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专业会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走进世界大市场 摘要:以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及各国工业经济中坚力量,不可轻视——为目标(和事例主体),针对其参加相关专业性展览、会议,增加(包括参观)了获得技术、市场资讯机会,并提升了企业自身技术水平,把所经营的产品打入了国内外市场。其投入较低,而回报较高(较比购买技术、聘请高级专家顾问等)。 提示:须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对无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请向最近的会展主承办机构——会展服务公司,组织机构——政府行业(工商业经济)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工商联合会等调研,一般他们都会积极协助。当然有机会直接实践一次会展活动最好。 可以说,会展活动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成长相当重要;扩展来看,我国经济之所以得以长期快速发展,与同期坚持支持会展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已经形成了“会展经济”一说。
提供一些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理论类 1. 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 中国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 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 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实现途径 13.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14.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15.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16.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17.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18.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19.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2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21.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22.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23.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24.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25.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26.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7.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8.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29.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0.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31.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32.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33.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34.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35.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36.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37. 浅谈大市场营销观念对企业的实用价值 38. 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39.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40.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42.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43.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44.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4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46.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47.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48.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49.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50.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51.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52.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53.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5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5.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56.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57.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58.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59.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60.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61.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62.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6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64.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65.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66.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67.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68.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69.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70.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71.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72.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74.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75.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76.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77. 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78.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79.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80.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81.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82.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83.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84.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85. 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86.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87. 论消费心理预测 88.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89. 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90. 论市场渗透策略 91. 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92.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市场营销的理论渊源 93. 销售管理体系分析 94. 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95. 谈销售计划制定的客观依据 96. 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97. 为某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98. 谈销售管理中结构组合问题 99.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00.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01. 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102.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103. 工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4. 商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5. 代理(经销)商的心理特点 106.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107. 不同性别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8. 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9.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10. 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111. 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112.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113. 推销成功的技巧分析 114. 传销与商业成本 115. 为什么要禁止传销活动 11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11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11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119. 重视市场调查,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 120. 如何克服市场壁垒 121. 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探讨 122. 民族商业的适度保护问题研究 123. 商业组织形式新探 124.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125. 关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问题 126. 建立新型批发体制的构想 127. 论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12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29. 高消费利弊分析 130. 全球市场的形成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 131. 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132.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133.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134.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135.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136. 如何构建有效而畅通的营销渠道 137. 如何加强营销服务的整体内涵 138. 商品认知价值分析 139.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140. 试论市场整合营销 141.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142. 试论以非价格竞争制约价格竞争 143.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新型关系 144.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商业会展
试论会展活动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价值
提供一些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理论类 1. 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 中国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 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 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实现途径 13.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14.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15.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16.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17.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18.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19.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2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21.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22.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23.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24.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25.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26.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7.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8.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29.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0.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31.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32.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33.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34.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35.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36.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37. 浅谈大市场营销观念对企业的实用价值 38. 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39.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40.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42.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43.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44.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4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46.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47.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48.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49.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50.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51.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52.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53.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5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5.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56.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57.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58.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59.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60.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61.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62.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6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64.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65.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66.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67.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68.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69.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70.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71.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72.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74.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75.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76.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77. 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78.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79.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80.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81.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82.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83.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84.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85. 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86.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87. 论消费心理预测 88.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89. 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90. 论市场渗透策略 91. 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92.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市场营销的理论渊源 93. 销售管理体系分析 94. 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95. 谈销售计划制定的客观依据 96. 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97. 为某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98. 谈销售管理中结构组合问题 99.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00.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01. 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102.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103. 工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4. 商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5. 代理(经销)商的心理特点 106.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107. 不同性别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8. 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9.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10. 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111. 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112.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113. 推销成功的技巧分析 114. 传销与商业成本 115. 为什么要禁止传销活动 11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11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11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119. 重视市场调查,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 120. 如何克服市场壁垒 121. 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探讨 122. 民族商业的适度保护问题研究 123. 商业组织形式新探 124.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125. 关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问题 126. 建立新型批发体制的构想 127. 论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12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29. 高消费利弊分析 130. 全球市场的形成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 131. 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132.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133.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134.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135.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136. 如何构建有效而畅通的营销渠道 137. 如何加强营销服务的整体内涵 138. 商品认知价值分析 139.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140. 试论市场整合营销 141.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142. 试论以非价格竞争制约价格竞争 143.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新型关系 144.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我是一名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写一篇毕业论文,但是,又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去选题,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咯。想请明白的人士帮下忙。谢咯
据权威部门统计,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1:10,也就是说,会展收入为1的时候,整个城市的经济提高10,所以说个大城市都在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会展经济,争相成为一线会展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目。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区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或者说是商家必争之地,比如北京;其次,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际信息辐射力,换言之是具有全球信息效应的城市,比如上海;再次,就是具有非常活跃的经济因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广州、深圳;最后,是具有特殊区域意义的城市,比如西部大开发中的程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沈阳等城市。 除去几个典型的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都算会展二线城市,笔者所处的城市也算是二线会展城市。从事会展工作多年以来,总结一些会展的营销经验,与同行共勉。 一、 选题: 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展会,其主题一定要与所在城市的行业基础相配套。通过展会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行业的雄厚基础则是该主题展会的强大后盾。很难想像在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举办重工业展览会,即使办成了,其规模、生命力等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延续性;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相成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哪个会题比较时髦、或者有成功的先例就上马立项。比如,大连服装节策划的很成功,现在全国各地每年有数十个服装节,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大连服装节外没有品牌展会,很多地方的服装节办了一年就没了,办不下去了!很难形成象大连服装节那样的品牌展会。 所以说立项是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配套、这个行业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同类展会举办情况、目标参展单位的意向如何、是否有差异性的营销手段等。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展会成功的绝对基础,甚至选好会题就等于展会成功了一半。 二、 组织机构的搭建: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展会的举办非常需要有个权威的组织架构,这不仅仅体现在招展上,对于行政审批、宣传、寻求合作等方面尤其重要。 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搭建了比较合理的组织机构。特别邀请了带国字头的“中国酒类商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省市两级政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则是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这样,展会批文很容易拿到手,办理工商审批的时候更是非常的容易,尤其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后期的宣传上,很多媒体了解到有省市政府的参与,报道非常及时,也非常的详尽,大大促进了宣传工作。对于参展商来说,这个展会是很权威的,甚至在开幕式上可以和省长一起合影,共同参观自己的展台,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所以招展工作也顺利了不少。 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能胡乱搭建组织机构,因为一旦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不能到会,或者领导的重量级不够,不仅媒体会有负面的报道,参展商会非常的失望,对展会的延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起纠纷。 记得年初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在邀请函里面清晰的写着某某部级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演讲。我感到这是一个机会,就赶去参会,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主持人只是宣读了该部级干部发来的贺电,而且另几位行业专家也没有到会,只是给每个参会者发了一份据说是这些缺席专家最新的研究论文资料,这让参会的人员非常生气。也许这样的会议就没打算继续办,即使明年还有我也不会再去了。 所以现在会展行业总在提倡诚信办展的确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几个不规范的会议使整个行业蒙上阴影,毕竟会展这个行业方兴未艾,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之一。 三、 卖点策划: 每个展会的成功都离不开卖点的策划与执行,尤其二线会展城市的展会。 现代会展已经不再是80年代只要立个项,拿个批文就坐等收钱的时期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竞争的加剧,有了竞争就需要组织者有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开发足以吸引参展商眼球的卖点。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展会上大都同期举办一个同主题的会议,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现场演讲,吸引参展商参展并免费参会。当第一个使用这种方式组展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可是后来跟进的却显得盲目。 比如汽车工业展,非要在同期搞个汽车工业论坛,试想有这必要么,会有多少参展商会去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论坛?会有多少专业观众去听跟他们毫无疑义的论坛?毕竟车展是一个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展会,它的专业观众就是广大老百姓,他们没有必要参加什么论坛,他们不会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如何,只是关注车价降了没有、哪种车性能好价格便宜,总不能组织一大堆参展商去参加论坛吧,那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抛开专业观众而制造的噱头是没有用的。 但是有一些展会配套性的搞一些论坛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特许加盟展览会,很多创业者需要有个接收专家指导的机会,参展商也乐于利用这个机会传达一下自己的产品、理念以及优惠政策,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论坛才适合举办。 所以说卖点的开发是根据不同性质的展会而制订的,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对展会主客双方详尽的分析制订营销思路。 1、 客观分析展会的目标参展单位是哪些,他们参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达到自己参会的目的。 2、有效分析展会专业观众是哪些人或哪些群体,他们想通过展会得到什么,是得到行业信息还是直接寻求合作,他们有什么群体性特点,善于接受哪些方面的信息或者建议。 3、 自己的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如何弥补,如何取长补短。 4、 合理分析行业特色,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暴露出来的长处和不足。 5、 客观分析全国同类展会举办的成绩与不足,了解成功点和失败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 6、 展会所在城市的环境弊端有哪些,如何规避。 经过这些分析后再制订展会的卖点,争取弥补以往展会的不足,制造出差异化的卖点策划,这样展会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才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展会。 四、 整合宣传: 展览会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对于二线会展城市来说,组织一个展会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城市信息辐射力不够的情况下,主动的宣传则尤为重要。 由于全国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期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展会肯定有很多,如何能让自己的展会吸引更多参展商的眼球、如何让自己的展会与众不同,除了差异化的营销策划以外就是整合宣传了。 为什么说是整合宣传呢,其实以往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单一,就是寄发邀请函,在报刊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广告,根本谈不上整合,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展会组织者开始注重宣传策略的整合,配合各种宣传手段,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特点如下: 1、 加强传统宣传渠道,比如报纸、杂志广告的投放,还有各种新闻软文的大量发表;电视广告短片的制作;邀请函的大量寄发。 2、 开发户外立体式宣传渠道,包括户外看牌、道旗等媒介的广告宣传;公交车身广告等,这样广告到达率大大上升。 3、网络宣传。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展会组织者也开始重视网络宣传,笔者参与的江苏空调展就专门设计了自己的展会网站,并大量与专业网站或者门户网站链接,并通过电子邮件寄发邀请函,既方便又快捷,省时省力。尤其很多专业网站需要这些信息,所以更促成了会展宣传与网络的密切合作。 4、展会宣传。主要是在自己展会开幕前到其他同类展会上直接与参展商沟通,笔者参与组织南京国际汽车展的时候,曾与其他同事一起参观了西博会汽车展、苏州汽车展等同类展会,并现场与参展商沟通,邀请其参加南京车展。 5、合作宣传模式。与相关媒体联合宣传,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与北京的《名牌时报》联合开辟了新的互相宣传模式,即由组委会提供资料以及客户资源,该报刊刊出《糖酒特刊》,专门报道展会进展情况,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宣传模式。 当然,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要根据自身展会的特点制订宣传策略,否则浪费资源是很不值得的。 五、 服务: 很多展会就是这样,一旦开展了,反正参展商也交了参展费,服务方面就差了不少。其实不然,作为成功的品牌展会,服务方面尤其重要,比如与展馆的沟通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主办机构直接沟通的,一旦主办者的服务不到位,参展商与展馆之间又经常信息不对称,这样问题就多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纠纷,这对展会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组织者不可能让每一家参展单位都满意而归,但至少基本的服务要做到位。 现在很多展览会都是独立的展览公司,展会的举办必须租用专业展览馆,所以在服务上就分成了两块,即组织者和展馆。事情就是这样,三方的事情很难做到完美的沟通,所以要求组织者更要看重展会的服务工作,让参展单位有个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参展环境来实现参展目标,这对展会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尤其会展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六、 后续跟进服务: 按正常来说后续服务也应该算服务,应该放在上一条里阐述,但是我认为会展的后续服务工作很重要,必须要独立出来才能体现出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前文里笔者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品牌展会”,现在我们国家会展行业非常缺少品牌展会,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展会就那么几个,“广交会”、“哈洽会”、“高交会”等,为了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品牌展会,这样才会缩短与日本、德国等会展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创立品牌展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后续服务工作。 笔者曾参与组织江苏酒展,在展会结束后,我负责把所有收集到的专业观众资料、论坛资料、参展商资料等收集到一起,刻录成光盘,寄给参展单位,或者把文字资料通过电邮、传真等方式也发给参展单位,这样,或许在参展时候有所遗漏,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加以弥补,使参展单位非常满意。这项工作也许比较烦琐,但是对于下一届展会的帮助将是无形的。 现在很多展会根本不注重后续服务,笔者认为,成功的展会不仅仅是参展商多、专业观众数量大,还要有良好的服务系统,尤其是经常被忽略的后续服务系统。 一个成功的展会有很多不可分割的环节,详尽之处不是笔头所能记录,很多方面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的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商业会展
给几个题目,希望有帮助,参考一下:1、关于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制度要素的考虑2、人力资源发展:性质、时代的挑战、意3、人本管理:一个需要澄清的理念 4、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 5、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6、论企业整体激励框架的构建 7、如何搞好企业非业务人员的考核 8、论企业柔性管理 9、世纪营销大变革 10、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 11、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 12、你的项目管理有持续改进吗? 13、如何做好项目经理 三维市场营销 14、绿色营销:变革、冲突与战略选择 15、企业如何成功开展E-mail营销 16、决胜终端的销售秘诀 17、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创新 18、项目管理软件媲美ERP 19、可能成为市场新宠 20、做下属“眼中”的好主管 21、21世纪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焦点 22、交叉促销,借力使力 23、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 24、也谈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25、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 26、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对策 27、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竞争优势 28、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 29、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 30、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期望协议 31、国有企业“企业家”选拔方式的经济学思考 32、论企业整体激励框架的构建 33、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十大趋势 34、个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35、CRM为企业克隆“业务尖子” 36、如何将传统人事管理转向资源开发型现代化管 37、员工绩效的评价 38、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隐结构 39、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40、如何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1、中国的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 42、关注企业竞争另一极:人力资本效能 43、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 44、详谈知识管理战略 45、走出传统的人事管理行为 46、雇主名牌:人力资源管理新概念
提供一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理论类 1. 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 中国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 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 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实现途径 13.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14.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15.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16.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17.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18.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19.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2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21.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22.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23.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24.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25.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26.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7.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8.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29.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0.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31.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32.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33.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34.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35.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36.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37. 浅谈大市场营销观念对企业的实用价值 38. 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39.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40.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42.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43.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44.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4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46.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47.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48.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49.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50.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51.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52.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53.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5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5.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56.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57.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58.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59.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60.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61.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62.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6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64.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65.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66.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67.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68.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69.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70.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71.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72.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74.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75.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76.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77. 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78.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79.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80.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81.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82.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83.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84.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85. 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86.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87. 论消费心理预测 88.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89. 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90. 论市场渗透策略 91. 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92.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市场营销的理论渊源 93. 销售管理体系分析 94. 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95. 谈销售计划制定的客观依据 96. 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97. 为某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98. 谈销售管理中结构组合问题 99.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00.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01. 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102.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103. 工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4. 商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5. 代理(经销)商的心理特点 106.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107. 不同性别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8. 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9.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10. 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111. 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112.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113. 推销成功的技巧分析 114. 传销与商业成本 115. 为什么要禁止传销活动 11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11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11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119. 重视市场调查,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 120. 如何克服市场壁垒 121. 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探讨 122. 民族商业的适度保护问题研究 123. 商业组织形式新探 124.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125. 关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问题 126. 建立新型批发体制的构想 127. 论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12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29. 高消费利弊分析 130. 全球市场的形成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 131. 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132.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133.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134.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135.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136. 如何构建有效而畅通的营销渠道 137. 如何加强营销服务的整体内涵 138. 商品认知价值分析 139.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140. 试论市场整合营销 141.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142. 试论以非价格竞争制约价格竞争 143.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新型关系 144.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我是一名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写一篇毕业论文,但是,又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去选题,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咯。想请明白的人士帮下忙。谢咯
据权威部门统计,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1:10,也就是说,会展收入为1的时候,整个城市的经济提高10,所以说个大城市都在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会展经济,争相成为一线会展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目。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区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或者说是商家必争之地,比如北京;其次,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际信息辐射力,换言之是具有全球信息效应的城市,比如上海;再次,就是具有非常活跃的经济因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广州、深圳;最后,是具有特殊区域意义的城市,比如西部大开发中的程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沈阳等城市。 除去几个典型的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都算会展二线城市,笔者所处的城市也算是二线会展城市。从事会展工作多年以来,总结一些会展的营销经验,与同行共勉。 一、 选题: 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展会,其主题一定要与所在城市的行业基础相配套。通过展会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行业的雄厚基础则是该主题展会的强大后盾。很难想像在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举办重工业展览会,即使办成了,其规模、生命力等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延续性;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相成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哪个会题比较时髦、或者有成功的先例就上马立项。比如,大连服装节策划的很成功,现在全国各地每年有数十个服装节,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大连服装节外没有品牌展会,很多地方的服装节办了一年就没了,办不下去了!很难形成象大连服装节那样的品牌展会。 所以说立项是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配套、这个行业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同类展会举办情况、目标参展单位的意向如何、是否有差异性的营销手段等。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展会成功的绝对基础,甚至选好会题就等于展会成功了一半。 二、 组织机构的搭建: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展会的举办非常需要有个权威的组织架构,这不仅仅体现在招展上,对于行政审批、宣传、寻求合作等方面尤其重要。 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搭建了比较合理的组织机构。特别邀请了带国字头的“中国酒类商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省市两级政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则是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这样,展会批文很容易拿到手,办理工商审批的时候更是非常的容易,尤其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后期的宣传上,很多媒体了解到有省市政府的参与,报道非常及时,也非常的详尽,大大促进了宣传工作。对于参展商来说,这个展会是很权威的,甚至在开幕式上可以和省长一起合影,共同参观自己的展台,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所以招展工作也顺利了不少。 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能胡乱搭建组织机构,因为一旦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不能到会,或者领导的重量级不够,不仅媒体会有负面的报道,参展商会非常的失望,对展会的延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起纠纷。 记得年初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在邀请函里面清晰的写着某某部级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演讲。我感到这是一个机会,就赶去参会,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主持人只是宣读了该部级干部发来的贺电,而且另几位行业专家也没有到会,只是给每个参会者发了一份据说是这些缺席专家最新的研究论文资料,这让参会的人员非常生气。也许这样的会议就没打算继续办,即使明年还有我也不会再去了。 所以现在会展行业总在提倡诚信办展的确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几个不规范的会议使整个行业蒙上阴影,毕竟会展这个行业方兴未艾,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之一。 三、 卖点策划: 每个展会的成功都离不开卖点的策划与执行,尤其二线会展城市的展会。 现代会展已经不再是80年代只要立个项,拿个批文就坐等收钱的时期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竞争的加剧,有了竞争就需要组织者有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开发足以吸引参展商眼球的卖点。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展会上大都同期举办一个同主题的会议,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现场演讲,吸引参展商参展并免费参会。当第一个使用这种方式组展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可是后来跟进的却显得盲目。 比如汽车工业展,非要在同期搞个汽车工业论坛,试想有这必要么,会有多少参展商会去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论坛?会有多少专业观众去听跟他们毫无疑义的论坛?毕竟车展是一个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展会,它的专业观众就是广大老百姓,他们没有必要参加什么论坛,他们不会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如何,只是关注车价降了没有、哪种车性能好价格便宜,总不能组织一大堆参展商去参加论坛吧,那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抛开专业观众而制造的噱头是没有用的。 但是有一些展会配套性的搞一些论坛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特许加盟展览会,很多创业者需要有个接收专家指导的机会,参展商也乐于利用这个机会传达一下自己的产品、理念以及优惠政策,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论坛才适合举办。 所以说卖点的开发是根据不同性质的展会而制订的,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对展会主客双方详尽的分析制订营销思路。 1、 客观分析展会的目标参展单位是哪些,他们参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达到自己参会的目的。 2、有效分析展会专业观众是哪些人或哪些群体,他们想通过展会得到什么,是得到行业信息还是直接寻求合作,他们有什么群体性特点,善于接受哪些方面的信息或者建议。 3、 自己的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如何弥补,如何取长补短。 4、 合理分析行业特色,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暴露出来的长处和不足。 5、 客观分析全国同类展会举办的成绩与不足,了解成功点和失败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 6、 展会所在城市的环境弊端有哪些,如何规避。 经过这些分析后再制订展会的卖点,争取弥补以往展会的不足,制造出差异化的卖点策划,这样展会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才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展会。 四、 整合宣传: 展览会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对于二线会展城市来说,组织一个展会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城市信息辐射力不够的情况下,主动的宣传则尤为重要。 由于全国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期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展会肯定有很多,如何能让自己的展会吸引更多参展商的眼球、如何让自己的展会与众不同,除了差异化的营销策划以外就是整合宣传了。 为什么说是整合宣传呢,其实以往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单一,就是寄发邀请函,在报刊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广告,根本谈不上整合,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展会组织者开始注重宣传策略的整合,配合各种宣传手段,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特点如下: 1、 加强传统宣传渠道,比如报纸、杂志广告的投放,还有各种新闻软文的大量发表;电视广告短片的制作;邀请函的大量寄发。 2、 开发户外立体式宣传渠道,包括户外看牌、道旗等媒介的广告宣传;公交车身广告等,这样广告到达率大大上升。 3、网络宣传。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展会组织者也开始重视网络宣传,笔者参与的江苏空调展就专门设计了自己的展会网站,并大量与专业网站或者门户网站链接,并通过电子邮件寄发邀请函,既方便又快捷,省时省力。尤其很多专业网站需要这些信息,所以更促成了会展宣传与网络的密切合作。 4、展会宣传。主要是在自己展会开幕前到其他同类展会上直接与参展商沟通,笔者参与组织南京国际汽车展的时候,曾与其他同事一起参观了西博会汽车展、苏州汽车展等同类展会,并现场与参展商沟通,邀请其参加南京车展。 5、合作宣传模式。与相关媒体联合宣传,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与北京的《名牌时报》联合开辟了新的互相宣传模式,即由组委会提供资料以及客户资源,该报刊刊出《糖酒特刊》,专门报道展会进展情况,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宣传模式。 当然,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要根据自身展会的特点制订宣传策略,否则浪费资源是很不值得的。 五、 服务: 很多展会就是这样,一旦开展了,反正参展商也交了参展费,服务方面就差了不少。其实不然,作为成功的品牌展会,服务方面尤其重要,比如与展馆的沟通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主办机构直接沟通的,一旦主办者的服务不到位,参展商与展馆之间又经常信息不对称,这样问题就多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纠纷,这对展会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组织者不可能让每一家参展单位都满意而归,但至少基本的服务要做到位。 现在很多展览会都是独立的展览公司,展会的举办必须租用专业展览馆,所以在服务上就分成了两块,即组织者和展馆。事情就是这样,三方的事情很难做到完美的沟通,所以要求组织者更要看重展会的服务工作,让参展单位有个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参展环境来实现参展目标,这对展会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尤其会展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六、 后续跟进服务: 按正常来说后续服务也应该算服务,应该放在上一条里阐述,但是我认为会展的后续服务工作很重要,必须要独立出来才能体现出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前文里笔者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品牌展会”,现在我们国家会展行业非常缺少品牌展会,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展会就那么几个,“广交会”、“哈洽会”、“高交会”等,为了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品牌展会,这样才会缩短与日本、德国等会展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创立品牌展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后续服务工作。 笔者曾参与组织江苏酒展,在展会结束后,我负责把所有收集到的专业观众资料、论坛资料、参展商资料等收集到一起,刻录成光盘,寄给参展单位,或者把文字资料通过电邮、传真等方式也发给参展单位,这样,或许在参展时候有所遗漏,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加以弥补,使参展单位非常满意。这项工作也许比较烦琐,但是对于下一届展会的帮助将是无形的。 现在很多展会根本不注重后续服务,笔者认为,成功的展会不仅仅是参展商多、专业观众数量大,还要有良好的服务系统,尤其是经常被忽略的后续服务系统。 一个成功的展会有很多不可分割的环节,详尽之处不是笔头所能记录,很多方面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的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我是一名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写一篇毕业论文,但是,又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去选题,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咯。想请明白的人士帮下忙。谢咯
提供一些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理论类 1. 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 中国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 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 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实现途径 13.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14.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15.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16.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17.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18.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19.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2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21.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22.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23.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24.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25.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26.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7.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8.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29.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0.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31.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32.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33.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34.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35.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36.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37. 浅谈大市场营销观念对企业的实用价值 38. 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39.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40.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42.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43.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44.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4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46.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47.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48.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49.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50.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51.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52.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53.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5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5.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56.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57.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58.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59.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60.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61.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62.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6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64.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65.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66.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67.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68.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69.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70.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71.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72.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74.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75.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76.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77. 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78.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79.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80.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81.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82.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83.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84.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85. 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86.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87. 论消费心理预测 88.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89. 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90. 论市场渗透策略 91. 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92.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市场营销的理论渊源 93. 销售管理体系分析 94. 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95. 谈销售计划制定的客观依据 96. 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97. 为某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98. 谈销售管理中结构组合问题 99.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00.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01. 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102. 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103. 工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4. 商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105. 代理(经销)商的心理特点 106.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107. 不同性别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8. 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109.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10. 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111. 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112.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113. 推销成功的技巧分析 114. 传销与商业成本 115. 为什么要禁止传销活动 11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11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11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119. 重视市场调查,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 120. 如何克服市场壁垒 121. 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探讨 122. 民族商业的适度保护问题研究 123. 商业组织形式新探 124.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125. 关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问题 126. 建立新型批发体制的构想 127. 论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12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29. 高消费利弊分析 130. 全球市场的形成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 131. 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132.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133.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134.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135.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136. 如何构建有效而畅通的营销渠道 137. 如何加强营销服务的整体内涵 138. 商品认知价值分析 139.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140. 试论市场整合营销 141.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142. 试论以非价格竞争制约价格竞争 143.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新型关系 144.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据权威部门统计,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1:10,也就是说,会展收入为1的时候,整个城市的经济提高10,所以说个大城市都在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会展经济,争相成为一线会展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目。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区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或者说是商家必争之地,比如北京;其次,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际信息辐射力,换言之是具有全球信息效应的城市,比如上海;再次,就是具有非常活跃的经济因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广州、深圳;最后,是具有特殊区域意义的城市,比如西部大开发中的程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沈阳等城市。 除去几个典型的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都算会展二线城市,笔者所处的城市也算是二线会展城市。从事会展工作多年以来,总结一些会展的营销经验,与同行共勉。 一、 选题: 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展会,其主题一定要与所在城市的行业基础相配套。通过展会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行业的雄厚基础则是该主题展会的强大后盾。很难想像在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举办重工业展览会,即使办成了,其规模、生命力等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延续性;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相成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哪个会题比较时髦、或者有成功的先例就上马立项。比如,大连服装节策划的很成功,现在全国各地每年有数十个服装节,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大连服装节外没有品牌展会,很多地方的服装节办了一年就没了,办不下去了!很难形成象大连服装节那样的品牌展会。 所以说立项是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配套、这个行业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同类展会举办情况、目标参展单位的意向如何、是否有差异性的营销手段等。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展会成功的绝对基础,甚至选好会题就等于展会成功了一半。 二、 组织机构的搭建: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展会的举办非常需要有个权威的组织架构,这不仅仅体现在招展上,对于行政审批、宣传、寻求合作等方面尤其重要。 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搭建了比较合理的组织机构。特别邀请了带国字头的“中国酒类商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省市两级政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则是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这样,展会批文很容易拿到手,办理工商审批的时候更是非常的容易,尤其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后期的宣传上,很多媒体了解到有省市政府的参与,报道非常及时,也非常的详尽,大大促进了宣传工作。对于参展商来说,这个展会是很权威的,甚至在开幕式上可以和省长一起合影,共同参观自己的展台,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所以招展工作也顺利了不少。 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能胡乱搭建组织机构,因为一旦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不能到会,或者领导的重量级不够,不仅媒体会有负面的报道,参展商会非常的失望,对展会的延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起纠纷。 记得年初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在邀请函里面清晰的写着某某部级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演讲。我感到这是一个机会,就赶去参会,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主持人只是宣读了该部级干部发来的贺电,而且另几位行业专家也没有到会,只是给每个参会者发了一份据说是这些缺席专家最新的研究论文资料,这让参会的人员非常生气。也许这样的会议就没打算继续办,即使明年还有我也不会再去了。 所以现在会展行业总在提倡诚信办展的确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几个不规范的会议使整个行业蒙上阴影,毕竟会展这个行业方兴未艾,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之一。 三、 卖点策划: 每个展会的成功都离不开卖点的策划与执行,尤其二线会展城市的展会。 现代会展已经不再是80年代只要立个项,拿个批文就坐等收钱的时期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竞争的加剧,有了竞争就需要组织者有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开发足以吸引参展商眼球的卖点。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展会上大都同期举办一个同主题的会议,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现场演讲,吸引参展商参展并免费参会。当第一个使用这种方式组展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可是后来跟进的却显得盲目。 比如汽车工业展,非要在同期搞个汽车工业论坛,试想有这必要么,会有多少参展商会去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论坛?会有多少专业观众去听跟他们毫无疑义的论坛?毕竟车展是一个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展会,它的专业观众就是广大老百姓,他们没有必要参加什么论坛,他们不会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如何,只是关注车价降了没有、哪种车性能好价格便宜,总不能组织一大堆参展商去参加论坛吧,那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抛开专业观众而制造的噱头是没有用的。 但是有一些展会配套性的搞一些论坛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特许加盟展览会,很多创业者需要有个接收专家指导的机会,参展商也乐于利用这个机会传达一下自己的产品、理念以及优惠政策,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论坛才适合举办。 所以说卖点的开发是根据不同性质的展会而制订的,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对展会主客双方详尽的分析制订营销思路。 1、 客观分析展会的目标参展单位是哪些,他们参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达到自己参会的目的。 2、有效分析展会专业观众是哪些人或哪些群体,他们想通过展会得到什么,是得到行业信息还是直接寻求合作,他们有什么群体性特点,善于接受哪些方面的信息或者建议。 3、 自己的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如何弥补,如何取长补短。 4、 合理分析行业特色,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暴露出来的长处和不足。 5、 客观分析全国同类展会举办的成绩与不足,了解成功点和失败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 6、 展会所在城市的环境弊端有哪些,如何规避。 经过这些分析后再制订展会的卖点,争取弥补以往展会的不足,制造出差异化的卖点策划,这样展会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才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展会。 四、 整合宣传: 展览会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对于二线会展城市来说,组织一个展会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城市信息辐射力不够的情况下,主动的宣传则尤为重要。 由于全国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期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展会肯定有很多,如何能让自己的展会吸引更多参展商的眼球、如何让自己的展会与众不同,除了差异化的营销策划以外就是整合宣传了。 为什么说是整合宣传呢,其实以往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单一,就是寄发邀请函,在报刊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广告,根本谈不上整合,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展会组织者开始注重宣传策略的整合,配合各种宣传手段,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特点如下: 1、 加强传统宣传渠道,比如报纸、杂志广告的投放,还有各种新闻软文的大量发表;电视广告短片的制作;邀请函的大量寄发。 2、 开发户外立体式宣传渠道,包括户外看牌、道旗等媒介的广告宣传;公交车身广告等,这样广告到达率大大上升。 3、网络宣传。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展会组织者也开始重视网络宣传,笔者参与的江苏空调展就专门设计了自己的展会网站,并大量与专业网站或者门户网站链接,并通过电子邮件寄发邀请函,既方便又快捷,省时省力。尤其很多专业网站需要这些信息,所以更促成了会展宣传与网络的密切合作。 4、展会宣传。主要是在自己展会开幕前到其他同类展会上直接与参展商沟通,笔者参与组织南京国际汽车展的时候,曾与其他同事一起参观了西博会汽车展、苏州汽车展等同类展会,并现场与参展商沟通,邀请其参加南京车展。 5、合作宣传模式。与相关媒体联合宣传,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与北京的《名牌时报》联合开辟了新的互相宣传模式,即由组委会提供资料以及客户资源,该报刊刊出《糖酒特刊》,专门报道展会进展情况,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宣传模式。 当然,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要根据自身展会的特点制订宣传策略,否则浪费资源是很不值得的。 五、 服务: 很多展会就是这样,一旦开展了,反正参展商也交了参展费,服务方面就差了不少。其实不然,作为成功的品牌展会,服务方面尤其重要,比如与展馆的沟通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主办机构直接沟通的,一旦主办者的服务不到位,参展商与展馆之间又经常信息不对称,这样问题就多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纠纷,这对展会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组织者不可能让每一家参展单位都满意而归,但至少基本的服务要做到位。 现在很多展览会都是独立的展览公司,展会的举办必须租用专业展览馆,所以在服务上就分成了两块,即组织者和展馆。事情就是这样,三方的事情很难做到完美的沟通,所以要求组织者更要看重展会的服务工作,让参展单位有个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参展环境来实现参展目标,这对展会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尤其会展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六、 后续跟进服务: 按正常来说后续服务也应该算服务,应该放在上一条里阐述,但是我认为会展的后续服务工作很重要,必须要独立出来才能体现出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前文里笔者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品牌展会”,现在我们国家会展行业非常缺少品牌展会,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展会就那么几个,“广交会”、“哈洽会”、“高交会”等,为了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品牌展会,这样才会缩短与日本、德国等会展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创立品牌展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后续服务工作。 笔者曾参与组织江苏酒展,在展会结束后,我负责把所有收集到的专业观众资料、论坛资料、参展商资料等收集到一起,刻录成光盘,寄给参展单位,或者把文字资料通过电邮、传真等方式也发给参展单位,这样,或许在参展时候有所遗漏,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加以弥补,使参展单位非常满意。这项工作也许比较烦琐,但是对于下一届展会的帮助将是无形的。 现在很多展会根本不注重后续服务,笔者认为,成功的展会不仅仅是参展商多、专业观众数量大,还要有良好的服务系统,尤其是经常被忽略的后续服务系统。 一个成功的展会有很多不可分割的环节,详尽之处不是笔头所能记录,很多方面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的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题目: 新款车上市的营销策略摘要当今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而目前新车型推出较快,又找不到一种好的营销方案,使得很多推销员在面对新车上市问题上很头疼。所以有一套好的新车营销策略,是新车上市最重要的前提。而运用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来指导汽车生产与汽车营销的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唯一法宝。本文通过大量的在网上、书籍上搜集资料,整理出了当今社会对新车营销一套比较有效的营销方案,也查找了一些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了改进建议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处于爆发的阶段,加之有价格优势又具备独特的服务,使得一些车已经在市场站的很稳,然而,在消费税调整之后,一些车不仅失去了价格优势,同时盲目扩张服务品牌的效应也在流失。所以我们必须总结出一套顺应时代的营销策略关键词:营销 新车 市场 策略 方案第一章绪论课题研究背景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既让他们梦寐以求,又让他们水土不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也给他们带了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多数合资汽车会高歌"本地化开发"的基调,越来越多欧美在华合资汽车已被披上本地化开发的面纱。这显然"在表面上"符合国家强调自主立国的政策精神。但汽车营销面临诸多困局的夹攻,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制造商们为了挽回一点局面,新车上市定价的怪圈游戏不断上演着。对商家而言,新的一年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稳定而合理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独特的眼光制定一套完美的销售方案,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新车上市所采用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销量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2010年上市车型在2011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幅明显放缓。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938万辆,增长,为近10年来最低增速。2011年上半年,由于国家一些好政策的促进作用,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经过了上半年连续4个月单月产销超百万辆之后,我国汽车上半年的产销量分别为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中汽协预测2011年国内车市销量将达1100万辆,整个保有量达到7000万。近几年我国汽车销售走势如图1:图一 04年-09年汽车月度销售走势新车销售所遇到的阻碍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是目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汽车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根本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汽车已进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与冰箱、彩电等任何一样大件商品进入家庭的初期相同,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与日俱增,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汽车投诉的大幅上升固然与百姓购车热有关,但它更反映出汽车消费整体环境不良,在许多方面,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而及时总结、分析汽车投诉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反馈,将不仅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完善汽车消费法律法规、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过上了车来车往的生活。就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的同时,有关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从一年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到上百件、几百件……各地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汽车投诉数量在快速增加,成为新的投诉热点。,从一些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下面的10个问题困扰着购车消费者。 其中质量问题居首位,其后的还有销售环节弄虚作假 、合同违约进口车多 、价格陷阱防不胜防 、贷款购车纠纷突出 、举证鉴定难上加难、保修期内服务欠佳 、维修市场鱼龙混杂 、退车不易退费更难 、三包召回呼唤实施国内新车销售存在的弊端2006年汽车投诉统计,汽车投诉案件达7761件,同比增长,排名增长速度第三位。而在汽车产品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汽车投诉的重点,占5276件,接近汽车投诉总量的7成。在315投诉网等网站所做的汽车投诉调查也显示,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比例占调查总量的77%,经济型车和合资品牌车逐渐成为投诉重点。由次可以看出新车质量是新车销售的一大弊端,专家指出:各种新车频频上市,但大范围、高速度的车型更新和扩产也让部分车型在质量上埋下问题隐患。目前服务领域内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法律法规不配套导致的,目前只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对汽车类产品消费进行判定,本文研究内容本文以提高汽车市场销售竞争力为目的,对现行营销政策加以系统的分析,查阅的大量的资料,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作了一下分析研究:一、对现行新车上市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二、对新车上市的销量做了大量调查,就如何提高新车产量找出解决办法。第二章 完善我过现行的新车营销策略在中国加入WTO已成为现实的今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是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的必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占由一席之地,除了要努力提高汽车制造技术外,同时还应不断地改进汽车市场营销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成功的经验,进而跻身世界汽车工业的前列。国内新车营销所受到的影响虽然有些汽车营销企业已成功建立起从中高档到中低端的庞大的产品结 构体系,车型基本涵盖了各个轿车价位,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 烈,尤其是在2000 年以后,各轿车生产厂商产能提高,新品迭出,他们的产品虽然销 量不断提高,有的还保持在产销量全国前列的地位,但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一、 政治影响政治对国内汽车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只体制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发挥作用的。一定的政治体制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一般来说,政治对汽车营销的 影响大多是通过经济体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变迁,包括新企业进入、个企业的产出规模、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并等,从来不是市场竞争和市场调节的产物,而完全是政府有关项目决策和计划管理的结果。政府决策是决定新厂商进入汽车工业与否及具体进入方式的关键因素。企业生产规模由政府计划决定。汽车产品价格及销售由政府决定,根本就谈不上是汽车市场营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观、法律观、文化观、艺术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不但影响着汽车的结构如功能、造型、品牌、商标、包装以及售后服务等,而且会给企业的汽车定价、汽车分销,特别是促销策略的制定,如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纷纷打上意识形态烙印,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购买选择。二、法律影响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他与法令、规章、规则、条例一起构成法规,并以国家机器作保证。市场营销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 各项法律之和。此外,产品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商业惯例等也是市场营销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实行法律干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企业营销活动的促进与限制。2、对消费者保护3、对社会利益维护无论法律的具体类型如何,都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偶成某种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说,早期的法律重心多为保护竞争,而现在法律重点则已移动到了保护消费者,把握这一点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业务尤为重要。不过,在企业立法方面一直存在着一个国际性的 争论,即何处才是管制成本与管制利益的均衡点。而且,立法的公正性与执法的公正性远不是一回事,这是法律经济学上的难题,也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三 经济环境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越了耐用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生产阶段,正迈步走在出口制成品生产阶段,汽车消费已经日益清晰地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目标。在我国,公车消费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是一个缺乏弹性的市场;而私车消费则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说,真正可以表现为经济发展与汽车消费关系的是私车消费的轨迹。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消费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影响汽车营销的因素还有自然环境与汽车使用环境、人口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还有一下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决定营销体系的制定。对于不同实力的生产企业,它们的生产规模、资本实力、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名声、产品品种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市场营销的策略会有较大的差别。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就易于组建自销渠道,建立规模大、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汽车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同的汽车种类导致其价格、产品储运和技术服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产品系列,以利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营销。市场特性产品销售的地域,购买者的层次、分布状况和购买习惯,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也影响着市场营销的建立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也制约着汽车营销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公路建设以及交通网络,而汽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快公路的建设,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汽车税收也是影响营销市场的一个因素,汽车税征收过高大大增加购车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在我国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税费过高,养车的费用支出偏高。 完善我国新车营销策略的方案对策新车营销策略需要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整合来做,才有利于把营销传播效应最大化。不过,网络营销在新车上市推广中的"戏分"是越来越大。正因如此,汽车厂商才更应该在不同的营销阶段采取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新车上市在前置期,主要上是进行新车即将上市信息告知,通过产品上市前期宣传与炒作,激发潜在目标客户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新车上市的期待。在这个阶段,汽车厂商主要有以下几大动作:新闻透风、媒体猜炒、互动活动。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而新车上市的娱乐营销手段,则是近段时间兴起的新车上市的另一种营销方式。从效果和影响力来说,则会比单独的媒体发布会来得更加直接和有效。但是,对于新车上市,并不是说娱乐营销就是很好的方式。娱乐营销,即使从字面上来理解,它首先是娱乐,然后才是营销。而对于娱乐来说,大家普遍的看法只不过是"一笑而过"的谈资,任何娱乐活动都是以轻松和愉悦为主,注定了娱乐营销是快餐文化。而一款新车的上市,倾注了厂家的心血,甚至将决定厂家在未来一年的战略布局、利润指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性指标,对于厂家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任何一个汽车厂家都希望,在举办新车上市发布会后,能让消费者对该款车型的关注度立即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但这些效果,是娱乐营销的手段很难达到的。从发达国家的汽车营销发展历程来看,一般都经历了产品竞争,经销网络竞争和品牌竞争三个阶段。产品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两 种方式:一是价格竞争,二是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品,但产品竞争只是竞争的初级阶段。一个汽车销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 挑战,满足用户更高,更严格的需求,除了积极应对当前的产品竞争外,还应继续"领先一 步"地思考和制定更深层次的市场营销策略--经销网络策略和品牌策略。(一)经销网络策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竞争,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是网络竞争,因此营销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经销商网络的竞争能力。上海大众要提高经销网络竞争能力,培 育、维护和发展一流的经销商队伍,尤其是产品、价格乃至广告"同质化"趋势加剧的今天, 只有通过经销网络才能真正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1、明确网络建设思想,定义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网络建设的主要思想:培育、完善、发展。 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也即四位一体的真正含义,上海大众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国际汽车行业对网络成员功能的界定方法,应明确为:"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与二 手车销售"的四位一体概念。2、衡量营销网络成功与否的指标(1)网络成员数量分布和功能结构是否合理(2)网络成员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是否规范(3)网络成员的硬件形象是否领先(4)网络成员的赢利能力是否合理(5)针对网络成员所开展的各类培训是否有效3、营销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1)完善网络部署一个完善的营销网络系统是企业实现最优销售、赢利最大化关键所在。对营销企业来说,营销网络代表着企业对社会、市场、客户的一项承诺,这个网络在关系到品牌利益的人 群中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关系网,透过该网络,消费者、客户能得到温情、细致而又 快捷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到品牌的精神张力,进而产生无比的信赖与忠诚。 通过科学的网点计算方法,规划网点合理布局,摒弃以前单纯靠销量和地区上牌量进行 分配计算的方法。在充分考虑销售增长的情况下,结合地区目前的该品牌轿车保有量 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网点建设状况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地区 的人均收入和 GDP 的增长状况等宏观因素,并结合对当地目前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分布状况 的综合分析来计算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规模。同时严格执行各项准入制度,通过入网前的资金 和销售实力的考核,把在当地真正有实力的成员吸收到网络中来。对于销售能力、销售行为 等不符合要求的网点,经整改仍不合格者,予以淘汰,既而再发展一家符合要求的网点取而 代之,以保持网络的新陈代谢与活力。对原已存在的单一功能的分销商或维修站,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使之完善自身功能,尽快达到四位一体的要求,否则予以淘汰出网。 总之在规划网点布局时,以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能力,减少网络覆盖空白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目的。(2)规范网络管理参照德国大众对经销商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汽车企业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通过规范经销商的日常经营活动,确立企业和经销商 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整体营销战略为中心,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地进行市场运作, 进而实现网络增值,同时通过规范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有效地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 经销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整个营销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通过提升用户满意 度,创建忠诚用户,构筑一个稳定、高效、忠诚的营销网络。但经销商和厂家的目标总是存 在差距的,管理标准的推行总会在具体执行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管 理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还应有一套严格的考评措施与之相配套,将考评结果和经销商的年终 奖励相结合。对经销商的考评体系可分为销售业务和形象维护两大模块,其中销售业务模块 的综合考评分为四个方面:一、销售目标;二、销售业如需更为详细的内容,请留下邮箱!
1.论国产汽车品牌营销2.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义,策略)3.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4.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5.试论商标在汽车企业营销中的作用6.企业文化在汽车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7.汽车企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策略8.论某汽车企业的产品定位9.国产轿车发展战略探析10.汽车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策略11.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12.浅议汽车油气成本费用管理方法13.中小汽车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途径与策略14.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15.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
知道只是个日常生活的社区 你问题太专业了点 建议你还是在你们本校里找找吧 ~~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 市场营销 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瑞汽车自上市以来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关键词:奇瑞汽车;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定位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在安徽注册成立,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唯一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
奇瑞汽车从产品上市伊始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1年年底第一批奇瑞轿车开始出口,随后每年成倍增长;2005年出口近万辆,2006年出口突破5万辆,占全国轿车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当年销售总量16%。截至2005年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1]。2006年3月,奇瑞公司向美国出口1万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的突破。
一、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消费市场,其特点是总体销量保持基本稳定。美国2005年销量万辆,2006年销量万辆[2],2007年为1610万辆[3],虽然这三年销售量有点萎缩,但在全球各大市场的销售排名中仍居榜首。雷诺—日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他不认为目前的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美国汽车市场不会长久处于衰退之中[3]。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几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会上涨,2015年销量将达1830万辆。美国的汽车标准严格,市场中云集了世界汽车企业龙头,美国汽车的严格要求和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会加速奇瑞汽车本身的成熟和完善。
近些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开始发生转变,从喜欢高耗能的SUV、皮卡逐渐转向节能环保型的微型汽车,这个战略性机会给奇瑞留下了很好的空间;在营销方面,奇瑞和美国梦幻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都已经开始了合作事宜,为自己进入美国市场作好了准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非常支持奇瑞汽车的出口,给予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签署了《出口信贷支持国际经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奇瑞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项目[4]。这笔信贷有利于奇瑞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SWOT分析
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美国本土车、欧洲车、日本车和韩国车之间的竞争。近几年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公司惨淡经营,销售业绩每况愈下,日系车及韩系车以其省油及成本低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与日俱增。
1.优势分析
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奇瑞汽车的优势主要是:(1)性价比比较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2)设计新颖有个性。奇瑞汽车在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调查基础上,新设计了五款外型非常独特的汽车,预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3)经济省油。奇瑞人在设计汽车时一直本着节油的原则,实践中表现相当成功。
2.劣势分析
奇瑞汽车劣势主要是:(1)质量不够好。由于奇瑞公司成立至今才十余年时间,在质量控制方面 经验 不够,从而使得奇瑞汽车的质量普遍不高;(2)国外销售经验不足。奇瑞汽车进入国外市场到现在不过六年,而且还没有进入过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3)成本控制不够好。奇瑞公司的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
3.机会分析
美国市场为奇瑞汽车的进入提供了以下机会:(1)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享有物美价廉的美誉,这无形中为奇瑞汽车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美国梦幻汽车销售公司愿意协助奇瑞汽车进军美国,梦幻公司在美国有很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丰富。
4.威胁分析
奇瑞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日系、韩系车省油、价低,而且舒适性、安全性都高,它们目前正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主角。面对价格更低的奇瑞汽车,日韩汽车预计会进一步降价,可能导致价格战。美国本土汽车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采取一切 措施 给新的进入者制造障碍。
三、奇瑞汽车在美国的市场细分和营销策略
(一)奇瑞汽车在美国的细分市场选择
奇瑞汽车在国内上市时将目标细分顾客群确定为收入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和追求时尚的中年人,采取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使得奇瑞轿车很快渗入市场。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位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方式。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争取通过保证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树立信誉,逐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资本积累。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经验,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中高端市场打下基础。(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产品战略是最根本的战略,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一靠质量,二靠个性。日本丰田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在产品策略上以低成本、新技术、高质量、优售后服务取胜,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5]。而韩国车在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没有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从而被迫退出,最后花了很高的代价才改变韩国车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奇瑞汽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进入这种技术水平和销售能力都堪称一流的市场时,首先要制定好产品策略,奇瑞公司应该把握三个方面:成本、设计和服务来制定战略,从而达到其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
在成本方面,要以低成本取胜。廉价劳动力是奇瑞汽车特有的优势,奇瑞汽车在利用这个优势的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在设计方面,奇瑞汽车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可以借鉴奇瑞汽车最开始在国内的产品定位,将产品设计得时尚、新颖、个性,符合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的心理,从而避开锋芒,独树一帜。
汽车属于耐用商品,售前、售后服务以及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对市场的开拓发展、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奇瑞公司需要通过服务在市场渗透期与客户迅速建立信任感和信誉度。奇瑞汽车要保证及时的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初始阶段可以选派国内技术工程师作为快速维修服务人员;随着业务拓展,聘用部分当地客户服务和技术服务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服务;国内代步车的服务策略也可以推广到美国。
2.价格策略
奇瑞汽车制定价格策略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短期内的低价格、低利润,来换取长期的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带来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建议奇瑞向美国出口的首批小轿车在价格上比同档次的车低约30%,定在7000美元左右,让美国消费者认同价低是奇瑞汽车最大的优势。站稳脚跟后,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低中高档产品多层次发展,从而谋求更多的利润。
3.分销策略
奇瑞汽车初进美国市场,由于对美国市场上的流通习惯不了解,在营销 渠道 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美国当地的销售资源,在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再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梦幻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曾成功将日本汽车引进美国市场,在汽车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头两年,奇瑞公司可以真诚地与梦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奇瑞公司应当有长远规划,私下考察与其他汽车销售代理商在部分地区合作的可能性。奇瑞公司需要仔细设计对汽车销售代理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既要保证销售代理商有足够的积极性,又要防止遭受或无法控制终端销售等状况出现。奇瑞公司需要保证与最终用户沟通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4.促销策略
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主要采取整合营销传播,形成市场互动的营销策略。QQ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明确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运用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主要包括QQ价格网络竞猜、QQ个性装饰秀大赛、QQ网络FLASH大赛等等;配合相关信息的立体传播为QQ大造声势,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户外 广告 等媒体,将QQ的品牌形象、品牌诉求等信息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和广大受众,使QQ很快渗入市场[6]。
奇瑞汽车的五款新车定位于美国年轻人市场,与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的市场定位类似。奇瑞公司可以将上述成功做法引进到美国市场,在导入期注重广告效应,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针对目标消费群制定一些互动措施,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尽快让人们了解奇瑞汽车,购买并喜欢奇瑞汽车。
参考文献:
[1]熊桂喜.计算机网络:第3版[M].王小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美].防火墙技术大全[M].李昂,刘芳萍,杨旭,程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美].计算机网络[M].申震杰,王全伦,杜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美]ShaneStigler&系统管理技术内幕[M].李超,吴志滨,__刚,陈靓,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美]WilliamStallings.数据与计算机通信[M].王海,张娟.蒋慧.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摘要: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学;教学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内实践教学
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某种营销现象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型汽车企业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营销现象,比如“从校园门口某某汽车销售或维修实体店的兴衰来看营销的实际应用”等,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生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可大胆尝试主题性案例教学,根据汽车销售市场 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学习的主题,分析实践案例, 总结 经验,升华为汽车营销的知识。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解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担任企业内部不同角色,其他小组进行评审。小组之间又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对抗,经过几轮对抗之后,再来看看自身企业的竞争结果。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模拟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角色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3.项目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或教研进行研究。该 教学 方法 主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课外实践训练
1.参与大型展会。大型汽车展会(如省内汽车博览会)为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外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配合一些企业做参展准备工作等。通过本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汽车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者市场,观察各种类型的展会的组织和宣传策划,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应用营销技巧知识的能力。
2.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汽车企业内部实践课程的讲授,讲授的地方为在企业内部,同时,让学生参与汽车企业的 营销策划 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学生的实践劳动可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企业不断获得新的营销思路。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学生一 毕业 ,工作已完全能够上手,节省了企业的前期培训成本。
二、结束语
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3.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4.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论文——营销策略
5.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