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生物对植物的研究论文

生物对植物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生物对植物的研究论文

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 摘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 可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草莓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 早、开花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 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草莓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原理 植物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主要起着固着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将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进行作物的无土栽培。 三、实践方法 采用与泥土盆栽草莓相对照试验,盆栽草莓使用一般的菜园土作固着物,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进行水肥管理。 四、实践器材 无土花盆(双层塑料套盆或采用罐头瓶、硬泡沫塑料做定植板也行)、草莓苗、营养液原液、天平、洗净的碎石或蛭石、温度计等。 五、 试验与管理 1、试验时间:1997年9月-1998年5月;1998年9月-1999年5月 2、试验地址:校生物园 3、营养液原液:经试验得知,表1为最佳配方。 4、栽培方法:选择无病虫害、植株矮壮、具4-5片叶、顶芽饱满的壮苗,洗净根上泥土后,定植在无土花盆的上盆中,用碎石子或蛭石作固着物,下盆中盛清水,待长出新根后(1周左右)将清水倒掉,换上培养液。 表1 无土栽培草莓营养液原液配方 成分名称 含量(MG/L) 硝酸钙 236 硝酸钾 303 磷酸铵 57 硫酸镁 123 三氯化铁 500 硼酸 氯化锰 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每周补液1-2次。每次50-100ml。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正当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2-3天补液1次,并要增加营养液的浓度。一般开花前培养液浓度是 原液∶水=1∶9 开花后培养液浓度为 原液∶水=∶ (2)隔天上午喷水1次,4月开始每天喷水1次,保持相对湿度70-80%。 (3)光照为生物园里的自然光照(注意不要放在直射太阳光下,以免培养液温度升得过高造成根坏死)。 (4)注意及时摘除老叶、匍匐茎。当发现植株下部的叶片呈水平着生,开始发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立即摘除。匍匐茎消耗养分大,为保证果大质优,发现生在叶片基部的幼嫩线状物——匍匐茎,要及时摘除。 (5)注意病虫害防治。草莓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内吸杀虫剂防治,如甲胺磷、乐果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病毒病等,可用波尔多液、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 (6)注意及时疏蕾垫果。 六、观察记录情况 1、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在7℃时开始长新根,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高于30℃时停止生长,并有根部变色受害情况,在-8℃时根系受到冻害。 2、地上茎、叶气温在5℃时开始生长,生长最适气温为15-25℃气温过高过低生长都较缓慢,气温高于30℃以上有老叶焦边现象。 3、气温在5℃以上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最适气温在5-15℃之间,开花在10℃以上,开花盛期在15℃左右。 4、培养液pH值在最为适宜。 5、开花结果情况见下表 表2 无土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记录统计表 盆数 盆栽时间 第一花序 第二花序 总果实/株 月/日 叶片数 开花 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数量 重(克) 20 9/23 9/26 4-5 3/23 4/6 11-17 4/12 4/27 4/10 4/21 5-9 4/20 5/18 9-171 53-257 七、结果与体会 1、无土栽培的草莓比盆栽草莓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早、开花结果早,从定植到第一花序开花和果实成熟都比盆栽提前一周左右,并极少有病虫害。 2、试验证明,室内无土栽培草莓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在家庭中推广种植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既可以观赏、美化环境,又能品尝到气味芳香、营养丰富的春季水果珍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实践,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教材,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本地的推广。 说下几个别的题材: (比较好写点的) 1、可以写写物体为什么会有重量?(如果觉得简单可以写写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觉得难就讲讲重量和质量的区别) 2、恐龙和乌龟都是爬行动物,为什么一个长得这么快一个长得这么慢? 3、都说鸟类是恐龙进化来的,有什么证据? 4、现在温室效应这么严重,是什么引起的?有什么解决方案? 5、可以找一种常见或者著名的病症,说一下它的原因或解决方法或治疗前景。麻烦采纳,谢谢!

藻 类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1、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 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var.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spp.)。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 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3、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 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 地 衣 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3、对地衣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 (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苔 藓 1、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 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表1)。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表2); (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 (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3、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 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表3)。 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 (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 (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 蕨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们之中很多种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全部种类的10%。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补(Davallia barometz)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韦(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近年来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过百吨。虽然这个种分布较广,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护。蕨类植物多为阴生,叶质坚厚,宜作观叶植物及插花的切叶材料。还有少数种类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叶芽,加工后可作蔬菜并出口;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叶下具有和蓝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结构,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是水稻的优良绿肥。总之,蕨类植物与其他绿色植物一道共同创造了地球表面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对急需保护的一些稀有濒危种类应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其次,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受威胁的荷叶铁线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对某些有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的滥采乱挖也很重要。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和%,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spp.)、冷杉(Abies spp.)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 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如梭梭属(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枣属(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属(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有。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 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蓝果树科(Nyssaceae),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黄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数木科(Datiscaceae)等。 (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中国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缕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中国在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揭示被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特有类型极其丰富 中国被子植物有极其多种多样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特有类型所占比重极大。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持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银缕梅(单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又有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待有现象中心:(i)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iii)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持有屑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 特有藤本届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它们所隶屑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3、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它们,必须研究它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 在目前尚无条件对每一个种进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况下,把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个种灭绝以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菊科植物菊科是比较年青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青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许多植物分类专家和系统演化专家都一致认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是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漏芦属的头状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又组成较大的复头状花序。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萼片: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花瓣: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雄蕊: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菊科植物大多数花序较大而鲜艳,适于虫媒传粉,但另外有些属、种的花并不鲜艳,例如蒿属(Artemisia)、苍耳属(Xanthium)及豚草属(Ambrosia)等,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很不鲜艳。这些植物是由虫媒特化成风媒的一个类型。苍耳属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较小,还保留扁平的头状花序,花期很短,花谢后即脱落,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谓的“苍子”)的花序轴(托)木质化,外有许多钩刺,其中包有两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个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向日葵在我国各地广为种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较大,便于观察,下面将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简述,供教学参考。向日葵是原产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52%。高2~4米,大型的心脏形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一般直径30厘米,大的可达60厘米。头状花序的花序轴(托)扁平,其中充满白色海绵状的填充物(薄壁细胞)。花序边缘围有3~4层绿色的总苞。最外圈的花为鲜黄色的“舌状花”(边花),中央为黄褐色的管状花(盘花)。舌状花(边花)(见图c)是不育性的无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虫来访,帮助传粉。花瓣基部连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连合而成,另外两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称它为“假舌状花”。子房三角柱状,内无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复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质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别着生在子房三个角的顶端。子房基部无明显的苞片。管状花(盘花)(见图B)的五枚花瓣基部连合成管状,上部五个齿,辐射对称。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纤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内贮花蜜供来访的昆虫采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紧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尘或长吻昆虫伤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质三角形的小薄片,着生在扁平子房的两个上角,已无明显的作用,果实成熟时脱落。雄蕊的花药黑褐色,连合成管,药隔三角形,黄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时白色,壁薄而软,待成熟后,果皮变硬而具黑色花纹。每个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质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顶端有三个裂齿,当果实成熟脱落时,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轴上。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菊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花卉如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盏菊、翠菊、蜡菊、大波斯菊(秋英)、瓜叶菊、雏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莴苣、茼蒿(北京称蒿子秆),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药用种类较多如除虫菊、红花、牛蒡、蛔蒿(花序中产驱蛔虫有效成分——山道年)、苍术、泽兰、大蓟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蒸馏后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即冰片,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较寒冷地区的草本橡胶资源植物,苏联曾大量栽培。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属某些种,专门生长在农田中,是庄稼的大敌。豚草属一些种的花粉对某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植物学研究)里面有~像一些中草药或者稀有植物都有~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写什么呗

植物学论文研究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姓名: xx 学号: xxxx

年级: xxx 专业: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称 教授

学科 植物病理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

20XX年x月x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菌寄生(Mycoparasitism)是发生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一种寄生方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生物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利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作为研究的模式系统来揭示生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多川(Li,1996)先生发现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菌寄生关系以来,我们实验室试图通过研究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来建立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模式系统,从而揭示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串珠镰刀菌的一种重寄生真菌,该菌是一种接触性活体重寄生菌,离体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只有在串珠镰刀菌细胞壁提取物刺激下才能萌发。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重寄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识别与互作的分子机制上的(Li,2004)。在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几丁质酶、蛋白酶等细胞壁裂解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蛋白酶在木霉属菌寄生真菌中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证明,而纤细齿梗孢的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克隆纤细齿梗孢蛋白酶编码基因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寄生真菌和寄主识别和互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李多川教授分离得到的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1~3],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Alternaria alternata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真菌细胞壁蛋白在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实验室成功分离纯化了纤细齿梗孢的寄主之一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凝集素,并初步证明其在和孢子吸附过程中起到识别因子的作用[4]。近年来,菌寄生真菌细胞壁裂解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以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tenellum)作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其蛋白酶基因。根据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然后采用RT-PCR和RACE是一个较为快速、简单和高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RACE-PCR的方法,克隆了蛋白酶的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后续试验打下了基础。

由于Olpitrichum tenellum在离开寄主的人工培养基中很难生长,纯化其蛋白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得到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而搞清楚其在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构建遗传工程菌株,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使各种各样的天然酶的基因在微生物系统中高效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天然酶源的依赖。

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有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了解最深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基因表达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5]。

Pichia pastoris基因表达系统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基本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具有易于高密度发酵,表达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能使产物有效分泌并适当糖基化,培养方便经济等特点。利用强效可调控启动子AOX1,已高效表达了HBsAg、TNF、EGF、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工程抗体等多种外源基因[6],证实该系统是高效、实用、简便,能提高表达量并保持产物生物学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系统在生物工程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更多外源基因在该系统的高效表达,提供更为广泛的基因工程产品[7]。

我们已经分离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中将该基因的去掉信号肽序列的正确阅读框融合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分别转化 BL21及Pichia pastoris GSxx5,以期在这些菌株中有效表达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从而为以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 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37~65.

2 21.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5:345~347.

3 .李多川,沈崇尧.1997.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6:94~98.

4 张成省,李多川,孔凡玉.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2):141~147.

5 .xx.何诚,朱运松.1998.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8:7~xx.

6 彭毅,杨希才,康良仪.2000.影响甲醇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生物技术通报,4:33~36.

7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200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微生物学杂志,3:35~40.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1、研究内容:

本课题选择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做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研究的目标:

克隆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14个小时后,收集菌丝,然后采用总Trizol法提取RNA。再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大量的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并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别设计兼并引物。再通过RT-PCR、3’-RACE、5’-RACE获得全长cDNA、DNA克隆,并将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采用电击法将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全长cDNA、DNA克隆中,通过透析纯化蛋白酶,最后研究其特性。

四、研究进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 。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

五、技术路线:

收集菌丝

总RNA提取

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

特性研究

RT-PCR、

3’-RACE、5’-RACE

纯化表达产物

全长cDNA、DNA克隆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的1%。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完成实验的50%。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完成实验的95%。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完成100%。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六、专业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20xx 年 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摘要:

针对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模块,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植物保护论文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均开设了昆虫研究法和植病研究法课程。为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将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合并成一门植物保护研究法课程。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培养植物保护研究常规操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笔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并总结了改革成效。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在2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依葫芦画瓢,实验完成后,又按照统一的模式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了。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和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立即显现。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缺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这3门课的实验合在一起上,并没有把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昆虫实验时,指导教师一般是教授昆虫学科的教师;而在进行植病实验时,则由讲授植病学科的教师指导。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使植物病虫害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不利于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考核不科学以往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只是把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口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内容及方法)原文不动地抄一遍,实验结果更是千篇一律,这样实验就变成了预演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背离了实验课教学的初衷。同时,还会导致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差异微乎其微,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改革内容

重视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实验教辅人员提前准备,导致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一日_发现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批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其重新做实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有半l从虚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该项口分别以某种农作物病虫害为主轴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执行各项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负责答疑和提供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分组、调查、取样、鉴定、查阅资料、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将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实验:分别以某个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贯穿整个课程。将口前昆虫研究法的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生理生化研究方法、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方法5个实验和植病研究法的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和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5个实验合并成1个综合性大实验,将植物病虫害研究以故事的形式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整个实验就是以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发生为时间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验课成绩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完成好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实验成绩除实验报告和考勤成绩外,应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记录规范性量化纳入成绩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对那些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适当给予创新学分。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是否打扫卫生、是否清洗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加分。

3.改革成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3门实验课程,体现了实验课程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这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切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同时涉及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研究法等相关学科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病虫害的认知及其防治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综合分析之后,拟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3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操作技术、实践应用和协调能力都需要提升。所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4.结语

植物保护研究法在植物保护专业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近现代的发展特征如下,植物地理学(geobotany),又称地植物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的分布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传统的植物地理学分为三个部分: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 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植被的时间发展规律,现代植被空间规律的阐明要借助于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的结沦。生态植物地理学与植物生理学的成就结合,已经发展成为植物生态学。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植被由不同种类的植物组成,而不同种类的植物个体在自然界极少孤立出现,总是与其他植物结合形成群落存在,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只能根据研究对象,在两个水平上进行:在种属(包括种以下和属以上的单位)水平上进行和在群落水平上进行。前者是植物种类地理,后者是植物群落地理。植物种类地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态地理群,植物分布区,植物特有种植物残遗种和植物替代种,植物区系,地球植物区系分区,以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说等。植物群落地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群落、植被动态、植被带以及各种植被类型。此外,植物地理学还研究植物地理气候指标、植物地理先兆法则、指示植物、植被区划和植被制图等。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通常将拟南芥作为遗传研究对象是因为

1、有利于突变体筛选 突变体筛选是遗传和分子研究中十分重 要的手段,用无菌培养来筛选突变体有许多有利之处。首先,对大量拟南芥诱变处理的种子很容易进行生活力记录。其次,生长在培养皿中的植物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稳定生长,以致使实验设计得以实现。

这种突变体筛选方法十分类似于微生物突变体筛选的操作。例如对一些特殊化合物、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敏感性可在同一野生型生长阻遏的背景下进行筛选,而如果在土壤条件下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测试,则很难达到一致的生长条件,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2、在分子水平分析时,常需经基因工程的方法取得转基因植物,而转基因植物获得过程中,常采用抗生素筛选等手段,这就必须将抗生素置于培养基中,在无菌条件下,使转化有外源基因的个体存活,而淘汰未转化的组织。

扩展资料:

拟南芥(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被广泛作为花的发育模型之研究。有几个优点使其成为研究有花植物的遗传、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典型。

丹麦研究学者培育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鼠耳芥,这种植物能对埋藏在地面下地雷释放出的气味做出明显的反应,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军事上的一种新型扫雷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南芥

百度百科-鼠耳芥

拟南芥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其原因主要基于该植物具有以下特点:(1)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1个茶杯可种植好几棵; (2)生长周期快,每代时间短,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6周左右; (3)种子多,每株每代可产生数千粒种子; (4)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 (5)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 以上来自百科:拟南芥

植物生理研究论文

1、Paul E. Verslues, Manu Agarwal, Surekha Katiyar-Agarwal, Jianhua Zhu and Jian-Kang Zhu. Methods and concepts in quantifying resistance to drought,salt and freezing, abiotic stresses that affect plant water status, The Plant Journal (2006) 45, 523–、Dorothea Bartels and Ramanjulu Sunkar.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in Plants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24:23-58, 20053、杨晓慧,蒋卫杰,魏珉,余宏军.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技术措施综述.中国农学通报,22(1):88--914、利容千.王建波.植物逆境生物学与细胞信号传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Ashwanik. rai,Teruhiro takabe.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plants[M], Netherlands:Springer,2006。

2014:1 Ma Q, Li XY, Yuan HJ, Hu J, Wei L, Bao AK,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4) ZxSOS1 is essential for long-distance transpor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 and K in the xerophyteZygophyllum xanthoxylum. Plant and Soil 374: 661-676 (SCI IF2012=)2 Bao AK, Wang YW, Xi JJ, Liu C,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4) Co-overexpression of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ZxNHX andZxVP1-1 enhances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Lotus corniculatus by increasing cations accumulation.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41: 203-214(SCI IF2012=)2013:3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Flowers TJ (2013) Differentiation of low-affinity Na uptake pathways and kinetics of the effects of K on Na uptake in the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Plant and Soil 368: 629-640 (SCI IF2012=)4 Zhang JL(张金林), Shi HZ (2013)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nt salt tolerance.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15: 1-22 (SCI IF2012= )5 Gurmani AR, Bano A, Najeeb U, Zhang JL(张金林), Khan SU, Flowers TJ (2013) Exogenously applied silicate and abscisic acid ameliorates the growth of salinity stresse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eedlings through Na exclus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7(8): 1123-1130 (SCI IF2011=)6 李剑, 张金林(通讯作者), 王锁民 (2013) 小花碱茅PutHKT2;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草业学报 22(2): 140-1497 王雪芳, 王春梅, 张金林, 段丽婕, 王锁民 (2013) 小花碱茅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草业学报(已接受)2012:8 Guo Q, Wang P, Ma Q, Zhang JL(张金林), Bao AK, Wang SM (2012) Selective transport capacity for K over Na is linked to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tSOS1 in halophyte Puccinellia tenuiflora.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9: 1047-1057(SCI IF2012=)9 Ma Q, Yue LJ, Zhang JL(张金林), Wu GQ, Bao AK, Wang SM (2012) Sodium chloride improves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status in the succulent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Tree Physiology 32(1): 4-13 (SCI IF2012=)10 Yue LJ, Li SX, Ma Q, Zhou XR, Wu GQ, Bao AK, Zhang JL(张金林), Wang . (2012) NaCl stimulates growth and alleviates water stress in the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87: 153-160 (SCI IF2012= )11 吴永娜, 胡静, 王引权, 李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2) 当归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草药 43(12): 2485-248912 李剑,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2) 拒盐型牧草小花碱茅PutHKT2;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草业科学 29(9): 1379-138313 于建龙, 张金林, 徐建华, 徐生智, 王锁民 (2012) 钠复合肥提高移栽梭梭抗旱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5): 79-8414 赵常玉, 李剑, 张金林, 王锁民 (2012) HKT与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9(10): 1604-161215 王引权, 赵勇, 安培坤, 张金林, 王艳 (2012) 不同含水量当归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37(2): 181-18516 王引权, 王艳, 陈红刚, 张金林, 樊秦, 夏琦, 陈健, 安培坤 (2012) 海拔梯度对药用植物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14(5): 41-4417 安培坤, 王引权, 窦丽丽, 张金林, 康生福 (2012) 岷山红三叶茎叶水浸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 29(6): 960-96318 方永丰, 李永生, 白江平, 慕平, 孟亚雄, 张金林, 王汉宁, 尚勋武 (2012) 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构建及一致性QTL区域内候选基因发掘. 草业学报 21(4): 175-1852011:19 Gurmani AR, Bano A, Khan SU, Din J,Zhang JL(张金林, 通讯作者) (2011) Alleviation of salt stress by seed treatment with abscisic acid (ABA), 6-benzylaminopurine (BA) and chlormequat chloride (CCC) optimizes ion and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increases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5(10):1278-1285 (SCI IF2011=)20 Zhang JL(张金林), Wetson AM, Wang SM, Gurmani AR, Bao AK, Wang CM (2011)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termination of root Na influx in the salt accumulation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139(1): 108-117(SCI IF2012=)21 Wu GQ, Xi JJ, Wang Q, Bao AK, Ma Q,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1) The ZxNHX gene encoding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in the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esponse to salt and drought.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8: 758–767 (SCI IF2012=)22 Paré PW, Zhang HM, Aziz M, Xie XT, Kim MS, Shen X, Zhang JL(张金林) (2011) Beneficial rhizobacteria induce plant growth: mapping signaling networks in Arabidopsis. Biocommunication in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Biology 23(2): 403-41223 吴永娜, 李剑, 许瑞, 王引权, 张延红, 王惠珍,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党参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草药 42(12): 2518-252224 李剑, 赵常玉, 吴永娜, 马清, 郭强, 王锁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小花碱茅HKT1;4(HKT7)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草业科学 28(6): 969-97325 徐建华, 于健龙, 伍国强, 王锁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钠复合肥增强荒漠植物梭梭抗旱性的研究. 草业科学 28(6): 1025-102926 赵丽君,王雪芳,张金林,王锁民 (2011)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草类植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草业科学 28(6): 1140-11482010:27 Zhang JL(张金林), Flowers TJ, Wang SM (2010) Mechanisms of sodium uptake by roots of higher plant. Plant and Soil, 326(1): 45-60(SCI IF2012=)28 李剑, 赵常玉, 张富生, 王锁民, 包爱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0) LEA蛋白与植物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 46(11): 1101-110829 孟亚雄, 张金文, 张金林, 仲军, 王化俊 (2010) 棉纤维特异启动子LTP12 驱动的基因phaB、phaC双价载体构建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草业学报 19(3): 170-17630 蔡建一, 马清, 周向睿, 张金林, 王锁民 (2010) Na在霸王适应渗透胁迫中的生理作用. 草业学报 20(1): 89-9531 郭强, 周向睿, 王沛, 张金林, 包爱科, 伍国强, 王锁民 (2010)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K通道PtAKT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草地学报 18(5): 683-6882009:32 Zhang JL(张金林), Ma JF, Cao ZY (2009) Screening of cold-resistant seedlings of a Chinese wild grape (Vitis piasezkii Maxim Var. pagnucii) native to loess plateau of eastern Gansu province,China, as rootstocks.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22: 125-128(SCI IF2012=)33 Wang CM, Zhang JL(张金林), Liu XS, Li Z, Wu GQ, Cai JY, Flowers TJ, Wang SM (2009) Puccinellia tenuiflora retains a low Na level under salt stress by limiting unidirectional Na influx resulting in a high selectivity for K over Na.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32, 486-496 (SCI IF2012=)34 Bao AK, Wang SM, Wu GQ, Xi JJ, Zhang JL(张金林), Wang CM (2009) Overexpression of the Arabidopsis H-PPase enhanced the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Plant Science, 176: 232-240 (SCI IF2012=)35 王生银, 张永超, 李莉, 张金林(通讯作者), 王春梅, 郭强, 包爱科 (2009) 拒盐型盐生植物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8(4): 673-6772008:36 张金林, 王锁民, 陈托兄, 徐震, 严学兵,陆妮 (2008) 烯效唑(S3307)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8(4): 655-66037 王春梅, 李湛, 伍国强, 张金林, 王锁民 (2008) 用核素示踪研究小麦根系Na外排速率的两种方法. 核农学报 22(3): 370-3732007:38 Wang SM, Zhang JL(张金林), Flowers TJ (2007) Low-affinity Na uptake in the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Plant Physiology, 145(2): 559-571 (SCI IF2012=)39 张金林, 石明辉, 许瑞, 李唯, 王锁民 (2007) 提高春小麦幼胚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率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3(4): 49-5340 刘小莉, 张金林(通讯作者), 石明辉, 张永泽, 张洪荣 (2007) Fe对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4): 7-1041 王旺田, 马静芳, 张金林, 曹孜义 (2007) 一种新的葡萄叶面积测定方法. 果树学报 24( 5) : 709-71342 包爱科, 王强龙, 张金林, 王锁民 (2007) 紫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5(6): 160-16843 谭雪莲, 张绪成, 郭天文, 夏芳琴, 张金林 (2007) 氮素对小麦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和能量转化特性的调控. 核农学报 21(4): 305-31044 郝燕, 王发林, 杨瑞, 张雅丽, 李红旭, 卢江, 张金林 (2007) 几种葡萄砧木生长特性及与“矢富罗莎”绿枝嫁接试验初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6): 20-232006:45 Zhang JL(张金林), Xu R, Wang SM, Cao ZY, Ren JZ (2006) Factors affecting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 Chinese wild grape (Vitis piasezkii Maxim. (Planch.) Rehd.): shoot production and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34(3): 217-223 (SCI IF2012=)46 张金林, 王锁民, 陈托兄 (2006)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草业学报 15 (5): 63-6947 张金林, 陈托兄, 严学兵, 陆妮, 王锁民 (2006) 烯效唑(S3307)对湖南稷子整株水平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草业学报 15(2): 42-4748 王月梅, 张金林(通讯作者), 司宗信 (2006) 甘肃省发展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效应及应用实例. 草业科学 23(6): 78-8149 王月梅, 张金林(通讯作者), 司宗信 (2006) 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原因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途径. 中国农学通报 22(8): 495-49850 陈托兄, 张金林, 陆妮, 王锁民 (2006) 不同类型抗盐植物整株水平上游离脯氨酸的分配. 草业学报 15(1): 36-4151 包爱科, 张金林, 郭正刚, 王锁民 (2006) 液泡膜H-PPase与植物耐盐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 42(4): 777-78352 王强龙,王锁民,张金林,陈托兄,楼洁琼,陆妮 (2006)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草业科学 23(11): 21-2753 王强龙,王锁民, 张金林,包爱科,陈托兄,楼洁琼,陆妮 (2006) 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草业科学 23(12): 55-5954 李文彬, 曹孜义, 王雅梅, 周万海, 张金林 (2006) 葡萄试管简易嫁接技术.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5): 10-122002-2005:55 张金林, 王锁民, 许瑞, 曹孜义 (2005) 植物微嫁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2): 247-25256 张金林, 陈托兄, 王锁民 (2004) 阿拉善荒漠区几种抗旱植物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4(4): 493-49957 王锁民, 陈托兄, 张金林 (2004)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湖南稷子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西北植物学报 24(4): 588-59558 张金林 (2003) 砧木技术在中西部地区葡萄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 32(4): 55-5659 张金林, 曹孜义 (2002) 葡萄砧木生根及成苗特性研究.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6): 15-1860 曹孜义, 李 胜, 张金林, 陈子宣 (2002) 一次硕士研究生植物生理大实验结果分析.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22: 63-6461 陈建军, 张金林, 曹孜义 (2001) 葡萄病毒和类病毒的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增刊): 30-34。

植物生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濒危物种的保护,首先简述物种灭绝危机的现状;既而从灭绝的原因着手,谈论保护物种的途径,譬如保护生境、建立基因库、杜绝过度捕杀和采挖等。濒危物种等级体系包括下列五个等级:(1)绝灭(Extinct);(2)野生绝灭(Extinct in the wild);(3)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4)濒危(Endangered);(5)易危(Vulnerable);(6)低危(Lower Risk)。1 何为濒危物种?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2 濒危物种的灭绝原因要解决物种不断减少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现在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现代物种灭绝的第一位原因是确定性的人为因素的作用,尤其是生境丧失、生境破碎化、无节制地捕杀和过度利用对物种生存威胁最为严重。其中,生境消失被确认是大多数目前正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胁。仅是在我国的海南岛,20世纪50年代初有天然林约87万h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6%,到1979年,森林面积仅存52万h平方米,覆盖率仅为。在57个旧大陆热带国家中,有47个国家的原有森林消失率超过50%,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生物的分布区不断的缩小。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一块大的、连续的环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的过程。这导致外来因素对生境的干扰增强,并有可能限制一些物种潜在的散布;由于资源的季节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动物的觅食能力还可能因此降低。3 保护濒危物种的几种途径: 就生境恢复和保护而言,研究土地合理使用的策略和措施将为之提供依据;而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变人的思想,这一点,在我看来,也是最根本的。它可以保证人们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保护生境,如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并且能够将过度捕杀等人为破坏生境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对许多物种的延续无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现今如大野牛、剑齿虎、穿山甲、狼、藏羚羊、渡渡鸟等众多动物的灭绝,均与过度捕杀有关。 建立遗传基因库就是一个可行并且已初见成效的手段。所谓基因库就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几乎包含了该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基因资源库主要包括生殖细胞库、体细胞库、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等几个子基因库,其中DNA由于是遗传信息的直接物质载体而最为重要。可以预见未来给DNA测序将实现自动化。对任何一种生物,只要对其遗传物质DNA采集方法恰当,就可以完整的得到它的基因组并进行测序,并建立基因库。有了基因组和基因库的信息,不但能重组这种生物,还能重组由其进化而来的近亲物种,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基因库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市场上出售的鲸类制品被抽检,与禁捕鲸类的DNA样本比较,可以确认产品中是否有受保护的鲸类肉。在濒危物种保护的其他方面基因库也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例如,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加利福尼亚神鹰成对的DNA样板进行标识跟踪,探测到了其遗传性软骨营养障碍的致病基因;同样是美国,研究人员在通过对佛罗里达州的美洲豹进行遗传多样性的观察和研究后,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增加其变种。 特定的保护策略:虽然同属于濒危物种,但是不同的种群、各异的生长环境、面临威胁的程度上的差异等都决定了在实施保护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身定制切实有效的保护策略。例如,墨西哥国立大学生态学院的GerardoCeballos提出,“对哺乳动物要实施全面的保护策略,详细分析物种分布的模式,进而充分考虑涉及到的问题,重点关注受威胁的物种和濒危物种”。而对待鲨鱼种群,有些积极保护动物的团体正奋力从宠物店、饭馆和夜总会中拯救它们,让其起回归“野外”,获得自由,但是放归行为的利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4 各个国家和机构的努力:首当其冲的是各国相关法律的制定、出台与完善,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支持。如我国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 我国云南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世界上采集民族样本最多、样本量最大的遗传信息资源库。专家从云南当地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采集的1250名男性的DNA基因样本目前已全部存放云南大学基因库,这将为少数民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疾病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 越南重引入濒危叶猴和小蜂猴,并于1995年颁布《越南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制定了全面的战略,以解决如何在可持续的框架内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问题。 美国进步科学协会筹建物种基因库网站,专门用于登记物种的遗传资源和建立DNA库,以帮助反映现存某物种的生存范围,供保护区的建立和规模建设参考。 欧洲也欲在月球建基因库存储地球物种基因。各国共同努力促进IUCN红色名录的完善,推动红色名录优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首先筛选出红色名录评估时应该优先考虑的种群。参考文献:《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

第一节 植物分类概述(1学时)一、分类原则1.人为分类2.自然分类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4.化学分类学5.数量分类学二、分类单位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命名原则三、界和门的划分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 原核生物(prokaryotae)(1学时)一、细菌门(Schizomycophyta)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繁殖方式二、蓝藻门(Cyanophyta)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2.蓝藻的主要特征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第三节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学时)一、藻类(Algae)1.藻类的主要特征2.藻类的种类、门类3.藻类的繁殖方式二、真菌(Fungi)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的种类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演化历史三、地衣(Lichenes)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2.地衣的种类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第四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1学时)一、苔藓植物(Bryophyta)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2.苔藓植物的分类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二、蕨类植物(Pteridophyta)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第五节 种子植物(1学时)一、裸子植物(Gymnospermae)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二、被子植物(Angiospermae)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 植物生活和环境(9学时)——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第一节 概述(1学时)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2.生态因子的分类3.最低量定律和限制因子4.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1.基本概念:适应、驯化、忍耐力、生态类群、生态型、生理幅度、需求性、生态幅度2.适应3.忍耐力及其特点4.生态类群和生态型第二节 光和碳素营养(1学时)一、光照条件1.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能力、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净光合率、光能利用率、生理辐射、补偿深度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1)光强与光合作用(2)荫蔽胁迫与适应类型3.光的性质与光周期的生态作用(1)光的波长与植物(2)光周期和植物二、碳素的生理生态作用1.CO2补偿点2.CO2对植物的限制作用第三节 水分条件(1学时)一、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1.植物水分状况与生命活动2.植物吸水与失水的内外条件(1)植物的吸水能力(2)土壤水分对植物吸水的影响(3)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3.基本概念:吸胀作用、半透性、渗透势、衬质势、压力势、蒸腾作用、饱和含水量、饱和亏、蒸腾系数二、适应陆地水分条件的生态类群1.旱生植物(xerphyte)(1)肉质旱生植物(succulent)(2)硬叶旱生植物(sclerophyllous xerophyte)(3)软叶旱生植物(malacophyllous xerophytes)(4)微叶型和无叶型强旱生植物(supperxerophyte)2.中生植物(mesophyte)(1)形态特征(2)生理特征3.湿生植物(hygrophyte)4.划分水分生态类群的方法(1)生态序列法(环境梯度法)(2)形态结构分析法(3)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法三、渍水土壤和水体的生态作用第四节 土壤条件(1学时)一、氮和矿质元素营养条件1.生理生态意义2.植物对营养元素模拟吸收特点3.适应土壤营养条件的生态类群二、适应有毒害土壤的生态类群1.对富铝化土壤的适应类群2.对盐渍土的适应类群3.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土壤的适应类群三、沙生植物与石生植物1.沙生植物2.石生植物第五节 温度条件(2学时)一、植物生命活动与温度条件1.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需热量及温度生态类群4.基本概念:生理性干旱、春化作用、积温二、适应极端温度的生态类群1.低温胁迫与植物适应特征2.高温胁近和植物适应特征三、植物物候节律1.物候历2.物候剖面图第六节 生物条件(1学时)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2.动物对植物的授粉作用、传媒作用及其生态意义二、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1.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2.机械性相互关系3.化学性相互关系4.竞争性关系

去<<作物学通论>>上去找,都有.

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这篇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的条件与种子萌发的过程。

电气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

在建材上加入了电气石的涂料、石材、板材、地毯、水泥等,将具有去污、消毒等功能。汽车业:用电气石可制造内饰材料,保温、清洁车内空气用电气石添加的汽车油漆,可使汽车颜色常新。家电制造业:电气石铸件可使洗衣机洗衣服更干净,空调机可以消臭、抑菌、释放负离子。化妆品:用电气石制作的化妆品可以消痘、祛斑、美白、消皱纹。食品加工业:可用电气石制作食品袋、保鲜袋。农业:电气石可使土壤升温,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达到丰产的目的。另外,电气石在酿酒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鲜花业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电气石粉在药物方面的应用:电气石粉可以做成电气石膏药,电气石膏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点是在膏药的膏料中加入超细电气石复合的负离子粉。其优点是:既保留膏药原有的功能,又具备了电气石发射远红外、释放负离子、释放微量元素和显著的生物电特征。他所释放的超高压微电流静电可以刺激患部肌肉和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作用,并且可以促进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电气石膏药组成结构为裱背材料、膏料层和膏面覆盖物;裱背材料为无纺布或针织布;膏料层为中药提取物和加入超细电气石复合的负离子粉等基质物料层;膏面覆盖物为离型纸或离型膜。

电气石又称碧玺,会依靠自身性质释放少量负离子,并伴生远红外线,两者都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负离子能改善新陈代谢,提升免疫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一些汗蒸馆或医疗机构会选择带有电气石的建材做装修。

电气石也叫托玛琳,出现在我国是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的,称之为“碧玺”, 托玛琳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一种以含硼为主,还含铝、钠、铁、镁、锂等元素的硅酸岩矿物.托玛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 我国在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了这种宝石,称“碧玺”,并将它刻制成印章.清朝时把“托玛琳”称为“碧玺”琢刻而成的莲花,重达克(三十六两八钱),价值白银75万两.在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也有将“托玛琳”称之为砒硒、碧霞希、碎邪金等,但多称为“碧玺”.在1880年,居里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既:Tourmaline晶体两端都带有正、负电核,表面流动着的微电流,因此就有了“电气石”这个学名. 1986年,日本科研人员发现,电气石被粉碎的越细,所释放的能量越大.他们将粉碎的电气石晶体同天然纤维结合在一起制成的纤维,称为“梦”的纤维,并将其应用于保健领域.目前,采用的是韩国21世纪的高科技技术--液态电气石.电气石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到保健行业,现在也出现在了很多电气石汗蒸房,这样的汗蒸房把汗蒸和电气石的作用都发挥到了及至.电气石能够用永久的产生微电流,这种电流和人体神经的电流类似,这样就可以起到促使血液循环顺畅其,另外电气石还能释放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能够调节人体离子平衡,身心放松,活化细胞,提高自愈率等很多作用,并能抑制身体的氧化和除异味的功效.电气石中还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人们在和电气石接触时,或在这样的房间汗蒸时,借着电气石微弱电流的作用,这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就会很容易被吸收,达到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电气石还能释放远红外线,渗透到身体深层部位,温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陈代谢.电气石(托玛琳)化学成分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电气石是一种硅酸岩矿物,其工艺名称为"碧玺".一般产于花岗伟晶岩型及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中,是一种典型高温气成矿物之一 .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电气石又称碧玺,碎邪金,带电的石.达到宝石级别的称之为碧玺.居中档宝石之列.一.电气石(托玛琳)基础知识:电气石(Tourmaline) Na(Mg,Fe,Mn,Li,Al)3Al6〔Si6O18〕〔BO3〕3(OH,F)4�或写成通式: NaR3Al6〔Si6O18〕〔BO3〕3(OH,F)4. 二.【化学组成】即除硅氧骨干外,还有〔BO3〕络阴离子团.其中Na+可局部被K+和Ca2+代替,(OH)-可被F-代替,但没有Al3+代替Si4+现象.R位置类质同像广泛,主要有4个端员成分,即: 镁电气石 (Dravite)R=Mg; 黑电气石(Schorl):R=Fe; 锂电气石(Elbaite):R=Li+Al; 钠锰电气石(Tsilaisit)R=Mn. 镁电气石—黑电气石之间以及黑电气石—锂电气石之间形成两个完全类质同像系列,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之间为不完全的类质同像.Fe3+或Cr3+也可以进入R的位置,铬电气石中Cr2O3可达. 三.【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R3m;a0=~ nm,c0=~ nm;Z=3.电气石晶体结构基本特点为〔SiO4〕四面体组成复三方环.B配位数为3,组成平面三角形;Mg配位数为6(其中有两个是OH-),组成八面体,与〔BO3〕共氧相连.在〔SiO4〕四面体的复三方环上方的空隙中有配位数为9的一价阳离子Na+分布.之间以〔AlO5(OH)〕八面体相联结(图G-24).四.【形态】晶体呈柱状,晶体两端晶面不同,因为晶体无对称中心.柱面上常出现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图G-25、G-26),这是因为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引起的,至于为什么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可能与表面能有关,因为,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三方柱的表面能是比较大的,发育为球面三方柱会降低表面能,但球面三方柱必导致部分高指数晶面的发育.双晶依(10 1)或(40 1)发育,但较少见.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束针状、亦成致密块状或隐晶质块状.图G-25电气石的晶体 三方柱:m{01 0};六方柱:a{11 0};三方单锥:r{10 1},o{02 1};复三方单锥:u{32 1} 图G-26 电气石晶体呈柱状、柱面上出现纵纹 五.【物理性质】颜色随成分不同而异:富含Fe的电气石呈黑色,富含Li、Mn和Cs的电气石呈玫瑰色,亦呈淡蓝色,富含Mg的电气石常呈褐色和黄色,富含Cr的电气石呈深绿色.此外,电气石常具有色带现象,垂直c轴由中心往外形成水平色带,或c轴�两端颜色不同.玻璃光泽.无解理;有时可有垂直L3的裂开.硬度7~.相对密度~,随着成分中Fe,Mn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亦随之增大.不仅具有压电性,并且还具有热释电性(因为其单向轴L3是唯一的极轴).电气石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小针状,也呈致密块状或隐晶体状.六【成因及产状】电气石成分中富含挥发组分B及H2O,所以多与气成作用有关,多产于花岗伟晶岩及气成热液矿床中.一般黑色电气石形成于较高温度,绿色、粉红色者一般形成于较低温度.早期形成的电气石为长柱状,晚期者为短柱状.此外,变质矿床中亦有电气石产出. 七.【鉴定特征】柱状晶形,柱面有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无解理,高硬度为特征. 八.【主要用途】其压电性可用于无线电工业;其热释电性可用于红外探测、制冷业.色泽鲜艳、清彻透明者可作宝石原料(俗称碧玺). 九.【电气石的优点和新开发用途.】电气石的五种优点 单晶体电气石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永久性微弱电流为毫安培,与通过人体神经的电流类似,促使血液循环顺畅其.特性大致分为下列五项. (1)产生负离子 负离子又称为[ 空气的维他命 ],具有调节人体离子平衡作用,能使身心放松,活化细胞,提高自然治愈率等作用,并能抑制身体的氧化或老化,现代的环境具有许多促使正离子生成的要因,身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负离子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物质,此外,负离子也具有除臭的功效. (2)电解水 水电解后,能获得界面的活性作用、氯的安定化、铁的钝化(预防红色铁锈生成而发生红水)、水的还原化、去除二氧化硅与粘合物(微生物集合体)等各种效果.电气石与水反应,就能处理连化学洗剂和化学物质都很难处理的问题. (3)缩小水分子束 水分子(H2O)并非单独存在,其分子会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束.分子束较小的水能去除氯或不纯物,味道佳,而且能够提高身体的渗透力. (4)放射远红外线(4—14微米的成长光线) 远红外线能够渗透到身体深层部位,温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顺畅.电气石远红外线发射力将近100%,数值较其他矿物高. (5)含有有效微量矿物质[编辑本段]托玛琳远红外线的作用远红外线对人的健康有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况,使脑细胞得以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给,加强新陈代谢,使大脑皮层失衡状况得以改变,加深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安眠作用.并且对循环系统也得到调节,人体吸收大量远红外后的热效应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刺激皮内热感应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并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使小动脉、毛细动脉及毛细静脉扩张,促使血流加快,从而带动人体大循环的加快,由于血流加快,使大量远红外能量被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作用到微循环系统,调节了微循环血管的收缩功能,使纤细的管径变粗,加强血液流动,瘀滞扩张的血管变滞流为线流,这就是远红外对微循环血管的双向调节.最重要的是还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远红外加速循环,使代谢更加旺盛,提高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延缓器官衰退进程,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人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电气石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其中有许多与人类必须的矿物质相同.借着微弱电流的作用,矿物质容易被吸收,是极佳的矿物质来源. 上述电气石的优点并非单独作用,而会发挥复合作用,产生各种效果.下面举例详细说明缩小水分子束,能使水美味健康的情况. 远红外线对人体产生的作用:1.使水分子活性化,增加分子含氧量.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共振,使惰性水分子变成独立水分子,从而增加身体含氧量,增加细胞活力,延缓衰老.2.改善微循环.独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细胞,通过共鸣共振,表现为热能,使皮下深层组织温度上升,血流加快,微丝血管扩张,心脏的压力就会减少.微丝血管向人体细胞供应氧气和营养,同时把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微循环出现问题,会导致心脑血管,高血压,肿瘤,关节炎,四肢冰冷麻痹等疾病.3.微循环得到改善,许多引起人疾病的废物可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人得某些疾病.4.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起骨致关节疼痛.不适宜用远红外线的人有:有出血倾向的人禁用;恶性肿瘤部位慎用;心脑血管功能不全者不要用;新伤疤痕着不要用.水不会以单独分子存在,它会与氢结合,形成分子集团.称为分子束.活化的水为5-6个分子结合的分子束.在此状态下,分子的活动最旺盛. 一旦水含有氯或重金属等不纯物时,这些不纯物会进入分子束中,形成数十个分子集团,抑制水分子的活动,使水变的难喝,而且细胞的渗透力也会降低,自来水不好喝的原因,不止是进行氯处理,与分子束的大小也有关. 一般自来水的分子束为12-16个,受到污染的水一般约35-36个,自来水的分子束即使通过净水器也不会产生变化.如果利用4-14微米电磁波的电气石作用于分子束较高的水,就会变成5-6个理想的分子束.电气石产生的电磁波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活性,也可以使水活化. 分子束的大小,可以借着氧核磁共振装置加以测定.在分子图表中,呈现如山幅寛广的高分子集团状态.电气石处理过的水,口感极佳,渗透力强,能提高胃的吸收力,由于水分子束缩小,所以光是饮用就能实际感受到电气石的作用. 另外,值得特别提醒的是使电气石发挥最大效果有五大条件(即对流、温度差、压力、水分、摩擦),错误的使用方法会造成反效果. 最近几年开发的新用途: 一、水处理:经过电气石处理过的水分子束小(大分子的水被变为小分子水),而且酸性水会变为对人体有利的弱碱性水,口感甜美. 二、桑拿用于石疗,沙疗,水疗等保健用途. 三、化妆品:单晶体电气石是一种具备磁性的物质,这种结晶状的半宝石被认为具有疗效及调和元素和成分的特性,单晶体电气石带电的特性可以使水分子排列整齐,形成一个理想的离子网,可与其它成分产生协同作用并被肌肤吸收,提高整体功效,长期以来,单晶体电气石的震动能量作用被认为可使保养品中所含的植物精华成分更易发挥作用,目前电气石或其它能量矿石在美容中的运用并不常见,但是在保健领域相关商品方面比较普遍,效果较好.利用电气石开发的化妆品才刚起步,化妆品原料经过电气石处理过后,营养成分的分子结合缩小,使营养可以通过皮肤细胞间的缝隙,甚至能够到达生成皮肤细胞的真皮.能实现祛斑防皱恢复皮肤弹性等效果.可制成乳液、洗面奶、晚霜、沐浴露、化妆水、面膜、粉饼等等化妆护肤品,有消痘、祛斑、美白等功效,用于洗发水中去头皮屑效果相当好. 四、单晶体电气石能产生负离子可吸附有机挥发物等特性,用于以各种乳胶、油漆、水性涂料为载体,涂刷内墙与屋顶,可长期清新空气,同时吸附由于装修房屋造成的甲醛甲苯等有机挥发物污染,当然也可以添加到墙纸、墙布、空调过器中,制成薄砖铺在地毯和地板下,可防霉除臭. 五、利用单晶体电气石能抑菌除菌除臭功效,制成相关产品,放入冰箱,既能除臭去异味,又可保持食品新鲜,也可用于自来水活化、净化、污水处理等. 六、纺织业、制鞋业等:添加到衣物和床上用品中对人体既有红外理疗作用,又具有抑菌防臭效果等. 七、电气石加工成的新型材料,用作电气石汗蒸房.提示:[使电气石发挥效能的基本条件]1、对流:空气、水的流动或人吸入空气,都会形成对流. 2、温度差:不只是温热,即使是冷却,也能发挥威力.盖在身体上,能够遮挡阳光. 3、水分:不光是接触水、甚至是对空气中的水分或汗的湿气,都能作用. 4、压力:加诸重力、水压、气压等压力,只需能接触到身体程度的压力即可. 5、磨擦:振动或揉搓的磨擦能够引出强烈效果.当电气石及其活用品接触到身体时,接触身体的水分、体温、压力,借着活动身体,能够产生磨擦与对流.所以电气石接触人体时,最能发挥效果.十、电气石陶瓷球的作用一般从水源地的水流到自来水公司水处理厂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净水厂利用过滤或沉淀等方式去除污物,在使用氯杀死各种细菌,其后去除氨、锰、有机物等.要求送到各用户的水氯的浓度年均为(一升水中含有毫克的浓度)以上,夏季细菌容易繁殖,氯的浓度会更高.高浓度的氯含有强烈的漂白水臭,一点也不美味,氯会使水分子束增大,失去水的滑口感,另外,自来水还含有净水厂无法去除的重金属等不纯物,也会使水分子束增大,是造成水难喝得另一个原因. 氯和存在水中的滤系列有机物结合,就会产生致癌性物质总三卤甲烷.氯的含量越高三卤甲烷的生成氯就越高.因此,基于上述理由,许多人会安装去除氯和污水的净水器,不过一般的净水器(活性炭式、中空丝膜式、陶瓷式)只能消除氯,无法去除有机物及其他有害人体的化学物质,同时也去除了能使水变的好喝的钙、镁等矿物质成分. 但是如果用电气石陶瓷球处理过的水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制造出安全且美味的水. 美味水以下特征 (1)不含有害物质. (2)无异臭、混浊,呈透明状. (3)钙、媄的含有量(硬度)为50-100 ppm .钙镁的比列最理想的是四比一. (4)PH值为— . (5)氧含有量为5-6 ppm . (6)二氧化碳含有量约 20 ppm . (7)水分子束较小(5-6个). (8)为活性水(利用氧化还原电位的还原水). 活用电气石陶瓷球处理过的水,可以发挥各种重组现象,使自来水变成理想的水(机能水).其效果叙述如下:(1)缩小水分子束(5-6个). (2)PH值调整为- (以原水的PH值为标准). (3)降低氧化还原电位. (4)赋予界面活性作用(提高水的去污性、渗透性、降低表面的张力). (5)赋予除臭、杀菌作用(消除微生物臭、金属臭、化学臭). (6)提高保持鲜度的效果(如可使鲜花开的更长久等). (7)提高防止氧化的效果. (8)氯的安定(固定)化(消除氯臭及异味). (9)金属的钝化(预防红色铁锈的生成及红水). (10)去除及防止硅的附着. (11)赋予有益健康的离子化有效矿物质(镁、铁、硅等). (12)去除黏着物(微生物集合体). (13)赋予医疗效果(变化为免疫水). 上述作用,使自来水成为分子束较小的还原水.安定化的氯,不会产生氯臭.电气石矿物质溶出,使自来水变成美味健康水. 电气石陶瓷球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等,并吸收有害金属离子,成为不会再溶出的安全金属,完全符合安全条件. 电气石陶瓷球处理过的水.符合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安全水的水质标准. 水质基准项目共有46种,另有监测项目(26项)及舒适水质项目(13项).监测项目是监视检出量较少的物质,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甲苯等有机物或镍等无机物.舒适水质项目是美味水的必要条件,此外.自来水中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超过了400种.因此,能够广泛处理有害物质的电气石陶瓷球处理水,确实是安全的饮水. 具有重整效果的电气石陶瓷球处理水不仅可当成饮水,也可以当成工业用水、食品加工原料水、养鱼用水、农业用水、畜产用处理水及其他产业用水.此外,电气石陶瓷球处理水的优点就是即使用于加工食品中,也能够使其中的水重整,发挥非常好的效果,此重整效果,对于化妆品使用的水或使用水系原料及化学品类的商品,能够发挥相同的效果十一、电气石最新应用:电气石汗蒸房又称细胞浴馆、韩式汗蒸馆,电气石细胞浴起源于韩国,从古老的黄泥汗蒸演变成今天高科技、高效能、多用途的新一代细胞浴.我公司与韩国合作,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开发力度,使昂贵的贵族消费变成大多数人享受的体验中心,这在国内国外都是一个创举,同时对经营者也大大减少了投资,此项目的开发必然会引发一场健康观念的革新,电气石体验房是使用“液态”电气石加工的各种建筑材料,建成的恒温室,室温控制在35度~42度之间.通过加温和保温,“液态”电气石的能量可以快速、强烈地以远红外线、负离子及微电流的形式释放出来,它们共同构成的能量场可间接地通过空气向人体提供能量,使人体细胞由休眠状态转化为运动状态,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平衡人体酸碱度,补充新的营养物质,从而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电气石汗蒸房对改善人体健康,美容,减肥都有很明显效果.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胃肠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各种妇科疾病、男性生理疾病、各种癌症、及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能够起到药物无法达到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电气石的产地:在中国以新疆,内蒙,山西,河北,广西,云南出产电气石较多,尤其是新疆单晶体质量为最好,宝石级的电气石主要出产在新疆和云南.在亚洲,斯里兰卡,阿富汗,西伯利亚都有品质较高的碧玺产出.品质最好的碧玺以巴西和非洲著称.十二.电气石开发出来的各种产品包括:1.电气石陶瓷地砖.把电气石粉添加到陶土中烧结而成,具有较高的空气净化和远红外发射功能,是一种优良的家庭,办公场所场所使用的保健材料.2.电气石服饰3.电气石护具4.电气石饮水机5.电气石香皂6.电气石水杯7.电气石节油器,电气石节能产品,广泛应用到汽车,摩托车.十三.电气石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研究1 电荷的产生一般认为,产生电荷是由于电气石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Nakamura指出,电荷的产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自发的极化效应Ps导致,Ps=5Ps/dT,被称为初次热电效应;另一个是由晶体的热振动或受应力导致,在一定方向的电极化现象可表示为:I=S[(dPs/dT)+d33c33(dξ2/dT)]/dt..括号中的3项分别代表初次极化效应、由热膨胀和压电压电效应导致的二次热电效应.根据计算,二次热电效应(300oC)可达I=2×10的10次方~3×10的10次方A,与观察到的现象想吻合.电气石的热电性是一种带电的、不对称的、非简谐性振动,热电系数K随着温度增高而非线性增加.根据Donnay研究热电效应主要是由于晶体结构中心、3个八面体共有的0(1)的不对称、非简谐性振动引起的.在实验中,温度从193至393K变化时,它的重心偏移了,即标准偏差的10倍.这是惟一一个原子,其偏移量远远超出实验的误差许可.热电性也有可能与Na的O(2)有关,它们也存在异常大的温度系数,但没有大的位移.由于样品是不含Fe的锂电气石,应该考虑到Fe对热电效应的负作用,很多文献提到,黑电气石(Fe-电气石)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热电效应.2 自发电极的存在与电场效应电气石自发的极化效应Ps表现为电气石周围静电场的存在,就象磁铁的磁极一样,有自发的磁性存在.自发电极的存在已为实验所证实,被解释为组成六连环的硅氧四面体siO44-角顶定向所致.电气石的自发电极,为永久性电极,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其自发极化值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数值.Voigt检测了在室温下电气石晶体的自发极化值,得到Ps=,是BaTiO3在室温下的1/2400.电气石的电场效应主要表现为:电场对水的电解作用;静电场对带电离子的吸附与中和作用.(1)电场对水的电解作用由于自发极化效应,在电气石的周围存在着以C轴轴面为两极的静电场,E0=Ps/2?0.(a/r)3,a为电气石微粒半径,r 为距中心的距离.由此可知,在电气石表面厚度十几微米范围内存在10的7次方(最高值)~10的4次方V/m的高场强.在静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发生电解,形成H+和OH-,H+和水分子结合形成活性分子H3O+,活性分子具有极强的界面活性,可以吸引水中的杂质、污垢,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OH-和水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可以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2)静电场对带电离子的吸附与中和实验证实,静电场对处于其中的带电粒子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吸附粉尘、带电离子等.将电气石微粉分别置于pH=1、13的酸碱溶液中,1小时后H+、.OH-浓度显著减少,酸碱趋于中和.溶液中H+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log[H+]=A-Bt,也可表示为:-d[H+]/dt=B[H+](A,B)为常数)电气石微粒与水的作用机制解释如下:通过电气石表面的高强静电场,表面十几微米范围内的H+、OH-离子被吸附到电气石的两极,与电解形成的H+和OH-中和,过多的H+以氢气的形式被释放出去.随着电气石表面H+离子的减少,在浓度差作用下,远处的H+离子不断向电气石表面移动直至达到平衡为止.H+离子的减少速率与水中H+浓度成正比.十四.最近有很多公司也已经出了电气石相对应的产品~托玛琳的目数:托玛琳通常情况下加工成100目 200目 325目 400目 600目 800目 1250目 3000目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可以加工到10000目 [编辑本段]十四:电气石的分类从颜色分,主要分为彩色电气石和黑色电气石.按材质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晶体电气石和纤维电气石.电气石为黑色晶体状,外观呈现油腻光泽,硬度大,晶形完整,质量上乘.复三方单锥晶类.晶体呈柱状.晶体两端晶面不同,柱面常出现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通常出现在含宝石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钠长石、锂云母、云英岩型中.其具色带现象,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无解理.具脆性.具压电性和热电性.在紫外线光照射下,不发荧光至发弱的荧光,在显微镜透射光下具多色性.纤维状电气石,其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束针状,亦成致密块状或隐晶块体,经分选加工后可成小颗粒晶状,粉末状.其化学成分如下:托玛琳对人体的益处托玛琳又称电气石、是火山喷发物.它的分子结构和宝石祖母绿是一样的.托玛琳可以散发大量的远红外和负离子.远红外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的:1:基因方面的,它可以校正使其保持健康,比如野生动物他们生病时一般靠晒太阳来康复,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住上一个月,那么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形,生病.2:细胞方面的,远红外和人体的频率有一部分四同频的,同频就产生共振,一共振就象筛米一样使细胞排列有序,振振振就把细胞内的水分子变小分子使细胞毒素排出,细胞内通畅,细胞吸收营养就充分细胞就健康,3血管方面的,共振产生热量,热胀冷缩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血管畅通,微循环畅通,微循环是人的第二心脏,是百病之源,中医讲疼则不通,通则不疼,一通百通,很多微循环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自然就好了.4:神经方面的,人的神经分中枢神经和自律神经,中枢神经支配我们的肢体语言,自律神经支配我们的脏腑器官和内分泌,由于振动的不断刺激使神经通畅可以有效的控制我们的肢体语言和内分泌电气石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 电气石的使用寿命是终身的 但是实际理论上讲他也有一定的寿命期限,要保证电气石的微量元素能永久释放最好的办法是隔一段是时间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大晶体电气石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应用1.电气石原矿石:电气石原矿石一般是做装饰用 如汗蒸房内的装饰 以及家庭装饰2.电气石粉: 电气石粉主要用于汗蒸房保健 做电气石陶瓷球 护肤系列产品 服装保健产品 以及一些其他的保健产品3. 电气石陶瓷球 电气石陶瓷球一般用于水的处理 家庭引用水的过滤 火锅 桑拿按等///////////

  • 索引序列
  • 生物对植物的研究论文
  • 植物学论文研究对象
  • 植物生理研究论文
  • 植物生境研究论文
  • 电气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