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幼儿园绘本和主题活动论文

幼儿园绘本和主题活动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绘本和主题活动论文

《阅读20课》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利用绘本对儿童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对儿童语言能力、观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及情感道德的培养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绘本阅读深受家长和老师的欢迎。现今,越来越多的绘本被带入教室,随着绘本阅读教育在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广泛推广,如何有效的保障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一线老师亟需解决的问题。1选择适应儿童兴趣和阅读能力的绘本一两个教师在运用绘本面向全体或许多儿童进行教学活动时,是否选择一本好的绘本成为影响一个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教师在选用绘本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应为“绘本富有童趣,儿童会非常喜欢”。儿童阅读绘本的乐趣很大部分源于发现图画信息富有童趣的有意义元素。绘本中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独具匠心的细节,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线条能自然引发大胆猜测和预测。内容排版上与画面交相呼应,与画面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意义单元更容易吸引儿童眼球,使儿童爱不释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应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由易到难,培养儿童多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孩子学阅读

链接: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 教育 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 逻辑思维 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以前,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幼儿学的教学手段,虽说也强调直观形象,但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于是,我把传授知识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 经验 和技能。 一、提供材料,为幼儿创设尝试的环境 尝试过程就是幼儿动脑、用手做做玩玩的过程,提倡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尝试材料:在活动区中复习练习组成、加减法、各种图形、倒数绘画、比较物体的厚薄、宽窄等材料,充分让幼儿去发现操作,只是尝试教学的物质的基础,也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让幼儿在材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 二、激发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往往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心,这时,他们就有了试一试的愿望,同时,幼儿尝试的本身也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使之处于积极状态,产生想学、爱学的愿望。如:在学习《二等分》中,我请幼儿将一块点心分成两份,提醒幼儿应分得一样多,他们对活动产生了兴趣,敢于尝试,积极探索,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随之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发展。 三、尝试中允许出现错误 对幼儿来说,尝试过程要比尝试所获得的结论更为重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同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动手尝试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机会。由于幼儿的发展不同,能力有强有弱,在尝试过程中,我们允许幼儿出现错误,并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调动各方面因素,促使幼儿能尝试成功。如:在学习《二等分》活动中,幼儿将一块点心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兔哥哥、兔弟弟,都想把大的分给对方,这样让来让去谁也不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很多幼儿想出了把一块点心分成相等的两份,这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让幼儿得到了一次品德熏陶。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我们不仅要用数学活动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特殊功能,还应努力挖掘数学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般性功能,要使数学教育真正为整体教育服务。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数学是潜在美感很强的科学,正如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美,特别是它的意念美,那将是比文学艺术更具魅力。比如我们用发现法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知识,用引导归纳法让学生学会引伸、广开联想。当无限美妙的结论或巧妙的解法出自学生自己的发现之时,那种乐在其中之情就随之而至了。因此发挥数学美的魅力,启迪学生去认识它,拥有它,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弊之事。只要我们在对每一性质、公式的推导而拓广、对每一道习题的求解进行探索、对每一知识系统进行归纳整理中都留心做启迪美的诱导,久而久之,数学学习也就成了乐于其事的美差了。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一、感受简单美 数学现象和 其它 自然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的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然而当我们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推理、比较、概括,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用一个概念、法则、公式清晰地表示出来,那会马上使学生产生一种简单整齐的美的情趣。 二、体验和谐美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多拉斯指出:“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数学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统一的和谐美,通过它对学生进行陶冶,有助于造就和谐美的品质。 数字的自身结构和相互关系就表现出一种和谐,如75008读作七万五千零八,而非七万五千零零八,便是求得音乐美的佐证;100-25=17+□这样的等式和1分=60秒这样的换算式,本身就给人一种对称、平衡感;1千米=1000米之类及x·y=K(一定)等比例关系,完全是合乎比例的协调与和谐;C=2Лг=Лd把几者关系统一地表现出来,有一种统一的和谐美;各种符号表格,图示线条及几何形体,除展示形象的美外,也表现出内在的均衡、匀称;法则、结语、定律除在表达上字字珠玑,不溶添减,给人以正确、规范、简洁的美感外,更有一种抽象美感。对于这些,教师心中明白,在教学形式处理上力求完美、雅观,对诱导学生向爱美的方向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学让学生体验内在和谐美,主要是严谨的逻辑结构之美。教师提问、点拨做到准确、清楚,演示图解做到直观、明白,推导过程循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有条不紊、明晰可辨,则数学的学习几乎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妙不可言。 三、领略奇异美 成功的数学教学,总是让学生不断叹服于发现的掌握科学规律的新奇中,时时领略到一种探求奥秘的愉快感。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写出两个加法算式:60+70=130,70+60=130,它们结果为什么相等呢?使学生感到惊诧,渴望探求新知。又如在教学“倒数”的概念时,教师设计了 ×( )=5×( )= ×()=1这样一道题来让学生填空,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自告奋勇迅速填写完毕,并补充说:“谁能出几道这类题,你随时出完,我 都可随时填完,不信谁来试试?”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十足地出起题来,结果正如教师所说的那样。这是为什么?学生感到奇怪,这样学生就会奋起探测奥秘,在渴求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倒数”的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技能的积极,加上教师的有效启发,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的神奇的内在 联系,数学的奇异美比比皆是。 总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是寓乐于美的享受之中,寓乐于创造想象之中,寓乐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智育教学精辟德育培养为一体,一定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均衡 发展,成为全面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 一、数学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就这两个特征而言,数学是很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水平的一门学科。如果把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看作是单纯地教给幼儿儿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满足幼儿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表达某一概念涵义的词语,那么幼儿对数学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教数学的兴致。 儿童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儿童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 学习态度 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成人对数学的厌恶和学习的失败,常常是由于幼年期某个持殊的原因造成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的学习。兴趣也是形成态度和树立信心的基础。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兴趣,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就很可能影响今后学习数的学业成绩,导致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 影响幼儿对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内容不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二是 教学方法 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三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成绩的态度。 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使幼儿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数教育的活动中,当幼儿能够熟练地把一组物体按其属性分成几组以后,这时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活动就是比较各组物体之间的多少。让幼儿在这些组中找出物体个数最多的,或最少的。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把幼儿对事物外部物征或质的思考引向对量的思考,使他们开始跨入数概念形成的历程,这是幼儿思维的一个跳跃。 幼儿在刚刚学会一种技能,或者理解一个概念后,有一种反复练习这种技能,或反复领会这个概念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就为幼儿提供一组活动,以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个四岁半的女孩,她对排序的小组活动,其主要原因是她有掌握排序技能,还不能理解序列中物体的传递关系,在几次尝试失败后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时教师专门对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她领会排的规则,引导她从相邻的两物体进行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中对一组物体的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是对一组物体的比较,帮助她排出了一个序列,使她很快领会了活动规则,理解了序列的含义。在教师走后,她复排出6次10个物体的序列,并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都积极地参加到排序的小组去活动。 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一,应选取适应幼儿的能力并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或技能;第二,要为刚学会某种技能或概念的幼儿提供充分练习或动用的机会。这种练习或动用的机会应该是同类型 经验的不同情境。例如幼儿刚刚掌握了分类的技能,就可以提供不同的实物材料,让幼儿从物体旬部特征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也可让幼儿从物体的内部属性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利于幼儿类概念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类概念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也有影响。最能旨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而忽视幼儿解决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直觉形动生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多采用讲解、演示的方法,很少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这样常常使幼儿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一些数学语言或概念,这种没有理解内涵的语言、概念就成为枯燥的记忆符号而使幼儿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来自现实世界的抽象,它的许多概念及其属性都可以转化成具体的事物,成为幼儿可以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感知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再进行概念属性的抽象。这样获得的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能理解的,是有意义的,也是有趣的。例如10以内的自然数列可以通过以“1”为等差,递增到10的摆放纽扣来感知。 教师对幼儿数学成绩的态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亚于内容和方法不当的不利影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位老教师回忆她小时候学习数学的情景,在入小学前她已跟着爸爸学会了四则运算,也很喜欢数学。入学时一下就跳到三年级学习。在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除法运算题要学生上黑板演算,在别人都不愿意上去的情况下,她上去用小除法算出来了。可是,教师要求用大出发解题,并对他的解答做了否定说:“这么笨,连大除法都不知道”,教师的这种态度极大的损害了老教师幼年喜欢数学的热情。从此他对数学“告别”了,一上数学课就想逃课。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管幼儿解答数学问题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给予否定的态度,鼓励幼儿不断探索,直到取得正确答案为止,在幼儿时期保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积、好奇的态度比使幼儿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在十一岁以前是至关重要的。说“我不喜欢数学”对成年人,通常都是在这个年龄时期就形成了这个看法,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某件事物 ,他就会避开它,甚至于会害怕它。这就是形成了心理上的“阻滞”。孩子们对数学形成“阻滞”的事很常见,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一但幼儿接触到数学,教师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好奇的态度,为他们日后进一步接受数学教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幼儿可接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确定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一个标准就是有关数学知识的结构要与幼儿智慧发展的运算结构相互适应,同时能够引导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可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集合和对应 集合和对应是险地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形成起着基础概念的作用,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用实物进行操作和运算,这正适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水平。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图示法能直观的表示一个集合。这种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使用教多。 一一对应是幼儿不用计数而能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逻辑方法,它是形成等数性观念的必备技能,并被运用在计数活动中。因此幼儿掌握一一对应关系是其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条件。 (二) 数、技术和数的运算 幼儿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0,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掌握计数技能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使幼儿在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同时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 量与计量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开始和各种计量打交道。如:物体的大小,走路的快慢,物体的距离等等。幼儿学习比较各种量可以正确的认识周围事物,促进思维的发展。 让幼儿学习对各种量的比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序的概念。例如:比较一组棍子的长度,把它们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起来。通常排序列比较事物的量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量相对性,幼儿学习计量通常采用计量的方法,不使用通用的标准计量单位,而是利用各种自然物作记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幼儿学习计量的意义在于运用数概念,体验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和部分与部分置换的预算结构,从而建立测量单位体系的观念,为日学习计量做好心里准备。 (四)空间与几何形体 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有助于培养幼儿具体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出来让幼儿知道这些几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外,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邻近、次序、分离、包围等空间关系。理解和掌握这些空间关系是进行空间直觉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在让幼儿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可以结合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帮助幼儿从关系入手来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上述这些内容只要我们采用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活动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幼儿理解它们,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 看过"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 浅谈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 2.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3.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4. 浅谈幼儿教育相关论文

幼儿园绘本美术活动论文题目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幼儿园绘画教育论文1500字

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的教学也是格外重要的,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了2篇关于幼儿绘画教育的论文,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如何在美术中培养幼儿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而幼儿期科学适宜的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形成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尤为重要。那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一、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参

以往的美术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在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地模仿、这种美术活动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的幼儿由于怕模仿得不象而不敢下笔。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就象案例中的孩子一样,一个是画了几条小鱼就不画了,另外一个则是画满了整张纸,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各自差异,可以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多张范画,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己选择内容,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选择最简单的内容并大胆下笔,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并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肯定自己,树立自信。这样,幼儿能在这种宽松的活动氛围下,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充分发挥幼儿潜力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我们画天空一定是蓝色的,画太阳一定是红色的,我们的思维已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这一个大框里,但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奇特的。在孩子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等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思想。例如,孩子可以把小鱼画到天空上,理由是小鱼想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样的;可以把太阳画成绿色,理由是太阳公公穿了一件绿衣裳。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成人不但不应限制幼儿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奇特想象、奇特思维,而且应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那种在活动中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限制幼儿思维的做法只能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扼制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三、注意开阔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

美术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所以开阔幼儿眼界,积累生活经验,对成功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必要的。

同样以“海底世界”为例,在活动前,可以先让幼儿了解海底的美丽景象,如观看录象、海底世界动画片等,知道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物。同时,还可以进行与海底世界有关的游戏(如:“一条小鱼游来了”)等,吸引孩子参与,积累孩子的经验。而这丰富的经验和创作素材要比教师讲和幼儿凭空想象来得更好,是幼儿展开想象翅膀的基础,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基础。

四、正确引导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树立自信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交流,让我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有了自己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我也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思维定势,一点一滴地增强自信心。

论文题目:学会赏识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 摹 ,这种模仿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本学期我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和评价幼儿作品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1、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

2、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主题活动论文幼儿园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主题活动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绘本和主题活动论文
  • 幼儿园绘本数学活动论文题目
  • 幼儿园绘本美术活动论文题目
  • 主题活动论文幼儿园
  • 幼儿园主题活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