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那么一般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窗外传来悠扬的《茉莉花》乐曲,那淡雅而悠远的“香气”,让人的思绪轻轻地飘向远方R22;R22;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的时光已悄然而过。回首来到四实小的一年,欣喜中伴随着忙碌,忙碌中体会着充实!能够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师德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既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又有奉献精神。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本学年,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本学期我还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因为本人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我订阅了包括《教师博览》、《山东教育》、《语文教学之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来到四实小,才发现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从别人优秀的身上我发现了自己渺小的影子。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三、打造全优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上课。我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四、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五、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任教的毕业班在20XX年小升初考试中取的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考入实中与灌中。我写的论文《敢问作文教学的路路在何方》获市三等奖,《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享受生活》、《作文的快乐教学之我见》等多篇论文获得县二等奖,另外我制作的课件《千克的认识》也在县优秀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我常常静下心来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做得更加细和实。
一学期来,作为骨干教师,我不但在教学上有了长足提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充实提高。然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特别是作为骨干教师,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xx师范学院承担的xx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
1、要创造先有模仿;
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
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1、2班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六、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七(1)班的语文课。由于七年级是初中起始年级,所以,在这一学期里,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促进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现将相关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设计教法,解决如何让学生获取教材知识的问题,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七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6、按照年级的统一部署,认真进行日清和周清工作。语文学习是需要听说读写结合进行的,每周需要背的课文或片段、需要听写的字词先进行日清,再进行周清,逐个过关。
7、根据学校举行的阶段考试,详细做考试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召开重点学生座谈会,进行培优转差工作。
8、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并主动找我校语文权威人士老师交流请教,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9、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性格原因,课堂语言的幽默性不足。
2、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面狭窄,个别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这需要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过程。优生综合素质高,较容易出效果,而中下生的问题则亟待解决。
3、个别书写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在写字上得到很好的提高,是因为我只把练字当成了一个任务布置给他们,未在兴趣方面做好引导。
4、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三、改进教学的设想和措施。
1、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上课的技巧,学习他们辅导的方法。
2、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3、继续学习,深入钻研,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
4、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5、为了克服因强调而重复啰嗦的毛病,课堂语言还需简洁明了。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总之,在本学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游戏通讯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要的是每场比赛的黄金订单。运动员在赛场上激烈的战斗,哪怕是最后返回到一边的学生希望听到:“你真棒!虽然发挥并不好,下一次有机会的。” 打了招呼,可以让你伤心了,从深到浅,从底部的高山。 人不能总是初升的太阳,它不是滋味槽永远地失去了。如果他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海蒂说了一句话:“即使我倒下100,我有101次站起来!” 所以,我希望这次未能赢得运动员不失去心脏,你真是太棒了! 通讯 通信的概念 沟通,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其他技术的使用,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的典型特征。它是一种叙述,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的风格。 2。特性的通信中 在一般情况下,所述通信有四个主要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告的客观性。 (3)时效性强。 (4)描述的图像。 3。通讯类型 (1)的通信的内容除以一般分为数字通信,事件通信,一般的图像通信,工作通信。 (2)形式来分,一般分为“记事本”通讯,访问记(面试,面试),短篇故事,集纳,游行,纪录片,内容翔实,特写,速写,通信侧记瓦尔登湖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4。通讯写作 首先,主题是明确的。有了明确的主题和材料的选择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束的唯一依据。 二,材料是精确的和适当的。按照主题,以衡量材料的要求,选择材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写入典型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 第三,写,人不能没有事情做,写的东西,以写。写人物通讯,写,写事件通讯,通信概述,工作,沟通,也不能忘了写。当然,写,写人离不开的东西。发表例子,细节,情节写,必然会写入空的。 第四,角度有所创新。写为是灵活的,除了叙事,描述性,议论文,还穿插人物对话,自传和笔者的经验,感受,无论是报道中的第三人的形式,并可以也可以写的第一人的采访印象书信日记的风格。通信新闻报道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反映,如前面,后面,侧面,鸟瞰,头,仰视,俯瞰着亲密的样子,弓,审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印象。如果我们能仔细选择最佳的角度来写,往往能手稿突然增加新的,写在一个独特而迷人。 5。通用通讯介绍和示例 (1)数字通信 所谓的性格沟通,沟通是主要的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报道。它着重写人物的先进事迹,体现人物的先进思想,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变化特征和一定的争议的人物。没有黄金,没有人是完美的,不能写先进人物从未有过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努力的话解释的意义切割完美的写记叙文写作时,适当地。
陈姓图腾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编辑本段]一 陈姓的来源:1、陈姓最早出自妫或姚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2、出自於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闵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三是陈闵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陈,《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4、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心腹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 5.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6. 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7、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8、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9.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 10、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11、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12、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於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13、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14、明成祖时,出兵越南,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15.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16、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1 7、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18、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编辑本段]二 名人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火烧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陈毅元帅像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陈赓将军像陈锡联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民间珍藏的陈圆圆画像碑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角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77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1810-1882),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陈姓图腾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编辑本段]一 陈姓的来源:1、陈姓最早出自妫或姚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2、出自於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闵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三是陈闵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陈,《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4、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心腹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 5.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6. 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7、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8、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9.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 10、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11、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12、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於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13、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14、明成祖时,出兵越南,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15.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16、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1 7、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18、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编辑本段]二 名人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火烧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陈毅元帅像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陈赓将军像陈锡联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民间珍藏的陈圆圆画像碑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角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77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1810-1882),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更加详细还是到百度百科看吧,去这个网址
这300字牛批得很(* ̄rǒ ̄)抠鼻屎
陈姓历史悠久,是舜帝之后。舜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因自己没有治国之才,就传帝位于大禹。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公却滞留虞城,未再迁徙。舜当天子时,,曾建都蒲坂,他的另一支后裔虞遂便定居在蒲坂附近的虞乡。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封于遂国,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商朝统治了大约五个世纪,被周朝所灭。周朝初年,商均的后裔遏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周武王灭殷商后,正想寻找舜的后裔,得知遏父正是舜的后裔,便将长女太姬嫁与遏父之子胡公满为妻,并封地于陈,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接续舜的香火。胡公满的子孙后来就以国为姓,陈姓自此流传至今。 到了陈宣公的时候,内室叛乱,太子御寇被杀,好友陈完怕受到株连,逃到了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掌管制造器械。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杀陈闵公,将陈地划为楚国的县,至此,陈国宣告灭亡。自胡公满受封陈地,到陈闵公亡国,共历二十世,26代君主,前后一共588年。陈国灭亡后,除了一部分贵族迁徙他处,大多数陈姓后裔仍居留原地,保留原来的姓氏。前边提到的陈完后来改姓田,到了第五世孙田乞,当上了齐景公的大夫,联合另一个大夫鲍攸发动政变,赶走齐国国君晏孺子,立其异母兄阳生为齐悼公。齐悼公死后齐简公即位,田乞之子田常当上了简公之相,大权在握,又发动政变,诛杀齐国贵族鲍、晏及公卿中有实权的人,最后连简公也杀了,立其弟为平公。自此,田氏掌握了朝廷大权,世代为齐相,国君成了田氏摆布的傀儡。田常之子田盘又把田氏族人派到齐国各邑任大夫,把地方政权也控制在手。到了田盘之孙田和为相时,终于按捺不住篡齐自立,为齐太公。周王朝和其他诸侯见事已至此,便认可了既成事实。到了齐太公田和之孙田齐因时,自称为齐威王,传至玄孙齐王建时为秦国所灭,共传八君,绵延183年。秦灭齐国,使田姓蒙受了奇耻大辱,于是田姓子孙纷纷改姓,其中一支该姓王,意为王室后裔,后来成为陈留、北海两地王姓祖先。齐王建的第三子田轸投奔楚国,任楚国相,被封为颖川侯,于是携家迁往颖川,恢复陈姓。 二.陈姓的诸多分支。 敬姓、靖姓、庆姓、胡姓、胡非姓、胡母姓、袁姓、爰姓、辕7、掾姓、夏姓、少西姓、宗姓、揣孙姓、原仲姓、原姓、来姓、子仲姓、子宋姓、偃师姓、司城姓、司徒姓、车姓、恩姓、公良姓、斗门姓、尝姓、孔姓、子石姓、子占姓、子沮姓、子献姓、子鞅姓、子穆姓、穰姓、陆姓、法姓、赐姓、第姓 三.陈姓郡望。 所谓郡望,古代是指某郡中有名望、声望的氏族,今天是指出身何地。周朝实行分封制,秦汉则实行郡县制,秦分全国为36郡,汉则为103郡,每郡都有一些家世显赫、闻名遐迩的家族。他们重视出身门第,与别人交谈,往往自报家门,称某郡某氏,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比如唐代就有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陈姓作为我国人口占据第五位的大姓,自然也有一些郡中有名门望族,这些郡主要是:颖川郡、广陵郡、河南郡、东海郡、汝南郡、下邳郡、武当郡、新安郡、庐江郡、冯翊郡、京兆郡。 四.陈姓历代名人。 1.帝王篇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诚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由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虽然只有六个月,但席卷了当时大半个中国,他首倡起义的历史功绩,受到历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评价。 陈武帝(503——559)即陈霸先,南朝陈朝的建立者,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吴兴长城人,小史出身,公元549年在始兴起兵,讨灭侯景,任征虏将军,公元555年击败北齐的进攻,受封陈王,不久代梁自立。 陈后主(553——604)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嫔妃、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如《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公元589年,隋兵攻入建康,被俘,后在洛阳病死。 陈友谅(1320——1363),出自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屡立战功,升为元帅,1360年杀害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国号汉。后屡为朱元璋所败,1363年大败于鄱阳湖,在九江口中箭身亡。 2.名臣篇 陈平(?——前178)汉初阳武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后,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不信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后专权不理朝事,吕后死后,与周勃定计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文帝,任丞相。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贫农出身,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立下大小战功,1859年受封英王,率军收复浦口,1862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途中被苗沛霖出卖,同年6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化成(1776——1842)清末福建同安人,字莲峰,行伍出身,历任总兵、提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提督,铸铜炮、制火药、修炮台、练士兵,积极在吴淞设防,1842年6月英舰进犯吴淞口,反对两江总督牛鉴求和,率部猛烈发炮,击伤英舰多艘,后英军从宝山登陆,从后抄袭炮台,督部孤军奋战,与所属官兵共殉国难。 3.学子篇 陈寿(公元233——297)三国蜀巴西安汉人,师事名士谯周,后任观阁令史,因不阿附宦官黄皓,屡遭贬降,郁郁不得志,西晋太康年间,陈寿搜集史料,集中官驻著述撰成《三国志》六十五卷,以纪传体记述魏、蜀、吴三国史事,此书为后世所推崇,被世人称为“有良史之才”,他留下的著作除《三国志》外,还有《益耆日传》、《古国志》,但如今都已失传了,只剩下一部光耀古今的《三国志》。 陈炜出家后叫玄奘法师,三十余岁时就已经是唐朝佛教界的一位颇有声望的人物了,他在十九年间共翻译经论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并著有《大唐西域记》,玄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但他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他西行取经,对促进中国同中亚及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子昂(1661——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时尚侠,君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官拜拾遗,敢于陈述时弊,后得罪权贵解职回乡,为县令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反对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参考资料
一、导言:与的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无论是古代 “六艺” 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科学、文化、艺术的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翼,人们一直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物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艺术(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天文、物理、生化等)对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 ①画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②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曾经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的分离是工业革命前后的事情,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各种职业化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大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③ 无论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是说“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阐释的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西方设计艺术史上,艺术与科学的分离导致了技术产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艺术思潮。无论这些思潮的初衷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艺术与科学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关系问题。设计艺术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代表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包豪斯,以及战后在德国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是共同的,目的是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以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由于二者产生的和社会背景不同,包豪斯虽然倡导“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则侧重艺术,而乌尔姆设计学院则侧重技术。在实际运作和发展中,二者逐渐形成了侧重艺术和技术的两种不同设计艺术教育理念。 从设计艺术的实质来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有利于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设计艺术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也就体现在这里。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管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1969年首次提出“设计科学”(设计艺术学)的概念,设计艺术学从此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体系。设计艺术学学科的组成包括:设计艺术发生学、设计艺术现象学、设计艺术心理学、 设计艺术生态学、设计艺术行为学 、设计艺术美学、设计艺术哲学、机图形图像学、设计艺术教育学等。就其体系组成而言,也体现了设计艺术学的交叉性。如设计艺术发生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及其风格等,与学、考古学等密切相关;设计艺术现象学研究设计分类、设计艺术与、消费的关系等,由此衍生出设计艺术经济学等新学科;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是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科学相融合的产物,如此等等。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后期的教学中也把课程的触角伸向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但没有真正实现“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一目标。 二、定位:“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教育理念 设计艺术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就一所具体的高等院校而言,在考虑自身情况、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建设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确定自身的办学理念是其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办学的类型涉及多种因素,如按照隶属关系包括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按办学主体又可以分为民办和公办;按学科结构则包括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办学层次主要指学术贡献和人才培养层次,我国大学可以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和职业技术型。办学特色则体现在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包括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 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学科,艺术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科学则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学本身与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等同属人文科学的范畴,而社会科学则包括经济学、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综合大学,特别强调艺术史、艺术批评课程的,因为它们可以补充并提高人文从业人员审美能力,而对于自然科学人员,艺术学素养可以增加他们的人性化思考,并利用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去解决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曾说过:“简单的音乐比例与自然符合一致是最好的艺术。”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随着现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密切,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而随着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1999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网络艺术流派方兴未艾》一文,提出“缪斯也需要科学的翅膀”,“技术进步与新艺术形式的萌芽总是如影随形,艺术与技术的互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因特网作为现代技术的潮流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经初露端倪。” ④ 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密切,需要创新思维观念、物质成型技术,并满足消费对象的需求。艺术教育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中,“工艺”本身就包括科学技术的成分。“工艺美术”概念有它历史的成因和特定的学科内涵,它涵盖了“设计艺术”的相关领域。20世纪末所使用的“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的概念,与“工艺(技术)美术(艺术)”相比,并不十分明确。从我国早期工艺美术教育的学科设置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1902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堂章程,规定建立实习教员讲习所,分为工农两种,工科设有造船、建筑、机械、电器、应用化学、制图、窑业、染织、金工、木工等,出现了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的萌芽。同年,由著名学者、书画家、翰林李瑞清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大力提倡科学、国学、美术,把图画和手工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905年,正式成立图画手工科,课程设置有国画、用器画(平面图学、立体几何画、透视画、图法几何和手工、纸工、编造、竹、木、金工、泥工、漆工等)、手工、实用美术等。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在《美术工艺的本质》一文中认为:“就美术工艺的本质上考察起来,美术工艺品绝不是和古董品同类的。……工业品是间接或直接的关切于人类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命的持续而产生的。工艺品是艺术和工业两者要素的结合,以人类生活的积极向上为目的的,所以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要素—‘实用’之中,同时又和‘艺术’的作用融合的一种工业活动。”⑤从这里可以看出工艺美术教育也深刻体现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 高等院校定位主要应该考虑学科的属性、结构及办学特色,学科属性、结构与学科本身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就设计艺术学而言,其发展必须考虑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在考虑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应该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即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人文、工科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为目标。由这种定位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即:以素质教育为基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的必备素质,这种素质是设计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美国宾州大学在有关平面设计教育中明确提出:“鉴于为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正在被当代的科学手段毫不留情地所取代,设计课程设置的重点需要重新聚焦在每个学生的意念创造能力培养上。所以应该强调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于知觉(intuition)的培养。过去属于其它不同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现在就同传统设计课程中的描绘和字体一样至关重要,诸如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经济学、商业学以及生物学等课程。……在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里,学习设计或艺术的学生往往不倾向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交流,现在不同的是我们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尽可能与其它专业的学生打成一片,在传统的设计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中,那些近视和孤立的学术观点及其固有的特征是与现代设计脱节的,也是不适宜的,无论是设计的灵感或是在设计的实验性两方面,它们都远不能满足平面设计师素养的要求。在宾州大学,我们在平面设计学科里授艺术学(BECHELOR OF ART)和理学( BECHELOR OF SCIENCE)两种学位,而美术学()则已经被淘汰了。”⑥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的前提,而创新又是设计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能单纯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能训练上。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并非名称的单纯变化,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既要充分考虑二者内涵的延续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这种考虑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定位的出发点。
罗尗子,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书画家,其中篆刻才能最为突出。1919年,时年七岁的罗尗子随父亲在石冲口高小读书,六年后顺利毕业并考入新化一中。从新化一中毕业后曾在石冲口高小任教八年,时罗尗子父亲年事渐高,想将学校交给尗子管理,但罗尗子志向很高,毅然决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放弃其父安排的校长职务,加入到革命行列。然而,革命年代,风云变幻,身为地下党员的罗尗子受到打击,被捕入狱。情况危机,其父亲、伯父得知消息后,找到时任省参议员的曾凤光(湖南新化维山乡人),曾凤光对罗尗子的才能早有耳闻,受曾凤光青睐,特亲笔写下书信,送达新化,尗子得以释放,随后按曾凤光的安排与其见面,曾凤光深感时代所迫,交代罗尗子出走永不回乡,以免伦难。这样,罗尗子才得以死里逃生。按照曾凤光的交代,罗尗子走水路从邵阳出走,只身前往广西桂林。从此,尗子开始了一生的漂泊。不知何故,罗尗子辗转到重庆,在此期间,曾在古董文物商店做小职员,生活十分艰难,以至于万念俱灰,想一死了之,最后吞服黄藤自杀,吉人自有天相,后被救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罗尗子随后(194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马万里等人创办的广西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深受马万里的赏识,尗子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于学习篆刻、书画,取得了骄人的进步。1944年日军南下,造成举世闻名的“湘桂大逃亡”,罗尗子也在其中,随后又回到重庆。1945年,罗尗子以首名佳绩考取时设盘溪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当时考题为黄杏枝头春意闹)。1946年随校前往杭州,并拜郑午昌(浙江嵊县人)为师学习山水画。1948年,罗尗子以优异成绩从时设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同年,与同窗好友前往大连担任大连旅大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1949年,离家漂泊近十年的罗尗子与肖前榆女士完婚,后育有一男一女两孩子。受当时时局影响,罗尗子带着一家人来到苏州,在苏州铁路中学任语文教师并兼任教务主任多年。1952年10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于无锡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5年,罗尗子被聘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主讲“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1958年至1959年,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1959年,罗尗子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1955年到1959年四年任教时间,罗尗子先后在《人民美术》、《中国画》、《江海文学》、《文物参考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约四十余篇,大多为文字一万字以上的专题论文。由此,尗子先生的创作力可见一斑。1961年,罗尗子跟随陈之佛(浙江余姚人)进京编写《中国工艺美术史》,1962年1月15日陈之佛因病逝世,此书主要由罗尗子在原先基础上完成。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时局大变。1964年,罗尗子与众多教师被安排到海安搞“社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罗尗子等文人志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牵连,而对尗子的指控是其光着身子在家中吃西瓜,随后便被捕进入“牛棚”中进行改造,在“牛棚”中,罗尗子坚持篆刻等工作的进行,其最后的作品、刻刀以及印蜕全部交给了好友张道一(东南大学教授)。对祖国前途担忧、对民族命运担忧的尗子,无法忍受这巨大的痛苦,于1968年自缢于古林公园的一片小树林里,结束了他孤寂苦闷的一生。
观察生活 提高审美感受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是一个共同的趋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为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新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当我们阅读《走进秋季》,课前先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秋天,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入了大自然,走进了秋季。当我在课堂上询问:“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惊喜地发现秋天就在自己身边。“我在田野找到了秋天,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我在果园里找到了秋天,那鲜美的水果真诱人哪!”“我在大树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黄了,变红了,有的还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呢?”“我在花园里找到了秋天,那盛开的菊花真让人赏心悦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风中,嗅着花香与果实的芳甜,欣赏着黄的谷、红的叶、蓝的天,什么样美妙的秋季描绘不出来呢?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它是人的主观状态,是对美的事物的期望和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审美的欲求,也就无所谓去欣赏美,感受美,再美的对象也就难以将之储存到头脑中去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美、渴望美的人,才会在心理上产生驱动性和紧张性,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强烈地去感受美。所以说,对美的欲求是审美活动的源泉和动因。但是,仅有审美的期待和激情是不够的,要想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还必须善于观察美。所谓审美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审美观察在人们的审美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可以将注意力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审美对象,得到丰富的感性材料,为联想、想象和形象思维的展开提供更充实、更生动、更具体的内容。审美观察能力越强,那么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才会越深。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审美观察。大凡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具有令人钦羡的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他们不但善于敏捷地捕捉美,而且善于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例如朱自清在散文《绿》中对梅雨潭的绿就有如下精彩的描绘:“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女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层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里,作者先从整个潭面的角度写出梅雨潭的绿意之厚,再从水上的涟漪、水光、水色等角度写出它的秀丽、晶莹和澄洁,然后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以及西湖、秦淮河做比较,赞美它的色彩浓淡适宜和波光明暗适度,刻画得如此细腻而生动,简直到了巧妙入神的地步。作者之所以能够捕捉到梅雨潭美的奇异、醉人、与众不同的精细内容,勾画出令人惊诧的独特的优美境界,不就在于他具有极高水平的审美观察力,能够发现并感知美的对象富有特征的感性细节吗?对于一个人来说,审美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和审美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传说,有人请诗人王维观赏一幅《按乐图》。王维看了一下就指出:“这里画的是演奏《霓裳曲》第三节第一拍时的情景。”那人不信,于是特意请来乐工演奏这首曲子,当演奏到第三节第一拍时,乐工的动作和表情果然与《按乐图》完全一样,此人不禁大为惊讶,极为钦佩王维的眼力。王维为什么能有这般准确的判断力呢?主要是他不仅诗的造诣很深,而且精通音乐和绘画,平时养成了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留意乐工的演奏,熟悉各种乐调,具有艺术实践的经验。这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审美观察能力的提高,只有靠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怎样培养自己的观察品质,训练、提高审美观察能力呢?第一,要明确观察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无论观察哪一类美,都要制定计划,即确定观察什么,从哪几方面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调动各种审美感官的能动性。第二,要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自然美,就应把握住时间性,选择好最佳时期和观景点。要确定观察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由轮廓到细节,或由细节到轮廓;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显到微,或由微到显等等,注意观察的条理性。第三,要开动脑筋,将感知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对象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边观察边思考,提高观察的迅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加深对美的体验。第四,要认真做好观察的总结,积累观察经验。只要我们反复实践,不断努力,那么审美观察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审美感受力相应地也就会得到增强。 首先,艺术接受为艺术价值创造提供目的。有人曾问阿·托尔斯泰,如果让他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他的作品将永远不会有人读到,他还会不会写作,他的回答是:不会。艺术作品是为了被欣赏、被理解,是为接受者的接受才进行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如萨特所说:“文学客体是一个只存在于运动中的特殊尖峰,要使它显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叫作阅读的具体行为,而这个行为能够持续多久,他也只能持续多久。超过这些,存在的只是白纸上的黑色符号而已。”(注:萨特《为何写作》见《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P96任蠡甫、胡经之编,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被接受了,作为文学活动的作品才存在,接受的行为有多久,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与作品的存在就有多久,这就决定了艺术活动的双重建构,决定了艺术审美接受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远古时代的艺术活动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一同参与的活动,艺术的创作者也就是艺术的接受者。《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注:《吕氏春秋·古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阳货》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册)P3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会1979年版。)这是一种艺术活动,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因而分不出这种古老艺术活动的创作者与接受者。如今创作过程与接受过程、创作者与接受者大都区别开来,但它们的密切相关性,却应是古老艺术的起源和本质所决定的。创作与接受是不能孤立的。其次,在艺术审美价值创造中艺术家充当第一读者。在艺术审美创作中,艺术家首先检阅自己的心理历程,体味寓于作品中的情感。艺术家的创造是自由的,但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毫无边际的创造,而是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评判作品是否能够被理解与接受。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家创作中存在着“隐含的读者”,艺术家首先是为“隐含的读者”创造。艺术审美价值要得到实现,艺术家就要确定“隐含的读者”是什么人,要揣摸他们的心理。如路遥所说:“写作过程中与当代广大的读者群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是我一贯所珍视的,这样写或那样写,顾及的不是专家们会怎样看怎样说,而是全心全意地揣摸普通读者的感应。”(注:路遥《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载《文艺报》。 )为读者的创造,揣摸读者的心理,在艺术家心里孕育一个接受自己作品的读者群,并使作家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因而,为了被接受才促使艺术家去创造并充当第一任读者,从而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确立地位。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界,在热烈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在绚丽多姿的艺术领域里,无处不存在着美。然而,是否所有的人都能敏锐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着呢?并不一定。有的人就善于发现美,不但能够迅速地捕捉住它,而且还能够洞察到一般人所忽略的美的精细内容,而有的人却反应迟钝,目睹到美的事物时觉得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甚至视若未见,无动于衷。这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性格情绪等等的制约,美感肯定会出现个性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审美观察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审美感受的差别。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位艺术家的见解极为正确。生活中存在着美,要想发现它,找到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在美术课中要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使其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给你附两篇老师写的关于提高学生审美的文章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初探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 伟自高中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的几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是在小学、初中美术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只有进一步加强学生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丰富充实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一、学生审美认识的全面性审美认识,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外在认识:美术作品的类别、特点,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它是建立在中小学美术基本知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上的。(二)–––内在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形象,作品的内涵、美感等,这两个方面的认识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分析讲解,不谈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表现形式对作品的作用。有次和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偶然谈起凡高的作品,他说:“凡高的作品看不懂,乱七八糟,丑死了,听我的美术教师讲,凡高是个精神病患者、竟把自己耳朵割下来……”看来,这位教师对凡高的生平了解颇多,而对凡高作品的色彩美、力度美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却无法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导致了大多数人对美术作品认识的局限和片面。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经常停留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上,对美术作品及其视觉现象不能进行形态分析,感兴趣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情节且刻划十分逼真的作品,如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一画,由于小学语文课中学过,初中美术课中又学过,再到高中欣赏课中,多数同学能讲解作品的内容,分析人物的表情、动作;但问及作品的明暗、色彩、空间、构图、形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作品的作用时,学生无语以答。另外,有的教师在分析美术作品时,追求生动的艺术趣闻、画家的生平轶事和作品本身情节的讲解,忽略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作品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往,将导致教学的片面性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在欣赏凡高的作品《星夜》时,我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学 生 分 析 教师帮助 作品内容主题 星夜、奇特的童话世界;倾述画家强烈的主观情感;表明了作者对艺术的强烈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无限向往。主题风格 着重表现画家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可以任意改变客观对象的形体和色彩,代表西方现代绘画风格之一。 后印象主义 美术语言形体 月亮、星星、云雾、山脉、小村庄、植物。 画面上出现了哪些形体? 独特、儿童手法、夸张变形 表现形体的手法? 明暗 亮的地方亮,暗的地方暗,亮少、暗多 大面积的暗和小部分的亮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色彩 兰紫色主调 主要的色调? 兰、紫、绿、黑、橙、红、白 构成的颜色? 色彩丰富 对比强烈 强烈光感 效果:强烈的情感,主观的色彩 空间 运用明暗、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空间感 画面中前后层次如何表现? 肌理 斑驳、短线条(笔触)、动感,干稠的颜料堆积,富有肌理美感。 画面的肌理效果学生通过对作品内容和美术语言两方面知识的认识,达到对作品认识的全面性。教师 作品 分析 主题 美术语言 学生 分析 新的作品 主题 美术语言 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所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审美认识全面性的教学是首要任务,既要重视对作品内容,题材、画家生平等知识的教学,还要大大加强对美术语言、形式法则等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综合起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析作品是为学生提供解读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作品是教学目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二、学生审美情感的充实所谓审美情感,它是伴随审美认识所出现的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过程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才能产生: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作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感–––美感,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所以充实、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是高中欣赏课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和体验艺术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产生美感的源泉,是教师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是自发的,与以前看到的某一作品形象再接触时,便自觉地表露出来,在讲《清明上河图》一画时,由于学生在初中美术课中学习过,所以情绪较为活跃,表现出主动的地寻找桥上的骑马者,担车者,坐轿者……我当时曾听到学生这样评价:“这幅画画的太好了。”“这幅画共画了五百多人,张择端了不起。”并且,把这种情感体验传递给课堂中的其他同学。另外,这种审美情感的自发性,还突出表现在对作品的选择,在欣赏到安格尔《泉》、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椅中圣母》、陈之佛《樱花小鸟》,由于作品的写实性、形象的完美性,美感的外在性,学生表露出钦佩、赞美的情感,认识过程也趋向积极、主动,所以让学生多看优秀的作品(包括多次接触同一作品),多接触富有美感的作品,是充实学生审美情感的首要方法。而教师,则要解决学生在欣赏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为解决了问题情感自然而充实起来,如在九七年我校举办的中国著名版画家,校友赵宗藻先生的画展中,许多同学对赵先生的一幅版画《乡干集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告诉我们:画面给人愉悦感,但不懂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从形式和主题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有愉悦感?因为作者构图巧妙,并运用的构成的方法,撑开的伞姿态各异,由近到远,由大到小,黑白到比由强到弱,体现了统一与变化的形式法则,并符合人的视觉原理,同时,赵先生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干部对党组织的高度信任,冒雪集会的主题,反映当时农村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和集体主义思想。解决学生认识上的具体问题,情感的障碍就扫除了,审美情感也丰富、充实了。但是,这种自发的情感体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或满足于作品外在愉悦感,或选择写实、工细而精致的作品,选择有一定内容情节的作品,如果作品形式内容与学生原有的审美认识差距较大时,许多学生表现出无法适应,甚至产生强烈的排斥,认为是“脏、乱、差”。经过观察,这种排斥某作品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蒙克的《呐喊》、黄宾虹的《峨嵋山洗池》等作品,学生普遍拒绝“审美”,教师的作用就必须先创设课堂情境,特别是教师本人对作品的情感,如表情的变化,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接受作品深层次的思想情感。记得我在中学时代,美术老师就和我们谈黄宾虹的画:他说他看了黄宾虹的车就要想哭出来,太有力度……。当时他的表情、动作、声音那深映脑海。这种情感体验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正如美国现代美术教育家艾斯略所说的:“没有什么比教师在学生面前赞美作品更能影响学生。”当然,教师要避免主观、武断的对美术作品下定义,以教师自身的喜恶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更多地是引导、帮助学生。教学中,还要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这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郑板桥的兰竹、徐悲鸿的奔马,北京的故宫,敦煌莫高窟等这些代表作品,无一不是民族的骄傲,充分利用作品本身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审美情感的充实,来自于审美认识的全面。第二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常熟市虞山镇花溪小学 杨慧[前言]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美术教师可通过转变评价标准 ,教学生学会美术作品欣赏,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美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 提高 美术审美能力正文:美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战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美育氛围,让他们自觉掌握正确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主动地多思、多练、学会创造美,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转变评价标准 提高审美意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要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如儿童 往往有这样几个特点:(1)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2)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3)用色、用线大胆、单纯,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这种审美意识,也要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大胆创作,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想法,转变一贯的美术评价标准,提高审美意识。二、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充分利用课堂作品欣赏,展览作品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 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生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欣赏作品,只用“好”“漂亮”“美”来评价作品,但要问好在哪里,学生很难说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要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如同一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给人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作品在线条、色彩、比例、构思技巧等技法上有何差异?对表现主题上有何效果等,然后谈出欣赏作品的心得体会。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欣赏量和欣赏面,不仅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为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三、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趣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它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车辆、人群等,例如花卉写生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的花,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理解花的生长、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学生用美术方法反映和描绘大自然中的一切,各种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事物、自然跃于纸上。四、在美术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 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告诉学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创作中要去粗取精,要学会提炼有用的东西。让自己的作品有亮点,有动人之处。康德说:自然的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的美是一个事物的美的表现。要教会学生表现美,必定要教会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发表于常熟市中小学艺术教学年会论文专辑)
1、《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论文),载《美术》2004年第1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3、《让名画重放光彩》(论文),载《美术》1999年第9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4、《清代中国与朝鲜绘画交流蠡论》(论文),载《美术观察》2005年第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5、《从“更爱山居写白云”到“如今老作江南客”》(论文),载《美术观察》2004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6、《20世纪上半叶来华外籍美术教授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论文),载《美术观察》2003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中国最早的油画家史贝霖》(论文),载《美术观察》2002年第3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论文),载《美术观察》2001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主办。9、《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2000年第6、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0、《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艺术的西化》(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接触与传通(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10、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2、《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5、《宋元绘画中的文字与图像》(译文),载《美术》1992年第8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6、《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2005年第1期,第2作者,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17、《20世纪中国油画宿耆冯钢百》(论文),载《文艺报》2000年6月1日第4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8、《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论文),载《荣宝斋》2005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19、《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之变》,载《荣宝斋》2005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0、《晓峰烟树乍生寒》(论文),载《荣宝斋》2004年第4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1、《论吴门画派画风》(论文),载《荣宝斋》2003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2、《元代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载《荣宝斋》2003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3、《吴门画派涵义论辫》,载《荣宝斋》2002年第5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4、《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6期,澳门文化局2005年夏季出版。25、《从贸易画看清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0期,澳门文化司2004年春季出版。26、《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的生平与艺术》(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9期,澳门文化司2003年冬季出版。27、《玻璃画:中西绘画交流的镜子》(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5期,澳门文化司2002年冬季出版。28、《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瓷绘画艺术的西化》(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0/41期,澳门文化司2000年春季、夏季合刊出版。29、《中西绘画交流的纽带》(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9期,澳门文化司1999年夏季出版。30、《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5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交流》(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4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2、《明清中国油画发展蠡论》(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2年第3期。33、《中国最早的西洋画家史贝霖》(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0年第8期。34、《清代初期山水画中无笔法与明暗法》(译文),载台湾《艺术家》1997年第7期。35、《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论文),载《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专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8月出版。36、《日本美术教习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3期.37、《欧洲、日本美术教授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4期。38、《色彩与生命的交响》(论文),载《画廊》2001年第3期,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39、《明四家与吴门画派》(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0、《明代晚期的山水画与人物画》(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1、《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之评述》(论文),载《艺苑》1998年第3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2、《陈之佛工艺思想研究》(论文),载《艺苑》1997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3、《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论文),载《艺苑》1990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4、《八大山人荷花图辨伪》(论文),载《艺苑》1991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5、《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论文),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46、《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传播和收藏研究》(论文),载《中国书画》2004年第5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47、《集古录发微》(论文),载《贵州文史从刊》1993年第1期,贵州文史馆主办。48、《为天地立心,为生灵寄情》(论文),载《文化参考报》2005年3月8日第5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49、《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论文),载《中国文化报》2000年6月1日第3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50、《面向21世纪的审美教材》(论文),载《广东教学报》2000年第8期。广东省教育厅主办。51、《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论文),载《朵云》1990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2、《石涛赝作考》(论文),载《朵云》1992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3、《欧阳修文化年表》(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社出版。54、《欧阳修与集古录》(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55、 KWAN KIU CENG E GEORGE CHINNERY,载REVISTA DE CULTURA 1999H SERIE 、《艺术欣赏·美术(上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57、《艺术欣赏·美术(下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58、《论杨守敬在日本书坛的地位与影响》(论文),载《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59、《山亭远眺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0、《北齐娄睿墓壁画·出行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1、《鸿门宴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2、《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空间结构》(论文),1997年10月参加上海博物馆主办“清初四大画僧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3、《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4、《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序》(论文),载《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独撰。65、《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载《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论文集》,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组织委员会2005年3月出版。66、《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7、《中华帝国时代中国与韩国的绘画交流关系》(论文),2004年2月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主办“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8、《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2003年12月参加深圳国际水墨论坛第二次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9、《中国瓷器与十八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2003年11月参加澳门基金会主办的“16-18世澳门与中西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在会议上发表。70、《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造型艺术研究》199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主办。71、《美术留(游)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论文),载《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72、《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与艺术史方法论》(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3、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阮荣春 胡光华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174、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275、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176、三足鼎峙的民初画坛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277、佛教天堂的圣洁形象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78、清末民初中国工艺美术的变迁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80、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1、画坛三重臣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2、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 中国美术研究 2008/0183、乾隆皇帝半身油画肖像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4、论文《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5、论文《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载《美术研究》2005年第4期,中央美术学院主办。86、论文《论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载《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87、论文《中国瓷器与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装饰》2005年第1期,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88、论文《蓝瑛及其武林派的山水画》,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8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89、论文《论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秋季刊(总第56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出版。90、论文《关于中国外销瓷器绘画的西化在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中的作用》,载《中国陶瓷工业》2004年第6期。91、论文《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 议论文 800字 范文 精选五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一)
蜜蜂以采蜜为乐,终日忙碌,终得勤劳美名;蜡梅以破雪为乐,不畏严寒,终排君子之物如此,人亦然。汉光武帝刘秀以治国为乐,日夜劳累,终创“光武中兴”。由此可见,我们唯有对一件事存在兴趣才能创辉煌画卷。
观悠悠历史古卷,有多少文人墨客凭自己对读书的喜爱终在那文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范仲淹少年时嗜书如命,任何外物都阻止不了他对书的喜爱,终使一篇《岳阳楼记》流传世人,万古传芳。王羲之凭那对书法的一腔热血,日夜苦练,终狼毫一挥、墨染兰亭。诗仙李白嗜酒如命,酒后更喜的便是吟诗,那飘然的人一身白衣,手执酒杯,仰天长啸,多少千古佳句从这爱酒的人口中吟出。此三子者无一是因为自己对一件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份喜爱最终造就了一代英名,千古流芳。
看茫茫今生长路,有多少成功者只在一颗喜爱的心,而在各自领域独占鳌头。钢琴家郎朗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著名钢琴家的漫漫长路,只有他对钢琴的喜爱一直支撑他走下去。从家中的钢琴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份喜爱是多少人所没有的。中国花样滑冰的“一姐”李子君从在冰上站不稳的女孩,到16岁时引起全场肃立的少女,再到现在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是对滑冰的喜爱一直支撑着她走过那些风风雨雨。
反观有多少人是因为没有兴趣而终无所获。南唐后主李煜只爱吟诗作乐,终日不理朝政,使一个国家走向倾覆。江淹年轻时以读书为乐,有所成就,被君王予以重任,而在年老后却不喜读书,最终落了个江郎才尽的笑话。
有多少时候,我们总是凭着一时的喜爱去做某件事,刚开始小有成效,可渐渐乐趣消失,便不再费心费力,终致无所成。那是因为我们不会在刚开始的乐趣淡了之后再从中去挖掘新的乐趣,这样做事终不会做好。
正所谓“乐此不疲”我们只有将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一件事上,我们才会做好这一件事。而喜爱便是这一腔热血所倾投之处。
苍鹰因有对搏击长空的喜爱而翱翔九天,凤凰因有对美丽的向往终涅槃重生。物如此,人亦然。我们因有对梦想的喜爱而创造辉煌。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二)
兴趣 爱好 成就伟业,现在那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而去选择的他们的事业。成功者更是层出不穷。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对绘画感兴趣的人,就把注意倾向于绘画,在言谈话语中也会表现出心向神往的情绪。
我记得有一个 故事 是说,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为什么当初选择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另一位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两位大师的话如出一辙,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兴趣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好’他们的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字。
现在我是一名高中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可能许多人都说学习很累,说不喜欢学习,还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自己喜欢的事何不是建立在学习上呢?我们有自己的爱好故是好,但我们同样要做的是为了我们的这个爱好去努力奋斗。成功人士都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才有了一番成就。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业,只有自己去奋力拼搏,才会有自己所理想的一番成就。
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学习,但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或对哪一科目产生兴趣,那么我们的喜爱的科目固然学得比别的好。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同样也是这样,中学时他对电子计算机的迷恋已使他在内心爱上了这一事业。他在学校独树一帜的表现既造就了盖茨的性格,又锤炼了他理智的素质。他身上禀赋的精力、热情、理智、坚韧、进取心、执着、竞争精神等才造就了今日我们所提及的被称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
这么多人的成功都为我们的理想铺下了星光大道,只要我们走上去,闯过重重困难,成功将会属于我们。现在就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在学海中穿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证明,兴趣对我们是多么重要。有了兴趣的同时也要为它不懈努力奋斗。有了兴趣才会专心的去做事情,才会做好每一件事。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三)
平凡与伟大是两种不同的成就。每个人都花费了毕生心血只为做出一番伟业,结果往往是回首纵观一生发现只因为他们不懂得只有坚持才能铸就成功。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正是因为拥有耐力,促使马云在一次次失败后 总结 经验 ,积累每次创业中失败的教训,坚持不懈,最终创立了阿里巴巴,完成了他的梦想。或许,阿里巴巴的创立与成功,就是坚持积累铸就成功的伟业。
成功与伟大是人生的成就。何谓成就?成就即事业上的成绩,那是一种无法购买和交换的努力的肯定。如果说你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就,那么恭喜你,你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耐力与积累。可千万小心,别让成就束缚手脚,成为前进路上的的绊脚石。还记得柯达吗,那个叱咤风云近百年、曾经占据市场份额80%的企业,那个市值达八百多亿美元、破产前市值仅23美元的公司?百年柯达缘何破产?当别人都在研发生产数码相机时,它还在得意于造胶卷的成功经验,停留于过去积累上,不去探索,不去坚持研发,在研发中积累经验,他不破产谁破产?被成功冲昏了头脑,犹如捕到蝉的螳螂,却不知黄雀在后,最终被市场吞噬。
如想不到柯达之覆折,就要让坚持变成成功的基础。只有坚持的顽强加上积累的丰富,方可助我们一路向前,走向成功。占据世界计算机运行程序的微软让比尔盖茨名满天下。当年他和他的朋友保罗艾伦瞅准商机,两人努力拼搏,不断研发。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最关键时刻保罗艾伦突发疾病,离开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并未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独自一人劈波斩浪,在失败中坚持,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进,创办了微软公司,发布了“窗口”系统,将计算机引入新的时代。可是他并未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从用户之中吸取宝贵建议,不断改革、研发,发布更加先进的系统,方便了全世界人民的使用。我们不得不感叹比尔盖茨的勇气与毅力,他没有被成功束缚手脚,而是不断提高自己和自己的产业,他用事实验证了坚持与成功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天的微软,今天的比尔盖茨。没有成功、失败在所难免,可如果没有坚持,或许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成功?
我们需要坚持为成功奠基,更需要成功为坚持鼓劲。在人生的路上,以坚持为基础,成功为力量,不断开拓创新,定可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塑造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四)
她从哈佛大学经济及数学系以优异的成绩 毕业 后,进了咨询顾问公司观察者集团工作。两年后,她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很受老板赏识,也深受客户欢迎,但她却并不能从这份高薪工作中获得快乐。
紧张工作之余,她常常回忆起少年时去朋友家玩的情景。那时,她十二三岁的样子,去一位同学家,那位同学家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档教授做甜点的节目。面点师表情夸张,语言风趣,一块面团在他的手中三揉两搓,便如 魔术 师一般变出一个造型别致的糕点。她们看得兴致盎然,不时地对着电视画面惊呼。于是,她们从超市买来原料,依葫芦画瓢地操作起来。很显然她们没有面点师的娴熟,但是她们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从此她对做面点乐此不疲,一放学,便迅速溜回家,常常赶在父母下班之前,做上一块面点,有时也会别出心裁,搞些花样,她从父母赞赏的眼神里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持。这件事一直到她去哈佛读书才结束。
在她工作的波士顿有一家著名的糕点 烘焙 店,每次去那个店,她都会点上一份糕点久久逗留。看到端上来的那一份份别致的面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哦”一声。她的行为引起了店里做面点的大厨的注意。他们有了第一次交谈,她告诉他,她虽然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但对做面点特别感兴趣,那曾是她最美妙的时间。那位年轻的面点师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谈起面点时眉飞色舞的神态,于是邀请她走进了操作间。
进了操作间,她像鱼儿到了水里,鸟儿飞到了树林,她熟悉做面点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在案板面前,她眼睛发亮,两腮因为激动而变得更加红润。那位大厨成了她的下手,帮她递这送那。不一会儿工夫,她的面点做出来了。大厨惊呼着:“这不是面点,这是艺术!这简直就是艺术!”以后,她和这位大厨成了最好的朋友,一有空闲,她便来这里体验和大厨一起创作糕饼的快乐。
她也萌生了开一家糕饼店的想法。于是她说服父母,获得父母的理解后,她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准备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尝试专业烹饪这条路。她在波士顿南端的华盛顿街上找了一个合适的店面。
工作非常辛苦,她得从凌晨四点一直工作到午夜,一周六天,但她却干得非常起劲。她做出的糕饼、甜点大受欢迎,店里每天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她制作的“黏面包”,几乎一时成了店里的招牌,许多客人赶早排队来品尝,如果迟到了就会深感遗憾。有一位客人从佛罗里达州飞到波士顿,一下飞机便直奔这家面包店,吃了她做的黏面包后,便力邀她去佛罗里达州开一家分店。
她就是在美国有着“巧克力饼干女孩”昵称的华人张柔安。现在,她不但连开三家“面粉烘培店”,还出版了《面粉:波士顿面粉烘焙店的壮观食谱》一书,张柔安在她的书里写道: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人的热情、兴趣才是打开状元之门的金钥匙。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五)
1964年,随着一声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腊风光旖旎的克里特岛。小小年纪的他,总喜欢拎个竹篮,在离家不远的海滩捡贝壳玩耍。
一次,几位女游客沐浴着夏日阳光,眺望着远方美景,一时又齐声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们在说啥。
“小家伙,能送几只贝壳吗?”虽然一个字也没听懂,但他思忖了一会儿,乐呵呵地递上两枚漂亮的贝壳。游客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给了一美元作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为从内心理解了晦涩的外文。自此,去海滩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听懂一些复杂的外国话。
这天,他随手从家里拿了本书,如约去了海滩。他完全沉浸在书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时,母亲心急如焚,厉声呵斥:“上哪儿了?”“在海滩看德语教科书。”将信将疑的母亲决定考考他。让母亲又惊又喜的是,他嘴里竟迸出了几句拗口的德语。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从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游客学语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为整天的曝晒,让皮肤严重受伤。母亲耐心地给儿子擦药,儿子却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学语言这么苦,明天不去海滩了。
母亲眉头一皱,郑重其事地说:“你不想去海滩,妈不反对……但如果你想学更多语言,去很多地方游玩,就需坚持兴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运的是,他似乎被母亲描绘的未来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又来到那片熟悉的海滩……
自此,他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读高中时,他已熟练掌握了英语、意大利语。慢慢地,他理解了学习语言的真谛:深入语言背后的 文化 ,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门外语。
他俨然一个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与语言相关的事情中。上世纪80年代,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语,打破人们眼中的语言藩篱,他来到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参观,在那里傻傻地观看祈祷仪式。看别人怎么做,再笨手笨脚地模仿……两个月后,他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了。
1994年,他被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聘为翻译。接下来的几年,大多数来欧洲议会演讲的国家元首,都由他担任翻译。他就是欧洲议会里名副其实的明星翻译家伊科诺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欧盟唯一可以准确翻译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译家。
他成了传奇人物,总被记者追问:“是什么秘诀,让您精通42种语言?”
他总会提及儿时捡贝壳的往事,然后微笑着说:“我始终坚持语言兴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你兴趣的长度。
以兴趣铸就成功为题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五篇相关 文章 :
1. 成功源于兴趣作文800字
2. 以兴趣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3. 兴趣与成功作文800字
4. 专注铸就成功作文范文
5. 以爱好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作文精选
6. 以兴趣为话题的作文4篇
7. 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800字5篇
8. 以奋斗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范文(2)
9. 高中800字以感动为话题优秀作文
10. 以善良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2)
扬长避短,才能走的更远 鱼儿没有宽广的翅膀,却能在水中来去自如;雄鹰没有用来划水的鳍,却能在高空展翅翱翔。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他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韧性强的特点,用作编竹席的材料。 童话大王郑渊洁塑造的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深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作文就已经写得不错了。他的作文不仅经常在课堂上被当做范文来评讲,还在竞赛中得过大奖。可他的数学成绩却糟的让人难以启齿。他几乎次次考试都不及格,老师甚至会骂他笨蛋白痴。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也许他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子。认清自己这一缺陷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亲人的鼓励下,郑渊洁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试想,如果当初郑渊洁没有扬长避短,怎么会有今天“童话大王”这一称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你终将一事无成。我们应该发挥优点,利用自己的长处,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有一个青年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他虽然没有双臂,却渴望像菲尔普斯那样驰骋泳坛。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的技艺突飞猛进。为了在入水时爆发出力量,他用牙齿咬着毛巾。一年下来,他咬烂了十几块毛巾,牙龈常常又红又肿。在他信心满满地等待参加残奥会时,一个消息如惊天霹雳刺穿了他的心:在选拔赛中他只得了全国第九,因此与残奥会失之交臂,万念俱灰的他光着脚奔跑在郊外,一次次的呐喊:;老天,为什么对我残忍?风吹干了他的泪水,他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他开始意识到:也许自己真的不适合当一名运动员。他拿起了书本,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开始发奋读书。后来,他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看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你才能成功,才能走的更远。 不要因为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而自卑,因为上天带给你一颗聪慧的头脑;不要因为没有富有的财富而愤愤不平,因为你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爱你的家人。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因为缺少什么而不快乐,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发挥,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抛弃弱点,发挥特长,秀出你一百分的人生!曲径通幽 人,都想碰上好事,都想获得成功。正所谓“天上掉下馅饼”,出门拣到个金娃娃,谁不想?然而,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上帝多么青睐,都难免于失败握手,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永远不遭遇失败,除非你什么事都不做。 失败是常常出现的,关键在于怎么去面对它。如果跌倒了,爬起来,而且站得更直更高,这便是成功,如跌倒了,爬不起,甚至不想爬起,就坐在那里,那真是一个失败的人了。 失败是引发人类潜能的导火索,它能促使人们从失误中猛醒;失败是一场熊熊大火,它能撕毁一切盲目、虚荣和虚伪的面纱;失败是一阵横空席卷的狂风,他能扫清纸上谈兵的迷雾,逼着人们面对现实,重新思索,失败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雷电,它对一支军队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缘…… 胜利总是伴随着失败,胜者不会常胜,败者也不会永败。关键是如何对待失败,真正的强者是在失败之后,对自己的力量重新估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巧妙地反败为胜,并终击败对手。又说刘邦,他打仗时几乎十战九败,次次落荒而逃,然而他逃了又回,每次战败他抽身即走,重整旗鼓又来进犯,然后又败又走,又来又败,他不顾面子,败了仍来,不像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就是败了不肯“走”,一定要死,其实如果项羽回了江东,大可卷土重来,这天下鹿死谁手到也没了定论,但项羽这个人就是许胜不许败,许进不许退的,太要面子了,最终到落得个自刎乌江,固然悲壮,但确也是个“死脑筋”,哪似刘邦?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倒了牌子的名牌产品想要东山再起,就像下台总统希望重入白宫一样绝无可能”。果真如此吗?非也!西方还有一句谚语:“上帝把门关上之时,必会打开另一扇窗。”当人们面临失败时,必有一扇反败为胜的窗正等着他们。 曲径通幽,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那一扇窗。 刘备的特长,重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串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是以,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这不正是刘备凭他变幻莫测的厚脸皮找到了一扇窗吗?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正是靠着这种本事,曹操找到了那扇成功之窗,在困境中壮大了自己,终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诸侯渐成一番霸业。 历史上诸多英雄,都是找到了那一扇成功之窗,而一举成功。固然不是大家要学曹操的心黑手狠,但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的本领,是值得借鉴的。 曲径通幽,让我们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扇成功之窗!扬长避短 种子放大坚毅的优点,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小溪放大坚毅的优点,最终汇成河川大泽。放大优点,你会发现新的天地,不断成长,终获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占优势的地方。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在被记者问为什么当初选择数学时,他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另一位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选择画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学画。”他们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懂得: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学会放弃。中国的教育制度,在高一升高二的时候,有一项意义非凡的选择---文理分科。面对分科,最应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放弃薄弱的科目,分科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负担,培养专项人才。“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的选择,取决于价值,学会放弃,就是把价值最大化。学会放弃,专于成功! 扬长避短,强大自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一系列充满人民智慧的战斗方式,充分发挥我方优势,人,地结合,持久战斗。武器装备,我们比不上日方,正面战场,国民党失利连连…但,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是我们取得了胜利,东方红,太阳升,中华民族摆脱了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用我方的优势力量,集中消灭敌人。面对敌人的优势,我们的劣势,保存力量才是上策。“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飞蛾扑火,无谓的牺牲,是不明智的,扬长避短之后,我们强大了! 扬长避短,巧得胜利。田忌赛马的事例就证明了这点。田忌的马,无论上等,中等还是下等,都比不上齐威王的,但他在孙膑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他的策略是:用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这固然输了。接下来吗,分别用上等马与中等马比,中等马与下等马比,都赢了。这样,三局中二胜,获得胜利。 扬长避短、,是智者的选择,是勇者的武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猎豹无法飞翔,但它的奔跑速度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苍鹰不可以潜游海洋,但它可以翱翔于天空,俯视一切;小草无法长成大树那样挺拔,却可以用绿色点缀整个春天。扬长避短,希望就在前方,成功就在前方!扬长避短 几百年前,李白醉酒后豪放的留下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绝唱;卢梅坡思悟后留下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哲思。长处与短处是相互依存的,就如同光明的背后总会有阴影的存在。正所谓万物繁衍与发展皆依靠自我的生存优势,扬长避短有时是更好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方式。 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的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不得不提。曹操雄心壮志,欲吞并江南从而统一天下,于是亲率10余万大军南征。刘备联吴抗曹,联军总兵力约合5万,两军对峙于赤壁。但曹军兵力主要以步骑为主,面临滚滚大江,立刻就失去了优势。为减轻江上浪急风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使大船平稳,也使步骑可在上面行动自如,以利攻战。可曹操被功绩熏昏了头脑,忘记了船船相连,作战的灵活与机动能力就会下降,一船遭难,其它船只又怎会幸免于难。而联军虽然兵力少,但船只分散,灵活机动能力强。大将黄盖看出了这一点,便向周瑜提出了采用火攻之术。联军就是因为利用了敌方的劣势,发挥我方的优势,才战胜了号称80万的曹军。 扬长避短有时并不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它使我们发挥自身的长处,从而提高自身价值。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应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共同成果。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不擅长理论研究;开普勒观察能力虽不如第谷,但他擅长理论研究。结果在第谷精密观察上,开普勒经过深刻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 美国总统林肯面目丑陋,出身农民,这些让他在当初竞选时处于劣势,但他勇于自嘲,扬长避短。当他的政敌们用这些话题攻击他时,他总会借机展示他的智慧和幽默,并用他贫苦的出身经历拉近与中下层选民的距离,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林肯还善于发掘别人的长处,在一片反对质疑声中他任命了嗜酒贪杯的格兰特为总司令,因为林肯看到了格兰特卓越的军事才能。历史事实证明,由于起用了格兰特将军,对击败南方军,废除奴隶制,平定内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有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像维纳斯虽美丽高贵,但可惜没有双臂。对于自己的短处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发扬自己的长处,努力向前,成功便不会遥远。扬长避短 风再大,雨再大,鸟儿不会怕,因为它会扬长避短;海再深,浪再大,鱼儿不会怕,因为它会扬长避短;天再冷,雪再大,鹿儿不会怕,因为它会扬长避短;希望再渺茫,前途再坎坷,我们也不会怕,因为我们懂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钻石,上帝派遣我们到人间来雕琢自己,让自己更闪亮。 韩寒,除了语文成绩外,其他学科都很差,是个名副其实的“偏才”。但他文笔很好,两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均获奖项。其作文思想深刻,文采华丽,对社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试问,如果他不懂扬长避短,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记住他呢?如果他不懂扬长避短,怎么会成为中学生的榜样呢?如果他不懂扬长避短,又怎么会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呢? 许嵩,一个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的少年。毕业后却选择了音乐这条道路,而现在的他是内地尽年来网络讨论度最高的独立音乐人,自己已经完成了两张个人专辑,词曲创作及发行,无论是人气还是销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他被许多人称为“才子”,的确,他才思敏捷,文采出众,学生时代就有很多作品出版在各种文艺书刊上。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扬长避短,怎么会有今天如此高的成就呢?如果没有扬长避短,怎么会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呢?如果没有扬长避短,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扬长避短是一股凉风,只有吹在酷夏的傍晚才会心爽气清;扬长避短是一簇火焰,只有活跃在寒冷的冬晨,才会给人以温馨的享受。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的空白。安藤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 钻石天成,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除杂质,还原其本色!只是有的人善于挖掘长处,敢于摒弃弱势,所以才造就了真正的钻石!来吧,勇敢地抛却幻想,发挥长处,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烂,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扬长避短,绽放人生光彩 人生漫漫,生命悠悠。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必有缺陷。然而,绽放人生光彩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和著名画家黄永玉之所以功成名就,只因其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才享有了今天如此之高的声誉。可见扬长避短的奥妙之处。 而如今,生活中时常有人会羡慕别人的种种,却又总是忽视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性。在盲目艳羡他人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特长,成为平庸无奇的一员。殊不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借用“扬长避短”这一法宝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的中外名人之士俱在。 回想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美丽的少女用她们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千手观音”这个词被人们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之中。你可知,就是这群少女却是在无声世界里长大的。上帝夺去了她们的听觉,不让她们开口讲话,而她们却能避开这一短处,用舞姿绽放光彩,用汗水诠释生命。可见,扬长避短,绽放人生光彩。 霍金,这个生活在轮椅上的巨人,残疾的身躯让他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拥有他人所没有的发达的大脑。虽然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在生活中自由徜徉,但他却可以用自己的大脑在广阔的宇宙里驰骋。只有一颗思维敏捷的头脑,他并无丝毫怨恨,而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成就了21世纪科学史上的神话。又见,扬长避短可绽人生光彩。 中外名人利用扬长避短之势成就了各自的辉煌,那么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们擅长理科,那么就多把精力放在理科的学习上:反之,擅长学文科,就在平日多做文课习题,读些与文相关的书籍。扬长避短,努力学习让成绩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扬长避短,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扬长避短,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扬长避短,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扬长避短——绽放人生光彩之法宝。 人生漫漫,生命悠悠。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独特的光彩吧。
请稍等一下 现在帮你查找我曾经试图去模仿自己所羡慕的所有的人,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性格、特长完全成为别人。我错了,我的模仿行动都失败了。我彻底绝望了,当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什么也没有了,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个性、风度、性格、魅力、思想,失去了这些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吗?没有,我承受的是更可怕的代价,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比以前变的更糟。我希望我的失败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请大家不要在犯这些低级错误了。最近看了2006年陕西卷的高考作文题,我忽然发现自己也曾经是高考作文中的那只乌鸦。我介绍我的经历,不是完全否定模仿别人的效果。我只是认为某些模仿不仅不会为我们带来积极作用,而且有时还会埋没我们其他方面没有被发现的优势。高考作文中的这只乌鸦!我很希望你是我的朋友,刚开始看到你的经历,对你确实有一些嘲笑和遗憾,可后来仔细一想,你的执着的确很令我佩服,我不得不在众说纷纭中悄悄的向你伸一伸大拇指。如若你不嫌弃我这个刚认识的朋友,恕我直言,你和高空雄鹰的差距太大,你和雄鹰的能力并不在一个档次上。乌鸦和老鹰一样搏击长空,这才是天方夜谭。由于羡慕,我们试着彻底的改变自己以赶上别人,结果却都是付出了成倍代价却徒劳无功。邯郸学步,学习别人走路,可结果呢?自己爬着回去的。这就是盲目崇拜偶像的代价。因羡慕别人而彻彻底底的否定自己值得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值得。偶像只能起模范带头的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认真、仔细的衡量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注意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发展自己。不是吗?我想谁都不愿意做那个乌鸦?在童话中乌鸦这个形象不是,就是盲目的学习他人而最终死去。这乌鸦怎么一点个人的思想、主见也没有,我看它是另类的变色龙一点也没有错。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走自己的路,从自己的优点出发创新,而不是重走别人的成功路。乌鸦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盲目模仿他人的代价,希望人们能够彻底的醒悟,我们可以继承乌鸦执着的精神,但是不能沿袭它的盲目。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乌鸦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摆正位置,确定目标,发展自己。
陈省身 1922年告别秀州中学,来到天津。 1923年考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1926年从四年制的扶轮中学毕业,15岁考入南开大学本科研修数学(南开理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数学历程。 1930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就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随孙光远先生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1932年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一一对应的平面曲线对》。 1934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动身去德国汉堡。 1935年10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网的计算》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上发表。 1936年9月来到巴黎大学做学术访问。 193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3年7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全身心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发表了几篇匠心独运的微分几何论文。 1948年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任代理所长,主持数学所一切工作。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49年陈省身到达芝加哥,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几何学正教授。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形成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学派。 1960年迁往柏克利,在那一直工作到退休。 1972年继杨振宁71年回国访问之后于72年9月首次偕夫人回国,与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会见。 1981年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4年5月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该所1985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 。 199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 回到祖国,定居南开大学。 2004年9月获得首届邵逸夫奖。 2004年12月3日因病逝世。
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是倡导者。他第一个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抨击儒家伦理道德、旧文学和旧教育,开展白话文运动,倡导文学革命,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称陈独秀为“五四运动”总司令。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3.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阵地。这个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许多青年都受到《新青年》的教育和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谈起陈独秀对他的影响时说,“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4.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开始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陈独秀与李大钊商量建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虽然没有出席会议,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5.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922年8月,陈独秀在杭州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决定,由反对国共合作转为拥护国共台作,旋即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并取得胜利。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是倡导者。他第一个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抨击儒家伦理道德、旧文学和旧教育,开展白话文运动,倡导文学革命,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称陈独秀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3、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阵地。这个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许多青年都受到《新青年》的教育和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谈起陈独秀对他的影响时说,“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4、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开始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陈独秀与李大钊商量建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虽然没有出席会议,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5、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922年8月,陈独秀在杭州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决定,由反对国共合作转为拥护国共台作,旋即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并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应正确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1925到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的行政指令压下去。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在党报上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为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服从后者的纪律是共产国际为确保国共合作的既定战略路线的中心政策(共产国际为何执行这一政策的部分原因参见百度百科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词条)。但不久后共产国际领导层发来的指令使大多数中共党员继续坚持旧政策,而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异议分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与这种路线彻底决裂、另立独立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他们并没有形成完全有别于共产国际的另一种国际国内革命纲领,更不了解当时国际领导层内部托洛茨基一派与斯大林一派正在就同一个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激烈的纲领斗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陈独秀等少数共产党人的异议外,其他大多数中共党员(包括被后人认为有先见之明、当时在党中央还一名不闻的毛泽东)都没有对共产国际指令提出哪怕一鳞半爪的反对意见和公开质疑。这就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员虽然是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却是为国民党做苦力的政治局面(随便举个例子:1927年上海第三次大罢工的实际领导者是中共党员,但他们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党员,全世界都看到的是国民党取得了大权,而不是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在反革命屠杀中丧失,27年到30年代初的失败浪潮使中共在城市工人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直到20世纪末也未恢复过来。对这次革命失败负有第一责任的共产国际领导层(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把全部责任栽在它的中国支部——中共的头上,中共又把主要责任栽在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而对于这个栽赃陷害(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其后,陈独秀在苦闷中反思,开始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派路线,即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荒唐透顶的左倾暴动路线,同时也反对盲目向农村发展力量甚至把游击队高抬为红军(诚然,不仅陈独秀而且当时相当多数国际国内共产党人都低估了农民运动),而主张以国民会议为中心,主张从民权民主斗争开始重新聚集力量。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12月,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主义领导层。同时,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1932年,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在武汉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试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此时的陈独秀已偏离了托派纲领,而倾向庸俗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并遭到多数中国托派的反对,但仍与托派组织保持关系直至逝世也未曾脱离过这种组织和思想、政治关系。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晚年陈独秀最终的立场是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则上。1942年5月,陈独秀作为二十多年来一直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战士于四川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活动年表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陈独秀成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中共左翼反对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