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非典生物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非典生物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非典生物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生命的帐单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感悟颇深《生命的帐单》 深夜,危重病房里,癌症患者迎来了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他的身边。 隔着氧气罩,他含糊地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就一分钟,好吗?死神问:你要一分钟做什么? 他说:我要用这一分钟,最后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敌人,或者听一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的那一声叹息,运气好的话,我也许还能看到一朵花儿由含苞到开放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坏,但我不能答应你,因为这一切,我都留了足够的时间给你欣赏,你却没有珍惜。在你的生命过程中,我从来没见你像今天珍惜这一分钟一样,珍惜任何一个小时或一天,不信,你看我给你列的这份帐单: 在你六十年的生命中,你几乎有一半时间在睡觉,这不怪你,这三十年姑且算我占了你的便宜,在余下的三十年中,你曾经叹息时间过得太慢,叹息的次数一共是一万次,平均每天一次,这其中包括你少年时代在课堂上,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等待升迁的仕途上。在你的生命中,你几乎每天都觉得时间太慢、太难熬,你也因此想出了许许多多消磨时间的办法。 打麻将(以每天两小时算)从青年到老年,你一共耗去6500小时,折合成分钟是39万分钟。 喝酒,每顿以一小时计,从青年到老年,也不低于打麻将的时间。 此外,同事之间应酬,上班时间狂侃甲A联赛以及各种臭电视剧,拿着一张报纸出神,吐烟圈,对着窗外看女同事的大腿发呆,对张三说李四的坏话,对李四说张三的坏话,这又耗去你不低于打麻将和喝酒厂的时间。 除了这些,你还无数次叹息生命脉的无聊,空虚和寂寞,为此,你还强拉邻居、同事或下属打麻将,打扑克,甚至强抢小孙子的电子游戏。你还赶潮流学人家上网,化名温柔帅哥,每天用几个小时泡在“聊天室”里和一大群真真假假的女人谈情说爱。 你还和人煲电话粥,没事上街闲逛,在马路上看人下棋,一支招就是数小时,你还开了无数较强加催眠作用的的会。这使得你睡眠时间远远超出了三十年。而且,你又主持了了许多类似的会,使更多人的睡眠也和你一样超标。还有 死神想继续往下念时,发现病人的生命之火已经熄灭。于是长叹一口气:如果你活着时,能想着节约几分钟的话,你就可以听完我给你记下的帐单了。真可惜,我辛苦了半天又白费了,世人怎么都是这样,总等不到念完生命的帐单,就后悔得死了。 人生犹如时钟一般,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 我们的一生就像文章所说的一样,无聊、埋怨、争斗,不开心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当你回头要做想做的事的时候,死神也如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不给我们留下一分钟,让我们连听完自已生命帐单的时间都没有。 因此,我们为何不在死神留给我们的时间里,珍惜每一天,每一分钟,心情愉快的渡过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陪家人的时间多一些,为自己爱的人多奉献一些,想看花的时间就出去看看花,一切都顺其自然是人生最完美的,与世无争也才是最完美的。

生命的帐单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感悟颇深《生命的帐单》 深夜,危重病房里,癌症患者迎来了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他的身边。 隔着氧气罩,他含糊地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就一分钟,好吗?死神问:你要一分钟做什么? 他说:我要用这一分钟,最后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敌人,或者听一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的那一声叹息,运气好的话,我也许还能看到一朵花儿由含苞到开放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坏,但我不能答应你,因为这一切,我都留了足够的时间给你欣赏,你却没有珍惜。在你的生命过程中,我从来没见你像今天珍惜这一分钟一样,珍惜任何一个小时或一天,不信,你看我给你列的这份帐单: 在你六十年的生命中,你几乎有一半时间在睡觉,这不怪你,这三十年姑且算我占了你的便宜,在余下的三十年中,你曾经叹息时间过得太慢,叹息的次数一共是一万次,平均每天一次,这其中包括你少年时代在课堂上,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等待升迁的仕途上。在你的生命中,你几乎每天都觉得时间太慢、太难熬,你也因此想出了许许多多消磨时间的办法。 打麻将(以每天两小时算)从青年到老年,你一共耗去6500小时,折合成分钟是39万分钟。 喝酒,每顿以一小时计,从青年到老年,也不低于打麻将的时间。 此外,同事之间应酬,上班时间狂侃甲A联赛以及各种臭电视剧,拿着一张报纸出神,吐烟圈,对着窗外看女同事的大腿发呆,对张三说李四的坏话,对李四说张三的坏话,这又耗去你不低于打麻将和喝酒厂的时间。 除了这些,你还无数次叹息生命脉的无聊,空虚和寂寞,为此,你还强拉邻居、同事或下属打麻将,打扑克,甚至强抢小孙子的电子游戏。你还赶潮流学人家上网,化名温柔帅哥,每天用几个小时泡在“聊天室”里和一大群真真假假的女人谈情说爱。 你还和人煲电话粥,没事上街闲逛,在马路上看人下棋,一支招就是数小时,你还开了无数较强加催眠作用的的会。这使得你睡眠时间远远超出了三十年。而且,你又主持了了许多类似的会,使更多人的睡眠也和你一样超标。还有 死神想继续往下念时,发现病人的生命之火已经熄灭。于是长叹一口气:如果你活着时,能想着节约几分钟的话,你就可以听完我给你记下的帐单了。真可惜,我辛苦了半天又白费了,世人怎么都是这样,总等不到念完生命的帐单,就后悔得死了。 人生犹如时钟一般,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 我们的一生就像文章所说的一样,无聊、埋怨、争斗,不开心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当你回头要做想做的事的时候,死神也如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不给我们留下一分钟,让我们连听完自已生命帐单的时间都没有。 因此,我们为何不在死神留给我们的时间里,珍惜每一天,每一分钟,心情愉快的渡过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陪家人的时间多一些,为自己爱的人多奉献一些,想看花的时间就出去看看花,一切都顺其自然是人生最完美的,与世无争也才是最完美的。 生命可贵为了一个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几百个人拼搏了十几个小时; 为了手中周岁的孩子,双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双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为了怀中熟睡的孙儿,七十岁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构成了最伟大的避风港…… 为了生命,我们不屈不挠;为了生命,我们一如既往。因为生命可贵,可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呵护,值得我们关爱。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看看许多物种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体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个体来说,更显得弱小单薄,很容易受到伤害。不消说人类面临疾病、横祸等威胁。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为艰难。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惊的,即使弱小的动植物也不例外。细小的种子珍惜了上天的赐予,不断努力,根拼命往下钻,芽使劲往上挤,就是在坚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惧,只为了接受轻风的爱拂,阳光的淋浴;一只小小的蚂蚁为了难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墙角的壁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尾巴。这些毫不起眼的动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争取享受生命的乐趣,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我们,自诩万物灵长的人类又岂能漠视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人轻易放弃生命。每个人心中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身体健全的人如此,身体不便的人同样如此。健康的人为父母给予的一副好身体而努力,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体验宇宙的神奇时,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索着宇宙中的未知物质;当我们泛湖上,在碧波清风中流涟的时候,哈森迈尔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寻地底的奥秘;当我们翻开手中的书本,欣赏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时,张海迪也许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挥写她对生命的渴望;当我们驻足树林,望着那瑟瑟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时,史铁生也许正沉浸在对生的遐想中。这些残缺的生命为了生命无悔而努力,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贵。 蒙田曾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但很多活着人总不珍惜活着的权利,他们随意对待自己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车臣爆炸、巴以冲突、美军“虐囚”、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着我们:生命啊,多么贵;生命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当你正在呼吸,当你正在心跳时,请记住:生命可贵,可贵生命;关爱生命,奏出动人心弦的最强音。 【点评】 文章先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呵护生命的三个震憾人心的场景,由此点出生命的可贵,再用引证法、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揭示出生命的脆弱、抗争、执著,深入地阐明了应当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义。全文材料丰富,析例准确,不少语句凝练而富于意蕴,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尤其是“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的论述非常精彩,且富有诗意,是一篇佳作。 略有不足的是第五段(即弱小动植物的几个事例)论述上语言不够精粹。 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时,他的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前路漫漫,且不说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说有巨蛇贪婪的眼神,单是那寒风冰雨足以让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生的希望。对,就是它,火! 火就是希望。人类有了火,便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驱赶猛兽,用火抵御严寒,人类得以生存;用火开辟土地,营建家园,用火煮熟食物,告别难以下咽的生肉,人类有了火得以发展壮大。不然,怎会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灵长,万物之精华!”怎会有如此文明繁荣的地球?火,是人类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温暖,火的活力,火的气息。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没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没有朝气,终日消沉,因为它没有火的存在。 是什么让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古迹,搜集资料,还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热讽,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让一个矿井工人深埋地下却竭尽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将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将人的本能挖掘出来,历经数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 是什么让钟南山面对“非典”肆虐的攻击依然沉着?是什么让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坚信必胜的希望,才会在激流中,在荆棘丛中不断前行。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内在的潜能。 希望的伟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进的风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败挫折当前,也能激励你不断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点燃你的生命,让生命在燃烧中得以体现,在发光发热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那么,请点起你的生命之火,让燃烧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 〔评〕本文是根据2004届高三市质检话题作文“火”写就的应试作文。作者从“火”对人类巨大作用引出中心论点:火,是人类的希望。然后用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司马迁用“火”点燃理想,矿井工人用“火”点燃求生欲望,钟南山用“火”点燃必胜信念,事例真实,极富说服力。结尾段的议论深化了中心论点,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树德学校2004年高三市质检作文优卷 周志腾老师供稿) 生命之草 木渎实验小学六(2)班 朱一 不知何时,我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知何时,我嘤嘤哭泣。但四周依然朦胧,依旧昏暗…… 我知道那湿润、泥泞的物体叫土;我知道我必须用幼嫩的叶破土而出。我用微弱之力往上顶着,一次次,我努力了,一次次,我失败了。终于,我看见了刺目的金光,听到了清脆的鸟鸣。 看着自己,满身朝气蓬勃的嫩绿,虽然很渺小,但我还是自得地笑了。可举目四望,只见纯白剔透的百合优雅挺立,只见娇艳玲珑的玫瑰散发幽香。我自卑地低下了头,我明白自己原来如此暗淡无光,如此渺小微弱,如此地微不足道…… 我同青松翠柏一样释放着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很清新,很纯净。可人们只是不停地赞扬苍翠的松柏,我不能受到青睐,得到的只是匆匆而过的余光。 秋天,纷飞的落叶透着一股忧愁,我也变得又枯又黄。我回忆过去:我用自己青翠的身体点缀着大地,衬托着花朵;我用自己微弱的身体净化空气,我把自己毫不起眼的身体,把自己的短暂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人类,可自己得到了什么? 这时,甜甜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看,小草多可爱呀!生命力多顽强呀!”我心头一振,原来我也如一潭清水般浓郁清新,我也像鲜花翠树般为大地奉献,我也同样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一阵欣慰涌上心头,我的一生同样如此灿烂。虽然我在渐渐枯竭,渐渐消失,但来年的春天,我会依然翠绿,依然可爱,依然默默奉献,依然无怨无悔…… 【荐评】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弱小生命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读后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注:本文刊登在2002年4月份的《读读写写》 生命之歌 我想唱首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 2003年7月7日,4时30分。我从信箱里匆匆取出《新民晚报》,如同往日一样,虽然临近考试,可看报仍是我多年的习惯。视线划过一版、二版、……十五版。猛然,眼前一亮:伊朗连体姐妹欲做分头手术!伴着一声惊叫,这对姐妹花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除了一部分头骨连在一起外,她俩和普通人并无任何区别,只是两双略带忧郁的明亮大眼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得知了她们已有29岁了,我又是一惊:她们哪来这么大的勇气?这手术可是九死一生啊!我真的替她们担心。面对死亡的威胁,姐妹俩都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这又是多么美丽的心灵! 7月8日。取到报纸,我打破常规,直接翻到了十五版。据我推断,这则新闻应有连续报道。果然不出所料,整个版面几乎都刊登了这则消息。然而,醒目的大字标题让我新一凉:手术遇到麻烦!我感到似乎周围的空气凝固了,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原来她们的头骨比预计的要厚,所以手术耗时要多一些,医生在切割时只能一毫米一毫米地进行。我简直比她们还要害怕,我能做的是,只有为她们祈祷,再祈祷。 7月9日。一到时间我就急急地奔下了楼,快速取出报纸,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十五版。“啊,怎么会这样!”我失声大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报纸上却清清楚楚,写着这对姐妹花死亡的消息。顿时,鼻子一酸,我的脸颊上挂满晶莹的泪珠,姐妹俩的照片被放大后刊登在报纸上,然而她们那微笑却已成为一种永恒……连头姐妹在近三十年中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活的情景,飞速在我眼前闪过。如今,为了更灿烂的明天,她们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 我真的想为这对姐妹花唱首歌,一支含着泪水唱出的美丽哀婉的歌,在为她们活出如此绚丽的生命乐章而骄傲的同时,祝福她们在去天国的路上走好。也许,这也是全世界知道这对姐妹的人心底里最想唱的歌,这是一首以死为代价的追求生命的歌…… 生命之竹 作者:刘葛巍 当悠悠的春风吹绿了杨柳的枝丫,当甜甜的春雨润湿了小草眉眼的时候,竹林里以遍地是毛茸茸的尖尾巴____那就是竹笋.他们偎依在清秀挺拔的竹子身边,尽情允吸雨水,努力长大,这时候,竹笋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人们可以把它做成各种佳肴,尽情享受,更多的竹笋则继续生长,一天一个高度,这时的竹子是勇于奉献的,更是茁壮成长的. 夏神来临了,竹笋也长成了翠绿的竹子,这个炎热的盛夏,热的喘不过气来的人们找到了他们理想的小天地____竹林.孩子们在这里做游戏,学生们在这里看书,老人们在这里乘凉,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惬意,茂密的竹叶挡住了炎热的太阳,尽管自己被晒的发烫,他们也不会屈服,偶尔还给人们送上阵阵清凉的风这时的竹子是乐于助人的. 秋天,树叶都枯萎飘落,花儿更是少见,地上的草,田里的稻,形成一片金黄色的世界,然而,在竹林里,仍然春意昂然,因为在这儿,无论仰望,还是俯视看到的总是绿色,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山上的果,田里的稻,都丰收了;而竹子随时都准备着牺牲和献出自己.人们用他们编成竹筐,竹床,竹篓着时的竹子是无私奉献的. 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于寒冷的淫威之下.竹子虽然没有青松强壮,但它特要和青松一样跟风雪搏斗,它被大雪压低了,但没有倒下它被寒风吹弯了,但决不屈服,它终于战胜了严冬,这时的竹子是顽强不屈的. 我爱竹子,它一直吸引着我,引导我不屈服的精神,引导我一直向前进 “生命”话题作文示例 张广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身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精彩生命 何义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寒冷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尽早就结束它”。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让生命精彩起来! 彼岸花 谢娟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 等待着彼岸花…… 也许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守护着生命的花开,也许那是凡高笔下那热烈奔放的向日葵,也许那是照亮夜空一瞬的明亮的烟花……但是花儿总是在生命的彼岸!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等待着花开,等待着…… 所以,我们称之为彼岸花。 卡夫卡曾经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设计了四种结局:或隐于石中,或被遗忘,或……但是有一种结局他没有设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大地上盛开出彼岸花。当它被神鹰啄食肝脏的时候我想他的心是快乐的,生命是圆满的,因为他们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为了花开的那一刻。但是,我们的生命并不能够像曾罗米修斯那样充满传奇,用浓墨重彩的描绘,让彼岸花开满人间大地,人的生命还带着灵魂,灵魂需要出口,所以注定了不能够圆满。所以,我们在跨越生命的高度时,让灵魂飞翔,去听花开的声音…… 在面对着初升的朝阳, 群飞的小鸟,浩翰无限的大海,我们感叹生命的美好,造物主的恩德。 在搀扶着已是夕阳暮年的老人,抱着初生纯净的婴孩, 在父母膝下承欢时,我也感叹人类的亲情的弥足珍贵。 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人生历程的恩爱伴侣面前, 我们感叹着爱情的圣洁和坚贞…… 我们的灵魂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时,生命便悄悄地萌芽。花儿开在了我们的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徐徐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紧紧地扣着心弦,我们一回头:爱的天使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心中的彼岸花盛开着…… 因为花开,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生命有价值。为了生命,我们寻找爱,寻找人类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面对生命,彼岸花开。 由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生命说开去 吕俊 无论是《水浒传》中的“砍头如西瓜”,或是《西游记》中的“皆尽打杀之”,似乎都给人这么一种印象:中国的生命,无论是人是妖都不那么被看重,至少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是这样。黄文炳老先生可谓倒霉之极,不过想捞个小官当当,把宋江给告了,就让人绑在柱子上像片北京烤鸭那样给人生剐了下酒。武松杀张监都时也许是想试试刀锋,便把人家大小十多口无论端灰的倒尿的全都砍了,更不必说《三国演义》里“斩首五千”。那是生命么?草芥都不如。 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几大悲剧”之一的关汉卿老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是那位小妇人的悲剧。实在太可悲了:关老夫子不知是为了升华戏剧情节还是喝多了酒,竟不顾多可怜的生命,让一个弱女子临刑前立下何其狠毒的誓言。咒几个昏官“头上长疮脚底流脓”也就罢了,非得又是大雪三尺又是伏旱三年。老天,得压垮多少房子饿死多少人哪!而我们却对诸多冻饿而死的生命视而不见,并且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分析这上情节是多么巧妙多么的画龙点睛。 于是在国人心中,生命——主要是敌人的,无论仇敌情敌宿敌或阶级敌人——都是一钱不值的。古代、近代甚至当代都渗透着这一种思想,它似乎已深深烙在国人的思想深处,并且大多是通过艺术家的手表现出来的。远的如黄文炳,张都临还有三国里那几千倒霉鬼,近的如《南征北战》里成片被打倒的“国军”士兵,抑或《上甘岭》里像捏死蚂蚁被揍扁的美国大兵。我们在热血沸腾时的同时,很容易忘记一样东西:生命! 结果理所当然地导致了大量的描绘如何戕害生命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艺术家们在“史无前例”中极尽疯狂地拿起“刀枪”刺向自己的敌人。造成了多少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夫妻离心的惨剧,我无法穷举事实。就比如当时吃“牛鬼蛇神”的风潮吧,人既然成了“牛鬼蛇神”也就不成其人了,生命自然无关紧要,架口锅炖了大家分享自然可厚非。至少当时那些抱柴的架锅的是这么想。 记得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为数可观的教师改到这样的内容:临考的前不久我的父母双双过世……但我终于战胜了脆弱走进了考场。我们似乎无法苛责考生,前辈们已然为了渲染艺术效果而能让弱女子发下毒誓,现今的考生当然可以在试卷上将自己的父母送入火葬场,从而博得高分了。 鲜花与毛毛虫 詹新美 曾经有人问我:鲜花与毛毛虫你更怕哪一个?记得当时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大笑起来,笑他居然会问我这么愚蠢的问题。可事隔一年之后。现在想想,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深思的。 鲜花,被誉为“生命之灵魂”的超自然之物。他有着超凡的气质和魅力。每一滴雨露都情愿沾在它粉嫩的脸庞上。直至干涸。每一只蜜蜂都甘心一辈子为它忙碌,每一个人都会莫名其妙地因为她的美丽而雀跃。 鲜花有如此的魅力,我又何须惧怕它呢? 没有人不爱鲜花。没有人不恨那啃啮鲜花的毛毛虫。偶尔看见叶片底下正在犯罪的毛毛虫,我就会毛骨悚然。乍一看它的外貌,简直觉得它面目可憎,就像一个吞噬美丽心灵的魔鬼。这样的魔鬼人皆惧怕,而我也没有理由不惧怕它的。 是的,我一向喜欢鲜花,惧怕毛毛中。可当我看见一只毛毛虫死在人的手指间时,我顿感到鲜花的可怕,因为我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就在一夹指的时间,一个生命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消失得不是那么惘然,因为消失的是我惧怕的一个小小的敌人。假若换成鲜花,只要它的花瓣轻轻飘落,我就会不由的感伤。我害怕毛毛虫的消失,就因为它让我感到鲜花衰败的感伤,同时也因为它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 不知道为何,毛毛虫的死让我难过之极。仅仅因为它把鲜花也带到了死亡的边界吗?不是的,因为它的死同鲜花一样的悲烈。它能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下生存,而且死的时候不吭一声。这就是生命的存在,它的死亡,也代表一个鲜花般生命的消失。如此一来,鲜花和毛毛虫的生命都可叹可悲的,他们的生命一样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鲜花。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它们的生命都是顽强而又不堪一击的。 生命就像一只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生命也像美丽的鲜花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凋落成满地的娇艳,每一片都是热烈的。 每一条生命都是脆弱而又可贵的。生前的毛毛虫为我所惧怕,死后的毛毛虫让我对生命肃然起敬,它打破了“鲜花不败”的生命。 珍爱生命在网上看见川音一位学生自杀了,这是成都市内大学今年自杀身亡的第三个大学生。上个月,我市某重点中学相继有两位学生自杀,一个是殉情服用安眠药,一个是赌气跳楼。去年,本市某小学一个学生因与别的孩子闹矛盾,母亲骂了他一顿,他就服用农药自杀,因救治太迟而不幸身亡。我有一个侄女,13岁,读初一,整天嘻嘻哈哈的,问她成绩时她总是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能考好。结果半期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六名,小姑娘一下子蒙了,在日记里说:“我对不起老师!对

生命可贵为了一个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几百个人拼搏了十几个小时; 为了手中周岁的孩子,双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双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为了怀中熟睡的孙儿,七十岁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构成了最伟大的避风港…… 为了生命,我们不屈不挠;为了生命,我们一如既往。因为生命可贵,可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呵护,值得我们关爱。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看看许多物种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体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个体来说,更显得弱小单薄,很容易受到伤害。不消说人类面临疾病、横祸等威胁。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为艰难。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惊的,即使弱小的动植物也不例外。细小的种子珍惜了上天的赐予,不断努力,根拼命往下钻,芽使劲往上挤,就是在坚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惧,只为了接受轻风的爱拂,阳光的淋浴;一只小小的蚂蚁为了难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墙角的壁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尾巴。这些毫不起眼的动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争取享受生命的乐趣,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我们,自诩万物灵长的人类又岂能漠视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人轻易放弃生命。每个人心中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身体健全的人如此,身体不便的人同样如此。健康的人为父母给予的一副好身体而努力,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体验宇宙的神奇时,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索着宇宙中的未知物质;当我们泛湖上,在碧波清风中流涟的时候,哈森迈尔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寻地底的奥秘;当我们翻开手中的书本,欣赏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时,张海迪也许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挥写她对生命的渴望;当我们驻足树林,望着那瑟瑟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时,史铁生也许正沉浸在对生的遐想中。这些残缺的生命为了生命无悔而努力,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贵。 蒙田曾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但很多活着人总不珍惜活着的权利,他们随意对待自己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车臣爆炸、巴以冲突、美军“虐囚”、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着我们:生命啊,多么贵;生命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当你正在呼吸,当你正在心跳时,请记住:生命可贵,可贵生命;关爱生命,奏出动人心弦的最强音。 【点评】 文章先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呵护生命的三个震憾人心的场景,由此点出生命的可贵,再用引证法、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揭示出生命的脆弱、抗争、执著,深入地阐明了应当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义。全文材料丰富,析例准确,不少语句凝练而富于意蕴,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尤其是“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的论述非常精彩,且富有诗意,是一篇佳作。 略有不足的是第五段(即弱小动植物的几个事例)论述上语言不够精粹。 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时,他的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前路漫漫,且不说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说有巨蛇贪婪的眼神,单是那寒风冰雨足以让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生的希望。对,就是它,火! 火就是希望。人类有了火,便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驱赶猛兽,用火抵御严寒,人类得以生存;用火开辟土地,营建家园,用火煮熟食物,告别难以下咽的生肉,人类有了火得以发展壮大。不然,怎会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灵长,万物之精华!”怎会有如此文明繁荣的地球?火,是人类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温暖,火的活力,火的气息。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没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没有朝气,终日消沉,因为它没有火的存在。 是什么让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古迹,搜集资料,还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热讽,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让一个矿井工人深埋地下却竭尽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将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将人的本能挖掘出来,历经数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 是什么让钟南山面对“非典”肆虐的攻击依然沉着?是什么让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坚信必胜的希望,才会在激流中,在荆棘丛中不断前行。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内在的潜能。 希望的伟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进的风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败挫折当前,也能激励你不断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点燃你的生命,让生命在燃烧中得以体现,在发光发热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那么,请点起你的生命之火,让燃烧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 〔评〕本文是根据2004届高三市质检话题作文“火”写就的应试作文。作者从“火”对人类巨大作用引出中心论点:火,是人类的希望。然后用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司马迁用“火”点燃理想,矿井工人用“火”点燃求生欲望,钟南山用“火”点燃必胜信念,事例真实,极富说服力。结尾段的议论深化了中心论点,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树德学校2004年高三市质检作文优卷 周志腾老师供稿) 生命之草 木渎实验小学六(2)班 朱一 不知何时,我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知何时,我嘤嘤哭泣。但四周依然朦胧,依旧昏暗…… 我知道那湿润、泥泞的物体叫土;我知道我必须用幼嫩的叶破土而出。我用微弱之力往上顶着,一次次,我努力了,一次次,我失败了。终于,我看见了刺目的金光,听到了清脆的鸟鸣。 看着自己,满身朝气蓬勃的嫩绿,虽然很渺小,但我还是自得地笑了。可举目四望,只见纯白剔透的百合优雅挺立,只见娇艳玲珑的玫瑰散发幽香。我自卑地低下了头,我明白自己原来如此暗淡无光,如此渺小微弱,如此地微不足道…… 我同青松翠柏一样释放着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很清新,很纯净。可人们只是不停地赞扬苍翠的松柏,我不能受到青睐,得到的只是匆匆而过的余光。 秋天,纷飞的落叶透着一股忧愁,我也变得又枯又黄。我回忆过去:我用自己青翠的身体点缀着大地,衬托着花朵;我用自己微弱的身体净化空气,我把自己毫不起眼的身体,把自己的短暂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人类,可自己得到了什么? 这时,甜甜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看,小草多可爱呀!生命力多顽强呀!”我心头一振,原来我也如一潭清水般浓郁清新,我也像鲜花翠树般为大地奉献,我也同样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一阵欣慰涌上心头,我的一生同样如此灿烂。虽然我在渐渐枯竭,渐渐消失,但来年的春天,我会依然翠绿,依然可爱,依然默默奉献,依然无怨无悔…… 【荐评】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弱小生命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读后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注:本文刊登在2002年4月份的《读读写写》 生命之歌 我想唱首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 2003年7月7日,4时30分。我从信箱里匆匆取出《新民晚报》,如同往日一样,虽然临近考试,可看报仍是我多年的习惯。视线划过一版、二版、……十五版。猛然,眼前一亮:伊朗连体姐妹欲做分头手术!伴着一声惊叫,这对姐妹花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除了一部分头骨连在一起外,她俩和普通人并无任何区别,只是两双略带忧郁的明亮大眼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得知了她们已有29岁了,我又是一惊:她们哪来这么大的勇气?这手术可是九死一生啊!我真的替她们担心。面对死亡的威胁,姐妹俩都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这又是多么美丽的心灵! 7月8日。取到报纸,我打破常规,直接翻到了十五版。据我推断,这则新闻应有连续报道。果然不出所料,整个版面几乎都刊登了这则消息。然而,醒目的大字标题让我新一凉:手术遇到麻烦!我感到似乎周围的空气凝固了,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原来她们的头骨比预计的要厚,所以手术耗时要多一些,医生在切割时只能一毫米一毫米地进行。我简直比她们还要害怕,我能做的是,只有为她们祈祷,再祈祷。 7月9日。一到时间我就急急地奔下了楼,快速取出报纸,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十五版。“啊,怎么会这样!”我失声大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报纸上却清清楚楚,写着这对姐妹花死亡的消息。顿时,鼻子一酸,我的脸颊上挂满晶莹的泪珠,姐妹俩的照片被放大后刊登在报纸上,然而她们那微笑却已成为一种永恒……连头姐妹在近三十年中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活的情景,飞速在我眼前闪过。如今,为了更灿烂的明天,她们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 我真的想为这对姐妹花唱首歌,一支含着泪水唱出的美丽哀婉的歌,在为她们活出如此绚丽的生命乐章而骄傲的同时,祝福她们在去天国的路上走好。也许,这也是全世界知道这对姐妹的人心底里最想唱的歌,这是一首以死为代价的追求生命的歌…… 生命之竹 作者:刘葛巍 当悠悠的春风吹绿了杨柳的枝丫,当甜甜的春雨润湿了小草眉眼的时候,竹林里以遍地是毛茸茸的尖尾巴____那就是竹笋.他们偎依在清秀挺拔的竹子身边,尽情允吸雨水,努力长大,这时候,竹笋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人们可以把它做成各种佳肴,尽情享受,更多的竹笋则继续生长,一天一个高度,这时的竹子是勇于奉献的,更是茁壮成长的. 夏神来临了,竹笋也长成了翠绿的竹子,这个炎热的盛夏,热的喘不过气来的人们找到了他们理想的小天地____竹林.孩子们在这里做游戏,学生们在这里看书,老人们在这里乘凉,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惬意,茂密的竹叶挡住了炎热的太阳,尽管自己被晒的发烫,他们也不会屈服,偶尔还给人们送上阵阵清凉的风这时的竹子是乐于助人的. 秋天,树叶都枯萎飘落,花儿更是少见,地上的草,田里的稻,形成一片金黄色的世界,然而,在竹林里,仍然春意昂然,因为在这儿,无论仰望,还是俯视看到的总是绿色,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山上的果,田里的稻,都丰收了;而竹子随时都准备着牺牲和献出自己.人们用他们编成竹筐,竹床,竹篓着时的竹子是无私奉献的. 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于寒冷的淫威之下.竹子虽然没有青松强壮,但它特要和青松一样跟风雪搏斗,它被大雪压低了,但没有倒下它被寒风吹弯了,但决不屈服,它终于战胜了严冬,这时的竹子是顽强不屈的. 我爱竹子,它一直吸引着我,引导我不屈服的精神,引导我一直向前进 “生命”话题作文示例 张广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身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精彩生命 何义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寒冷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尽早就结束它”。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让生命精彩起来! 彼岸花 谢娟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 等待着彼岸花…… 也许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守护着生命的花开,也许那是凡高笔下那热烈奔放的向日葵,也许那是照亮夜空一瞬的明亮的烟花……但是花儿总是在生命的彼岸!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等待着花开,等待着…… 所以,我们称之为彼岸花。 卡夫卡曾经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设计了四种结局:或隐于石中,或被遗忘,或……但是有一种结局他没有设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大地上盛开出彼岸花。当它被神鹰啄食肝脏的时候我想他的心是快乐的,生命是圆满的,因为他们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为了花开的那一刻。但是,我们的生命并不能够像曾罗米修斯那样充满传奇,用浓墨重彩的描绘,让彼岸花开满人间大地,人的生命还带着灵魂,灵魂需要出口,所以注定了不能够圆满。所以,我们在跨越生命的高度时,让灵魂飞翔,去听花开的声音…… 在面对着初升的朝阳, 群飞的小鸟,浩翰无限的大海,我们感叹生命的美好,造物主的恩德。 在搀扶着已是夕阳暮年的老人,抱着初生纯净的婴孩, 在父母膝下承欢时,我也感叹人类的亲情的弥足珍贵。 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人生历程的恩爱伴侣面前, 我们感叹着爱情的圣洁和坚贞…… 我们的灵魂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时,生命便悄悄地萌芽。花儿开在了我们的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徐徐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紧紧地扣着心弦,我们一回头:爱的天使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心中的彼岸花盛开着…… 因为花开,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生命有价值。为了生命,我们寻找爱,寻找人类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面对生命,彼岸花开。 由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生命说开去 吕俊 无论是《水浒传》中的“砍头如西瓜”,或是《西游记》中的“皆尽打杀之”,似乎都给人这么一种印象:中国的生命,无论是人是妖都不那么被看重,至少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是这样。黄文炳老先生可谓倒霉之极,不过想捞个小官当当,把宋江给告了,就让人绑在柱子上像片北京烤鸭那样给人生剐了下酒。武松杀张监都时也许是想试试刀锋,便把人家大小十多口无论端灰的倒尿的全都砍了,更不必说《三国演义》里“斩首五千”。那是生命么?草芥都不如。 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几大悲剧”之一的关汉卿老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是那位小妇人的悲剧。实在太可悲了:关老夫子不知是为了升华戏剧情节还是喝多了酒,竟不顾多可怜的生命,让一个弱女子临刑前立下何其狠毒的誓言。咒几个昏官“头上长疮脚底流脓”也就罢了,非得又是大雪三尺又是伏旱三年。老天,得压垮多少房子饿死多少人哪!而我们却对诸多冻饿而死的生命视而不见,并且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分析这上情节是多么巧妙多么的画龙点睛。 于是在国人心中,生命——主要是敌人的,无论仇敌情敌宿敌或阶级敌人——都是一钱不值的。古代、近代甚至当代都渗透着这一种思想,它似乎已深深烙在国人的思想深处,并且大多是通过艺术家的手表现出来的。远的如黄文炳,张都临还有三国里那几千倒霉鬼,近的如《南征北战》里成片被打倒的“国军”士兵,抑或《上甘岭》里像捏死蚂蚁被揍扁的美国大兵。我们在热血沸腾时的同时,很容易忘记一样东西:生命! 结果理所当然地导致了大量的描绘如何戕害生命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艺术家们在“史无前例”中极尽疯狂地拿起“刀枪”刺向自己的敌人。造成了多少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夫妻离心的惨剧,我无法穷举事实。就比如当时吃“牛鬼蛇神”的风潮吧,人既然成了“牛鬼蛇神”也就不成其人了,生命自然无关紧要,架口锅炖了大家分享自然可厚非。至少当时那些抱柴的架锅的是这么想。 记得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为数可观的教师改到这样的内容:临考的前不久我的父母双双过世……但我终于战胜了脆弱走进了考场。我们似乎无法苛责考生,前辈们已然为了渲染艺术效果而能让弱女子发下毒誓,现今的考生当然可以在试卷上将自己的父母送入火葬场,从而博得高分了。 鲜花与毛毛虫 詹新美 曾经有人问我:鲜花与毛毛虫你更怕哪一个?记得当时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大笑起来,笑他居然会问我这么愚蠢的问题。可事隔一年之后。现在想想,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深思的。 鲜花,被誉为“生命之灵魂”的超自然之物。他有着超凡的气质和魅力。每一滴雨露都情愿沾在它粉嫩的脸庞上。直至干涸。每一只蜜蜂都甘心一辈子为它忙碌,每一个人都会莫名其妙地因为她的美丽而雀跃。 鲜花有如此的魅力,我又何须惧怕它呢? 没有人不爱鲜花。没有人不恨那啃啮鲜花的毛毛虫。偶尔看见叶片底下正在犯罪的毛毛虫,我就会毛骨悚然。乍一看它的外貌,简直觉得它面目可憎,就像一个吞噬美丽心灵的魔鬼。这样的魔鬼人皆惧怕,而我也没有理由不惧怕它的。 是的,我一向喜欢鲜花,惧怕毛毛中。可当我看见一只毛毛虫死在人的手指间时,我顿感到鲜花的可怕,因为我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就在一夹指的时间,一个生命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消失得不是那么惘然,因为消失的是我惧怕的一个小小的敌人。假若换成鲜花,只要它的花瓣轻轻飘落,我就会不由的感伤。我害怕毛毛虫的消失,就因为它让我感到鲜花衰败的感伤,同时也因为它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 不知道为何,毛毛虫的死让我难过之极。仅仅因为它把鲜花也带到了死亡的边界吗?不是的,因为它的死同鲜花一样的悲烈。它能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下生存,而且死的时候不吭一声。这就是生命的存在,它的死亡,也代表一个鲜花般生命的消失。如此一来,鲜花和毛毛虫的生命都可叹可悲的,他们的生命一样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鲜花。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它们的生命都是顽强而又不堪一击的。 生命就像一只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生命也像美丽的鲜花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凋落成满地的娇艳,每一片都是热烈的。 每一条生命都是脆弱而又可贵的。生前的毛毛虫为我所惧怕,死后的毛毛虫让我对生命肃然起敬,它打破了“鲜花不败”的生命。 珍爱生命在网上看见川音一位学生自杀了,这是成都市内大学今年自杀身亡的第三个大学生。上个月,我市某重点中学相继有两位学生自杀,一个是殉情服用安眠药,一个是赌气跳楼。去年,本市某小学一个学生因与别的孩子闹矛盾,母亲骂了他一顿,他就服用农药自杀,因救治太迟而不幸身亡。我有一个侄女,13岁,读初一,整天嘻嘻哈哈的,问她成绩时她总是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能考好。结果半期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六名,小姑娘一下子蒙了,在日记里说:“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爸妈!我没脸见人了,不如去跳水死了的好。”她的同桌看到了她的日记,偷偷向老师报告了,老师作了思想工作,她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后来,我问她时,她笑着说:“这有什么嘛,我们班上还有一个想跳楼自杀的。”自杀的人从大学生到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有。情况愈来愈不容家长学校乐观。是啊,在学生中想以“死”来逃避考试、逃避家长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的不在少数。我就曾经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过自杀念头的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人数也在增多。这些如花一样的生命啊,就这样因一时的冲动凋零在青春飞扬的时刻。为什么?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美丽?还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自戕则是对父母的不孝;西方宗教里说,自杀的人是上不了天堂的,所有的罪过都得不到上帝的饶恕。曾在医院里看到被医生推出手术室的浑身插满管子的病人,也曾看到在病榻着挣扎着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那时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可贵,在生命面前,其它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曾经有人这么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当前全国上下为抗击非典表现出的热情足以证实生命的重要,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年青的朋友啊,请你,也珍爱你的生命!珍爱生命,要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飞自己,让自己更贴近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去尝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郊游,去大海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喜欢的山,去看看飞瀑,去听听涛声……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我们奔跑,我们跳跃,我们欢笑,我们歌唱,这一份美好,皆因有了生命。珍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价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了人生的充实,为了生命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珍爱生命,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首小诗踏上人生之路吧: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怎样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杆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珍爱生命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法衡量的。

我曾听人说,孤儿院的孩子们都是革命先烈们留下来的,当时我竟信以为真,在这天看来,真是可笑之极。

那是一个眼光明媚的上午,我随学校一行来到孤儿院慰问。起先我是不经意地转悠,给他们分发吃的,觉得这地方还不错。看着那些小精灵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可爱的小生命,他们的父母怎样会舍得扔到这儿?之后越想越不对劲,绕着院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发现了蛛丝马迹:这儿女孩居多,少有几个男孩,就算有,他们身体也多少有些毛病,我这才恍然大悟:这哪是先烈们的孩子?分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使那些父母忍痛割爱,抛弃了自我的孩子。望着那些充满生机的小生灵,我不由得愤慨,女孩就无能吗?女孩就不是人吗?

生命不在乎男女,生命不在乎高低,生命不在乎贵贱,生命不在乎长短,它只在乎两个字————珍惜。虽然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但可能是枯燥的,如果想使它过得充实丰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去珍惜它吧!

生命的分量,无轻无重,一旦加上了珍惜二字,它的分量就得很重很重了。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魄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之门的钥匙,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你开启了自己的生命之门,你就会成为群星中最闪耀的一颗,你会成为让人刮目相看的璀璨的明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的最好,相信自己,你会夺得别人的爱戴。

相信大家都知道20xx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非典。顿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这是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你们知但桑兰和张海迪吗? 桑兰,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在1998年的美国第四届有好运动会上,颈椎不慎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桑兰以她灿烂的微笑回报关爱她的人们,她将社会各界捐赠给她的残疾人生活用品转增给北京博爱医院,他以残疾之躯点燃了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许多外文著作和资料。张海迪十分酷爱读书,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发现如果我离开了书,离开知识,我就会垮下去,就会很快死亡。

珍爱生命吧朋友!

我的爸爸特别喜欢抽烟。我经常欠爸爸戒烟,但是爸爸不听,还不耐烦的告诉我,你不要管我,管好你自己的学习。但是我还是不听,继续对他说,没次被他骂的时候,我都在心里说爸爸,你变了,变的没有以前那么讲道理了。

妈妈规定以后,你就不敢再抽烟了。后来你变了,变得不爱抽烟了,有时候,.我觉得很无聊,想听一听钢琴曲。没想到从抽屉中翻出一盘磁带,上还写着《婷婷之音》婷婷是我的小名。我很好奇地把它放出来听,只听见从磁带里传来了幼稚的声音,好像在说话,这声音会不会是我小时候的呢?这时,从磁带里传来唱歌的声音。哦,我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多天真,多响亮!我还听见了哈哈哈声音,她在逗我说话。我听不懂自己两三岁时咿咿呀呀的话,但我可以感到一个小生命正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听着这可爱的声音,我的眼泪湿润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无比感动。从那时幼稚天真的我到现在懂事成熟的我,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

听着我童年的说笑声,我感到感概万千。小时候我躺在摇篮里渐渐长大,现在回忆起我走过的风风雨雨,我终于感到了父母在我生命中无比论比的地位,他们为我的一切做出了牺牲,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这就是生命充满爱的生命。

曲子结束了,我的耳边又想起了那么幼稚天真的笑声。爸爸、妈妈、生命,我不会令你们失望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是什么?就是世界上最宝贵不过的东西。生命只允许有一次,决不可能有第二次。那么我们还不应该珍惜那宝贵的生命吗?生命会消失,千千万万生命在车轮下消失是让人无不震撼的,”珍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价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了人生的充实,为了生命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珍爱生命,让自己更贴近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去尝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玩耍,去游泳池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喜欢的山,去看看飞瀑,去听听涛声……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曾在医院里看到被医生推出手术室的浑身插满管子的病人,也曾看到在病榻着挣扎着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那时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可贵,在生命面前,其它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曾经有人这么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珍爱生命,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生命,它珍贵。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比。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来好好珍惜和爱护它!

相信大家也知道吧,“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像这样的交通事故一直在电视啊,报纸上传播。交通事故就像一颗颗威力十足的炸药,一触就发,稍有不慎,就会引爆,炸得人心惶惶,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家庭破碎,炸得令人悲痛欲绝。

20xx年1月一天,三名同学在蒸谷米厂旁的空地溜冰,当他们分散开来独自一个人玩时,一个男孩玩累了,留到靠在路边的一个大卡车旁,手扶着车厢上的把手,歇了一小会,就是这一小会夺去了他那年轻宝贵的生命,这时大卡车突然开动了,小男孩心一急,脚下一滑,滑到了车轮底部,当场被压死。20xx年8月一天下午,一名骑着摩托车的男子,因为想要超过在他前面的大卡车而超速超车,超车之后,速度便放慢下来,而大卡车就在他的后面,卡车司机坐的高没看到结果他就被卡车车轮压到了头,当场头被压扁,脑浆四射——死亡!

这一次次的血的教训没有让人们吸取教训,还是有人开车喝酒,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超车超载,闯红灯。人们还在怀着“别人都不遵守我也一定没事”“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头上”这种侥幸的心理挑战交通法规。

珍爱生命并不难,只是一些小动作:红灯停,绿灯行。卡车左右注意点,放慢点速度。这些我们都能做到,为什么不能注意点呢?请不要把交通法规当儿戏!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东西最宝贵?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生命。因为它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

有一个故事,一只蝉从卵孵化成幼虫,之后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在地底鸷伏三年,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并长成大的蝉蛹之后,才能从蝉蜕里挣脱,钻出土地,而真正能展翅高飞,振翅长鸣的日子,只不过是一两个月!可见,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人类的生命也是通过母体艰难地孕育而来。因此,不管是谁都应该珍惜生命。

国庆其间,学校组织同学们和家长在中州影院看了一场《小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动画片。我认真地进行了观看。在片中,我才知道,那一张张的花朵般的笑脸,正在渐渐地消失。因为火灾、溺水、抢匪劫杀、车祸、家庭安全隐患……,这些灾难夺取了那些天真无邪的、纯洁的生灵。

据统计,每年大概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要离开我们。而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这个教育片,我懂得了小朋友们应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行为:遇到急事正确打110、120、119;不在不明水域学游泳;遇到坏人要有智慧;不在马路上玩游戏;遇到火灾要会求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总之,只要注意安全,那宝贵的生命就不会从你身边悄悄地溜走!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哪怕这个人拥有再多的金钱、名誉、英俊和才华,如果失去了生命,那么这一切将是不复存在的。我们中学生更应当珍爱生命,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课间十分钟,有不少同学喜欢互相追逐、嬉戏打闹,可能只是一个无意间的举动,便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终生遗憾。前不久,在资邱中学发生了一起惨案——几名同学在下课时拿铅笔刀比划着玩,却不幸刺中了一名同学的颈动脉,送往卫生院时已因大量失血出现休克现象,在送往县医院的途中不幸身亡。就是这小小的铅笔刀,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它无情的夺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所以我们在课间活动时尽量不要玩弄危险物品、嬉戏打闹,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可能发生的后果,珍爱我们的生命。

还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报纸上、新闻中都有对交通事故的报道,惨不忍睹。在大街上,我们总能看到有中学生、小青年闯红灯、跟汽车抢道而酿成交通事故。难道这些还不够么?不到一分钟的红灯,我们不能等一等么;专给我们划定的非机动车道,难道还不够宽么?不是的!是我们太大意了,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儿戏,我们没有把生命的宝贵放在心中。如果真的酿成了惨剧,那么父母对我们十几年的养育全都白费了!一切语言已显得苍白,又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只有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享受世间美好的一切。现在,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一切爱我们的人,珍爱生命吧!

人的一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时候会很平淡,有成功,有喜悦,也有很多痛苦的事情。其实人是很脆弱的,面对各种痛苦,很多时候,人会选择轻生,多么不希望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心想一死了之,这样就不会再痛苦了。

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情况是这样,但是还是给予劝慰。在面对许多的`痛苦和磨难,人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活在世上不如死了得以解脱。

但是这样子死去,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父母,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故事,他不是人类,当他看到人可以吃饭,看电影,做自己喜欢的事,他非常的羡慕,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变成了人,终于体会到做人真好。

其实,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但是想过那些不是人的动物,植物,生物,却不是人,相比之下,人真的好太多了,如果给他们做人的权利,这将是他们多么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要好好珍惜做人的机会,珍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认为,生命是脆弱的,就像蚂蚁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比它大的生物踩死。

有一次,在一所学校发生了一个悲剧:在教学楼上,有一个六年级学生专用的操场,因为那里的围栏比普通围栏低,所以老师们一般不让学生上去玩耍。但是,就是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总是上去玩,对学校的规定视而不见,时间长了,老师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个同学相互打闹时,闹了一点小别扭,开始打起架来,第三个同学看到了,跑来劝架,但是他们还在继续打,打到围栏那里了,突然,不知是谁推了第三个同学一下,那个同学摔了下去,被摔得头破血流,最后,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他没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命丧黄泉,多可惜啊!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危机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其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还有一次,听哥哥说,在他们学校里,一个班的同学下了课,在那里无所事事,于是他就从楼梯上滑了下去,就在他滑到一楼时,有个推同学了他一把。急速滑到地上时,右手骨折,他的家人费了一大笔钱才将他医好,但他也疼痛了好久。

生命真脆弱呀,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保护自己,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去哪里也要小心一点。

生命是什么?燕子走了有再来的时候,花儿枯了有再开的时候,树叶落了有再长的时候。那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去了,不能重返呢?

在乡下时,我和奶奶来到一块肥沃的田地里,一起用锄头挖土豆时,我一锄头下去,一不小心把一条又粗又长,偏紫加棕色的蚯蚓挖了出来。蚯蚓扭动着自己的身体,身体好像在说:“你干什么?别打扰我睡觉!”我没有理会它,可我挖得正起劲时,一不小心地把蚯蚓的身体挖断了!吓得我后退几步,“这怎么办呀!我又伤害了一个小生命!”我的心里好像有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蚯蚓扭得更厉害了!身子扭来扭去,可是过了一会儿蚯蚓不动了,不会是死了吧?到了晚上回家时,我还想去看蚯蚓怎么样了,吃过晚饭,我来到土豆旁边。扒开土豆,看见有两条蚯蚓,我心想:咦?这怎么又有了一条,难道是它的孩子吗?可是我看到它的尾部好像被切开过。

我被这顽强的生命惊呆了!一条小小的蚯蚓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从这里我不禁联想到那些伤残的人。比如徐白仑,他双目失明,是建筑学家。吴宓,他跌断左脚,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但他努力成为了国学大师,西南师范学院教授。徐斌洲,独眼中将,但的努力成为了和四九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总副部长……这些人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不懈的努力,有了更好的生活,他们敬畏生命,尊敬生命,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光发热。

“叭”一支粉笔一下子被折成两半,掉在地上,随后有被一脚踩成粉末。这支支粉笔实在太不起眼了,可从粉笔的命运我还是想起了生命——一切有形无形或是有声无声的生命!

“生命诚可贵”是说人的生命是十分宝贵的,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对此一直铭记在心。无论是硬性任务还是平凡小人,都把活着看成是幸福的事,即便是那些为了追求真理而舍生忘死者也都珍爱自己的生命,只不过不愿苟且偷生罢了。

粉笔不也是一个微笑的生命吗?它也有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制作、出厂、被使用、变成粉末、消失,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它的存在,也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始终如意的为人们服务。它也曾那么快乐的一刻不停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惜奉献自己的一生。我们有什么理由随意扼杀它的生命,剥夺它的生存权利呢?

折断一支粉笔是十分容易的事,不费吹灰之力。可你想过没有:你手中不仅仅是一支粉笔,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你在无形之中已经成了残杀者、刽子手。或许有的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每每想起南京大屠杀,谁能不对日寇的暴行切齿痛恨!30万同胞的血肉之躯在日寇眼中,不正如刚才的一支小小的粉笔吗?我们在痛恨日寇暴行的同时,是否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呢?

朋友,你是如此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请你也珍爱生命——一切有形无形或是有声无声的生命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

在我爷爷奶奶家的边上,有一片稻草地,到了秋末的时候,那儿的草就变得很干。我劝爷爷不要毁灭它,可是,爷爷怕它破坏来年庄稼的生长,就放了一把火,把稻草地烧了。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才一上午的工夫,这一片干草就化为一堆黑黑的灰。我想: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又生。这草到来年春天应该会再长出来的吧。

我就这样期待着……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迎春花开了,春风迎面吹来,许多植物都冒出来了新的嫩芽,只有那一片被烧过的稻草地,还是一片死气沉沉。我好几次特地来看过,它们都还没冒出新芽来,与周边春意盎然的景象显出鲜明的对比。

我开始有点灰心了,想:哎,绿草地再也回不来了!

有一天,一场暴雨来袭之后,我和爸爸妈妈刚好又在爷爷奶奶家吃饭。我一个人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忽然,看见了远处那一片被烧过的稻草地增添了一小撮一小撮的新绿。我兴奋地跑了过去,只见那原来一片死气沉沉的稻草地已有几株小草儿冒出来了。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小草又长出来了!”那几株小草上还有几颗晶银剔透的露珠呢!

不久,这一片稻草地又长出了一大片新的小草。望着那一片嫩绿的稻草地,我的心不仅为之一震:草的生命力竟是如此旺盛、顽强,怪不得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为它谱写那么多赞扬它的诗词歌赋。

刹那间,这一片稻草地上小草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变得高大起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不能把生命用来开玩笑。可是,每当我听见那刺耳尖锐的刹车声,那鲜红恐怖的血色,那……

我又开始颤抖:在这美丽而七彩的生活画卷中,你是否察觉,正有一个“黑色幽灵”悄悄地趁虚而入,悄悄地潜伏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之中,静静而又残酷地打破这这个平静而又美满的社会……

那是个灿烂的下午吧!阳光迷离地倾洒在整个大地,城市依旧是这样的繁忙,即使是这样美丽而动人的午后,因为人们都在盘算着属于自己的事情吧…… 我和爸爸和一个叔叔去了买材料,工作的时候要用,我们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了,有两辆摩托车相撞。有一人身亡,他就这样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留给家人的就只是家人的哭泣和心疼。“黑色幽灵”嘿嘿地冷笑了几声。也有两到三人受伤,在那之前,他们几个还在飙车,他们真不应该去飙车的,冷漠地瞄了一眼血 那可真恐怖啊,我也要提醒大家未满18岁的小朋友可别去飙车,满18岁了也不要飙车哦!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再让交通事故夺取一条条无辜美丽的生命……让血一次次沾染美丽的世界……所以,在路上时,无论你是开车还是坐车,请都深深铭记:你的生命不单单只属于你自己一个人,你的生命更深深地牵连着你的家人……

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短暂的。可是,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就能让自己渺小的生命迸发出无限的价值,成为闪光的永恒。

在一个温暖而静谧的清晨,一株嫩绿的小芽儿悄悄地破土而出。它的茎细细的,颤悠悠的,它那锥形的两片叶子紧紧地包裹在一起,在阳光柔和的抚摸下,它慢慢地打开了。一点、一点、又一点……啊!打开了,终于完全打开了!它那绿色的小叶片肥肥的,在金色的光辉下颤动着,虽显得生机蓬勃,但又在它细弱的茎的衬托下显得弱不禁风。就是这样弱小的一株无名小苗,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帮助,冲破坚硬的外壳和泥土,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我想:这是生命的力量。

曾在一则趣闻上见到:把一只海星剖成五块甚至七块、十块扔进海里,只需要几个月就能使它的每一块长出一只新的海星来。它与小苗儿不同,它无力改变他人,就改变自己,化不幸为机会,残缺不全没有令它丧气,反而成为它繁殖的一种捷径,它多么珍惜生命!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那不受支配的命运!

生命是转瞬即逝的,像雷锋,他只活了二十岁。可在二十年中,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多少闪光的事迹啊!这比许多活得碌碌无为的人的生命更具价值。事实证明:不一定活得久就在别人心中存在得久,并不是生命脆弱就无法激发自己的潜能。

我希望:让我们一起感悟生命的真谛,品味生命的乐趣,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对于快乐的人来说很短,所以他们才更加珍惜生命,对于悲伤的人来说很长,所以他们直接把生命浪费掉。

在小区花园里,在一条我每天上下学都经过的绿荫小路上,在砖头缝之间,经常有着绿色的小东西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如果你蹲下来仔细看,你会发现,那个小东西就是不起眼的小草,它们在漆黑的砖缝中成长,仅仅靠着雨水、阳光和极少的土壤生存,可以看出它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即使每天被人们踩过,即使每天被人们无视,它们也不放弃,在绝境破土而生。

小草那种对活着的坚定信念让人敬佩,而我的爷爷也经历过这种事。那天下午,我的爷爷在一个没有监控的交叉路那儿没有红绿灯,爷爷向前驶去时,一辆货车把爷爷撞飞到十里外,没有人敢前进,那辆货车也不停下来,就走他的路。爷爷那时被摩托车压着,痛苦感遍布全身,随时都会昏迷,可爷爷不像其他人,他坚强地睁开眼。突然,旁边的一位好心阿姨把摩托车吃力地抬了起来,那位阿姨说:“那人怎么这样,撞人只会临阵脱逃。”爷爷说:“没事,你看,我身体可健壮了!”爷爷那乐观的心情,让我觉得爷爷在生命的边缘,用自己坚强的信念,表达了追求生命的渴望。

珍爱生命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是用自己最好的心态去热爱生命,去追寻自己生存的意义,去追求自己热血沸腾的一次生命大冒险。

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狭义的生命 教育 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 要: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取向交织,使得该群体“重生活不重生命”,“重生命不重生活”的现象较多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生命知识、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据学界通说,生命教育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人在生命展开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偏向:一是重生活不重生命,把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比如:一些选择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将生活中一时的挫折、痛苦当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决定放弃生命。又比如:吸毒者为了体验短暂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不惜损害生命机能。自杀者因为生活感觉不好而放弃生命,吸毒者为寻求生活感觉好而残害生命,其本质都是为追求某种生活感觉而漠视生命意义。另一种偏向是重生命不重生活。比如:有的人认识不到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表现,刻意抑制生活欲求。他们缺少人生动力、进取精神,生命色彩十分单一、暗淡。显然,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人生的不和谐。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的人生沿着这两个方向走向极端。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生命,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要使受教育者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提高 文化 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应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知识教育,重建生命的神圣感。人类自古以来就敬畏和崇拜生命现象,这使人的生命带有一种先验的神圣性。远古时代一些特别的东西,如:石头、树、鹰、虎、月亮、太阳等,都被人们当成顶礼膜拜的对象,人的生命则更被视为神的恩赐。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各种神圣之物在人的认识中逐渐被“解魅”。人们发现,石头不过是由矿物质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动物是有机体,而曾经那么神圣的月亮、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星体。至于人的生命,无非是一堆化合物罢了。人类崇拜、敬畏、服从的对象越来越少。

生命神圣性的消解引发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生危机。自杀,是对自我生命的作践;残杀他人,是对他人生命的作践。这些现象告诉我们,虽然科学为我们提高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理性给我们提供了透视万物的捷径,但人类不能不保持对自然、宇宙尤其是生命神圣性的体认。我们必须对生命存有敬畏、崇拜,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为所欲为。

2.生命意识教育,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它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尊重、欣赏、珍爱、敬畏之情以及主动维护生命的神圣权利。具体说来,就是深入学习并体验生命知识,尊重生命的独特具体,欣赏生命的向善美好,珍爱生命的有限存在,敬畏生命的升华超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践踏生命现象。据分析,当前青少年面对的生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等等。比如:与同学有不同看法,怎么办?与他人意见不和甚至吵架,怎么办?怎样与老师、父母更好地沟通?男孩子如何正确地向心仪的女孩子表达爱慕之意?女孩子又如何友好而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求爱?在社会上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处置?如何与陌生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二是如何正确对待物欲的问题。人是有理性和文化素养的,可以克制非分、过度的欲望。如何正确对待欲望;怎样克服嫉妒心理,等等。三是怎样面对学习压力的问题。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到好的 学习 方法 以减轻学习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分数的高低及排名顺序?如何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避免对分数近乎疯狂的、置生命于不顾的痴迷和追求?学校教育要让孩子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四是如何正确面对社会中的问题。要让孩子们懂得关注社会,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学会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摆出来,让孩子们比较、讨论、选择,最终达成一致,并内化为他们的品德习惯。

3.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质、意义,培养生命情怀,提升生命价值,并建立人与自然美好的和谐关系。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既了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 其它 生物形态的生命价值;既关注自身的生命,又关注他人、它物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在社会中存在、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教育他们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认识到与他人、社会的关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一定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使其切实有所收获之目的。其次,幸福教育就是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创造并鼓励学生充分享用各方面的幸福资源,过上比较实在的幸福生活,也要在学生不断提升的幸福 经验 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包括努力创造、正确面对、充分享用幸福资源的能力。幸福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具体地说,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明确幸福是相对的、主观的、动态的,与心理失衡是不相容的,与攀比和超前消费为敌的,物质条件只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再次,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应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所谓“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可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最后,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大学生若缺少诚信,不能保证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内化外化。当前大学生中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之普遍充分说明诚信教育之亟需。通过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协调的生命与生活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桂宏.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2] 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江苏高教,2007,1:148-1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初探论文

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珍爱生命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谈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 摘要:珍爱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死于各种事故或自杀,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途径一是意外死亡,二是自杀。以意外死亡为例,有关学者调查了58个国家,发现有48个国家意外事故是15岁―19岁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高等教育对生命的疏忽都提醒着我们关注高校生命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更要关注实践研究。目前的高等教育学界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亟待深入。如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珍爱生命教育高校教育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正是有了生命的存在,世界才变得精彩。而在一切的生命存在之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之上的存在物。因为,人是一种有思想的生命存在。人不会只是停留在对现实世界的满足与追求上,他会不停地尽力对已有本我不断超越,为价值寻找出口以实现不断升华。而要实现这一超越和提升,就要靠教育。令人遗憾的是,现代教育程度不同地对此忽视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生命价值教育更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珍爱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 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如同费尔巴哈所说,”生命价值是人类数千百年来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永恒主题。以生命的视角审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需要,更要关注其生命现实中健康,心理,精神的需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盛宁的实验者,吧学生理解为同时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与自我完成生命的实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珍爱生命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学而获得手段病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 珍爱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学门类,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为了改进生活而教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其表现有: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比较弱,有的学生因为一句批评或轻微的挫折而自杀或自残;因为与他人的一点纠纷而拔刀相向;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有了这些对生命教育的最初思索,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以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因生理、心理发育困扰所带来的思想道德迷失及轻视生命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 对大学生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大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大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二***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资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大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四***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程序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大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他们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五***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三、 对大学生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多维路径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生力军,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亳无疑问地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珍爱生命教育是我们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使命,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社把生命的意义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引领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社会共同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探索,是正确的生命观贯彻落实到大学生中去,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一***强化学校教育主课堂作用。 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的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并能用其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同事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氛围、自立自强榜样激励等活动。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力,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和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培育一批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体。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培育起著激励、渗透和调控作用。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营造,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针对孩子的特质,合理的预计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社会氛围营造。 大学生的生命观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通过外部的教育转化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盒网际网路等大众传媒的作用,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先进典型教育,这是加强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践行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络实际的原则,使珍爱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需要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生命观的相关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的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道德风尚。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心里素质,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在大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方面帮助他们理解珍爱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大学生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作为个体思想、行动的支点,成为既有崇高理想信念,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北生.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4***2***. [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 中国教师,2006***5***. [4]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2*** [5]孟静.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1*** [6]张建.生命体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10,***01*** 作者简介:岳媛***1991――***,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全民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在一些学校开展,但实际上,生命教育作为元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各种危害生命以及腐化堕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更需要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活动。为此,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问卷调查,对全民化生命教育必要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对大众的生命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对生命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40-03

一、生命教育简介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他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1]15。此后,世界很多国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如:“日本于1989年修改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事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2]5。自生命教育一词诞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有不同的界定。其中,程红艳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3]。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4]。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涵盖很广,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

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三、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转型期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

(三)全民生命教育调查对生命教育全民化必要性的验证

1.调查简介

为了对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进行验证,笔者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调查。与以往生命教育调查不同的是,这次调查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中的所有人,不仅仅是学生群体。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①对调查总体进行抽样,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277个,样本结构简要如下:

2.调查结果

(1)生存技能自评: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当被问及对自己生存技能的评价时,选择“一般”的46人,占总体;选择“较强”的21人,占总体;选择“较弱”的18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一般,不强也不弱,其次,选择自己生存能力较强和较弱的比例也较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

(2)压力源:多元化,学业和工作压力突出

当被问及生活中的压力来源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比较分散。选择“学业”的119人,占总体的;选择“工作”的111人,占;选择“经济”的97人,占;选择“人际关系”的87人,占;选择“家庭”的69人,占;选择“情感”的58人,占;选择“健康”的43人,占;选择其他的18人,占。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的压力来自于对孩子的培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是比较分散的,选择人数比较多的是学业和工作,这是学生和上班族必须直面的压力,此外选择经济和人际关系作为压力源的人数也较多。人们压力源的多元化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生活本来就有多面性,因此压力来源也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二是具有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人所处的生活情境不同,因此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同,学生的主要压力是学业,而上班族的主要压力就是工作。

(3)自杀意念:比例过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生活中偶尔有过自杀念头的人比例过高,达到;经常有自杀念头的人的比例达到了,说明每100个人就有一个人具有自杀的风险。

(4)生命价值和意义:为自己居多,其次是亲友

当被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选择“自我实现”的人最多,达到127人,占;其次是“为亲人和朋友”,48人,占;选择“生活舒适快乐”的45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较少,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为社会作贡献”,“没有思考过”,获得地位和财富。统计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以“自我实现”为人生价值和意义,还有较高比例的人以“生活舒适快乐”和“为亲人和朋友”为人生价值和意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是为自己和亲友活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还有一些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只有的人选择“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从一个侧面问题反映了整个社会利他行为的缺乏。

(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当被问及对自杀行为的看法时,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的111人,占总体;选择“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选项的106人,占总体;选择“他们失去了生命太可惜了”选项的35人,占;选择“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的13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11人,占;选择“我不认识他们,他们自杀与我无关”选项的1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杀行为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以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人最多。但是,也有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与前述的自杀意念调查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为,远远高于对自杀具有正面评价的人的比例,即。这个比例的反差说明了虽然人们对自杀的认知是负面的,但是自杀的念头还是会出现。

(6)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甚微

当被问及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时,选择“没听说”选项的122人,占总体;选择“知道而已”选项的70人,占;选择“了解一点”选项的66人,占;选择“了解很多”的15人,占总体;选择“深入理解”选项的4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生命教育一点都没有概念的人最多,占,其次是对生命教育“知道而已”和“了解一点”的人,而对生命教育了解很多和深入理解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参与情况:未参与者占多数

当所有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被问及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的时,回答“否”的100人,占总体;回答“是”的人55人,占。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155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中,没有接受生命教的人也超过2/3,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这与前面统计结果显示的人们需要生命教育的状况形成强烈的对照。

(8)接受生命教育的意愿:愿意和不排斥为主

当被问及是否想接受生命教育时,回答“想”的113人,占总体;回答“无所谓”的106人,占总体;回答“不想”的31人,占总体;回答“非常想”的,占总体;回答“非常不想”的3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想接受生命教育的人数最多,近一半,其次为对接受生命教育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或不排斥生命教育,这对生命教育的推广来说是好消息。

3.结论: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推广

具体来看,人们在生命状态和生命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生存技能自评来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中等水平的生存技能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情境,但是遇到突发的灾害等情况就不够了,因此人们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其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源呈多元化状态并以工作和学业为主要压力源,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看待压力和应对压力。再次,从自杀意念情况来看,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过高,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再次,从人们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来看,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选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再次说明自杀预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生命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为自己而活,说明人们需要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生命教育。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种种问题,验证了全民化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假设,说明整个社会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

四、全民化生命教育的内容

那么全民生命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呢?为此,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排序:生存技能、挫折教育与生命意义

当被问及“您需要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时,选择“生存技能”选项的213人,占总体;选择“挫折教育”选项的145人,占总体;选择“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133人,占总体;选择“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的78人,占总体;选择“其他”选项的14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其他”和“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问卷所列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比较高,最低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被选择比例也达到了。具体来看,约2/3的被调查者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生存下来和生存的好是生活的基础和基本需求,是满足更高需求的基础。选择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挫折教育”选项,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该选项,说明了很多被调查者遇到挫折时自身的应对能力不足,需要外力的帮助。

(二)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以大众“显性”需求为基础,渗透生命的终极问题

在全民生命教育实践中,生命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的需求是成败关键。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应该以大众的“显性需求”①为基础,结合生命教育的宗旨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效。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很多,如,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关于生命的知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压力调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人们的生命教育需求。首先,从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来看,被调查者对于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生命的知识。这个排序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正好相反。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来讲,了解生命的知识甚至实相,才能确定正确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遇到挫折才容易面对,而生存技能也是建立在生命的知识上的。被调查者生命教育内容需求的排序与生命教育逻辑顺序的正好相反说明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生命中比较表层和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如生存技能和面对挫折的方法,对生命的价值乃至生命的知识这些根本问题没有太大的关注,但是,生活表层问题的解决恰恰就在于对于生命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可以先根据人们的主要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或活动,然后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生命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生命教育设计既能吸引大众,又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其次,从自杀意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自杀意念的被调查者比例过高,说明亟须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教育。再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呈多元化分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压力调适生命教育。最后,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说明需要加强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6.

[5]王健.当前生命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EB/OL].华夏生命教育网.

[6]冯建军.论教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生命教育论文3000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论如何加强社会生命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珍爱生命的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也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应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的监管力度,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

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计划,也没有形成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课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想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得到顺利开展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就必不可少。

首先,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大学生教育的正规教育课程中,规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课时,明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政府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及各种生命教育专业协会等教育机构,使其致力于生命教育研究和各种专业与普及性的书刊、杂志、视听教材的出版,为学校及家庭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保证媒体导向的积极健康性,加强对娱乐节目的审查力度。现在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经常播放一些哗众取宠,暴力凶杀,低级趣味的影视节目或娱乐节目,将娱乐节目愉悦人身心。放松心情的初衷破坏殆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对节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节目质量,节目应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保证节目导向的积极向上性。使大学生可以在休闲娱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可以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巡查力度,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网络作为时下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已深入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资料、增长知识见闻、快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法分子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些优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上传低俗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反动言论。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冷漠。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清查力度,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媒体及网络的引导力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见闻,使大学生可以迅速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动态。电视、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新闻广播及电视节目的播出上应以正面积极的报道为主,减少对凶杀、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播出,注重对大学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价值观的能力,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看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身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特点.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与他们讨论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加强社会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全力营造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与国外生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型的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其次,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社区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生命与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引导社区参与生命与健康教育,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或危机,为大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星.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论如何加强社会生命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珍爱生命的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也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应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的监管力度,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

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计划,也没有形成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课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想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得到顺利开展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就必不可少。

首先,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大学生教育的正规教育课程中,规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课时,明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政府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及各种生命教育专业协会等教育机构,使其致力于生命教育研究和各种专业与普及性的书刊、杂志、视听教材的出版,为学校及家庭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保证媒体导向的积极健康性,加强对娱乐节目的审查力度。现在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经常播放一些哗众取宠,暴力凶杀,低级趣味的影视节目或娱乐节目,将娱乐节目愉悦人身心。放松心情的初衷破坏殆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对节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节目质量,节目应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保证节目导向的积极向上性。使大学生可以在休闲娱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可以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巡查力度,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网络作为时下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已深入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资料、增长知识见闻、快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法分子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些优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上传低俗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反动言论。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冷漠。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清查力度,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媒体及网络的引导力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见闻,使大学生可以迅速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动态。电视、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新闻广播及电视节目的播出上应以正面积极的报道为主,减少对凶杀、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播出,注重对大学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价值观的能力,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看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身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特点.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与他们讨论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加强社会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全力营造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与国外生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型的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其次,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社区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生命与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引导社区参与生命与健康教育,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或危机,为大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星.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2篇

《生命教育全民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在一些学校开展,但实际上,生命教育作为元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各种危害生命以及腐化堕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更需要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活动。为此,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问卷调查,对全民化生命教育必要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对大众的生命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对生命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40-03

一、生命教育简介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他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1]15。此后,世界很多国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如:“日本于1989年修改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事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2]5。自生命教育一词诞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有不同的界定。其中,程红艳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3]。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4]。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涵盖很广,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

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

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三、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转型期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

(三)全民生命教育调查对生命教育全民化必要性的验证

1.调查简介

为了对生命教育全民化的必要性进行验证,笔者进行了全民生命教育调查。与以往生命教育调查不同的是,这次调查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中的所有人,不仅仅是学生群体。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①对调查总体进行抽样,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277个,样本结构简要如下:

2.调查结果

(1)生存技能自评: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当被问及对自己生存技能的评价时,选择“一般”的46人,占总体;选择“较强”的21人,占总体;选择“较弱”的18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一般,不强也不弱,其次,选择自己生存能力较强和较弱的比例也较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

(2)压力源:多元化,学业和工作压力突出

当被问及生活中的压力来源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比较分散。选择“学业”的119人,占总体的;选择“工作”的111人,占;选择“经济”的97人,占;选择“人际关系”的87人,占;选择“家庭”的69人,占;选择“情感”的58人,占;选择“健康”的43人,占;选择其他的18人,占。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的压力来自于对孩子的培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是比较分散的,选择人数比较多的是学业和工作,这是学生和上班族必须直面的压力,此外选择经济和人际关系作为压力源的人数也较多。人们压力源的多元化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生活本来就有多面性,因此压力来源也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二是具有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人所处的生活情境不同,因此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同,学生的主要压力是学业,而上班族的主要压力就是工作。

(3)自杀意念:比例过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生活中偶尔有过自杀念头的人比例过高,达到;经常有自杀念头的人的比例达到了,说明每100个人就有一个人具有自杀的风险。

(4)生命价值和意义:为自己居多,其次是亲友

当被问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选择“自我实现”的人最多,达到127人,占;其次是“为亲人和朋友”,48人,占;选择“生活舒适快乐”的45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较少,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为社会作贡献”,“没有思考过”,获得地位和财富。统计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以“自我实现”为人生价值和意义,还有较高比例的人以“生活舒适快乐”和“为亲人和朋友”为人生价值和意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是为自己和亲友活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其他”选项的人中,有些人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还有一些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只有的人选择“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从一个侧面问题反映了整个社会利他行为的缺乏。

(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当被问及对自杀行为的看法时,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的111人,占总体;选择“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选项的106人,占总体;选择“他们失去了生命太可惜了”选项的35人,占;选择“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的13人,占;选择“其他”选项的11人,占;选择“我不认识他们,他们自杀与我无关”选项的1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杀行为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以选择“理解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做”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人最多。但是,也有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与前述的自杀意念调查结果相对照可以看出,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为,远远高于对自杀具有正面评价的人的比例,即。这个比例的反差说明了虽然人们对自杀的认知是负面的,但是自杀的念头还是会出现。

(6)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甚微

当被问及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时,选择“没听说”选项的122人,占总体;选择“知道而已”选项的70人,占;选择“了解一点”选项的66人,占;选择“了解很多”的15人,占总体;选择“深入理解”选项的4人,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生命教育一点都没有概念的人最多,占,其次是对生命教育“知道而已”和“了解一点”的人,而对生命教育了解很多和深入理解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7)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参与情况:未参与者占多数

当所有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被问及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课程或活动的时,回答“否”的100人,占总体;回答“是”的人55人,占。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155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对生命教育有了解的人中,没有接受生命教的人也超过2/3,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这与前面统计结果显示的人们需要生命教育的状况形成强烈的对照。

(8)接受生命教育的意愿:愿意和不排斥为主

当被问及是否想接受生命教育时,回答“想”的113人,占总体;回答“无所谓”的106人,占总体;回答“不想”的31人,占总体;回答“非常想”的,占总体;回答“非常不想”的3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想接受生命教育的人数最多,近一半,其次为对接受生命教育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或不排斥生命教育,这对生命教育的推广来说是好消息。

3.结论: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推广

具体来看,人们在生命状态和生命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生存技能自评来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存技能处于中等水平,中等水平的生存技能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情境,但是遇到突发的灾害等情况就不够了,因此人们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其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源呈多元化状态并以工作和学业为主要压力源,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看待压力和应对压力。再次,从自杀意念情况来看,具有自杀意念的人的比例过高,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再次,从人们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来看,的人选择了“这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或许我会做”选项,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比例,再次说明自杀预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生命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为自己而活,说明人们需要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生命教育。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种种问题,验证了全民化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假设,说明整个社会亟须进行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

四、全民化生命教育的内容

那么全民生命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呢?为此,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排序:生存技能、挫折教育与生命意义

当被问及“您需要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时,选择“生存技能”选项的213人,占总体;选择“挫折教育”选项的145人,占总体;选择“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133人,占总体;选择“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的78人,占总体;选择“其他”选项的14人,占总体。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其他”和“关于生命的知识”选项,问卷所列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比较高,最低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选项的被选择比例也达到了。具体来看,约2/3的被调查者需要“生存技能”方面的生命教育,生存下来和生存的好是生活的基础和基本需求,是满足更高需求的基础。选择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挫折教育”选项,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该选项,说明了很多被调查者遇到挫折时自身的应对能力不足,需要外力的帮助。

(二)全民化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以大众“显性”需求为基础,渗透生命的终极问题

在全民生命教育实践中,生命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的需求是成败关键。生命教育内容的设定应该以大众的“显性需求”①为基础,结合生命教育的宗旨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效。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很多,如,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关于生命的知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压力调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人们的生命教育需求。首先,从生命教育内容需求来看,被调查者对于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存技能,挫折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生命的知识。这个排序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正好相反。从生命教育的逻辑顺序来讲,了解生命的知识甚至实相,才能确定正确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遇到挫折才容易面对,而生存技能也是建立在生命的知识上的。被调查者生命教育内容需求的排序与生命教育逻辑顺序的正好相反说明了,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生命中比较表层和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如生存技能和面对挫折的方法,对生命的价值乃至生命的知识这些根本问题没有太大的关注,但是,生活表层问题的解决恰恰就在于对于生命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可以先根据人们的主要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或活动,然后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生命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生命教育设计既能吸引大众,又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其次,从自杀意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自杀意念的被调查者比例过高,说明亟须危机干预以及自杀预防教育。再次,从压力源来看,人们的压力呈多元化分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压力调适生命教育。最后,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看,大多数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说明需要加强生命价值和意义升华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6.

[5]王健.当前生命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EB/OL].华夏生命教育网.

[6]冯建军.论教育转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非典生物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 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 生命教育论文3000
  • 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 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2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