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与对新课改一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对新课改一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对新课改一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出路论文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精品课 问题出路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

一、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精品课建设的过程中,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像也随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我们看到的精品课程所体现出的教学手段各式各样,知识层次有难有易,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从总的建设成效来看,通过精品课程的'打造,激发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从教学上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的。从当前各个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打造的精品课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ソ萄Р牧虾徒萄内容的建设步伐缓慢。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前提就是有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从许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多年来连续使用某一教材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学材料和内容更新步伐缓慢。许多教材的建设依然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精品课程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的创新性。精品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与科研结合不够紧密。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建设时考虑到其成果的共享,这包括名师共享,也包括资料共享、智慧共享等方面。   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出路探讨

对于以上提出的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许多高校没有从观念上将课程改革形式下支撑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得以发展,没有将精品课程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起来。要持续的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避免以上问题的继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转变大学教育的理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大学不仅要一般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追求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大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因此,从本质观上说,大学要确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大学只有培养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实施“知识创新”,才能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也正经历由知识载体向知识和认知载体转变。最主要的是,新时代里我们的教师、学校、学生这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要作调整。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是教育的服务,学生是学校服务的顾客,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教学质量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质量。

2.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标准建设精品课程

对于精品课过去有的叫重点课,有的叫一类课,有的叫优秀课,发展到21世纪初,我们提出精品课程这个概念。从精品课程的本身来讲,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高职高专等三类高校,其打造的精品课程都应该能够展示出其必须的核心内容,即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清晰的知识结构。虽然不同的专业打造出的精品课程形式内容各异,不同的学校打造出的精品课程难度各异,但是,既然精品课程是当前各个教学单位教学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的最高体现,也就应该与当前课程改革方向一致。从内容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应该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为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涉及到前沿性的知识和观点。从教学方式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体现出当前课程改革的特征,即体现出科学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3.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其说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如说是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一门课程有没有魅力,受不受学生欢迎,除了它的内容之外,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门精品课程是每一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的综合体现。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各个学校在组织精品课程时,要把注意的重点放到人上面来,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当前许多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客观硬性指标过于看重,反而忽视了作为精品课程打造核心的教师本身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单单是高学历,高职称,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

4.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形成资源和科研上的优势互补

最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式下,精品课程建设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只有学校和教师都从观念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也才能持续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来。

参考文献:

[1]刘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55.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新课改;思考

1小 学 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很多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讲课,教师单方面的讲课会使课堂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

1.2轻视能力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教育学的形式,把教学建立在了人的被动性上,忽略了学生探索知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但在教学中往往偏离了实际,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轻视了学生实践能力。

1.3过于重视学习成绩

小学教学是奠定人生的基础,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想要全面发展学生,不能只注重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判断是一种偏激的行为,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并对学习失去信息,不利于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

1.4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现在的学校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评价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为了考试成绩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循此往复的学习,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的恐慌、排斥上学,并感到焦虑和自卑。为提高自身成绩,学生在考试中会采用抄袭等手段,甚至还会相互配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1.5制约教学改革

因检测对教学活动有控制作用,教学改革若没有经过检测难以进行下去,因改革具有创新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起到改变,因此,教育改革初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学校不愿意进行教育改革。

2改革的意义

2.1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创新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的使命。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创新,能够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并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2.2校外教育的要求

近几年,因小学教育的发展较为迅速,在校外已经形成了小学教育服务市场,据统计,每年参加校外培训的小学城已经超过了一亿,这种背景下,造成小学生的压力过大,因国家提倡给小学生减负,而校外补课,又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回到了原点,剥夺了学生的假期时间,学生会因为抗拒而厌烦学习,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又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校外教育机构的研究和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2.3德育教育的要求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卷入了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被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当成了主要目标,学生德育的发展受不到重视,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所需,学校应通过引导学生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实践锻炼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才,但大部分小学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上去,造成学生在德育方面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2.4农村教育

农村小学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因农村经济条件较低,农民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上学,造成农村教育更加萎缩,师资力量薄弱、没有经济条件、教学设施不足是农村小学教学不足的主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3小学教育改革措施

3.1尊重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特点,并将其发展成特长,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急着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生来讲是人生路上的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教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良好的'心态利用到学习中来,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教学目的。

3.2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教学过程只学生的发展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使其成长的开始,教师应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小学生对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充满热情,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明白学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快乐、有趣的一个过程。

3.3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还有待提高,尤其使农村小学,其教学设施较差,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综合素质还不够完善,国家应对农村小学投入资金并鼓励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到农村支教,进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对于在农村坚持不懈教学的教师,国家应组织他们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3.4建立健全评估体系为了能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应建立健全学习评估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并拓展学生思维,,在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客观正确的评价,因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较低,还不能够对教师的评价完全吸收,教师应根据学生成绩和日常表现,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避免错误的评价造成学生自卑厌学等心理。

4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学校和有关教育机构在改革过程中应意识到不足,并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忽略学生全面发展、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条件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小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霄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OL].教育教学论坛,2017(49):1~2.

[2]王彩云.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7):158~159.

[3]王春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现状与策略[J].科技资讯,2015,13(06):183.

论文参考文献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出路论文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精品课 问题出路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推广,整个教育行业逐步开始以打造“精品课”的形式展示学科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学科的优秀教学技能。精品课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个教学单位展示本单位教学质量和形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途径。

一、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精品课建设的过程中,精品课程的视频录像也随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我们看到的精品课程所体现出的教学手段各式各样,知识层次有难有易,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从总的建设成效来看,通过精品课程的'打造,激发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从教学上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的。从当前各个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打造的精品课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ソ萄Р牧虾徒萄内容的建设步伐缓慢。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前提就是有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从许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多年来连续使用某一教材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学材料和内容更新步伐缓慢。许多教材的建设依然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精品课程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的创新性。精品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与科研结合不够紧密。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建设时考虑到其成果的共享,这包括名师共享,也包括资料共享、智慧共享等方面。   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出路探讨

对于以上提出的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许多高校没有从观念上将课程改革形式下支撑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得以发展,没有将精品课程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起来。要持续的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避免以上问题的继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转变大学教育的理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大学不仅要一般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追求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大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因此,从本质观上说,大学要确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大学只有培养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实施“知识创新”,才能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也正经历由知识载体向知识和认知载体转变。最主要的是,新时代里我们的教师、学校、学生这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要作调整。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是教育的服务,学生是学校服务的顾客,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教学质量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质量。

2.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标准建设精品课程

对于精品课过去有的叫重点课,有的叫一类课,有的叫优秀课,发展到21世纪初,我们提出精品课程这个概念。从精品课程的本身来讲,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高职高专等三类高校,其打造的精品课程都应该能够展示出其必须的核心内容,即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清晰的知识结构。虽然不同的专业打造出的精品课程形式内容各异,不同的学校打造出的精品课程难度各异,但是,既然精品课程是当前各个教学单位教学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的最高体现,也就应该与当前课程改革方向一致。从内容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应该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为主,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涉及到前沿性的知识和观点。从教学方式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体现出当前课程改革的特征,即体现出科学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3.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其说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如说是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一门课程有没有魅力,受不受学生欢迎,除了它的内容之外,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门精品课程是每一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的综合体现。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各个学校在组织精品课程时,要把注意的重点放到人上面来,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当前许多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客观硬性指标过于看重,反而忽视了作为精品课程打造核心的教师本身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单单是高学历,高职称,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

4.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形成资源和科研上的优势互补

最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国家课程改革的形式下,精品课程建设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只有学校和教师都从观念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也才能持续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来。

参考文献:

[1]刘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55.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撰写历史教育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1李惠军,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唐巍,走出困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5.(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6.(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2]李起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胡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2016,09:133-134.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274.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王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探究式学习[J].求知导刊,2014,(11).

[3]艾冰.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

与焦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综合性、体制性的社会问题。重点阐述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而且也详述了它的成因及揭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医疗保险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显现越来越凸显了。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其次,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主张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至于财政投入方面,在2007年我国用于医疗救助的各级财政投入达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亿元,比2006年的亿元增长了,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亿元,较2006年27亿元增长了40%。其中江西、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地的地方各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江西、上海和河南等地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广西、安徽、重庆等地今年财政投入比2006年增长了2倍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还是很不足,这么大一个国家投入这么的少,不仅让我们老百姓看病难,同时也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据前几年统计部门称,中国有病而不去就诊的老百姓约占,这一数字看了的确令人吃惊啊。面对这种压力,我觉得国家和政府应该要高度的重视,不要让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有的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然后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此外,近期国家实行一些惠民政策而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难度。接着是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农民从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法方面都构成了障碍。最后就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卫生医疗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还有卫生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有所淡化对病人看病产生了麻烦。首先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保障每一个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就是县域经济困难,特别是很多西部的一些县域非常贫因,所以这有可能导致公立医疗的公益性有所淡化。然后,很多不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到医疗卫生及药品上去,这样一些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医院或地市级医院)就只重视经济效益来使自己继续发展下去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从而导致公立医疗的公益性有可能淡化。最后就是对卫生投入普遍不足,我刚在说财力有限时,与这是一回事。因为投入卫生的不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没有足够人力那也就没有专业人才来做先导,没有充分物力证明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设备仪器、床位、常用药品或者急救药品等等,没有充分的财务也就说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新的医药设备,药品以及吸引一些特别有名的专家,所以,对卫生投入不足。对卫生投入不足,一些医疗机构为了使自己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那些医院的工作人员故意抬高药价和医疗费用,使得患者觉得看病越来越难,甚至出现有病不去医的现象。因此,公立医疗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缘由。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进行分析。一提到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引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一概念。同时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反映医院的经济效益越好。它的公式就是: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比如一家医院的就诊人数是300人,平均每人就珍的费用是400元,而医院为每个人就诊的实际成本是150元,但它提高医疗价格时说受益得就越大。再者还可以用成本效益法来阐明它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政府投资的项目投资要持续许多年,发生效益和成本必须加总的效益流和成本流,计算公式如下:NSB=PV(B-C),我们可以把NSB看成是经济效益,从这公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果它通过提高B的价格是B的数量远远超过C,那么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所以医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比如看大处方或给病人提供不必要的检查等,这只会更加增大病人看病的负担,从而造成病人看病难看病贵。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政策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使东部和西部的卫生资源以及城镇之间的更加的合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和听证,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民政、红十字会等社救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救济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惠民门诊、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7)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卫生服务体系。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医学毕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参考文献[1]胡善联. 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6,2: 21-23.[2]周子君,曹维金,申轶.北京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23(1): 53-56.[3]邱 童,顾 海. 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 卫生软科学. 2006, 20(6): 536-537.[4]孙利华,黄泰康,吴春福. 用系统观点认识“看病贵”与“药价高”的关系[J].中国药房,2006,17(24):1844.[5]何志高. “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6]王振刚.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文献综述的格式 (一) 题目题目限20字以内(包括副标题)。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三)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四)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五) 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与前言部分呼应,指出现有研究中主要研究方法上的优缺点或知识差距,若作者对所综述的主题已经有所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怎么写一、普通图书(包括教材)、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二、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参考文献一定是引用原话吗参考文献不一定引用原话,可以原话引用,但不能太长,只能一两句。也可以参考思想,用自己的话表述,这样可以多参考一些,整个一段都行,只要把标号在断尾标示出来就不算抄袭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需要标注出处。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要的内容,你可以放到脚注或者尾注进行解释。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网络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与社会网络互动(交流频度、亲密程度、联系强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转移 网络结构 网络互动 社会网络研究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过程。这些研究最近逐渐扩展到企业领域。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对于什么是社会网络,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定义。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有: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Coleman(1988)认为,社会网络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人际关系建立起来并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本。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本文主要探讨网络结构及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一、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网络分析家提出特定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网络结构是指一个参与者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根据信息的流动,网络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维度:结构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范围。网络的不同结构特征对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有不同的影响。 1.网络密度与知识转移 网络密度是一个社会网络中成员间相互联系的强度。成员间交流的密切程度和频度决定了他们的网络密度。从社会资本的关系和认知视角来看,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一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数量之间的比率。当实际的关系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高度连接的网络有助于有价值知识的流动,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 网络密度是一个团队内聚性的指示器,内聚性能够产生信任。信任机制意味着指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同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持续的交换信息,合作与义务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网络密度对于知识转移的速度和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2.结构洞、网络桥与知识转移 Burt在1992年提出结构洞理论,结构洞指社会网络中网络节点间间隙,反映不同群体间联系的缺乏。结构洞相对两端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信息流中。Burt认为富有结构洞的网络为通过中介人获取非重叠信息提供了机会,中介人就是善于建立跨越结构洞的人际桥梁的人。当社会网络中存在网络节点间间隙的桥梁——网络桥时,便产生了跨越边界的“信息收益”,因为特定群体中的信息相对是重叠的,与那些只局限于单一群体的个体相比,联系不连贯群体的个体将面临更广阔的思想和机会。组织中跨越结构洞的经理人,能够获得信息和控制的优势。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3.中心性与知识转移 网络中心性是一个网络围绕一个中心的程度。中心性的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中的一个成员独立访问其他成员的能力,中心性程度越高的成员,访问其他成员的路径就越短,获取知识就越容易。网络的中心性是确保信息能够以低成本容易的获得,中心性低的网络对于知识的转移具有消极的影响。在中心性高的一个“紧密”的网络结构中,一个网络成员能够容易的获得整个网络的所有信息。当信息资源是高度隐性的,或者信息变化迅速时,这种结构对于知识转移极为有效。 4.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 网络范围是指在跨制度的、组织的或者社会范围的连接的延伸程度。Reagans和McEvily(2003) 引入了网络的网络凝聚力和网络范围两个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网络范围与知识转移的容易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假设。Tsai(2000)提出一个人的网络范围越广,他的个人网络越复杂。在组织的内部或外部,跨边界的知识转移能提高绩效。例如,在公司内部,在一个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降低生产成本。不同生产线上的知识转移能使不同的工人从他人的工作经验中获益。这个界限也可以在外部。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二、网络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网络互动是网络的团结和同质维度。在一个网络中,互动的类型将影响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亲密的程度和联系强度能够影响网络中知识的转移。 1.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 交流频度可测量两个网络成员间资源流动的次数。一个网络成员同其他成员交流的越多,就越容易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就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交流的频度对于获取复杂和易变的信息与知识是极为重要。Aldrich、Rosen和Woodward(1987)提出,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度与知识转移的绩效正相关。 2.亲密程度与知识转移 亲密程度是用来衡量网络成员间的互相信任程度的,测量两个人信息交换的深度,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亲密包括自我发现、互相帮助和支持、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信任和接受。当网络成员间谈论家庭情况和政治目标时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时,也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亲密的关系。亲密程度越高,知识转移的意愿越强,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3.联系强度与知识转移 早在1973年,Granovertter就以两人间交往频率的高低为标准,将联系区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强联系会导致更频繁的知识交换,引起更多的努力付出,保证知识寻找者对获取知识的充分理解,强联系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容易程度。弱联系则是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路径。Granovertter认为,弱联系对于知识共享和转移是有效的,弱联系能够与组织中无连接的团队或个人建立桥梁,为新的信息提供通道,相反强联系则容易产生知识冗余。Hansen(1999)认为,组织内部团队间的弱联系有助于项目团队在其他团队中寻找有用的知识,弱联系有利于非复杂知识的转移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三、结论 本文对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主要结论如下:在网络结构方面,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因此网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多,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移;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在网络互动方面,交流频率越高,越有利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识转移;当成员间有共同的朋友、相似的观点和兴趣,亲密程度较高时,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好;在联系强度方面,强联系可使知识被充分理解,但容易产生知识荣冗余,弱联系有助于接触新信息、获取新知识,但却不利于复杂知识的转移。

与点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里面都有 不过是收费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与新年新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 索引序列
  • 与对新课改一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新课改
  • 与焦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点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新年新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