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蒙台梭利人类倾向论文题目

蒙台梭利人类倾向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蒙台梭利人类倾向论文题目

肓儿必学的一门课就是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人类倾向。 蒙台梭利一开始是医生,在工作中发现对孩子的爱,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是人类之父,因为孩子在早期所给他的一切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人类倾向会驱使人去做一些活动。人类倾向是普遍存在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在每个人身上表现都不同,这与我们的年龄文化、环境有关系。人类倾向是与生俱来的,会伴随一生,玛丽亚蒙台梭利说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现一些特征,是不分年龄国家的。    人类倾向驱使孩子与环境发生连接,人类倾向驱使孩子找到某些东西满足生理上、心理上的需求。可以说人可以满足自己精神、生理上需求,所以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并不完整,但他有潜力可以发展成完整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出生的孩子是具有充分潜力的人,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孩子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通过听妈妈说话,才学会语言,孩子会通过周围的人会学会走路。被收养的孩子走路说话跟养父养母一样,他走路像爸说话像妈,跟亲生一样。因为孩子在出生以后有这潜力,通过与环境互动才会成为这样的人,潜力通过环境才得以发展。 人类倾向会通过环境驱使孩子做互动,不同的年龄表现的方式不同。 蒙台梭利是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多少人是没有成熟的,那通过整个过程才会发展成熟的充分的人类。所以蒙台梭利说在充分的24年中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等六年 :(1)0--6 (2) 6—12 (3)12—18(4) 18—24蒙台梭利称为四大发展阶段。 人类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表现,0-6岁不同国家的孩子都有相似的特征,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人类要在不同阶段都用不同样的方式,成人与孩子互动要用独特的方式才可以成为让孩子有充分的发展,要用不同的环境方式对每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两个子阶段:0-3、3-6子阶段;6-9、9-12子阶段;12-15、15-18子阶段;18-21、21-24子阶段,注意在每个阶段中的第一子阶段最重要。 因为这个子阶段将获得每个阶段的特征,第一子阶段是获取阶段,让孩子获得了孩子的特征,第二子阶段是巩固阶段,让孩子获得整个阶段的特征。所有孩子出生后仅有潜力是不够的,要有好的环境才使心里上和生理上有更好的发展,具备一个探索的潜力。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没有好的环境就不能有好的发展,同样的人类倾向是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才得以发展,没有环境人类倾向就没有发展。 为什么要了解四大发展阶段?如果环境没有很好的作准备的话,那么人类倾向就不会发挥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跟我们相处的孩子的年龄处于哪个阶段。人类倾向共分为12种: 第一种是探索性人类倾向,这种人类倾向驱使我们去探索环境中有什么,去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环境。必须满足两个层面的需求和生存:一个是身体上的需要,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因为只有通过探索才知道我是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所以说从主到次探索性人类倾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出生后就会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如果给孩子准备一个好的探索的环境,孩子就会探索探索再探索,看到环境中有什么,这是个非常实践的过程。因为孩子出生以后就具备这种探索的能力,所以才得以发展 ,就是因为这种探索, 使他有个好的发展,让环境成为他的一份,他也成为环境的一份。我们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方式,这也是四大发展必须了解的。 6岁以下的孩子是感官探索者,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他把所有的东西放嘴巴里,在孩子的整个身体嘴巴是最敏感的部位,他把东西放到嘴巴里去测感知大小、温度、味道等,通过嘴巴认识物体。长大以后会去触摸所有的东西,看环境中亮丽的颜色,去环境中听妈妈的声音,所以6岁以下的孩子是感官探索者,孩子通过感官去了解探索周围的环境。 摘录: 从事过感官工作的儿童不仅能更加娴熟地使用双手,而且能更加敏锐地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十七章 通过文化和想象进一步完善(感官教育与精确心智) 6-12岁孩子是用心智去探索的,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总是提问为什么?为什么?人类倾向是一个人的能力得以充分的体现。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取决于你的想法,如果你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你会认为是神啊或者是上帝把它最好礼物送给我们,那些不相仰宗教的人是认为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个问题你相信你来自哪里或者你认为你来自哪里有关系。在怀孕的时候非常非常的不一样,然后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运作。探索性的人类倾向驱使我们跟环境互动,然后他们去发现环境中有什么。     第二种是方向性人类倾向 ORIENTATION,方向性人类倾向给自己建立起参照点, 让我们给自己定位,这种人类倾向让我们在环境中定位,然后再去探索周围的环境。方向性人类倾向让我们在环境中有一个好的概念,如果方向好定位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很安全 ,会知道我们去哪里,如果我们不好定位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很焦虑,缺乏安全感。 方向性人类倾向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是很重要的,不然他会迷失,那生命一开始的那些孩子他的环境的参照点是什么呢?妈妈的声音,孩子们在妈妈的子宫里就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呼吸的节奏,这些就是孩子在新的环境当中的参照点,这样的话孩子会觉着非常的安全会再去探索,如果孩子在环境中的参照点越来越多的话,孩子就越来越会去探索。那么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在环境中建立参照点的话,我们要在环境中给孩子建立一种顺序,这种顺序不是靠时间来作参照的,也就是说你要用同样的方式给孩子安排作息点,按照某一顺序,按时间,用同样的方式给孩子换洗,除了用同样的方式还要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地方,不能今天这里明天那里,要同一个人,不能换不同的人,这就是如何说孩子在环境中的参照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让孩子自己在环境中定位的人类倾向,也就是说他能让人在环境中不断的探索从而使他有不断的发展。这种方向型的人类倾向能够让孩子在自己的环境中定位,让孩子在环境中探索 。 如果孩子一天到晚躺在地上,他的探索就是他一天到晚看到了什么,如果他换个环境,他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会用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也会发生变化。当他能够爬行的时候,他的世界又发生改变,当他站起来呢,一个完全感性的世界出现了。所以会根据每一个发展阶段进行改变。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孩子建立参照点,不断的在不同的阶段发生改变,所以工作强度取决你当时的环境,根据环境条件会变的非常的强烈或减弱,所以方向型人类倾向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中找到参照点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第三种是秩序性人类倾向 ORDER, 这种人类倾向让我们去理解你所处的环境的基本模式,他让我们注重环境是如何运作的,没秩序我们无法定位自己的,因为如果发生变化的话是无法为自己定位的。 探索性人类倾向和秩序性人类倾向都是有关联的,没有秩序无法找到参照点,无法定位,没有方向,就无法去探索,出去不知怎么回来,没有探索就没有方向,如果没有找到参照点就无法工作。 孩子越小秩序要求越高,秩序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秩序它有很多规则: {1}每一个事物应该用到他应该用的方式,所以任何东西应该用于他本来的功能。 {2}每件物品有它固定的位置,用固定的地方放东西。 {3}不同的家庭也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日常作息制度,孩子通过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才有安全感,孩子的年龄越小,孩子对秩序的要求越高 。 {4}对事物命名的方式 ,环境中物体名称的一致性对孩子探索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你不妨使用对事物贴上名称。 语言发展有一个黄金法则,就是当某个人与这个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持续用一种语言与孩子讲话,不要今天用这种语言,明天用另外一种语言。另外一个黄金法则就是你不能用不是母语的语言与孩子沟通。 摘录: 在敏感期自然所给予的第一个刺激是跟秩序有关的。就好像自然给人一只指南针,使他自己能够适应于世界。                             ————节选自《儿童的秘密》第八章 秩序 第四种是沟通式人类倾向,是一种感受的能力,这是表现的最为强烈的人类倾向。我们对沟通的需求非常的浓烈,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身体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表达的更多,沟通式人类倾向是表现最为强烈的人类倾向。 Baby一出生他不会说话,他会用哭声来跟人沟通,妈妈们可以通过哭声来判断孩子需要什么,沟通式人类倾有很多方式可以表现出来,即使是那些植物也有表现的需要。 与外界保持沟通和理解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孩子学会这种沟通的能力,必须处在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孩子有时处在一种没有意义的环境中,为了理解孩子,一开始观察孩子的哭声及他的生理动作,孩子是怎么样通过哭声跟人类沟通。 第五种是抽象性人类倾向ABSTRACTION,抽象性人类倾向是一种从事物的表面看到背后的本质特征这样一种倾向,我们从表面的东西看他背后的东西来抽象它最本质的特征,从不同的事物中概括出它的本来特征。但不仅要去观察又要探索,这种抽象出来的东西到某个地方要看的出来或者认得出来,这种抽象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去创造我们需要的东西,抽象人类倾向是靠创造出来的东西满足生理上和心里上的需要。 第六种是想象性人类倾向,为了能够去想象,必须在环境中探索,然后我们就要抽取抽象创造中不同物体的本质特征去发明环境中没有的东西。想象和幻想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孩子去想象不是幻想,想象给我们一种创造的能力,所以即使这个不存在,但是只要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想象把它创造出来,我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去珍视它,我们需要注意力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每分每秒的享受的能力,但孩子没有失去这种能力,对于孩子来说不用幻想,对10岁以下是不好的现象,孩子只要真实的世界,今天的时代出现的东西都是原来想象的基础上的,我们需要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要孩子们去想象、去创造,这个与幻想是不同的,在生命开始的时候他们需要是真实的,幻想是成人需要的,不是孩子需要的。 摘录: 儿童没有从周围环境里获得任何关于世界的感官印象。因此,即使他形成了关于世界的观念,那也只能归功于他那无形的心理能力即想象力。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十七章 通过文化和想象进一步完善(想象) 第七种是工作的人类倾向,有的人认为工作不是自然生存下来的,但我们缓慢的改变这个想法,关于工作的定义,工作时有一种参与的可能性,那么参与性产生一种技能,获得这个技能不是潜意识的。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手,手是智能的工具(智能和智力的定义,智力是来自于拉丁文,意思是理解,智力越高理解越多,怎么去理解,从生命一开始通过手去理解、触摸,手做简单的事,那也是工作,因为手需要你去获得技能)6岁以下、3岁以下能做哪些工作,孩子的自我创造、发展潜力。 玛丽亚蒙台梭利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潜力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人,孩子在环境中需要工作,工作的倾向让孩子跟环境的互动发展他的潜力。3岁以下的孩子的工作就是在做自我构建的过程,那么问题是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很多的时候工作倾向发生偏移,因我的原因发生变化,在内心中有一种空虚的感觉,想要做一些事情,来保证对生活的爱,孩子不是这样的,他在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当时生命发展特殊的时候去构建一个完整生命发展的人。从外表上看来孩子拍球在工作,获得控制球的技能,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发展成他将来注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工作的人类倾向是为了人类持续发展的人类倾向。这种工作的人类倾向是能够让我们在人生中变得更旺盛,也能够让我们体验到这种深刻的人类倾向和满足的人类倾向。 摘录: 由于他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因此,他需要有一些能使他工作的物体,以便给他提供活动的动机。                         ————节选自《儿童的秘密》第十二章 手 第八种是重复人类倾向,重复人类倾向和工作人类倾向有很密切的关系,工作不断的重复,直到获得,然而感到自我满足。 第九种是自我纠正人类倾向,重复人类倾向是自我纠正,不断重复直到喜欢,不需要别人说不好就知道,因为我们有自我纠正的人类倾向,通过自我纠正会改正我们的错误,扩展知识,孩子的错误不用我们去纠正,所以经常说的错误对于成人来说不是经常的事情,孩子说是红,成人说是绿色的,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别是那些很小的孩子跟大孩子在一起经常会受到干扰。 摘录: 这种重复式在儿童初步达到精力集中后开始的,她起着一种巩固加强的作用。它标志着人的品格形成过程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同样这里表现出来的意志不是指儿童的意志,而是自然的意志。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二十一章 儿童的占有欲及其转化 儿童只有通过长期自觉地练习才能得到改进和纠正。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二十四章 错误及其纠正 纠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儿童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应该有检验错误的方法,以分辨自己是正确或者错误。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二十四章 错误及其纠正 第十种是精确人类倾向,大脑中的和画上的是一样的,然后我会朝着大脑中想的方向去做,直到做到跟大脑中的图片一样为止,精确的人类倾向。这种倾向会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去画,最后会跟我大脑中想象的一样,直至自我满足。 摘录: 从事过感官工作的儿童不仅能更加娴熟地使用双手,而且能更加敏锐地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十七章 通过文化和想象进一步完善(感官教育与精确心智)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能够使儿童全神贯注的感觉器官(三、四岁的幼儿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毫无疑问,不仅可以把此种感觉器官看做探索环境的一种帮助,而且可以把它看作精确心理的一种发展。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十七章 通过文化和想象进一步完善(感官教育与精确心智) 第十一种是自我完美的人类倾向,会不断的重复,最后会跟我想象中的一样,然后自我满足。所以各人类倾向都是相互关联的。 第十二种是数学逻辑心智的人类倾向,要比较哪个更大,能不能通过通道,比如在过马路,人们会判断需要多少时间经过马路,因为是很多时候都用到的,但我们不知道而已,然后是满足生理和心里上的需求,如没数学逻辑心智人类倾向,我们是无法生存的,数学逻辑心智是和所有的这些都是有关联的,让孩子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跟孩子们一起工作的成人必须有一个环境,通过观察孩子都识别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无法帮助孩子发展,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去帮助孩子,因为孩子有如何发展自己的秘密,我们的任务是获得一些工具,让孩子成功的去发展,通过环境给他们工具。

玛丽亚蒙台梭利把四大发展阶段看作是让人充分发展的阶段,每个人需要24年才能成熟,她所说的成熟包括心理上的和生理上、道德上的成熟。在这24年时间里每个孩子必须努力工作才能退蛹化蝶,我们看到新生儿在24年后成为一个另外的完全不同的人。正是这个过程让有些人注定成为他要成为的那个男人或女人,我们认定24年人类会一直成长和发展的,记住生长在这24年从一个孩子诞生成成人。 那么6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为将来我是谁奠定了基础,感谢那个孩子,让我们变成现在的样子。所以对于有的成人特别是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成人,要知道孩子是怎样发展的,四大发展阶段是指导原则,让我们知道孩子做哪些才能实现发展,也让我们知道如何在四个阶段准备不同的环境。这是因为四个阶段的每个阶段孩子需求都是不同的,因为准备好环境的重要性就是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所以当我们准备环境的时候,要知道那个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环境、特别的需要。四大发展了阶段的指导原则也让我们知道这个人类倾向是怎么呈现出来的让它发挥作用的。 0至6岁、6至12岁、12-18岁、18-24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二个子阶段,最重要的是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作准备。每个孩子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后一阶段作衔接准备。在每个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衔接阶段,在衔接期还是保留上一阶段的特征。每一个阶段的前三年都是获取阶段,重要是获取这个阶段的所有特征,后阶段是巩固阶段,孩子将把获得的特征变成自己的特征。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类似的、平行的,因为有相似的特征。0-6岁从身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2-18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面是孩子后面变成了男人和女人。我们说平行和类似是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两个阶段,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情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蒙台梭利称0-6岁和6-12岁这两个阶段为新生儿阶段。12-18岁也是社会的新生儿从社会上知道他们是谁,另外第一和第三阶段相似的是孩子身体都比较脆弱,很容易生病,孩子到6岁就不容易生病,六岁以下的孩子都很容易生感染病,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精力主要应付在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变化,同样的事情,12-18岁的孩子也较容易生病,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精力主要是应付荷尔蒙的分泌。 还有第二和第四阶段也是平行的,那些6-12岁的孩子精力非常旺盛,他们不停的运动,有非常多的能量。12-18岁的孩子精力很充沛,这两个阶段非常的稳定,18-24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事情,那个阶段也是非常的稳定,情感的波动不会象前阶段那样起伏。12-18岁的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欢呼,弄得妈妈不知所措,妈妈觉得很困难,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的孩子们通常不会生病,但也不绝对,在这四个阶段孩子跟环境发生互动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感观探索者,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逻辑心智来思考问题。6-12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的基础,有很好的想象力,但必须在0-6岁的时候发展的很好,在0-6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发展偏离的话,那么6-12岁只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12-18岁的孩子想要探索社会的各个层面,保持人际关系,在社会上想知道我是谁?是不是会被成人接受呢?18-24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这之前的几个阶段都发展的比较好的话,在这个阶段就会想我怎么可以回报社会呢,也在这个阶段想知道我这一生中做什么工作呢,不会考虑怎么赚钱,只会考虑怎么样才可以回报社会。 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0-6岁孩子的普遍特征,这个阶段对于学习和知道知识非常感兴趣,他们想通过感官来实现学习,想触摸所有的东西,孩子越小这种思想越多,有时候去摸有时候去添,还想了解周围世界的信息,因为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孩子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应该让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六岁以下的孩子会不加判断的接受任何的信息,我们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孩子只知道表面的现象,会给孩子很大的困惑,他们相信成人说的或做的任何事情,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参照点,认为你说的都是正确的。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给孩子要看真实的信息,孩子认为都是存在的东西。所以应该给孩子真实的信息,因为孩子是不带任何评判的接受外界的信息。 6岁以下的孩子还具备吸收性心智,这种特殊的吸收性心智可以帮助6岁以下的孩子比成人都快的吸收各类信息,这种吸收性心智是6岁以下的孩子的特征。0-3岁和3-6岁是不一样的,0-3岁是无意识的吸收性心智。3-6岁仍然是吸收性心智,称为有意识的吸收性心智,他知道怎么在做,但对于如何如何获得这种意识他是不知道的,因为这个阶段吸收性心智仍然发挥作用,孩子对于发展过程没有意识,对在做的事情有意识。 摘要: 它们似乎在描绘儿童“吸收心理”。这一心理不加评判、不予拒绝、不做反应地接受一切。它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人身体具体体现出现。儿童履行这一具体化得工作,以获得同他人的平等和使自己适应与他们的生活。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二十八章爱和爱的源泉—儿童 0-6发展的环境:家庭(FAMILY)0-3; Nldo 3-6婴幼儿社区,三六Casa Del Bamblnl(儿童之家),所有这些准备的环境其特征是让孩子具备从心里上、生理上都是很重要的,都有日常的作息,所有的环境必须都有具备对孩子的爱,接受和接受尊重,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意愿但都做不到,只有意愿是不够的,我们要尽量的努力使这个人生活的最好。当我们接受这个孩子的时候,当我们珍重孩子的时候要珍重孩子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是爱、接受,和教育工作者分享知识。 另外一个0-6的环境就是让孩子去工作,在孩子在自我构建的环境中独立工作,这个人的构建是通过动作的发展来实现的,动作发展对于0-6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你说他看花、苹果、不让动这是没用的。   当我们为孩子准备环境的时候,就好像给他准备汤一样,把所有的营养放进汤里一样,如果孩子不吃汤,也不会吸收营养。对我们来说准备好一个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孩子通过消化环境,使环境成为他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关于这个阶段需要有独立的发展,孩子可以自己来工作,环境不能让孩子独立去工作那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所说的另外一个环境的特征是允许孩子用手探索世界,手是智能的工具,不能用手触摸的话那就不能探索周围的世界。     蒙台梭利总说给予大脑的工作永远不要少于给予手的工作,也就是说你不能让孩子不用手触摸,因为手是智能的工具。还有一点就是在孩子爬行的时候是有弹性的,这时候你给他的环境适合他,他们就会爬的非常快,爬行的环境跟学走路的环境不能一样,0-3的环境都是真实的不要幻想,这时候的人类倾向是探索性人类倾向,0-3 是获取大量的知识,3-6岁会对之前获取的大量知识进行分类。     6岁以下秩序是至关重要的,6岁以下的安全感建立在秩序上,生活的环境的秩序。蒙台梭利说产生安全感是建立在环境上的,环境是需要秩序来维护的。所以说在环境中建立秩序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孩子对外界的秩序来维护内在的秩序,孩子通过外在的环境中的参照点来帮助内在的秩序感好帮助他们在环境中移动。 3-6要学会文学符号,6-12岁孩子特征:通过问为什么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学习周围的方式,知道为什么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跟0-3不会问为什么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所有与事实之间关系都非常感兴趣,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知道对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成人在所说所做要保持一致性,他们心智获得的是与非会影响他们将来,这时孩子有推理性心智,对每件事都感兴趣,6-12有家庭、教室、户外的世界。 6岁以上的孩子以团体为工作,为某一目标而工作,他们想去组织一下,想去外面,在这个阶段秩序性倾向跟3-6有所不同,0-3是没秩序的,3-6是有秩序的,6-12岁秩序感没有0-6阶段强的,因为6-12岁秩序内化了,不在乎外在的秩序,通过推理性以及想象的情况表现出来,在探索这方面很愿意跟周围的人分享他们的成果,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去掌握发展知识,这些孩子总在提问,他们问自己问周围的人所有的事情。 12-18阶段:这帮孩子总在问自己我是谁,我属于哪里,我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找到属于我的空间吗,那时的孩子会用思维的空间来看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乡村寄宿学校,他们不喜欢被约束,也不想跟父母发生冲突,所以这时候乡村寄宿学校最适合他们。 秩序性人类倾向在环境中所发生的事都是有秩序的,就是他们也要有非常清晰和一致的规则,就是为什么乡村寄宿学校是最适合这个年纪的,因为他们不会跟外界进行很好的沟通,这些孩子需要非常理想的偶像去追随,他们需要家庭之外的模范角色去告诉他们如何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这时候探索性人类倾向表现为探索性别,探索人际关系,沟通、联系,怎么去过集体生活,你在社会中生活就意味着你在集体生活,你会发现任何时候想分享想法,一直跟周围的人说个不停,去和周围的人交换条件的想法,需要通过这种沟通来获得知识。 摘要:   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也有很多变化,身体达到完全成熟。人过了18岁已完全发育了,身体上不再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只是年龄的增长而已。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三章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个极富创造性的时期,这是性格的根基之所在,虽然出生之时儿童的性格尚一无所有。0至6岁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性格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众所周知,尚在怀抱中的婴儿不可能受到榜样或外部压力的影响;因此,奠定性格基础的因素必定是本性本身。年幼儿童尚没有是非感;他还生活在道德观念之外。 摘要:只有在第二个时期,即6至12岁,儿童才开始具有是非正误意识,不仅是关于自己行为的是非正误意识,而且也是关于他人行为的是非正误意识。是非正误问题是该年龄阶段的特征,道德意识正式形成,此种意识以后会促进社会意识的形成。在第三个时期,即12—18岁,产生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它是一种归属某一民族群体并关心该群体荣辱的情感。    -------节选自《吸收心智》第十八章幼年期的性格极其缺陷

蒙台梭利论文题目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蒙台梭利毕业论文

您是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的,老师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对学生的学习都是由要求的,所以您就要按照要求做。毕业论文是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来写的----题目---概述--论证--结尾。您就好好自觉的写。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结束语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有字数与格式的要求吗。那就私聊我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蒙台梭利教育论文范文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结束语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幼儿教育旨在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以及思想基础,但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之下,部分幼儿园以及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丧失了初心,让幼儿在被动状态下接受了超纲的“小学化”知识以及行为要求,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威胁。关键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表现;对策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表现(一)所学内容小学化现在不少幼儿在大班甚至中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拼音的声韵母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更为深入的内容。这些本该是小学阶段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幼儿面前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二)作业小学化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应该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导致幼儿不仅在园学习的知识小学化,回家后更是有书面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多是抄写拼音汉字、做算术题等,剥夺了幼儿在家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三)在园行为要求小学化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且不喜欢被约束。但是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偏向小学化的知识,常在教学活动中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认真听讲,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使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二、幼儿教育被小学教育同化的原因(一)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有了迅猛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家长期盼子女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极力为子女争取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希望子女在幼儿阶段就学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创造了条件。(二)早教机构间不恰当的竞争方式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也出现利好局面。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教机构为了纳入更多的生源,不断地迎合家长,满足家长对幼儿知识掌握的要求,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一)端正教育态度,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幼儿教育之所以会被小学教育同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人的“态度”上。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在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过于盲目,错误地将幼儿知识储备量和教育成效画上了等号,忽视了幼儿的年龄与心智成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幼儿教师的管理单位,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工作。幼儿园应该明确创园理念、端正办园态度,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采取外部干预的办法将端正的幼儿教育态度传递给教师和家长,让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化,因此宣传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地进行。园区管理者可以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养成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弱化幼儿知识学习效果的考评地位,卸下教师心中的教学包袱,让教师能够在一日常规中大胆为幼儿制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提升教师的活动开展能力,实现幼儿教育专业化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活动开展能力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虽然近几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对于整个幼儿教育行业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幼儿教育正处在师资力量和幼儿素质能力提升发展不平衡的尴尬阶段。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些幼儿园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招聘程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低。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使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无法辨别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使幼儿的教育活动显现出更多的小学教育特征。因此幼儿园要将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学习常态化,多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走出去”,接触更多的活动开展方法,使教师具备优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师本身也要有意识地多阅读和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升教学素养,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三)完善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为小学教学铺垫了基础,是幼儿更好适应高学段学习的必要经历。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人小学化的规范和内容,而是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具备小学学习的能力,减少幼儿过渡到小学的困难程度,让幼儿在保持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主动融人小学生活,继续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四、结论总而言之,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都不能在幼儿教育中揠苗助长,要始终将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最高利益,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力规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还幼儿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参考文献[1]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2]杨艳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学术堂,希望对你的写作能提供帮助。

晓辉蒙台梭利毕业论文

可以看一下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演讲,视频在网上有。还有PPS里的“幸福课”。有关心理学的你也可以看看。书中看不出什么实际性的理论,耳听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0~岁敏感期影响孩子的一生:跟吴晓辉学蒙台梭利教育法》

6组10号第二周作业 一、听课笔记第一部分:美国蒙台梭利教学法系列课程(二)——用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发展孩子的生命潜能 讲师——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华人第一人吴晓辉 蒙台梭利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的是外在的新大陆,而蒙台梭利发现的是内在的——孩子心灵里的新大陆。 使她闻名的就是这个发现,而不是她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是全人教育,是要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秩序感、独立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蒙台梭利教育 马莉亚·蒙台梭利是在幼儿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先驱者之一。蒙台梭利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地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一。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充分的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不是一出生就定性的,而是通过在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感官的经历而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的。并且0-6岁的孩童有吸收性心智,学习对这段时间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自然,愉快的过程,不需要成人施加力。 1、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呢? 根据马莉亚·蒙台梭利在跟孩子工作过程当中,通过观察孩子自发的行为,发现的孩子发展的自然的律,而建立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包括她为孩子们所研制和设计的教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蒙台梭利教育! 2、蒙台梭利教育的科学性 有人怀疑说,蒙台梭利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人了,她的理念是否还有科学性,是否过时呢? 蒙台索利的教育理念,是她在当时对生物学尤其是胚胎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生命哲学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并且承继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还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及法国心理学家塞根和伊塔的教育理念,根基是非常牢固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不是源于实验室。是她在和孩子们工作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研究孩子自发的行为,所以她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不会过时的。 二、孩童的秘密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和在爱与自由的前提下发展的能力。(并非蒙台梭利发明的) 他们有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个是蒙台梭利首度提出来的。 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 孩子虽然出生的时候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我们确信他这些技能一定会获得。他也像植物一样,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爱与自由的环境)。 我们要提醒自己,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不要太焦虑,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自由,按照他的规律,按照他的时间表自然的成长。我们只需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陪孩子做他这个年龄当做的游戏,给他读他这个年龄当读的书。 平素一些自然而又简单的动作,比如搂抱,拍孩子,跟孩子对视,对话,微笑等等,这些会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跟孩子交心,自然的谈话,对大多数孩童来说,是最佳的刺激大脑的方式。 爱与自由 这个爱,除了家长对孩子本能的爱以外,还包括尊重、接纳、对孩子没有要求,不会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好坏、健康或者疾病、漂亮或是丑陋、聪明与否、成绩好坏而改变。 这个自由,是指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生命规律,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蒙台梭利所讲的自由,是在一定限度的自由。也就是给孩子自由,做对的事,做合宜的事,做适合他发展的事,自由同时伴随着规则。如果孩子的行为伤害了自己,破坏了环境,或者伤害到了别人,这种行为是要被制止的。 四、吸收性心智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发展自己产两个内在帮助者:吸收性心智、敏感期。 0-6岁的孩子有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方式,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周遭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外部所看到和听到的信息,不是进入他的脑中,而是构成在他的心智里。他对周遭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喜爱,如饥似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自发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吸收性心智分两个阶段:0-3岁无意识吸收,3-6岁有意识吸收。 五、敏感期 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德·弗里首度提出来的敏感期,是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这种感觉力是一种短暂的倾向,仅限于取得一种特定的特质,一旦取得这种特质,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失。 他们受到内部独特的潜能的指引,对某些东西与动作特别敏感,呈现出高度的兴趣,自发地去做一些特定的动作且专注而重复地做,直到心理完全满足为止。一旦取得这种特质,一旦目的达成,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逝,被另一个敏感期所替代。 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之间的关系: 比如跟朋友拍的照,最开始你会看到这是你们在哪里拍的照片,然后你会注意到,诶可能那天的发型没弄好,或者眉毛没画好等等。吸收性心智就像这张照片,是一个整体,敏感期就是这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六、六大敏感期: 秩序感敏感期、动作或运动敏感期、细小东西敏感期、感官知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社会性敏感期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到了敏感期呢?有一个特质就是,孩童会重复、专注地做同一个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动作,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些重复的经验对加强孩子脑部的连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运动敏感期: 0-3岁是运动发展的关键期,主要是大肌肉方面,一岁以内的翻身、坐、爬、站、走路等等。3-6岁主要是小肌肉方面,精细动作,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活动和教具,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秩序感敏感期: 0-3岁期间,2岁左右最明显。这个时期,孩子喜欢物品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时间经过,顺序和约定等等,井然有序的环境给孩子带来自然的喜悦。秩序感的敏感期,最重要的是孩子通过秩序,通过一个基点来认识一个事物,然后认识这个事物跟周围事物的关系,来熟悉这个世界,来适应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孩子适得其所,反之他则会躁动不安,哭闹,发脾气等。 敏感期不能滥用,比如孩子说脏话,骂人,打人,发脾气,乱丢东西等等,这些不是敏感期,是管教的问题,偏差的,不对的行为是要制止和纠正的,有自由,也有限制。 细小东西敏感期: 比如喜欢看小蚂蚁,看书的时候被图画里面的小细节所吸引等等 感官敏感期: 0-6岁的孩子就是借助感官来认识世界的,包括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味道等特质。 语言敏感期: 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只要在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里,就能自动的自发的学习语言。到六岁的时候,他都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母语,不但如此,他还可以吸收和接受当地的传统文化,就构成了他这个人。 六、成长过程的漏洞 家长不懂得敏感期,孩子也会长大,但是我们错过一次敏感期,就等于失去了一次特别的方式,一次让我们本身变得完美的机会。 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漏掉了几个敏感期,他仍然会长大成人,但是我们许多成人都很痛苦的发现,在我们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上漏掉了许多地方,使得我们动作粗笨、没有办法欣赏音乐、没有色感、对艺术无知、碰到数字就头大、对艺术不知道怎么欣赏,也有的人不善于交际、依赖他人、优柔寡断,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少了敏感期的后遗症! 总结: 家长要用等待春风化雨的心,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探索生命的奥秘,静待孩子的成长和蜕变!第二部分:健康的大脑营养食物——合适的刺激生命多奇妙!讲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你想想,那一颗生命的种子,经过九个月的怀胎竟然成为一个人,降生在这世界,这本身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从帮助生命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会心生敬畏,我们会知道什么叫做尊重生命。生命有生命的律,我们能在这些方面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孩子要遵循他自己生命的法则来成长。 最重要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空气是免费的。孩子的成长、教导孩子的方法,最重要的东西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免费的。0到1岁孩子出生以后,我们要给孩子预备健康的营养大脑食物。健康的大脑营养食物,就是包括有合适的刺激。 1. 视觉刺激 他需要视觉刺激,最好的视觉刺激是什么呢?就是妈妈,妈妈的脸。孩子最喜欢看的是妈妈的脸。孩子出生几个月的时间,他看得最多的是什么呢?也是妈妈的脸。孩子跟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那这个这么重要的关系,也是依赖于跟母亲之间的互动,包括看到母亲。 跟他对视的时候,他看到妈妈的脸,妈妈微笑的脸,那就是一个感官刺激,一个视觉的刺激。然后妈妈跟他讲话,“宝宝醒来了”。这种对话,是孩子最喜欢的。这个对话的方式,也是每个母亲与生俱来的。 2. 听觉刺激 经过实验表明孩子最喜欢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一来一往互动的声音。妈妈一边跟他讲话,一边看着他,对他微笑,然后等着他跟你回应。这个是最好的语言刺激,最好的听力刺激,最好的感官刺激。我们跟孩子说话、唱歌、给他读书,这些都是很好的听觉的感官刺激。 3. 触觉刺激 触觉,母亲跟孩子之间依恋的关系,正常的依恋关系,就有很多触觉的接触。抱孩子,抚摸孩子,这些都是触觉,身体的接触。出生四个小时之内,把他抱在怀里,那种身体的接触不但是建立母亲跟孩子依恋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并且它本身就是一个触觉。 基于科学发现而准备的营养 1、视觉黑白 比如视觉黑白(《儿童视觉艺术》那套书八本,第一套的观察篇第一个就是视觉黑白)。这个视觉黑白,比如箭靶型、比如脸型(当然脸型是最喜欢的了)、棋盘形、竖条型,这些都在孩子什么月龄给孩子看?从在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进行这样的视觉追踪的训练,对孩子视觉是有帮助的。 2、视觉彩图 3、人类艺术的精华——名画、名曲、包括绘本。 选择名画的确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看名画的时候,你不要给他太复杂的。不要给他超过他年龄能够理解的东西,或者超过你能理解的东西。如果你都不理解的东西,不就要给孩子看。实际给孩子看的时候,最初很简单的,就是一个视觉的刺激,看一个美好的东西、一个漂亮的东西、一个颜色和谐的东西。 同样一朵花儿,你给他看高品质的,那对他就是一个熏陶,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在潜意识吸收或者吸收性心智这个阶段过程当中,或者我们说他在有视觉敏感期的时候或者感官敏感期的时候,我们是应该给他预备高品质的东西。 3、名曲 那听力,另外一个除了母亲的声音以外,自然的互动以外,还有名曲。所以我们也提到过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孩子听些舒缓的音乐。但是怀孕的期间我们听的舒缓的音乐,必须是母亲喜欢的。为什么呢?影响荷尔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孕妇的情绪。如果你听的音乐是你听着很有感受、很放松、很有感觉的,这样的音乐是一个最好的音乐。这个音乐对你有有益处,对你宝宝也有益处。舒缓的音乐,你喜欢的音乐,积极向上的音乐,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比如莫扎特或者一些名曲。 所有营养的原则: 但是我们要记得给孩子放这些音乐的时候,包括你名画名曲给他看、给他听的时候,不要想着灌输什么。看这些名画、听名曲,不要太长时间。听的这个名曲,就几分钟的时间就好了,你不要长时间的做背景音乐播放,最后孩子充耳不闻了。所以再好的东西,点到为止,不可以给孩子过度的刺激,包括你跟孩子的对话也不能过度刺激。 当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他兴致正浓,一来一往的讲话。后来孩子不讲话了,他可能把头扭到一边了,就证明是他不感兴趣了。什么事情都是适量,点到为止,合适为止。如果你对他过分的刺激,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合量的大脑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4、绘本 那我们在讲到名画名曲绘本,讲到绘本,PictureStory很注意的是图画,特别那些获奖的绘本。获奖主要的不是因为文字,而是因为那个画面。这些优秀绘本本身那些图画就是优美的画面,就是一个很好的视觉享受,同时里边配着一个优美的语句。所以适合孩子年龄这点很重要,多大的孩子,选择怎样的图画书。你不要给孩子太复杂的,就是说我们跟随孩子。 讲绘本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亲子共读,亲是最重要的。借着绘本的阅读建立亲子之间的关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乐融融的关系。当然内容也要非常适合孩子的,画面优美、语句很简便,所以孩子也很喜欢听。本身就是内容是好的,再加上跟家长,母亲、父亲、或者外公外婆,那种在一起的亲密的关系和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个阅读最重要的。 孩子到底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记得了什么,学会了几个字不重要。最重要是通过这样子亲密的关系,每当想到要读书的时候,孩子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读书是一个真有乐趣的事,读书是一个很美好的事,这是更重要的。 总结 其实生命当中重要的事情都是很简单的,都是不需要焦虑的。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知道孩子发展的这样一个规律,然后做个观察者、做个协助者、做个帮助者。希望每个家长、每位老师在跟孩子互动过程当中享受这个过程,也能够真正的体会生命的奥秘。 另外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就来到这个世界,其实这本身也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而且是给我们这些做老师、做家长的一个多么可贵的一个机会。 另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就是,他生命中最需要的那部分,他赖以生存的部分,他都已经准备好了。你像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没有关系。出生后,这不影响我的生存。那出生以后,经过外边的环境,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协助,孩子可以把它发育完全,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真的要感谢没有发育完全的大脑。大自然、上帝就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真的很庆幸我们能参与到孩子的生命建设当中。二、心得体会1、蒙台梭利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的是外在的新大陆,而蒙台梭利发现的是内在的——孩子心灵里的新大陆。 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好奇,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发现如此惊人、如此重要。听完晓辉老师第二周的所有课程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一句话。实际上感到孩子心灵里的新大陆这个发现简直可以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因为,这为孩子成长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为人类潜能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成长,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影响的自然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 2、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不是源于实验室。是她在和孩子们工作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研究孩子自发的行为,所以她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不会过时的。 听到这的时候,茅塞顿开。养老大的时候就知道蒙台梭利,带着老大去上早教班,对家里人说,不要管她,只要不违反安全三原则,她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就是这么坚持着,忽然有一天,忘记听谁说了,说蒙台梭利教育现在也有许多人提出了疑议。我竟不知道完全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诉他正确的哪一方。 3、孩子有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家长不要太焦虑,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自由,按照他的规律,按照他的时间表自然的成长。我们只需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陪孩子做他这个年龄当做的游戏,给他读他这个年龄当读的书。爱他们,给他们自由。除了对孩子本能的爱以外,尊重、接纳、对孩子没有要求,不会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好坏、健康或者疾病、漂亮或是丑陋、聪明与否、成绩好坏而改变。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生命规律,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自我发展,自我构建。做对的事,做合宜的事,做适合他发展的事,自由同时伴随着规则。如果孩子的行为伤害了自己,破坏了环境,或者伤害到了别人,这种行为是要被制止的。 这些让我想起一句治国良策“无为而治”,原来养育孩童亦是如此。我们只需好好享受“母亲”这个角色所赋予的就可以了,喂养孩子,亲亲搂搂抱抱,尽情地去喜欢孩子,跟他互动就好了。让他按照自己生命的律去探索去吸收去成长。 4、讲绘本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亲子共读,亲是最重要的。借着绘本的阅读建立亲子之间的关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乐融融的关系。孩子到底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记得了什么,学会了几个字不重要。最重要是通过这样子亲密的关系,每当想到要读书的时候,孩子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读书是一个真有乐趣的事,读书是一个很美好的事,这是更重要的。 这对我是一个警醒,忽然发现自己太重视绘本的阅读,反而忘记,亲子共读不同于读书,亲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读。所以不必在意是不是读完了多少本书,孩子是不是从中学到了什么,是不是认识了几个字。一定要记得什么事情都是适量,点到为止,合适为止。如果你对他过分的刺激,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5、儿童就像星球在轨道上泰然自若的移动。儿童像个艺术家,因为他有创造伟大作品的任务——那就是未来的自己,所以就好像你无法催促一个艺术家一样,你也无法催促儿童。任何想要帮助儿童的成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习尊重儿童自己的生活步调,而不是白费心机的加快他,让他来配合我们的步调。 是的,作为家长,总是想把孩子长大以后要面对的事情,从小的时候就养好了应对的本领。实际上,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自己的任务。无论大人怎么着急,催促,孩子仍然是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在成长,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不是一下子就长大了。 三、孩子们的工作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跟孩子们工作,观察到孩子有喜欢学习和工作的律,孩子们天性是喜欢学习和工作的,并且享受其过程,对他们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这点跟成人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用环境来提高自己,而成人是用工作去改变环境,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它。儿童却不一样,他们似乎一点也不急于完成工作,并且他们一再的重复。孩子们工作是为了享受其过程,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成长,而成人的工作是为了结果。儿童却犹如生活在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现在,他不急着完成任何动作,因为对他们而言,动作的完成就是动作本身,他的全副精力就表现在工作上。 他们喜爱工作,享受它,保存它,并一再的重复,因为这是他迈向完美的工具。 我们成人很难从原有的工作步调中解放出来,进而调整为儿童的步伐。 他们就像星球在轨道上泰然自若的移动。儿童像个艺术家,因为他有创造伟大作品的任务——那就是未来的自己,所以就好像你无法催促一个艺术家一样,你也无法催促儿童。 任何想要帮助儿童的成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习尊重儿童自己的生活步调,而不是白费心机的加快他,让他来配合我们的步调。 我们永远要记得,孩子的兴趣是在于过程本身,满怀希望的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来得更美好! 因为在小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新奇的!第四部分:问题解答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母乳里就有这个ω-3,所以妈妈们都要喂母乳,母乳有很多孩子所需要的那些营养品。 半岁以后的婴儿,除了继续喂母乳或者是配方奶以后以外呢,他的食量增加了,所以,要给他添一些这个小麦小麦片之类的,或者是一些蔬菜水果类的。在蒸煮或者是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添加油脂,然后你最好是蒸的,或者高压会用无水蒸馏的蔬菜。并且如果你要保证这个维生素的话马铃薯应该带皮煮。然后你如果小孩子不吃皮的话,煮完以后蒸完以后再把皮去掉;你喂固体食物的时候最初几周或者是宝宝至少七个月大的时候,你给他吃的这些食物呢,都是那种浓浆江的,就是糊糊状的。 孩子胆小怕事、爱哭,有很多因素:是遗传、身体状况、天生的气质、家教、等等很多因素决定的。 孩子要足够的足够多的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还有感官,所以感官就是动手操作,去触摸去看去听去做事情。带孩子多到外面去跑啊、去跳啊、去玩儿球、荡秋千啊;在家里动手做事,你做事的时候让孩子跟你一起来做事,你擦车让他跟你一起擦车,你买菜的时候让他跟你一起去挑水果拿蔬菜。就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跟你一起来生活。当他需要爬的时候给他足够的机会去爬,让他学走路的时候足够的机会去走路,当他跑的时候带孩子去外跑。 丰富环境刺激是使树突和突触增多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像听音乐、走路、读书、摆积木等等活动,都会激动一些神经网络,而使另一部分没有用的这些神经处于停顿状态,那那些被用到的部分呢就会加强,没有用到的部分就会失去。 生命真的很奇妙,它都会自自我调自动调整自动调节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多余的,去掉不用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因为有去掉不用的那一部分,所以从而使活跃的神经线路更有效地工作。 四、问答题(没有字数限制) 1)什么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和在爱与自由的前提下发展的能力,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有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他像植物一样,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爱与自由的环境)。 2)什么是吸收性心智? 0-6岁的孩子有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方式,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周遭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外部所看到和听到的信息,不是进入他的脑中,而是构成在他的心智里。他对周遭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喜爱,如饥似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自发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吸收性心智分两个阶段:0-3岁无意识吸收,3-6岁有意识吸收。 3)什么是敏感期?0-6岁孩子有几大敏感期?举例说明。 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德·弗里首度提出来的敏感期,是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这种感觉力是一种短暂的倾向,仅限于取得一种特定的特质,一旦取得这种特质,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失。 他们受到内部独特的潜能的指引,对某些东西与动作特别敏感,呈现出高度的兴趣,自发地去做一些特定的动作且专注而重复地做,直到心理完全满足为止。一旦取得这种特质,一旦目的达成,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逝,被另一个敏感期所替代。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到了敏感期呢?有一个特质就是,孩童会重复、专注地做同一个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动作,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0-6岁孩子有六大敏感期: 秩序感敏感期:孩子喜欢物品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时间经过,顺序和约定等等 动作或运动敏感期:比如喜欢扣洞洞,喜欢攀爬。 细小东西敏感期:比如喜欢看小蚂蚁,看书的时候被图画里面的小细节所吸引等 感官知觉敏感期:比如口欲期,孩子会喜欢去舔东西,咬东西。 语言敏感期:幼儿,只要在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里,就能自动的自发的学习语言。 社会性敏感期:几个月的孩子见到别人对他微笑,他也会回以微笑。 小论文:(200字以上) 从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的角度来论证为什么说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和在爱与自由的前提下发展的能力,他们有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他们的学习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他像植物一样,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爱与自由的环境)。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发展自己产两个内在帮助者:吸收性心智、敏感期。 0-6岁的孩子有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方式,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周遭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外部所看到和听到的信息,不是进入他的脑中,而是构成在他的心智里。他对周遭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喜爱,如饥似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自发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吸收性心智分两个阶段:0-3岁无意识吸收,3-6岁有意识吸收。 孩子天性是喜欢学习和工作的,并且享受其过程,对他们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受到内部独特的潜能的指引,对某些东西与动作特别敏感,呈现出高度的兴趣,自发地去做一些特定的动作且专注而重复地做,直到心理完全满足为止。一旦取得这种特质,一旦目的达成,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逝,被另一个敏感期所替代。0-6岁孩子有六大敏感期,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漏掉了几个敏感期,他仍然会长大成人,成人后会痛苦的发现,在我们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上漏掉了许多地方,使得我们动作粗笨、没有办法欣赏音乐、没有色感、对艺术无知、碰到数字就头大、对艺术不知道怎么欣赏,也有的人不善于交际、依赖他人、优柔寡断,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少了敏感期的后遗症!

辣椒妈妈听课笔记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句话“你现在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好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观念;还有一些父母是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帮孩子做事既快又省事。 其实,这剥夺了孩子的经验,剥夺了做事的机会,好在现在大多数的年轻家长都能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孩子有手就是拿来用的,有脑就是拿来思考的,孩子正是通过这样那样的日常活动,动动手动动脚,大脑才越来越灵活。而且让孩子从事日常活动,还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独立能力和秩序感,对孩子发展非常有益处。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整天捣乱,无所事事,之前我们提到过家庭环境的预备,0到6岁的孩子有吸收性心智,有敏感期,需要动手用感官来学习,需要用手触摸、操作来发展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预备真实的环境,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从而激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发展孩子的心智。 一、日常生活活动的种类。二、日常生活活动的目的。1、让孩子适应日常生活,孩子只有会做事情才能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 2、发展协调和控制运动,无论大肌肉还是小肌肉运动,器官都是越用越灵活,技能越操练掌握越好。 3、满足孩子对秩序感的需要,每一件事都有开头结尾,都有顺序,通过做事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4、允许孩子重复做事。 5、满足孩子运动的需要。 6、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 7、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8、发展孩子对环境,周围的社会关系和人的尊重。我们都知道手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手用得越多大脑就越灵活,孩子的人格也会变得更坚强,日常活动对孩子的智商,大脑的发育都很有帮助。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几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练习活动。自己吃饭: 孩子大概一岁左右就会用三个手指捏东西,这个小动作非常关键,可以让孩子自己拿着小饼干来吃,一岁半左右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虽然可能会吃的到处都是,还很不熟练用勺,那没有关系,让孩子练习用勺吃饭,有的时候用手抓抓也没关系,这都是非常好的动手活动,随着孩子动手能力的加强,等到孩子两三岁时就会用得非常熟练,这都是练习的结果。 自己穿鞋:2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加强,喜欢自己吃饭,穿衣等。就拿穿鞋来说,一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给孩子提供小板凳,这个时候孩子左右脚是不分的,可以把鞋底上贴上小脚印,在地上贴上小脚印,让孩子把鞋子放上去,帮助孩子正确穿戴。如果孩子不乐意自己穿,还可以和孩子做游戏,比如找鞋子,让孩子帮助找出爸爸的、妈妈的以及他自己的鞋子,让孩子配对,比比鞋子的大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连感官和数学概念也教给了孩子,这是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有这种理念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发属于你们自己的游戏。 照顾环境有很多,包括擦桌子,扫地等清洁活动,也包括美化环境比如插花等。小孩子都是非常愿意干活的,通常都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做,磨灭了孩子的兴趣。拿擦桌子来说,既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对他以后的读写做准备,擦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为以后的读写预备,擦的时候还有手腕的运动,为以后的握笔,弹钢琴等都做坚决的预备。 辣椒14个月时,自己在餐椅上吃完饭,就喜欢自己擦餐桌,虽然擦的乱七八糟的,但爸爸和我也会给她提供一些纸巾让她擦。 分餐具:是一个非常好的分类活动。 倒豆子:这种倒的工作一开始是一对一,一对一熟练了再一对二,一开始倒干物,然后到倒液体,目的除了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外,为孩子以后自己倒水、喝水做预备。 辣椒前几天就特别喜欢倒豆子,玩花生的时候奶奶给拿出来一些黄豆,乐此不疲的玩了好几天,小小的手很随意就捏起了豆子,把豆子铲进小杯子里,再倒出来,大多时候会把豆子撒的满地都是,还时不时的塞进嘴里就吃,关于捡豆子以及地上的小东西吃等问题,我还特意请教了晓辉老师,老师说孩子都有细小东西的敏感期,捏豆子看蚂蚁等。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可以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是用来吃的,告诉宝宝是用来干什么。”当然如果吃了还会让孩子吐出来,他如果哭的话也应该用平常心对待,不能孩子一哭,家长的脾气也上来了,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串珠子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教孩子认颜色、分类、数字、配对等等。 有很重要的一点嘱咐大家,就是要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否则你做家务的时候,孩子没事干就会无聊,会捣乱。 比如你去买菜时可以带孩子一起,购物是一个非常好的系列活动。购物之前可以列清单,让孩子知道是有计划有安排的,既能防止孩子乱买,又能很快的让孩子帮忙找到要买的物品。比如要买苹果,可以对孩子说帮妈妈找苹果,帮妈妈拿大的苹果,拿5个苹果,还可以说有红的、青的苹果我们各拿一个吧等等,回到家之后可以让孩子帮忙提物品(2岁左右孩子就喜欢边提重物边走路了),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帮忙分类把食物放冰箱。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会了孩子颜色,量词,数量,大小,分类等,有很多的知识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孩子了。 这里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我们做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定不要想着考孩子,虽然这里提到数学、语言的概念,但家长做这些活动时一定要把这些概念去掉,让孩子在很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你一起自然的生活,快乐的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方法。我们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机会、自由,给孩子预备环境,让孩子做。

  • 索引序列
  • 蒙台梭利人类倾向论文题目
  • 蒙台梭利论文题目
  • 蒙台梭利毕业论文
  • 蒙台梭利教育论文范文
  • 晓辉蒙台梭利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