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国在西部开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立法与和建立相应机构这两方面的决策部署。美国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立法和相应机构的建立,这些措施保证了西部建设持续协调发展。加快西部立法的步伐,以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性、稳定性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在机构设置方面应该实行责权明确、政策制定和实施到位、资金配套和保障、相互分工协作的开发机制。其次,应该考察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对美国西部开发的强大推动力。美国在西进中注重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大学与科研机构相互支撑;采取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劳动力;利用军工企业促进科技发展。正是依靠教育与科技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使得美国西部开发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因此,根据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的西部地区可以以现有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为依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放宽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投身西部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园区和重工业生产基地,美国西进运动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第三个有益经验就是注重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专业化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因此,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要大力发展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搞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其次,要加大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西部的开发。第四个成功经验就是制定优惠的土地政策,鼓励人民参与西部大开发。美国政府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西部开发,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优惠政策,这些政策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这种积极的态度十分值得我国政府学习。我国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国情制定灵活多变的土地政策鼓励农民回归土地,对西部广阔的土地进行开发。第五个经验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在美国西部的大开发中,“小麦王国”、“棉花王国”以及“畜牧王国”的迅速崛起为美国农业帝国的形成奠定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以此为启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肉类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我时常望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发呆,上面是绚丽的云霞,下边就是我梦归处--祖国大西北。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这时方能得到和谐的统一。小时候就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从电视上隐隐看到那西部的森林、山川、冰雪……在我心中,她始终是那么的神秘,可望而不可及。悠扬的古乐一吹吹了几千年,吹出了祖国西北的灿烂文明,也吹来了我那悠悠的梦想。一切都那么新奇,可一切又那么遥远。我只有在心中编织着自己的西部梦,梦着那千年古树,还有那吐着红芯子的、吓人的大蟒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西部也有了大体的了解。那里有悠久的文化和多样的资源。那辉煌的布达拉宫,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那高原之舟大牦牛,那丰富的矿产,可一切都因为交通不便,可想可叹而不可及不可看。于是我四处搜寻资料,满足那膨胀的欲望,可得到的却了了无几。雪上加霜,我对西部又加上了一层忧愁、一层期望、一层力量,我发誓要到西部去。现在,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我与西部的距离。高科技的电脑网络可模拟去西部观光,和历史老人面地面交谈。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更使我周围笼罩着“西中”的浓厚的空气,我的愿望快能实现了!于是我对西部变得特别敏感,只要是关于“西部”,哪怕只有一个字,也会吸引我的目光。我借此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但坐下来闲着时,空虚之神还是时时叩击我那脆弱的心,使我觉得好像了。“明天就告别家乡,踏上西部之路。”我下定了决心。七点整,在家里看最后一次新闻联播,一篇名为《学好本领,西部创业》的报道吸引了我:“西部大开发需要科技、需要资金,但是需要的是人才,西部正在建立自己的人才机制,一句话,这片沃土要高科技人才来开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大家快来回答!答得好再给100分!0
答:民间资本白皮书的李硕编著就只是个人对大开发思考的著作,只要著作的书能著述对社会当前的影响,花点RMB委托出版社就可以出版。纯个人著作的没有什么权威影响。真正的白皮书那可是国家级编著,编著人应当署上国家级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而非挂个人名字。国家级的白皮书可以在国家新闻总署上查到,是对当今社会建设和人口发展的总体布局。还有1040的所谓银卡和电话卡,那都是通过一定的办法完全可以办下来的。因此1040只是对那些有贪恋而无正道求财的智商余额不足的嘲弄。
【新闻出版工作业绩】(一)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工作期间的工作先后编辑了《西部大开发知识读本》、《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论证》、《公共财政学》、《新时期党建基础理论教程》、《石油矿业会计》、《灾害经济学》、《中国当代监察文论》、《葵花吟》等10余部著作400余万字。(二)《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丛》(论集)的策划、组织与编辑工作(2001~2005)2001年6起,本人作为主要负责人,策划并亲自组织、征稿、编辑出版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丛》系列丛书。(三)《城市经济导报》“西部经济周刊”的策划组织与编辑工作2002年6月起,本人作为主要负责人,策划并与《城市经济导报》合作,成立了“西部经济周刊”编辑部,每周一次,每期4版,负责全版的策划及稿件审读,并任经济理论版编辑,先后出版了20余期。(四)《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的组织、编辑及研究工作《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丛书之一,本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组织、策划了该套西部蓝皮书,并担任2006、2007报告副主编。(五)《西部大开发》(CN61-1373/F ISSN 1009-8631)副主编〖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惟一的西部大开发杂志〗2005年7月起,受邀担任《西部大开发》月刊的副主编,主要负责经济理论文章的策划、组稿、审稿及部分编辑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信息中心主任、主任助理、人力资源开发部主任、办公室主任。【策划组织工作】在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全面负责各项策划及组织实施工作。2001年以来,先后策划、组织并实施了“全国西部经济发展研讨会——西部经济学家论坛、西部企业家论坛暨西部教育家论坛”(2001年)、“县域经济及金融——企业家、经济学家与县长对话”(2003)、“西部大开发历史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2004)、“西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全国西部经济发展论坛”(2005)等。【科研工作】2000年以来,先后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西部大开发你了解多少》、《从教育入手改善西部投资软环境》、《中国西部升起了希望之光》、《学者谈西部开发》、《西部农村城镇化若干问题思考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民间资本概况、民间资本与西部大开发、激活民间资本与构建投资环境、民间资本参与区域经济的魅力、民间资本的发展前景等。 书中引用阐述了关于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建议,以及已经实施的一些金融创新。说明了现民间投资的现状,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以及在社会中的社会意义。”
核心论文发表可以自己直接投稿,也可以找人帮忙投稿,一般自己投稿投中的几率比较小,核心期刊要通过内审和外审,一般费用在3000元左右。找代理投稿,机会比较大。但是价格又稍微贵点,经济基础比较好的 可以适当的考虑下代理投稿。刊名: 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主办: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广东省深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0714CN: 44-1032/F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特区经济创刊时间:198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于1983年4月试刊,1985年公开发行。二十几年来,《特区经济》伴随经济特区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杂志已经成为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有广泛影响力,主要以特区经济理论和国内外热点经济问题研究探讨为重点方向,根植于特区的一份权威的、有特色、有理论深度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综合性经济类月刊。 主要栏目:焦点评论、专稿、改革论坛、决策参考、经济茶座、高新技术经济、新经济研究、WTO与特区经济、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等。 伴随着特区的创立,《特区经济》杂志从无到有,它植根于深圳这块热土,经过十几年的风雨锤炼,终于发展为今天这本在我国经济界有重要影响力,在研究特区问题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有特色有理论深度的综合性经济月刊。公开发行15年来,杂志不断推陈出新,在国内外读者群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杂志社下设编辑出版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主要部室有:编辑部、办公室、设计部等;下属二级企业有"深圳市特信贸易有限公司",以经营礼品为主。杂志社目前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杂志社现办公地点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办公楼二楼。主编为周秉腾先生。主管单位是深圳市新闻出版局。
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色彩!西部世界上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出勃勃的生机,现在我们就来走进西部,来感觉它的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西部大开发 这个学期的语文第一单元,是关于西部的。在这之前,我对于西部并不了解,知之甚少。但是通过了学习与搜集资料,使我对西部有了一些了解,也知道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与重要性。 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才发现西部是那么美丽,与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真正的西部,是有着湛蓝、可爱的天空,有着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还有着成群的牛、羊、马……西部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就像仙境一样,丝毫没有缺点。然而,这么完美无暇的西部,却有着落后的面貌。在1999年6月,江总书记在西安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演讲,强调西部大开发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的战略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社会各阶层无不为之心潮澎湃。 好!这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策略!就拿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来说吧!在恶劣天气,极度缺氧的重重困难之下,筑路大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出了许多办法来解决。露出狰狞面目的风火山面对筑路大军的执着精神和智慧结晶,不得一次次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 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各种关于这条“天路”的消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关于这条“天路”的新闻。这证明人们对这条铁路是多么关注,党政府对这个策略是多么重视。青藏铁路通车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西部,而西部人民也从对比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稳定的和谐社会。 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来。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我望着地图上西域的版块,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西部繁荣昌盛的未来……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02年末人口亿人,占全国的。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这里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1.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西部大开发健康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2.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 天府新论 2007/S2 3. 东西合作的新探索——西部大开发中的“浙江模式”初探 中国金融 2008/04 4.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科技与经济画报 2007/06 5. 非公经济管理对西部大开发质量的影响 武警学院学报 2007/01 6. 投资主体转换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7. 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 特区经济 2007/02 8.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外资引进问题 甘肃农业 2007/04 9. 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 试论经济法视野中的西部大开发 科学时代 2007/01 11.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西部大开发 2007/04 12.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评价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3 13. 如何实施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3 14.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律思考 时代金融 2006/02 15. 略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观念和文化观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16. 西部大开发经济增长极的抉择和构筑——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7. 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问题研究 青海金融 2002/0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一、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近20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正是由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但是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在开发西部经济的同时,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西部的生态环境,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敦煌生态的恶化已呈加剧之势,人类奇观月牙泉面临干渴的危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问题。历史明确记载了许多绿洲和城市被掩埋在百尺黄沙之下的例子:已经被黄沙取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以后的路段,还有现代人尚且知道的楼兰古国、罗布泊……,以及已鲜有人知的且末、精绝、若羌、寿昌……这些绿洲、古城大都因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上游破坏植等原因被毁灭。古楼兰的消失是最有代表性的,当鄯善的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河不复流入浦昌海,造成水源断绝,楼兰被弃时,一处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终于消失。据笔者调查得知,敦煌天然林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锐减到现在130多万亩,减少了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了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敦煌的湿地以平均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加。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敦煌、青海湖只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西部地区又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长江、黄河水灾不断,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林草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涵养水份能力降低。据不完全测算,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人长江的泥沙量有6亿多吨,占长江上游输沙量的六成多;每年冲走的泥沙使河水变浑,水质变坏,使河床渠堰淤高阻塞,河道扩展,河水泛滥,不少耕地冲毁不能复耕,万年形成的沃土,被洪水毁于一旦。 我国西北地区又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是现代沙尘暴高发区。甘肃省除了绿洲之外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1 428.9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1.8%,环绕绿洲而形成的风沙线长达1 600公里,并广布在千里河西走廊……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云贵高原到八百里秦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场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我们拥有的极其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正在危及着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大局。二、西部生态恶化的原因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自然法则。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杜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中国,从远古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到五十年代末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的推崇,进一步到“天人台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制造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结局换取的。(1)自然因素: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湿地的水源上游又进行截流开发,造成河流断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整个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逐年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退缩,有些地区退缩速度每年达16米以上。因此,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内陆河流出山径流量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亿立万米,下降到20世纪末的56亿立万米左右,减少了17%以上。(2)人为因素: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统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因失去滋养水源,湿地萎缩,天然植被衰退,灌丛大量枯死,河流沿岸胡杨林失去再生能力。如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酒泉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额济拉旗,那里成片成片的胡杨林死亡就是活活的例子。其二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敦煌水利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净补量减少了亿立方米。比如,敦煌的阳关镇被誉为我国的“第二个葡萄沟”。近些年由于葡萄价格的一路飚升,阳关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将大片防护林砍伐种植了葡萄,使敦煌的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逐年增多,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 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内蒙等地屡见不鲜。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背道而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法则,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和整个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恶化不是扶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在中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认为发展即是增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棉基地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这些开发无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主要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和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几年随着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又出现了一股开荒热,真正的荒地开垦所剩无几,拖拉机开进了林地和草场。所有这些对西部生态环境均造成了极大损害。三、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与西部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做为西部开发切人点的决策是科学和现实的,因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已极其脆弱且又危及着整个中国的生态,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西部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压力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而环境所受的压力确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倍以上。如果我们不珍惜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使其失去生物能力或者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人民的生活问题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对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环境保护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避免走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路子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发展经济,走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展节水运动,杜绝浪费。(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只考虑工农业及城乡用水,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做法。要保护水资源,充分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三)、搞好水利扶贫工作西部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在脱了贫的人口中每年还有15%~20%返贫,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水资源。(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重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着中华民族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历史不应也不允许再重演,更不能在更大力量的推动下让更严重的不良后果重演。因此,西部大开发应树立新的开发观,新的资源观。西部大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开发观。实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21世纪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西部发展摆脱目前经济系统、社会发育系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困境,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而需要寻求摆脱困境的新战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西部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和兰州炼化公司都是我国石油开采和炼制的发源地和老基地。目前,克拉玛依、独山于、兰州、乌鲁木齐、延安都有一定的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并具有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其中,兰炼是全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厂之一,也是全国三大炼油催化剂生产基地和两大石油添加剂生产基地之一。今后,这些企业几乎都面临着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减少重质油比重、充分发挥已有加工能力、提高竞争云、贵、川、渝是极大的油品市场,而这些地区却没有象样的炼油厂。其油品的供应是由兰炼扩大炼量用管道输送解决,还是像有人建议的那样在四川建炼厂解决,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石油化工的发展,要通过科学论证后再确定。但是这个间题应在2005年之前解决。兰炼应充分发挥其配套二次加工能力的优势,建成我国润滑油、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道路沥青生产基地。独山子、兰化都有14万t/a~16万t/a乙烯生产装置,在一段时间内,主要应立足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至20万t/a左右,并重点搞好几个后加工产品。西部大乙烯项目的建设,兰化已经做过大量前期工作,有了一定的生产建设中小乙烯装置的经验,原料供应相对有保证。但兰化的原料油的供应距离、价格都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加之环保容量的限制,一直进展不快。若合资生产,当前吸引力还不是很大,因此对兰化或西部地区45万t/a~60万t/a乙烯项目的建设,既要积极又要充分论证,认真地做扎实的、多方案的比较后再定。但是笔者相信,随着西部的大开发,一定会有达到国际经济规模的大乙烯装置矗立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 大力发展磷矿开采及后加工要充分利用西部,特别是云贵一带丰富的、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一方面要保证其他省份的磷肥企业生产和建设用矿,同时可在云贵建设几个大型磷肥、氮磷钾复合肥生产基地,还可建设大型磷酸装置以供应其他省份生产磷按或复合肥。在云贵建设磷铰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60万t/a,复合肥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90万t/a,也就是说一定要达到经济规模,以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市场竞争。我国钾肥生产,目前主要靠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矿。应在“八五”、“九五”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已掌握的技术,使其生产规模尽快达到100万t/a以上;同时应尽早研究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的钾盐矿的开采和利用,有可能的话,在新疆建成新的钾肥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其他矿产资源发展无机盐和无机化工产品我国铬矿主要产在西藏等地。重庆、新疆都有铬盐生产企业。重庆的生产规模大、经验比较丰富;新疆有一定的矿源,有必要在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对其铬盐生产企业进行改扩建。在青海、重庆发展电子级碳酸锡,在重庆、贵州发展电子级碳酸钡、锑盐、锰盐、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锑都是有基础的。可充分利用云贵川的磷及磷酸资源加工食品级、饲料级添加剂和多种磷酸盐如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产品。青海钾肥厂所用的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锂、溴,也到了应考虑开发利用的时候了。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钾矿开采利用的经济效益。四川芒硝、钒、钛矿储量丰富,是发展元明粉、钛白粉、钒催化剂生产的极好原料。总之,发展类似的无机盐和无机化工产品,是西部发展无机精细化工的优势,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也是有竞争力的。 其他化工产品重庆有较好的精细化工基础,应建成多行业、多品种的精细化工基地。云、贵、川、渝、陕、宁夏、新疆都有一定的橡胶加工基础,可以根据本地需要加以发展(例如载重钢丝子午胎等)。川化的赖氨酸、三聚氰胺、双氧水、催化剂,甘肃的黄原胶,重庆三峡及兰州永新涂料公司的油漆,重庆、贵州有机厂的醋酸系列产品,宁夏的双氰胺等,都是可进一步发展的产品。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几点思考西部大开发是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关系到西部的发展又关系到东部的再发展,也可以说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未来。正确理解这一伟大战略决策,把开发热情与实际结合好,对于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十分重要。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又不要急于求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积极但不要急于求成,盲目争项目。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尽量减少人为的决策失误。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外脑”即咨询公司或专业的顾问公司的力量来完成科学论证。在国外,咨询业是很发达的一个行业。企业和咨询业是生存和发展路上结伴而行的旅友。世界上的大公司和大的咨询公司,不仅在本土上相帮相携,还联手跨国跨洲作战。跨国企业到了哪里,跨国咨询公司也紧随而至。世界企业500强有95%以上都要聘用50~100家咨询公司(或专业的顾问公司)或顾问。我国建立咨询业只有20年的历史,其市场还要进一步培育。但是,咨询业在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残酷的竞争最终会使企业的决策者们明白,必须借用“外脑”才能使企业决策更准确,才能使企业发展更快。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项目的科学论证、择优选定,已有较好的基础。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不要盲目争项目,政府不要盲目批项目。能用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去办的事,绝不包揽在政府手中去办。一定不要给西部增加新的包袱,争取上一个成功一个,尽最大努力减少失误。调整工业结构是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发的关键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结合西部的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加大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首先,要把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尽快形成陕甘宁、青、新和川渝天然气生产和外输基地。第二,要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的钾、磷资源和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品。第三,要加快油田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的发展(油田开发更为重要)。第四,应加大发展天然气后加工产品合成氨及甲醇的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结构升级,以升级带动调整。西部的不少化工企业从规模上,工艺装备上是落后的,例如小电石、小氯碱、小聚氯乙烯、小矿山、小无机盐、小碳铰、小普钙厂J、油漆厂,有一大批应该被淘汰。要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使化工结构升级。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严防把国外和我国东部受到限制、高能耗的化工产业往西部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为此,一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如象青海钾肥厂那样);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例如西安金珠近代化工有限公司等所开发的HFCI34a生产技术,将结束依赖进口HFC134a的历史,打破了西方国家在ODS替代物生产领域的市场和技术垄断。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央明确指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性措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才能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这是对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更是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兰州、重庆及长江中上游、乌鲁木齐都有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的报道。乌鲁木齐市附近去年曾因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低,造成数十辆汽车相撞事故,飞机也难以起降。今年四川乐山某化工厂因污水滥排,造成大渡河和长江乐山一带大量鱼类中毒死亡。兰州因污染严重,有西雾(污)都之称。重庆嘉陵江受农药、红矾钠生产企业的污染,受到环保和化工管理部门的关注。化工系统容易变成污染大户,化工技术又是治理“三废”污染的主要手段。因此,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环保问题:一是兼治已有污染源,以新带老;二是新上项目必须做到“三废”治理达标排放;三是经过治理也难以达标的化工企业要坚决限期关闭;四是决不准国外和东部沿海一带向西部转移容易污染环境的项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西部进行石油和化工投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为西部地区创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境,而不要给西部地区带来新污染源。西部污染加重,不仅影响西部的发展,最终也会对东部自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展科技、教育,加大培养、吸纳人才的力度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决定于人才。美国比尔·盖茨所经营的微软公司固定资产并不多,但发展却很快,利润率出奇地高,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大批掌握了最新信息技术的人。应该说重庆、成都、兰州、西安等地的化学、化工高教力量也是比较强的,中科院系统、军工系统与化工系统的研究院所也不少,人才也不能说不多。关键是要稳住人才。例如,兰州曾经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但是由于支援东部新的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加之近几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力量大大削弱,成为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稳住现有人才十分重要,十分现实。要吸引和扩大能扎根西部的化工科技队伍:一是要使来自西部的生源能回得去、留得住;二是要实行优惠政策,使东部发达地区或海外归来的愿为石油和化工做贡献的优秀人才自愿流向西部;三是西部设有化工、化学专业的大专院校应主要增加西部生源,并多分配到西部;四是要给科技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做到这几点十分重要。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有成千上万的项目上马,成千成万亿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工程的开发,再大的投资项目也很难获得应有的效益,其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人才的教育培养、吸纳和给予施展才能的空间、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加快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是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的建设而前进的。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目前,西部大开发尚处在启动阶段,不可能刚开始就遍地上项目,遍地开发。例如塔里木的罗布泊发现了丰富的钾矿,若交通不解决,淡水不解决,没有人生存的起码条件,又怎么去建设一个大钾肥基地呢?某些城市被污染的环境,怎么吸引外商来建设大的石油化学工程?若不花大气力解决环境容量,行吗?要彻底解决这类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又要投入多少?要花多少时间呢?我国西部占全国56%以上的土地面积,普遍缺水,特别是内蒙古、陕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缺水更为严重。水怎么解决,种草种树,水来之何处,缺水又怎能种活树,种好草?草、树种不活,水土如何保持,沙漠化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不是一代两代人能解决的,不是人有多大胆就什么都能解决的。人才的培养、吸纳,也不是几年就到位的。可以设想,西部的优惠政策比沿海特区还优惠?要想比特区还优惠,那西部又要有多大的承受能力?这些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既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改革开放,又不能离开西部的实际,而是要在不断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除了上述开发条件,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首先是产品要有市场,生产有技术,资金有投入,有竞争力,而且要一一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因此,头脑要冷静,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发展速度定得大高。对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抱有速战速决、速见成效的幻想。这样,发展的步伐才能更稳,效果才能更有保证。
推荐给你以下内容作参考《美国西进运动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与借鉴》: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条件、发展历程尽管很不相同,然而,在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现代化这一点上,两国则完全是相同的。如何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去选择我国西部开发的路径?如何制定科学的战略措施去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美国的西部开发本来是移民们为了发财和自由而兴起的拓荒运动,毫无利他主义可言,但它产生的后果是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现在我们在西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实施大开发,要使外来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必须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培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形成西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各省市之间应撤除相互的市场壁垒,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同时,西部地区也应进一步加强西部与东部的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的新态势和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培育多种西部开发主体。实施西部开发的主体应是民间企业,而不是政府,这就要求西部开发中把形成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中心,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而且,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从而促进西部的开发。第三,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总体水平与东部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西部也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扩大出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其边境线长、临国多(西部同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万公里)的特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第四,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外资。除了依靠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的投资,还必须通过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吸引包括国外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到西部地区投资。2.要创立良好的西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从美国西部大开发中联邦政府的作用可见,政府对经济适度干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我国西部开发中,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就,必须建立体现西部开发特征的土地资源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产业投资法、利用外资法、区域发展法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明确界定政府协调地区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使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第二,要进行制度创新。中央政府要转变职能和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制订各种投资诱导政策,如外资政策、吸引人才政策、技改政策、资产重组政策等,扶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法规保证。特别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组建政策性西部开发金融机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等,来调动各阶层投资者的积极性。3.要强化西部经济竞争优势,优化西部经济结构。西部六省一市三区占全国面积的2/3,人口占全国的1/4,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极其丰富。西部的开发虽然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支持,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西部自身的发展。因此,西部开发要把提高经济竞争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实现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的转变。长期以来,西部一些地区的主要工业是围绕其丰富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以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这种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虽然在工业化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加工增殖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等局限性就显现出来,而且,一旦地区资源消耗殆尽就会导致资源性产业的衰退。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不仅仅要重视西部的资源优势的强化,更应改变过去那种对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变,强化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竞争优势。其次,要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一国或一地区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西部在大开发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自然资源加工程度和附加价值,向增殖链的下游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带和产业群。最后,要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我国西部地区辽阔,要振兴经济不可能总体推进,应相对突出重点,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特别是要形成能带动整个经济的若干经济增长中心,采取点轴、点面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沿江、沿线、沿边地区,从而带动广大西部的经济发展。4.要大力发展西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落后是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西部大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应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开发的道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西部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首先,以西部现有的科研机构为中心,根据西部开发的现实需要,有计划地吸引东中部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到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和应用技术研究,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研究。全国性高等院校应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并减半收取学费,支持西部人才的培养。其次,制定西部大开发的科研规划,增加科研立项,确立重点科研课题,组织科研攻关队伍,争取早出科研成果;同时,要加强科技的普及工作,建立和培育西部技术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借鉴美国高新科技园区的经验,利用目前西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和学科优势,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技研究和开发园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让科研学术机构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共同负责,通过增加收入、提供较为优厚的住房条件、改进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多种措施,稳定西部人才,防止“孔雀东南飞”的出现;同时,要吸引东部乃至境外人才到西部地区参加大开发。第四,建立选拔(聘任)、鼓励、监督企业经营者的一套机制,培养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带动西部地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5.大力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注重以交通运输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美国西进运动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的复杂等原因,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日益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良、产业开发条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要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要搞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坚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发展方针,并且要相互联通,形成布局合理的交通网络;同时,又要根据建设周期、建设难度、投资规模、地理条件、经济效益、运输需求等因素的不同,优先发展公路和管道运输,适时发展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第二,要加大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政府应承担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通过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西部的开发。但西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综合工程,仅靠政府的投资还是不够的,所以政府还应给予优惠政策,即通过政策创新,引进东部资本和外资进入西部,充分利用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西部的交通运输业,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6.加强西部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美国在西进运动中,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由于美国西进运动早期是在自发状态中进行的,过度的森林砍伐和草原垦殖,使流域内的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工业化初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他们纷纷上马污染严重且无治污措施的工业项目,使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花几十年的时间和巨额的投资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其教训是深刻的。我国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两大河流的发源地及其中上游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的生态环境如何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西部开发中应吸取美国的教训,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树立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西部开发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学习与普及。其次,要加强西部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水土植被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政策,围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牧业。第三,要在西部工业发展中,尽量上一些无污染的项目,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上,对有污染的项目,必须具备治污条件,做到达标排放,使西部大开发的过程成为生态和环境治理的过程。第四,应加大对西部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应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生态建设作为高附加值、高层次产业的一部分,与其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这样生态建设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和效果。总之,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你好 任何行业,先知先觉为机遇者,后知后觉为行业者,不知不觉成消费者。李嘉诚从商五十多年后在其《李嘉诚传》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对生活是否有渴望,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您面前,您愿意抓住吗?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快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别管是什么行业;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回答者是我的口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