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又开始,泼水节那天,歌声阵阵,锣声震耳,欢笑声随着水花飞舞,处处是“水!水!水!”的欢呼声,到处是幸福的笑声和快乐的尖叫声。整座城成一片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原先傣族传统的泼水,只用树叶蘸一点清水泼洒在对方身上,以示祝福。但如今年轻人觉得不够尽兴,泼到兴高采烈之时,索性将整盆水一起泼出去。青年少年、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傣族人、汉族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当地人、外地人,几乎都是倾家而出,全都投入到泼水的人海之中。傣族少男少女当然是泼水的“主力军”,而美丽的少女,自然成为人们竟相泼水的对象。穿着民族服饰的傣家姑娘,是泼水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穿着裙子,轻轻地飞舞着,令整个狂欢的泼水节,也温柔起来、浪漫起来。
不管认不认识,逢人便泼,盆、桶、瓢……全都用上,清清的水,带着美好的祝福,带着欢快的笑声,把人浇得浑身湿透,是那样兴奋,那样快活,一张张彩车,装点着都市,聪明的企业商家用五花八门的广告装饰着彩车,世界变得五彩纷呈,缤纷绚丽。傣族青年也要拜年的,不过拜年的形式和汉族不尽相同,人们成群结队,一路载歌载舞去拜年,把年长者或尊贵客人用竹竿抬起并抛向空中,如此倾情地欢乐和祝福。
水这生命的源泉,给人间万物带来生命,给勤劳的人们带来吉祥,给美丽的西双版纳带来美好的明天。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泼水节有这样一段历史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傣族地区出现了一个十无恶不做的大魔王,他到处烧杀抢劫,奸污民女。弄得庄稼无人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暴,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大魔王有六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美丽聪明的姑娘。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七个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 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姑娘们便轮流抱大魔王的头。从此,这一天就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傣族人仿佛沉寂在一片四处飞溅、欢声笑语、水的海洋。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泼水节,全城上上下下到处一片欢声笑语。一张张兴奋、快乐的脸蛋刻在每个人的脸上。美好的记忆刻在每个人的心间。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少女做他的妻子。少女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少女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少女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少女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少女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少女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节日。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也就是傣历6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就相当于除夕.在这一天里,人们都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长长的龙船两头尖尖的翘起,船舷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比赛胜利者将得到优胜大旗和奖品。人们还为他们端来一碗米酒,洒去一把把糖果,跳起别具一格的"依拉贺"民族舞蹈,为他们加油喝彩。
最后一天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处处人山人海。人们都进行着有趣的活动,比如深受人们欢迎的游戏"放高升"和"丢包"。
中间相隔的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上午10时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水桶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的清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的甚至还滴入几滴香水,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拿个民族,都互相泼水,彼此祝福,以求消灭灾病,祈愿风调雨顺。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伴和着欢声笑语,达到快乐的最高潮。
泼水节又是傣族的新年,在傣历6月24日到6月26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还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做完这些,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男女青年,铜钹、脸盆盛水,然后涌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泼。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笑声朗朗……
相传,在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的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的头发就可以把她勒死。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除了需要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在这个炫丽多彩的假期里,最令我难忘的是农历七月七了。那是傣族的傣族泼水节。
今天的天空蓝蓝的,像一段蓝色的缎子。白白的云像一根根被发酵过的棉花糖,又像在蓝色绸缎上的白云,真是一个好天气。“傣族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去买了小盆子。开始泼水了,我们每个人的小盆子里都盛满金银的水,然后,泼向别人,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我和姐姐笑啊,跳啊!是多么开心,快乐。玩的可起劲了!
当天除了泼水,海上抓鸭和过福桥活动!傣族泼水节的第二天,抓鸭子比赛开始了!只见一个个大哥哥勇猛的跳下水去抓鸭子,哇!看着大哥哥们抓到一只只鸭子可好玩了。到过福桥,只见桥是用芭蕉叶做的别说大人了,连我上去桥都要沉了。一个大姐姐第一个上福桥,只见她一直跑一直跑,到中间的时候她跑偏了直接就掉到了水里。这时我问外公:“外公,为什么要抓鸭子、过福桥啊?”外公得意地说:“抓到鸭子说明你今年会交好运,过了福桥就保你一生平安!”这时外公叫我看福桥。哇!一个阿姨她竟然过了福桥。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想去真正体验一下傣族泼水节的快乐,就去保亭做客吧!
傣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很多寓意美好的节日,泼水节就是其中一个。
传说傣族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他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有个聪明的姑娘被魔王的选为第7个妻子,她也恨透了魔王,但是表面上不露声色。有一次她陪魔王喝酒,趁机打听到了魔王的弱点:只要用魔王的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他的头就会滚下来。于是她把魔王灌得大醉,拔了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但是魔王死了以后还是不肯放弃作恶。他的头滚到哪儿哪儿就灾难连连,扔到水里,水就波涛汹涌;埋在地下,到处臭气熏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住他的头才不会发生灾难。于是,7个妻子轮流抱着魔王的头,直到魔王的头化为灰烬。人们拿来水给这7个姑娘净身。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就慢慢变成现在的泼水节。
泼水节象征着幸福,好运。泼水节还叫浴佛节。在泼水节这天,人们都会去一个广场上,等主持人说开始,广场上的喷泉就开始喷水,这时候人们带的盆子都可以去喷泉里舀水,互相泼水,不管泼的人还是被泼的人,脸上都洋溢笑容。因为被泼的人有好运,泼的人给别人带来了好运,谁能不开心呢?
真希望能亲自去傣族看看,亲身体验一下傣族神圣的泼水节,亲眼看看泼水节的盛况,亲耳听听他们欢乐的笑声。
早上,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几个朋友一同前往赤岸的大桥村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原先,我以为这里的泼水节应该是往别人身上洒几滴水,表示祝福。可一到大桥村才知道,原来在一个大场地上有一些不深的水,人们在里头用脸盆盛上水,互相泼对方,和打水仗没什么两样。
我看了觉得挺新鲜的,于是和几个伙伴一起去向大人要钱买脸盆,就头也不回地跑回场地上。一路上,那些人们看见我们身上一滴水也没沾,便向我们笑了笑,与此同时,他们正拿着盛满水的脸盆,在我们不注意时,把水泼向我们身上。我们往都是水的场地上走去,准备向弱不禁风的小孩儿发出“进攻”。
刚走到场地上,我们也用脸盆盛起水向他们泼去,他们表面上看去什么也禁不住,但在我们面前又毫不示弱,马上把水泼向我们,一刻也不停。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被水泼过的大家,身上闪耀着淡淡的光,暖洋洋的。不一会儿,我们身上又有了一层汗,很热很热。追追跑跑。我们马上变的疲惫不堪,幸好妈妈及时赶到,要不然可能会躺在水面上睡着呢!
我们恋恋不舍地望着欢乐玩耍的人们,但是不得不走了。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妖魔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妖魔。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妖魔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妖魔,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妖魔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妖魔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妖魔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妖魔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女生做他的妻子。女生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女生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女生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女生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女生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女生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临天他们先到,所以就买泼水的盆子,我们到了锦绣中华的时候就拿着水盆去泼水了,我们先去换衣服,换好衣服就拿着水盆进入泼水区。
我先装了一盆水,往岸上跑,走到哪里就泼到哪里,这时,我走到装水的地方,正准备装水,突然,从旁边泼来水,我装好水正要泼的时候,岸上的人用巨型水抢来喷我,我赶紧跑,但还没跑两步,那水就向我背上射来,冲击力十分大,一下把我打到了地上,我十分生气,于是,我装了一盆水,来了两次旋转式泼水,结果十分糟糕,根本就是两面夹击,先是泼来水,紧接着是巨型水抢的射击,紧接着又是泼水,接着又来泼水,把我打得满地找牙。
我开始了我的报复计划,我在岸上找到了一架巨型水抢我向下面的人射击,只要有人来,无论是大人小孩,我统统向他们的脸部射击,我看着一个接着一个人被我的十分狼狈,满地找牙,心里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水里的人就开始了反抗,先我疯狂的泼水,他们反败为胜。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去游泳池里游泳那里的游泳池有海浪,我们现在那里完了一会儿水中抓人,接着我们就去冲海浪,我们发现只要到越高的地方海浪就越高,冲完海浪我们又去泼了一会水就回家了。
我很开心,这真是个疯狂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又开始了,对傣族人来说,这个日子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当地人民会放假三天来欢度他们这一年中最隆重的民族节日。
泼水节那天,歌声阵阵,锣声震耳,欢笑声随着水花飞舞,处处是“水!水!水!”的欢呼声,到处是幸福的笑声和快乐的尖叫声。整座城成了一片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原先傣族传统的泼水,只用树叶蘸一点清水泼洒在对方身上,以示祝福。但如今年轻人觉得不够尽兴,泼到兴高采烈之时,索性将整盆水一起泼出去。青年少年、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傣族人、汉族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当地人、外地人,几乎都是倾家而出,全都投入到泼水的人海之中。傣族少男少女当然是泼水的“主力军”,而美丽的少女,自然成为人们竟相泼水的对象。穿着民族服饰的傣家姑娘,是泼水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穿着裙子,轻轻地飞舞着,令整个狂欢的泼水节,也温柔起来、浪漫起来。
不管认不认识,逢人便泼,盆、桶、瓢……全都用上了,清清的水,带着美好的祝福,带着欢快的笑声,把人浇得浑身湿透,是那样兴奋,那样快活,一张张彩车,装点着都市,聪明的企业商家用五花八门的广告装饰着彩车,世界变得五彩纷呈,缤纷绚丽。傣族青年也要拜年的,不过拜年的形式和汉族不尽相同,人们成群结队,一路载歌载舞去拜年,把年长者或尊贵客人用竹竿抬起并抛向空中,如此倾情地欢乐和祝福。
傣族得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得要数泼水节了!
泼水节又是傣族得新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六月二十六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还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做完这些,群众性得相互泼水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男女青年,铜钹、脸盆盛水,然后涌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泼。这,是吉祥得水、祝福得水!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笑声朗朗……
相传,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得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得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得头发就可以把她勒死。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得跳孔雀舞﹔有得跳“五腊嗬”﹔有得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得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听说过泼水节吗?那是只有傣族才过的节日啊!我先为你介绍介绍这个节日吧!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会持续三到七天,人们都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我这回也是有幸来到傣族的老家——云南,参加了一次泼水节,那真是有意思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身穿着傣族专门用来庆祝泼水节的服装,等待着一声令下一听到声音,我立刻以“光速”冲向水池,拿起一个盆子,装满水,一摇,向刚来的几个人泼了过去,几个跑得快的人还没碰到盆子,就被我破成落汤鸡,我在装满了水,在泼几个刚来的人,又被我泼成了落汤鸡,我正笑的合不拢嘴呢。忽然我身后一凉,原来他反击了,我急忙抓起盆子装满水就跑,泼出去。我反复这这两个动作,但我却感受到无比欢乐,也不知泼了多长时间,妈妈说我们应该回旅馆了,可是总觉得没玩够。看着还在泼的人们,心里真是羡慕啊!
傣族可是一个敬水,爱水的民族,他们认为水代表着吉祥,符合健康,因此被泼的水越多好运也越多。真希望再能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啊!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泼水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一般在四月十三日就开始了,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第二天,我庄重的加入了泼水节,我发现那些男女老少并没有互相泼水,而是先给神像泼水,已洗去上面的尘埃。然后,泼水狂欢就真正开始了。此水凉爽无比,泼在人身上心旷神怡,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爽感。水若泼在地上,就像瀑布一样,溅起万朵莲花;水若泼在身上,就表示祝对方吉祥。喧闹声、嬉戏声、水哗声,占据了整个西双版纳。
泼水节一般维持三天,差不多在四月十五日就结束了。不过,西双版纳并没有变得死气沉沉,因为傣族人民还是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活跃。我在走时,他们还给我泼了一盆代表吉祥的送别之水。
早就听说宋城好玩。我们一来到这儿,就遇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大家相约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上,那里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手中拿着盆、水枪,大家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约8点的时候,周围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广播里传来主持人高兴的喊声:“圣水就要来!”话音刚落,欢快的音乐响起来!震天动地的鼓角声也响起来!“哗哗——”四面八方的树上竟然布满“机关”——一根根水柱从那里喷射而出,足足有7、8米高,它们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水网,顿时,人们被吞没在水汽和雾气中。
广场上沸腾起来!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落汤鸡”,于是赶紧抱头“仓皇逃跑”;有的人遭人“暗算”,干脆把盆扣在头上当“保护伞”;有机灵的,赶紧抓起盆从大水槽里舀水,疯狂地向别人猛泼过去;也有激情对泼的,相互“厮杀”;那边有几个人“仗势欺人”,围着一个人“轮番轰炸”;有些犹豫不决的,还没来得及泼别人,就被别人抢去盆,一个反手,水就泼到自己的身上;还有的人索性向我们这些“手无寸铁”围观者泼来,我们只得后退着给人家“举手投降”……
锣鼓喧天,水花飞溅,人们笑着,跑着,闹着,尖叫声,口哨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狂欢一直进行一多个小时才落幕,参加的人个个都是湿淋淋的,水顺着头发、衣服“吧嗒吧嗒”地落下来,一看,真逗!
泼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愿吉祥、幸福永远伴随我们每个人!
西双版纳有泼水节,我们家也有。
每到夏天,我的房间就成了重点“灾区”和家中的禁地——我的房间位于顶楼,六面中有三面都受到阳光暴晒。热得让人连一秒都呆不下去,即使是晚上,也是炎热无比。
在我无数次提出晚上热得睡不着后,饱经风霜的奶奶为我献上了一计,每天傍晚在阳台往地上泼水,让蒸发的水带走一些温度。
于是,我们家就有了一天一度的泼水节。
我和表妹都乐此不疲。每到五点,我们三个就准时往阳台跑 。一到阳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挽起裤子,然后再异口同声地喊一句:“泼水节开始了!”
我拿来两个脸盆,轮流装水。当第一个脸盆满时,我大喊一声:“看那里是什么!?”小表妹有中计了,大表妹却长了经验,一动也不动。我赶紧抓紧机会把水泼到了小表妹的脚上。
小表妹懊恼地大叫一声:“又上当了!” 大表妹幸灾乐祸地看着小表妹:“你太笨了!”我又迅速将刚装好的另一盆水泼到了大表妹脚上。这下轮到我幸灾乐祸了。
大表妹一边缓缓向我走进,一边呵呵干笑着。我立刻停止大笑,一脸戒备地看着她。她走到我的身边,然后抄起浇花的杯子,舀了一杯水倒到我的脚上。接着大笑起来。
她这么一倒,引发了泼水大战。
我端起一盆水,往她的脚倒去,却殃及到刚走过来的小表妹。小表妹大叫一声:“啊!我又中弹了!”随即和大表妹一起拿水来报复我。我一边躲闪着她们的攻击,一边时不时地还击。一时间,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大家都忘了自己原先要攻击的对象,胡乱地向四处泼水。
最后,我终于撑不住了。大叫:“停停停!泼水节结束了!”大家看着满是水的地板,全都笑作一团。
傣族,是一个充满着欢乐的民族,哪里的泼水节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个爱旅游的人,也常常带我们一家人去旅游,记得,去年,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旅游。我正想着为什么爸爸偏带我们去傣族呢,原来呀,这里将要举行深大的“泼水节”开幕仪式,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十分好客的老人,连忙把我们接进屋里。
我们坐下喝茶,村长递给我们每人一套傣族服装,我的心思立马移到服装上,我走进里屋 ,关好门窗。换好衣服出来后,问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泼水节吧?”爸爸说是,我又咳了两声,爸爸叹了一声,随即从包里拿出了一直还未装水的水枪。我已拿到水枪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处找,不一会儿,我就看到里村长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池。我跑到水池边,又看到瓷砖上刻着“泼水节专用”五个大字,我赶紧装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拿起水枪就到昨天装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等,终于,一批“人马”来了,他们刚蹲下装水,我立马从草丛中“蹿”出来,用水枪射他们,他们尖叫起来,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他们一反应过来,马上用水盆装水泼我,我左蹿右蹿,他们一个也没泼着我。我对他们做鬼脸,谁知,另一队“人马”把我们都泼成了“落汤鸡”,我们一反应过来,马上朝他们射水,泼水。我与第一队“人马”从“敌人”变为了“战友”。
我们笑着,闹着,可高兴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当头。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家里。
我回到村长家,想:我一定还要来,而且,下次来的时候,我要认识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人起先是用枝条沾一点水泼在别人身上是表示对别人的祝福。后来,几个青年男子觉得很不尽兴,直接把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几个人看了很爽就学了起来,于是,后来的泼水节就用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就算祝福。
有一次,我们去傣族玩,有幸参加了泼水节,我换上傣族的服饰,去一起参加泼水节。我拿了一个刚买的脸盆,放满水,朝人海泼去。这时,有人在我背后拿起水,朝我倒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妈妈身边去了。忽然,一盆水朝我的头上直冲下来,我立刻变成了落汤鸡。我一回头,原来姐姐也换好了衣服来参加了呢!我生气了,姐姐过来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妈妈泼了过去。我笑得前仰后俯,姐姐和妈妈的样子太好笑了,大家都玩得不易乐乎。
不一会,来了一辆车,上面坐着傣族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拿着水盆往下泼,不管认识不认识随便泼。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大家泼着。我也被车上的人泼得不成样子,我为了报仇拿起一盆水往车上的人泼过去,我乐了,车上的人被泼得不成样子。我正张开嘴笑,一盆水从我头上倒扣下来,原来是爸爸,我生气地拿起水盆,连倒十几下,把爸爸淋得浑身湿透,妈妈为爸爸报仇又给我来了一次浇灌。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我们这欢笑中结束了。想当年,我们的周恩来周总理,也被泼得全身湿透了。我在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参加泼水节的。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见到了傣族的人家,并亲自观看了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 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一道道水花在场中飞舞,无数的人被泼中,他们非常高兴。又给泼中自己的人泼了回去,人们就这样欢快地玩着。 由于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这个场地了,但是,泼水活动的场面,将会让我永远不忘。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盛大节日,据说泼到身上的水代表幸福的祝愿,我们虽然是汉族人,但也可以举行自己的泼水节。
这个星期的星期三,我们学校说要大扫除。我们把班里所有的桌子、椅子通通搬出了教室,摆在外面。陈老师安排了每个人的任务:每人接满三盆水,倒在教室地面上。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兴奋不已,一窝蜂似的抢脸盆,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我很倒霉,什么脸盆都没抢到,只能看他们尝泼水节的滋味。你瞧!这些男生可 真牛,把装雨伞的大桶拿来当“泼水节”的工具,他们接了满满的一大桶,那个重啊,四五个男生才能把水给抬起来,不过还好,教室就在一楼。
他们抬进教室里,一个个满头大汗(毕竟是夏天)。只见一个男生让桶轻轻一斜,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还听见一声抱怨:“谁倒的水!给我站出来,我的鞋全湿了……”
那男生听了撒腿就跑,而后的人快步追了过去。女生们用脸盆装水的,装满水便倒在那个大桶里。
一些同学因为手空而得罪了一些人,他们一个一个越泼越起劲,而我则在窗边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两手边靠边合在一起,放进水中,看到水流在手心上,便可 以向别人发出攻击了。一些被水泼到的同学,一边跑一边叫:“下雨啦!下雨啦!”不想让水泼到的同学则躲躲闪闪。此时的教室狼狈不堪,教室里像是发洪水似 的,为了不让洪水再次袭击我们的教室,我们结束了泼水节,开始了排水大作战。有的用扫帚,有的用畚斗,一副气派的景象。过了几分钟,“洪水终于退了,大家 一个个露出了笑脸,教室里也变得焕然一新。
这次的“泼水节”,虽然让我们得到了欢乐,但是却浪费了我国的水资源。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节约水哦!
泼水,在人们的脑中并不陌生吧?一提到它,几乎每个人都会兴奋,搂着盆子,灌着清水,轻轻朝别人一泼,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吉祥、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因为它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泼水节这个日子是傣历的新年,一般在四月的中旬开始联欢。傣家人过泼水节要祭祀先灵、泼水祝愿、赛龙船和放火花等等。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艳丽的服饰像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儿,显得异常耀眼。人们挑着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庙里给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灾,这就是浴佛。离开佛寺后,泼水节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开心的时候——泼水。在广场上,不管男女老少,人们提着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水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在他们看来,这可不是战争,而是报求平安的仪式罢了。
记得我在那一次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旅行,赶上了傣族人的泼水节。人们围在圆形的广场周边,拎着红色的塑料盆,随时准备着大乐一场。随着主持人的发令,人们冲进水池中,把盆子按进水里,再一提,满满的一碗清水当做消灾多福的符咒,挥动手臂,把一碗水撒出来,像是把一年的灾难全部驱赶了。浸在别人的身上,像是把一年的福气全部沾上了。广场上,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在这一刻,全都同一级别,同一民族,用相异的方言叙说着相同的祝福。
瞧,傣族那欢乐的泼水节!虽然它并不是全国人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但对于傣族人来说,它是傣家凝结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泼水节是带来无穷欢乐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谁也都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泼水节!一听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泼水节期间,傣族的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再傣族泼水节,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浴佛、放孔明灯、放高升以外,还有赶摆、赛龙舟、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傣族的泼水节如同我们的新年一样重要,他们把新年叫 “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美丽而娇艳的凤凰花开了,今天,是一年中傣族朋友们期盼的节日——泼水节。
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想比别人抢先一步到达举行节日的场地。我先采了许多凤凰花,拿起一个稍大的塑料水瓢,再把我的木盆子里面盛上满满的一盆水,呵,真沉!我吃力地端起木盆,慢悠悠地走了一会儿,就想休息一下。但万一别人比我快怎么办?那我早起有什么用呀。我可不想让他们抢我风头。
我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劲儿端着盆小跑到之前村长跟我说的场地,一路上撒了不少水。到了那里,我呆住了:地面的凤凰花花瓣儿早已铺好,上面一片湿漉漉的。大家已经开始了泼水节,小伙趁姑娘不注意,冷不防向她身上泼一盆水,拔腿就跑,姑娘拿起盆,一边喊,一边追,距离越来越近,姑娘“哗”一下把一盆水泼在小伙身上,转眼间刚才还滴水不沾的小伙子一下子单薄的衣服紧紧地就贴在上面了。这也不显眼,几乎在场的所有人衣服都湿透了。
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当中。正当我给爸爸下了一场“雨”在哈哈大笑的时候,身后忽然感觉凉嗖嗖的,水顺着头流了下来。我反应迅速,这时,表妹还没跑远,我本来跑步速度就比她快,一下子就追上了她。我紧紧地抓住她的衣领,舀起一瓢水就往他衣领里灌,虽然烈日当空,但这水还是让她不禁哆嗦起来。
在泼水节这个日子里,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被别人泼了这么多次水,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在西双版纳的旅行中,我们来到了一个十分具有傣族特色的地方—傣族园。在那里,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四月,傣族人都要以泼水节的形式来迎接他们的新年。而在傣族园里,每天都会举行泼水节,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进入傣族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蓝色的大圆形水池,池面十分平静,就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来临的狂欢。而池外却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兴奋地翘首企盼着泼水节的开始。我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快步走进更衣室,换上了鲜艳的傣族服装,还领了两个泼水盆。不一会儿,我的小伙伴们也整装待发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泼水节终于开始了!我们每人找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拉起她们的手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傣族古老的团结舞。跳着跳着,主持人高喊一声“水,水”,全场都一起跟着高喊“水,水,水!”一边喊,大家一边“嗖”的一声拥进了水池。我信心十足,想着:我一定要把所有人都泼得筋疲力尽。我把盆快速放进水池里,让水浸没它,等水盛满了,我把盆拿起,重重地泼向我身边的人,那人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我暗自得意。正在得意中,冷不防被身旁另外一人浇了一身,我也瞬间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天空骄阳似火,当一阵阵水泼到身上的时候,立刻能感受到一丝凉快。尽管每个人都浑身湿透了,但大家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继续尽情地泼洒着。
一时,笑声,泼水声,呐喊声,响彻了傣族园的上空……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都要隆重地举行。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整天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有六个美丽的妻子,有一次,他看中了人间的一个名叫婻粽布的公主,便抢来为妻。
有一天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大王,您法力无边,应该去做天堂,人间,地狱三界的主人。”魔王听后,转身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缺点谁也不知道,我怕别人拔下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样会使我身首分家。”
婻粽布听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又扶他上床熟睡。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勒在了他的脖子上。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每一滴血都变成一团火,熊熊燃烧。六位王妻也赶来了,她们七人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人们纷纷向她们泼水,火才熄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婻粽布,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互相泼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神奇的传说,吉祥的新年,仿佛我也飞到那傣族欢乐的泼水节里玩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傣族是一个勤奋、智慧的民族。傣族人民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各族人民要互相团结,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和谐安定,繁荣富强!
我妈妈是傣族人,住在云南。据妈妈说,他们那里有个叫做泼水节的节日。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他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他们还要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温柔的风吹来了炽热的夏天,也一不小心地吹来了1383傣历年。这是傣族儿女无比盛大的节日,也是版纳“子女”的节日。在这日子里,我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快乐、尽情的泼水。
或许是因为过了很多次这个节日,开始提不起兴趣来。先跟你们讲讲它的来历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王,让当时的人民不聊生。当时有七个勇敢的姑娘挺身而出,为百姓免除祸害。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7位机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这一天里互相泼水来纪念。
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也在电视屏幕前看到他们尽情泼水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一般。傣族人民围成一圈在圆水池边等待泼水,从高空望去,他们像一朵还未初绽的鲜花。有的人拿着水枪,有的拿着各色各异的水盆。“三,二,一”等倒数完,人们迅速地在水中盛了水,向上、向人洒去,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水弧线,像一朵已绽放的水花,令人叹为观止。
但就在这美好的时刻,在那勐腊边境,那里没有适合泼水的晴天,却有着猛烈的暴风雨。执勤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守护执勤岗。那风的力度,几乎能把执勤岗吹走,执勤人员的衣服湿的透顶。让我无比感慨:在这幸福的时代,总有人在背后撑起幸福!
在我经历过的泼水节里,这一定是最令我难忘的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一、起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两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另一个: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大王大王大王啊我大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四、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意义 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
为什么傣族要过“泼水节” 说起傣族,人们自然会想起它那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原来是傣族的傣年历,傣语称“金比迈”,意为新年,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新年之前,傣族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备买食品,穿新衣,“金比迈”期间, 傣族要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有堆沙、浴佛、放高升等等,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泼水,泼水分为“文泼”和“武泼”。文泼是对长辈或尊敬者的祝福, 用茶叶的树枝或鲜花蘸水轻轻泼洒,还要向被泼者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武泼”是名副其实的泼水,不用杯子泼,不用碗泼,而是用水盆泼,不管是在哪儿,都可 以将盆中的水泼出去,被泼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发怒。 为什么傣族要过泼水节?这一定是大家心中的疑问,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一个凶残的魔王,他魔法高超,横行霸道,刀枪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他抢了七个美女为妻。他的第七个妻子是善良、美丽、聪明的 人间公主—楠粽布。有一年傣历傣族地区有一个凶残的魔王,他魔法高超,横行霸道,刀枪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他抢了七个美女为妻。他的第七个妻子是善 良、美丽、聪明的人间公主—楠粽布。有一年傣历新之际,楠粽布趁魔王酒醉,假意奉承,从魔王口中得到一个秘密,不可一世的魔王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用自己 的头发勒自已有脖子。待魔王熟睡后,他机敏的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把它勒在魔王的脖颈上,魔王顿时身首分离,但它的头却变成一团火,滚到哪里烧到哪里。为 了防止魔头之火蔓延,她和另外六个姐妹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怀里,大火不再燃烧了,直至它腐烂为止。为了洗掉七姐妹身上的污垢,人们便向她们泼水。 从此以后,傣族就有了泼水的习俗。这个传统表达了傣族人民憎恨残暴,歌颂善良的美好心愿。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泼水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一般在四月十三日就开始了,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第二天,我庄重的加入了泼水节,我发现那些男女老少并没有互相泼水,而是先给神像泼水,已洗去上面的尘埃。然后,泼水狂欢就真正开始了。此水凉爽无比,泼在人身上心旷神怡,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爽感。水若泼在地上,就像瀑布一样,溅起万朵莲花;水若泼在身上,就表示祝对方吉祥。喧闹声、嬉戏声、水哗声,占据了整个西双版纳。
泼水节一般维持三天,差不多在四月十五日就结束了。不过,西双版纳并没有变得死气沉沉,因为傣族人民还是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活跃。我在走时,他们还给我泼了一盆代表吉祥的送别之水。
早就听说宋城好玩。我们一来到这儿,就遇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大家相约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上,那里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手中拿着盆、水枪,大家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约8点的时候,周围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广播里传来主持人高兴的喊声:“圣水就要来!”话音刚落,欢快的音乐响起来!震天动地的鼓角声也响起来!“哗哗——”四面八方的树上竟然布满“机关”——一根根水柱从那里喷射而出,足足有7、8米高,它们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水网,顿时,人们被吞没在水汽和雾气中。
广场上沸腾起来!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落汤鸡”,于是赶紧抱头“仓皇逃跑”;有的人遭人“暗算”,干脆把盆扣在头上当“保护伞”;有机灵的,赶紧抓起盆从大水槽里舀水,疯狂地向别人猛泼过去;也有激情对泼的,相互“厮杀”;那边有几个人“仗势欺人”,围着一个人“轮番轰炸”;有些犹豫不决的,还没来得及泼别人,就被别人抢去盆,一个反手,水就泼到自己的身上;还有的人索性向我们这些“手无寸铁”围观者泼来,我们只得后退着给人家“举手投降”……
锣鼓喧天,水花飞溅,人们笑着,跑着,闹着,尖叫声,口哨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狂欢一直进行一多个小时才落幕,参加的人个个都是湿淋淋的,水顺着头发、衣服“吧嗒吧嗒”地落下来,一看,真逗!
泼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愿吉祥、幸福永远伴随我们每个人!
西双版纳有泼水节,我们家也有。
每到夏天,我的房间就成了重点“灾区”和家中的禁地——我的房间位于顶楼,六面中有三面都受到阳光暴晒。热得让人连一秒都呆不下去,即使是晚上,也是炎热无比。
在我无数次提出晚上热得睡不着后,饱经风霜的奶奶为我献上了一计,每天傍晚在阳台往地上泼水,让蒸发的水带走一些温度。
于是,我们家就有了一天一度的泼水节。
我和表妹都乐此不疲。每到五点,我们三个就准时往阳台跑 。一到阳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挽起裤子,然后再异口同声地喊一句:“泼水节开始了!”
我拿来两个脸盆,轮流装水。当第一个脸盆满时,我大喊一声:“看那里是什么!?”小表妹有中计了,大表妹却长了经验,一动也不动。我赶紧抓紧机会把水泼到了小表妹的脚上。
小表妹懊恼地大叫一声:“又上当了!” 大表妹幸灾乐祸地看着小表妹:“你太笨了!”我又迅速将刚装好的另一盆水泼到了大表妹脚上。这下轮到我幸灾乐祸了。
大表妹一边缓缓向我走进,一边呵呵干笑着。我立刻停止大笑,一脸戒备地看着她。她走到我的身边,然后抄起浇花的杯子,舀了一杯水倒到我的脚上。接着大笑起来。
她这么一倒,引发了泼水大战。
我端起一盆水,往她的脚倒去,却殃及到刚走过来的小表妹。小表妹大叫一声:“啊!我又中弹了!”随即和大表妹一起拿水来报复我。我一边躲闪着她们的攻击,一边时不时地还击。一时间,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大家都忘了自己原先要攻击的对象,胡乱地向四处泼水。
最后,我终于撑不住了。大叫:“停停停!泼水节结束了!”大家看着满是水的地板,全都笑作一团。
傣族,是一个充满着欢乐的民族,哪里的泼水节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个爱旅游的人,也常常带我们一家人去旅游,记得,去年,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旅游。我正想着为什么爸爸偏带我们去傣族呢,原来呀,这里将要举行深大的“泼水节”开幕仪式,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十分好客的老人,连忙把我们接进屋里。
我们坐下喝茶,村长递给我们每人一套傣族服装,我的心思立马移到服装上,我走进里屋 ,关好门窗。换好衣服出来后,问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泼水节吧?”爸爸说是,我又咳了两声,爸爸叹了一声,随即从包里拿出了一直还未装水的水枪。我已拿到水枪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处找,不一会儿,我就看到里村长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池。我跑到水池边,又看到瓷砖上刻着“泼水节专用”五个大字,我赶紧装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拿起水枪就到昨天装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等,终于,一批“人马”来了,他们刚蹲下装水,我立马从草丛中“蹿”出来,用水枪射他们,他们尖叫起来,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他们一反应过来,马上用水盆装水泼我,我左蹿右蹿,他们一个也没泼着我。我对他们做鬼脸,谁知,另一队“人马”把我们都泼成了“落汤鸡”,我们一反应过来,马上朝他们射水,泼水。我与第一队“人马”从“敌人”变为了“战友”。
我们笑着,闹着,可高兴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当头。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家里。
我回到村长家,想:我一定还要来,而且,下次来的时候,我要认识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人起先是用枝条沾一点水泼在别人身上是表示对别人的祝福。后来,几个青年男子觉得很不尽兴,直接把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几个人看了很爽就学了起来,于是,后来的泼水节就用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就算祝福。
有一次,我们去傣族玩,有幸参加了泼水节,我换上傣族的服饰,去一起参加泼水节。我拿了一个刚买的脸盆,放满水,朝人海泼去。这时,有人在我背后拿起水,朝我倒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妈妈身边去了。忽然,一盆水朝我的头上直冲下来,我立刻变成了落汤鸡。我一回头,原来姐姐也换好了衣服来参加了呢!我生气了,姐姐过来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妈妈泼了过去。我笑得前仰后俯,姐姐和妈妈的样子太好笑了,大家都玩得不易乐乎。
不一会,来了一辆车,上面坐着傣族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拿着水盆往下泼,不管认识不认识随便泼。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大家泼着。我也被车上的人泼得不成样子,我为了报仇拿起一盆水往车上的人泼过去,我乐了,车上的人被泼得不成样子。我正张开嘴笑,一盆水从我头上倒扣下来,原来是爸爸,我生气地拿起水盆,连倒十几下,把爸爸淋得浑身湿透,妈妈为爸爸报仇又给我来了一次浇灌。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我们这欢笑中结束了。想当年,我们的周恩来周总理,也被泼得全身湿透了。我在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参加泼水节的。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见到了傣族的人家,并亲自观看了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 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一道道水花在场中飞舞,无数的人被泼中,他们非常高兴。又给泼中自己的人泼了回去,人们就这样欢快地玩着。 由于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这个场地了,但是,泼水活动的场面,将会让我永远不忘。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盛大节日,据说泼到身上的水代表幸福的祝愿,我们虽然是汉族人,但也可以举行自己的泼水节。
这个星期的星期三,我们学校说要大扫除。我们把班里所有的桌子、椅子通通搬出了教室,摆在外面。陈老师安排了每个人的任务:每人接满三盆水,倒在教室地面上。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兴奋不已,一窝蜂似的抢脸盆,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我很倒霉,什么脸盆都没抢到,只能看他们尝泼水节的滋味。你瞧!这些男生可 真牛,把装雨伞的大桶拿来当“泼水节”的工具,他们接了满满的一大桶,那个重啊,四五个男生才能把水给抬起来,不过还好,教室就在一楼。
他们抬进教室里,一个个满头大汗(毕竟是夏天)。只见一个男生让桶轻轻一斜,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还听见一声抱怨:“谁倒的水!给我站出来,我的鞋全湿了……”
那男生听了撒腿就跑,而后的人快步追了过去。女生们用脸盆装水的,装满水便倒在那个大桶里。
一些同学因为手空而得罪了一些人,他们一个一个越泼越起劲,而我则在窗边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两手边靠边合在一起,放进水中,看到水流在手心上,便可 以向别人发出攻击了。一些被水泼到的同学,一边跑一边叫:“下雨啦!下雨啦!”不想让水泼到的同学则躲躲闪闪。此时的教室狼狈不堪,教室里像是发洪水似 的,为了不让洪水再次袭击我们的教室,我们结束了泼水节,开始了排水大作战。有的用扫帚,有的用畚斗,一副气派的景象。过了几分钟,“洪水终于退了,大家 一个个露出了笑脸,教室里也变得焕然一新。
这次的“泼水节”,虽然让我们得到了欢乐,但是却浪费了我国的水资源。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节约水哦!
泼水,在人们的脑中并不陌生吧?一提到它,几乎每个人都会兴奋,搂着盆子,灌着清水,轻轻朝别人一泼,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吉祥、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因为它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泼水节这个日子是傣历的新年,一般在四月的中旬开始联欢。傣家人过泼水节要祭祀先灵、泼水祝愿、赛龙船和放火花等等。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艳丽的服饰像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儿,显得异常耀眼。人们挑着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庙里给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灾,这就是浴佛。离开佛寺后,泼水节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开心的时候——泼水。在广场上,不管男女老少,人们提着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水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在他们看来,这可不是战争,而是报求平安的仪式罢了。
记得我在那一次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旅行,赶上了傣族人的泼水节。人们围在圆形的广场周边,拎着红色的塑料盆,随时准备着大乐一场。随着主持人的发令,人们冲进水池中,把盆子按进水里,再一提,满满的一碗清水当做消灾多福的符咒,挥动手臂,把一碗水撒出来,像是把一年的灾难全部驱赶了。浸在别人的身上,像是把一年的福气全部沾上了。广场上,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在这一刻,全都同一级别,同一民族,用相异的方言叙说着相同的祝福。
瞧,傣族那欢乐的泼水节!虽然它并不是全国人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但对于傣族人来说,它是傣家凝结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泼水节是带来无穷欢乐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谁也都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泼水节!一听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泼水节期间,傣族的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再傣族泼水节,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浴佛、放孔明灯、放高升以外,还有赶摆、赛龙舟、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傣族的泼水节如同我们的新年一样重要,他们把新年叫 “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美丽而娇艳的凤凰花开了,今天,是一年中傣族朋友们期盼的节日——泼水节。
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想比别人抢先一步到达举行节日的场地。我先采了许多凤凰花,拿起一个稍大的塑料水瓢,再把我的木盆子里面盛上满满的一盆水,呵,真沉!我吃力地端起木盆,慢悠悠地走了一会儿,就想休息一下。但万一别人比我快怎么办?那我早起有什么用呀。我可不想让他们抢我风头。
我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劲儿端着盆小跑到之前村长跟我说的场地,一路上撒了不少水。到了那里,我呆住了:地面的凤凰花花瓣儿早已铺好,上面一片湿漉漉的。大家已经开始了泼水节,小伙趁姑娘不注意,冷不防向她身上泼一盆水,拔腿就跑,姑娘拿起盆,一边喊,一边追,距离越来越近,姑娘“哗”一下把一盆水泼在小伙身上,转眼间刚才还滴水不沾的小伙子一下子单薄的衣服紧紧地就贴在上面了。这也不显眼,几乎在场的所有人衣服都湿透了。
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当中。正当我给爸爸下了一场“雨”在哈哈大笑的时候,身后忽然感觉凉嗖嗖的,水顺着头流了下来。我反应迅速,这时,表妹还没跑远,我本来跑步速度就比她快,一下子就追上了她。我紧紧地抓住她的衣领,舀起一瓢水就往他衣领里灌,虽然烈日当空,但这水还是让她不禁哆嗦起来。
在泼水节这个日子里,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被别人泼了这么多次水,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在西双版纳的旅行中,我们来到了一个十分具有傣族特色的地方—傣族园。在那里,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四月,傣族人都要以泼水节的形式来迎接他们的新年。而在傣族园里,每天都会举行泼水节,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进入傣族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蓝色的大圆形水池,池面十分平静,就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来临的狂欢。而池外却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兴奋地翘首企盼着泼水节的开始。我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快步走进更衣室,换上了鲜艳的傣族服装,还领了两个泼水盆。不一会儿,我的小伙伴们也整装待发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泼水节终于开始了!我们每人找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拉起她们的手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傣族古老的团结舞。跳着跳着,主持人高喊一声“水,水”,全场都一起跟着高喊“水,水,水!”一边喊,大家一边“嗖”的一声拥进了水池。我信心十足,想着:我一定要把所有人都泼得筋疲力尽。我把盆快速放进水池里,让水浸没它,等水盛满了,我把盆拿起,重重地泼向我身边的人,那人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我暗自得意。正在得意中,冷不防被身旁另外一人浇了一身,我也瞬间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天空骄阳似火,当一阵阵水泼到身上的时候,立刻能感受到一丝凉快。尽管每个人都浑身湿透了,但大家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继续尽情地泼洒着。
一时,笑声,泼水声,呐喊声,响彻了傣族园的上空……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都要隆重地举行。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整天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有六个美丽的妻子,有一次,他看中了人间的一个名叫婻粽布的公主,便抢来为妻。
有一天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大王,您法力无边,应该去做天堂,人间,地狱三界的主人。”魔王听后,转身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缺点谁也不知道,我怕别人拔下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样会使我身首分家。”
婻粽布听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又扶他上床熟睡。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勒在了他的脖子上。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每一滴血都变成一团火,熊熊燃烧。六位王妻也赶来了,她们七人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人们纷纷向她们泼水,火才熄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婻粽布,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互相泼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神奇的传说,吉祥的新年,仿佛我也飞到那傣族欢乐的泼水节里玩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傣族是一个勤奋、智慧的民族。傣族人民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各族人民要互相团结,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和谐安定,繁荣富强!
我妈妈是傣族人,住在云南。据妈妈说,他们那里有个叫做泼水节的节日。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他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他们还要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温柔的风吹来了炽热的夏天,也一不小心地吹来了1383傣历年。这是傣族儿女无比盛大的节日,也是版纳“子女”的节日。在这日子里,我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快乐、尽情的泼水。
或许是因为过了很多次这个节日,开始提不起兴趣来。先跟你们讲讲它的来历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王,让当时的人民不聊生。当时有七个勇敢的姑娘挺身而出,为百姓免除祸害。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7位机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这一天里互相泼水来纪念。
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也在电视屏幕前看到他们尽情泼水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一般。傣族人民围成一圈在圆水池边等待泼水,从高空望去,他们像一朵还未初绽的鲜花。有的人拿着水枪,有的拿着各色各异的水盆。“三,二,一”等倒数完,人们迅速地在水中盛了水,向上、向人洒去,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水弧线,像一朵已绽放的水花,令人叹为观止。
但就在这美好的时刻,在那勐腊边境,那里没有适合泼水的晴天,却有着猛烈的暴风雨。执勤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守护执勤岗。那风的力度,几乎能把执勤岗吹走,执勤人员的衣服湿的透顶。让我无比感慨:在这幸福的时代,总有人在背后撑起幸福!
在我经历过的泼水节里,这一定是最令我难忘的泼水节!
不同地区的傣族,因其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的差异,分别被称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文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聚居着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管辖;宋淳熙年间(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名为“景龙金殿圆”的勐泐地方政权;元朝设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清改为车里宣慰司;民国时期设立思普沿边总局,后改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1953年1月23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自治州,辖有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总面积为19220平方公里。 相传有个叫帕雅拉吾的傣族首领,为了捉到一只金色的鹿,翻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大河,眼前现出一泓美丽的金湖,金鹿跃入金湖,刹时湖面莲花盛开,湖边林木苍翠,百鸟啼鸣。帕雅拉吾深深地爱上了这“美好而神奇的乐土”——勐巴拉纳西,这就是今日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千田”。“西双”即十二,“版纳”为一千块田。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区域划成十二个田赋单位,每个“版纳”为一份田赋额。后来,他又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十二个行政区。 西双版纳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生长着两万多种植物,仅热带高等植物就有大约5千种,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也是天然动物园,有珍禽异兽200多种。同时也是“南药之乡”、“普洱茶”的原产地。 有趣的傣语地名 类似“西双版纳”这样的傣语地名在傣族地区多不胜数,但其汉语字面意义与其实际含意相差甚远,所以对这些地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勐龙飞龙没有龙,弄岛冰岛未见岛,姐告姐相非姐妹,南京不是石头城”的打油诗就是对这种状况的说明。傣语“龙”是大,勐龙、飞龙是“大坝子”、“大树荫”;“岛”为青苔,弄岛、冰岛是“长青苔的水塘”和“长青苔的角落”;“姐”为城,姐告、姐相是“老城”、“宝石城”;云南省镇源县有南京乡、南京街,瑞丽县有南京里,其实傣语中“南”为江河、水源、“京”为吃,“里”为好,“南京”就是有水吃的地方,“南京里”就是有好水吃的地方。 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是黎明之城的意思,“景”为城镇,“洪”为黎明。传说佛主释迦牟尼四处巡游传教,当抵达该地时,正是夜尽天晓,雄鸡啼鸣的时候,于是佛主便将此地命名为“黎明之城”。佛祖继续前行,走到今景洪庄洪路时,正值早餐时分,于是便有:“庄洪路”之称。“庄洪路”为傣汉语混用地名,“庄洪”为傣语,意为头道餐即早餐,“路”是汉语。佛主绕过勐养蹬上基诺山的曼坡时,回首眺望,发现还有一小块地方自己没有走到,于是惊呼“勐养囡!”——还剩下一小块地方!此地便有了勐养或小勐养之称。“勐”为地方,“养”为剩余,“囡”为小。以上地名来源于佛教,不难看出傣族人民对佛主的敬仰与崇拜之情。 还有一些与环自然境、物产资源有关的傣语地名。嘎栋区的曼浓罕,意为“金湖寨”。“曼”为寨,“浓”为湖,“罕”为金子。据传,此地原有一湖,常有金马鹿前来饮水,遂得此名。这便让人联想到帕雅拉吾追逐金鹿来到神奇的西双版纳的传说,也许这里就是当初金鹿跃入的金湖吧。勐海县的勐混,意思是河水倒流的地方,“勐”是地方,“混”是倒退。勐混县境内有一条河叫南混河,意思是转道而流的河。传说南混河原本从格朗河流向东南,佛祖经游此地,用神杖向西一指,河水便转道向西倒退流去。于是就有了“南混”、“勐混”之称。还有勐腊,意为产茶之地;勐仑,意为软石之地;磨黑,意为“盐井”;磨整,意为“铅井”等等。 习俗/礼仪 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按你的要求说,我认为最好是写,舞蹈教育方面的。因为民族民间舞,还有芭蕾舞,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管你怎么说,都是要循规蹈矩的去表述论点,而且几乎该说的,该论的前人都已经,说光论净了,你再怎么写也会有抄袭的嫌疑,而且一些概念上,和史料上的问题,你必须得引用前人的观点,而且这些东西是不可以被改变的,有很高的权威性,所以并不合适发表自己的观点。写起来会比较“畏首畏尾”写的很难受。而舞蹈教育方面可写性就比较强了,每个人对教育的看法都会不一样的,而且很难说出谁对谁错,因为学生们的思想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吃软”有的人“吃硬”所以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比较好,比较适合舞蹈教学的特性,就有很多的讨论余地,并且可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把范围定在“专业舞蹈,群众舞蹈,幼儿舞蹈”等不同层次,还可以从舞蹈专业教学和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特性对舞蹈教学手段上许采取些什么方式方法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总之就是要把观点范围缩小,尽量针对某个方面,细致话,系统话的进行论证。例如《论如何培养专业舞蹈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么一来范围就被定位在“专业舞蹈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上,并且主要论点也细致到“培养学习兴趣”这一论点上。具体题目还需要你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学习中,自身对舞蹈教育的体会和理解,拟订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加油!!!希望你可以写出一篇精彩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用心哦!*^-^*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舞蹈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2.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3.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4.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5.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6.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7.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8.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9.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10.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11.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12.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14.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15.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16.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要素研究17. 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8. 试论赏识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19.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艺术审美20. 铜梁龙舞的舞蹈语态与审美风格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它们的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形态的舞蹈特征,具有舞蹈史前史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2.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通过文化层次分析法来剖析研究,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揭示其全貌和特质。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民间舞蹈的时间性,即民舞文化的纵向面,展现民舞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可称之为“时间文化层”,即其历史层面。从时间文化层来分析民间舞蹈的形态,可分解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二种形式。二种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互动作用。原生和变异二种形态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累积和融合,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民间舞蹈的空间性,即民舞文化的横断面,展示民间舞蹈的结构、表演环境、表演形式和程式,可称之为“空间文化层”。从空间文化层来分析民舞结构,可分解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种构架。表层结构是指民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深层结构是指民舞主体即特定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无形的意识形态,它是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二、民间舞蹈与当代社会转型1.“社会转型”简说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现象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变异性是永恒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社会转型期尤其如此。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的加速期。何为社会转型?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转型’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重合的,几乎是同义的。”〔1〕社会转型期不是一切都变, 也不可能一切都不变,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都有一个向度的问题。本篇论文无意去探讨“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学术语,而是想通过吸收社会学家的科研成果,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人文学科透视、分析传统的民间舞蹈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变异原由,使我们能较为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现象。2.民舞生存空间的变化我们知道,历史上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个“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各种民俗事象;这个“特定群体”是指各民族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在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民族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方式,认识世界,了解经济文化的最新信息。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所青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三、民间舞蹈的时空移位与新包装1.民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0年代,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联系,为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创造了条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奇山异水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多有保存,奇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这些民族地区发展的首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地区走出封闭的山寨,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也掀起了兴建民俗村、民族园、风情园的热潮,这些旅游景点规模不等,他们将各民族风格独特的建筑荟萃一起,并配上身着盛装的本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动静结合,交相辉映,使游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内饱览民族风光。这一时期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采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生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民族歌舞自然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此间的民间舞蹈在旅游景点或节日活动中,展现风土民情,渲染节日氛围,增加活力和参与性,加强与商客游客的感情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民舞文化时空的移位民间舞蹈多与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紧密相连,其表演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无不受到民俗活动时空的制约。长期以来各民族各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节日、祭日,并从常日中突出出来,且以年为周期,循环往返,周而复始,不同的节日、祭日还形成了程式化、仪式化以及禁忌等约定俗成的风习。然而旅游景点的民族节日和歌舞表演,打破了原时节性和空间性的局限,反复再现节日民俗事象和民间歌舞等场景,使民间舞蹈赖以依存的民俗文化时空发生了变化,其内容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含义,成为旅游观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贵州雷山郎德村为例:这一带风俗约定,农历六七月间吃新节后才开始吹芦笙,到正月十五以后禁止吹奏,据说是春天后吹芦笙惊动谷神会造成粮食歉收。过去对违者处罚很重,要本人宰牛扫寨发誓不再违犯。作为旅游点开发后,现在只要游客一到,不论春夏秋冬哪一天,村民们照常吹芦笙跳《芦笙舞》迎接。过去只有在十二年一次的“鼓社节”(吃牯脏)才敲击的铜鼓,也照例每日向游客敲响。〔2〕滇东南彝族地区也有此风俗, 每年四月初八“跳宫节”后不能再敲击铜鼓,理由也是铜鼓声会惊动谷神而使庄稼歉收,如今也已改变。云南石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石林周围居住着彝族支系撒尼人和阿细人,边弹大三弦边跳《阿细跳乐》,是他们的代表性舞种。改革开放前,彝族人民基本按照传统习俗过火把节,没有表演成分,没有商业性质。节日期间或花好月圆之际,撒尼、阿细青年男女总要会聚一起,围着篝火跳乐(月),他们以舞蹈的方式自娱自乐,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近十多年来,节日活动产生了质的变化,节日期间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和商人大量涌来,其人数无数倍于当地彝族人。昔日彝家老少高举火把游弋田间驱瘟逐疫的火崇拜仪式,变成了广场的象征性篝火;昔日围着篝火自娱自乐、谈情说爱的《跳乐》,变成商业性的歌舞表演;昔日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节日的主体,变成数倍于本族人的外来者。3.民舞形态的新包装民间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给游人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新包装,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经改编更加光彩夺目,显示出民间舞蹈无穷的魅力,此种民舞具有“新民舞”的意义。旅游景点的民间舞面对的是广大游客,经过加工改编后的民间舞突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强化了原民舞的风格韵律,动作变化更为丰富优美,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适应旅游文化的艺术欣赏品味。云南德宏州的《新嘎光》就是生动的一例。傣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家人说“没有歌声和舞蹈的日子,就像吃菜没放盐巴一样”,“看不见孔雀跳舞,就得不到幸福和吉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德宏地区成为国内外旅游和经贸的热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越加迫切,旧的民舞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80年代中,州歌舞团和群艺馆的舞蹈家们,在原民间舞的基础上,从中加以精选、提炼,整理改编出《新嘎光》,既保留了抒情典雅、韧性起伏的动律特点,又规范发展了动作组合,很快得到傣族群众的认可,特别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全国民舞集成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力地促进民间舞蹈的收集、整理与改编,使一些濒于失传的民间舞蹈获得了新生,也使一些基础较好的民间舞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藏族《龙鼓舞》是青海省黄南州新挖掘的原始祭祀舞蹈,每年于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人寿年丰,青壮年男子手持单面鼓在神师的引领下边击鼓边跳。经整理加工,将流传下来的13段(套)动作,更趋完整规范,以雄健粗犷的跳跃击鼓动作,表现了请神、敬神、送神、降魔以及模仿雄鹰、骏马、海螺、太极等形象,无论从动作的发展、队形的变化或情绪的渲染,使这古老的舞种得以新生。陕西的《安塞腰鼓》、安徽的《花鼓灯》、山东的《鼓子秧歌》、青海玉树的藏族《卓舞》等一大批民间舞蹈,都在保留原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进行了不伤筋骨强化精华的加工,在服饰、道具、音乐伴奏上突出了民族色彩,加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适应了当代审美的要求。加工后的民间舞又回到民间,从而带动了民间舞蹈形态从原生或半原生形态向变异形态的发展演变。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舞蹈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2.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3.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4.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5.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6.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7.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8.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9.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10.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11.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12.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14.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15.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16.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要素研究17. 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8. 试论赏识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19.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艺术审美20. 铜梁龙舞的舞蹈语态与审美风格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
这个简单。需要的私聊也可以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舞蹈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2.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3.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4.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5.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6.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7.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8.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9.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10.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11.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12.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14.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15.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16.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要素研究17. 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8. 试论赏识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19.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艺术审美20. 铜梁龙舞的舞蹈语态与审美风格
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按你的要求说,我认为最好是写,舞蹈教育方面的。因为民族民间舞,还有芭蕾舞,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管你怎么说,都是要循规蹈矩的去表述论点,而且几乎该说的,该论的前人都已经,说光论净了,你再怎么写也会有抄袭的嫌疑,而且一些概念上,和史料上的问题,你必须得引用前人的观点,而且这些东西是不可以被改变的,有很高的权威性,所以并不合适发表自己的观点。写起来会比较“畏首畏尾”写的很难受。而舞蹈教育方面可写性就比较强了,每个人对教育的看法都会不一样的,而且很难说出谁对谁错,因为学生们的思想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吃软”有的人“吃硬”所以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比较好,比较适合舞蹈教学的特性,就有很多的讨论余地,并且可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把范围定在“专业舞蹈,群众舞蹈,幼儿舞蹈”等不同层次,还可以从舞蹈专业教学和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特性对舞蹈教学手段上许采取些什么方式方法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总之就是要把观点范围缩小,尽量针对某个方面,细致话,系统话的进行论证。例如《论如何培养专业舞蹈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么一来范围就被定位在“专业舞蹈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上,并且主要论点也细致到“培养学习兴趣”这一论点上。具体题目还需要你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学习中,自身对舞蹈教育的体会和理解,拟订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加油!!!希望你可以写出一篇精彩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用心哦!*^-^*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