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金融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
化解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各种事情在金融系统中经常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放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方面。金融会计风险被划分为两种,分别为表外会计处理风险和表内会计处理风险。所以,不一样的风险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有相对应的解决和预防措施,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是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涵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定义
我们一般所说的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多种变化度和结果的可能发生率。如果只是在财务方面来分析,主要的风险就是一定时间内无法收到预期的盈利资金。而金融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针对的是企业金融会计在工作时,因为人员素质、技术方法、组织管理及制度安排等因素,引起金融会计在预测上也会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同样的也会造成财产、信誉及资金等的损失。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内容
1、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整、认真的对银行业务进行最快的核算。可是在企业中,会计的实际工作会有很多环节,那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局面失去控制,问题主要有: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挪用、取,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及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
2、会计结算风险
各种结算支付的工具和手段是由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以此来保证客户的资金转移给付功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由于不完善、复杂的结算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会导致由结算渠道和结算凭证的方式对结算资金进行侵吞、挪用及套取的风险发生,这种风险的特点是涉及金额较大和隐蔽多样性的特点。
3.会计监督风险
发生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对企业金融会计监督的不谨慎,有些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而发生风险。受这一风险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由于金融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一部分企业由于利益驱使,使用了某些不合法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这些方式包括:低息放贷、高息揽储或者不按照会计的核算标准报出假的利润等,这种不合法的竞争方式,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资金,同时也使“公正、公平、平等”这项竞争原则被打破,这就使金融会计风险自然而然的发生。
(二)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
这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会计信息引起的风险。由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金融资金被贪污、截留及盗窃的风险发生。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会引起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制度化及科学化的进行,进而使企业的发展不能有序健康的进行。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同样也会引起企业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使资金的流向偏离正常的轨道,竞争力减弱,最终面临被淘汰的结局。第二,风险受内控制度的影响。引起金融风险增加的有企业的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有效的制约机制和会计监督缺失、对内控制度落实不达标及内控制度建设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三)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主体。发生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是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及从业
人员的道德素质低,并且在一些企业中对 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没能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层次和知识结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的原因还有从业人员的不足。以上这些都是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诱因。
三、防范与化解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全面监督保障系统
这个系统其实包含了风险发生前、中、后三位的保障,在不同的企业中,根据风险发生的类别对其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经营绩效的复查和抽查、原始票据的审核、预警指标的选取等多当面进行评定。这个系统不但要对静态的风险进行监管,而且也要对动态的风险进行预测,进而尽可能的降低和控制企业发生金融会计风险的概率。
(二)集中核算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每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产业经营的规模和特点,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科学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内控制度做出详细的实行准则,同时能够在实际 工作中得到 应用。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强化 管理,使相对应的约束机制得到补充,使所有位置的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加强金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从业务水平和 职业道德两点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 教育结合法制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能够把依法办事、爱岗敬业和守法意识融入到会计人员的心中。其次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进行不断的补充,使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为会计人员制定一套处罚和奖励制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自动的把管理机制和业务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现今提高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意识,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使企业金融会计的深度、广度和幅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其内涵丰富,并为企业风险的解决和预防提供有用的方式方法。为了有效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要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 经济效益得到稳中有升,进而为企业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浅谈企业金融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企业金融相关理念的研究能够给予企业的金融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从而也有利于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的探讨,综合分析了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金融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金融 金融风险 影响因素 金融能力 发展对策
一、企业金融风险
所谓企业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发生损失的风险。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及金融安全的追求也是企业金融所要致力的活动之一。就企业总体发展而言,金融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并且往往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关键的影响。不同企业的金融风险来源并不相同,金融性质的企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更多,而且多来自于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而且,一旦有一家企业发生金融风险,则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会涉及整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使得整个行业的金融活动难以有效运转,最终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事实上,金融风险所涉及的概念较为广泛,例如对于风险性因素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进行相关的联系与区别、金融风险与金融交易活动的收益进行必要的联系等。具体而言,金融风险多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而这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宏、微观两种层面的金融风险。这两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组成要件均有着明显的区别。宏观金融风险更多的表现在国家层面,作用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而微观的金融风险则往往针对单一组织而言。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无疑地需要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风险,自然要让市场主体来防范和化解。就本文所要分析的对象而言,这里将以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为主。
二、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都对企业金融的科学进行,以及金融风险的出现与处理产生着一系列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从如下几个部分来考虑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金融层面的管制制度对于市场经济金融自由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市场经济所推崇的金融自由化理念是对金融管制的一种抵消,并寄希望于市场机制可以对企业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事实上,市场机制很难不借助于其他方式来对金融活动进行很好的管理,而这就需要金融管制制度的出现与约束。因此,金融管制制度对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安全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政府采取相关的手段对于微观金融风险的监控,有利于金融活动的安全进行,是企业金融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发展也对企业金融的安全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本看来,这种影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也即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开发,以及给予国外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国民待遇(卢逊,2012)。不可避免的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为企业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强度,不少小型的金融服务公司将宣告倒闭,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贸易的自由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而这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金融能力与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企业金融市场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特征也要求企业有必要实施的强化自身的金融能力,从而能够应付这些新特征的出现,而自身的金融发展也得到保障。总的来说,金融能力可包括持续筹资能力与金融应变能力两个方面。
就企业的持续筹资能力而言,除了要构建一个较好的筹资环境,还需采取有效的筹资措施,例如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产权结构的变革,采取灵活而有效的产权结构,使得筹资相对容易与安全。另外,相应的科学筹资理念与制度也应进行建立,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筹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并非筹资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确定筹资的规模与方案。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也要认真履行意境建立好的筹资制度,从而保障筹资活动开展的科学性,最终也提升了自身的长期筹资能力。
就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而言,又具体包括着多个不同的方面,也即企业学习能力、信息解读能力、金融活动均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四点。金融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对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并努力在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企业金融信息的解读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技术,金融环境中所产生的信息必须经过解读方能为企业服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信息解读技术;金融活动均衡能力是指企业应对参与到企业金融活动中外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协调,并且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也要进行有效的均衡配置,保障金融活动的顺畅开展;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是指企业对于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防止在财务上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并不够完善,企业金融活动必然会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各相关组织及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从而确保自身的健康永续发展。一般而言,这些措施大体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当然,企业也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存在可能,给予不同的改善策略。首先,针对在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企业有必要从筹资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对于筹资的方式与数量进行确定,从而保障债务的合理性,做好对资金的充分运用。实际上,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解读可以很好地安排好筹资活动(张承惠,2012)。其次,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企业的决策部门要建立积极的财务决策机制,这也意味着必须提高企业决策部门对外部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真实地报告财务信息状况;建立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卢逊.浅谈当前企业金融核心能力提升的措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张承惠.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J].中国金融,2012(02).
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 内容摘要:管理会计在中国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众多的学者专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但大都缺乏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本质探求。作者认为,管理会计的特性本身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正确认识管理会计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基点和起点。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性 应用 企业化(个性化)特征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有不少的企业运用了责任会计,但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是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1997年,《会计研究》的专题调查报告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结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在中国仍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为此,众多的学者专家撰文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者认为,在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上,还有一点应特别注意,那就是管理会计本身的特性问题,这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研究的基点和起点。。一、 管理会计的特性释义 1、从学科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2、从工作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配决策人员),二是决策支持系统(配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配执行人员)。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除此两个被基本认可的特性外,管理会计还有一个特性: 3、从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正是这一特性极大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在我国,在西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二、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对其应用的影响剖析 1、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 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这一职能的发挥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与具有社会化特征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充满个性化色彩,它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理性层面,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则体现了非理性层面。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非理性的层面。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有效应用涉及人的因素。由于引入了“人”的因素,就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动机,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就面临管理人员的形象思维与管理情景两个问题。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本身的逻辑思维受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难以像财务会计那样易于直接应用于企业。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完全告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应用它,应用的智慧在管理会计理论之外,这是一种感悟与体验。它涉及管理人员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职业判断问题。美国企业家包罗盖蒂在《我的经营心得》一书写道:“感觉、直觉、意愿和下决心的能力,这些都是超一流的老板的特征,它不具学术性,不是从曲线上推导出来,也不是从迷惘的市场研究或电脑中找得出的”。 2、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应用不具有强制性 从总体上看,财务会计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也许受到这种现实的影响,人们期望管理会计也能像财务会计那样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然而管理会计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不会像财务会计那样。于是,期望落差影响人们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认识和判断。众多调查表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不普遍。但管理会计本身是一种思维和理念,要单独说企业在哪个方面具体的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很难的。有些企业实际上已经应用了管理会计,但是,确实在无意中,又没有加以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我们应该看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它不具有强制性,其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各个企业的内在意愿和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外部政策驱动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与此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主要是责任会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是管理会计产生、发展和备受重视的源泉。这样进入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有所突破,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可谓企业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 3、企业个体对管理会计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 我们知道,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动性。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依赖于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也依赖于市场压力对企业的推动。这是我国企业重视并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来看,我国尚不具备管理会计普遍应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那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并不是管理会计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必然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因企业管理人的理念不同而不同,也就不可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应用广泛”。因此,理解管理会计的特性是认识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应用的基本立足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向纵深放线延伸、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将大有作为,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景,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我国企业的应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管理会计的运用,并不囿于形式,只要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和经营管理机制相配合,管理会计就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玉明: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对外经贸财会, 3.李颖琦: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立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陈永华等:关于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几点思考,经济师, 对我国绿色会计的探讨 一,绿色会计研究综述及选题理由 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的掀起,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的进程,深入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从90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其中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虽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由此衍生出的绿色会计.但是,绿色会计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2003》也要求把:作为最终费用的政府和住户支出的环境保护费用;环境对于健康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居民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费用支出;废弃的商品造成环境的破坏;由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造成对本国环境的影响等五类有关环境费用纳入会计费用核算范围,并从国民生产总值中予以扣除.从而使绿色会计初步具有了较强的可行性. 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因此,它无法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和国民福利状况.我国的统计界,会计界也参与了建立绿色会计的研究中来.总的来说,中国在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推行上都比较落后,虽然有人提出了绿色GDP考核.但是,由于缺乏可行性实施方案,又缺乏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在集权制色彩十分明显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企业绿色会计仍然只停留在少数专业人员的研究中.少数区域政府虽然推行GDP考核,仍然未能到达实用效果.而在实践中,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 本人选择绿色会计为研究论题,就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以我国绿色会计的推行为实证,认真研究绿色会计的相关问题,抓住我国对绿色会计说多做少的事实,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对策.总之,本课题是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 二,论文撰写阶段划分 本人将论文撰写划分为三个阶段: 1
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会计方面的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金融危机与会计规范
【摘要】赋予 会计规范变迁生命力的是资本市场的 发展,规范变迁的动力则是重大 经济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
20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由放任的状态之中,会计准则还属于一种非正式规则。20世纪初,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 职业界首先感到了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人们开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规范。1906年,针对当时铁路行业对重置会计的滥用,美国制定了赫本法案(Hepburn Act),授权州际商业委员会为铁道业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铁路业成为最早受到会计管制的行业。1917年,美国公众会计师协会(AAPA,现已改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发表了现代会计的第一份权威性指南《统一会计》(The Uniform Accounting),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会计规范对会计行为实行管制时代的到来。
一、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爆发了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大跌价。几周之内,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下跌了50%,大约260亿美元失去了,大体相当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支出的费用。通商,贸易流通中的交换手段被冻结,制造业的残骸到处都是,农民找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成千上万的多年储蓄化为乌有。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松散的会计实务和对创造性会计的滥用被指责为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为了响应纽约证交所的要求在大萧条中逐渐恢复公众和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公允性的信心,国会成立了SEC,它有权规定财务 报告编制中会计处理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这一机构先于确定GAAP的主体成员之前就开始运作,可以看到政府对规范会计准则的急切心情。随后,SEC着手 组织会计职业界制定GAAP,投票决定了依靠民间机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的制度,SEC希望能够通过对其施加压力来影响会计准则。
二、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 联系汇率制。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成员 Rahman向该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区域内国家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 审计准则质量较差、会计信息使用者忽视了引发金融危机的诸种要素,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会计在金融危机预警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各种有助于提高会计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建议:如风险集中与会计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披露、或有负债问题与会计披露等。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宣告成立,倡导在全球推出统一的会计标准,其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 应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 热点问题。
在危机蔓延之初,会计准则一度成为千夫所指。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允价值条款。经济危机期间,欧美 政治家、银行家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按市价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公允价值条款不可废止,但应修改完善。随即,IASB 计划推出与银行资产减记有关的减损支出披露准则,要求公司公布在不同减损模型下计算得出的公司资产价值有何不同。同时,IASB还拟于2009年开展对减损准则的全面修订,并有望在2009年内推出。
四、经济危机下对会计规范制定的反思
(一)需要客观看待会计规范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准则会对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全无偏的准则是不实际的,会计准则的改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适时地调整准则可以在危机中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当然,会计准则并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可能靠它解决经济危机。正如80年代银行危机出现时,许多人认为这是70年代的会计准则15号公告的后遗症,它并未消除危机,只是延迟了危机。
(二)需要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
准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如前所述,8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认为比历史成本更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缺陷暴露无疑。金融业的利润在经济形势好时,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高估,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经济形势不好时,资产的市场定价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数据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这误导了投资者,使他们对低迷的金融 环境更加悲观。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是相对的。
(三)需要构建更严密的 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实质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而在危机中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很可能屈从于 政治需要。为了防止在危机中出现“救火式”的准则,需要构建一个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简称CF)并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的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助于FASB更能体现公众利益。从理论上讲通过CF的研究,逐步确立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化思想,并使现有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更加集中,这样也避免了在每次 经济危机中,会计准则都成为危机“替罪羊”的尴尬局面,帮助会计准则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权威。
参考文献
[1]亚洲金融危机的会计原因[J].
[2]黄平,简剑辉.经济危机与会计披露监管演进分析[J].财经论丛.
[3]王棣华,花婷婷.事件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J].安徽商贸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盖地,胡师奂.面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准则反思[Z].会计准则.
[5]吴晓根.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Z].会计准则.
浅析金融会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行业的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腾飞起着积极作用。而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金融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论
在金融机构正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失实并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决策性失误,最终让金融机构遭受到了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风险
金融企业的运作与会计核算之间关联十分紧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都会跟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领发、使用、保管环节存在问题;“三分管三分用”的制度未能被严格执行;财务处理较为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在没有得到会计主管审批就开始执行;会计核算时,出现“一手清”的现象等。这些现象对金融会计来说,都存在在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制度存在风险
目前,部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定,存在着与现实工作情况不适应的情况。例如,我国部分巨额贷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呆账现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现今,我国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呆账。银行如果还是按年底贷款余额比例来提取呆账准备金,那么相对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完全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倒闭的实例来看,不良贷款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银行以及其他类似的金融借贷机构将会蒙受巨额损失。
(三)会计人员存在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所欠缺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那么其在会计活动中,很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者违规的操作行为,并由此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财产。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存在风险
风险监督是会计的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职能。然而,在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被大幅弱化了。例如,有部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忽视了信贷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无疑是弱化了会计的风险监督职能。为了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五)支付结算时存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在日益频繁。而支票等各类票据也慢慢成为了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人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了解,使用方式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在日益增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融会计在支付结算时面临各种风险。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和缺陷。从账面上看,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因此,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正在迅猛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行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盈利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它更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是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和合法性。
(三)金融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目前仍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制约力度不够,
违规违法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即整体市场 环境,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即企业内部控制和 会计岗位的设置,我国的金融 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四、应对金融 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还处于金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方式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讨论会计理论,然后就归纳、 总结、引入我国的金融会计法规。让其适应我国的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完善,逐步制定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预见性,从而降低因理论或法规而出现的会计风险。通过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会计内控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由以前防人为偏差为主的旧观念转换到以现在的预防防金融风险为主的新观念上。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成一个项目制度与措施有机联结的整体。第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信息安全观念,对因信息变化而导致的实质内容的变化作出密切关注。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控体系。管理层和操作层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可以逐步实现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监督就是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减少金融会计风险。而外部监督,则是要求建立一个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例如使用新闻曝光,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最大化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显著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实际 工作中,遇到重要的 经济事项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该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资料,金融机构内部应定期进行内部 审计。通过不断实践,金融机构要形成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内控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行严格的处罚机制。两方面共同下手,才能够有效减低金融会计风险。
五、结语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 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否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于金融会计风险,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论文之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关键词:金融防范风险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
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金融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
化解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各种事情在金融系统中经常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放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方面。金融会计风险被划分为两种,分别为表外会计处理风险和表内会计处理风险。所以,不一样的风险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有相对应的解决和预防措施,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是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涵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定义
我们一般所说的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多种变化度和结果的可能发生率。如果只是在财务方面来分析,主要的风险就是一定时间内无法收到预期的盈利资金。而金融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针对的是企业金融会计在工作时,因为人员素质、技术方法、组织管理及制度安排等因素,引起金融会计在预测上也会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同样的也会造成财产、信誉及资金等的损失。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内容
1、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整、认真的对银行业务进行最快的核算。可是在企业中,会计的实际工作会有很多环节,那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局面失去控制,问题主要有: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挪用、取,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及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
2、会计结算风险
各种结算支付的工具和手段是由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以此来保证客户的资金转移给付功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由于不完善、复杂的结算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会导致由结算渠道和结算凭证的方式对结算资金进行侵吞、挪用及套取的风险发生,这种风险的特点是涉及金额较大和隐蔽多样性的特点。
3.会计监督风险
发生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对企业金融会计监督的不谨慎,有些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而发生风险。受这一风险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由于金融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一部分企业由于利益驱使,使用了某些不合法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这些方式包括:低息放贷、高息揽储或者不按照会计的核算标准报出假的利润等,这种不合法的竞争方式,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资金,同时也使“公正、公平、平等”这项竞争原则被打破,这就使金融会计风险自然而然的发生。
(二)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
这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会计信息引起的风险。由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金融资金被贪污、截留及盗窃的风险发生。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会引起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制度化及科学化的进行,进而使企业的发展不能有序健康的进行。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同样也会引起企业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使资金的流向偏离正常的轨道,竞争力减弱,最终面临被淘汰的结局。第二,风险受内控制度的影响。引起金融风险增加的有企业的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有效的制约机制和会计监督缺失、对内控制度落实不达标及内控制度建设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三)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主体。发生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是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及从业
人员的道德素质低,并且在一些企业中对 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没能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层次和知识结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的原因还有从业人员的不足。以上这些都是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诱因。
三、防范与化解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全面监督保障系统
这个系统其实包含了风险发生前、中、后三位的保障,在不同的企业中,根据风险发生的类别对其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经营绩效的复查和抽查、原始票据的审核、预警指标的选取等多当面进行评定。这个系统不但要对静态的风险进行监管,而且也要对动态的风险进行预测,进而尽可能的降低和控制企业发生金融会计风险的概率。
(二)集中核算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每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产业经营的规模和特点,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科学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内控制度做出详细的实行准则,同时能够在实际 工作中得到 应用。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强化 管理,使相对应的约束机制得到补充,使所有位置的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加强金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从业务水平和 职业道德两点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 教育结合法制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能够把依法办事、爱岗敬业和守法意识融入到会计人员的心中。其次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进行不断的补充,使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为会计人员制定一套处罚和奖励制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自动的把管理机制和业务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现今提高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意识,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使企业金融会计的深度、广度和幅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其内涵丰富,并为企业风险的解决和预防提供有用的方式方法。为了有效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要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 经济效益得到稳中有升,进而为企业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浅谈企业金融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企业金融相关理念的研究能够给予企业的金融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从而也有利于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的探讨,综合分析了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金融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金融 金融风险 影响因素 金融能力 发展对策
一、企业金融风险
所谓企业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发生损失的风险。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及金融安全的追求也是企业金融所要致力的活动之一。就企业总体发展而言,金融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并且往往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关键的影响。不同企业的金融风险来源并不相同,金融性质的企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更多,而且多来自于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而且,一旦有一家企业发生金融风险,则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会涉及整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使得整个行业的金融活动难以有效运转,最终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事实上,金融风险所涉及的概念较为广泛,例如对于风险性因素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进行相关的联系与区别、金融风险与金融交易活动的收益进行必要的联系等。具体而言,金融风险多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而这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宏、微观两种层面的金融风险。这两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组成要件均有着明显的区别。宏观金融风险更多的表现在国家层面,作用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而微观的金融风险则往往针对单一组织而言。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无疑地需要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风险,自然要让市场主体来防范和化解。就本文所要分析的对象而言,这里将以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为主。
二、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都对企业金融的科学进行,以及金融风险的出现与处理产生着一系列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从如下几个部分来考虑企业金融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金融层面的管制制度对于市场经济金融自由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市场经济所推崇的金融自由化理念是对金融管制的一种抵消,并寄希望于市场机制可以对企业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事实上,市场机制很难不借助于其他方式来对金融活动进行很好的管理,而这就需要金融管制制度的出现与约束。因此,金融管制制度对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安全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政府采取相关的手段对于微观金融风险的监控,有利于金融活动的安全进行,是企业金融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发展也对企业金融的安全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本看来,这种影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也即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开发,以及给予国外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国民待遇(卢逊,2012)。不可避免的是,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为企业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强度,不少小型的金融服务公司将宣告倒闭,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贸易的自由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而这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金融能力与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企业金融市场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特征也要求企业有必要实施的强化自身的金融能力,从而能够应付这些新特征的出现,而自身的金融发展也得到保障。总的来说,金融能力可包括持续筹资能力与金融应变能力两个方面。
就企业的持续筹资能力而言,除了要构建一个较好的筹资环境,还需采取有效的筹资措施,例如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产权结构的变革,采取灵活而有效的产权结构,使得筹资相对容易与安全。另外,相应的科学筹资理念与制度也应进行建立,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筹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并非筹资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确定筹资的规模与方案。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也要认真履行意境建立好的筹资制度,从而保障筹资活动开展的科学性,最终也提升了自身的长期筹资能力。
就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而言,又具体包括着多个不同的方面,也即企业学习能力、信息解读能力、金融活动均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四点。金融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对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并努力在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企业金融信息的解读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技术,金融环境中所产生的信息必须经过解读方能为企业服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信息解读技术;金融活动均衡能力是指企业应对参与到企业金融活动中外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协调,并且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也要进行有效的均衡配置,保障金融活动的顺畅开展;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是指企业对于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防止在财务上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并不够完善,企业金融活动必然会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各相关组织及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从而确保自身的健康永续发展。一般而言,这些措施大体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当然,企业也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存在可能,给予不同的改善策略。首先,针对在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企业有必要从筹资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对于筹资的方式与数量进行确定,从而保障债务的合理性,做好对资金的充分运用。实际上,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解读可以很好地安排好筹资活动(张承惠,2012)。其次,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企业的决策部门要建立积极的财务决策机制,这也意味着必须提高企业决策部门对外部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真实地报告财务信息状况;建立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卢逊.浅谈当前企业金融核心能力提升的措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张承惠.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J].中国金融,2012(02).
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会计方面的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金融危机与会计规范
【摘要】赋予 会计规范变迁生命力的是资本市场的 发展,规范变迁的动力则是重大 经济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
20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由放任的状态之中,会计准则还属于一种非正式规则。20世纪初,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 职业界首先感到了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人们开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规范。1906年,针对当时铁路行业对重置会计的滥用,美国制定了赫本法案(Hepburn Act),授权州际商业委员会为铁道业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铁路业成为最早受到会计管制的行业。1917年,美国公众会计师协会(AAPA,现已改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发表了现代会计的第一份权威性指南《统一会计》(The Uniform Accounting),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会计规范对会计行为实行管制时代的到来。
一、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爆发了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大跌价。几周之内,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下跌了50%,大约260亿美元失去了,大体相当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支出的费用。通商,贸易流通中的交换手段被冻结,制造业的残骸到处都是,农民找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成千上万的多年储蓄化为乌有。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松散的会计实务和对创造性会计的滥用被指责为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为了响应纽约证交所的要求在大萧条中逐渐恢复公众和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公允性的信心,国会成立了SEC,它有权规定财务 报告编制中会计处理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这一机构先于确定GAAP的主体成员之前就开始运作,可以看到政府对规范会计准则的急切心情。随后,SEC着手 组织会计职业界制定GAAP,投票决定了依靠民间机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的制度,SEC希望能够通过对其施加压力来影响会计准则。
二、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 联系汇率制。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成员 Rahman向该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区域内国家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 审计准则质量较差、会计信息使用者忽视了引发金融危机的诸种要素,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会计在金融危机预警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各种有助于提高会计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建议:如风险集中与会计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披露、或有负债问题与会计披露等。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宣告成立,倡导在全球推出统一的会计标准,其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 应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 热点问题。
在危机蔓延之初,会计准则一度成为千夫所指。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允价值条款。经济危机期间,欧美 政治家、银行家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按市价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公允价值条款不可废止,但应修改完善。随即,IASB 计划推出与银行资产减记有关的减损支出披露准则,要求公司公布在不同减损模型下计算得出的公司资产价值有何不同。同时,IASB还拟于2009年开展对减损准则的全面修订,并有望在2009年内推出。
四、经济危机下对会计规范制定的反思
(一)需要客观看待会计规范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准则会对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全无偏的准则是不实际的,会计准则的改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适时地调整准则可以在危机中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当然,会计准则并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可能靠它解决经济危机。正如80年代银行危机出现时,许多人认为这是70年代的会计准则15号公告的后遗症,它并未消除危机,只是延迟了危机。
(二)需要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
准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如前所述,8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认为比历史成本更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缺陷暴露无疑。金融业的利润在经济形势好时,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高估,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经济形势不好时,资产的市场定价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数据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这误导了投资者,使他们对低迷的金融 环境更加悲观。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是相对的。
(三)需要构建更严密的 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实质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而在危机中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很可能屈从于 政治需要。为了防止在危机中出现“救火式”的准则,需要构建一个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简称CF)并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的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助于FASB更能体现公众利益。从理论上讲通过CF的研究,逐步确立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化思想,并使现有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更加集中,这样也避免了在每次 经济危机中,会计准则都成为危机“替罪羊”的尴尬局面,帮助会计准则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权威。
参考文献
[1]亚洲金融危机的会计原因[J].
[2]黄平,简剑辉.经济危机与会计披露监管演进分析[J].财经论丛.
[3]王棣华,花婷婷.事件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J].安徽商贸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盖地,胡师奂.面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准则反思[Z].会计准则.
[5]吴晓根.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Z].会计准则.
浅析金融会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行业的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腾飞起着积极作用。而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金融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论
在金融机构正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失实并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决策性失误,最终让金融机构遭受到了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风险
金融企业的运作与会计核算之间关联十分紧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都会跟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领发、使用、保管环节存在问题;“三分管三分用”的制度未能被严格执行;财务处理较为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在没有得到会计主管审批就开始执行;会计核算时,出现“一手清”的现象等。这些现象对金融会计来说,都存在在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制度存在风险
目前,部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定,存在着与现实工作情况不适应的情况。例如,我国部分巨额贷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呆账现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现今,我国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呆账。银行如果还是按年底贷款余额比例来提取呆账准备金,那么相对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完全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倒闭的实例来看,不良贷款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银行以及其他类似的金融借贷机构将会蒙受巨额损失。
(三)会计人员存在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所欠缺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那么其在会计活动中,很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者违规的操作行为,并由此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财产。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存在风险
风险监督是会计的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职能。然而,在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被大幅弱化了。例如,有部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忽视了信贷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无疑是弱化了会计的风险监督职能。为了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五)支付结算时存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在日益频繁。而支票等各类票据也慢慢成为了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人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了解,使用方式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在日益增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融会计在支付结算时面临各种风险。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和缺陷。从账面上看,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因此,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正在迅猛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行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盈利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它更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是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和合法性。
(三)金融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目前仍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制约力度不够,
违规违法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即整体市场 环境,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即企业内部控制和 会计岗位的设置,我国的金融 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四、应对金融 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还处于金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方式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讨论会计理论,然后就归纳、 总结、引入我国的金融会计法规。让其适应我国的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完善,逐步制定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预见性,从而降低因理论或法规而出现的会计风险。通过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会计内控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由以前防人为偏差为主的旧观念转换到以现在的预防防金融风险为主的新观念上。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成一个项目制度与措施有机联结的整体。第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信息安全观念,对因信息变化而导致的实质内容的变化作出密切关注。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控体系。管理层和操作层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可以逐步实现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监督就是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减少金融会计风险。而外部监督,则是要求建立一个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例如使用新闻曝光,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最大化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显著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实际 工作中,遇到重要的 经济事项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该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资料,金融机构内部应定期进行内部 审计。通过不断实践,金融机构要形成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内控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行严格的处罚机制。两方面共同下手,才能够有效减低金融会计风险。
五、结语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 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否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于金融会计风险,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对于会计专业的论文来说,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很重要,好的题目能够提供论文的核心信息、方便读者快速地了解一篇论文大致内容,还能方便审稿者迅速评价论文,决定该论文的取舍。本文整理了 100个“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以供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一: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2、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车联网服务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 3、建筑业人工成本上涨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4、我国军民融合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价值驱动因素研究 6、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7、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8、融资约束与企业贸易模式选择 9、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提升研究 1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11、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12、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13、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变动对财务竞争力的影响 14、化石能源低位下的中国碳减排成本研究 15、融资方式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16、S公司物流海运成本优化 17、N公司EPC项目成本超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8、内部控制视角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9、HQ公司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20、大型设备吊装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 21、 2017年第四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22、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 23、 关于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24、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25、 网络经济对传统金融会计的影响 6、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27、 浅述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 28、 浅谈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 29、 2018年第一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30、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31、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32、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分析 34、 金融会计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 35、 新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研究 36、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策略 37、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38、 分析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 39、 应用型高校金融会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40、 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41、 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召开 4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防范路径 43、 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风险分析 44、 加强企业金融会计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5、 浅析金融会计 46、 浅谈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问题 47、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8、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9、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的塑造 5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对策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二: 51、Z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52、NX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3、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54、辽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 55、J银行N支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 56、K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57、基于商誉-净资产模型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 58、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59、表外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60、在华外资银行盈利能力差异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61、H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研究 62、评估机构伦理气氛与评估师越轨行为关系研究 63、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内部治理机制研究 64、地方高校预算控制体系研究 65、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66、我国上市钢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及应用研究 67、政治关联对铁路债务融资能力影响及风险管控研究 68、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69、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广告支出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70、岳池县农村白酒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71、基于财务视角的电力基建工程风险控制研究 72、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分析 73、出口代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评价 74、利率市场化环境下HF农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构建研究 75、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6、齐二机床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77、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78、A航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79、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80、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研究 81、 金融会计风险在企业中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82、 如何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83、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84、 如何发挥金融会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85、 安徽省金融会计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 86、 浅谈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7、 保险行业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8、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89、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探讨 9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 91、 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9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4、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5、 结合金融会计的角度探讨金融风险防范 96、 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应用 97、 以金融会计服务促进区域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98、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99、 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10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会计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参考
1、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2、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
3、中西方环境会计问题研究的比较、透视与展望
4、央企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5、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及研究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探讨
8、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9、“零余额”管理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监控体系建设
10、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12、加强交通项目会计控制优化基建财务管理模式
1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优化军工企业融资思考
1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6、加速财务管理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17、从“供给端”分析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以XXX为例
18、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9、我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评估
20、低碳经济背景下碳会计发展分析
21、中国制造2025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22、财会规范化管理途径探析
23、收入确认之税会差异分析
2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
25、从财务工作的见微知着做财务管理
26、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27、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28、论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29、加强公立医院现金收支管理
30、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
31、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研讨
32、外币业务的建造合同会计核算办法研究
33、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
34、对俄贸易背景下会计类应用人才需求问题的探讨
35、结合教学法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36、Z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37、会计信息在债券定价中的作用研究
38、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核算--基于我国碳市场现状的分析
39、CFO绩效评价体系重构:基于战略视角
40、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制度设计与内容
41、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变迁管理
42、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XXX为例
4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
44、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研究
45、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风险及国际化路径选择
46、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47、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
48、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49、资产减值披露与信息不对称关系的研究
50、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动因分析--以XXX为例
51、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企业价值创造
52、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53、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5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5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6、某新华书店县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于XXX改革背景
57、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58、 论企业破产清算会计
59、采用权益法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探讨
60、上汽集团:新业态需要新型的财务管控体系
61、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
6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
6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探究
64、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建议--以Z校为例
65、高校的经营性资产管理研究
66、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
67、论如何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
68、关于会计专业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69、“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教学法研究--谈农村财会人员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70、优化整合政府投资审计资源的思考
71、 农村财务中会计电算化应用
72、切实做好财务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3、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74、 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分析
75、销售方式再造的税收筹划--XXX公司的合理避税实践
76、供应链管理情境下跨组织管理会计研究
77、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78、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79、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探索
80、绿大地欺诈上市成功的原因分析
81、完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
82、社会融资结构深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以XXX为例
83、“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84、山西会计师事务所现状分析
85、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86、论如何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
87、如何完善粮食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88、IOSCO力挺会计所透明度报告
89、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0、浅析会计要素与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
91、探讨铁路财务管理实施难点及应对措施
92、“营改增”政策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的应对研究
93、探讨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与有效措施
94、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
95、“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96、基于价值链的石油钻井企业成本控制模式
97、对海外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探讨
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支付的实践探索
99、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
100、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会计学论文题目:税务会计方向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会计学论文题目:会计电算化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8、ERP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会计学论文题目:财务管理方向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学论文题目: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 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27、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28、 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拓展阅读】
快速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方法
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
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时间来写。
(我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
2、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
这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
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我是后者。
3、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
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节的差异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
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4、第四章:论证过程。
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并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5、第五章:研究结论。
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
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6、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
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自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
讲到这里,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我认为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的“骚操作”。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优秀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金融会计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2、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湖南省金融会计学会成功举办2017年金融会计高级研修班3、 金融会计风险的形式及预防分析4、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5、 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6、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7、 金融会计计量问题研究8、 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初探9、 关于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10、 农村合作金融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浅析11、 关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探讨12、 金融会计的风险预防13、 事业单位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14、 国际化金融会计视角下国内商业银行的问题探讨15、 金融会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可以,因为会计也属于金融学,但主要能不能写,你得征求你的导师意见是不是可以学,你的印证是什么,以什么样的主题及佐证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不可以写会计,除非是英国会计与金融这个专业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同时学习到金融学与会计学中的专业知识。 当然,作为金融类申请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金融和会计涉及会计学与国际经济、财务风险分析等学科,对英文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的。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论文之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关键词:金融防范风险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
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会计方面的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金融危机与会计规范
【摘要】赋予 会计规范变迁生命力的是资本市场的 发展,规范变迁的动力则是重大 经济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
20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由放任的状态之中,会计准则还属于一种非正式规则。20世纪初,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 职业界首先感到了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人们开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规范。1906年,针对当时铁路行业对重置会计的滥用,美国制定了赫本法案(Hepburn Act),授权州际商业委员会为铁道业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铁路业成为最早受到会计管制的行业。1917年,美国公众会计师协会(AAPA,现已改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发表了现代会计的第一份权威性指南《统一会计》(The Uniform Accounting),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会计规范对会计行为实行管制时代的到来。
一、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爆发了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大跌价。几周之内,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下跌了50%,大约260亿美元失去了,大体相当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支出的费用。通商,贸易流通中的交换手段被冻结,制造业的残骸到处都是,农民找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成千上万的多年储蓄化为乌有。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松散的会计实务和对创造性会计的滥用被指责为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为了响应纽约证交所的要求在大萧条中逐渐恢复公众和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公允性的信心,国会成立了SEC,它有权规定财务 报告编制中会计处理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这一机构先于确定GAAP的主体成员之前就开始运作,可以看到政府对规范会计准则的急切心情。随后,SEC着手 组织会计职业界制定GAAP,投票决定了依靠民间机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的制度,SEC希望能够通过对其施加压力来影响会计准则。
二、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 联系汇率制。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成员 Rahman向该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区域内国家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 审计准则质量较差、会计信息使用者忽视了引发金融危机的诸种要素,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会计在金融危机预警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各种有助于提高会计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建议:如风险集中与会计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披露、或有负债问题与会计披露等。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宣告成立,倡导在全球推出统一的会计标准,其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 应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 热点问题。
在危机蔓延之初,会计准则一度成为千夫所指。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允价值条款。经济危机期间,欧美 政治家、银行家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按市价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公允价值条款不可废止,但应修改完善。随即,IASB 计划推出与银行资产减记有关的减损支出披露准则,要求公司公布在不同减损模型下计算得出的公司资产价值有何不同。同时,IASB还拟于2009年开展对减损准则的全面修订,并有望在2009年内推出。
四、经济危机下对会计规范制定的反思
(一)需要客观看待会计规范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准则会对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全无偏的准则是不实际的,会计准则的改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适时地调整准则可以在危机中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当然,会计准则并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可能靠它解决经济危机。正如80年代银行危机出现时,许多人认为这是70年代的会计准则15号公告的后遗症,它并未消除危机,只是延迟了危机。
(二)需要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
准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如前所述,8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认为比历史成本更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缺陷暴露无疑。金融业的利润在经济形势好时,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高估,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经济形势不好时,资产的市场定价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数据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这误导了投资者,使他们对低迷的金融 环境更加悲观。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是相对的。
(三)需要构建更严密的 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实质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而在危机中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很可能屈从于 政治需要。为了防止在危机中出现“救火式”的准则,需要构建一个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简称CF)并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的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助于FASB更能体现公众利益。从理论上讲通过CF的研究,逐步确立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化思想,并使现有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更加集中,这样也避免了在每次 经济危机中,会计准则都成为危机“替罪羊”的尴尬局面,帮助会计准则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权威。
参考文献
[1]亚洲金融危机的会计原因[J].
[2]黄平,简剑辉.经济危机与会计披露监管演进分析[J].财经论丛.
[3]王棣华,花婷婷.事件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J].安徽商贸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盖地,胡师奂.面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准则反思[Z].会计准则.
[5]吴晓根.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Z].会计准则.
浅析金融会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行业的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腾飞起着积极作用。而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金融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论
在金融机构正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失实并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决策性失误,最终让金融机构遭受到了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风险
金融企业的运作与会计核算之间关联十分紧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都会跟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领发、使用、保管环节存在问题;“三分管三分用”的制度未能被严格执行;财务处理较为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在没有得到会计主管审批就开始执行;会计核算时,出现“一手清”的现象等。这些现象对金融会计来说,都存在在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制度存在风险
目前,部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定,存在着与现实工作情况不适应的情况。例如,我国部分巨额贷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呆账现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现今,我国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呆账。银行如果还是按年底贷款余额比例来提取呆账准备金,那么相对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完全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倒闭的实例来看,不良贷款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银行以及其他类似的金融借贷机构将会蒙受巨额损失。
(三)会计人员存在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所欠缺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那么其在会计活动中,很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者违规的操作行为,并由此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财产。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存在风险
风险监督是会计的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职能。然而,在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被大幅弱化了。例如,有部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忽视了信贷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无疑是弱化了会计的风险监督职能。为了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五)支付结算时存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在日益频繁。而支票等各类票据也慢慢成为了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人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了解,使用方式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在日益增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融会计在支付结算时面临各种风险。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和缺陷。从账面上看,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因此,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正在迅猛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行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盈利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它更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是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和合法性。
(三)金融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目前仍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制约力度不够,
违规违法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即整体市场 环境,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即企业内部控制和 会计岗位的设置,我国的金融 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四、应对金融 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还处于金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方式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讨论会计理论,然后就归纳、 总结、引入我国的金融会计法规。让其适应我国的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完善,逐步制定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预见性,从而降低因理论或法规而出现的会计风险。通过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会计内控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由以前防人为偏差为主的旧观念转换到以现在的预防防金融风险为主的新观念上。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成一个项目制度与措施有机联结的整体。第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信息安全观念,对因信息变化而导致的实质内容的变化作出密切关注。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控体系。管理层和操作层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可以逐步实现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监督就是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减少金融会计风险。而外部监督,则是要求建立一个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例如使用新闻曝光,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最大化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显著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实际 工作中,遇到重要的 经济事项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该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资料,金融机构内部应定期进行内部 审计。通过不断实践,金融机构要形成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内控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行严格的处罚机制。两方面共同下手,才能够有效减低金融会计风险。
五、结语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 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否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于金融会计风险,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论文之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关键词:金融防范风险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