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旅游业的因势利导为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西藏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西藏产业结构转型、建设资金积累、农牧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己经成长为西藏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是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文根据西藏旅游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初步发育、低谷徘徊、稳步成长、快速发展、黄金发展五个时期,对这五个时期进行纵向比较、整体分析,总结归纳出旅游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将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支柱产业及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优势、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指出了西藏旅游业应遵循的发展原则和应选择的发展模式,以此原则和模式为指导,提出促进西藏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策略选择。 西藏旅游业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区域协作、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协调等原则,选择超前型、政府主导型、推进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旅游产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完善等方面系统规划,全面加强,以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本文创新点: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将西藏旅游业划分为五个时期;将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支柱产业和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对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指出了西藏旅游业应遵循的发展模式。西藏旅游资源的特色 西藏的旅游资源就其本身而言,具有极为明显的宗教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垄断性、自然性。1、宗教性。由于藏传佛教在西藏较为广泛的影响,使许多旅游资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不说遍布全藏各地的为数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寺院,寺院内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低沉的法号声,就连每天在拉萨八角街周围川流不息、手拿转经筒、不停地念着经咒的转经者身上,就可领略到浓浓的宗教氛围,甚至于自然的湖水、山峰也在藏人心目中具有了宗教色彩。坐落在普兰县境内的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布钦峰,由于流传已久的宗教传说,冈仁布钦峰便成为中外宗教信徒心中的圣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虔诚信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和神山相连的“圣水”玛旁雍措被信徒们认为是世界“圣湖”之王,用“圣水”不但能清除人们肌肤的污秽,更能洗涤人们心灵的“五毒”,每年夏秋季,许多信徒前来圣湖沐浴,并将清澈的湖水作为礼物带回馈赠亲朋好友。2、民族特色。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藏民族文化,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宗教寺庙、宽大的藏袍、平顶的碉房民居、香味四溢的 高原热饮——酥油茶、风干的牛羊肉、粗犷豪放的藏族歌舞、多姿多彩的节日、奇特的婚俗、丧俗等民风民俗,不仅让旅游者能够领略到完全不同于自己生活地域的异域情调,而且也能让旅游者感受和认识藏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3、垄断性。西藏高原作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巨大的海拔,导致了许多旅游资源成为世界上同类旅游资源之最,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其周围一千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汇集了世界上7000米以上山峰的绝大多数;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藏语的含义即为天湖;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不论是其深度、长度均远远超过了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西藏东南部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波密附近由于良好的水热光组合,以及较大的温差,使林木具有世界罕见的生产能力;西藏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山地,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由于巨大的高差,产生了从热带到寒带的极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等等,这些资源大多数具有奇特、绝色、罕见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登山探险、地学研究、生态考察等旅游活动的最佳旅游地。众多的“世界之最”,使西藏成为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地之一。4、自然性。西藏高原四周高山林立,成为西藏与外界的天然屏障,加之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减弱了西藏和外界的联系,因此,也就使西藏的旅游资源较少受到外界工业文明的影响,保留了旅游资源中原始的外形特征和内涵。同时,外界对西藏的认识、了解较少,使西藏的许多旅游资源具有神秘的陌生感,虽然,今天的西藏已经打开了封闭的大门,但西藏的神秘仍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虽然西藏的许多旅游资源单从旅游资源本身而言,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垄断性,但由于受区位条件、旅游环境以及开发条件的影响,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 环境质量。西藏高原的环境受特定的自然、为因素的影响,受到的人为污染和破坏较少,在这里可以使人们摆脱不良环境的影响,沐浴在蓝天白云、绿草碧水之间,享受到清新的空气。但西藏由于较高的海拔,氧气含量少,例如拉萨的含氧量大致为海平面的65%,因此,初到高原的人,经常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症状,而且由于大气中的含尘量少导致紫外线照射十分强烈。在高原室外活动,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等一系列高原生活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并做好必要的预防,保证在西藏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要说国外游客进入西藏所耗费的时间了。同时西藏是目前为止我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区,旅游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运行,航空运输固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相对的交通费用大,且运力有限,特别是夏季的旅游黄金季节,单向客流对旅游运输造成很大影响。公路运输运费较为便宜,但由于青藏、川藏等公路干线等级并不高,路面状况不很理想,使游客的陆路进入会受到长途颠簸的困扰。目前,青藏铁路已正式动工修建,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困扰西藏旅游业的运输问题可得到根本解决。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西藏地域辽阔,虽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富,品味很高,但旅游资源的丰度仍然较小,除旅游者进入西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外,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也具有较大的旅游阻力,即使在游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距离拉萨较近的雍布拉岗、藏王墓等大多在二百公里以上,距离珠穆朗玛峰则有六七百公里的路程。更不要说遥远的冈仁布钦峰,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了。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对此,除加大力度,开发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外,还要大力开发民族风情、节日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西藏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不良状况。 尽管从西藏旅游资源的分布、评价而言,有十分丰富、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一面,许多旅游资源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如地域组合不良、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对旅游者的影响等,因此,加强西藏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其旅游资源的潜力,克服其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过往与未来。(一)西藏的地形地貌讲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高原,并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它也是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驮佣嘌�,并且还有高峻的山,景象万千。由于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类型,因此具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称号。横断山脉――藏东高山峡谷区,位于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间夹杂着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这三条大江,由于山顶终年有着不化的白雪,加上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从而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的田园景观。(二)西藏的农牧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达6000米左右,终年覆盖冰雪,而且南北两边的气候温差较大。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区,能促进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地势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能促进当地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西藏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例如冬虫夏草,青稞,牦牛等等。在藏族服装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质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编、金银珠玉饰品等,因为长期的封闭性生活,大体上,藏族的衣服发展的差异不会很大,而且变化甚小。因此从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西藏历史人文的价值和功能(一)西藏的文化精神西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由藏族等各个民族一起携手共创的,各个民族在创建文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选择的独立实践精神。因此,只有让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鲜明的特色习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情,并将此风情融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并和它相互交流。(二)西藏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亲讲述的就是吐鲁番的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进了蕃唐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懂得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西藏现代文化的根基,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历史,要促进全面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各个地方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其文化交流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西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光鲜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艺术在西藏文化艺术中占主导地位。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撞击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纪的一大特色,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高速发展。在清朝时期,西藏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艺术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布达拉宫的建立也显现出这一领域的显著成绩。表现出精湛的技术以及奇特的历史文化。(四)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入藏旅游,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文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起先西藏在人们心中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是神圣的。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西藏自然风光原有的纯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开发城镇以及周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为西藏的旅游保留一丝神秘感。,总之,共同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风情,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并在保护中弘扬,在发展中继承,共创民族灿烂文化,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评价如下:1、环境质量。西藏高原的环境受特定的自然、为因素的影响,受到的人为污染和破坏较少,在这里可以使人们摆脱不良环境的影响,沐浴在蓝天白云、绿草碧水之间,享受到清新的空气。但西藏由于较高的海拔,氧气含量少,例如拉萨的含氧量大致为海平面的65%,因此,初到高原的人,经常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症状,而且由于大气中的含尘量少导致紫外线照射十分强烈。在高原室外活动,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等一系列高原生活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并做好必要的预防,保证在西藏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2、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要说国外游客进入西藏所耗费的时间了。同时西藏是目前为止我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区,旅游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运行,航空运输固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相对的交通费用大,且运力有限,特别是夏季的旅游黄金季节,单向客流对旅游运输造成很大影响。公路运输运费较为便宜,但由于青藏、川藏等公路干线等级并不高,路面状况不很理想,使游客的陆路进入会受到长途颠簸的困扰。目前,青藏铁路已正式动工修建,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困扰西藏旅游业的运输问题可得到根本解决。3、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西藏地域辽阔,虽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富,品味很高,但旅游资源的丰度仍然较小,除旅游者进入西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外,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也具有较大的旅游阻力,即使在游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距离拉萨较近的雍布拉岗、藏王墓等大多在二百公里以上,距离珠穆朗玛峰则有六七百公里的路程。更不要说遥远的冈仁布钦峰,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了。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对此,除加大力度,开发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外,还要大力开发民族风情、节日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西藏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不良状况。4、尽管从西藏旅游资源的分布、评价而言,有十分丰富、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一面,许多旅游资源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如地域组合不良、区位条件差、可进入性差对旅游者的影响等,因此,加强西藏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其旅游资源的潜力,克服其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美丽神秘的青藏高原要是我问小朋友们,世界最高的高原是哪儿?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青藏高原,还会一口气告诉我,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看来你们是了解青藏高原的,可是你们了解生活在这儿的人民的习俗吗?藏族朋友们穿什么样子的衣服?他们吃的东西和我们平日吃的一样吗?这里有什么独特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领略它的无尽风光。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既有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迷人的南国绮丽风光;既有雪山高原,又有莽莽林海。喜马拉雅山脉是它忠诚的卫士,整年守卫在它的南部;珠穆朗玛峰是每一个登山运动员渴望征服的山峰;世界第一大峡谷—二雅鲁藏布大峡谷则给了它无尽的神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西藏的景致:“看大山大水,尽在西藏。”在西藏,献哈达是最平常的一种礼节了。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及迎送亲友时,习惯将哈达作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福。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条礼物,一般送到人的手中,但普通藏民向活佛献哈达时,只能放在活佛前面的桌子上,不能直接递到活佛手中。藏族人的服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人们多穿长袖大襟皮袍的“楚巴”。有的“楚巴”很华丽,袍面是大紫大绿的缎子,袍子的领口、袖口镶有水獭皮,以显示家庭的高贵。普通牧民平日只穿羊皮“楚巴”。“楚巴”的用处可大了,白天是衣裳,夜里做被褥,出门时还可以当口袋用,真正是一衣多用。藏民女子有时也穿“楚巴”,但最经常穿的是黑色无袖的长坎肩,里边穿色彩鲜艳的长袖短身内衣,腰上系一条横条图案的腰带。藏民男子衣着宽大,便于骑马行走,腰上系的是丝线编制的腰带,喜欢露出右臂,显出豪迈奔放的气质。我国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南方则爱吃大米饭,这两样都不是藏民的主食。在西藏,农民和牧民的主食也是不同的。糍粑是藏族农民的主食,而牧区的人们则以牛羊肉为主食。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的上乘饮料,醇香美味,营养丰富,是款待客人的佳品。另外,青稞酒也是藏民喜欢喝的日常饮料之一。风干肉、土豆咖喱饭、灌羊肠、灌羊肺等都是藏族饮食中极有代表性的几种。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雪鸡、藏黄羊等活跃在这片广大的高原上。藏羚羊腿细而小,全身的毛丰厚柔软,体态优美,矫健敏捷。母羊没有羊角,公羊有两条竹节状的犄角垂直竖在头上。它们的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四散逃开,消失在高原深处。相比之下,藏野驴的胆子就大得多,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在高原上昂首遨游,这时你会觉得,它们才是高原真正的主人。有时调皮的藏野驴还和汽车赛跑,野驴的速度真快!一般时速45公里左右,有时甚至达到60公里,可谓高原赛跑冠军。野牦牛要在较高的山地上才能见到,它全身呈黑褐色,体侧腹部和四肢都有柔软细密的体毛,几乎要挨着地了。它们喜欢结伴而行,组织纪律严密,当大队牛群静卧休息时,必定有一两个“哨兵”站岗放哨,一旦看见危险的情况,便发出信号,迅速逃窜。藏雪鸡是高原上较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并不是真正生活在雪地上,而是栖息于高山上裸露的岩石中,一般三五成群,胆小怕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黄羊则是所有动物中最常见的。静止时的藏黄羊不容易被人发现,但奔跑起来就两样了,它们屁股后面的白斑是非常醒目的标志。这块白斑成为猎人和其他捕猎者最好的瞄准点,使黄羊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危机。“开发西部,环保先行。”随着中国开发西部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保护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就变得越来越紧迫。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到西藏投资、打工和旅游,都会给西藏固有的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另外,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尽财富,可近来不断出现藏羚羊和黄羊等动物被猎杀的情况。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只有与它们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同一片美丽、祥和的蓝天下。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 作文 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藏旅游心得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西藏旅游心得作文一
这个月,爸爸和妈妈去了西藏,可是没有带我,但是我一点都没有觉得悲伤,因为们回来时带了许多照片。我看了发了许多感想……
这些照片也让我领略了那里的风光。比如:纳木错;布达拉宫;巨柏;大昭寺。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吧!
听妈妈讲纳木错蒙语叫“腾格里海”,意为“天湖”。因为它是与天相交的地方。距县城61公里。湖面海拔高度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湖中有三个岛屿。有石柱,石林,天生桥等自然景观。岛上有葛举派寺庙和众多洞穴古迹,湖滨水草丰美,湖水多变瑰丽。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_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_嘛的住锡地和正教和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703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组成。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这一民族 文化 艺术瑰宝,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还有西藏的巨柏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一起栽的。因为时间长了,所以树长的的很大,要8个人才能抱住。
好玩的事还多着呢?我就不说了!
西藏旅游心得作文二
祖国的西藏高原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藏是个大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那里有无数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高原上的天空总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紧,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高原上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高原有很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波密地区的森林就有55万亩。有些树的年龄已经有几千年了。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木船,一条船可以载三四十人。
西藏高原有许多特产。有猞猁皮、水獭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藏红花、鹿茸、犀牛角、羚羊角等珍贵药材。西藏的矿藏很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盐……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牧草丰盛,适于发展畜牧业;还有土壤十分肥沃的平原,适于发展农业。
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新西藏,高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西藏旅游心得作文三
这个八月,我踏上了向往也久的青藏铁路之旅,乘座T22次成都开往拉萨的列车,开始了世界屋脊青藏线之旅行。两天两夜,长长的列车带着我们沿途经宝成线、穿越素有"川陕甘咽喉"之称的宝鸡;沿着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行进;达到甘肃省首府兰州;跨过甘肃地界到达青海省西宁市;再沿兰青线继续前行,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最后到达拉萨,全长3360公里。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列车进入青藏高原,沿途上的风光无限,座在车上从车窗就能欣赏到令人叫绝的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美丽的风光。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蓝蓝的天就像哪位画家不小心到出的颜料,美丽的、真实的,又是虚幻的。车过格尔木不久,即到昆仑山口,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雄伟、博大的昆仑雄姿和冰川甘露昆仑神泉;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横穿而过,路上,我很好运的欣赏到了可可西里稀有独特的野生动物藏羚羊和野生植物,它们是藏区大自然的使者,默默的守护着边疆。
青藏线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铁路工程,全长1956千米,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唐古拉山,达到5000余米,我一直在想,坐在有氧车里的我们路过这里,已经是气紧胸闷很难受了,当年那些工人们呢?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还要在高寒无人区建造铁路,这是多么大的难题啊!那时,国内外在冻土这一难题上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外国人听说我们要修青藏铁路,都说不可能。可是我们做到了,而且工程还提前一年完成通车。全世界人震惊、赞叹,他们纷纷赶到我们中国来欣赏我们伟大的青藏铁路。
途经位于安多和那曲之间的措那湖,这个湖如一汪碧玉,湛蓝的湖水,上空飘着像棉花一样白的云朵,周围小草野花烂漫,视野开阔,在这里的观景车站,你能感受到的,是来自于大自然对心灵的净化。
列车不分白天黑夜一路飞奔,我们也在全封闭的列车上度过了两天两夜是有是无的高山反应的日子,终于在第三天晚上十点左右到了堪称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了。
第四天的旅游,我们去了"世界上最高的湖"——纳木措湖。这个湖生在海拔平均4700米左右的高原上,水深三十多米的淡水湖,湖水清澈见底,明亮蔚蓝的天空将湖水映得蔚蓝无比,波浪金光,清清凉凉的,没有一丝杂质,圣洁的就像天上的祥云。一望无边的草原和湖泊上空漂泊着一朵朵各式各样漂亮的白云,伸手可及。这片湖一望无际, 传说 ,它有三个新加坡的大小,甚为壮观。我有一股冲动,真想跳进湖中,让这圣洁的湖水冼礼一下自己的心灵,我兴奋地蹋下身伸出双手去捉摸湖水,"哎呀!好冰哦",我不惊失声大叫。
第五天,我们到了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海拔3700余米(其实整个布达拉宫只有100多米高,只是布达拉宫山下已经有3600米了),宫殿建造神奇,内部的宫殿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宫殿中最华美的是五世的灵堂,黄金白银好几吨,奢华无比。据说清朝顺治帝的皇位都是他给的。
西藏的八角街、大昭寺、小昭寺都是旅行的好去处。八角街的物品稀有、繁多,大昭寺的金碧辉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精致,让我流连忘返。
第六天的一大早,我乘车前往拉萨贡贡嘎机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屋脊文明古国、世外桃源。我念念不忘记这里的美景,不会忘记这里的人情世故更不会忘记这里的美丽动人的蓝天白云。
西藏旅游心得作文四
幼儿园老师向我们介绍拉萨市,拿出了好大一张图片白色的宫墙层层叠高,簇着顶部的两三排红墙,宫墙的背景是广阔的蓝天,团云和飞鸟与这片红白宫殿静默地相望。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拉萨最有名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群。从那一刻起,我便对拉萨产生了一种向往,希望有一天能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走进那座高大雄伟的布达拉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片梦想之地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知道了拉萨是西藏的首府,而作为拉萨标志的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而建造的,现已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为她建造的布达拉宫一定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对布达拉宫的想象越来越多,我对拉萨的向往就越强烈。我几次央求爸爸带我去,可爸爸总说我还小,等长大了再说。
拉萨虽然远在天边,可我的心却时时为它牵动。慢慢地,拉萨吸引我的不只是布达拉宫了,还有那蓝莹莹的天空、成群结队的耗牛、一望无际的草原、淳朴的藏民我甚至把博客名都改成了我想去拉萨。
有一天,我读到一篇博文,作者在里面介绍了她带女儿去拉萨的经历,详细描述了她们在拉萨的种.种见闻和各色美食。每每重读那篇 文章 ,我就好像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拉萨,从布达拉宫一直走到大昭寺和八廓街,品尝到了浓郁的酥油茶、可口的酸奶、喷香的糌粑
不知是不是我的诚心得到了神灵的保佑,今年快放暑假时,爸爸宣布假期带我去拉萨!爸爸万岁!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现在,我的面前摆满了拉萨的 旅游攻略 。我要做足功课,不让这次拉萨之行留下遗憾!
版权作品,未经《学生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西藏旅游心得作文五
夜深了,火车还沉稳的行走在那蜿蜒千里的青藏图铁路上。太阳是在8点钟时下山的,因此这的黄昏、夜晚都是简短而珍贵的。
记得火车是在10点钟的时候闭灯的,当我还在埋怨“这破车怎么这么早关灯,害我方便面没吃成。”的时候,偶然一望左侧的窗外,在黑得很纯粹的夜里,我看见了那只挂在天边的巨大勺子(北斗七星)以及其后庞大的星群。每一枚星星在那都是那么的耀眼、明亮,看到这些我不得不一再赞叹这是一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也因此每一颗星星在这个夜晚看来都是那么的靠近,那么的耀眼,那么的骄傲,都有着震动灵魂的力量(尤其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
后来。也忘了是因为什么原因,像是本能的,我转向了背后的另一个窗户。放眼望去,那边开始的时候是一片比黑夜更沉郁的黑色山影,黑压压的横卧在路边。随着火车的行走,连绵的山脉终于有了缺口,而藏在期间的是一个发着橘黄色光芒的圆满的硕大玉盘,它不像我在低海拔的家中看见的月亮,总是忸怩的在遥远的天边幽幽的弥散着那本来就不怎么丰沛的光芒,而是大胆而热切的散发着它那近乎灼热的光色,映红了原本阴翳、灰暗的天空,让云朵现出其最本真的纯白。只是月光毕竟是月光,并未能把它们照通透,因此每一朵伏在月亮上的云朵在月光的照射下,都宛若一枚枚有着灰色玉髓的白玉.....
这个醉人的景象在山影作为相框的前提下就更显得完美,只是手里的相机即便用了夜视也未能把其倩影留在相册里,这大概是大自然不乐意让其壮丽的景色就此长久的现于人前吧,我知道它在无声的等待下一个有缘的人前来相会.....
现在,在这个属于家乡的夜里,我的窗外就仅能包含一个小得几近一颗黄豆的月亮,和一些稀疏得仿佛随时幻灭的星辰,我的心虚空得别无所想,只是心底暗自的想念那个有着圆满、明亮的月光和密集星辰的高原之夜...
不过,我深知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妄求,尤其是对于那些极其美丽、灵秀的事物。
那么。对于,我曾有幸曾经遇见它们,大概就应该满足了。毕竟缘分是那么难以捉摸的东西............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对江西省来说,发展红色旅游是“三位一体”的重大工程。 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这里还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值得永远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发展红色旅游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江西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省份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树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旅游品牌。2004年1月,江西省联合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04年10月,联合15省市开展了“红色之旅万里行”大型红色旅游宣传活动,为发展红色旅游宣传造势;提出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新形象”的红色旅游主题,努力把“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力求对全省的红色旅游发展加强指导和规范,努力使红色旅游成为江西省旅游新的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和探索,江西对中央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是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 红色景区蕴藏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是资政育人、培育干部的重要基地。红色旅游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与现代旅游形式统一起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多年来江西省井冈山、瑞金等革命圣地一直被辟为党政军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去年,中央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发改委、财政部等36个部委在瑞金修复旧址并辟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红色景区被广大党员干部誉为“党性培养和锻炼的大课堂”,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活动的“寓教于游”功能,是新形势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鲜活形式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江西省在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中广泛开展的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饭、看一场红色歌舞、走一段红军挑粮路、写一篇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等“六个一”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是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优化、提升当地经济社会资源,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径 发展红色旅游能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为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江西省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区和完善旅游六大要素,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排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作用,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江西省委明确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做强、做大江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几年来,江西省紧紧围绕江西发展战略,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井冈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30%,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效应,使江西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红色旅游热点,扩大了对外影响,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三)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现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目前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将湖光山色、寺庙温泉、港口海滩等山水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串联起来,而后向外辐射。东区海岛开发还需加大力度。从目前已开发的东奥岛、桂山岛、万山岛和外伶仃岛看,基础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交通、污染等问题有待解决,旅游项目的开发尚待挖掘,动植物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特别是要乘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游环线。第三是大网络,就是整个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连线成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广深珠和粤港澳的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广深珠万人美食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珠海就是独一无二的。珠海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在文化建设中珠海要形成浪漫、休闲、优雅、精致的情调,要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以,城市建设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创造,包括民居都要体现岭南水乡的风格,亚热带风情,形成新式粤派建筑特色,既有中国岭南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突出现代建筑清新明快、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的风采。(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展示珠海独有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也是一种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资源。对珠海而言,主要是“特区精神”的外在化,要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就是因为当地的文素质特别好,使得人们非常愿意到那里去。——严格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一定要有便利性,可达性,保证安全畅通。——保障城市的安全有序。西北旅游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当地的治安环境。——热情好客,培育地区信用。如游客到了珠海,购买的旅游品应没有赝品。就像在香港购买黄金饰品,都同时附有成分比例的标签,哪一家商品只要欺瞒顾客一次,香港旅游协会就会取消其经营黄金饰品的资格,管理非常严厉,所以在香港购买黄金装饰品,完全是货真价实的。而如果是珠海也能做到这一点,成为一个童叟无欺、诚信卓著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成功举办各种旅游节。江西推出“四时连八节”很值得学习。珠海也要造就季季有节,月月都有高潮的旅游气氛。各个区镇的旅游活动都要注意质量,相互之间都要有内容和时间上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要大力开拓会展业。珠海完全有能力、有资源、有潜力去发展会展业。我们要从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国际赛车做起,从办好“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做起。——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相结合。高雅的文化活动,有一台戏可以做,那就是继续办好“珠海国际电影文化节”。还有常年都有二十多个剧组在珠海拍戏,珠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丽江把纳西古乐捣鼓得如此的热,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项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喷发生机活力的美丽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没有一台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通俗文化,就是南方杂技、广场文化、民间歌舞等,也是一台好戏。深圳华侨城的这台戏就非常好,有震撼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国巴黎的红磨房,也是到巴黎的许多游客必看的。——要有整洁的市容市貌。像新加坡、澳门等旅游城市,城市建筑一般是三年粉刷一次,使城市面貌始终保持清新整洁。城市绿化、街道铺装、灯饰、广告牌也要与城市整体格调相谐调。比如商业步行街就可与澳门接轨,有鹅卵石铺装成彩色图案,给游客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挖掘和改进传统名菜。近十年来,清淡可口的粤菜已为珠海广大的移民们所接受。而移民们又带来了各自的家乡菜和洋菜式,可谓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精彩纷呈。但要真正形成本地区民俗食风,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骛的美食天堂还需要全市各界共同进一步努力。近年来,组织的几界珠海美食风情节,评选出的珠海名菜、珠海名小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优化景点的管理。对同类的有可比性的景点,就要搞最佳、最差景点的评比,由游客和市民投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其加强和改善管理。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来源:寻乌县信息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自1999年我省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个重要增长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我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心得高潮,把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订本纲要。一、重大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二)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三)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线路互连,城乡旅游市场互动,海内外客源互流,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协调。(四)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敬。革命老区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经济社会大多还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五)红色旅游是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华名族的骄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彰现革命精神、展示崭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省正在广泛开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即可让人们了解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又能向世人展示江西崭新的时代风貌。(六)红色旅游是我省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江西建设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后花园”,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大战略决策。发展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我省旅游业的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并籍此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促进旅游整体发展,使江西尽快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和海外人们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二、发展条件(一)资源极为丰富,品位独特超群。江西被誉为“红土地”,即指全省以红壤土为主体的地形地貌,更指江西为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区。全省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拥有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旗的地方——南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萍乡等著名的革命圣地和9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有一大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又大多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利。(二)基础条件良好,品牌基础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强的接待能力。全省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京九铁路、天字型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井冈山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我省还有一支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专业队伍。我省推出的三条黄金旅游线路中的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在市场颇受欢迎;“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已成为闻名的旅游品牌。(三)历经多年探索,积累不少经验。我省从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编排红色旅游线路、策划红色旅游节目,到组织大型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兄弟省市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开展红色旅游理念研究等方面,均具有率先性和创造性,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影响日益深远,适逢发展良机。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大。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团工会组织都纷纷将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作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红色长征开始7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年内我国将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明年又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家旅游局还确定明年为红色旅游发展年,这些都为红色旅游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两个务必”的要求,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切实搞还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实利用红色资源,大手笔策划,高水准运作,大力推进我省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红色旅游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红色旅游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我省旅游“三色”互融、品质超群的鲜明特征;将瞻仰放下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旅游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将省内红色旅游与省外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与兄弟省市联手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品牌,为我国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四大战略目标,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开发好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开发建设,把红色文化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名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二)打造出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将井冈山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中心,将南昌、瑞金、萍乡安源、上铙集中营等地建设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了的红色旅游基地,使“红色摇篮”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三)建设成快速增长的红色旅游产业,近几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每年要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05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和收入力争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到2007溺爱,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力争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左右。(四)培育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读对革命老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制服奔小康的步伐。五、总体布局全省红色旅游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一个龙头:井冈山红色旅游区,包括赣西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永新、莲花、泰和、万安、遂川、吉安、吉水、永丰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四个基本点:南昌红色旅游区,包括南昌市区八一起义系列、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新建望城岗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瑞红色旅游区,包括赣南的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大余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萍乡红色旅游区,包括赣西北的萍乡安源工人运动系列和秋收起义萍乡纪念馆、铜鼓纪念馆、修水纪念馆以及新余、万载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上饶红色旅游区,包括赣东北的上饶集中营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及陵园和弋阳、横峰余江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两个集散中心:南昌主集散中心;赣州次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六、开发重点(一)突出主题形象,搞好景区建设。井冈山红色旅游区要突出革命摇篮的主题和革命胜地与秀丽风光相结合的特色;加快实施朱毛会师再现工程、黄洋界保卫战再现工程、茅坪红军村访习体、验区建设工程、井冈山红色之旅建设工程、主峰景区建设工程、笔架山十里杜鹃长廊建设工程、完善和提升永新三湾改编旧址景区等,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南昌红色旅游区要突出英雄城的主题和革命历史名城与花园城市相结合的特色;完善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小平楼等红色景区景点,兴建陆军博物馆。瑞金红色旅游区要突出共和国摇篮的主题和红色故都与客家风情相结合的特色;完善和提升叶坪、沙州坝、云石山等红色文化博览区和兴国将军纪念馆、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景区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萍乡红色旅游区要突出中国工人运动与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主题和革命故地与古摊文化、高山草甸风光相的特色;完善和提升安源工人运动纪念博览区、萍乡秋收起义广场、铜鼓纪念馆、修水纪念馆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饶红色旅游区要突出血染的奉碑主题和革命旧址与三清山绝景相结合的特色;保护上饶集中营旧址,完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保护和整理横峰闽浙赣苏区旧址和弋阳方志敏纪念馆、余江邹韬奋故居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二)半好重大节事,创造旅游亮点。今年秋季举办办2004中国奥克斯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以后每年秋季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在南昌举行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旅游推介、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活动,在井冈山举行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和业内交流活动。每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举办井冈山杜鹃节,举行杜鹃化观赏、革命胜地访习、革命传统教育研讨、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表演以及经贸洽谈、旅游交易等活动。每年8月1日至7日在南昌举办英雄城国防教育周,并于“八一”建军节在“八一”广场隆重举行升军旗仪式、大型主题文艺晚会等活动。每年11月7日在瑞金举办红色故都华诞纪念活动,举行中华苏维埃旧址考察、中央机关寻根、旅游推介活动和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大型文艺晚会。(三)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艺节目的开发,南昌策划并推出“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井冈山完善“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瑞金策划并推出“赤国红都——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萍乡策划并推出“秋收起义之歌”红色主题文艺节目;上饶策划并推出“血染的丰碑”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产品。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艘要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的基础上,突出改善景区公路和游步道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与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安排与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相协调的住宿和饮食设施。在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加快建造会展中心,促进我省商务会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扩大商品产销,推出特色餐饮。要努力改善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经济环境,鼓励生产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商品,疏通并扩大供销渠道,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使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数的增长速度。积极开发以金属、玻璃、石块、木材、棉麻为材质,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竹品、服饰以及农副产贫寒;编制反映红色旅游书籍、光盘等。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在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同时,要大力挖掘和推出反映红色文化的特色菜肴和食品。七、主要措施(一)统一规划布局,分级组织实施。为准确把握战略方向,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达到最佳整体效果,并争取时间,加快发展速度,各有关市、县、区和有关部门都要依据本纲要的原则,尽快研究制订便于操作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已经确定、正在实施的项目,要一鼓作气,早日建成;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的项目,要尽快上马,付诸实施。鉴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强,各地在制订实施方案时,都要注意与相关产业规划的相关部门紧急衔接。(二)改善交通条件,增强旅游运力。要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兣建设,改善景区交通状况,并鼓励汽车业发展。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要开通更多的航班,以便远程游客来赣旅游。铁路部门要增开与省外主要城市的直通客车,并采取加挂车厢、预留客票、连网购票等形式,方便游客旅行。(三)加快“三个整合”,强化建设管理。要按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体制、旅游产业大要求,把“三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开发出复合型旅游精品。要全面理顺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实行对景区统一管理。要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红色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四)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我省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提高知名度。要加强省际横向联合,逐步在国内主要旅游点城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形成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建立稳定的客源市场网络。各红色旅游区的宣传推广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适时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招徕性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节事活动,并要主动与兄弟省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互动对接。要鼓励旅游企业在省外设立促销机构,或利用我省各驻外机构,通过直接派员或委托、合作的方式,开拓旅游业务。(五)搞活旅游经济,提高综合效益。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指导我省旅游经济工作。充分利用我省旅游资源特点,巧妙组合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参观点要逐步降低门票收费价格乃至免费对公众开放,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旅游景区景点和经营性项目,则要努力搞活经营,增加游客消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对开发红色旅游人才的认识,把旅游教育培训作为红色旅游基础工程来抓。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来。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七)实施优惠政策,广筹建设资金。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和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下进行。各级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红色有的发展。要切实增加读革命旧居旧址维护、红色旅游开发和景区公路建设的投入,完善红色旅游参观点和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减免投资红色旅游项目的规费,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经营性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八)树立客本观念,营造旅游气氛。一游客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旅游也的具体化。要转变观念,强化意思,从更新经营理念入手,大力营造旅游氛围。要组织和动员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旅游环境培育,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增强“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自觉塑造和展示良好的社会风貌。要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卫生和秩序。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突出本地红色文化的特色,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
西藏家庭游管经营现状与市场研究我擅长,楼主把文章要求给我就行。
买纪念品挨宰不只是西藏旅游的另一个纪念1,抗高原反应准备:从低山地区进藏,难免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并不是很可怕的。抗高,首先心理准备特别重要,注意:是特别重要!我们老师进藏前我们一直在鼓励她莫怕,要坚信自己不会有很大反应,我们一路嘱咐,一路鼓励,结果老师和女儿都没有任何反应,她们也是从青藏铁路进藏的,靠的是自信!千万别一路提心吊胆,有些高原疾病是心理错觉抑制抵抗力,使免疫力骤减,产生反应的错觉,最后真的就病变了!2,行程:西藏旅游路线繁多,什么南线北线的,但那是旅行团自定的。到了拉萨,第一天先别急于开游,而是好好休息,可以选择就近的市区景点比如大昭寺、小昭寺、扎基寺……但不要选哲蚌寺等山地类景点,因为爬山属于剧烈运动,低山肺不会立即适应的。可推至适应期过后的行程安排。可以选择与上述景点较近的旅馆,比如类似巴郎学旅馆(非广告,纯属个人看好),旅馆有藏式建筑和藏式套间,价格适中,藏族服务员,服务态度特好,关键是交通方便,又处于拉萨市旧城区,下榻后可以步行也可以在旅馆门口打人力三轮车,价格一般到小昭寺、大昭寺5元以下,最好别让运客方看出是外地人!那样会提价的,全国景点宰客哪儿都有。扎基寺可以等601、602中巴,2元一人,上去就说到扎基寺停一下啊!如果打的10元,不用打表!哲蚌寺打的打表,一般20元以下,直接到山上。色拉寺,有中巴502、501;上述中巴可在小昭寺北面的林廓路等的到。布达拉宫可从旅馆往西打三轮儿或者步行,也可以坐302中巴。布达拉宫门票曾一度达到300元,现在最低可能100元,如果有藏族朋友,你们可卸下旅行包,尽量入乡随俗打扮成本地人,随他手提几元钱的酥油等供品,尽量不要庸俗地穿一目了然的旅行服,这样可以用几块钱就进入目的地,这叫化装旅行!节省近几百元!其他地区的行程到了拉萨再按照个人时间个人状况个人爱好去定。3,切忌买东西和搭车的时候穿得一目了然是旅行者,那样只会是挨宰的招牌,对于要付款的对象尽量装成本地人,具体方法:出行相机别太显眼,别背不必要的旅行包,可以换成手提包或者挎包,别戴太阳帽,尤其别戴那种日本鬼子帽般有披帘的防紫外帽。像平时在自己的城市那样穿着最好,如果能穿个低跟皮鞋或者高跟也可,尽量看起来不像旅行者你就挨宰得少。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本地朋友价格会骤减。4,旅馆价格因生意而起伏,但标准间一般10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简易的便宜的。5,在日喀则市打的,晚上八点前市区内一律5元,千万别多给!去扎寺坐三轮儿顶多4元,日喀则市物价相对全区要低!8月拉萨有雪顿节,各地农民也相继会过望果节,是节日较集中、天气景色最好的季节,
建议把“我国西藏地区”这几个字改成“西藏自治区”比较简洁。因为你强调“我国”实属多此一举,就好像你写论文说“我国河南省”,“我国青海省”之类的,画蛇添足。“西藏自治区”就是国家对于西藏的行政区划,已经表达出了西藏的状态,因此建议用“西藏自治区”比较好。另外我们当年写论文的时候要求将题目和摘要翻译成英文,不知你们是否有这个要求,“我国西藏地区”这几个字翻译成英文比较有歧义,“我国”不好翻译,硬翻不伦不类,“西藏地区”翻译成英文就是Tibetan Areas,但是这个意思就是整个藏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康巴藏区和安多藏区,会产生歧义。还有就是语病,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尚通顺,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有些主宾不分,因此建议修改为《发展西藏自治区特色旅游的意义及建议》或者《浅析西藏自治区特色旅游发展--意义及建议》,内容可着重于介绍西藏(河蟹)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理优势,分析与其他旅游地不同的地方,再加上一些数据。人文方面就是藏传佛教寺院,神山圣湖的独特性,地理优势方面就是徒步,骑行,漂流,登山等。建议则可由规范化,产业化等等方面入手。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平方千米。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
F2=
F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偏回归系数B1为,B3为,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 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保护性。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其二是科学性。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三是普及性。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 三亚 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 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 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 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 教育的 经验。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 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 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引言:业界对青海旅游发展状况的评价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开发小省,旅游经济弱省”。此言是否得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下文中,笔者便试图从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几方面来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一简单分析。关键字: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措施一 青海旅游资源青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族众多,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世界第三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资源青海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山大川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于青海,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著名山脉纵横于青海南北,自然景观可开发利用之处颇多。目前,青海省已定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省鸟岛、玉树隆宝滩、孟达天池等五处。此外,诸如昆仑山,日月山,坎布拉风景区,李家峡水库,麦秀林场,茶卡盐湖,金银滩大草原,阿尼玛卿和年保玉则雪山等都可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而且,青海的自然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充满着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恢弘博大、高旷险雄,历史悠久,丰富深邃。人文资源(1)民族方面: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诸如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如汉族社火,藏族藏戏,土族安昭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吸引游人的民族节庆有六月六(农历)互助土族花儿会,七月二十五——八月一日的玉树赛马会等。(2)宗教方面:青海藏传佛教影响最大。中国最奇特的藏传佛教景区--莱巴沟就在青海。西宁塔尔寺是我国六大喇嘛寺之一,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玉树结古寺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此外,化隆夏琼寺,互助佑宁寺,乐都瞿昙寺,西宁北禅寺等都是在青海当地的名刹。除藏传佛教外,回族和撒拉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伊斯兰教的最高学术活动中心,在国内外伊斯兰教界享有较高声誉。蒙古族中有部分信奉萨满教,土族则十分崇拜祖先神。青海还是道教的传说中的重要一笔,西王母的瑶池即坐落在青海。(3)历史方面:昆仑文化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图腾。千水之源,万山之祖,昭示着百川归海,华夏同根。青海有原始墓葬群柳湾墓地,有青铜器时期当地土著文化代表的诺木洪文化遗址。有丝绸之路遗址。有唐代早期的都兰热水吐蕃大型墓葬群,有唐藩古道遗址,有文成公主进藏时所修建的文成公主庙。还有红军西路军与青海军阀马步芳作战的红色旅游项目。二 青海旅游开发青海旅游发展现状虽然青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旅游发展状况相比并不乐观。青海总体而言面临两个问题:(1)旅游经济在全国而言处于下游,下图图1为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年份 人数(万人次) 停留天数 收入(亿元) 比上年±%人数 收入1995 150 0 \1996 150 0 150 0 150 0 150 4 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下图图2为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年份 人数(人次) 收入(万元) 比上年±%(收入)1995 13332 10352 205 12817 272 16610 20500 109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从1999年至今,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字在持续增长,到2004年达到万人次,但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人数总量仍然显低。数据显示,2003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2)旅游受季节制约过大青海的旅游季节一般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产出效益的时间太短。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得知,以青海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可以开展全年四季的旅游的。比如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就是冬季的特产。青海可开发的民俗风情游,宗教朝觐游,历史探古游,登山探险游等都是可以在四季参与的。滞后原因交通问题、宣传问题、整合问题等是制约青海旅游资源难以有效释放优势的主导原因。(1)交通问题:虽然近年来通往青海湖、孟达天池等旅游景点的道路都修建一 新,路难行的问题正在逐渐化解,但是由于青海的旅游景点较为分散,路程 距西宁市区较远,抵达目的地路途行驶的时间都比较长,如从西宁去往孟达天池坐车需要3个多小时,驾车去往青海湖车况好的情况下需要两个半小时,乘坐班车则需要3个多小时,加之沿途兴趣性活动较少,游客常常感到旅途枯燥劳累;再有,在达到景点后活动也欠丰富。因此,游客很容易产生了“看景不如听景”、“到此一游不是特别值”的感觉。(2)宣传问题:①宣传力度:青海旅游资源虽较以往增加了宣传力度,青海湖等一些景点的知名度随着“环湖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青海更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撩起面纱,在对外推荐方面,虽然一些景点下了一些功夫,但由于不能形成连续性、持久性,难以形成较为强大的社会冲击力。②宣传全面程度:青海旅游自发展伊始便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然资源的宣传上,而很少涉及人文景观。这也是青海旅游“四季分明”的重要原因。(3)整合问题:青海的旅游景点在对外推介过程中,多是“单兵作战”,很少联手共同对外广而告之。同时,面对丰富而散落在全省多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各相关方面缺乏对这些优势资源的整合,“套餐”式旅游在青海尚未“上桌”。青海还急需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精品线路。三 应对措施(1)依托青海独特的旅游资源,科学地制定具有一定操作性和高品位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重要旅游景区的精品策划。在做好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遴选找准主导型旅游开发项目,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和坚持高原特色,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靠特色把青海的精品打出去。(2)加快旅游业基础建设。措施包括:①要加快重要旅游景区的硬件建设。②要大力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③认真编撰具有青海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④要加大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强化旅游行业管理。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法规,逐步做到依法管理 旅游,依法管好旅游。要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的检查监督,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保持有序竞争,强化安全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质量监督体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者合法权益。这是青海旅游能否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