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关于第三方物流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1:35:58

第三方物流论文大纲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1%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现状1�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已有的几种增值性服务包括(1)承运人型增值服务。(2)仓储型增值服务(3)货运代理型增值服务(4)信息型增值服务。(5)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2 一种新型的物流增值服务模式——金融担保服务1中小企业融资难2金融担保服务3金融担保服务的实施3 结束语中国的现代物流远未成熟,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现状,而应该去敏锐地把握趋势。目前中国物流也的确问题很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问题,而应该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多数制造企业和经销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并如果可以得到解决的话,物流供应商的地位与利润才会迅速提高。针对市场现有的状况认真的分析和应对,寻找出更多的增值服务项目,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够取得利润,快速发展

关于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探讨论文

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在供应链条件下,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只做自己擅长领域的业务,而将其他相关业务外包出去,这促使第三方物流的力量逐日强大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参与供应链的各种业务,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来规划供应链,这预示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的出现,也预示着企业将以战略的角度来匹配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加剧,客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加剧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制造商不断改进流程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响应。即使是这样,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要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也不必要完成整条价值链的增值过程。因此,缩短业务的纵向管理,从“大而全”转向集中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处理非核心业务便成了制造商明智的选择。这就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其在供应链中得地位也日益重要。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其供应链战略应与其适用的管理模式相匹配。例如:美国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1992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广东地区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对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洁公司,产品能否及时、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是其能否迅速抢占中国市场的重要环节。宝洁公司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在公路运输之外,寻求铁路解决方案,具有运输物流服务需求。 分析: 作为日用产品生产商,宝洁公司的物流服务需求对响应时间、服务可靠性以及质量保护体系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据物流服务需求和服务要求,进入宝洁公司视野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类:占据物流行业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和民营储运企业。经过调查评估,宝洁公司认为当时国有物流企业业务单一,要么只管仓库储存,要么只负责联系铁路运输,而且储存的仓库设备落后,质量保护体系不完善,运输中信息技术落后,员工缺乏服务意识,响应时间和服务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于是,宝洁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民营储运企业。 随着宝洁公司在中国业务的增长,仓库存储需求大幅度增加,宝供良好的运作绩效得到了宝洁公司的认同,进一步外包其仓储业务给宝供。针对宝洁公司的物流需求,宝供规划设计和实施物流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以“量身定做、一体化运作、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宝洁公司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物流的可靠性,降低物流总成本。在双方合作关系推动下,宝供建立高水准的信息技术系统以帮助管理和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平台,实现仓储、运输等关键物流信息的实时网上跟踪,实现与宝洁公司电子数据的无缝衔接,使宝洁公司和宝供作业流程与信息有效整合,从而使物流更加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宝供严格和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宝洁公司的物流成本,缩短订单周期和运输时间,提高了宝洁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而宝洁公司促使宝供的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当今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洁公司针对自身需求选择宝供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展了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实现了“双赢”的目标。在物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和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宝洁公司应用第三方物流的成功,将为中国工商企业采购第三方物流服务、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树立标杆。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订单周期和运输时间,改善客户响应能力;也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工商企业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首先需要准确界定自身的物流需求,然后选择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和目标的提供商,最后对提供商进行关系管理和绩效评估。企业应用第三方物流在改善服务绩效的同时,能显著降低物流总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1%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关于物流方面的论文

物流论文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4、信息技术的革新“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摘要】文中阐述了个性化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最后对框架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说明。【关键词】个性化;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随着网络物流资源的日趋丰富,人们要从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传统的“人找信息”的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自动组织和调整信息的服务模式。于是个性化物流服务应运而生。1个性化技术概述1个性化概念及特点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的服务模式[1]。个性化服务具有主动性,可定制性,智能性等特点。主动性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偏好等个人特征,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可定制性是指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呈现布局等。智能性是指个性化服务中使用了一些智能技术,如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等,它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来更新用户的兴趣模型。2个性化技术简介推荐系统是个性化技术中最普遍的应用之一,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偏好自动地过滤用户不感兴趣的东西、预测用户感兴趣的东西。目前,常用的推荐技术有三类: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和协同过滤技术。①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通过比较信息资源与用户的兴趣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它是信息过滤技术的延续与发展[2]。项目或者对象通过相关特征的属性来定义,系统基于用户评价对象的特征学习用户的兴趣,依据用户资源与待预测项目的匹配程度进行推荐。②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Association Rule-basedRecommendation)是以关联规则理论为基础,把已购商品作为规则头,把推荐对象作为规则体的一种推荐技术[2]。它可以发现不同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性。③协同过滤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荐技术,它利用相似的行为和特征来进行个性化推荐。协同过滤技术基于历史用户数据找到与当前用户相似的用户群,并基于相似用户群的喜好向当前用户提供推荐。表1对以上三种推荐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2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随着Internet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量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信息系统暴露出以下问题。1信息量大,查全不易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量越来越庞大且动态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在这个海量仓库里有配送、运输、仓库、物流广告等内部或外部信息,这些信息严重超载。因此,网络使得用户面临从信息不足逐渐过度到选择过多的问题上来。供参考

物流管理的 什么题目 有什么特殊要求?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第三方物流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是由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麦尔在1991年提出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正式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一)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改善客户关系、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等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它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同时也能给客户带来消费者剩余;它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它在为顾客提供消费者剩余的同时,还能为客户带来独特的新价值和新利益。  (二)  整体性  正如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所比喻的那样,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的话,大树的根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整体性的基本特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扎根于企业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和每一位员工的心灵,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流程和各个部门,它“不会单体或某个片面的表现形式而出现”,它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  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所独有的,至少是其它企业暂时不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行业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者可以在一个企业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上能与该企业相比或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它是企业“独一无二的  ,并能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  (四)  难以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已经“深深印上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它是一种企业自身内在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即使竞争对手刻意模仿,  也很难建立相应类似的信息系统、研发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人员培训等辅助机制。按照哈默的定义解说第三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三种特征:  (一)  能为客户提供实质性的好处  第三方物流“量体载衣”似的设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物流方案,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且加大市场占有率。  (二)  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  这种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之中,建立在全体员工长期系统的学习经验基础上的,很难被对手模仿。  (三)  能衍生出一系列新型的物流服务  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而且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客户群的逐渐加大,客户的  需求将会越来越广,而要求却越来越高,致使企业服务类型不断加大,不断求新求精。

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具有专业水平和相应物流网络。通过专业化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开发了信息网络并且积累了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知识,包括运输、仓储和其他增值服务。拥有规模经济效益 。 由于拥有较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从运输公司或者其他 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资本投入减少了。 通过物流外包,制造企业可以降低运输设备、仓库投资和其他物流过程中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改善公司的赢利状况。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能使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务集中于中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核心技术,努力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为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减少库存,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信息技术 。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独立的软件供应商结盟或者开发了内部的信息系统,这使得他们能 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和分销网络,有效地进行货物追踪,进行电子交易,生成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所必须的报表和进行其他相关的增值服务。

优势有以下几点: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为此,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   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   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1、对于客户企业的形象有很大的提升。昆山物流指出第三方与客户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方方面面都会对客户着想,另外昆山物流强调第三方物流所提出来的方案都是以客户为向导的,一次来提升物流的运输效率,这样的话才能让客户从同行的激烈竞争中撕杀出来,树立更权威的企业形象。2、可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昆山物流认为一旦将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托管的话,那么企业就无需再为运输自己的货物而烦恼了,那样就可以专心致志的来管理自己的企业,从而能够将企业管理的很好,去哦耶管理好了,物流的运输速度快了,那样企业经营效率将会上升很大的一个台阶。3、省钱以及清除库存。因为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专业的运输模式,因此在运输的费用上面能够为客户节省很多的费用,除此之外,不仅仅是可以节省费用,更加能够清除企业的库存,这个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费用一旦减少那么对于企业资金的流转也会非常的有利。

关于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探讨

服务!现在是服务为王的时代。先不管服务能力怎么样,首先服务态度得好。态度决定了大半。现在的人就是那么任性,如果遇到态度恶劣的,想都不用想,差评!如果态度非常好,即使能力不行,最终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挽回损失,但是态度足够好,足够诚恳,尽管不满意,不至于恶评,差评。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未来更是粉丝经济时代,其实就是粉丝思维。

以下论文大纲,供参考: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第三方物流的研究 (三)本文结构和研究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理论综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因素 (二)第三方物流概念 (三)第三方物流基本特征 (四)物流行业相关理论综述 三、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概括 (二)中国物流市场与国外物流市场之间的差距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 (四)国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五)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和竞争状态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 (二)行业竞争激烈 (三)专业能力欠缺、物流服务的局限性 (四)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专业人才匮乏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设计 (一)制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二)从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出发,确立企业核心要素 (三)进行准确的物流市场定位 (四)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 (五)改善物流服务链,为客户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健全企业功能体系 (六)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七)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展望

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信息化管理(做到操作系统内部和客户系统外部之间的衔接)提高服务标准(可以用比较法,参考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增加更多增值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个人觉得,核心竞争力来源你公司的核心资源,这点要利用好。核心资源代表你公司和其它公司差异化的方面,一定要不断扩大。差异化的服务能最大化提升你公司的利润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