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
湖北工业大学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对于湖北工业大学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湖北工业大学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湖北工业大学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六级需要425分以上。
湖北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要求在425分以上,艺术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要求425分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生应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且取得合格证书。
其他:
在校期间,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硕士生)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会议论文1篇;或者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发表的论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核心期刊”参见《湖北工业大学选定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本,简称“湖工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
简介: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济、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6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 学校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和数字化资源,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校设有1个学部、12个学院(部),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有2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3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40%。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4人,其中,“”特聘专家2人,“”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1人;各类省级专家120人,其中,“百人计划”15人,湖北教学名师4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8人。有湖北省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20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专业,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湖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9个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1个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入选专业;2013年,学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湖北省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9个、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1门。 近年来,学校坚持对接湖北省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4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8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3个;有4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其他省市级各类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580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58项,参与“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研究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社科奖、发展研究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50余项;学校教师设计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获第33届全国最佳邮票奖。2011年以来,在科技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中,我校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连续1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按照“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梯形多元、分类培养、协同创新的“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层次和数量均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654项,其中,特等奖15项,一等奖74项;各类科技文化竞赛获得国家级奖5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单项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还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村官创业百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学生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办有专、本、硕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8项,学生近1300人。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4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外国留学生先后来校学习和深造;每年聘请近50名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或讲学;每年选派数百名师生赴国外学习深造、交流访学。学校国际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成立了“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美能源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平台”等科研平台,获批多项国家外专局资助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先后承办了“湖北--苏格兰创意艺术教育论坛”、“中德艺术设计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论坛”、“土木与建筑设计创新暨前沿技术国际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与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联合组队,参加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荣获欧洲组公开赛季军。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湖北工业大学正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提升,努力做优“要学工到湖工”的特色,做强“工程师摇篮”的品牌,为加快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乘风破浪,阔步奋进! (2014年9月)
属于国家级别。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属综全性科技期刊,主要登载校内各学科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所涉学科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美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社会科学、以及相应的基础科学如数学、物理、外语等。
一本院校。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18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7000余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我们学校要求正文宋体小四,章节目录黑体三号字~~
每个学校的规范不一样的,你们学校的教务网上应该有关于毕业论文的规范,你可以去看看~~这个是我们学校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格式要求1、编辑及打印毕业论文(设计)使用WORD编辑、采用标准A4纸单面打印。除题头、题序、标题、目录另作要求外,正文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行与行之间采用24磅行距。2、论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cm、下、左、右2cm。页眉:人文类专业为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毕业论文”,工学类专业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毕业设计”,字体为楷体五号居中。页码:中英文摘要、目录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目录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页码位于页面正下方,五号宋体。3、毕业论文(设计)的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必须认真校对,文字错漏要求不能大于万分之二,否则扣分。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格式要求1、论文封面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封面内容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完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求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中不写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均要求单独成页,并置于目录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摘要题头与页眉之间空一行,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字与字之间空两格;隔行书写具体内容,中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关键词题头左边顶齐,小四号宋体加黑,并用冒号与关键词隔开;关键词词条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各词条间空两格。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应为毕业论文(设计)中包含的专业词汇,一般为3-5个。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三级以下标题不写入目录内。目录题头与页眉之间空一行,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字与字之间空两格,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内容及页码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行与行之间采用单倍行距。目录具体格式见模板。目录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绪论、正文主体、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标题等。4、正文部分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引言)、毕业论文(设计)主体及结束语。(1)绪论(引言)人文类专业称为绪论、工学类专业称为引言。绪论(引言)是说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介绍毕业论文(设计)所要研究的内容。绪论(引言)要求单独成章,独立成页,但不用章节号。绪论(引言)与页眉之间空一行,题头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字与字中间空两格。(2)毕业论文(设计)主体a.主体层次与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统一采用如下的层次和格式1 层次与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层次格式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第一层次号与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其它层次号与文字之间空一个英文字位。b.层次与格式撰写的具体要求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并与上方书写内容保持一行的间距。其余各层次题序和标题距离左侧边线两个汉字位,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第三层次、第四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正文标题最多到第四级,所有标题末无标点符号。c.正文主体书写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正文主体的书写,除各层次标题外,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书写,行与行之间均采用24磅行距。(3)结束语结束语单独成章、独立成页,但不加章节号。结束语与页眉之间空一行,题头使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字与字之间空一格,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结束语是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不少于300字。5、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研究依据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参考文献主要是那些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毕业论文(设计)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原文需在引文结尾右上角用[1]标明(上标为小三宋体),并与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序号对应。参考文献中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序:期刊——[序号] 著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及卷号(期号):起始页码.书籍——[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版次(第一版不写):起始页码.参考文献题头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排写,字与字之间空一格。文献内容使用五号宋体书写,其间标点符号使用半角排写,期刊名后注明[J],专著后注明[M]。外文文献、电子文献格式请参见模板。6、致谢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示感谢。文字简洁、实事求是。致谢独立成章、单独成页,不加章节号。致谢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居中,字与字之间空两格;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
湖北工业大学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字数一般要求3万字以上,其中第一部分也就是文献综述部分,一般不能超过总篇幅的1/3,其余正文部分一般要超过2万字。不过大多数学生的论文字数都是远远超过最低要求的,主要还是需要看论文的质量,不能仅仅以字数的多少来判定论文水平的高低。
论文格式-论文网一、学年论文基本要求1、每位学生论文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2、论文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3、论文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4、论文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5 000~8 000之间。5、学年论文定稿及交稿时间为7月6日。二、打印格式1. 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 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 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 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 论文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 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 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9. 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 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11. 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请参见附件样张)三、学年论文装订顺序1、学年论文封面(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2、指导教师评语(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学 年 论 文题 目姓 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 号指导教师日 期 年 月 日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 生姓 名 专 业班 级 学号(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学年论文评语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国有企业“错位”与非国有化问题94市场营销 卢家茂 指导教师 蒋良揆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关键词: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country’s function……Keywords:1 一级标题1.1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国有企业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表1 95年 — 98年统计表95年 96年 97年 98年项 目图1 增长趋势图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既受产业性质所约束,又受国有企业的目标及制度优势所指导,……参考文献[1] 李桂陵 《国有企业的规模及其演变轨迹》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2] 王平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一个1类一个2类....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当然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好,其前身是西军电,全国计算机类最好的学校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英文简介】xidian university History The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931 in Ruijin (瑞金), Jiangxi as the Radio School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ttee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It was the first technical school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ter, the school was moved from Zhangjiakou, Hebei to Xi'an in 1958.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20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in 1959. It was renam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in 1960. In 1966, it was renamed Northwest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and was no longer a military institute. In 1988, its name was changed to the current one.【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55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院校之一,是35所设立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校训:厚德 求真 砺学 笃行。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曾先后多次迁址更名。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七十五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西军电”闻名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建设有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70万册。现有各类学生3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及通信工程学院等15个学院,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1个本科专业,1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建设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汇聚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4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5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光华科技奖获得者26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5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成果。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近三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476项。1996年以来,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面向国家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系统研制、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电子工业特别是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建设有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6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1个。先后承担了“863”、“973”、国防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学校十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后与IBM、HP、TI、Inte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31个联合共建实验室;成立了产业集团,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与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创新性项目的研究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建校七十五年来,学校始终站在民族复兴的潮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投身于民族电子工业振兴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产生了近百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9名院士以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等。我校人才培养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品牌”。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素以管理严格、学风浓郁、培养质量高著称。近年来,西电学子多次在国际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EDA/SOPC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最高奖,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果显著;1996年以来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6%以上。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其他高校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多年来在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防预研和科技开发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以通信网络工程、先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电子机械先进制造技术和微电子与光电子学4个“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群为中心,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了校、院、系三级学科体系的建设,成立了4个跨学院的研究中心,加快学科之间的融合,带动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重点建设的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某些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立合作开发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成立了产业集团,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建有西安西电科技园,新疆西电科技园,苏州西电创新中心;另外在深圳等全国十多个城市拥有培训中心。 学校“逸夫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拥有88万种电子图书,已成为西北地区电子信息图书情报中心;校园建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设有中国工程科技网西北网管中心。 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新世纪,新征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确立了协调、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进行了“两大步”(2020年、2040年)和“三小步”(2005年、2011年和2020年分三年奠基期、六年提升期、九年跨越期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在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为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开拓进取、努力奋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在一起的。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她都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红色的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她为革命争夺取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年代,她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在长征途中,在敌后根据地,处处都留下了她创办现代工程教育的足迹。和平时期,她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屈不挠,创建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一批新的学科和专业,为建国后我国自主建设电子与信息学科门类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进行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湖北工业大学 [英]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为主,文(艺)、理、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区位于武昌南湖之滨,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设在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设在武昌石牌岭,校园总占地面积1800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有包括2个独立学院在内的在校生总规模达4万余人。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当年,为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相继诞生。1957年,省农业厅将四校合并组建成立湖北省农业学校,1958年,在湖北省农校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成立了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在武昌马房山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两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2004年,学校获准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学校按照“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职业与成人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13个教学机构和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农机工程研究院、农机测试中心、图书馆、期刊社、机械总厂、医院、后勤集团等8个科研、生产与生活服务机构。学校举办了工程技术学院、商贸学院2个独立二级学院。学校还设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中心、全国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以及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湖北省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轻工工程中心、湖北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基地。 学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艺)学、经济学、管理学等5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8个“湖北省属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其中艺术设计学科是湖北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学校现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拥有5个学科领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自1993年起,学校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2001年通过博士学位授予权整体条件省级评估,2005年再次通过博士点立项建设省级评估,6个在建博士点获立项建设。 学校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在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达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员工500余人,专任教师10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260人。学校还特聘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教授、熊有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陈惠发教授在内的校外兼职教授100余人。学校在其它重点学科和主干课程中分别设置了校内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主讲教授等特聘岗位,目前已入选136人。教师中有27人分别入选国家“111”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2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5人次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其它各类专家77人。还有近30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本着“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的思路,在工业生物技术、机械工程与仪器科学技术、轻化工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电气与信息科学等领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奖近120项,259项艺术设计作品获法国肖蒙国际广告节大奖、IDN金赞奖、靳埭强设计基金奖、未来设计师大奖等重要奖项。近3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转让推广的科技成果1242项;发表学术论文3284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309篇;出版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261部。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质课程11门。学校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9部教材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公开出版《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国家机械类中文核心期刊)、《电气与电子工程》(合办)、《湖北农机化》等学术刊物。学校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学校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12万余册及80余万册电子载体文献资料,存储容量达12TB,中外文期刊3351种,是湖北省优秀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全国报刊索引》检索站。学校图书馆还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全国高校图书馆书刊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依托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学校是首批(全国108所高校)进入国家教育科研网的高校之一。 学校建有2个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各类球类运动场;有标准化食堂9座,学生宿舍16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万余人,硕士生近千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弘扬50余年办学所形成的“艰苦创业,专注发展,服务地方,突出应用”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克难奋进,创新求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并实施“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类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导师制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各种学术型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群众性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呈现出浓厚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成果丰硕,在国际、国内重要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奖项。 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博学多识、潜心学问、严谨治学、创新求实”为学风,先后为国家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广大毕业生工作在全国各条战线,尤以在轻工行业影响显著。如省内酿酒、塑料、造纸、机电制造(轻工机械)及工艺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如金龙泉、安琪酵母等)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是我校的毕业生。我校毕业生以“适用、实干”和“下得去、用得上、有后劲”为特点。学校每年的招生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以来,学校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同批次高校前列,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比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8%,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与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芬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在互派教师、培养学生以及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派出并接受留学生。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三度获得)、“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美誉高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近期工作总目标,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把学校办成在全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先写结论:能别来就别来。原因如下:1.院系领导胆子小,什么事儿都不敢给你办。但是又不爱管事。基本上,你没遇到事儿就岁月静好,遇到事儿没人帮你。办一个证明能从疫情开始前办到疫情结束后,愣是没办下来。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那种一本线差两分来的。也有那种差点来不了的。更有专升本 “莫名其妙” 就来了(不敢展开解释)。结果就是,你的室友大概率在你睡觉的时候抽烟,让你亲身体验二手烟危害有多大。好一点的,你可能晚上上厕所,一股烟味让你只想快点结束如厕。这些都算好的,有晚上四点睡,第二天嫌你去上课声太大的。这种情况下,你大概率得陪室友熬,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宿舍算是公共场所,开外放,说垃圾话,自言自语多的是。 这个不是个别现象,我曾半夜2:00左右被闹到睡不着,走到窗户处(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对面的一栋楼),看到对面楼灯就十多户熄灯了(数熄灯的比较容易啊)。3.老师欺上瞒下,屁都教不了你。这个只针对某学院老师,如果是公共课,比如数学,英语之类的,老师还是很好的。湖北理工学院某院老师基本上采取的策略都只防君子,不防小人。老师会告诉你,不来上课如何如何,翘课学分就没有,没学分就毕不了业。 事实上,只有老实学生(比如我)才天天去。因为总有人能在考试前拿到莫名其妙的答案,然后一起背。我到后期也放弃了,也跟着背(堕落了)。就这样,还有人要作弊。为什么不背? 从大一开始就没学过,基础都没有,硬是背不下来。当然不排除是NT。我见过有从大一躺在床上躺到大四,除了吃饭没下过床的。也即将顺利毕业了。论文? 还是那句话,老师防君子,不防小人,你好好写,只能换来更严格的要求。你几个星期连系老师一次,老师比你还急,才不管你论文是不是代谢的。毕业设计,老师自己都承认,不是今年变严格,能漏更多人。
很多同学在问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湖北理工学院是湖北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湖北理工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湖北理工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湖北理工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湖北理工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湖北理工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湖北理工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湖北理工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黄石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黄石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湖北理工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两次。湖北理工学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给学生提供了两次在知网免费查重毕业论文的机会。
挺好的呀,虽然在黄石,但是离黄石的市中心很近,虽然比不了像武汉之类的城市,但是环境什么的这个城市也挺好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