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南开大学研究生论文分区

南开大学研究生论文分区

发布时间:

南开大学研究生论文分区

基本常识是指什么呢?考试大纲多看看,交流组多进几个,都知道了呀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考研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大专业课的学习资源,适合想自考的学生,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考研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2D72

高校的教学科研岗:一般来说,具有海归留学背景的博士,在985或者211高校竞争力更大一些。而国内毕业的博士,基本没有希望。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本科某师范院校毕业,南开大学硕博连读的理科博士,2012年博士毕业,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南开大学和天大这类的985高校。

导师虽然也很厉害,无奈学校硬性规定,必须有海外留学背景,只能去了一个二本高校。

这个朋友目前职称是副教授,每月到手工资8000—9000左右,公积金4500左右。

高校行政岗位:这个岗位要求相对简单一些,硕士毕业即可,基本跟所学专业脱节,需要有心理准备。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工资跟职称挂钩,中级职称每月到手大概6000左右,公积金4000—5000左右。

高校辅导员:男性硕士,找此类工作时优势很大。不过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值夜班。工资水平跟高校行政岗位差不多。我的一个亲戚,2018年应聘上天津商业大学辅导员,事业编制,现在每月到手工资6000多,公积金5500。辅导员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每月工资多加1000元。高校思政教师,每月工资多2000元。

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学历要求

985至少名校做过博后,一般都要有海外博后经历。211至少博士毕业,基本也都要求有博后经历。如果没有做过博后,大部分高校会要求先做一站师资博后。

2.文章要求

至少要在top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不同领域要求不一样,要进行同行比较。这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3.第一学历

一般进985或者211要求第一学历(本科学历)为985或者211,但如果第2条很优秀,当然也没问题

4.学术背景

导师如果是业界大牛,并且极力推荐,肯定是加分的。如果学术背景一般,还是要文章过硬才行

5.获奖经历

一般来说国家奖学金属于比较看重的,其他各高校的奖学金作用不大。

总之,文章是找工作最重要的筹码,如果在science nature上发表过学术论文,那任何一家985或者211都不会将你拒之门外。

教研工作人员

国内名校博士起,最起码要好于入职的高校。在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突出,按北大或南大的期刊目录一级越多,可能性越大。最好有出国交换的经历 ,时间还不能太短。

国外名校博士,像211一般会要求权威排名前50甚至更好的。

导师要牛,最起码业内还是有一点影响力,对入职帮助很大。

行政人员

要求比较低,硕士起,一般也要重点高校毕业,各高校不一样,有的要考试,有的面试,有的有编制有的没有。

985任职教师回答一波(以下仅为985教学岗位情况,211学校不太了解;行政岗位现在进校的也都是博士,不太了解):

本硕博学位如在国内获得,所有学位均为最低985末流起,211几乎免谈,若科研教学 极其突出 , 另当别论,前提是所面试专业执意需要,必须给学校打报告陈述缘由 。若有海外求学经历更佳,一般为世界名校或名专业,但仍看科研。

【所以 此处划重点,科研是第一竞争力。 】

科研文章:

要求较高,以 文科为例 ,在本专业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过至少2篇文章。

所谓本专业国内权威期刊,一般在各高校级别划分略有不同,但基本遵循最顶级(1种)+强(2种)+其他(若干)。

在此之上,有些高校(很多985高校)还会将《中国 社会 科学》列为最高级别。所以一般在985高校会实行四层制,暂称A>B>C>D类,均是CSSCI。

您手头的文章就是在这里边和别人竞争等级与数量,虽说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最顶级A,但 实质审核操作时所有985高校都执行的是最低第三层级C向上,所以发再多的D类CSSCI也没有用 。

或是发表过SCI,SSCI文章,主要看分区。一区算A类。

其中, 如申请的是科研为主岗位,则以上翻倍。

科研项目:

作为负责人具省以上项目,或作为主要参加人(仅限前二)参与国家或教育部项目。

教学要求:

教学主要看试讲 。 如申请的是教学为主岗位,应有各类教学比赛获奖,至少一个一等奖,此外,如能发表过教学研究类文章更好。如申请的不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岗位,即申请的是科研为主岗位 ,则此条不重要。教学与科研并重岗位参考以上两条折中。

待遇条件:

因地区差异,级别差异,各类人才称号不同,各校各人不等,这个真不好说,相差较大。曾经,即便都是讲师,因工龄等差异,可能最高级讲师比刚评的副教授拿的还多。但随着高校聘任制度改革,这种情况可能会少,因为985高校非升即走,多少年之内讲师评不上副教,则要么转岗要么走人,所以不太可能再出现“老讲师”的情况了。我朋友本在中南大学签了,但是最终没有拿到国项,无法评副教,最后走人了。总体而言,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此外,如能拿到各级各类项目各种人才称号则薪酬绩效会更高一些。

以上只是略述,具体细节各校不等,仅供参考。

进入985工程大学与211工程大学,这几年与前几年不一样了,不要说985、211大学了,就一般的本科院校,要进入当老师,硕士研究生都可能不行。就我的想法 要进入985、211大学,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要在985、211大学读到博士研究生,甚至要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经历。第二,要有国际著名顶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如SCI、CCSCI等,在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突出。第三,除中文专业不做硬性要求外,其他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以及理科类专业,最好有出国留学经历,国际交换生,讲学经历 ,时间要超过一定的要求,甚至对担任导师的级别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导师要牛,在业内要有一点影响力。当然这仅仅是基本要求,有些高校可能还会追究到本科学历,在本科阶段必须要到一定层次,比如,本科必须211及以上。总之,目前要进入985、211高校当老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毕业于国外著名高校,博士学历。这个是第一层次招聘的对象。大部分中西部985/211,东部发达地区211高校直接引进。清北复交南京大学以及东部发达985高校需要5年内拿到副教授职称,非升即走,非升即转。

2、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博士学历,这是第二层次招聘对象。一部分通过做博后留校,当然,博后期间科研成果很重要。一部分直接招聘,要求同上,也是五年内非升即走,非升即转。

3、211/985学校自己的博士生直接留校。这种留校很难,一方面要自己优秀,另一方面要导师给力,学术能力强,人脉强,能帮助学生留校。这种学生一般在博士期间,自己导师会推荐出国联合培养,以方便留校。当然,前提的自己够优秀。

4、211/985学校一般对招聘老师的本科出身有要求,要求211/985学校。一方面看中博士毕业学校、博士毕业导师、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有无海外学习经历。

这几样越优秀就越能进好的985/211学校。现在五年非升即走是主流,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薪酬待遇方面:

不同学校给的差距很大。 一般入校时包括基本工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住房等。后面还有科研奖励,绩效奖励等明收入,和解决子女入学等隐形福利。

我知道的,刚入职的老师一般基本工资月入1万左右。科研启动经费15-50万左右,安家费10-20万,房子提供过渡公寓,一般是两室一厅。

其他收入包括指导本科生论文、超课时量费用、出卷改卷费、学院绩效考核奖等,大概一年2万左右。

薪酬部分各校差距比较大,需要看学校看学院。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在某非主流985院校任教,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你有所帮助。

结论:主要看你的成果怎么样,另外也有学校对本科是什么等级的高校有要求,也有要求有访学经历。

去985或211院校当老师需要以下条件:

博士毕业证、学位证要都有。如果是国内的博士,你想去的高校应该是比你博士需要要查一点的,国外名校的博士学位就更好了。这是基础条件。另外,也有部分学校,部分专业招聘硕士毕业生,一般都是非常紧缺专业。当然也有双非高校博士去211任教的,这样的很少,有某些特殊原因。

这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论文质量越高越好,论文数量越多越高,如果论文质量高而且数量多,那你就太棒了。不过据我所知,这样的极少。

国内博士,如果有访学经济,那是加分项。试讲的表现也很关键,并招聘你过来是进行科研好授课的。有各种获奖也是加分项,比如会议论文获奖、学科竞赛获奖等。

目前高校待遇个人觉得还可以,我要求不高。当然如果你成果很牛,个人能力突出,待遇都是可以谈的。只要你能力够强,待遇应该能谈到让你满意,只要你做的好,待遇也是不错的。

985高校条件:

1.不低于同类院校双985博士

2.最少一年出国留学经验

3.至少2篇SCI(有一区和二区的更好)

4.有过大型的项目或基金支持经历。(863 海装 总装等预研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等其它条件

211院校:

1.不低于同类院校的博士(至少双211)

2.出国留学经验条件可能宽松点

3.有高水平文章

4.有大项目经验,和基金支持。

(1)毕业于名校的优秀博士。必须是国外排名前五十名的全球名校毕业的博士,或者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2)科研能力强大。a.在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刊物或国内权威杂志发表一批文章;b.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内外重大研究课题;c.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或有几顶技术研发专利。(3)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

教学、科研岗位: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需要有不低于本校的双博士学位,或者国外名校的博士学位。

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几年内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相应的合同约束中的任务,比如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论文几篇,如果合同期内一切都做的很差,合同期结束后也很难续签。

总之,什么职位,什么学历,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出成果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学历。

越是高端的,越需要努力!

当然了,如果自己做的好,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待续还是不错的,年薪以外还会有奖金。

如果不搞教学、科研, 只是做一个一般行政人员,这个要求还可以。硕士学位即可。

入职后,跟一般单位一样,努力在评职称上,熬时间,熬考试,升级职称,涨工资!

总之,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考试,才能提升待遇!甚至可以说是否能够稳当地在一所学校长干下去。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做大学新生的辅导员。这在高校早就不行了,辅导员也得起码硕士学位。

水涨船高,现在就是要求越来越高,211和985都是重点大学,岂能让一般的人随便来当教师或者科研人员? 所以,努力吧!先取得双一流的高学位再说吧!

考研常识

1、学术型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2、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简单而说,区别在于:

学制不同:学硕大多3年,专硕都是2年。(现在好多都是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专硕: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

学硕: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

3、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但考试的命题权属报考院校,一般不转户口及档案关系,具体报考资格请与相关单位咨询。

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

4、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

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们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执行,一般有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

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推研时间为每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

推免所具备的条件: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5、地区划分

在选择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先了解考研院校所在的地区,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研招院校的地区划分。地区划分的含义是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而划分的院校区域。

6、考试分区

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3个省(市);

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

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A区线,二类对应B区线,其中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

7、高校层次

考研院校选择一直是热门话题,从北上广到“231”“985”“中央部属大学”等等,全国两千多所高校被分为多种层次,很多考生都是奔着名头去的。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下比较热门的高校层次。

●34所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

“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具体院校有:

北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985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划线高校,这就意味着“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划线的高校,而是按照国家线来划定其复试分数线。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因为自划线一般都要远高于国家线,“34所”的竞争更大一些,因此有不少考生既需要报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竞争没有那么大,于是便会把目标瞄向这5所高校。

这5所不太一样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C9

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校。

九校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联盟成立后展开了多项实质性活动,如互派交换生、开展暑期夏令营等。

分别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1

“231”的含义是“23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31”诞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开始酝酿,酝酿过程经过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国务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讨论最终定型,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一批名单,2011年,“23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不再新增学校。

考生需要注意,“985”高校全部都是“231”高校。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在“985”高校和“231”高校中间还有一些学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31”高校之间。“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3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是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解决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2011计划

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全国重点大学、“23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1计划’提出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这个计划实施中没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只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体。”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即“一省一校”,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这些14个省区域内的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高、有省内地区优势的高水平大学。从该工程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这些大学重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继省部共建大学政策之后国家推动中西部省属高校发展设立的两大工程项目之一,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这14所大学分别是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8、考研调剂

教育部规定,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即称为考研调剂。只有参加全国统考并上了国家线的考生,才有调剂的机会。

9、考研调剂的程序

通过了国家划定的初试分数线、具有复试资格而在第一志愿学校又没有复试机会的考生,可以把自己的相关资料和情况简介传达给相关专业生源不足的院校。经过考核,学校会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发面试通知,并向考生的第一志愿学校发放调考试档案的"调档通知",考生经复试合格后入学。

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教育网址:)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

10、考研调剂的标准

接受调剂生时各学校的具体标准因各学校的情况而异。一般而言,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学校的考题不同,所以在要求考生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复试资格外,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校内调剂一般是从一个专业调到另一个专业,如果符合上述条件也可能实现,但机率不是很大。

对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和农学学科门类和工学门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仅限于参加统考或联考的考生)的调入和调出,在考试科目要求方面可适当放宽。

11、考研分数

总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

专业课:150分

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12、试卷结构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

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

●考数一的专业

其中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

而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料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

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MBA面试是报考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如果面试成绩优秀,就可以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两年有效),对于学渣来说,这是难得的逆袭名校的机会。所谓国家线预录取资格,不同的学校叫法不一,在面试考试中有的学校称为A线(可以理解成面试分数达到A。),有的学校称为C线(可以理解成笔试C线录取资格,即面试分数达到了A,笔试成绩达到C线即可被录取。)而B线就是面试分数介于A线和C线之间的分数线。以2017年的复旦大学MBA为例:如果面试结果为优秀,那么将会获得C线资格,笔试分数只需达到C线175分,英语60,综合105;如果面试结果为良好,那么将会获得B线资格,笔试分数需达到B线200分,英语70,综合120。;如果面试结果为一般,那么将会获得A线资格,笔试分数就需达到A线215分,英语80,综合130;面试成绩越好,那么笔试所需要考的分数也就越低。对于工作年限较长、长时间没有接触应试考试的学生而言,进入MBA商学院的门坎儿大大降低了。所以对于MBA院校来讲,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拿了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后,备战联考笔试的压力就小很多。而如果没有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就要比拼笔试的成绩来弥补面试分数的差距,竞争压力巨大。参考资料:HZMBA

东南大学学报jcr分区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2008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中南大学研究生论文加分规则

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

是可以加分的,如果你非常优秀,可以在大学期间发表1篇SCI论文,这对你保送研究生帮助非常大,分区越高,加分越多。

保研时选择SCI论文是可以进行加分的,但具体加多少要看学校的具体规定,每个学校的加分政策和分值都是不同的,可以确定的是,SCI论文一定是所有保研论文中加分最多的。具体的加分原则主要体现在作者本身在SCI论文中的署名位置,一般来说第一作者最多。

SCI论文有着强烈的国际性,所以并不是容易发表的,还需要进行多项的准备。论文会有多个作者,每个作者的加分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原则是第一作者加分占50%、第二作者占30%、第三作者占20%,总体来说,署名越靠前加分越多,这一点和职称评审是一样的,所以保研也需要作者争取尽量靠前的位置。

部分高校是这样设置的,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可加3分,发表EI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加分,发表核心期刊可以加1分,如果论文是独著,作者自然享受百分之百的加分,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作者加分占60%,第二作者占40%。

本科发表SCI对保研的好处还需要看具体的院校情况,每个学校保研都是有名额的,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发表SCI的本科生,容易优先获得保研名额;另一方面,保研的学生,往往还要进行面试,有含金量高的SCI,获得的认可度也比较高,通过面试非常容易。总之,本科发表SCI对保研有好处,同时也要注意保研的其他要求。另外,发表SCI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SCI期刊的水准越高,对本科生的好处也会越多。

综上所述,如果您大学期间可以发表一篇SCI论文,对您有着莫大的好处,对学业、事业,还有能力的好处都是非常大的。

不算。申请硕士学位时所要考核的课程科目、内容及评卷标准都与该专业在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致,包括必修课、学位课和部分选修课,所考课程总学分至少在29学分(包括29学分)以上。除了上述学校组织的学位课考试外,申请人还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两个水平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论文加分

这个不影响。你是属于民考汉,只要上线就会要,不存在要谁的问题。又不是考研究生,按分数高低排名啊。

保研要求均一致,申请人在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取得科研成果,或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可优先考虑。

申请条件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在校期间没有受过任何纪律处分。申请人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均名列本专业前列。获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申请人在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取得科研成果,或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可优先考虑。

校将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向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收到通知后需在6小时内给予回复,逾期视为放弃。已经接受校复试通知的考生应当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申请者不予录取。

扩展资料:

推免生要求规定:

1、凡被校录取的推免生,第一学年均可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8000元。学业奖学金在入学后一次性发放。

2、所提供材料均采用A4纸大小(成绩单可按所在学校格式),申请材料均需在复试报到时递交所申请学院研究生秘书。

3、复试考察学生德、智、体、能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考察学生科研创新潜力,对学科的认识、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知识背景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接收推免生办法

中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政策如下:1、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少数民族考生的招生计划和汉族的招生计划是分开的,分数一般在各省也分开划定的。这个在你省招生指南手册中有。你可以看看。2、该校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总数要大于等于65%,这个一般是分各省指标的,但是少数民族考生多的省份会相应多一些名额。3、按照2的逻辑,少生民族考生可以占用汉族考生指标,但是现在都分开划线了,一般不会的。

这个问题,当年我也很纠结呢,现在我已经是这个学校大四快走的了,好快啊。你提的问题,说实话,具体的操作机制我也不清楚,不好意思啊,不过应该是少数民族占先。我可以间接一下回答,一般我们学校对安徽招生(我也是安徽的少数民族),只要你达本科线,更好是超了几分,因该是可以被录取的,当然你填志愿的时候最好写服从分配,我是电信专业的,这个学院的录取分很高的,其他学院我也不太清楚,你填志愿的时候要好好选专业,可以先选一个有把握上的,进学校后改专业不是多麻烦的,祝你好运,不要太焦虑,分数达本科线了,你就差不多赢了。

暨南大学英文期刊分区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倍和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暨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

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本科专业:英语(文化与传播)

年级:2018级

录取年份:2022年

报考院校专业:暨南大学世界史

绩点:

英语水平:专四80分

初试成绩:一战应届。政治82分+英语一77分+世界史基础281分=440分(第一名)

复试情况:分数线380分,共20人进入复试,复试成绩占总成绩40%,最终录取10人

复试及总分成绩:复试分数179分(第四名),总分443分(第一名)

主要内容

一、初试备考

二、复试备考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总结

一、初试备考

初试分为世界史基础、政治、英语三门科目。由于我是跨考生,因此花在世界史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是最多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把一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各学习3小时20分钟的话,我在每个时段至少会用1个半钟来复习世界史。时间分配的话还是因人而异,但个人建议最好将更多时间花在分值更大的科目或者是自己的弱势科目上。

个人作息表仅供参考

但建议每天泡馆学习时间不要少于9小时

世界史基础

我对欧洲和西亚的历史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大学期间也读过不少相关的通俗类或学术类书籍。不同于全国历史学统考,暨大的世界史初试不用考中国史知识,对跨考生而言复习压力相对小很多,加上这所学校位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我在2021年年初就确定要报考暨大世界史专业。在这里也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了解的专业为目标,一来复习的时候热情会多一些,不至于出现厌学现象,二来复习负担也会有所减少。

专业课方面:英文学院大三下学期的课程量是挺大的,所以我在大三寒假就开始阅读考纲要求的六本世界史教材了。阅读的同时整理知识体系,以时间、地区、事件的脉络为主,让自己对史实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古代史中的古罗马历史部分,可以将其分为王政时代、早期共和、晚期共和、前期帝国、后期帝国五个框架,每一个框架下有哪些知识要点(像晚期共和有马略军改等,前期帝国有奥古斯都元首制等),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梳理成脉络,再根据这一脉络来记忆就轻松很多了。

如果实在懒得做笔记整理体系的话(像我这样),个人建议可以在看教材的同时,阅读下文将提到的《长孙博系列世界史大纲解析》。这本书已经帮我们整理好了六本教材的知识脉络和要点了,覆盖全面仔细且逻辑性强,非常推荐使用!总之,无论是通过做笔记还是读现成大纲解析的方式,脑子里的知识脉络一定要清晰,不要把历史时间和事件弄混。

在世界史专业课第一阶段的复习中

同时阅读教材和大纲解析,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到七月底已经看完六本书了,接下来就进入背书阶段。我选择背的是长孙博系列历史学考研辅导书,包括《名词解释》、《论述题》、《大纲解析》三本。前前后后我一共背了三遍,但是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比如西欧和美国的历史,我还是花了更多功夫去记忆,因为这些内容是国内很多高校包括暨大的高频考点。

名词解释可以按踩分点来背。通常对一个历史事件、*权或人物的名词解释可以划分为定义、主要内容、影响或意义三部分,约140-180字,加起来一共十分(总分因学校而异,也有一些学校的名词解释是八分一个),基本上写出四五个契合史实的要点都至少能拿到八分(暨大专业课改卷较为宽松,一般没有写错像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重要史实都能拿满分),例如: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中期苏军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2分)。1942年德军将进攻重点转向苏联南部,两军在斯大林格勒交战。双方分别投入了数十万大军,进行了数月的激战。德军曾一度攻入城内,但于1943年初遭到苏军合围而战败,数万官兵被俘(6分)。此战是二战的一大转折点,苏军付出了巨大伤亡后,终于得以逐渐掌握东线战场的主动权(2分)。

论述题的话就是重中之重了,暨大的论述题分为三道20分的简述和两道50分的大论述。简述的话只需要答出要点就行了,不需要详细去分析。例如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写上一个“1.七年战争后英国当局不断增加税收,导致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不满加剧。”就可以拿到一个要点的分数了。但如果这道题是大论述题的话,就还需要在这句话后面展开论述,包括”英国当局通过了哪些法案增加了什么税?不同阶层又为何会因此不满?”之类的,等于是将原先简述的要点逐个深入分析了。

相较于名词解释,论述题的背诵记忆就要难一些了,但同样有“套路”可寻。长孙博系列整理的论述题把答案分成了很多个大要点,每个大要点下面又细分了一些小要点。以下图这道题为例:

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多个大的要点,先把大要点下面的每个小要点给记住,然后再去记每个小要点下面是如何分析论述的。如果具体的分析论述记不全的话,用自己的话准确复述写下来也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至于《大纲解析》,大部分内容在《名词解释》和《论述题》里面都涉及到了,不需要再专门把整本背一遍,但《大纲解析》里也有一些后二者漏掉的知识点,例如古罗马史的苏拉独裁和凯撒独裁,需要再专门记熟,因为这些遗漏点也是有一定考察可能性的。

跟统考相比,暨大的世界史初试题目要简单很多,而且改卷宽松,只要愿意每天花上三四个钟去背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基本上几个月背下来,上240都不是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考场上的情形是非常紧张的,很可能情急之下你只会想起记忆中知识点的六七成,而且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大量的题目,因此平时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建议周末找个固定的时间,把一周背过的重点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拎出来默写一遍,看看自己写出的答案存在哪些不足。默写过程中一定要严控每道题的时限,确定每个名词解释、简述题、大论述分别要花多少分钟。我的话是将每个名解、简述、大论述分别定为5分钟、15分钟、30分钟。每道题要写多少内容、分析具体到什么程度必须把控好,这样才能避免前面的题花过多时间而导致后面的题没时间做。

英语一

个人是英专生,为了准备2021年6月的专四考试,从上半年开始就一直在背单词。基本上到暑假开始做题的时候,文章里大多数单词都能看懂。对于非英专生的话,我建议还是尽早开始背单词,背到近十年真题里所有文章都能完全看懂的程度(即使文中有陌生单词或长难句也不影响文意理解)。

做题的话,我用的是华研考研英语系列(里面的题质量挺高的,还选录了一些往年的真题),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定时间练习,每次都练不同的类型,比如上午练阅读、下午练完形、晚上练翻译。对于自己的薄弱项,可以多花些时间加强练习。练习过程中遇见的难点,例如阅读理解文章中不懂的单词和完形填空选项里陌生的短语,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并定期回顾,这样才能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到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半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真题了,这个时候尽量每次专门抽出三个钟的时间来练习,模拟考场上的真实情景,等真正上了考场也会更从容一些。总之,既然咱都是广外人,那英语肯定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最主要的还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逐渐掌握考研英语的出题套路和应对策略。

推荐书籍:

政治

政治的话,我在寒假就在网上买了预售的肖秀荣全套(见下图),不过先不用急着复习,暑假再开始也不迟。我从7月开始先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整本精读一遍,精读的同时记住里面那些加粗的语句,尤其是那种“xx是yy的根本”这样的语句,并完成每章后面的习题。这个过程主要是让自己对整本书的框架有个大致的脉络,并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大概到8月中旬的时候,我已经将整本《精讲精练》精读完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练《1000题》上的选择题了(《1000题》上的主观题,除了马原部分以外都可以不用管)。因为我之前精读过教材且做过相关练习,所以《1000题》的正确率还算过得去,至少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在做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把每道题乃至每一个选项搞懂,不懂的或者做错的地方就在旁边标注出来并附上对应知识点在精讲精练上的页码。这些就是你复习的知识难点,练完后必须多次翻阅并最终记牢。至于网课的问题,我除了最后一个月的冲刺班以外,都没有看网课视频,但有一些同学单纯看书的话可能学习效率没那么高,这种情况的话我还是建议在暑假边看视频边记精讲精练的知识点。

《1000题》里的错题一定要多看几遍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主观题怎么办呀?这个可以先放一放,等到最后两个月交给《肖八》《肖四》,不过提前准备一下马原部分的主观题也可以为后面背主观题答案要点节省一些时间。政治考试中马原部分的主观题考的都是哲学类知识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等内容,这些题目的答案要点都是有模板话术可以背的(比如“联系具有普遍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之类的),在《精讲精练》上都会用加粗字体标注出来。暑假期间可以每天背上一两组,到暑假结束完全可以全部背熟。

国庆假期前,我已经将《1000题》刷完了,为防止陷入“无题可刷”的困境,接下来可以开始刷其他的题比如徐涛系列的《优题库》和腿姐系列的《30天70分》。练习两组题库以后估计快11月了,这个时候《肖八》该送到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刷题。

最后一个多月的刷题则集中于《肖四》和《肖八》,以及小程序上面的其他模拟题。选择题还是跟之前一样,必须要把每道题乃至每个选项都彻底弄明白,因为考相同考点甚至原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主观题的话,以背诵《肖四》的答案要点为主(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在11月先把《肖八》主观题答案要点的加粗语句背一背)。这套卷的主观题押题是非常神的,虽说不一定能押到一模一样的材料和设问,但只要把回答的要点都背熟了,上了考场基本不愁答不到点上。

顺带一提,大家可以在10月中下旬那本《肖秀荣形势与政策》送到以后把它读一读,记熟里面一些容易出选择题的要点(类似于“xx是yy的主体”那种)。当然,如果担心12月背不完《肖四》的话,最好提前背一下《形势与政策》里面的加粗段落,因为你会发现《肖四》的很多答案要点都能在那本找到原话。

二、复试备考

暨大今年采用线上复试形式,准备起来比初试要容易一些,但也占了总分的四成比重,而且会刷掉一半人,因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寒假就可以开始准备了。由于暨大的复试全部为面试,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可能会出的中英文常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之类的)并将它们记熟,但要注意在现场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语速,有所停顿起伏,不然老师很可能会察觉你是在刻意背诵稿子。同时,在备考复试期间一定要找好搭档一起练习面试(我之前是和另一个同学用腾讯会议线上练习),尤其是英语口语。只有通过搭档的反馈,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回答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

除了准备常规问题外,我还阅读了一些世界史领域的经典专著,以暨大导师们的研究方向为主。阅读专著不一定要从头到尾都精读完,重点是把握全书的主要观点和论述脉络。在此基础上,写好个人对所读专著内容的概述和评价(400-600字即可),以便在面试时流利地讲出来。实在没时间读完整本的话,至少也要把序言、结论、重要章节读一读。

如果被问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必惊慌,要立即向老师们表示歉意并说明自己日后一定会认真研修。有些情况下,可以把问题“引”到你自己了解的方面。比如当老师问题有没有读过该领域的一本书时,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但读过另外一本,可以尝试委婉地请求评述你读过的那本书。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子很容易被老师识破,还会给他们留下糟糕的印象。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下三类问题属于学习之外的范畴,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导致心态崩溃,进而影响复习效率和进度。

娱乐问题

复习期间请把手机放到书包里以免分散注意力,有时候看一看朋友圈就会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如果真要放松的话,个人建议每天饭后可以刷一刷手机,但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时限。

不用把一周七天的复习时间都排得太紧,要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娱乐时间。周六日完全可以分别抽出半天时间出去玩一玩或者睡上一大觉,这样能让自己真正放松一回,也能在下一周来临时有更充沛的精力进行新的复习。

听音乐是个不错的放松方式,个人建议可以听一些高燃励志的歌曲(基本上在我备考的那几个月,播放列表不是肥皂菌和三无就是祖娅纳惜和漆柚),有助于提振复习士气和信心。

休闲娱乐其实也可以和复习的知识点结合。看些视频既能让自己愉快一阵子,也能在无形之中回顾复习过的知识点。

情感问题

暑假之前(最迟9月之前),请把该处理的情感问题处理好。该放下的就快点放下,该在修复的就快点修复,该分手的就快点分手。复习期间的任何情感波动都会严重削弱状态,之前我身边有考友在秋季分手了,就对考研复习造成了巨大干扰。

健康问题

千万不要熬夜!请在每晚12点前把手机关机并躺床闭眼(如果能做到11点半前最好),不然第二天整个早上都会没精神。最后一个月请保持健康清淡饮食,避免临近考试身体出问题。至于运动的话,估计大多数考研人都很难挤出充足时间了,但尽量还是每周能抽出个1-2小时去运动下吧,跑跑步打打球哪怕去体育公园玩休闲器械都可以的,一方面能保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能解解压。还有就是最好在结束早中晚各个时段的学习后活动下腰和脖子,松一松筋骨。最后一个月我就忽视了这一点,导致考前一周腰肌劳损,痛得三天无法去图书馆学习。

四、总结

近两年来由于疫情原因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考研变得越来越卷了,但如果你已经确立好了目标并坚持为之努力拼搏,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上岸的!实际上,除了暨大世界史外,一些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自主命题考试难度都不算太大。这些专业对跨考生都算挺友好的,像我们学院就有同学今年跨考暨大新传专业第一名上岸了。如果要报考这些专业的话,只要能把知识点都背得滚瓜烂熟,达到默写时犹如抄书一样顺畅的程度,400分并非不可攀登的高峰。合适的目标+持续的努力+灵活的方法+积极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考研上岸。最后祝愿更多学弟学妹能够在考研中考上心仪的院校!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性和指导实践意义。2.文稿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分析方法正确,语言精练、书写工整。3.研究类文稿和综述、讲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临床经验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分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研究类文稿应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应采用结构式著录: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文稿(可用复印件)要求打印在16开白纸上,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图请用白纸单面墨绘,尺寸应较计划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请用光面纸印出,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图和照片不得折叠和出现划痕,背面请注明图号、作者、文题和上下向。5.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6.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时,作者可自行处理。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中注明。8.来稿请第一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附单位介绍信。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9.来稿首页作者单位后请注明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编。此三项请列于首页正文下方,并用横线隔开。项目资助课题请注明资助单位及编号。为方便联系,请留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

  • 索引序列
  • 南开大学研究生论文分区
  • 东南大学学报jcr分区
  • 中南大学研究生论文加分规则
  •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论文加分
  • 暨南大学英文期刊分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