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到底怎样教 宝坻五中 吴淑静 杨占平 许俊霞 【内容提要】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做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精讲精练 灵活方法 提高实效 积累迁移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
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教”的因素: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记笔记,然后从中抽题训练;或者偏重知识教学,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当作重点,其他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
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古文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大手笔地、适宜学情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并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
所以,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如讲究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等成功经验,形成有文言特点的、灵活而实用的教学体系。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教学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
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一)、教师富有 *** 。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林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 *** 。
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快速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会讲的。”但我们哪肯罢休,生怕落掉一句一字,同桌商量好你记第一句,我记第二句,他记第三句。
真是语言美、艺术美的享受,如坐春风,让我从此迷上古典文学。我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夸张溢美。
仔细想一想,您是否也享有过这样的课,让您曾经有过很大的思想触动?创造出这样的课,老师肯定投入了他的 ***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感,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忧或憎。
应该说,要想在课堂上充满 *** ,教师就应熟悉历史,读懂古人,才能以情 *** 。试想,不懂曹操,怎能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怀激越?不懂苏轼,怎能领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弃疾,怎能理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与激愤?教师的 *** 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价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二)、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
《三峡》导语为:“我们先一起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千里江陵”指的什么,“万重山”指的是哪里?”这样引到美不胜收的三峡;以古今对比导入,《捕蛇者说》导语为:“我们的和人民正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税制被废止了,而且还给予一定补贴,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作为对比的《捕蛇者说》深刻地揭示了苛刻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深重。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 *** 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你大概要的是笔记类小说,给你推荐几部,都是比较有名的经典:一、<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二、《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三、《齐东野语》 20卷,宋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
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
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 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
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细则: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需按出现顺序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置于所引内容最末端,按上标处理。如: *****[1]。
另外,同一篇文献在文中如多处引用,选择其一最主要的地方加注就可以,其它地方无需标注。
全文中引用文献只能按顺序标注。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中文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书写,英文内容采用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编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告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⑥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⑦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负责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
主要责任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中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等”字,外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et al”字。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之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英文文献标题,除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为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日文文献,人名的汉字需用日文汉字,不使用中文汉字及其简化汉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写第几版。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
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著录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与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缩微制品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光盘依据标签、附件著录;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
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篇一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篇二
1.张霞,2012,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解亚梅,2006, EFL词块法及其对写作成绩的影响。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3.蔡文利,2009,词块与语言输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4.解亚梅,2006, EFL词块法及其对写作成绩的影响。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5.黄燕,2008,高中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的调查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段士平,2008,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述。《中国外语》,第24期。
7.卫乃兴,2004,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初始研究。《现代外语》,第2期。
8.王朝银,2012,创新设计导学案:英语必修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9.张含玉,2008,中学英语语块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对“语言教育”的定义,“语言教育”泛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语言作为识别文化归属,文化行为和文化认同的珍贵标志,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强大向心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言教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语言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从国家语言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语言教育的相关研究。针对国内外语言教育研究现状的讨论,进行了总结提炼,指出语言教育的规划和实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直接相关,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利益,语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民族权益,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语言教育问题值得学者思考研究。
【关键词】语言教育;母语教育;语言政策;语言资源
1 简要介绍
语言作为识别文化归属,文化行为和文化认同的珍贵标志,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强大向心力。然而在多民族、多语言地区语言在使用时就天然的分为了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在我国,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使用人群,早已成为各民族语言中的强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较汉语而言是弱势语言,国家在进行语言规划,制定语言政策时必须要考虑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问题。作为跨民族的经济技术交际工具,选择何种语言教育对民族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民族语言民主和民族语言平等是一对矛盾,在处理复杂语言关系的过程中,语言问题集中表现在语言教育上。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同样面临如何发展语言教育的问题。
2 研究现状综述
语言教育概念及相关定义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对“语言教育”的定义,“语言教育”泛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我们一般讨论的语言教育就是采用母语对青少年进行语言教育的问题,有关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问题本文暂时不予讨论。《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是:“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方言”。李宇明先生指出母语这一概念属于民族领域,即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反映了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认同,或者说是民族忠诚[3],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认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证信息畅通,促进国家认同,是国家安全之必须,语言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国家安全的责任。
国外研究
国外有关语言教育的研究大多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其中针对教育政策的制定,1988年洛恩・拉福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语言教学及语言规划》中提到语言平等是语言规范化的终极目标,然而一般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并不考虑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人夸大了教育部的作用,将学校系统尤其是语言教学作为贯彻语言政策的手段。洛恩举了西非新几内亚的语言政策来说明语言政策的推行不能单纯依靠学校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国语教材、国语师资和标准化的语言,使得新几内亚的语言政策成为了一次“壮丽”的惨败。然而有少数自发的语言推广却获得了成功,这与社区人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洛恩指出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对语言的需要,学校系统是语言政策的实施阶段,要完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准备、教师进修计划,为语言教学做好准备。[2]
托弗・斯库特纳布・坎加斯[2]强调语言作为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少数民族应当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并详细举出了为享有教育中语言权利而斗争的实例。为了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教育权利,出现了一种语言生态学的观点。许多语言生态学家认为目前许多世界的语言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生物界或生态界的物种濒危和灭绝的过程很相似,更确切地说,比动物和植物所面临的灭绝威胁更严峻。如果人们不给予这一语言损失过程足够的重视、不及时对其加以制止的话,语言生态学家认为世界语言基因库将会与这些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知识一起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1年专家会议报告显示,生活在简单文化里的居民不得不同化到复杂的文明中来,这种情况下,使用母语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比直接进行长跳式的第二语言教育要更为有效,小语群地区的人们在接受母语教育后的两三年,应当学习完整的标准的国语以便于和族群以外的人进行交流,并学习新的知识技术。这份整理的报告中,介绍了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适合使用本地语,采取什么措施来鼓励本地语。这份报告为语言规划提供了详尽的参考,从教育语言的选择到学习目标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了语言规划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为联合文教科组织提出了改善语言教育行动的建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语言不仅仅是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还是民族认同的标志。针对语言政策与文化认同、民族身份认同的关系,语言学家从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于语言、文化及民族身份认同的挑战和机遇。另外,在《国外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进程》一书中洛恩提出语言政策真正的推动力不在于法律或规定,而在于语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及民族认同。”也就是说,只有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语言政策才能真正得到推广,而语言政策的推广也会进一步加强民族的认同感。
综合国外语言教育及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的重点是尊重语言平等,保护语言权利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多数学者将语言教育与国家政治、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忽略了语言教育与文化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内研究
关于我国的语言教育问题的研究,多围绕以汉语为母语的第一语言教学、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少数民族对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的双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研究。国内有关语言政策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类,宏观方面――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语言教育,微观方面――基于言语实践的语言教育。
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语言教育,这一部分的研究者认识到,语言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系统的责任,语言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教育的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更为复杂,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在进行语言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将语言教育提升到一定地位,把控国家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曹迪认为国家文化利益与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密不可分,指导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语言教育政策的终极目标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应是以提升国家语言文化软权力为核心;以对外维护国家语言文化主权、护国家语言文化安全、促进语言文化传播,对内提升民族语言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战略目标;我国当前的语言教育政策未能充分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原因在于政策存在目标迷失、政策价值取向偏差、政策系统内部缺乏相互协调机制所致。[6]
孙渝红主要剖析了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与现状,从国家战略角度看语言政策的制定,无论从文化价值观还是意识形态来看美国语言教育都在灌输一种“盎克鲁新教文化”和所谓的语言语言民族主义,通过对比现阶段中国与美国语言教育的特点,反思我国语言教育的不足,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科学规划民族语言教育、拯救濒临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并从国家战略高度科学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最后加强语言教育国际化发展,打造有特色的语言文化。[5]同样提出语言教育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还有陈汝东,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语言教育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说起,指出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战略发展,应当将语言教育上升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公民公共话语的培育,改善我国公共语言生态环境;同时给我国语言教育提出了建议:重新筹划外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比重匹配,从教学内容、方法、建制等各方面改革;加强国家媒体话语能力的培养;最后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能力。[8]周殿生在《我国的语言教育与国家利益》一文中将我国的语言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别是主体民族母语教育、非主体民族母语教育、双语教育、国民外语教育、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向外推广教育、普通话普及与少数民族标准音和正字法的推广、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这七大类;周殿生同样指出应将语言教育拔高到国家战略角度,但不同的语言教育内容应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利益,进一步发挥其对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部分学者强调语言教育的地位,明确指出语言教育与国家利益相关,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提出了针对我国语言教育发展的建议,但这些发展建议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缺乏专门机构来管理地方使用语言和科学的准备教学材料。
综合上述文献,我国双语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存在问题,学者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关注不够,双语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外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可选择的语种较少,难以满足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针对语言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和师资培训方面,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讨论一直持续,部分学者看到了母语教育的重要性,但过分打压外语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目前我国多与地区采用的双语模式已基本固定,如何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权利,维护国家话语权和文化利益是语言学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边境地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地语言状况复杂,需要实地考察语言环境,这方面的语言调查研究不足,使得这些地区的语言教育研究进程受到影响。
3 结语
母语教育的成功应有相应语言规划政策的支持,最后笔者就文中提到的讨论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珍贵的社会资源,我们需要正视语言资源的重要性,将语言教育拔高到国家战略角度来对待。
2)民族语言教育应当向国家主体教育侧重,但要注意保留一定的多元文化教育。
3)母语教育对主体民族语言教育来说,既是教学工具又是目的语言;对非主体民族语言教育来说,母语在学习初期要作为辅助通用语言学习的工具,同时注意不能忽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教育系统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反馈语言教育成果与问题。
4)实现母语教育和通用语言教育的措施有所区别,要结合实际语言环境和人民需求来安排。
5)母语权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人权观念,但我们不能要求绝对的语言民主,民主需要秩序来保证,过分的语言民主会破坏语言生态环境的秩序,导致社会和国家的混乱。
6)母语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根基,我们要把握国家话语权,舆论引导受教育者热爱母语。深化母语教学理论,处理好母语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关系。
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我国的语言教育需要寻求符合本国特点的有效模式,一方面要维护好不同语言民族的语言权利,一方面要遵从国家的发展的战略。语言教育的规划和实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直接相关,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利益,语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民族权益,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语言教育问题值得学者思考研究,我国的语言教育现状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人民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
[2]周庆生,等.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归化进程[M].
[3]李宇明.论母语[J].世界汉语教学,2003,1:48-58+3.
[4]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9-14.
[5]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
[6]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7]陈汝东.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97-203.
[8]周殿生.我国的语言教育与国家利益[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1-13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言教育相关论文
你大概要的是笔记类小说,给你推荐几部,都是比较有名的经典:一、<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二、《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三、《齐东野语》 20卷,宋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
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
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 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
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细则: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需按出现顺序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置于所引内容最末端,按上标处理。如: *****[1]。
另外,同一篇文献在文中如多处引用,选择其一最主要的地方加注就可以,其它地方无需标注。
全文中引用文献只能按顺序标注。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中文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书写,英文内容采用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编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告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⑥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⑦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负责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
主要责任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中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等”字,外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et al”字。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之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英文文献标题,除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为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日文文献,人名的汉字需用日文汉字,不使用中文汉字及其简化汉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写第几版。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
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著录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与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缩微制品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光盘依据标签、附件著录;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
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真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
一方面,“真实”是一切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要想搞好新课程改革,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
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必须以“真实”为基石。 一、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对话是人与知识、情感、思想联系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多次与课本交流对话,学生入本悟情、体情、生情、创情,实现与课本、教师、生生间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学生与课本对话。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各种课本之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近课本,走进课本,与课本进行广泛地对话交流。例如:语文品读《将进酒》,教师提醒学生结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来把握诗的意境,那么学生就会在驰骋的诗歌想像中与李白一起抛洒内心的郁闷和飘逸;鉴赏《兵车行》时,学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领悟杜甫凝重苍凉的忧思。
此时传统意义上的解释、记忆方法要摒弃,学生面对课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这样才能进行平等地对话。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学习素养。
2、师生对话。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也不例外,它依然强调师的主导和生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我们早已明确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但我们现在不少教师依然独霸课堂舞台仍旧是课堂的主宰,填鸭式教学依然充斥于课堂。 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谁统治谁,谁主宰谁,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红娘”,有时候扮演听众,有时候变成导演等。
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制造情境,创设情景,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指导牵引,把科学殿堂的绝色佳境推荐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 学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然而这种对话方式正是动态思想,动态教学的最佳体现。 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 ”教师要适当的时候调节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
是一个优秀学生所必备的品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课本、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自己心灵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创造思维,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追问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这才算是学以致用。 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搞形式。
但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
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 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
(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师有学生有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 [5]赵年秀:《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 [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 [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 [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 [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 [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 [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 [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 [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 [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 [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 [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 [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5]赵年秀:《 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人们常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具有巧妙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快而高效地提高他们的这一技能呢? 一、把握教材,功在课外 语文教学教材文体不一,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决定不同的教法.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力争在每篇课文中让学生掌握理解分析文章的规律和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提高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的设计能力,其前提是教师要有效的把握教材,对教材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领悟.所谓全面,就是要对文本全方面、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限于局部,不可有所偏废;所谓深刻,就是执教者通过反复的玩味,对文本有了自己精准的、深层次的甚至是创造性的理解,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的理解,不仅仅是拘于权威资料的解读.教师只有做到对教材全面深刻的把握,才能有教师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才清楚文本的核心命意指向,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内容,厘清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方向,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单纯集中又紧扣要害.比如教学一篇小说,教师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等三要素,还要对其有特色的方面多作理解、把握,或是特殊的背景,或是语言,或是美感,或是艺术手法,或者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等等.而在对这些具体的任何一方面的理解上,务必做到透彻、深刻.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就要对其中故事情节中的“巧”(特别是情节的悬念层叠之美),人物形象描绘的“细”(特别是对菲利普夫妇的心理刻画),主题揭示的“深”(被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等方面要有精细的把握,又如教学《荷花淀》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那种硝烟中的“美”要有深刻的领悟.二、科学提问,调控课堂 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三、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才会认真的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音、投影、幻灯、录象、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课件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它可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单调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使乐学落到实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将同类型文章编排在一块,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比较来认识不同文章的特点.而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以及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学习《将进酒》、《蜀道难》后,我专门布置了两篇文章的比较任务,及时制作了一个课件,通过形象的比较性演示,具体生动地把道理给讲清楚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教版《杜甫诗三首》,在讲授该课时,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才能使他们领悟出诗歌所具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情怀.基于这一点,我用Powerpoint软件将杜甫的人生分为了五大时期,即读书漫游时期、困守长安时期、流亡时期、寓居西南时期、漂泊时期,把有关杜甫的众多信息给学生进行了浓缩,便于他们记忆和掌握.并利用Authware为每首诗制作了一个小动画,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形象,化。
文言文到底怎样教 宝坻五中 吴淑静 杨占平 许俊霞 【内容提要】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做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精讲精练 灵活方法 提高实效 积累迁移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
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教”的因素: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记笔记,然后从中抽题训练;或者偏重知识教学,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当作重点,其他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
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古文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大手笔地、适宜学情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并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
所以,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如讲究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等成功经验,形成有文言特点的、灵活而实用的教学体系。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教学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
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一)、教师富有 *** 。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林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 *** 。
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快速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会讲的。”但我们哪肯罢休,生怕落掉一句一字,同桌商量好你记第一句,我记第二句,他记第三句。
真是语言美、艺术美的享受,如坐春风,让我从此迷上古典文学。我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夸张溢美。
仔细想一想,您是否也享有过这样的课,让您曾经有过很大的思想触动?创造出这样的课,老师肯定投入了他的 ***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感,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忧或憎。
应该说,要想在课堂上充满 *** ,教师就应熟悉历史,读懂古人,才能以情 *** 。试想,不懂曹操,怎能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怀激越?不懂苏轼,怎能领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弃疾,怎能理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与激愤?教师的 *** 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价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二)、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
《三峡》导语为:“我们先一起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千里江陵”指的什么,“万重山”指的是哪里?”这样引到美不胜收的三峡;以古今对比导入,《捕蛇者说》导语为:“我们的和人民正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税制被废止了,而且还给予一定补贴,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作为对比的《捕蛇者说》深刻地揭示了苛刻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深重。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 *** 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你大概要的是笔记类小说,给你推荐几部,都是比较有名的经典:一、<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二、《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三、《齐东野语》 20卷,宋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
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
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 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
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细则: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需按出现顺序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置于所引内容最末端,按上标处理。如: *****[1]。
另外,同一篇文献在文中如多处引用,选择其一最主要的地方加注就可以,其它地方无需标注。
全文中引用文献只能按顺序标注。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中文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书写,英文内容采用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编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告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⑥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⑦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负责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
主要责任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中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等”字,外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et al”字。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之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英文文献标题,除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为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日文文献,人名的汉字需用日文汉字,不使用中文汉字及其简化汉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写第几版。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
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著录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与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缩微制品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光盘依据标签、附件著录;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
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 语文 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以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相适配。学生对文言文教学极度反感乃至于厌学,甚至连老师们自己也被烦琐的文言文教学弄得焦头烂额,以至于文言文大有被视作“鸡肋”甚或“洪水猛兽”之势。那么文言文教学路在何方?重点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实施对策。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 语文 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一)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它得到长远的发展。 语文 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的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从教师的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教师虽然苦口婆心的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的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这种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三)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首先,加强教师主导意识。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它是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艺术宝库。但由于文言文自身文言分离、古奥难懂等特点,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语言障碍,难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理解文言文有时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和帮助,需要教师充当纽带和桥梁。文言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其次,顺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文言文的学习价值,充分把握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以确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有用信息”。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性问题。尽管《普通高中 语文 课程标准(实验)》中已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但作为一个高中 语文 教师,不能仅仅作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执行者,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大 语文 观念,成为教材的主动“编导者”。确立科学、切实有效而又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自读 高中学生有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代汉语字典)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文课文。基于这一点,在上文言文时,用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自读,读课本,读课文下注解,读课后问题。教师明确提出要求: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讨论 在自读过后,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以便培养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比如在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留军壁邺”,学生提出课文注释“壁”为“驻扎”不妥。经小组热烈讨论后得出:古时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表示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而当时魏王派救兵是无实意救赵,只持观望态度,故“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表示要做长时间的停留。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答案找到了。又激发了合作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3、探究 过去教师由于“满堂灌”而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久而久之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节省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这句中理解“夺”、“与”是关键。教师可停下来,让学生自己探究。 “夺”和“与”。学生快速查字典得出“夺”有“抢夺”、“夺易(改动)”二义,“与”亦有“给予、“与同(赞同)”二义,而课文注释都取前者。疑惑产生教师再适当引导:和屈原“同列”的上大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的宪令草稿,在情理上似乎有些不可能。于是,学生经过深入探究得出。夺”作“改动”讲,“与”作“赞同”讲,就能反映出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三、结语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问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鉴于因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产生的字词句难以理解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放绘学生自己来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努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进而养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莉.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12). [2]吴基西.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中学 语文 (下旬·大 语文 论坛),2010(8). [3]曾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实践[J]. 语文 学刊,2009(19).查阅更多相关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毕业致谢信范文 、 调研报告毕业论文范文 、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
文言文到底怎样教 宝坻五中 吴淑静 杨占平 许俊霞 【内容提要】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做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精讲精练 灵活方法 提高实效 积累迁移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
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教”的因素: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记笔记,然后从中抽题训练;或者偏重知识教学,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当作重点,其他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
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古文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大手笔地、适宜学情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并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
所以,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如讲究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等成功经验,形成有文言特点的、灵活而实用的教学体系。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教学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
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文言的前提。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一)、教师富有 *** 。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林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 *** 。
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快速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会讲的。”但我们哪肯罢休,生怕落掉一句一字,同桌商量好你记第一句,我记第二句,他记第三句。
真是语言美、艺术美的享受,如坐春风,让我从此迷上古典文学。我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夸张溢美。
仔细想一想,您是否也享有过这样的课,让您曾经有过很大的思想触动?创造出这样的课,老师肯定投入了他的 ***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感,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忧或憎。
应该说,要想在课堂上充满 *** ,教师就应熟悉历史,读懂古人,才能以情 *** 。试想,不懂曹操,怎能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怀激越?不懂苏轼,怎能领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弃疾,怎能理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与激愤?教师的 *** 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价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二)、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
《三峡》导语为:“我们先一起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千里江陵”指的什么,“万重山”指的是哪里?”这样引到美不胜收的三峡;以古今对比导入,《捕蛇者说》导语为:“我们的和人民正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税制被废止了,而且还给予一定补贴,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作为对比的《捕蛇者说》深刻地揭示了苛刻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深重。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 *** 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你大概要的是笔记类小说,给你推荐几部,都是比较有名的经典:一、<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二、《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三、《齐东野语》 20卷,宋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
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
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 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
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细则: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需按出现顺序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置于所引内容最末端,按上标处理。如: *****[1]。
另外,同一篇文献在文中如多处引用,选择其一最主要的地方加注就可以,其它地方无需标注。
全文中引用文献只能按顺序标注。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中文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书写,英文内容采用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编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告
[序号]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⑥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⑦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负责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
主要责任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中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等”字,外文文献在第3名作者后加“et al”字。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之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英文文献标题,除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为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日文文献,人名的汉字需用日文汉字,不使用中文汉字及其简化汉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写第几版。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
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著录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与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缩微制品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光盘依据标签、附件著录;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
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真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
一方面,“真实”是一切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要想搞好新课程改革,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
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必须以“真实”为基石。 一、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对话是人与知识、情感、思想联系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多次与课本交流对话,学生入本悟情、体情、生情、创情,实现与课本、教师、生生间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学生与课本对话。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各种课本之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近课本,走进课本,与课本进行广泛地对话交流。例如:语文品读《将进酒》,教师提醒学生结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来把握诗的意境,那么学生就会在驰骋的诗歌想像中与李白一起抛洒内心的郁闷和飘逸;鉴赏《兵车行》时,学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领悟杜甫凝重苍凉的忧思。
此时传统意义上的解释、记忆方法要摒弃,学生面对课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这样才能进行平等地对话。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学习素养。
2、师生对话。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也不例外,它依然强调师的主导和生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我们早已明确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但我们现在不少教师依然独霸课堂舞台仍旧是课堂的主宰,填鸭式教学依然充斥于课堂。 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谁统治谁,谁主宰谁,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红娘”,有时候扮演听众,有时候变成导演等。
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制造情境,创设情景,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指导牵引,把科学殿堂的绝色佳境推荐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 学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然而这种对话方式正是动态思想,动态教学的最佳体现。 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 ”教师要适当的时候调节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
是一个优秀学生所必备的品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课本、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自己心灵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创造思维,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追问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这才算是学以致用。 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搞形式。
但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
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 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
(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师有学生有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 [5]赵年秀:《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 [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 [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 [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 [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 [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 [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 [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 [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 [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 [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 [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 [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5]赵年秀:《 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人们常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具有巧妙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快而高效地提高他们的这一技能呢? 一、把握教材,功在课外 语文教学教材文体不一,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决定不同的教法.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力争在每篇课文中让学生掌握理解分析文章的规律和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提高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的设计能力,其前提是教师要有效的把握教材,对教材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领悟.所谓全面,就是要对文本全方面、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限于局部,不可有所偏废;所谓深刻,就是执教者通过反复的玩味,对文本有了自己精准的、深层次的甚至是创造性的理解,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的理解,不仅仅是拘于权威资料的解读.教师只有做到对教材全面深刻的把握,才能有教师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才清楚文本的核心命意指向,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内容,厘清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方向,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单纯集中又紧扣要害.比如教学一篇小说,教师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等三要素,还要对其有特色的方面多作理解、把握,或是特殊的背景,或是语言,或是美感,或是艺术手法,或者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等等.而在对这些具体的任何一方面的理解上,务必做到透彻、深刻.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就要对其中故事情节中的“巧”(特别是情节的悬念层叠之美),人物形象描绘的“细”(特别是对菲利普夫妇的心理刻画),主题揭示的“深”(被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等方面要有精细的把握,又如教学《荷花淀》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那种硝烟中的“美”要有深刻的领悟.二、科学提问,调控课堂 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三、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才会认真的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音、投影、幻灯、录象、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课件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它可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单调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使乐学落到实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将同类型文章编排在一块,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比较来认识不同文章的特点.而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以及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学习《将进酒》、《蜀道难》后,我专门布置了两篇文章的比较任务,及时制作了一个课件,通过形象的比较性演示,具体生动地把道理给讲清楚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教版《杜甫诗三首》,在讲授该课时,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才能使他们领悟出诗歌所具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情怀.基于这一点,我用Powerpoint软件将杜甫的人生分为了五大时期,即读书漫游时期、困守长安时期、流亡时期、寓居西南时期、漂泊时期,把有关杜甫的众多信息给学生进行了浓缩,便于他们记忆和掌握.并利用Authware为每首诗制作了一个小动画,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