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教育的论文
可以结合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写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所特有的特征
选题很口语化,不过还行吧!这样展开研究:一、初中生的特征二、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现状三、完善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建议
简单。哈
什么时候交啊
关于初中数学教育的论文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百度文库
自己写。。。。。。
基本信息 动。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如教学“有理数的意义”,我的设计思路是:(1)从自然数的减法入手,提出问题:大家的掌握的数不够用了!(2)提供一两个实例,指出负数的实际存在及意义,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负数并探究其表示的实际意义。(3)体验有理数。如果设定向南为正,一步长为单位1,先根据动作说出有理数,再根据有理数做出动作。(4)比较“向南5步”与“向北5步”之异同,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吗? 思路(1)在于激起学生求知之欲。思路(2)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应用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思路(3)、(4)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表达方式简洁、明确之特征;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学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
关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论文
我也求!
调点资料自己写吧!加油!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从而促进个性日益完善的教育。当今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教育应从过去单一技能的培养改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肩负着以独特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如果要成功地把美术课上成博得学生们喜爱的课,教师就要优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课堂中尝试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轻易碰伤他们脆弱的心灵。1、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美术,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沟通,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从而引起共鸣。通过美术教学过程和学生坦诚地进行情感的沟通。让他们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泄情感,不要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过多地去束缚和限制他们。比如,同样的风景,在某同学的画中体现出来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但在另一个同学眼里,则有可能是乌云密布,荒凉一片。这样,让他们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都在美术作品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负面消极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乐于学习。 2、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兴趣而言,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有的迷恋美术,有的倾心文学;所以要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批评、指责和埋怨,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心里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在负面爆发,引起学习差、纪律差、思想道德败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产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潜在的创造力,有这样一则事例:有一个男孩,成绩很差,没有任何特长,是个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把他视为后进生,而是千方百计找出这个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这个男孩随手画起来,被老师看见,老师马上对他的画大加赞赏(其实那只是男孩随手涂鸦),并帮助他修改,还推荐给当地的一家小报。男孩受到了鼓励,从此画画更加用心,后来终于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正是因为老师发掘了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才使这个被视为后进生的孩子,扬起上进的风帆。所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学科不见起色的成绩上去耗尽他们的精力,去伤害他们的自尊。二、通过美术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肯定他,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1、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学中多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画的真好!”“没问题,你肯定行!”。并同时和学生建立多些联系:如和孩子们交流时距离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平缓的声音、和蔼的表情提醒孩子们慢慢来,别着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2、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比如,他们刚接触一个较没把握的课题会觉得很紧张、无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样画”和“老师,你帮帮我”等一些语言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或者会在作画中出现用线断续、画面简单,形象小、涂色轻等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接受到了这些信息就要及时调整课题的难易度了。一般在新课题开始时多用简笔画先练习造型、或采用一些能够落笔大胆、肯定、表现粗犷风格的工具,让孩子使用自己的线和颜色。作业要分步完成,要求别太高。尽量给他们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就要学这个?!还3000字,苦命的孩子
关于初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我可以给你一份选题表。 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
关于教育的评论文章初中
[烦心时就看看路边的花草]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并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物质,而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搁在心里难放下,让外界控制了心智,多数时候,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也许早已忘了,可我们还在自我折磨着,越想越难过,越想别纠结。其实,别人想什么做什么,你都无法改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不去表演,不去伤害,永不期待,不是你的,强求不来,命中注定,必会发生。不要去刻意讨好所有人,一是根本做不到,二是显得太假。有人爱你便有人恨你,标杆就是要过自己心里那关。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就是,你对别人越好,自己就显得越卑微,别人就越不会在乎你;感情这东西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与其费尽心思去讨好别人,远不如提升自己,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你才能无惧风雨,你才能内心充实,没有什么比努力更让人自信,忙碌会让你忘了时间,更会让你忘了,那些无聊的事情。努力变成最好的自己,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孩子的依靠,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别人,过分的去卑微自己,而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样子,人生已然不易,生活已经够苦,大可不必因为贫穷再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活一点给自己看吧,顺其自然,才能活出生命的内涵!你可以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但是你的好应该是有态度的,有原则的。不损人利己,但也无需损己来假装利人的圣人。有时候拒绝他人,不是冷漠。真相是你担不起过多别人的需求,努力照顾好自己的人生是被忽略的高尚。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别人。愿你从此活得痛快,活得通透。不讨好别人,只取悦自己。
对于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诟病的,我本人也希望祖国能够人才辈出,但是按照现在这个教育情况,基本是在大量的埋没人才,而很难出大量的高端人才。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很难产生大量的人才呢,首先,学生们初中上高中,高中上大学的目的都是很不正确的,很多人上高中时的目的是这个学校升学率高,将来能考上个好大学,而不去管上这所高中是否能真正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从高中上大学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将来能上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能够赚很多钱,过上更舒服的生活,我想这是中国教育很失败的一点,和国外的教育注重培养个人兴趣的出发点相比,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可笑了,当一个人在他走入社会时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不论这个人贫穷还是富有,下半辈子基本都是为了工作赚钱活着,而不知道工作如果和他的乐趣是一个事情,那他的一生是快乐的做他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在工作。我们再具体说兴趣,这个兴趣要是真的到高中以后再培养已经很晚了,要从小学和初中教育就开始了,孩子真正喜欢什么,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去鼎力支持,不要总去说数学外语必须得学好,不能偏科等等,只要孩子喜欢化学,他感到化学是如此神奇,他已经深深的喜欢上化学时,那么当他需要使用数学来处理化学问题时,他自己就会去学习数学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小学和初中从来就没有将个人兴趣作为一件事情来看待,甚至孩子喜欢时家长还去扼杀之,最终将一个小孩的兴趣彻底抹杀,等到了高中,孩子长大了,懂些事了,这时他就开始迷茫,是学文科好呢,还是理科好呢,大多是凭着自己成绩好的就选哪个学了算了,他学的是理科,但实际上他擅长的可能是文科,他学的是文科,实际上可能他擅长的是理科,就这样,等到了报考大学的时间,这时,这些同学又开始迷茫了,是报考哪个专业好呢,自己的兴趣就没培养出来,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最终选择了个毕业后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就注定他的一生没有机会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了。再说说我们大学,中国的大学是不能够轻易转专业的,这样就基本没有机会让你选择做喜欢做的事情了。许多大学生毕业时并不喜欢他学的专业,也不知道将来自己该去做什么,这直接导致工作不理想,竞争压力又大,自己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痛苦,这都不能怪学生,完全是中国的教育失败。另外中国的大学足额的扩招,只考虑专业的生源多不多,不考虑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率,这是学校的不负责任,也是国家的领导无方,总体的布局都不去统计把握。从上面的各方面综合来看就是:中国很多学生小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语文,初中只为了能考个好高中,不去了解物理化学的内涵,到了高中目的就明显了,就为了能上个好大学,家长才不去管你到底喜欢什么呢,上了大学,专业学起来并不喜欢,可已经晚了,换不了了,就这样对付毕了业。这样的大学生有什么竞争力呢,怎么能够成为人才呢。总体而言,要改善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初中时就应该全力去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从高中时,应该更深入去学习自己的爱好专业,并且在高考之前有大学的人来引导说哪个专业是具体学习的哪方面知识,将来毕业时要做什么,学习这个专业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当真正上了大学,接触到真正深入的专业课程,这时学生才能够专心自愿的去学习这个专业,但如果学生们这时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追求的,那这时就应该给予转专业的机会,但是,转专业是有条件的,你既然喜欢这个专业,那一定要通过这个专业的一些初级考试,而且,大学应该根据就业率严格控制专业人数,这个转的考试内容也应该根据人数的控制加深难度。当这样毕业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专业的知识是很好的,将来竞争力不但强,也乐于从事这项事业。
人类生存在宇宙之间,必须过着社会群体的生活。从广义来说,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群体是我们父母兄弟姐妹,所以儒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可见为维护群体之亲睦,人际的和谐,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是判断行为善恶的规律,德性乃人类内心的倾向,而道德的规律是内心倾向的外表。我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反对旧礼教,打倒旧道德,使我国固有道德的信念发生动遥学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起到了剧烈的变化。各级学校的课程,大都偏重知识的传授,更由于升学主义挂帅,一般教师的任务也纯粹以教书为本位。这种偏重智育的措施,影响到国民道德的水准。目前社会风气的恶化,社会上暴戾气氛增加,青少年犯罪者日多,犯罪年龄逐渐降低,犯罪方式之多样化及犯罪性质之改变,更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此。我们为拯救这个道德沦亡的危机,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应有的认识与道德观念。然而道德观念是什么,各哲学家的学说颇有不同:乐利主义派以增进人类及快乐为道德的基础,重结果而轻动机。凡行为所得之结果为快乐者即是善,行为所得之结果为苦即是恶;理性主义派注重理性,以道德为最高目标,是根据人类理性所定的规律。道德的观念,应就理性分别善恶,而善恶判断的标准,只重动机而不问结果;完全主义派注重完备的人格,人格价值之实现,即是道德之理想。道德行为具有内外各种因素,在行为未发生前,有动机、欲望的考虑,在行为发生后,就有实际之效果,动机与结果并重。我国当此旧道德观念发生动摇,而新道德观念尚未建立时,为启发学生的道德观念,必须兼采各家之长及恢复我国固有的道德观念。 根据国内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我国实施道德教育的问题,归纳有下列数点:学者偏重知识与技能之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与人格的陶冶,家庭与社会教育未能密切配合,抵消了学校道德教育功能;偏重道德教条之灌输,而忽略道德行为之实践;偏重道德习惯之形成,而忽略了道德认知的启发;德育教材缺乏逻辑的组织,未能配合学生心理发展;偏重传统道德教条之教学,而忽略了法律知识之介绍与法治观念的培养等。上述各点明白指出我国各级学校道德教育问题之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保有目前成效之前提下发挥及结合各项影响因素来解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道德教育属于认知的方面,它的目的在于对受教者灌输这方面知识。但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有了道德知识之后如何去行。亚里士多德说:“德为随智的活动,择善而行的习惯,使受教者知道何者当行,何者不当行。能够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并在相当范围以内,将一切道德的规范组织成一个体系,使受教者从这个体系中,体认个别道德存在理由,并能根据这个体系,对于个别道德情境知道如何表现如何去身体力行。”柏拉图说:“一个人非经过多年的实行,养成习惯,还经过多年的训练,决不懂得善的真意。”总之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 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具备道德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不懈辅导学生行为规范的实践。 道德判断能力有一定类型与发展序阶,通常是从无律而他律而臻于自律。良心的自律不是天生的,是经由他津的悉心养护训练而培养出优良的行为习惯,然后再一步一步成熟而发展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所以自律的殿堂,必须经他律的大门与长廊。他律的道德训练是自律的道德教育之始;而自律的道德教育是他律训练之成。两者如果适当地安排,可互补运用,而收相辅相成之宏效。在民主的社会,道德教育绝不可呆滞在权威式的他律控制,这种纯他律式的行为训练,不是民主哲学的道德理想,也无法适应当代剧变的社会。 海拉克立特说“一切皆变”,我们的《易经》也是讲述变异的。然而须要知道,在变异中有不变者在。道德的本质不变,也就是说道德在观念上永远不变,而在道德的客观内容中是有变化的,在道德价值的总和与它们层面的支配中也有其不同的。今日我们提倡的道德是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而不是复古道德。道德的本体可以万世不易,但道德的条件是随时代转移的。我们生在20世纪90年代,决不能将1000年或2000年前的道德条件全部应用于今天。如古人割腿疗亲为孝,我们今日决不再赞扬此种蠢事。我们固有道德只能效法古人之意,决不能将古代道德条件全部搬到今日之社会。同时我们提倡的道德是积极的进取的道德,而不是消极的保守的道德。是动的道德,而不是静的道德。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天下为公”、“博爱”和“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道德,积极用手脑从事生产,不袖手旁观高谈阔论;全力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不企图一己的享受;具备丰富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见义勇为,当仁不让,为主张公道,为援助他人,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不惜。这种道德教育才适合时代需要;才可以建设中国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大学》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杜威说:“生活即教育”。凡此皆谓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矗家庭教育成功,子弟方能有成;家庭教育失败,子弟虽受高等教育,亦将波折横生,荆棘满途。根据少年辅导院所做的案例调查资料,即充分显示绝大多数的不良青少年,都是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致,足证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必须在家庭实施道德教育,从婴儿期开始由家庭生活,如起居饮食及应对进退等等,定一套常规,以养成子弟规律生活习惯和优良生活态度。对于家庭事务,让子弟有充分机会参与,使其了解群居生活中分工合作的需要,并养成义务和责任的观念。同时辅导维持家庭成员间以及家庭与邻里乡亲间的和谐合作关系。更提供正常休闲娱乐活动以调节身心,陶冶性情,怡养身心。父母兄长,要以本身生活行为示范。各级学校、社教机构以及大众传播工具,多办理“亲职教育”,使做父母兄氏者重视道德教育,并且懂得领导子弟,使他们成为中华好公民。 道德教育的实施,是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整体。品格的修养应从修己做起,然后才影响到他人,教导学生,最后蔚为风气。可是学校里实施道德教育,过去有不正确的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是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德育原理等课程中所必须注意的,与其它科目不发生关系;以为实施道德教育是训导人员的职责,与其他人员无关,所以道德教育的实施未能获致预期成果。今后必须加强辅导沟通,使教育同仁认清道德教育的实施,是全体教职员共同的职责,应该全面配合,在整个课程中的各教学活动中同时进行,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并与智育、体育、群育、美育紧密结合。 人类生活最理想的规范虽然有赖于道德,然而达到止千至善的道德境界,仍有赖宗教的配合。道德与宗教都是志在保存及发展人类的良心,具有安定社会秩序、劝人向善的功能。政府可以邀请与辅导所有宗教团体,积极而有计划地参与此项工作。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它的领域比学校、家庭广;它的教育工具,方式比学校、家庭多;它的渗透力、影响力也比学校、家庭强。所以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我们加强道德教育,在社会这个大环节中时间最长,对象最广,范围最大,功能最多,影响最深。应密切配合,全面动员,包括政府社教机构、新闻、杂志、电视、电台、音乐、戏剧等传播事业以及政府、民间各种慈善团体、社会服务团体等,一律依照道德教育目标,秉承国家当前的国策,革新其内容,发挥转移社会风气的力量,推展到全民性、全境性、全时性的教育。各级政府首长、公教人员、民意代表对自己的言行和私生活,尤须力求检点,为民表率。对于发扬道德教育的好人好事,音乐歌曲之创作与传播、电影的拍摄、戏剧的演出、书刊的编印出版、有关活动的举办应加表扬鼓励。同时整肃政治风气,净化经济社会,大量扩增社教机构,关闭淫靡游乐场所,大力推行国民生活规范。 教育理想的实现,教育方针的贯彻及教育政策之推行,教育事业的成功,有赖健全的教育人员,尤其学校的教师最为重要。所以教师除在就业之前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外,在从业以后应不断辅导、策励,使之不但具备专业知能,更发挥专业精神,其要点:建立超然教育人事制度,培养优良教育风气,加强实施分层负责,鼓励教师研究进修,沟通学校与行政部门人事管道,加强全盘性长期性辅导工作,强化领导功能,建立教育人员在职进修制度,建立教育评鉴制度,宽列经费预算,补助教育人员之研究实验或着作发明,提高教育人员社会地位,解决教育人员困难,提高教育人员待遇与福利,加强辅导考核,表扬鼓励,务使在生活上有安全感,在团体中有归属感,在工作情境中有愉快感,在待遇上有公平感,对本职具有重要感,在工作上有成就感,对校务有参与感,在人格上获得自尊心,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强道德教育。
我是一名15岁的初中学生,在我生活的这15年里,我几乎每天呆在一个牢笼里,它是一个很大的集体,它是像皇帝管百官那么复杂,它本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可是在我眼中变成了邪恶,攀比,虚荣的根本源头,它就是学校。 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我并没有感受到温暖,我只明白了一句话:落后就要遭受排挤。我学习不好,遭受排挤,于是我与其他学习不好的人同流合污,勾心斗角,与之攀比,为了面子不得不做一些不是人做的事,活的像狗一样,这就是学校。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我慢慢的发现,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管理的好了,它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地方,可是管理的不好了,它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邪恶的,充满恶势力,充满暴力,充满虚荣的地方。 是啊,那么多人有很多都在学习,都学得很好,甚至还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不反驳这句话,但是家长们啊,老师们啊,你们屈指算算,全校每届学生人数少的500多人,多的700多人,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学习好?又有多少人学习不好?有多少人考上所谓很厉害的清华北大?又有多少人落榜生涯?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考上19清华大学生,没有考上的人有多少呢——上千人!其中学习不好的大约就占了一半。这人数和全国的人数比起来是很大的差距,但是让我看来这小小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社会是有问题的!假如这上千人就组成了中国,大家可想而知,这是差距多大。一个国家就君王有能力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一个国家的稳定靠的是一群有才有能之士辅佐君王,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稳稳地站住脚跟。如果重兵压境,那么国家派不出一个有用之人,难道这时候要让君王面敌厮杀? 哎,也说得太长远了,说实话,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它就像一个社会。总而言之,若一个学校管理的好了,那么它的内部安定和谐,是长久学习之地,若它管理不好,学校的社会风气磅礴壮大,那么它就会祸害很多人,它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恶势力,充满邪知识的地方,对国家不安,对社会不安。 这15年来我在学校眼睁睁的看着我踏入的每一个校园都是充满利益诱惑,学生都贪图享受,自娱自乐,所有人都在攀比,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在勾心斗角,在那数千人中只为自己能够让别人的怕自己,而放弃学习。 我已经厌烦了学校这种风气,我本想离开学校这个黑色牢笼而去社会上闯荡一番,这也是被迫无奈,如果能有机会学习我也不想这样浪荡。 有幸听说现在有私塾制教育,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像古代一样在家里学习,请一个导师,到了国家举行科举考试的时候与他人一同去考试。我现在就在是像这样一样上学,天天呆在家里,有老师来给我上课,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喜欢的东西,如音乐,舞蹈等等课外的技能,我每天不再像坐在学校里那么瞌睡,因为我可以省出2个多小时时间睡觉,学习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每天还能空出3个小时时间练琴,学校的知识我同样掌握,也不被外界影响,也不会有老师天天叫家长,我慢慢地就开始出色了。 我曾经甚至想过,将来有条件我的孩子也一定要从一小开始就不去学校学习,用私塾制教育方式,不让他像我一样走弯路,不让他在精神上受一点点折磨。但是仔细想想我又错了,他不去学校他就不能与外界接触,他就不懂得在社会上怎么生存,也许在以后他受一点点挫折就会被击败,这也是私塾制教育的一大缺陷。私塾制教育因为不接触人,不被外界影响,所以学习安静和谐,时间充足,稍稍努力自然慢慢地就优秀起来,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从小就这样受教育,那么他在人际关系上一定不会说,不懂得处事,不懂察言观色,这样下去他会遭受到很多打击,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中,从来没与外界接触,那么他就变得不可一击。 说实话,中国的教育的确有缺陷。学校是个好地方,它能让我们在一个大集体小社会中成长,遭受苦难,慢慢磨练,快乐学习,但是现在的学校,也不如此,学校的社会风气太重,很多学生已无法快乐成长,无法快乐学习。正确的成长是该有的,不正确的成长是应该被抹杀的,可是学校却恰恰相反。私塾制教育好啊,它是一个能让人快乐学习的好方式,但是我也想过,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这样的教育,那么他将不会成长,他永远融入不到大社会中去。 学校教育与新式私塾教育,方式方法恰恰相反,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怎样能够让两者融入一起。我希望在将来我的孩子出生时,它的学校是纯洁的,充满光明的,里面的学生都快乐活泼,充满智慧,每天快乐的学习,在集体学习中成长,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