或请教科处确定师德学习文章;学习中结合师德学习、强调要立足国情、会情、校情、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正确方向,服从服务于党、国家和学校的大局,推动学校发展,学习后,要求撰写学习体会文章,评出优秀学习体会论文,举办学习体会交流活动;连续二年评出一、二、三等奖学习体会文章326篇。在学校提出的“正气、大气、灵气”的基础上,工会提出了为构建正气、大气、文气的工会会员队伍的目标,为使工会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取得了成效。
4、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文章,请徐元老师挑选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文章,上校园网教工之家栏目便于大家阅览;购买放发毕淑敏的《解破幸福秘码》一书,有老师连续阅读二次。并请省妇幼保健专家作健康保健报告,请市瑜伽协会秘书长作瑜伽知识讲座,为打造阳光、和谐的教职工团队和构建和谐的校园作出了贡献。
二、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好历次教代会。从20XX年以来,先后召开了杭十四中七届教代会三次、四次、五次会议、八届一次、二次教代会,讨论、审议和通过了《杭十四中校园网建设奖励条例》《杭十四中教职工奖惩细则修改意见》《关于调整班主任若干津贴的方案》《关于教职工部分津贴调整的建议》《阳光工资奖励部分的执行办法》《杭十四中教工手册》等。召开了教代会的换届工作,根据新的《浙江省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程》,本届教职工代表从原来占全体教职工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五十一。在每次教代会召开之际,工会采用会前、会中和会后有利时机,组织代表学习民主管理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广大代表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代会的质量。争取由过多集权向适度分权转变;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单向制约向双向制约转变;由实行人治较多向尽量实行法治转变。
2、制订杭十四中教代会实施细则。认真总结我校教代会制度实施工作情况,根据省市教育工会《关于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程》,制订了《杭十四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并及时上网公布,征求大家意见。市教育工会也非常关心我校的实施细则,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实施细则突出了进一步落实好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的内容。为推动我校教代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学校总支和行政十分重视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为教代会的召开、改癣工会的活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作中认真落实教代会通过的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吸收工会小组长、工会干部参加年级组的考核、聘任以及调解工作。每学期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安排时间请工会干部传达市纪检监察工作和学校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学校和工会工作的进一步改进起了一定的作用。
3、以“和谐教工之家”建设为抓手,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加强源头参与、源头维护,推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的建立,特别关注《劳动合同法》和学校教职工考核制度、聘任制度以及可能涉及的劳动人事争议等问题。扩大和充分发挥“学校调解小组”的作用,以及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督促作用。校工会组织要进一步配合党政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依法科学主动维权,维护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
三、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
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困难帮扶和慰问工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的号召,开展献爱心活动和“情系教工、服务会员”活动,努力为社会受灾群体尽绵薄之力,竭诚为社会和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好省市结对村镇、市“春风行动”、市级结对家庭及单位的慰问和帮扶工作。学校工会与党总支、校办先后四次赴临安大峡谷镇仙人潭村联谊活动,学校荣获浙江省“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对子荣誉,并受到了表彰。
学校连续三年参加市结对扶贫“1十X”活动,学校承担的是富阳市胥口镇的八个贫困家庭的联系工作。我和刘风已3次代表我们全校教职工赴该镇慰问,得到了该镇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20xx年组织教职工参加杭州市第八次春风行动,教职工捐款总数为35000元;20xx年组织教职工参加杭州市第九次春风行动,教职工捐款总数为元;20xx年组织教职工参加杭州市第十次春风行动,教职工捐款总数为35600元。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我校师生共捐款元,其中教工68300元,另外工会响应号召,捐款2200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x公司第二届工会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四年来,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工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融入中心、突出重点,坚持方针、突出维护,弘扬先进、突出教育,依法治会、突出特色,全面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创了新局面,跨上了新台阶。
(一)、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团结激励广大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公司两级工会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争先创优、岗位培训、劳动竞赛等活动,发动员工钻研业务、发奋工作,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1、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两级工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广泛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联系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专项劳动竞赛”、“‘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悬赏攻关、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巾帼建功竞赛”等活动,大力推进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四年来,两级工会共开展劳动竞赛27项,悬赏攻关活动23项,对生产经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认真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公司两级工会紧密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深入推进员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倡导和鼓励员工学技术、钻业务。在教育培训中,公司工会采取专家讲授的方式,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安全知识、岗位技能、班组管理、劳动法律等各类专题培训,通过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地开展培训,将教育培训工作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有效推动了培训工作的创新和进步,为扩大员工知识面、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四年来,先后涌现出x省“知识型技能型人才”2名,x市“杰出人才”1名,各类技术能手、岗位能手57人次。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公司工会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做好”,即坚持把握竞赛活动主题,坚持突出竞赛活动重点,坚持注重竞赛活动实效;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做好考核检查。四年来,先后开展了“大干红五月、抢干二季度,为xx奖状添光增彩”、“全力拼干三个月,全面完成x订单生产经营任务”、“决战四季度,兴x、保大局”等主题劳动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全面完成。特别是在XX年“决战四季度”劳动竞赛中,在公司全体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公司实现了四条线、多个品种同时作业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月交车6个品种705辆的历史纪录。
(二)、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维护员工的民主权力和企业的稳定繁荣。
公司工会坚定不移地执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尊重员工民主权利,发挥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保证了企业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可行性。
一是坚持职代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职代会,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该提交职代会讨论的问题一定要讨论,该有职工代表参加的项目一定要参加,该有职工代表参加考核的内容一定要参加考核,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参与、监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三要抓住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政策环境,为基层工会干部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基层工会干部任务重、难度大,工作累,今后一定要大力支持他们做好工作,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放眼未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和依靠广大员工群众,紧紧围绕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创新,把工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公司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xx年至XX年是公司制定实施“xxx”战略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三年,也是工会组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四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三年。三年来,公司工会在集团工会、公司党支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工作和活动,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为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有序,运作规范,深入持久地开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工会结合实际,开展各项竞赛活动。
1、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在全司范围内开展了“揽业务竞赛”活动。为了使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司工会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活动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广大职工广泛参与,营造了全员参与经营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经营工作。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共有7名员工受到表彰,3名员工受到表扬。
2、根据集团工会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挖潜、扭亏、促经营,安全、创效、保目标”为主题的百日劳动竞赛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公司全体员工挖潜创新促经营,奋力拼搏保目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为全面完成集团下达的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3、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的难点问题开展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出言献策,推动了公司管理的创新。
4、坚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公司工会始终把抓好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配合公司党、政宣传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的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预控。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杜绝违章作业,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最大限度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确保公司安全形势的稳定。
二“创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按照集团工会和公司党支部的要求,公司工会在全司广泛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广大员工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自学与培训相结合,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制定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公司也积极地为广大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根据岗位的当前需要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特点及发展要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促进职工文化学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全司兴起了一个学技术、学业务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三年来,公司有2名员工通过参加自学、涵授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16名员工通过培训取得了执业资格。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职工200余人次。
三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坚持职工民主管理大会制度。凡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均通过职工民主管理大会审议后予以实施,充分发挥了企业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自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厂务公开的重点,通过职工民主管理大会、厂务公开栏、文件、会议、网络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群众公开,提高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促进了生产经营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活力。
各位会员:
首先在感谢全体教职工对我们工会三年来工作的支持,我们这一届工会委员自20XX年到今年任期已满三年,三年来工会工作在教育工会及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配合下,紧紧围绕园务计划的中心工作,在协助、督促学校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对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年来工会围绕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和教职工们一起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学习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工会还积极组织大家开展了“为人、为师、为学”“迎世博,树立徐汇教师形象”“学习师魂的体会”等征文活动,并进行演讲比赛,要求每位教师将学习和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的联系,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去,我们把师德建设作为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把师德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重视文明组室的争创和评选
为增强教工争创文明组室的意识,推进各年级组的精神文明建设,每学期开学初工会要求各年级组制定文明公约,修订增补文明中室条例,在组室中积极倡导学习、务实、团结、创新的精神,各组室根据制定的条例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打造特色,创建文明组室”,开展班组文明建设。班组文明建设是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文明体现着学校的精神文明。为此,在开展了“文明班组”的创建活动,各班组精心设计,并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创建文明组室,各路及各年级组有班组创建计划,环环相扣、富有个性。
为了争创教育工会的`文明组室,各年级组通过申报、展示、小结,三年中我园的小中大班年级组分别被评为区教育工会的文明组室。
三、努力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每学期工会各个委员认真做好工作计划的制订、总结和反思,了解掌握来自教职工的各类信息,努力使工会工作做到上下沟通。建立健全各项工会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教工服务。同时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管理和经审工作,必须按照预算方案运用经费,工会财务做到规范操作;能按时向上级工会拨交经费,工会班子定期开会,商量讨论工会活动及一些文体活动,与工会财务及时沟通,认真用好每笔钱款,对工会经费收支工会委员共同商讨,管好用好这些费用,决不违反财务制度。对于工会的重大活动,工会委员共同商讨,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工会工作。
四、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按照区教育工会精神,工会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等主要形式,加强民主监督,不断拓宽深化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形式,让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年来工会定期组织召开教代会,认真做好提案的收集、整理、汇报工作,三年中教代会分别通过了群众最关心的“工资改革方案”“第二轮鲜血的待遇”,09年教代会分别通过了群众最关心的《漕溪新村幼儿园医疗基金补充方案》、《漕溪新村幼儿园评选骨干教师修订方案》、《20XX年工资改革分配方案》、《漕溪新村幼儿园师德考核修订方案》、《漕溪新村幼儿园带教制度细则》等,凡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教代会。对学校重大事如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改革教职工奖惩考核等能及时公开张贴。
五、以人为本,维护教职工权益,从源头上为教工服务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是广大职工对工会的迫切愿望,要突出教职工的维权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会不仅要配合园长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关心教职工的喜怒哀乐、衣食冷暖,真正做到教职工有困难,工会是“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要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具体如下:在职教职工和退休教工生病时工会能及时上门探访;退休教工冬天送温暖、夏天送清凉必到;新进教师、献血教师必须上门家访;职工亲属逝世时必前往慰问;教工家中发生大事时工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关心,每年按比例和要求做好教工参加教育工会的疗修养工作.为老师们办理各种保险,并且定期为教工做好理赔工作。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了增加教职工的凝聚力,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减轻老师们身上的压力。工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如:聚餐、郊区一日游、看电影等,让大家在警张的工作时间中放松一下,工会还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上级工会举办的各种活动,有烹饪比赛、羽毛球赛、跳绳比赛等,三年中我园分别取得了歌咏比赛一等奖、烹饪比赛二等奖和羽毛球第五名的好成绩。
七、认真做好退休教职工的工作.
一直以来我们工会都将退管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与行政一起组织退休教工举办各种活动、聚餐等。我园退休教工比较多,还有几个生大病的职工,每学期我都做好这些患大病人员的探望和补助工作。
根据《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结合我县的实际状况,经研究决定,我县学校各基层工会20XX年4月都要进行换届。经请示县总工会和县教育局党委,现就有关换届工作的具体事项提出如下意见,用以指导规范本次换届选举工作。
一、换届工作的基本要求
1、基层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时进行换届选举。工会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席、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务必按照工会章程规定民主选举产生,能够连选连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委任和指派。
2、凡会员在200人以上的,设工会委员7~9人,经审委员3~5人;会员100人至199人的,设工会委员5~7人,经审委员3人;会员25人至99人的,设工会委员5人,经审委员3人;会员在25人以下的,设工会委员3人,经审员1人。
3、凡会员人数在100人(含100人)以上的中小学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结合制度,须选举代表。其他会员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单位一律实行会员大会制度,不选举代表。
4、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时,务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才能进行。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务必经应到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过半人数透过。
5、大会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采用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一人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正副主席,能够由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能够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具体选举方法由各单位决定并在会员(代表)大会上透过,并予以公示。
二、工会领导人员候选人的条件和产生方法
1、任职条件
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
②事业心强,热爱工会工作,有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潜力;
③廉洁奉公,作风民主,热心为教职工服务,敢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④具有本级学校教师具备的合格学历,懂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⑤工会主席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男不超过55岁(19XX年4月30日以后出生),女不超过50岁(19XX年4月30日以后出生)。
2、候选人的产生办法
候选人可采取会员推荐、同级党组织推荐、上届工会委员会推荐、上级工会推荐、会员自荐等形式。候选人的推荐都要自下而上反复筛选,由工会基层委员会集中并报请党支部讨论后,4月10日前将工会委员候选人(差额)和工会主席候选人(等额)预备名单及基本状况(附表一)报县教育工会。经县教育工会审查,转报县总工会和教育局党委统一意见后,提出候选人推荐名单,方可进行工会主席选举。选举结果与候选人名单不一致时,以选举结果为准。
三、换届工作的程序
1、召开工会委员会,制定换届选举方案,提出大会议题议程,报基层党支部讨论。
2、各基层工会要在4月10日前,向县教育工会报告,并报送同级党支部。报告的资料包括:会议召开时光、议题、选举办法以及正副主席、经审主任候选人名单、推荐过程等。
3、工会研究起草工会工作报告、工会财务工作报告、工会经费审查报告,督促行政起草提交大会审议的有关议案、材料。
4、大会开始前,召开预备会议,由工会报告会议筹备状况,透过大会议题议程,选举大会主席团,决定其他事项。
5、召开正式大会时,实行代表大会制的由主席团主持会议,实行会员大会制的由工会委员会主持会议。主要议程:
①透过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
②透过大会议程
③工会工作报告
④介绍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候选人简历
⑤透过大会选举办法(举手表决,经大会透过后生效)
⑥提名透过大会选举工作人员名单(监票、计票人)
⑦分发选票、投票、计票
⑧公布选举结果并说明应报上级教育工会正式批复
⑨新当选工会主席讲话
6、及时上报工会委员会、正副主席和经审委员会、主任的选举结果。不履行报批手续的,上级工会不予承认。
四、几点注意事项
1、各基层工会要向党支部作好汇报,向学校行政人员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并组织会员认真学习此意见。
2、各单位要妥善安排,保证应到选举人都能参加选举,不准擅自缺席。
3、选举务必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见,不准拉帮结派,强迫选举或不选举x人。
4、要统一印制选票,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选举后,选票由监票人封存,交工会存档。
5、其他不尽事宜和换届工作出现新状况,请与县教育工会联系。
算。我国的工会虽也归并为群团组织,但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一级组织。早在中国工会法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相关法律法规文献中就有过明确的定位,基层工会包括行政机关工会干部的配备原则,工会主席应按照本单位同级领导副职配备或兼任,同时享受相同的政治、经济待遇;选举产生的副主席视同为本单位中层正职,并享受相同的政治、经济待遇。且为确保工会干部的稳定性,在任期间不得无故随意改选或调离,届期满后需按基层工会选举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换届选举。且中央三令五声强调需维护好党组织及工青妇组织干部的合法权益,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
勤勉敬业是对工会主席的起码要求,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好述职报告。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工会主席述职报告,供你参考! 工会主席述职报告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职工: 时光穿梭,转眼间我担任工会主席又1年,在此期间我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人,在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援、帮助下,我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依法行政,无私奉献,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作如下汇报: 一、我用热情塑造师德 身为从教多年的教师,一年中,我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热爱中国 ***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 *** ”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崇高的品德修养和远大的理想。在具体工作中,我怀着极大的工作热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而严谨地对待各项具体任务,关心全体教职工的生活好工作环境,爱护全体学生。在工作中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摒弃私心,顾全大局,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养成自己良好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用勤学肯干和创新磨砺才能。 我主动学习充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20xx年12月,参加《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积极与教育大家吴正宪、徐斌等互动,参加培训班说课赛活动,获优秀学员称号,为万州区第二大城市争了个小光。我以及工会、后勤其他领导,配合学校常规性的工作是:每天巡视学校一次,每天督查清洁一次,每天公示考核情况一次,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常规工作检查,每期开展一次送温暖和工会趣味比赛活动,每期开展一次后勤工作调查和教师满意度调查活动等等。 在工会中开展了“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引导教职工爱校、爱生、爱家、乐业、奉献。“勉励著大家敬业爱岗”,组织全校教职工撰写的合理化建议,派专人加以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予以通报。 三、我用坚守和勤勉守望教育 勤勉敬业是对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我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我带领工会委员,认真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全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苦点累点没有关系,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在教学中,我亲自上公开课;在工会中,我倾心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有汗水、有泪水,还要顶住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养成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可以这样说,我个人的努力完成了学校工作,而工作也成就了我个人。 四、用平淡和坦然看待成绩。 在教学方面,我刻苦钻研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教研月赛课”“教师基本功”等比赛活动。20xx年11月获万州区变革课堂教学数学赛课二等奖农村校第4名。 在教学之余,本人积极将工作经验、课后反思总结撰写文参加各种论文评比。《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获万州区教育学会二等奖,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获重庆学习指导委员会二等奖;《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获重庆市小数专委会一等奖。 在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中,坚持有公开原则,有公开制度、职责,有计划和总结,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公开程式和公开形式,有规范的校务公开栏有丰富公开内容,做到“八个公开”,有详实的公开记录,有便捷的监督举报渠道有成绩。在2016年上半年教委进行的校务公开获高度好评。 由于工作努力、学习刻苦,我在学校今年的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被评为龙沙镇党支部评为优秀党员。 我深知,我取得的成绩是在学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工艰辛努力下,更是在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将更加廉洁、辛勤地工作来回报大家。 工会主席述职报告篇2 一年来,xx基层工会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工会和县总工会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同志们的支援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省、市、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现就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牢固树立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作为履行职责的前提,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通过学习,扩充套件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思想认识有了新进步,个人综合素质有了新提高,为扎实开展工会各项工作、实现工会工作“上水平、争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单位荣获“2016年度工会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二、突出职能完善制度,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有新作为 新的一届工会成立后,一是围绕工会工作制定目标任务,落实四项职能。在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民 *** 利,吸引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作用,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文化素质中充分发挥工会独特优势,20xx年我们根据市、县综合事务类、业务及生产操作类部分岗位员工岗级晋升、工资晋档工作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讨论学习,较好地实现了党组织对工会建设思想上带动、工作上促动、活动上联动的工作目标,工会的活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扎实开展“星级职工之家”建立活动,按照县总工会要求,以有组织、有牌子、有场所、有经费等“八有”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了职工阅览室、职工文化室、乒乓球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落实人员做好各项活动的登记备案工作。通过开展“三公开四统筹”活动,不断夯实工会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工会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发挥工会作用。 三、关心职工切身利益,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工会主席,我时刻想到的就是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细心的去捕捉职工的心声,用真情回报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最温暖的家。一是每年我们都会对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常年生病、经济负担较重的职工进行慰问,做到凡是有职工及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我们都会去探望;凡是离退休工会干部过生日,我们都会去参加;凡是职工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职工,我们都会尽所能组织全域性干部职工捐款献爱心,让职工感受到和谐大家庭的温暖,2016年共看望职工及直系亲属生病12人次,为全体员工办理了特殊病种保险。二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和谐的国庆氛围,我们先后开展了“迎新春、迎国庆”文体活动,重阳节举办了离退休人员钓鱼、掼蛋、象棋活动,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我们以关爱为主题,以和谐为内容,邀请专家开设女性健康知识现场讲座,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围绕“庆三八促和谐谋发展话奉献”的主题召开座谈会,架起“三八”连心桥,营造了充满健康、温暖、和谐的节日氛围。三是以二年保持全市运动会集体第四名的成绩,完成了第五届职工运动会比赛专案,充分展示了xx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共创和谐的精神风貌,为xx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内外形象。 以参加公益活动和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弘扬传统美德,传播精神文明,着力构建责任型企业,积极组织各类慈善捐款、义务献血、扶贫帮困“送温暖”、走进儿童福利院、关爱道德模范,结对帮扶等活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五、以人为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 我们组织本系统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多次业务技术集中培训,全体职工都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水平,树立了“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保证了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员持证上岗率10%。我们还不定期的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各类学习班、办主题板报等系列活动,使广大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摆正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改进了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提升了他们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年来,我本着对班子、对上级工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勇于开拓,把自己的爱心、真心献给了工会事业,以创先争优的干劲实践著一名 *** 员的忠诚和责任,用实际行动甘当职工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和在座各位同仁对我的关心支援,特别是给我这样一次汇报工会工作做法的机会,祝愿我们工会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会员评家,主要评议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建设职工之家情况。接下来我搜集了工会会员评家活动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开展"会员评家"活动是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根据全总《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绩。
我县现有职工之家4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12家、县级25家。为深入开展好会员评家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五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总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党组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县总工会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内容、方式方法等。
二是利用舆论造势。在全县基层单位深入宣传会员评家活动,把县农村商业银行、河海运输公司等一批工作正常开展、程序比较规范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收到的明显成效进行宣传,大力推广。作为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的**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做到正常评家、规范评家,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在职工之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职工之家"建设、考核情况列入年度职代会工作报告必报内容,接受代表评议。县总工会同时要求各基层工委、工会大力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会员评家活动,让大家认识到通过开展会员评家活动既可以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又可以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对促进工会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联系企业和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积极地意义。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去年上半年,我们由工会组织部牵头,对全县19个镇区工委和16个县直工会的80%企事业单位工会的职工之家建设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掌握面上基本情况,建立完善建家、评家基础台帐。并按照优秀、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格次进行分类,对一些工会、特别是小企业工会工作不到位的,落实了限期整改的要求。据初步了解,全县工会会员评家建制率达到了80%,但合格率仅为60%,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也较多。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会员评家活动,许多工会主席在感受到工作的压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将会员评家工作与申报各类模范职工之家紧密挂钩、与年度各类考核评比紧密挂钩,对不能达到满意格次的工会实行"一票否决"。
五是加强督促检查。我们要求建立工会的单位都要按规定开展会员评家活动。县总工会加强对会员评家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定期组织进行自查、互查、抽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会员评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地效果。
总结会员评家工作,我们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地不足,如:一些工会认识不到位,评家工作留于形式,甚至从来没有开展过这项活动;一些工会主席信心不足,认为在民营企业这项活动难开展、难见效,有畏难情绪,等等。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会员评家建制率85%、合格率80%的要求,通过采取加强督促检查、树立典型带动、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会员评家活动推进力度,促进我县工会整体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
我校工会通过学习,自觉把“会员评家”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自身建设、发挥工会作用的重要平台,并建立工作小组,为开展工作奠定思想基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三个到位,奠定会员评家的思想组织基础
(一)思想认识到位。我们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编发工会信息、组织会员座谈、会员代表培训等方式帮助全体会员提高对会员评家的认识,使干部职工认识到会员评家既是加强工会建设、增强工会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凝心聚力、兴校强校的重要保证。从《工会法》找到了会员评家的政策依据,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理解,纠正了部分会员认为评家是虚架子、走过场的错误想法,克服了会员厌烦、应付的心理,激活了大家的工会意识和参与意识,为会员评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组织领导到位。会员评家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由工会牵头负责,以会员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了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委员、会员代表参加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人员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会员提名推荐、工会小组初选提出候选名单,最后在会员代表大会上差额选举产生。会员评家工作每年在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一次,评家工作小组负责制订评家方案、宣传发动、学习、培训、组织评议、汇总统计、反馈上报、书面报告等工作。
(三)制度措施到位。认真开展学校的会员评家工作,制订了《工会会员评议职工之家实施办法》,根据会员评家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评议范围、程序、方法开展工作,后来又多次对《意见》作了修改与完善,加入了监督检查、奖励等新的内容。
二、严格评议程序,保证评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会员评家工作逐步走上了标准明确、步骤紧密、程序规范的路子。
(一)内容具体、标准明确。我们始终把职工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学校工会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把党政的认可度和会员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建设职工之家的工作标准,坚持围绕《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市、区有关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和工会的.各项职能,结合学校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了评家范围,制定了评议标准。在评家范围上,我们除正常评议建家情况外,还组织会员评议工会正、副主席和工会委员会委员、分工会主席。在评议标准上,对建家工作从健全工会组织、领导班子配备、职能履行情况、民主管理工作、工会基础建设、服务职工群众六个方面,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逐条评议;对工会干部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按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进行打分。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和全局当年实际情况,对每年的评议内容都作适当调整,提出不同要求,并向会员发出“你认为当前工会应注意抓好哪一两件事”的征询,使评家内容更贴近学校工作实际。
(二)严格程序、环环相扣。评议前,通过橱窗、展板、公示栏、信息、局域网等形式,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将评家方案和标准提前告知会员代表,并在会员代表培训班上认真组织学习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工会工作的具体要求,让他们清楚工会的职能,帮助会员明确评议的目的、尺度和评判标准。评议中,工会主席必须向会员报告工会工作,汇报履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被评议工会干部也要逐个向会员代表作述职报告,给自己打分定格;述职报告后,再由会员代表对工会工作、建家情况和工会干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测评。评议后,评家工作小组如实整理汇总评议意见,做到“四报告、一见面”,即向学校党支部报告、向上级工会报告、向下次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向上级局干部主管部门报告,评议结果与各评议对象如实见面。我们除一年一度在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评家外,平时还注意通过不定期召开会员座谈会、意见征询、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会员的意见,涉及工会工作评价、工会阶段性工作等。便捷的方法在宽松中拉近了工会与会员的距离。
(三)评考结合、重在求实。为更快的将评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我们建立了专项反馈渠道。每次评议后,工作小组都将评家信息一一反馈,限期抓好落实。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共性问题,由工会主席在学校行政办公会议提交讨论,研究解决办法;有关工会活动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在工会全年工作中认真加以完善;有关工会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工会委员会负责查找原因认真加以改进。近几年根据会员评家的意见,我们相继出台了《工会会员联系工作制度》、《职工患病慰问、困难补助规定》、《工会财务公开制度》、《合理化建议评审奖励制度》、《工会活动经费使用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使职工对家的意见和愿望变成了现实,会员职工对家形成的认同感、优越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对每次的评议,不管会员信任率高低,被评议对象都要写出书面认识,提出改进措施。
三、评家成效明显,提升了建家水平
会员评家工作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使我校建家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推动了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建设,密切了工会与会员群众的联系,得到了学校党政的认可、支持和职工群众的信赖、拥护。
(一)工会建家工作再创新绩。我们始终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去追求,切实加强工会基础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突出和强化履行职能。注重经常到分会、小组调研了解情况,指导职工开展工作,帮助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和职工实际困难。工会干部在各项活动中,都率先垂范,在职工中有较强的号召力。
(二)会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工会活动,关注家的建设,为家的发展献策出力,参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好会员代表巡视工作,增强当家作主的参与力。许多会员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工会就是我们的娘家,把自家建设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会的组织引导下,会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创新上,形成了全员参与学校建设的局面。
(三)学校发展和谐健康。开展会员评家,既有力推动了建家工作,也有效促进了学校和谐、健康的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泰州市文明单位”、“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泰州市绿色学校”、 “泰州市平安校园”、“泰州市四无学校”、“泰州市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姜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姜堰市工会先进集体”、 “姜堰市三八红旗集体”、“姜堰市青年文明号”、“姜堰市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集团公司“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自查报告 为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激发职工群众活力,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四双”活动内容,****工会委员会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不断提高建家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一、会员评家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重视会员评家工作,建立有各基层工会主席组成的评议工作小组;二是目标明确,将会员评家纳入工会标准化考核标准;三是措施得力,在职代会(会员)大会上,对工会全年工作进行测评;四是基层工会互查互评,对各单位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兑现奖励,提出需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会员评家活动普及到各基层工会,始终把会员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会工作 的根本标准。
二、开展会员评家的主要成效
(一)健全组织体系,落实目标任务,促进队伍建设
XX电力局工会与局同年成立于19**年,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等组织健全,并单独设置工会工作机构,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工会主席和副主席的产生符合有关规定,工会委员会按期换届选举,至今已产生了七届工会委员;依法进行工会法人资格的
变更登记;有单独的工会财务账号,独立使用工会经费;各基层单位按组织机构分别设立了12个基层工会委员会,分别负责本单位工会会员的会籍管理,职工入会率达100%。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建功立业,促进科学发展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认真开展“三位一体”劳动竞赛,举办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新活力,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技能的双提升;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稳固安全生产根基,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职工从业健康;加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培养、评选、表彰、宣传和管理,积极发挥劳模先进示范作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创先争优。
(三)深化民主管理,履行维权职责,促进企业和谐
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制订本单位的职代会实施细则,并在出台了职工代表年度选区述职制、职工代表履职评价办法等民主管理制度,开展职工代表自荐竞选活动,发挥局长联络员作用,成立职代会5个专门工作小组,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建立平等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扎实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确保厂务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深受广大职工的好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四)丰富职工文化,实施素质工程,构建和谐家园
积极开展“共筑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全
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已举办四届职工文艺汇演和田径运动会,在活动中宣传电力企业文化,展示电力员工文体才能。
(五)完善服务机制,体现真情关怀,书写企业大爱
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按照“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要求,努力做职工的贴心人,在重要佳节、迎峰度夏、抗灾抢险期间,开展以“送温暖、送健康、送安全、促和谐”为主题的“三送一促”活动,使“送温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加强组织慰问,严明走访纪律,定期了解和掌握基层员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积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热心服务职工群众,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先后成立了职工救急济难基金、医疗互助会、爱心互助会,完善困难救助相关制度,认真履行帮扶困难职工的职责。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全局职工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无偿献血等活动,企业和员工的无私奉献,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六)加强自身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升能力素质
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安全生产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加;局工会主席与各基层工会主席签订《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业绩考核责任书》,在年底进行考核及互学互查;制订了职工小家考评实施细则,进行合格、优秀职工小家的评选和表彰;工会专兼职干部主动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坚持开展工会干部的读书活动,并将读书体会文章汇编成册;建立完善△△电力局工会职工之家信息网,较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宣传教育职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会员评家工作缺少统一规范的考评标准,因此,在会员评家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对工会组织的满意度调查较为笼统;二是在征求会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缺少落实与反馈机制,因此,影响了会员对改进工会工作进行合理建议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当前正面临“三集五大”改革全面展开、“主多分离”持续深化等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考验,我局各级工会组织理应牢牢把握全局广大职工思想动态,引导广大员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统一会员思想,促进和谐稳定,率领全局广大会工为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作出新的贡献。为此我局工会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有如下三点计划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会员评家的重要意义
认真贯彻执行《全总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宣传会员评家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会员评家工作小组,负责制订评家方案、宣传发动、学习培训、组织评议、汇总统计、总结上报等工作。
(二)严格评议程序,保证会员评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
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统一规范的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的工作标准。内容具体,标准明确,对建家工作从健全工会组织、领导班子配备、职能履行情况、民主管理工作、工会基础建设、服务职工群众六个方面的评议权重进行合理分配。
(三)建立健全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会员民主评议职工之家相关的考核、奖励及约束机制,根据评议标准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