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霞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它跟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流水作用的产物。但是丹霞地貌产生的基础是红色砂砾岩,属於第三纪沉积岩,这种岩石会产生特殊的垂直节理面,水流作用后不断切割垂直节理面,最後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峰林”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2、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3、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4、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5、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特征(1)受近水平岩层面控制的层面顶坡;(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3)崩积岩块受重力作用形成的崩积缓坡。成因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这是学术界对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 从此之后,不同的辞书、专家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达到20种以上,甚至同一位专家对丹霞地貌所下的定义在几年之间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而这些定义中地不同之处若从岩石地貌学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则性的,各种定义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岩石地貌中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地貌的岩石类型,对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来说,多数人主张是碎屑岩中的砾岩和砂岩,有的则认为还应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甚至有人主张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红色岩系就行。此外,关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的成岩环境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多数人主张应该是陆相(即当时应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的岩石,有人则认为应包括海相(即当时应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岩石,还有人提出:“凡红色碎屑岩,不论它是陆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动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称丹霞地貌。”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丹霞地貌几乎全发育在不早于中生代(距今两亿多年前)的地层上,而且岩石的成分以陆相沉积为主(岩石是由当时的河流或湖泊沉积物所形成的,而不是在当时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然而,随着研究的范围向全世界扩展,学者们发现,其他国家的丹霞地貌也有发育在更古老的地层或者海相沉积岩层中。于是,有的学者就建议放宽对红色岩层的时间及成分限制,以利于把丹霞地貌的概念向全世界推广。在早期对丹霞地貌的定义中,地貌的形态往往会被不厌其烦地描述,这样的定义充分说明,丹霞地貌是有着许多曼妙优美的形态的,这种形态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地貌。然而,随着研究丹霞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丹霞地貌都有人去考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丹霞地貌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简洁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罗列具体的地貌形态了,而是把这些形态归结为“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丹霞地貌的发现就名列其中。2010年8月1日傍晚,正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这是是中国第四十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对于构成丹霞地貌岩层的时代,学者们持有截然相反的见解。有人主张岩石地貌只有和构成它的地层的时代联系起来,而且限制在特定的层位才有对比意义,有人主张不应受时代限制,有人甚至认为把自己原来定义中的地层时代删去代表着进步,认为只要是形成赤壁丹崖的红色岩层就都可以被考虑进来。然而,在岩石地貌学中,岩石的时代是用来进行地球演化过程对比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失去了时代限定的岩石地貌,其对地质学研究所能提供的参考阶值就大打折扣了。在地貌形态上,多数人强调赤壁丹崖才算丹霞地貌,但也有人把拱门、巨丘、石蛋、石蘑菇、劣地、土柱林等划入丹霞地貌,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最终的结论。最后,对岩石的色彩讨论也出了问题。所有丹霞地貌的定义都承认岩石是红色的,但对色调并没有定量标准,甚至有人认为某些灰白色岩层形成的陡崖也是丹霞地貌,因为它可能是由红色退化而变成灰白色的。
1.《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主编:彭华,地质出版社 ,.《丹霞山考察记》 黄进著,中山大学出版社,.《丹霞地貌》 黄进著,科学出版社,2009 4.《丹霞山志》 (清)陈世英、陶煊修撰,释古如增补,仇江、李福标点校。中华书局出版,.《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286.《灿烂的丹霞1928—2008》(中国丹霞地貌八十年论文集),.《中国丹霞地貌及其研究进展》 彭华著,中山大学出版社.《丹霞山走向世界》 主编:黄大维,.《万古丹霞冠岭南》 主编:彭祖熙,广东人民出版社,.《丹霞文萃》 《丹霞文萃》编辑委员会编印,.《丹霞山传奇》 主编:龙兆康,中国文联出版社,.《丹霞山诗文词》 龙思谋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3.《阳元石与阴元石》 李嵘、邓康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韶石山》 朱德瑞, 2004我是丹霞山景区员工,以上是从单位现有资料中找到的研究丹霞山景区各方面的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丹霞地貌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众多丹霞地貌中可以发现,其物质载体为红层。红层比较复杂,不同沉积盆地、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岩相,其岩性差别较大。但红层基本是由陆源碎屑组成,岩性为角砾岩、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生物碎屑岩。但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岩石的碎屑物成份一般与碎屑物来源地的关系较大。红色盆地周边多为物质来源地。砾石的成分尤为明显。
红层中的红色主要是岩石中高价铁的含量较高造成的。红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决定沉积物颜色外在条件之一。在地质时期,红层沉积发生在古热带和亚热带的盆地中,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氧化环境下沉积。红层中的物质在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分选作用影响组成成分。它们之间出现了颜色的差异。以铁质胶结的红层,颜色呈现鲜红的色调。若以钙质或硅质为主要胶结物的红色地层,则颜色较浅。
2 断裂、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控制
盆地内部的构造控制丹霞地貌山体的格局和山体的形态。以丹霞山为例:大的断裂控制丹霞山体的排列方向,次级断层和大节理的交汇处是丹霞地貌发育特征较显著的地方。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位于北北东向的断层和北西向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大断层的延伸方向和十九峰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丹霞山山体中的排列方向为北北东向,与大断层的方向基本一致。而峰丛、石柱排列的方向主要与东西向的断层和大节理延伸的方向基本一致。大型的北北东向的压扭性节理和东西向的张性节理切割地层,形成菱形、多边形的网状块体。经过流水侵蚀和化学分解、重力崩塌作用发育丹崖、方山、石柱、沟谷等丹霞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发育地层的产状较缓。丹霞地貌形态的顶与其上覆地层的岩性和风化物有关,顶是一些铁质胶结物和较坚硬抗风化较强的岩性。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坡,主要是较大面积的岩块沿垂直节理面发生崩塌作用形成壮观的陡崖。崩塌物堆积在崖脚,崖麓的陡缓受崩塌下来的岩块的影响,块体较大的岩块堆积形成坡面陡,反之则缓。
3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流水侵蚀可以分为物理的冲蚀(下切和侧蚀)、化学的溶蚀作用等。流水的侵蚀掏空坡脚的物质,加快重力崩塌作用的进程。流水对红层中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促进水动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
4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对暴露在红层岩石进行改造活动,各种风化作用表现得十分清楚。由于岩性的差异而导致的抗风化能力的不同,使丹霞地貌陡崖上的微观景观产生差异,砂岩和砾岩呈现为正地貌,表现为凸起的岩脊;泥岩和粉砂岩呈现为负地貌,表现为顺层凹槽或岩洞。丹霞地貌中普遍发育片状剥落和重力崩塌,与周期性的温度变化有关。推测5-10年剥落一层。
5 重力作用
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流水下切和侧蚀而形成的临空谷坡上,但流水侧蚀掏空坡脚,悬空的岩体便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薄弱面(节理面、原生构造面)发生崩塌。悬空的岩体便可能产生卸荷节理,上覆岩体失去平衡沿垂直的构造面加速崩塌。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丹霞地貌坡面发育与重力作用密切的关系。陡崖坡崩塌的岩块堆积在坡脚,形成麓缓的特征。
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堵海燕史静安丽芝
(中国地质图书馆)
冯景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先驱。冯景兰在两广地区、黄河及黑龙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地貌、成矿控制、成矿规律及地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许多方面发表了独到的、深邃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奠基和开创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冯景兰生平
冯景兰生于1898年,河南省唐河县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23年学成归国。他长期从事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辛勤地工作了50多年,是我国近代地质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冯景兰在我国近代矿床学,尤其是在金、铜等矿床地质学方面,做了不少奠基性的工作,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和推崇。
1918年冯景兰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1921年毕业,获矿业地质工程师学位。同年,冯景兰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是年回国,走上了献身于祖国地质教育事业和矿产地质勘查事业的漫长道路。
1923~1927年,冯景兰任河南中州大学讲师、教授和矿物地质系主任。他结合教学工作,研究了开封附近黄河沿岸的沙丘。这是冯景兰与黄河治理和开发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1927年冯景兰到河北昌平黑山寨分水岭调查金矿地质。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现代金矿床地质工作之一。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了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他们还对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进行了综合考察工作。
1929~1933年,冯景兰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普通地质学等课程,同时接受清华大学聘请,在清华大学兼职任课。这段时期,冯景兰调查过沈海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河北宣龙铁矿、陕北地质等。冯景兰这时不仅致力于国内地质教育和地质调查实践,而且还关注着国际上地质学的动态,并且尽量将主要信息介绍到国内,以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除介绍国外火山学研究的进展外,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他还编著了《探矿》一书。该书于 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止一次再版,发行甚广。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介绍了当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说该书是现在《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前身。同年,他还发表了“放射性与地热学说”一文。
1933年起,冯景兰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于地学系,讲授矿床学、矿物学及岩石学等课程。1933~1937年暑假期间冯先生调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东招远以及泰山地区等处的地质、岩石和矿产。冯景兰是招远玲珑金矿地质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这时,冯景兰指导王植先生对山东泰山地质进行研究,这是国内最早的从事前寒武系课题的研究工作。
抗战时期,冯景兰随学校搬迁,又为抗战寻找矿产资源。1937年抗日战争伊始,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再迁昆明。冯景兰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1945年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这段时期,冯景兰既执掌教务又致力于川康滇等省的铜矿地质等工作,以支持抗战。
当时,野外工作颇多,如1938年秋云南省永胜地区铜矿、1939年西康荥经铜矿和四川省彭县铜矿、1940年西康东部和四川西部各铜矿、1942年云南东川各铜矿和云南路南等处的地质矿产调查。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42年冯景兰完成了《川康滇铜矿纪要》一书。该书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在随后的《川康滇铜矿的表生富化问题》中,冯景兰论述了上述3省铜矿的表生富化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质地理条件。此外,冯景兰还做过不少其他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1941年西康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和滇缅公路西段保山、昌宁、顺宁、蒙化地质及矿产,1942年云南路南县地质矿产,1944年云南滇缅铁路沿线地质,1945年云南玉溪县地质矿产和云南呈贡县地质等,还撰文讨论川康滇铜矿业的将来、云南之造矿时期及矿产区域和云南地质矿产及矿业等。
冯景兰一向注意水资源状况及水系问题。1941年发表了“中国水系的不对称特点”,论述了淮河、渭河、海河、辽河、塔里木河、西江、扬子江各水系的不对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946年发表“云南大理县之地文”,认为该地区有分水岭迁移及改流现象,可以利用地文特点,自甸头开渠,提出了开发水力和水利资源的卓越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冯景兰更加焕发了青春活力。他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还奉命奔走于祖国的河山之间,从事矿产勘测和水力资源的调查研究。
1951年6月,冯景兰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对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全面规划。1954年,冯景兰著文“黄河的特点和问题”。是年,冯景兰被聘为黄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同年12月,冯景兰参加编写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调查报告”中的地质部分,文中特别指出: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大规模地、积极地推进。
1956年冯景兰参加了全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工作,同年被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冯景兰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级教授,还有许多社会兼职,这些名誉、地位并不是他刻意追求的,而是社会和地质界对他全部工作成果的肯定。
冯景兰从1923年学成回国至1976年辞世,献身祖国的地质事业53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两广地质、丹霞地形、川康滇铜矿、豫西矿产、铁(公)路路线地质、金矿地质等,还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际工作,编著矿床学教科书,在成矿理论(成矿封闭说、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后人的楷模。
二、冯景兰关于丹霞地貌的论述
1.发现“丹霞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并在1928年著文中有详细精辟的论述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与同事实地调查两广地质和矿产,著有“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广东粤汉线沿线地质”(冯景兰、张会若)、“广西迁江合山罗城寺门煤田地质”(冯景兰、乐森 )、“广西东北部地质”(冯景兰)、“两广地质矿业概要”(冯景兰)、“两广的地质问题”(冯景兰)、“Some problems in the geology of Kwangtung and Kwangsi”(冯景兰)等。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
1927年冬,冯景兰等在粤北地质调查中,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及矿产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特别注意到该区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系广泛分布,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该层厚300~500m,产状平缓,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即“丹霞地形”。
冯景兰等当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1928年发表的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中对这种地形(貌)特征、分布、形成等均作了详细精辟的阐述,摘录如下:
“红色岩系砾石、砂岩、页岩及红土本系最易鉴别之特征,为血红之颜色,故以红色岩系名之,红色岩系在本区中,位于各种岩石之上部,覆盖一切岩石,分布广,仁化之南,曲江之北,鸡笼之西,大井之东,南雄平原之内,浈水河谷之旁,到处皆红岩系,总计面积,不下五千余方里。
红色岩系,虽以颜色为其特征,上下一致,无甚差别,而其构成物质之粗细,则大不同。略言之,可分上下两部:下部以砾岩及有交互层(cross bedding)之红砂岩为主,间有一尺或数寸之红页岩及红土为主,间有厚约数分以至数尺之砂岩层,或灰砂岩层。上下两部之厚度,因沉积与侵蚀之关系,各处不同。丹霞山附近,几全属红地系之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南雄西北,苍石杨历岩等处之红砾岩系,厚亦三百公尺,南雄城南下部红色岩系,比较最薄,不过数十公尺,红色岩系之下部,在南雄盆地中,发育最盛,其厚约三四百公尺,然因质太疏松,冲洗甚易,经过近代之冲洗,其遗留之厚薄亦殊为一致也。
以堪作代表之地域命名,则上部厚约三四百公尺之红土及红页岩,可名之曰南雄层,在南雄附近,最为发育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之红砾岩砂岩,可名之曰丹霞层,在仁化城南三十里之丹霞山发育最盛。丹霞层倾斜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层均不整合构成丹霞层之物质,亦不一致,视其所从来之岩石而异,简言之,凡与皇冈岭系岩石接近之处,红砾岩中之砾石,多为石英,或硅质圆块,显见由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石,侵蚀而来,凡近石灰岩露头之处,红砾岩中之砾岩,间有石灰岩块,丹霞始兴等处,其例甚多。与花岗岩接触处,常见有花岗岩及已经变为长石砂岩之砾块。各种砾块,常由红色黏土结合一处,故骤望之,全体皆红。砂岩粒多硅质,粗细不一,常杂以红色黏土,与花岗岩相接触之砂岩,常杂有高岭化之长石晶粒,显见由花岗岩直接风化而来,杂入他种物质甚少。砂岩之交互层理,有时纹理细致,宛如红绡锦岩(丹霞山下,距丹霞山寺约二里许)之名,即由此而得。锦岩佛穴中,有坚固之红泥砂岩,突起成龟裂状之花纹,镶于交互层砂岩之边缘,宛如锦幕下之花边,似为晒隙(sun cracks)中充填物质之遗迹,然而当地人民已认为天造地设,神奇无伦矣。
红色岩系上部之南雄层,以血红色之黏土(据分析结果,含铁约百分之三)及页岩为主,间以薄层之砂岩,或含钙砂岩、砾岩甚罕见,全部岩层,倾斜平缓,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之丹霞层相整合,侵蚀而后,每成显著之小阶级地,在南雄平原中更为显著。地面红土风化破碎,成为疏松小粒,大如小米,经雨亦松散如沙,不甚黏结状颇特别。且红土之内,每见薄如纸片之钙质小脉横黏土层理,特出于疏松之红土中,似由浸下之石灰质溶液充填于红土裂缝中而成。
本红色岩系之位置,及其与下部岩石之关系言之时代最新似无可疑谓为第三纪产物,亦尚可信南雄层比丹霞层属于第三纪之前其南雄层当于第三纪之后期,丹霞层与南雄层似皆在湿热之气候下风化沉积而成,故氧化剧烈呈深红色似皆在浅水中沉积而成,故有晒隙及交互层之诸种构造。其构成之物质似皆来自近旁未经长途之迁移,故分别作用,Sorting action不甚显著,常与邻近之物质相类。丹霞层可代表第三纪初期山脉初隆起时之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粗。南雄层可代表第三纪(古、新近纪)后期地面渐趋平夷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细。两者似皆属于盆地或河谷中之陆沉积(continental deposits),故化石俱甚少,红色岩系层次颇繁,当时沉积情形之繁杂,盖可想见。
红色岩系,在广东一省,分布甚广,广州市近郊之红色黏土,似与本地区之南雄层相当。广九路石下村石下山之红砾岩砂岩,珠江口虎门山之红砾岩砂岩,似与本区之丹霞层相当。”
在同一论文的“地形”一节中,对这一地形与地质构造、地形与岩石之关系、该地形的成因等均有精辟详细的研究分析,摘录如下:
“地形与地质构造之关系,在本区中,颇为显著。中生代末或第三纪初因花岗岩之侵入,大庾岭之隆起,造成微偏东北西南东西方向之山脉,同时始兴南雄之南,似亦有火成岩侵入,而地层隆起,遂造成第三纪之红色盆地,与此红色盆地中之沉积。其后因丹霞南雄各红色盆地之升起,盆地中所发生之顺向河流,即向下侵蚀刻于第三纪红色岩层之内,以造成深约千尺风景奇绝之峡谷。丹霞锦岩A榜山五马归槽之胜即由此而成此大构造与地形之关系也。他如梅岭纵谷,韶关断层谷开辟孔道,影响于地形有人事者,亦非浅鲜,详见于构造篇中。
皇冈岭梅岭两系岩层,为相间互之砂岩页岩,易于侵蚀,故所成丘岭均甚平坦,山坡倾斜,常在十五度以下。惟与花岗岩接触之处,受接触变质之影响,质坚固,耐侵蚀,亦可成高崖陡壁。然只限于局部,绝无广大区域之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层,而呈奇特之地形,如红色岩系者也。二叠纪及石炭纪之石灰岩,在本区中,层位较低分布不广,间有因侵蚀或断层之关系而露头者,如梅岭下金龟石、钟鼓岩,始兴南之玲珑岩、鹅公嘴等,率皆玲珑巧小,与红色砾岩所成地形之高大雄厚,稜角整齐,四旁壁立,上面平坦者,迥不相侔。且其山坡倾斜,多在三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除断层外,由侵蚀作用而成绝崖陡壁者,尚属少见。侵入花岗岩,因含长石斑晶甚多,极易风化破碎,故所成山形,无甚奇特。然因其体积甚大,隆起甚高,被覆岩层之除去甚难,直接受侵蚀作用未久,故至今犹成伟大雄厚之山岳。在浈水舟上,或南雄及始兴平原中,前后左右望,凡山岭之伟大雄厚,高入云际者花岗岩;也附大山旁,作其边缘者,水成岩也;水成岩山岭之体积较大,坡度平缓者,皇冈岭系或梅岭系;也奇拨整齐,上部平坦,四悬绝壁者,红砾岩层;也山谷之内,平原之中,丘岭断续,坡度介乎皇冈岭系梅岭系山岭及绝色岩系山岭之间者,二叠石炭纪石灰岩也;本地形以推测岩石,则数十里内之地质已了如指掌矣。”
综上简述,按通常用语及辞海对“发现”词意的解释,1927~1928年,冯景兰等考察研究、发现了丹霞地形(貌)。他们对丹霞地形(貌)的论述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开始了更多的研究。
2.对“丹霞层”、“丹霞地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
1939年,冯景兰在“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中对1935年发表的“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进行了讨论,再次对“丹霞层”、“丹霞地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文中首次命名并多次使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地学术语。文中说:
“……就是没有古生物方面或构造方面之显著证据,也可以用岩石性质、地形特点、层位上下、分布情形,作为野外调查之根据。所以在民国十六年调查丹霞山和南雄盆地时,曾分粤北之红色岩层为丹霞层和南雄层。以丹霞层代表红色岩层下部以砾岩砂岩为主之岩层,以南雄层代表红色岩层上部以页岩和砂岩为主之岩层。虽说大陆沉积,变异甚剧,丹霞层亦未常不夹有少许页岩,南雄层中亦未尝不可少夹砾岩,但在发育完善之丹霞层和南雄层,从地形观点来看,至少在广东北部,绝然不同”。
“民国十六年冬,我自南雄盆地之西北边,进入南雄盆地,后自南雄盆地之东北边逾大庚岭至江西,旋后折回南雄,自南雄盆地之西南角出至始典;於南雄停留休息之数日间,更曾一度至南雄南山。故凡南雄盆地之西北、西南、东北、南各方面均经调查,均见有与古生代页岩或花岗岩相接触之基砾岩(丹霞层),与其上较疏松之页岩砂岩层(南雄层),×(该字下载文笔者看不清)斜向盆地中心(南雄城)及其上下层次,逐渐变化之关系,颇为明显。”
“吾所见之丹霞盆地,周围有古生代石灰岩,真正之丹霞岩层中,石灰岩砾岩较多,黏结之力量自强,加以位于盆地中心倾角较小,故易如桂林、阳朔或路南倾斜和缓之石灰岩,切割而成绝崖陡壁。南雄盆地之边为花岗岩(东东南、南及西北)及页岩(东北、西南),不甚黏结,无多砾石,层不厚,质不坚,且在盆地边缘,斜度较大,故不易形成特殊之丹霞地形……即在南雄盆地之边缘,丹霞砾岩之厚度不同,所呈露丹霞地形之完善程度亦不同。简言之,即在南雄盆地之西北边,砾岩层较厚,所造成之丹霞地形亦较著,其次为南雄盆地之东北边和西南,层厚与地形均居中等;其次为南边及东南,层厚最小,丹霞地形之发育亦最不完善。”
“总之丹霞地形为丹霞层特点之一种……”
“……马祖崖特立独出,颇具丹霞地形之特色,亦为砾岩层及粗砂岩,应为冯之丹霞层……”
三、“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
1.早期研究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与同事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综合考察工作等。他们对粤北的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充分注意到区内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砂砾岩层广泛分布。该层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丹霞层厚 300~500m,呈平缓状产出,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1928年,冯景兰在广东韶关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年至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层在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为完全,因被流水、风力等长期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归来的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开始进行研究。
1928年,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m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丹霞地貌”研究因地质调查而起始。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朱翙声,于1928年在韶关市的曲江、仁化、始兴、南雄等县进行地质调查,为了填地质图必须对地层进行划分,遂将在仁化丹霞山一带出露的一套红色碎屑岩系定名为“丹霞层”,把其时代定为第三纪。“丹霞层”首次作为地质学名词问世。冯景兰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分布实例作了生动的描述:“地形与岩石的关系更为显明,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岩层之下部,常为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南雄之苍石寨、扬历岩、仁化之锦岩、丹霞山、人头石、千金寨、书堂岩、断石岩、观音岩、笔架山、马头寨、曲江之龟头山、挂榜山、三峰岌、五马归槽等,皆由此种岩石侵蚀而成,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复,真岭南之奇观也。”冯景兰虽未提出丹霞地貌术语,但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已进行了精辟论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景兰当时的身份是中山大学地质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教授),20世纪20~30年代,正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步阶段,岭南地理界一系列研究可谓开风气之先。
2.深入研究
1928年,冯景兰等在进行粤北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调查时,将发育典型的丹霞山红色沙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其时代定为第三纪(古、新近纪)。分析了丹霞层在长期的侵蚀、风化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发育的堡垒状的山岭和千姿百态的地形,最早对这种独特的地貌进行了生动地描述。1939年在与陈国达先生的商榷文章中,冯景兰开始并多次使用“丹霞地形”的分类学术语。冯景兰首先提出了“丹霞层”的地质学名词,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作了生动地描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粤北丹霞山调查时提出“丹霞层”。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 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结论
在1928年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以南雄丹霞山等地区独特的地貌为特征的红层定名为“丹霞层”时,虽然并未命名丹霞地形,但从冯景兰对这种地形的描述和成因研究,已清晰地阐明了它们的属性,是画了龙没有点睛。1939年,将之命名为丹霞地形。同年,陈国达在“江西贡水流域地质”一文中起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并未论述。陈国达和冯景兰远隔数千里,当时文献信息交流十分困难,但各自在著作中都使用了“丹霞地形”地学术语。而冯景兰明确指出:“这种地貌形成的岩石是第三纪下部红层,即深厚坚固的块状砂岩和砾岩,其地形特点是陡岩绝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叠……峰崖崔巍、赤壁四立。”它是由流水侵蚀之后形成,并举有15例,丹霞山为最精彩之一例。陈国达使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是根据冯景兰的描述。1943年曾昭璇提出了20m台地、200m等准平面及垂直节理对丹霞地形发育有重要影响。1946、1948年吴尚时、曾昭璇对粤北红岩系地质与地形作了进一步论述。近年黄进发表了诸多丹霞山等实地考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论文……考察研究在不断深入。考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国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个典型地区、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市)。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研究最为详尽和深入。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了同类地貌。地学术语也由60年代前的“丹霞地形”与国际接轨应用了“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已被列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独特的自然遗产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生活的丰富和美好。这是冯景兰和为此付出过或正付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人们最大的欣慰。
参考文献
[1]刘浩龙.冯景兰教授生平业绩述略〔J〕.现代地质,1998(4):3~6
[2]我为祖国献宝藏:国土资源系统院士画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97~98
[3]冯景兰,朱翔声.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J〕.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年报,第1号:29~51
[4]冯景兰.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J〕.地质论评,1939(3~4):173~192
[5]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C〕.见: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一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88~92
张掖有着神奇的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的碎岩和石砾风化而成。
远看丹霞地貌如同一片红色的丘陵,连绵起伏;又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波涛汹涌;还如同一片红色的草原,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尽情欢唱。近看红、白、黄、绿、蓝,令人光彩夺目,目不暇接。
走进丹霞地貌,你一定会被它的神奇所吸引,你的嘴巴一定会张成大大的圆圆的O型。一直往前走,会有一个红色的平台,登上平台,放眼望去,五彩的沙丘会让你大为惊叹。
在往前走,摸摸那里的泥土,土软软的,黏黏的。在尽头,你登上石梯,在最高的一个平台上,你可以看见两座五彩的高高的土丘,里面夹着一个滚圆的土丘。
犹如一个张开的河蚌夹着一颗珍珠;又犹如两个金刚护着珍贵的金苹果;又犹如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贪婪地吮吸着一大罐蜂蜜。 这就是丹霞地貌,神奇的丹霞地貌,我真为祖国有这样的丹霞地貌而自豪。
星期天,我随爸爸妈妈观看了临泽丹霞地貌。
汽车从县城出发走了不到半小时,就看见公路两侧山的颜色格外独特,有红色、白色、黄色纹理,色带随着山势起伏呈波浪状,犹如艳丽的彩带随风蜿蜒飘动。看着这么好看的山,我着急的对爸爸说:“到了,到了,怎么还不停车?”爸爸说:“别急,还没到好看的地方呢”。汽车延着山路拐了几个弯,停在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一下车,我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山坡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像大地喷撤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霓裳,在阳光的照射下,似朝霞升腾,与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映辉,宛如一幅风景名画。那“琉璃峰”就像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横卧在彩色的沙滩上,“七彩峡”就像天上的七仙女纺织的七彩云霞,东边山顶上那“石猴望月”就像工匠雕刻的一样,显得惟妙惟肖,西南方向的那一块“大扇贝”简直就是鬼斧神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块特大的贝壳镶嵌在山坡上。听爸爸讲,丹霞奇观的经典之处主要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练、琉璃峰、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峰、七彩菇、大扇贝等11处奇观。这个神奇的地方今年已吸引了十多万游客和众多摄影爱好者。许多影视作品也为其倾倒,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和《神探狄仁杰》等影视剧不约而同地将其择为外景地。
看着眼前这美妙的景象,我为自己出生在临泽而骄傲,也真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来我们临泽观看丹霞奇观。
龙洲堡的修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叫石堡寨。当年为抗击西夏,陕西经略副使范仲淹曾亲临抗击前线,石堡寨又名范仲淹哨马营。到了后来的明朝、清朝,均对龙洲堡进行过维修。1935年靖边解放,而龙洲则被民团凭借闫寨子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直占领着,到了1941年,龙洲解放。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龙洲丹霞地貌被当地人称为“红砂峁”,后来被一些摄影爱好者称为“波浪谷”,它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是有一定区别的,我看到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加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这种红色的石头在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每一代、每一纪,气候、生物、地壳的风云际会,都在砒砂岩的岩层中绘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红色的泥岩和碎屑岩,是古海洋封闭为内陆盆地、大地上以蕨类植物为主时沉积而成;同是红色的陆相红泥岩,是气候更趋干旱炎热时,继续沉积的巨厚岩层;砒砂岩区是自然界中风蚀与水蚀的过渡区,再加上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各种侵蚀力不仅在空间上复合作用,而且在时间上交替影响,一年中每一季节都有较强的侵蚀现象:春季万物解冻,岩体的水分不断蒸发,冷热变化, *** 砒砂岩的斜坡岩体不断剥落;夏、秋季时水蚀又开始发挥作用,尤其是7—9月,水力和重力二者合力,在坡面上切出一条条沟壑,而侵蚀下的泥沙又在沟坡上重新堆积;冬季至第二年春季植被覆盖度低,狂风就像一把刻刀一样直接在 *** 的岩面上雕刻,尤其是4—5月,风力侵蚀最为严重。不断的侵蚀“雕琢”,使得砒砂岩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宛如一个极具特色的地质公园。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三:花山公园的美景(468字) 花山公园是我游玩过无数次依然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美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引着人们的脚步。
春天的花山公园,是繁花争艳的季节。粉红色的一树树桃花像一个个小姑娘站在春风里;满山偏野的李子花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仿佛刚刚下过一场雪;还有那整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婉如一条彩带围绕在花园的腰上。
整个花园沉浸在花的海洋里。烈日炎炎的季节,高大挺拔又枝叶繁茂的大树遮住了炽热的太阳光,人们三五成群在阴凉舒坦的树下自由自在休息、聊天、游玩,这也不失为一道自然和谐的美景。
当我们悠闲地走在公园的小路,时而一阵阵醉人的桂花香袭来,秋天就不知不觉地悄然来到了。到处都能看见黄了的树叶飘落下来,红了的枫叶点缀在花园各处,路边无处不在绽放的小雏菊。
傍晚坐在山顶,不但能欣赏美丽的晚霞,还能看到落日的美景。冬天的花山公园除了变得比较冷,几乎和秋天一样美。
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整个花园一片银装素裹,孩子们高兴地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追逐嬉闹,给美丽的公园增添了无尽的生气。花山公园犹如闹市边上的一个世外桃源,用它千姿百态的美迎接着欣赏它的每个人,令人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四:夏夜美景(519字) 垂柳轻柔的挥着手,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夕阳,而大地却还是像被包在蒸笼里一样,知了也叫个不停;天空早已做好了梦的襁褓,等待着第一颗星星的诞生;最后一抹彩霞也在天空中悄然离去;轻风来回地在每个人的耳边喃喃低语,宣布着夏夜的来临。夜幕降临了,我搬着小板凳和爸爸、妈妈一齐到楼顶乘凉,但一点凉意也没有,虫鸣声谱出了一曲夏夜的赞歌。
我一边扇扇子,一边欣赏起夏夜的美景来。夏夜的星空多么美丽呀!那些闪烁不定的星星既像一只只幼稚、可爱而又充满智慧、神秘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它们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凭着自己灵巧的身躯,东躲西藏,时隐时现,弄得人眼花缭乱。
突然,一颗流星像离弦的箭一样从天空中划过,“我找到你了!我找到你了!”我叫起来。可是,一眨眼,它就又不见了。
一阵微风吹来,似乎在告诉我们月亮出来了。果然,我抬头一看,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探出半个脑袋,向外面观察着,直到她发现没有异常动静时,才一转身,出现在天空中。
这时,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美丽的明灯,霎时间,旖旎纯洁,光彩四溢,照得大地清晰明亮。我陶醉在这夏夜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我梦见我飞到了天上,与星星玩捉迷藏,听月亮姐姐讲故事,天空中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五:雨中的美景(475字) 春天到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下得天潮地湿,花草万物复苏。雨渐渐地大了起来,雨点打在可爱的小花伞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道路上因积水过多形成了条条小水沟,这都是地面高凹不平引起的缘故。
小雨点轻轻地扑下来,打到脸上,好像调皮的小孩在抓痒痒,而且凉丝丝的。人们感受着被雨点儿亲吻的滋味。
小树和花草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新,翠绿而令人欣喜。不知不觉间雨好像小了一点儿,飕飕的风声,潇潇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
多么令人陶醉。特别是小草经过春雨的滋润,绿得发亮,好像用手一碰就会出现一串小水珠来,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显得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一阵阵微风吹来,把积水吹起一圈圈波纹,把雨雾吹得千姿百态,把树叶吹得手舞足蹈。再看田野里的小花,突然,一朵粉紫色的小花映入我的眼帘。
哇!好美呀!我忍不住称赞道:我看见过公园里白色的玉兰花,也看见过山林中红色的海棠花。却从没看见过这么小巧玲珑的花朵。
这朵小花真美啊,美得就像天上五颜六色的彩虹,这多小花真艳啊,艳得让我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这多小花真香啊,香得沁人心脾。烦人的雨天,醉人的美景,万物因你而绿。
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六:四季美景(589字) 四季美景——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姑娘养着一群花花草草,春季经常下雨的原因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雨露要滋润美丽花草树木。
春季时,可以到郊外去体验春给你带来的美丽,百花盛开,小草也探出了小脑袋呼吸新鲜的空气。春雨过后,竹笋脱掉了厚厚的冬装,在妈妈的怀抱下尽情的玩耍,快快的长大,在山岗上望着大地。
四季美景——夏 烈日当头、汗流直下。夏姑娘给你带来大片炎热,太阳 *** 辣的晒着路上的人们。
夏季那么热的原因,就是给你机会吃冰棒和去游泳。夏季时,可以到海边去享受海风和海水,海浪轻轻打在脚上海风阵阵吹来,沙子掩埋脚。
夏天雨水不多,入夏时可以去绿树成荫的树下休息,看看桃花。夏季去日本,樱花可美了!四季美景——秋 丰收粮食、硕果累累。
秋姑娘带给农民许多粮食,农民们在秋季能丰收。秋季丰收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冬要吃粮食。
秋季时,去野外秋游,凉爽的秋风吹来,仙境般的感受,滋味无法说出。秋天雨水不多不少,入秋时可以去田野看看金灿灿的稻谷、弯着腰的小麦等粮食,你会觉得:哇,秋季原来也这么美!四季风景——冬 寒风刺骨、冰封千里。
迈着轻盈地脚步,草叶慢慢的探出头来,在树下谈笑风生,只能听到哗啦啦的清泉的水声,更爱靖边的四季。
2 靖边的夏天 夏姐姐来了,整个田野好像水果的世界,西瓜股着肚皮,马路上铺了一层白色的地毯,只有一串串脚印。大家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棉冒,好像要参加选美比赛呢。
蝴蝶也赶来助兴,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子规声里雨如烟,在田野里睡觉;香瓜在田野里微笑,争奇斗艳,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背阴处下面,密密麻麻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为春天增添喜气美丽的靖边 1靖边的春天 春姑娘穿着绿裙,小孩子却不肯休息,在大地妈妈的怀里跑来跑去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打扮得花枝展昭,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就是靖边的夏天。树木有多有密,枝繁叶茂,天空中纷纷扬扬的落了雪花,过了一会。
小河欢乐地流淌着,山坡上树木旺盛,一片葱绿,在稻田里的的水色与蓝天相映。”这就是靖边的春天。
这就是靖边的冬天。 我爱靖边,亮白亮白,杜鹃鸟在雨中啼叫,在灌木丛里,一笑香瓜成熟了,有一股淡淡的花香。
山谷幽静无比。 3靖边的秋天 秋姑姑穿着金黄的衣裳,走了过来她走过的地方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露出金牙子,黄色的树叶像明信片般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一层地毯。
田野里硕果累累,给人带来丰收的喜悦,这就是靖边的秋天呢。 4 靖边的冬天 冬爷爷来了,在雪地里无拘无束地玩耍,全部变白了,我们好像来到了童话世界,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林子的泥土软软的,真是赏心悦目。在花的天堂,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万紫千红。
情不自禁的想起‘绿遍山原白满川,晚上,大人摇着扇子。
随着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我听爸爸说,剧中的部分场景是在我向往已久的临泽丹霞地貌拍摄的,看着电视中那美丽、神奇的画面,我日夜想着要去丹霞地貌看一看。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终于同意带我去看丹霞地貌啦!那天,我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同坐上车从县城出发,大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丹霞地貌最集中、最壮观的临泽县倪家营南台村。只见公路旁立着一块,上面拍摄的是夕阳下高低不平、雄伟壮观、绵延无尽的丹霞地貌,还有“美丽的丹霞地貌欢迎你”几个大字,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
到了入口处,车继续向大山深处的观景台开去。顿时,宽阔的柏油马路变成了陡峭迂回的山路,车子在山谷里颠簸前进。
大约行了两公里左右,丹霞地貌的轮廓已显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登上观景台,整个丹霞群一览无余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哇!好壮观呀!我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满眼都是彩色的条纹,红的、蓝的、浅绿的、淡黄色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再仔细看看那彩色的条纹也各不一样,这边的条纹是横着的,犹如彩色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远方,那边的条纹却是竖着的,仿佛从天空中垂下的七彩锦缎。顺着山势,这些条纹互相映衬,在阳光下是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美丽。
我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把这么神奇的景色赐予我的家乡。看着神奇美丽的山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展翅飞翔在蓝天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妈妈给予我们的神奇与美丽。我爱这神奇、美丽的丹霞地貌,我更爱我的家乡。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其丰富,独特的绝妙的丹霞地貌景观,展示了具有突出个性的自然美。
丹霞山,是这类重要的风景地貌的代表。理解丹霞山的美,需要了解丹霞地貌。
大约在距今1亿年前,丹霞山地区是古南岭山地中的一个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洪水或河流带到盆地里堆积下来,形成了2700多米厚的内陆盆地堆积。由于当时中国东南部处于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被氧化成铁锈色,形成了红色碎屑岩系.到距今6500万年以来,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对红层下切侵蚀,山坡崩塌后退,才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自然之大美,大气磅礴的赤壁丹崖是其最富有个性的外貌和景观要素,丹霞地貌的各种单体类型均带有赤壁丹崖的鲜明特色。
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赤壁丹崖构成了丹霞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的直立坡面,也构成了峡谷的谷坡。,这些单体地貌再进一步组织成为不同尺度的丹霞群峰(峰丛或峰林)景观。
榆林丹霞地貌一日游
有一天,爸爸说带我去丹霞玩,我听了很高兴(因为我听成了三峡)问:“去几天啊?”“一天。”“一天?怎么去怎么回?这么快!”我疑惑的问。“去两小时,玩一个下午就回来了,坐火车。”爸爸喃喃的说。丹霞?我还以为是三峡,不过,它也让我很好奇。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家人出发了。经过慢长的旅途,来到了丹霞。我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这儿到处是山,让人看不出什么稀奇,可当我把目光集中到一座山上时,才看到它是由不同的颜色组成。从中,可以看到“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美。来到七彩丹霞,这儿又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远远望去,那块“大石头”上的色彩像挂上的一条条彩带,色彩艳丽。来到“大石头”跟前,它仿佛被散了“软骨剂”踩下去像深深的沼泽。再往前,我们看见了小沈阳拍《三枪拍案惊奇》的小房子是颇另人惊奇的,——房子只有前半个,后半个没盖。回家后,那没兴趣的感觉没有了,现在回忆着,真想时间再长点——把山上的沙葱拔光光。
美丽的靖边1靖边的春天春姑娘穿着绿裙,迈着轻盈地脚步,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林子的泥土软软的,草叶慢慢的探出头来,在灌木丛里,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山谷幽静无比,只能听到哗啦啦的清泉的水声。
在背阴处下面,密密麻麻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在花的天堂,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打扮得花枝展昭,好像要参加选美比赛呢。
蝴蝶也赶来助兴,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为春天增添喜气。小河欢乐地流淌着,山坡上树木旺盛,一片葱绿,在稻田里的的水色与蓝天相映,亮白亮白,杜鹃鸟在雨中啼叫。
情不自禁的想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就是靖边的春天。
2 靖边的夏天夏姐姐来了,整个田野好像水果的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6世界,西瓜股着肚皮,在田野里睡觉;香瓜在田野里微笑,一笑香瓜成熟了。树木有多有密,枝繁叶茂,晚上,大人摇着扇子,在树下谈笑风生,小孩子却不肯休息,在大地妈妈的怀里跑来跑去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就是靖边的夏天。3靖边的秋天秋姑姑穿着金黄的衣裳,走了过来她走过的地方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露出金牙子,黄色的树叶像明信片般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一层地毯。
田野里硕果累累,给人带来丰收的喜悦,这就是靖边的秋天呢。4 靖边的冬天冬爷爷来了,天空中纷纷扬扬的落了雪花,过了一会,全部变白了,我们好像来到了童话世界,马路上铺了一层白色的地毯,只有一串串脚印。
大家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棉冒,在雪地里无拘无束地玩耍。这就是靖边的冬天。
我爱靖边,更爱靖边的四季。
暑假趣事
暑假生活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次游丹霞地貌了。
歌里唱得好:“临泽风景秀,南台似天堂。”为什么呢?因为南台有驰名全国的七彩丹霞,它可是位居世界第六的丹霞。作为一个临泽人,而且南台又是妈妈得故乡,所以今年暑假我们有幸去领略这美丽而神奇的丹霞。
到了山里,我们边走边看,远处那五彩缤纷的山包,好像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在这幅流动的山水画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到了三号观景台。在微风的抚摸下,在这连绵不断的彩虹中,我不禁浮想联翩:你看,那蜿蜒到山顶的小路,多么像一条彩色的丝带!可这丝带是谁的呢?噢,原来是这位紧邻它的睡美人——红山的!红山真高啊!你看它那么陡、那么险,又那么美,那么高,好像云朵都在他的腰间。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我要说“不到红山非壮汉。”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比赛——爬红山。刚开始,表妹和我就把爸爸妈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看到他们那样,我还边爬边得意洋洋地喊着:“快来呀!”可到了后来,我却累得气喘吁吁了,表妹也是汗冒如雨,而爸爸妈妈却超过了我们,我还听见爸爸得意地说:“现在知道了吧!我们那是在保存体力呢!”我不服气的喊着:“看谁超过谁!”嘴上虽这样说,可我心里却后悔极了,真不该上红山,现在我都快累死了。但我想:“好马不吃回头草,坚持吧!”于是,我和表妹重振旗鼓,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了爸爸妈妈,这时爸爸不小心滑下去了一截,我们瞅准机会,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爬上了红山顶,终于反败为胜了。
这时妈妈说:“这里又凉快又美丽,不如照张相吧!”照完相,我们便来欣赏这美丽的丹霞。啊!那些五彩的山包比在山下看到的好像缩小了十几倍。那起伏彩色山包,有的像沙漠驼队一座连着一座,有的像屏风,上面是丹青彩绘,有的像彩色甲壳虫,好像在慢慢蠕动,还有的像大象,似乎在夕阳中悠闲地散步,。。.整个望去又好像是五颜六色的水波。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们,关于这丹霞地貌,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以前女娲补天时,采集到七彩石后,一部分被补天用了,还有一部分被女娲放到了这里,后来这些粉末经过很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和这里的沙土混合在了一起,就有了这美丽的丹霞山。故事讲完了,我们也到家了。
我想今天可真快乐呀!这件难忘有趣的事让我认识到了这神秘而美丽的丹霞,也让我懂得了那些不怕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人去了好多好多好玩又有趣的地方玩,我们去了一零一大楼,月眉探索乐园,高铁探索馆……等好玩又有趣的地方玩,我觉得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今年的暑假我过得很快乐,所以我才会觉得快乐光总是过得很快.
我记得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有去台北市的一零一大楼,电梯还没有到顶楼时,就可以看到台北市,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大巨人,房子就像是玩具房子,车子就像是玩具房子,人就像是小蚂蚁一样小,我觉得非常有趣.
除此之外,我们全家还有去月眉探索乐园,那里好大喔!我们先去玩摩天轮,
摩天轮可以到很高的地方,后来我们去玩海盗船,海盗船左右摇晃非常 *** ,我们还有去玩很像旋转咖啡杯的游乐设施,这项游乐设施非常好玩,如果没有扶好扶手就会一直滑来滑去,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有趣,我们还有去玩皇冠秋千,这一项游乐设施不会很 *** ,旋转的时候有微微的风吹过来,这个感觉就好像在吹电风扇,不过,它大自然的电风扇,除了这一些好玩又有趣的游乐设施外,还有好多好玩的游乐设施喔!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除了去一零一大楼和月眉探索乐园玩,还有去高铁探索管参观,高铁探索馆里面有好多好多关於高铁的东西,有:影片欣赏,打鱼的游戏,驾驶高铁的游戏,为甚麽高铁的形状是三脚形的原理……等一些好玩又有趣的设施,我在高铁探索馆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觉得这一个暑假虽然过得非常的快,不过,我在这一个暑假去了好多的地方玩,也在好多地方增加了好多的知识,我在台北市的一零一大楼看到了台北市,也在高铁探索馆了解了高铁,现在已经开学了,不过我希望下一次的暑假快点来临,就可以到各地参观和游玩了.
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1.砂砾岩层巨厚2.垂直节理发育。
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的似金色的麦垛、金字塔、堡垒、殿堂、亭阁;有的连座成峰,形成绵延几里,从高处眺望,好似一段色彩十分艳丽丝绸飘在大地上;有的在阳光下突出暴露,绽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似五光十色的宝石璀璨……。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澜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你可以打开下面的网站查看详细介绍.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有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其中北群距张掖市区约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南群位于祁连山中,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2000米,南北宽约5-10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临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更为神奇,实属大自然鬼斧神工。在甘肃省千里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脉的中段,南祁连山、北合黎山之间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张掖。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最近这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的地貌景观——张掖丹霞地貌群。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被《中国地理学》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更为神奇,实属大自然鬼斧神工。张掖丹霞地貌的神奇,在于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张掖丹霞地貌区以层错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有七彩霞、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火海、刀山、大扇贝、彩色丘陵等多处奇观,具有“裸露”、奇、险、地貌类型齐全、与祁连雪山交相辉映等特征,兼有敦煌“魔鬼城”、新疆“五彩湾”的神奇,集自然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内宝贵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原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黄进先生多次考察后得出“张掖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的结论。
湿地啊!湿地
你似一滩珍珠
镶嵌在祁连山腹地
倒映着河西走廊的珠光宝气
我用苇絮撩动你的琴弦
和蓝天演奏盛世之音
湿地啊!湿地
你如一位天使
偎依在古城边缘
目视它的沧桑巨变
我用心聆听你畅所欲言
把往事述说的活灵活现
湿地啊!湿地
你像一位行者
漂泊在历史的航船上
激荡着古刹塔影的痕迹
我想双脚踩着你的肩膀
同你随风荡漾
湿地啊!湿地
你是一幅画卷
饱蘸弱水河的汁液
勾勒颇具丰韵的山水写意
我挥动玲珑的画笔
为你点亮希望风帆
湿地啊!湿地
你把一片绿意
播撒在无垠的旷野中
给养着你的妻室儿女
我开口呼吸你的惬意
与大地踏上和谐之旅
描写湿地的诗句如下:
1、唐·元稹《夜坐》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
辰早没夜初长。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2、唐·薛能《赠禅师》
嗜欲本无性,此生长在禅。九州空有路,一室独多年。鸣磬微尘落,移瓶湿地圆。相寻偶同
宿,星月坐忘眠。
3、唐·白居易《西楼》
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青芜卑湿地,白露泬寥天。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仍闻陈蔡
戍,转战已三年。
4、宋·王安石《日出堂上饮》
日出堂上饮,日西未云休。 主人笑而歌,客子叹以愀。 指此堂上柱,始生在岩幽。 雨露饱所
滋,凌云亦千秋。 所托愿求久,何言值君收。 乃令卑湿地,百蚁上穷锼。 丹青空外好,镇压
已堪忧。 为君重去之,不使一蚁留。 蚁力虽云小,能生万蚍蜉。
5、宋·苏泂《次陆放翁韵》
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予方自委下湿地,君乃独占高明居。杨云傥许客载酒,杜
陵安得钱买驴。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
忆丹霞山居(明)李永茂
云半结庐夜授经,流泉细细晓来听。
天空但立千群竹,月落犹余数点星。
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
三岩一出秋容老,惭愧闲身泛水萍。
其二
倚杖锄茶续陆经,喈喈野鸟傍林听。
客来共踏花间露,老去徒怜鬓上星。
未辟入州开幕府,空劳午梦泣新亭。
曾缘多病觅新药,却热应须瀚海萍。
其三
花卸花开逐岁经,松风松雨四时听。
长闲独赋关山月,小集俄占太史星。
丹诏一阳瞻凤辇,捷书万里发虢亭。
孤臣强揾昏朝泪,高要峡边诵野萍。
扩展资料: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亿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掖丹霞地貌
湿地的诱惑
听说你很美
有漓江水的清静绿
又不失江南水乡的风情与魅力
亭台楼阁别样景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对你的期盼让我彻夜难眠
对你的神往即使狂风暴雨也无法阻拦
今日特来欣赏你美丽的容颜
更想在这寒霜雨露中与你作伴给你温暖
轻移脚步缓缓走进你的心田
站小桥上倾听你与水的呢喃
看流水与你的缠绵好生艳羡
雨滴在水里溅起的层层涟漪激荡在心底让我思绪万千
站在雨里望着你,让我魂移神离
原本是想来温暖你
却被眼前的你紧紧拥抱在怀里
虽是深秋你依然不失原有的魅力让我真的爱上了你
水与水的相连桥与桥的牵伴
火红的植被欲要把你点燃
水中的倒影忽隐忽现神秘万千
我多想滞留其中成为湿地的一员
蒹葭苍苍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淇河故事自古就在此上演
千年的淇河文化让后人时刻都在想念
无论走到哪里都想亲自为你做形象代言
有关“张掖甘州”的古诗有:
1. 《水调歌头 张掖》
2. 《甘州歌》
3. 《甘州/八声甘州》
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 甘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位于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2′甘州区-39°24′之间,南依祁连山,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甘州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2932-3085小时,境内有4条主要河流和26条季节性河流,河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达亿立方米,2012年耕地万亩。2012年甘州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计划的,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亿元,第三产业完成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占计划的,同比增长。
2.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3. 上述古诗全文如下:
(1)《水调歌头 张掖》
西海穷桑地,弱水黑河流。颛顼大禹传说,简狄浴玄丘。后羿昆仑求药,周穆瑶池嘉会,老子骑青牛。戎狄乌孙牧,月氏五胡游。 祁连碧,焉支赤,马场悠。剽姚提旅奔袭,张掖化甘州。炀帝巡行盛事,玄奘西游胜迹,万里织丝绸。蓊郁左公柳,戈壁涣汀州。
(2)《甘州歌》符载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3)《甘州/八声甘州》 刘沆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阿,湿地!
我赞美你!
你创造了一个天堂。
鱼在这里嬉戏,
鸟在这里歌唱,
蜻蜓在这里自由自在的飞翔。
好一个天堂!
呵,湿地!
我赞美你!
你创造了一个仙境。
白云在这里洗脸,
阳光在这里留影,
微风在轻轻抚摸碧绿的芦苇。
好一个仙境!
呵,湿地!
我赞美你!
你创造了一个宝地。
你是地球的肾脏,
你是动物的家园,
你是生物们赖以生存的圣地。
好一个宝地!
呵,湿地!
我赞美你!
你使人心旷神怡。
看飞驰的汽车,
看悠闲的小船,
快节奏的生活变得多么惬意。
好一个湿地!
呵,湿地!
你在我们身边!
你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卫士!
你需要人们去保护!
人们也需要你的庇护!
你是最后一片净土!
我深深地爱着你!
呵,湿地!我心中中的圣地!
彩色丘陵的颜色是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当时环境下的氧化-还原程度的真实反映。沉积物中Ca、Fe离子的含量很大程度影响了地层颜色的变化,尤其是Fe离子。
当地层中的Fe3+含量较大及Fe3+/Fe2+比值较高时,地层颜色以紫红、砖红为主;当地层中Fe2+含量较大及Fe3+/Fe2+比值较低时,地层颜色以白色、黑色为主;当地层中Fe2+含量较大及Fe3+/Fe2+比值由高逐渐变低时,地层颜色逐渐由红色向灰绿、黄灰、蓝灰过渡,直至黑色或白色。
丹霞地貌特点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掖丹霞地貌
攀枝花地区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总厚度为36010— 47870米,出露地层约占全市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巨厚的中生界地层占主要地位。元古界的前震旦系变质岩主要分布在盐边新坪、渔门、桔子坪一带及米易北部的普威和市区中部的仁和;震旦系为砂页岩、白云岩沉积,分布在雅砻江与鱼敢鱼河汇合口附近及盐边西部和市区西北的老鹰岩至竹林坡一线。古生界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地层仅在盐边西北部的择木龙至大坪子成片出露,只有上二叠系的火山喷发岩——峨眉山玄武岩大片露出于米易东部的龙肘山、雅砻江的二滩一带及盐边北部,市区大黑山至格里坪也有分布。中生界的沉积岩主要是三叠系砂、砾岩夹煤和侏罗系的砂岩夹泥岩等陆相沉积地层,分布范围相当广,包括米易马颈子至盐边红坭、仁和区务本、宝鼎山和保安营等大片地区,其中上三叠系是主要产煤地层。新生界的沉积以第三系昔格达组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分布在市区东部红格一带及安宁河、金沙江河谷阶地上;第四系现代堆积仅零星分布剥蚀面、河流阶地上和河谷之中,为河流、湖泊相沉积,面积较昔格达组为小。
攀枝花位于攀西大裂谷的中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属于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水系发达,干支流纵横,以钒钛磁铁矿为首位的多种矿产资源高度富集,水能资源巨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大有潜力,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下面介绍一下攀枝花的地质—— 攀枝花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地质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新构造活跃,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一、地层攀枝花地区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总厚度为36010—47870米,出露地层约占全市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巨厚的中生界地层占主要地位。元古界的前震旦系变质岩主要分布在盐边新坪、渔门、桔子坪一带及米易北部的普威和市区中部的仁和;震旦系为砂页岩、白云岩沉积,分布在雅砻江与鱼敢鱼河汇合口附近及盐边西部和市区西北的老鹰岩至竹林坡一线。古生界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地层仅在盐边西北部的择木龙至大坪子成片出露,只有上二叠系的火山喷发岩——峨眉山玄武岩大片露出于米易东部的龙肘山、雅砻江的二滩一带及盐边北部,市区大黑山至格里坪也有分布。中生界的沉积岩主要是三叠系砂、砾岩夹煤和侏罗系的砂岩夹泥岩等陆相沉积地层,分布范围相当广,包括米易马颈子至盐边红坭、仁和区务本、宝鼎山和保安营等大片地区,其中上三叠系是主要产煤地层。新生界的沉积以第三系昔格达组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分布在市区东部红格一带及安宁河、金沙江河谷阶地上;第四系现代堆积仅零星分布剥蚀面、河流阶地上和河谷之中,为河流、湖泊相沉积,面积较昔格达组为小。二、岩浆岩(火成岩)攀枝花市辖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市面积一半。岩浆活动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分布不均并具多期性。岩体出露严格受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控制。各类岩体集中分布在金河一箐河断裂东南的南北向构造带内,形成南北向延展的“杂岩带”;金河一箐河断裂西北除玄武岩有大片分布外,其它岩类出露很少。晋宁期岩浆岩以酸碱性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为主,出露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裂带附近。包括同德、大田、岔河、水陆乡、南坝和大火山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岩体及冷水箐、麻陇、干巴塘等基性超基性岩体。华力西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元谋一昔格达南北向断裂带和攀枝花断裂带之间,即从米易的白马一直延伸到攀枝花、芭蕉岩及红格、新九一带,形成北东走向的岩浆岩带。本期的岩浆活动以玄武岩的喷发为其特征,其次是超基性、基性和碱性岩浆入侵,形成断续出露橄榄岩、辉岩、辉长岩、正长岩等岩体。这个时期的岩浆岩是渡口市多金属共生矿的主要成矿岩体,著名的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即产于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中,在正长岩岩体中,也发现一些稀有元素的矿化。自晋宁期到燕山期,全市辖区均有花岗岩岩浆的入侵,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岩体,主要分布在盐边的百枝,仁和区的攀枝花、巴斯箐、红格及米易的白石岩、撒莲等地。三、断裂构造青藏和川滇构造及其活动,对市区的构造成生及活动均有影响。川滇南北向断裂构造带的中段经市区东侧,是影响市区构造和地震的主要断裂带。市区断裂构造主要有:昔格达断裂 该断裂指川滇南北断裂带中的磨盘山一绿汁江断裂中段,于九道沟(新九)以北分为东西两支,向南经昔格达、红格至拉鲊以南,区内长150公里,是市区规模最大、地震活动最强的断裂。总体走向呈南北,倾向时东时西,倾角一般60—70o,局部地段达85o,为压性断裂。该断裂切割了前震旦纪至中生代地层,局部地段在昔格达组和全新世地层中有迹象。破碎带宽度一般在1—5米,局部达30—80米。李明久断裂带 北起雅砻江东岸的荒田附近,向南经溜巴湾、李明久、了垭坪丫口、黑古田、小得石、柳树湾、簸箕鲊至安宁鲊附近消失,长70公里,总体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主要倾向东,局部西倾,倾角53—85o。桐子林断裂 位于李明久断裂东侧,主要展布于桐子林之南,经老台子梁岗、大平地、棉花地、石门坟至叭喇河桥一带,长20公里,总体走向呈北北西向,与李明久断裂南段近于平行展布,断层面倾向东,倾角50—60o。树河一普威断裂 北西端始于树河,向南东过雅砻江、火烧桥、张家闸、林海桥头、普威盆地至兰坝附近消失,全长46公里,构成共和断块北东界。断层总体走向呈北30—35o西,倾向北东,倾角60o左右。局部地段可达80o。破碎带宽—1米,影响带宽7—8米,具有反扭特征。金河一箐河断裂 北起里庄,向南经金河后,逐渐向西偏转,经盐边县的箐河进入云南省,与永胜一宾川断裂相接。该断裂在市区一段的走向为北40—45o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o,长85公里,破碎带宽50—70米,最宽达250米,属压扭性。西番田断裂 该断裂在白岩脚地带与金河一箐河断裂相交,向南过鱼敢鱼河,向东偏转至务本,为盐边断块与共和断块的分界断裂。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60—73o,长60公里,破碎带12—30米,浅层断距2公里,深部为500—600米,属压扭性(反扭)。纳拉箐断裂 南起云南阿拉地,向北东经纳拉箐,于二台坡与西番田断裂相交,全长80公里。走向北15—35o东,倾向南东,倾角40—80o。破碎带宽几米至27米,最大达200米。倮果断裂 走向北35—40o东,倾向北西,倾角60—80o,长26公里,破碎带宽数米至10米,属压扭性(反扭)。惠明一红石岩断层带 位于纳拉箐断裂西侧,北起盐边的永兴,南经惠明、格里坪至红石岩附近,由若干南北向的基本上向东倾斜的断层组成,总体为北北西向,断续延长50公里左右,属压扭性,反时针扭动。除上述断裂外,还有麻陇断裂、大石头断裂和头滩断裂。
攀枝花位于攀西大裂谷的中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属于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水系发达,干支流纵横,以钒钛磁铁矿为首位的多种矿产资源高度富集,水能资源巨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大有潜力,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下面介绍一下攀枝花的地貌——攀枝花市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地史上,燕山运动后,该地区相对稳定,形成了广阔的剥夷面。自喜马拉雅山运动开始,原来统一的剥夷面遭到破坏。一方面沿着古老的断裂,有的地方升为山地,有的地方下陷为断陷盆地;另一方面河流下切作用加剧,形成深山峡谷,使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一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起伏,高差悬殊,山地地貌为主。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东部为小相岭—螺髻山—鲁南山系,中部为牦牛山一龙肘山系,西部为锦屏山—柏林山系。最高点位于盐边县柏林山穿洞子,海拔米,最低点位于仁和区平地乡师庄,海拔937米,相对高差达3200米以上,一般相对高差1500—2000米。地形被金沙江、雅砻江分为三大片区和两个峡谷。金沙江以北,雅砻江以西为西北片。其地形主要可分为四大支脉和两个河谷,即盐边县西北部的柏林山向南扩展的四大支脉:东支有青山、女儿山;中支有光头山、龙头山、大火山;中西支有五爪山、关刀山;西支有铜瓦山、尖山。山势横亘峻险,相对海拔在937—米之间。两谷:即金沙江支流巴关河河谷和雅砻江支流三源河河谷。巴关河河谷由北向南发展,在民政乡的谷底标高是1120米;三源河河谷由西向东发展,在健康镇的谷底标高是1083米。金沙江以北,雅砻江以东为东北片。其地形主要为两山两河谷。两山是米易县西部的白坡山,主峰米;米易县东部与会理接界的龙肘山,主峰光头坡海拔米。两河谷是: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河谷,在米易县攀莲镇的谷底,海拔为1118米;金沙江支流崖羊河河谷,在红格乡的谷底,海拔为1250米。整个金沙江以南为江南片。地形分为两山夹一谷。两山为西列山,由先锋营、乱板凳梁子、宝鼎山等组成,最高峰为乱板凳梁子,海拔米;东列山由宝兴山、马桑岩、保安营等山组成,最高峰宝兴山,海拔米。两列山之间为大河河谷,在仁和镇的谷底,海拔为1147米。介于三大片之间的两谷,即金沙江峡谷和雅砻江峡谷。金沙江峡谷的炳草岗江边,海拔为976米;雅砻江峡谷的小得石江边,海拔为1030米。攀枝花地貌成因类型,主要有侵蚀堆积地貌、剥蚀构造地貌、溶蚀构造地貌。
一、侵蚀堆积地貌分为河谷阶地、山间盆地、蚀余台地。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安宁河、金沙江、大河、鱼敢鱼河等河谷地带。市内安宁河堆积地带一般宽1—3公里,主要由冰水堆积扇和洪积扇所占据,在湾丘一丙谷间河谷较开阔。发育有I一Ⅳ级阶地:一般I级阶地高出河面1—米,阶面平坦;I级阶地高出河面5—12米,零星分布;Ⅲ一Ⅳ级阶地与冰水扇、洪积扇、坡积裙相接,高出河面50—100米。金沙江河谷有I—V级阶地:I级阶地高出江水面16—20米,沿江断续分布;I级阶地高出江水面48—112米,阶面完整平坦;Ⅲ级阶地高出江水面93—140米,阶面常被河谷切割;Ⅳ级阶地高出江水面200—240米,阶面呈浅丘状起伏;V级阶地高出江水面340—350米,零星分散于两岸浅丘包上。其他河谷仅I—Ⅱ阶地较为发育。山间盆地为昔格达盆地,分布在昔格达至红格等地,盆地底部海拔高程1364米左右,呈南北向展布,长约24公里,宽约—6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盆地内广泛出露第三系昔格达组成地层。经剥蚀侵蚀作用,显出浅丘地貌。蚀余台地为第三系昔格达组半成岩地层(主要为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由于地壳上升、河谷下切、加上剥蚀作用所形成。零星分布于金沙江两岸斜坡及山间盆地,在金沙江与大河之间、桐子林—箐门口一带分布较集中。这些台地也呈浅丘状,顶平或浑圆而围陡,冲沟发育。二、剥蚀构造地貌分为:褶皱中山、褶断高山、褶断中山、断块中山。褶皱中山,主要分布在雅砻江、金沙江以西的碎屑沉积岩区,由近南北向的向斜山、背斜山、单面山等构成,一般山脊海拔大于20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山脊呈尖棱状、浑圆状,山体多单面山地貌。褶断高山,分布在柏林山、青山一带,山脊海拔大于35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由单面山构成,南东坡陡,呈绝壁,北西坡缓,有较明显的山原面。褶断中山,主要分布在白坡山一带,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断块单面山构成,海拔标高1000—3500米,山脊海拔大于20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多为高中山,山顶尖峭,丛林密布。断块中山,主要分布在安宁河西侧盐边、仁和一带,由岩浆岩及变质岩构成,山脊海拔大于20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多为高中山,只有金沙江与大河之间山脊海拔小于2000米,切割深度500—1000米,为中山。三、溶蚀构造地貌分为溶蚀构造高山和溶蚀构造中山。溶蚀构造高山分布在柏林山区,山脊海拔3500米以上,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以峰丛—洼地为主,具有一级夷平面(山原面)。溶蚀构造中山,分布在金沙江以北、雅砻江以西的大片灰岩、大理岩区及市区南端金沙江西侧大理岩区。山脊标高一般大于20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多为高中山。盐边地区的溶蚀构造地貌主要有台丘—洼地、峰丛—洼地或漏斗、峰丛一峡谷3种形态。其他地区多为溶沟、溶槽、石芽、漏斗、溶洞、溶蚀洼地等形态。
攀枝花市西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攀枝花市东部为小相岭-螺髻山-鲁南山系,中部为牦牛山-龙肘山系,西部为锦屏山-柏林山系,山脉走向近于南北。境内最高点为西北部盐边县境内的百灵山穿洞子,海拔米;最低点是东南部仁和区平地镇的师庄,海拔937米。城市区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 主要农业区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三源河及其支流深嵌在山地之间,形成雄伟的川西南峡谷区。攀枝花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类,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桂林旅游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原因:(1)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2)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石钟成因全然不同。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早在宋代我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图片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地心运动 基本每8000千万年改变地球一次样子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