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版期)、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在确定主题词时,正文应包括论点。5,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要对论文进行主题,用在论文的开头:(1)引言,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醒目、出版物信息、精、论文题目,以供读者检索、关键词或主题词、紧扣主题、完整,排在“提要”的左下方:(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a.提出-论点、作者.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引言又称前言.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列于论文的末尾;d。〈2)论文正文、著作或文章的标题: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准确: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版者。中文。(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以便读者考证、简练、论文正文,便于信息系统汇集.结论: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新颖。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b。6;c。2。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论据,另起一行。引言要短小精悍、提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录、序言和导言。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4。字数少可几十字,要求短1
The inspiration to women from La Traviata
La Traviata inspiration to women 或 La Traviata female character from the survival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The inspiration to women from La Traviata
La Traviata inspiration to women 或 La Traviata female character from the survival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Emma 可以写女性主义什么的茶花女原著是法语的。。。
又是一出爱情悲剧,茶花女忠贞,对爱情至死不渝,对男主人公的“背叛,”直射出她心中无限的爱,不尽的爱。人生短短数十载,一眨眼就过去。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也将回归另一个未知,从此一想,人生苦短,要学会把握。茶花女在她生命尽头,不想男主人公为她死去而伤心,毅然离开了他,其实,我赞同这种做法,这看似崇高,但我却认为他是个下下策,两人共度最后的时光,难道不好吗?也许,我从未尝试过,才会这么“大言不惭”。我只知道,但事情发生时,不要逃避,逃避无用,自欺欺人更是愚蠢。
怎么你的开题报告都还没写啊,现在是交毕业论文的时候啊
歌剧《茶花女》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家皮亚维谱于1853年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创作而成,百余年来盛演不衰,与小说成为世界名著一样,已成为世界歌剧中最受欢迎的保留剧目,并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歌剧。 全剧共分三幕,第一幕刚开始时薇奥莱塔与阿尔弗莱德的《饮酒歌》则是所有唱段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已成为音乐会上久唱不衰的保留曲目;第二幕里阿尔弗莱德的独唱《我年轻狂热的梦》把爱情生活的甜蜜展露无遗,阿氏父亲与薇奥莱塔的二重唱把卑劣与高尚的人格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幕凄美绝望的咏叹调《再见,往昔美丽的梦》表现了薇奥莱塔的忧思和孤寂,主人公的二重唱《远离巴黎》则又充满希望。
辅导文科类本、专科毕业论文(包括自考和成教类、远程网络教育等)、期末论文、课程论文的写作。专业:英语、法律、思政、汉语言文学、历史、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及贸易、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艺术等,q 五九九零四九三一八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埃尔文·舒尔霍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圣桑《死之舞》音乐特征及演奏探析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特点与艺术分析 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曲式分析与演奏研究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 巴托克《小宇宙》曲式分析与教学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式结构研究——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 乔治·利盖蒂钢琴组曲《利切卡尔》分析研究 从曲式分析到风格分析——音乐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民歌《茉莉花》之研究——以江苏、河北两地《茉莉花》为例 对我国现行常用曲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教学与演奏分析 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 古典隽永,情融浪漫—勃拉姆斯三首钢琴三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论奏鸣曲式在胡梅尔钢琴奏鸣曲的运用 钢琴基础教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的阐释与展望——以《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为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论肖邦E大调第四首谐谑曲 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 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乐分析研究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之创作与演奏风格探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曲式分析》课程为例 勋伯格,《在茂密绿叶的遮掩下》-声部连接、和声和谐度、歌词、曲式分析 舒曼《C大调幻想曲》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罗德里戈早期吉他协奏曲研究 一曲壮丽的革命诗篇——柯达伊交响变奏曲《孔雀飞》的曲式分析与内容初探 格拉祖诺夫钢琴奏鸣曲的结构思维研究 李斯特《塔兰泰拉》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 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的咏叹调研究——以杨晓冬的两首咏叹调为例 偏而不离——认知诗学视角下《裂缝》的解读 合唱准备练习探究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徐景新创作歌曲的演唱探微——以《飞天》、《春江花月夜》、《卜算子 咏梅》为例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结合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演唱体会 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浅谈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演奏技法应用及艺术表现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乔治·格什温歌剧《波吉与贝丝》中二首唱段分析研究 由《我爱这土地》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约翰·约阿希姆·匡茨《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创作背景和演奏特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0号第二乐章的双排键电子琴编配与演奏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伊萨伊《第六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及演奏分析 筝曲《醉·舞倾城》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探微 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演唱诠释与研究 歌曲《淋湿的梦》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探析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前天夜里,我的孩子》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土家撒叶儿嗬》的演唱分析 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之研究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湘累》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四川大竹盘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创作技法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 论米夏克低音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以变奏曲WoO 71为例 怀揣思乡情 盼望归故乡——探究《望乡词》的艺术情感及分析 交响组曲《五行》之创作体会与技法分析 库夏科夫《冬季素描组曲》音乐创作及演奏分析 特奥巴尔德·波姆《大波兰舞曲》作品与演奏分析 歌曲《孟姜女》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分析 套曲《夏夜》中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唱元素的呈现——以《在滨海湖上》和《离别》为例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肖邦《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组曲《森林情景》音乐与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红高粱叙事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许学东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分析 路易斯·斯波尔单簧管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以为例 二胡作品《曾侯乙传奇》的二度创作探索和实践 巴拉基列夫“回教风幻想曲”《伊斯拉美》演奏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巴赫《创意曲集》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裕固族民歌《木拉呗哩》的演唱探析 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 塔克塔谢维利《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与演奏技巧分析 Max Reger三首中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演奏分析 何占豪古筝三重奏《姐妹歌》的演奏分析 宋词新曲的演唱分析——以音乐会中两首曲目为例 肖邦《波兰舞曲》结构特征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的音响版本比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音响版本研究
The inspiration to women from La Traviata
又是一出爱情悲剧,茶花女忠贞,对爱情至死不渝,对男主人公的“背叛,”直射出她心中无限的爱,不尽的爱。人生短短数十载,一眨眼就过去。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也将回归另一个未知,从此一想,人生苦短,要学会把握。茶花女在她生命尽头,不想男主人公为她死去而伤心,毅然离开了他,其实,我赞同这种做法,这看似崇高,但我却认为他是个下下策,两人共度最后的时光,难道不好吗?也许,我从未尝试过,才会这么“大言不惭”。我只知道,但事情发生时,不要逃避,逃避无用,自欺欺人更是愚蠢。
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杜十娘1624年,茶花女1848年),在空间上东西方相隔万里,沐浴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她们的生活遭遇却非常相似:同是红极一时的都市名妓,貌美出众,但却饱尝了人间的屈辱痛苦,她们敢于为了争取幸福生活而斗争:两者的命运结局也很悲惨:一个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怀报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满箱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滚的江心:一个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她们天生丽质,才艺超群,虽然身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一. 本源形象 杜十娘出自16世纪明朝文人冯梦龙之手.冯梦龙出生于一个封建文人家庭,由于科场屡试不中,心中抑郁,使她过起了烟花酒楼的生活,他不仅了解妓女的生活,而且熟悉她们的性情和爱憎,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特别是冯梦龙曾经热恋过一名妓女,她同情这些风尘女子,杜十娘便成了其作品中借以反映这些下层妓女辛酸血泪史的代表.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真可谓受尽凌辱,饱尝辛酸.虽然杜十娘身处教坊,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可是她却保持着‘始终香如故”的纯洁心灵和美好的人生理想,在她被玩弄的躯体里,始终身藏着”不教泥浊陷沟渠”的崇高灵魂.她不甘受命运的摆布, “久有从良之志”,在偶然的相遇中,她爱上了 “忠厚志诚”的达官子弟李甲,便把全部的爱倾注到李甲身上,想借助爱情的伟大力量,冲破封建势力的阻碍,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在同阻碍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杜十娘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那敢于同一切破坏自己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她那尊重爱情,重义轻财的高尚品格得到了极大弘扬,她那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毅然决然地投江之举则显示了她如火的个性和刚毅的性格. 继冯梦龙之后,又过了两百年,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写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中篇爱情小说<<茶花女>>,特殊的出身使童年时代的小仲马就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他接触过妓女,在巴黎剧院看戏时,与生活中的 “茶花女”玛丽·普列茜丝一见钟情,热恋了一个月后,小仲马为她负债累累,只好忍痛割爱了.后来当小仲马得知 “茶花女”因病而死时,异常痛苦的跑到 “茶花女”的墓前痛哭了一场,并以 “茶花女”为原型,写下了不朽名著<<茶花女>>. 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当她看到自己被糟蹋的残身不能久留于世时,悲凉的说: “明摆着我比别人寿命短,我要让自己活的更痛快些.”她幻想通过挥霍那些追逐自己的贵族的财产,来索回自己所付出的价值,进而达到报复那些玩弄和侮辱她的资产阶级.她以寻欢作乐来麻痹自己,但内心却厌恶这种堕落的生活,是一个依旧保持天真性情的纯朴善良的女子,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没有被生活的虚假表象所迷惑,她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玛格丽特为了能和阿尔芒在一起过上宁静的乡村生活,瞒着阿尔芒变卖了自己的财物,拒绝了公爵的资助,由此看出她把爱情看得远比金钱重要.玛格丽特更具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这一点从她个人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以及一个人独自吞下与阿尔芒分手后的苦果,一个人心如刀绞地含泪忍受阿尔芒因误解而强加给她的种种打击等方面是显而易见的.而作者在文中用 “茶花女”指代玛格丽特,不仅仅是因为玛格丽特对茶花女的喜爱—房间里布置茶花,出门带着茶花,更是以 “茶花”来比喻玛格丽特的不幸命运—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却遭到狂风暴雨的无情摧残而过早凋零.茶花象征了玛格丽特品格的高尚、心灵的纯洁.玛格丽特,圣洁的茶花女,温柔美丽,恬静脱俗. 以上我们分别从两个文本分析了杜十娘和茶花女各自的形象,那么如果把她们两个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我们先来看“同”的一方面。 二. 1 .美丽的外貌,不幸的出身 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相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这样写道:那名姬姓杜名十娘,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至于茶花女,小仲马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的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由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貌美出众,国色天香.可是,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对穷苦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她们不幸而又自然地落入红楼绿馆中,成了糟人蹂躏、受人践踏的风尘女子.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而巴黎的公爵伯爵侯爵们也纷纷拜倒在茶花女的石榴裙下,愿意为她倾家荡产而在所不惜.不论是生活在中国明代京城的杜十娘,还是出入于十九世纪法国巴黎昂坦街九号的玛格丽特,她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妓女,她们都美貌出众,都是富人贵公子猎艳的对象. 2.美好的理想,勇敢的奋斗 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处在公子王孙、公爵伯爵的纠缠中,长期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但她们纯洁的心灵没有被肮脏的环境所污染,虽然她们身处青楼,从事着为人所唾弃的低贱职业,但她们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她们渴望逃离青楼,跳出火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过上快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她们灵活机智,重情舍财,忍辱负重,同阻碍自己实现美好愿望的恶势力作了勇敢的斗争. 杜十娘幼时因为生活所破被卖入青楼,她并非情愿当妓女,她一心立志从良,找一个与之"情好的郎君"过正常人的生活,当风流倜傥的达官子弟李甲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发现"李公子忠厚老实,甚有心向他"与李公子"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爱情赋予了杜十娘无穷的力量,为了能嫁给李甲从良为妾,她精心策划,巧妙安排,勇于争取.当贪财无义的鸨母想打发身无分文的李甲离开教坊时,机智的杜十娘挺身而出,以赎金为诱饵,引诱鸨母上钩,再用激将法,堵其退路,让鸨母不能反悔,最后当她把银钱三百两交于鸨母时,见鸨母似有悔意,便以自己让鸨母人财两空相威胁,迫使鸨母践约成全她的从良美事.当李甲惧怕老父盛怒,而难以携妾于归,展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时,杜十娘又献出了"权作浮居"的万全之策.同时,她还打算用自己出卖声色所得的钱财,去打动李甲之父李布政的心,希望他能同意她和李甲的婚事.作品中的这些关于杜十娘为实现美好人生理想而勇于争取的事迹描写,充分表明杜十娘要摆脱被玩弄、被侮辱生活的决心. 玛格丽特本是纯洁的农村姑娘,不幸的命运使她失足为妓,自从步入风尘,她便成为资产阶级公子哥们的玩物和商品.她房间里富丽堂皇的陈设和外观雍贵的梳妆间, “每件雕刻精湛的用具上都镌刻着各种不同的人名开头字母和五花八门的纹章标记.”表面上看,她的生活豪华奢侈,承恩受宠,但暗中却受尽欺凌侮辱,没日没夜的奢华堕落的巴黎生活,使她精神上感到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中没有快乐、温暖,遇不到一个真诚相待的人,到处都是虚情假意、冷酷而又自私.她曾如是说: “巴黎的生活,看起来使我十分幸福,却燃烧不起我的热情,反而使我厌烦.” “我的幸福就是找一个高尚的男人,他不问我的身世,他是我肉体的爱人,更是我印象中的爱人.”她在圣洁的灵魂中等待属于她的那份良缘.当英俊潇洒的阿尔芒来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发现阿尔芒不仅正直善良而且真心爱她时,她的内心深处又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为了爱情,她愿意放弃从前的一切,卖掉对她来说 “犹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须臾不可离开的马车、钻石、披巾”,断绝了与公爵的关系,远离让她感到恶心的巴黎,来到清净的农村.她对阿尔芒说: “你想,既然我享受到新的生活,若要我再过从前的生活,我会活不长的.”她甚至想和阿尔芒一起到意大利去,她说: “我卖掉我所有的东西,我们到那边去生活,丝毫不留下我过去的痕迹,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玛格丽特这一系列变卖家产的行为和发自肺腑的言语,都确切表达了她为追求新生活而不惜放弃一切的决心. 3.生命的终止,思想的永恒 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结局都是悲惨的,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牺牲自己. 杜十娘虽然逃出了京城教坊,摆脱了妓女生涯.但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李甲抵挡不住萍水相逢的盐商孙富的一番挑唆和一千两银子的诱惑,而将她卖与孙富.面对这刚刚脱离又遭唾弃的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她虽然伤心绝望,但没有痛苦流涕、呼天抢地,她没有心存任何侥幸心理,没有丝毫委曲求全之态,更没有用箱中的百宝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她深知,乞求讨不来做人的尊严,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在痛恨自己的痴迷,仇恨造物主的捉弄,诅咒礼法的虚伪之悲愤难当之时,她只是冷笑一声,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复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俗话说,悲莫大于伤心,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在爱情失败,人生理想破灭,生存希望无存三重打击下,怀抱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百宝箱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阴曹水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玛格丽特命运坎坷,年轻贵族阿尔芒的出现,让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玛格丽特,这个渴望摆脱命运摆布的女人,本以为抓住了爱情这根救命的稻草,可以和阿尔芒相守下去.这时,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先生的出现却让这段幸福的时光刹那间烟消云散.社会地位的悬殊,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正直善良”的杜瓦尔先生是不会让儿子走上“身败名裂”的不归路的.因此,杜瓦尔先生用充满慈父般的态度,充满深情的语气让茶花女明白,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如何破坏阿尔芒的前途和阿尔芒妹妹的婚姻幸福以及整个家族的荣誉,从而要求她放弃对阿尔芒的爱情时,玛格丽特流泪了,同时也清醒了.社会现实让她清醒地意识到:她永远不会走出过去的阴影,她不该对生活有过高的要求.因为她只是一个妓女,一个妓女是与荣誉无缘的.在万般的不舍和煎熬中, 玛格丽特答应了杜瓦尔先生,忍痛离开了挚爱的阿尔芒,独自忍受疼痛的折磨. 玛格丽特重返巴黎后,几乎不想睡觉,她到处参加舞会,甚至喝得半醉,执意加重自己的病情.最后,在只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久别于人世. 杜十娘和茶花女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真情难觅的现代社会,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她们的生命虽已终止,但她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 以上我们比较分析了杜十娘和茶花女二人的相同的一面,然而她们毕竟出自两位作家之手,而且生活在东西放两个不同的时代,因此她们二人身上也有差异。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 在人身自由度方面,杜十娘的人身自由处处受人限制,当她身处教坊时,鸨母就是她的所有者,她就是鸨母的“摇钱树”,鸨母拥有她人身归属的所有权.当杜十娘逃出教坊后,又成了李甲的附属品,瓜洲岸边酒楼里的一番谈话,李甲就把她卖与徽州盐商孙富.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就是这样一件卖与人身自由任人买卖的商品.,只因为她是青楼一妓女。 而玛格丽特则有着比杜十娘更好的处境.“谁想让她成为自己的情妇,必须经得她的同意.”她有权回绝愿为她倾家荡产的伯爵的纠缠,也有权利选择善良的阿尔芒成为她的情人.人身自由度不同,是因为她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所致。具体地说,杜十娘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青楼之中,男权统治的社会,女性被当作男性的财物,可以买卖,送人,更何况是一个妓女呢?而玛格丽特则生活在资本主义的巴黎上流社会,她是一个交际花。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与观念相对较浓,因此她与杜十娘相比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好了许多。 在个人爱情生活上,杜十娘与玛格丽特对待爱情和“爱人”的具体方式不同。杜十娘为了和李甲在一块可谓费尽心机:既献计献策又出资相助。可以说,杜十娘是一片火热的真情。而李甲对杜十娘的爱则不够坚定深沉,他脑子里还有太多的门第观念。这相对于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就肤浅多了。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片痴情,为了邂逅玛格丽特的种种努力以及对玛格丽特的真情彻底打动了玛格丽特,而李甲则有负于杜十娘。如果说,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因为杜瓦尔先生的敢于和反对这一外部原因,那么李甲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则更多的是因为李甲爱的不够坚定与勇敢这一内部原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杜十娘死于怒,怒的是 “梁间太子太无情”的负心汉;茶花女死于怨,怨的是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势力.杜十娘在人生理想破灭、爱的愿望消失、生的希望无存的三重打击之下, 她性格中倔强的因素驱使她作出最后也是最壮烈的反抗:怒而跳江。她以瞬间的动作来完结自己的一生,来宣称同这个世界的决裂. 爱,就是无私的奉献.真正伟大的爱情,是为了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当爱情之火被杜瓦尔先生踩灭之后, 玛格丽特不但不能像杜十娘痛骂孙富一样痛骂杜瓦尔先生,也不能以投江、上吊等瞬间动作来了却自己的生命.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样做,会暴露杜瓦尔先生 “正直”的真面目,进而伤了善良的阿尔芒的心.所以她只能忍辱负重,重返巴黎,操持旧业,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不可救药的妓女,再次忍受贵族老爷的迫害,而且还要遭受不明真相的阿尔芒的恶毒报复,以此来断绝阿尔芒对自己的爱.因此, 玛格丽特在精神折磨和病体的双重打击下,以慢性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杜十娘和茶花女最终都以她们年轻而美丽的生命为代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惆怅和感叹。 四.悲剧原因 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的京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虽然杜十娘和茶花女这两位女性都为了追求理想做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她们的追求过程都无法避免地被罩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最后都以结束生命的悲剧结局收场.她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明代万历年间,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三从四德观念根深蒂固,妇女处于被忽视受压迫的地位,许多残忍的清规戒律控制着妇女的思想,而处于社会最地层的妇女更是无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能任人践踏、随人侮辱。.<<明会典>>第一百六十三卷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亦同之.可见,杜十娘与李甲的婚姻是不被封建社会的法律所认可的.更何况李甲出身官宦之家, “拘于礼法,素性方严.”和杜十娘相比,李甲真正爱的是他自己的阶级门第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名誉地位,李甲真正尊重的是他 “素性方严”的父亲和以他父亲为代表的具有封建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旧势力.恩格斯说: “在阶级社会中,不论在哪一种场合下,婚姻都是有双方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因此,杜十娘的美好追求终究要化为一个悲壮的破碎的梦。这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的悲剧。 19世纪的法国巴黎,车马喧嚣,一派繁荣景象,资本主义已处于成熟阶段,虽然没有中国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但门第等级观念依然存在.妓女身份仍是不能被人们所认同的肮脏物.玛格丽特这样说到, “我们不再是有生命的人,而是东西,我们在他们的自尊心里占首位,在他们的敬重心里占末位.只要我们不再满足我们情人的虚荣心,那么他们就要抛弃我们,漫长的夜晚就要继首漫长的白天的到来.”她们只是富人的玩物,整天被达官贵人、老爷少爷追逐玩弄.即使由于纵欲过度引起肺病恶化,她也不能休息,而是必须强装欢笑.阿尔芒的父亲,资本家的代表—杜瓦尔先生是不会允许玛格丽特这个妓女来做他的儿媳妇的,因为他认为这样会断送阿尔芒的前程和家族的荣誉.在这样的情况下,玛格丽特的结局不言而喻,.正是杜瓦尔先生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和等级观念扼杀了茶花女过正常人生活的梦想,也扼杀了茶花女和阿尔芒的爱情。这是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 杜十娘与茶花女都是女性的悲剧性结局,她们是其所生活的时代的缩影和所在群体的代表,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然而又都事与愿违,这不仅有她们性格上的原因,更是有其所生活的社会造成的,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她们无法超越社会,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杜十娘以自己的死来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茶花女用自己的死来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透过作者的笔触,我们看到了冯梦龙和小仲马同样的深情,同样的惋惜,同样的对于黑暗旧势力的不满和鞭挞。
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杜十娘1624年,茶花女1848年),在空间上东西方相隔万里,沐浴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她们的生活遭遇却非常相似:同是红极一时的都市名妓,貌美出众,但却饱尝了人间的屈辱痛苦,她们敢于为了争取幸福生活而斗争:两者的命运结局也很悲惨:一个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怀报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满箱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滚的江心:一个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她们天生丽质,才艺超群,虽然身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一. 本源形象 杜十娘出自16世纪明朝文人冯梦龙之手.冯梦龙出生于一个封建文人家庭,由于科场屡试不中,心中抑郁,使她过起了烟花酒楼的生活,他不仅了解妓女的生活,而且熟悉她们的性情和爱憎,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特别是冯梦龙曾经热恋过一名妓女,她同情这些风尘女子,杜十娘便成了其作品中借以反映这些下层妓女辛酸血泪史的代表.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真可谓受尽凌辱,饱尝辛酸.虽然杜十娘身处教坊,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可是她却保持着‘始终香如故”的纯洁心灵和美好的人生理想,在她被玩弄的躯体里,始终身藏着”不教泥浊陷沟渠”的崇高灵魂.她不甘受命运的摆布, “久有从良之志”,在偶然的相遇中,她爱上了 “忠厚志诚”的达官子弟李甲,便把全部的爱倾注到李甲身上,想借助爱情的伟大力量,冲破封建势力的阻碍,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在同阻碍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杜十娘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那敢于同一切破坏自己幸福生活的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她那尊重爱情,重义轻财的高尚品格得到了极大弘扬,她那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毅然决然地投江之举则显示了她如火的个性和刚毅的性格. 继冯梦龙之后,又过了两百年,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写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中篇爱情小说<<茶花女>>,特殊的出身使童年时代的小仲马就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他接触过妓女,在巴黎剧院看戏时,与生活中的 “茶花女”玛丽·普列茜丝一见钟情,热恋了一个月后,小仲马为她负债累累,只好忍痛割爱了.后来当小仲马得知 “茶花女”因病而死时,异常痛苦的跑到 “茶花女”的墓前痛哭了一场,并以 “茶花女”为原型,写下了不朽名著<<茶花女>>. 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当她看到自己被糟蹋的残身不能久留于世时,悲凉的说: “明摆着我比别人寿命短,我要让自己活的更痛快些.”她幻想通过挥霍那些追逐自己的贵族的财产,来索回自己所付出的价值,进而达到报复那些玩弄和侮辱她的资产阶级.她以寻欢作乐来麻痹自己,但内心却厌恶这种堕落的生活,是一个依旧保持天真性情的纯朴善良的女子,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没有被生活的虚假表象所迷惑,她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玛格丽特为了能和阿尔芒在一起过上宁静的乡村生活,瞒着阿尔芒变卖了自己的财物,拒绝了公爵的资助,由此看出她把爱情看得远比金钱重要.玛格丽特更具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这一点从她个人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以及一个人独自吞下与阿尔芒分手后的苦果,一个人心如刀绞地含泪忍受阿尔芒因误解而强加给她的种种打击等方面是显而易见的.而作者在文中用 “茶花女”指代玛格丽特,不仅仅是因为玛格丽特对茶花女的喜爱—房间里布置茶花,出门带着茶花,更是以 “茶花”来比喻玛格丽特的不幸命运—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却遭到狂风暴雨的无情摧残而过早凋零.茶花象征了玛格丽特品格的高尚、心灵的纯洁.玛格丽特,圣洁的茶花女,温柔美丽,恬静脱俗. 以上我们分别从两个文本分析了杜十娘和茶花女各自的形象,那么如果把她们两个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我们先来看“同”的一方面。 二. 1 .美丽的外貌,不幸的出身 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相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这样写道:那名姬姓杜名十娘,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至于茶花女,小仲马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的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由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貌美出众,国色天香.可是,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对穷苦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她们不幸而又自然地落入红楼绿馆中,成了糟人蹂躏、受人践踏的风尘女子.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而巴黎的公爵伯爵侯爵们也纷纷拜倒在茶花女的石榴裙下,愿意为她倾家荡产而在所不惜.不论是生活在中国明代京城的杜十娘,还是出入于十九世纪法国巴黎昂坦街九号的玛格丽特,她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妓女,她们都美貌出众,都是富人贵公子猎艳的对象. 2.美好的理想,勇敢的奋斗 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处在公子王孙、公爵伯爵的纠缠中,长期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但她们纯洁的心灵没有被肮脏的环境所污染,虽然她们身处青楼,从事着为人所唾弃的低贱职业,但她们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她们渴望逃离青楼,跳出火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过上快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她们灵活机智,重情舍财,忍辱负重,同阻碍自己实现美好愿望的恶势力作了勇敢的斗争. 杜十娘幼时因为生活所破被卖入青楼,她并非情愿当妓女,她一心立志从良,找一个与之"情好的郎君"过正常人的生活,当风流倜傥的达官子弟李甲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发现"李公子忠厚老实,甚有心向他"与李公子"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爱情赋予了杜十娘无穷的力量,为了能嫁给李甲从良为妾,她精心策划,巧妙安排,勇于争取.当贪财无义的鸨母想打发身无分文的李甲离开教坊时,机智的杜十娘挺身而出,以赎金为诱饵,引诱鸨母上钩,再用激将法,堵其退路,让鸨母不能反悔,最后当她把银钱三百两交于鸨母时,见鸨母似有悔意,便以自己让鸨母人财两空相威胁,迫使鸨母践约成全她的从良美事.当李甲惧怕老父盛怒,而难以携妾于归,展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时,杜十娘又献出了"权作浮居"的万全之策.同时,她还打算用自己出卖声色所得的钱财,去打动李甲之父李布政的心,希望他能同意她和李甲的婚事.作品中的这些关于杜十娘为实现美好人生理想而勇于争取的事迹描写,充分表明杜十娘要摆脱被玩弄、被侮辱生活的决心. 玛格丽特本是纯洁的农村姑娘,不幸的命运使她失足为妓,自从步入风尘,她便成为资产阶级公子哥们的玩物和商品.她房间里富丽堂皇的陈设和外观雍贵的梳妆间, “每件雕刻精湛的用具上都镌刻着各种不同的人名开头字母和五花八门的纹章标记.”表面上看,她的生活豪华奢侈,承恩受宠,但暗中却受尽欺凌侮辱,没日没夜的奢华堕落的巴黎生活,使她精神上感到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中没有快乐、温暖,遇不到一个真诚相待的人,到处都是虚情假意、冷酷而又自私.她曾如是说: “巴黎的生活,看起来使我十分幸福,却燃烧不起我的热情,反而使我厌烦.” “我的幸福就是找一个高尚的男人,他不问我的身世,他是我肉体的爱人,更是我印象中的爱人.”她在圣洁的灵魂中等待属于她的那份良缘.当英俊潇洒的阿尔芒来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发现阿尔芒不仅正直善良而且真心爱她时,她的内心深处又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为了爱情,她愿意放弃从前的一切,卖掉对她来说 “犹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须臾不可离开的马车、钻石、披巾”,断绝了与公爵的关系,远离让她感到恶心的巴黎,来到清净的农村.她对阿尔芒说: “你想,既然我享受到新的生活,若要我再过从前的生活,我会活不长的.”她甚至想和阿尔芒一起到意大利去,她说: “我卖掉我所有的东西,我们到那边去生活,丝毫不留下我过去的痕迹,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玛格丽特这一系列变卖家产的行为和发自肺腑的言语,都确切表达了她为追求新生活而不惜放弃一切的决心. 3.生命的终止,思想的永恒 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结局都是悲惨的,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牺牲自己. 杜十娘虽然逃出了京城教坊,摆脱了妓女生涯.但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李甲抵挡不住萍水相逢的盐商孙富的一番挑唆和一千两银子的诱惑,而将她卖与孙富.面对这刚刚脱离又遭唾弃的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她虽然伤心绝望,但没有痛苦流涕、呼天抢地,她没有心存任何侥幸心理,没有丝毫委曲求全之态,更没有用箱中的百宝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她深知,乞求讨不来做人的尊严,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在痛恨自己的痴迷,仇恨造物主的捉弄,诅咒礼法的虚伪之悲愤难当之时,她只是冷笑一声,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复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俗话说,悲莫大于伤心,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在爱情失败,人生理想破灭,生存希望无存三重打击下,怀抱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百宝箱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阴曹水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玛格丽特命运坎坷,年轻贵族阿尔芒的出现,让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玛格丽特,这个渴望摆脱命运摆布的女人,本以为抓住了爱情这根救命的稻草,可以和阿尔芒相守下去.这时,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先生的出现却让这段幸福的时光刹那间烟消云散.社会地位的悬殊,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正直善良”的杜瓦尔先生是不会让儿子走上“身败名裂”的不归路的.因此,杜瓦尔先生用充满慈父般的态度,充满深情的语气让茶花女明白,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如何破坏阿尔芒的前途和阿尔芒妹妹的婚姻幸福以及整个家族的荣誉,从而要求她放弃对阿尔芒的爱情时,玛格丽特流泪了,同时也清醒了.社会现实让她清醒地意识到:她永远不会走出过去的阴影,她不该对生活有过高的要求.因为她只是一个妓女,一个妓女是与荣誉无缘的.在万般的不舍和煎熬中, 玛格丽特答应了杜瓦尔先生,忍痛离开了挚爱的阿尔芒,独自忍受疼痛的折磨. 玛格丽特重返巴黎后,几乎不想睡觉,她到处参加舞会,甚至喝得半醉,执意加重自己的病情.最后,在只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久别于人世. 杜十娘和茶花女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真情难觅的现代社会,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她们的生命虽已终止,但她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 以上我们比较分析了杜十娘和茶花女二人的相同的一面,然而她们毕竟出自两位作家之手,而且生活在东西放两个不同的时代,因此她们二人身上也有差异。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 在人身自由度方面,杜十娘的人身自由处处受人限制,当她身处教坊时,鸨母就是她的所有者,她就是鸨母的“摇钱树”,鸨母拥有她人身归属的所有权.当杜十娘逃出教坊后,又成了李甲的附属品,瓜洲岸边酒楼里的一番谈话,李甲就把她卖与徽州盐商孙富.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就是这样一件卖与人身自由任人买卖的商品.,只因为她是青楼一妓女。 而玛格丽特则有着比杜十娘更好的处境.“谁想让她成为自己的情妇,必须经得她的同意.”她有权回绝愿为她倾家荡产的伯爵的纠缠,也有权利选择善良的阿尔芒成为她的情人.人身自由度不同,是因为她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所致。具体地说,杜十娘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青楼之中,男权统治的社会,女性被当作男性的财物,可以买卖,送人,更何况是一个妓女呢?而玛格丽特则生活在资本主义的巴黎上流社会,她是一个交际花。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与观念相对较浓,因此她与杜十娘相比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好了许多。 在个人爱情生活上,杜十娘与玛格丽特对待爱情和“爱人”的具体方式不同。杜十娘为了和李甲在一块可谓费尽心机:既献计献策又出资相助。可以说,杜十娘是一片火热的真情。而李甲对杜十娘的爱则不够坚定深沉,他脑子里还有太多的门第观念。这相对于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就肤浅多了。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片痴情,为了邂逅玛格丽特的种种努力以及对玛格丽特的真情彻底打动了玛格丽特,而李甲则有负于杜十娘。如果说,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因为杜瓦尔先生的敢于和反对这一外部原因,那么李甲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则更多的是因为李甲爱的不够坚定与勇敢这一内部原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杜十娘死于怒,怒的是 “梁间太子太无情”的负心汉;茶花女死于怨,怨的是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势力.杜十娘在人生理想破灭、爱的愿望消失、生的希望无存的三重打击之下, 她性格中倔强的因素驱使她作出最后也是最壮烈的反抗:怒而跳江。她以瞬间的动作来完结自己的一生,来宣称同这个世界的决裂. 爱,就是无私的奉献.真正伟大的爱情,是为了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当爱情之火被杜瓦尔先生踩灭之后, 玛格丽特不但不能像杜十娘痛骂孙富一样痛骂杜瓦尔先生,也不能以投江、上吊等瞬间动作来了却自己的生命.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样做,会暴露杜瓦尔先生 “正直”的真面目,进而伤了善良的阿尔芒的心.所以她只能忍辱负重,重返巴黎,操持旧业,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不可救药的妓女,再次忍受贵族老爷的迫害,而且还要遭受不明真相的阿尔芒的恶毒报复,以此来断绝阿尔芒对自己的爱.因此, 玛格丽特在精神折磨和病体的双重打击下,以慢性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杜十娘和茶花女最终都以她们年轻而美丽的生命为代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惆怅和感叹。 四.悲剧原因 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的京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虽然杜十娘和茶花女这两位女性都为了追求理想做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她们的追求过程都无法避免地被罩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最后都以结束生命的悲剧结局收场.她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明代万历年间,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三从四德观念根深蒂固,妇女处于被忽视受压迫的地位,许多残忍的清规戒律控制着妇女的思想,而处于社会最地层的妇女更是无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能任人践踏、随人侮辱。.<<明会典>>第一百六十三卷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罚亦同之.可见,杜十娘与李甲的婚姻是不被封建社会的法律所认可的.更何况李甲出身官宦之家, “拘于礼法,素性方严.”和杜十娘相比,李甲真正爱的是他自己的阶级门第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名誉地位,李甲真正尊重的是他 “素性方严”的父亲和以他父亲为代表的具有封建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旧势力.恩格斯说: “在阶级社会中,不论在哪一种场合下,婚姻都是有双方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因此,杜十娘的美好追求终究要化为一个悲壮的破碎的梦。这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的悲剧。 19世纪的法国巴黎,车马喧嚣,一派繁荣景象,资本主义已处于成熟阶段,虽然没有中国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但门第等级观念依然存在.妓女身份仍是不能被人们所认同的肮脏物.玛格丽特这样说到, “我们不再是有生命的人,而是东西,我们在他们的自尊心里占首位,在他们的敬重心里占末位.只要我们不再满足我们情人的虚荣心,那么他们就要抛弃我们,漫长的夜晚就要继首漫长的白天的到来.”她们只是富人的玩物,整天被达官贵人、老爷少爷追逐玩弄.即使由于纵欲过度引起肺病恶化,她也不能休息,而是必须强装欢笑.阿尔芒的父亲,资本家的代表—杜瓦尔先生是不会允许玛格丽特这个妓女来做他的儿媳妇的,因为他认为这样会断送阿尔芒的前程和家族的荣誉.在这样的情况下,玛格丽特的结局不言而喻,.正是杜瓦尔先生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和等级观念扼杀了茶花女过正常人生活的梦想,也扼杀了茶花女和阿尔芒的爱情。这是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 杜十娘与茶花女都是女性的悲剧性结局,她们是其所生活的时代的缩影和所在群体的代表,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然而又都事与愿违,这不仅有她们性格上的原因,更是有其所生活的社会造成的,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她们无法超越社会,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杜十娘以自己的死来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茶花女用自己的死来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透过作者的笔触,我们看到了冯梦龙和小仲马同样的深情,同样的惋惜,同样的对于黑暗旧势力的不满和鞭挞。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怎么你的开题报告都还没写啊,现在是交毕业论文的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