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论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要注重幼儿的音乐培养,要求教师运用正确适当地方法,理论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力,使其在音乐的熏陶下愉快的成长 .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强弱的感受能力。 二、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三、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论文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对人类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非语言艺术。离开了音乐,人类就会变的索然无味。匈牙利著名音乐大师柯达伊说过:音乐是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好的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自信心。而不健康的音乐则会腐蚀人们的灵魂。因此他主张应从小注意音乐教育,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就要开始。而幼儿园中,小班尤为关键,若教育方法不得当,会为以后的能力培养带来障碍。 我从事小班教育多年,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做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音乐强弱感受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于音乐的掌握更是肤浅。而要幼儿理解和掌握住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则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儿平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声音让幼儿从有明显对比的声音中去领会和分辨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平常接触也较多,所以幼儿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日常生活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而让幼儿从小动物的叫声中去辨别,体会音的强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歌唱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中,许多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举出许多例子进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声最强,小花猫的“喵喵”叫声弱,小鸭子的“嘎嘎”叫声强,小鸡的“叽叽”叫声弱,同时还有幼儿能说出:妈妈哄小弟弟睡觉的声音弱,而爸爸发脾气时的声音强。 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奇妙动听且强弱有异。譬如雷声和雨声幼儿很熟悉,而两者之间的对比很明显。我就让幼儿在有雷有雨的天气里,注意去倾听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声和雨声录下来,让幼儿边听边模仿,最后让幼儿 说出不同的地方。幼儿们有的说:雷的声音大,雨的声音小。有的说:雷声重象打鼓,雨声轻象弹琴。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强和弱,让他们比赛看谁模仿雷,雨声最象。顿时课堂上发出的“轰轰……”雷声和轻轻发出的“哗哗……”“沙沙……”的雨声响成了一片。 由于注重了让幼儿从熟悉的声音中去辨别声音的强弱,现在我班小朋友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基本上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2.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音乐教育应该使儿童在音乐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构成音乐的要素很多,其中节奏和音准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材料进行节奏和音高、音准的训练。 首先运用奥尔卡的理论,运用节奏读法来认识节奏型,结合语言,动作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每节音乐活动前,我都会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适于小班幼儿来读唱的节奏型。如 **∣***∣** **等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进行练习,并要求边拍节奏边读唱出来。有时老师先示范,幼儿模仿,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起来尝试拍节奏练习。这样既训练了节奏,又学会了打拍。同时老师还用手势协助演唱歌曲,用体态律动去精心设计练习和游戏,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音乐的气氛,使幼儿在有计划的活动或游戏中发展视觉和听觉,增强节奏感。其次音准方面。我在幼儿唱歌时尽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歌唱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或利用实物图片操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动之前,让幼儿随着琴声站起来练声,从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训练幼儿的听觉和音准能力。这样幼儿对歌词熟了,节奏也掌握了,音准自然也提高了。现在幼儿已经能随琴声进行“c’-b’”的各音高度的练唱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大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两只小鸟》中有几个稍高的音幼儿也能唱的相当准确了。 3.培养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音乐欣赏就是让幼儿去体味,感受音乐的美。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也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一开始训练时,让幼儿先听一些节奏感明显,曲调欢快的小曲子,既简短又易听,让幼儿去体味,去想象。并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听过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会想到什么? 幼儿会把自己听后的感觉说出来。尽管说得不够完美,但也有点意思。一遍听不出来,可反复多次的听。这样几遍下来,幼儿也能说出点眉目来了。同时在这其中,老师的语言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幼儿刚接触欣赏,听不出所以然时,老师就启发引导幼儿往主题上去想象。例如音乐欣赏《苹果丰收》的教学,我首先让幼儿安静,专心的欣赏歌曲,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作品的兴趣。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两遍,当欣赏到第三遍时,有的幼儿就开始随音乐手舞足蹈了,这时音乐停下来,让幼儿想象一个自己刚才听到的音乐的情景,并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现。再加上老师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许多幼儿想到了农民伯伯庄稼丰收的场景。王鹏杰小朋友还想到了新疆的葡萄丰收。再来欣赏时,幼儿就能领悟到音乐中欢快的气氛了。 我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了解到音乐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进行发挥。 在进行歌表演《春天》的教学时,我先不急着教歌词,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出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可以自由讨论。稍后才请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用已有的知识和优美的词句描绘出来,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春天。等到幼儿说得差不多时,才把歌词展现出来,让幼儿听一听歌里唱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春天有何差异,使他们去享受想象后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 幼儿有着非常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着想象力的丰富而提高。韵律活动《我的小手》曲调欢快,内容简短,适于幼儿填词创编歌曲。我就用语言进行提示,让幼儿在原有歌词小手拍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去创编出小手除了拍,还能做的事情,充分去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先后编出小手能干的动作: 拉,提,摸,擦,搓等,并把这些自己创编的动作愉快的进行歌表演,使幼儿充分地体验到创造成功后的欢乐。 以上是我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几点经验体会,其实音乐的的能力包括很多,而幼儿本身的音乐潜力也取之不尽的,只有平时教师运用正确地方法,理论的指导,实践的训练,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力,使幼儿在创设的音乐环境中,在音乐的不断熏陶下健康、愉快的成长。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摘 要】幼师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幼师音乐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针对幼师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本文针对幼师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三方面入手,加强幼师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演唱能力 弹奏能力 自弹自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79-01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师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园,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合格幼儿教师,是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所以,在我们针对幼师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音乐教学中,加强幼师音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三方面入手,以加强培养幼师生的音乐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1.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与视唱练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美妙的声音是从科学的发声练习中获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视唱练耳。那么,应怎样训练呢?一是发声训练从长音开始,让学生体验发音位置和发声技巧。二是视唱练耳从小二度开始,边听边唱,培养学生心中音程的概念。 2.指导学生看谱视唱,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唱歌 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调号、拍号和表情术语。其次,帮助学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反复记号、装饰音及各种速度、力度记号和主要节奏型,这对于学生唱好歌曲十分重要,然后才可以准确无误地演唱。 3.课堂学习结合课外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试用柔声、轻声开始学唱,逐步学会气息控制,头腔共鸣,使音色自然统一,声音圆润、优美,加强音高。课后可以听自己的录音,通过分析辨别,找到并认定哪种唱法最好,练习中要加强正确地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训练,去选择最美的声音。 二 加强学生的弹奏能力 1.分手视奏与单手视奏 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师生,手上没有完善的控制能力。视奏时,先左右手分开弹,熟悉之后,再合起来弹;也可以培养他们一目十行、十指并动的双手视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先用较方便的指法弹奏旋律,建立旋律音响印象,再用谱中规定的指法反复练习,以增强十指的适应性。 2.多看谱、少看手 在练习中学生由于不熟悉键盘,往往是顾了看手就顾不了看谱,有时只看了两三个音就急于低头看键盘,乐曲弹得断断续续,有的干脆把曲子背会再弹,这些都不利于提高视奏能力。正确的方法是多看谱,少看手,甚至不看手,最后养成看谱弹奏的习惯。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谱子规定的指法弹奏,做到眼睛看谱、耳朵听音、手指按指法找到要弹的音,只有这样手、眼、脑并用,边弹边唱,达到脑、眼、手、口各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 3.注重技巧练习 很多学生在练琴时,都忽视了技巧练习,一坐在凳子上就开始弹奏乐曲,不进行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巧的练习。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一上课就急于回乐曲,且很有表现欲望,但一旦叫其回练习曲就傻了眼,有的根本忘了练,这是不可取的。应先练好基本技巧练习,乐曲可以暂时放一放,技巧练习是每天练琴的必修课,它就像唱歌前的练声一样,由浅入深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活动手指关节,熟悉键盘,让练琴者进入练琴状态。对于幼师生来说,手指要灵活用力,富有弹性;手腕、手臂要放松,自然,这些主要都是通过技巧练习来完成的。 三 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是指边弹边唱,具体而言它是歌唱、弹奏与和声三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演唱和演奏是形诸于作的“台上演员”,和声是幕后英雄,它在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弹自唱是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范唱形式。幼师生人人都得学会自弹自唱,这也是幼师生的一项基本功,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经常要用到它。它一般用于教唱新歌前后,在教唱新歌前,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演唱新歌的欲望。在学会新歌后主要让学生有一个对比,巩固掌握歌曲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完整歌曲的方法,自弹自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歌曲,练习弹唱才能在课堂上熟练自如地边弹边唱,避免手口不一,眼神呆板的弹唱习惯。 总之,不仅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挖掘学生的智力,锻炼他们的才智,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才会是高规格质量的学生,她(他)们才会不断地规划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未来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任,掌握好演唱能力、弹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发挥自身更大的音乐表现力,就需要学生自身多练、多唱、多弹,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庞远燕〕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以下是一篇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对其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却重视得不够。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本文将就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论文关键词: 音乐教育 幼儿情感 发展 社会化
如今的幼儿都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而新世纪既是多姿多彩,又是充满挑战,如何塑造一个个生理和心理健全的人才步入新世纪呢?众所周知,在人类的智商(IQ)之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情商(EQ)的生命科学参照元素。研究:证明:情商智商显得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幸福等,它主宰着社会的未来。情商的培养可说是如今的热门话题。在幼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幼儿教师也都形成了共识。“幼儿的世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发展幼儿高尚、健康、美好的情感。
一、关于情感人从呱呱坠地就有了情感的萌芽,这为不少心理学家对情感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所证明。
如有人在婴儿出生10分钟左右,用五官与人脸模样相同地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相当不同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完全不同地配置的图形以及只有脸的轮廓而无五官的图形,共四种刺激,分别慢慢地在新生儿眼前移动,结果发现新生儿会转动头部跟踪注视图形,从所测量转动的角度来看,婴儿对正常的人脸图形跟踪注视的角度最大,这说明婴儿在出生之后的几分钟,就有认人的知觉活动。这种认人的知觉,可以认为是个体依恋和归属感的萌芽。
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由机体需要占优势,冲动性大,稳定性差,发展为情绪状态的多样化,意识性和主动性逐渐增长,道德感和审美感萌芽,最后到幼儿阶段的情绪生活的社会化,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活动感等高级情感开始逐步发展。为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在幼儿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幼儿通过意志去控制情感,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陶冶,即以情感来疏导情感,以情感来调节情感,以情感来战胜情感。而音乐艺术教育特别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培养、发展。
二、音乐对情感作用的心理机制。
美学家苏姗·朗格说“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一个忽视艺术教育的社会等于是使自己的情感陷入无形式的混乱状态。”幼儿音乐教育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价手段之一,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情感是各类艺术共有的特征。但各类造型为主的艺术所描写的内容本身并不是感情,而是描绘各种具体形象,通过人的主观联想来唤起情感,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而音乐艺术则不同,它以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表达内心的种种感情。这种呈现形式的过程,就表达了音乐的内容,内容即表达了情感。在音乐艺术里,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不是音乐艺术的外壳,而是艺术手段本身。它不是走向概念的桥,而是自由联想的起点。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的乐音,本身便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材料。它们引起听觉,唤起人的情感。
在音乐艺术中,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节奏快慢、音的高低、和声的开发与密集、配器的乐器使用等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对人的情感提供了种种客观音响基础。人 情感受到各种音响刺激后,情绪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情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
那么,如何让幼儿音乐教育更好地培养、发展幼儿的情感呢?
三、通过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幼儿依恋感的发展心理学家用依恋作为个体生命早期与照料者的情节连结。
依恋感源于婴儿的安全、归属需要,是一种爱的情感表现,它最突出地表现为母子间的依恋需要。它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相互依恋关系。当孩子从个体的家庭跨入幼儿园的集体时,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并离开了已建立依恋关系的看护人,此时的幼儿会以反抗、紧张、恐惧等表现对待与其亲人的分离。如何尽快地将幼儿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老师身上,使其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老师可利用音乐的魅力。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老师还不了解,老师可从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入手,与其产生交流的话题,继而利用动画片中的主题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西游记》的主题歌等,使他愿意与老师交流,渐渐地与老师建立情感,并将依恋对象转移到老师身上。在对老师有了依恋后,要建立与小伙伴之间的依恋。
一首《你好!朋友》,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认识新伙伴,寻找自己喜爱的伙伴,并通过拉拉手,相互拥抱等动作密切之间的关系;又如幼儿都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歌曲《小鸡小鸭》,让幼儿扮演小鸡、小鸭,在一边歌唱一边表演中,感受小鸡小鸭在一起的愉快情绪,进而领悟到自己和小朋友在一起,也象小鸡小鸭那样愉快友好地说话、游戏,而逐步建立起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幼儿在对老师和伙伴产生依恋的同时,对他的新环境也需要产生依恋。老师可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音乐营造适合幼儿心绪的环境,让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如幼儿刚入园时,新奇的玩具对他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让其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自己的亲人,可是到了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哭声就像会传染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地响起。老师在吃午饭的时候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在睡午觉时播放安静柔和的摇篮曲,有些幼儿在家就经常听音乐,或许老师播放的音乐中就有他熟悉的音乐,此时让他感到了一种依托,抚慰了他不安的心。如果老师播放的音乐没有幼儿熟悉的,此时他会感受到一种新异的刺激,让他暂时忘却那份离家的伤感,且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地重复播放这些音乐,渐渐地幼儿会对不同的音乐营造的不同环境产生依恋,从而可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让幼儿依恋感健康地发展。
2、 幼儿情感和移情的发展同情感,又称同情心,是指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并以其行动加以关怀、体贴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移情。
只有具有移情经验的人才会产生同情。因此,同情和移情是助人为乐的情感基础。人类的同情心是人们作出公益行为的心理条件。从小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发展他们的移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的生活中,除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外,音乐作品最能让幼儿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幼儿的同情感。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学中,当我唱完一遍后,孩子们有的说:“陆老师,我听了很感动。”
有的说:“老师,我听了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孩子们都有诸如此类的感受。当孩子们自己演唱这首歌时,一个个脸上都表现出非常难过的表情。此时的孩子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又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礼》时。孩子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沉重,不欢快,所想到的都是不愉快的事,继而引出主题——洋娃娃的葬礼,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太可怜了;太悲伤了……同样在欣赏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孩子们在赞叹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同时,对二小的牺牲怀着深深的惋惜。在这些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同情心渐渐地得到了发展,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现。有时一个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就会主动地走到他的面前,关心地询问:“你怎么了?”有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会马上扶起他,并用手帮他抚摩摔疼的地方。这些日常小事都表明了幼儿的同情心已有所发展了,其中不乏音乐教育起的作用。
3、 幼儿兴趣和理智感的发展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究世界的心理倾向。
它是带有先天性的情绪状态,着名的知觉专家吉布森指出:早期婴儿知觉和注意指引的行为在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婴儿的好奇心是感情动机的因子,是人类重要的本能。
幼儿从出生起,兴趣就以机体的功能表现出来。他们除了睡觉和身体不适外,幼儿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由兴趣——这种基本情绪所激起和指引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例都证明对音乐的爱好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扑冀式飞机的人就是对音乐和机械都有研究的画家达·芬奇。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论述了音乐促进智力的作用:“失去音乐的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甚至还会影响智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音乐作为他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他不但喜爱音乐,而且将音乐作为和科学互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继而影响、扩大到幼儿对周围诸多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幼儿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以及歌曲中歌词内容的表达,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利用音乐本身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不乏是一种好手段。比如中班的打击乐《小燕子》,是一首单三步曲式结构的乐曲。先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优美与欢快,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听辩出乐曲前后两段与中间一段的对比,旋律的优美与活泼的对比,节奏变化的对比,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加之动作表演的变化,孩子们对这首乐曲印象特别深。再如许多幼儿歌曲的内容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幼儿的兴趣就特别高。《小老鼠上灯台》原是一首来自民间的童谣,改编成歌曲后,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来扮演小老鼠,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充当灯台,每演唱一次就换一个灯台的位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且表演得有声有色。
音乐本身让幼儿充满了好奇,音乐是听觉艺术,而幼儿天生就对各种声音怀有好奇,音乐中的强弱、高低、快慢,节奏类型的多样,音符千变万化的组合,以及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等等都吸引着幼儿,激发幼儿去探索这神奇、奥妙的音乐世界,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受快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就是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生活中的回音,幼儿在歌唱弱音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并让幼儿聆听自己演唱的效果,孩子们都说好听极了,真像山谷回音!《高人和矮人》通过高低音区的对比,让幼儿在听觉上分辨高音区和低音区,训练幼儿听觉的灵敏性,孩子们在高音区扮演高人,在低音区扮演矮人,音高的变化控制着孩子的扮演行为,孩子的兴趣很浓。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适时地提供幼儿以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如在游戏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中,孩子们边唱边聆听一些乐器的音响,感受不同的乐器奇妙表现,并知道了乐器的名称,了解了乐器的性能,激发了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室的音乐区投放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为音乐配上节奏,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表现的动物形象大胆地配节奏,如表现马儿奔跑的节奏,孩子们通过讨论最后决定为:××× ××× |××× ×××渐渐地他们还会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如给大雨配上铃鼓,给小雨配上碰铃等,这说明孩子们在充分探索自己手中的乐器。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促进幼儿理智的发展。
4、 幼儿美感的发展幼儿的美感是建立在幼儿不断地获得快乐的基础上的。
快乐是幼儿最基本的肯定情绪之一,它在幼儿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快乐使幼儿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对他健康的个性成长极为重要。在快乐中包含着力量、魄力和信心的 体验。幼儿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从小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幼儿快乐情绪的来源是需要的满足。在可能的条件下,要给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使幼儿能生活在温暖和关怀的环境中,给予幼儿欢乐的童年生活。幼儿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歌唱、律动、歌表演、舞蹈、游戏、打击乐和欣赏,能给幼儿的音乐活动带来极大的满足,获得莫大的快乐。比如音乐游戏《小兔和大灰狼》,当小朋友听着小兔的音乐由一个邀请到全班的小朋友时,孩子们感受到大家一起游戏的快乐,可是当大灰狼音乐响起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变成各种各样大灰狼不爱吃的树、花、草、石头、木头等的快乐,以显示他们的聪明、机智,而当大灰狼左瞧右瞧找不到任何小兔,只好饿着肚子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孩子们的快乐达到了高潮——快乐的欢呼!当孩子们学会歌曲、舞蹈、歌表演的时候,并经常在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非常自信地站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快乐和自信。这种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蕴涵着一种力量和魄力。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才对美的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征的体验,它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二是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所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种美感在婴幼儿期,就有萌芽。加登纳认为:在两岁的早期,婴儿感受生活便出现了一种倾向,把世界分为好与坏、快乐与痛苦。他还认为,幼儿与艺术有一种图书的亲缘关系。“我相信那种认为所有正常儿童都有基本艺术倾向的看法是一种有效而有用的看法。”幼儿对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初步的欣赏能力,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益提高。而音乐美本身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反映,在《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凡音之心,内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幼儿会为音乐所喜而喜,所悲而悲,所怒而怒,在多种情绪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如歌舞剧《小熊请客》。孩子们非常憎恨那只又懒又贪吃的狐狸,他们喜欢好客聪明的小熊,爱憎分明的小鸡、小狗、小猫。在表演时,从孩子们的歌唱、动作、表情上旧能体会到孩子们的爱憎。
尤其是一些名曲的欣赏,如舒曼的《梦幻曲》、圣桑的动物狂欢组曲中的《序曲与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等,孩子们听了说,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啊!同时孩子还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的说这首歌好听,有的说那首歌好听,还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呢!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演奏中,一开始,孩子们都拼命打击自己的乐器,结果有的孩子说了,一点都不好听,吵死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讨论,一致认为打击乐器应该有控制地敲击,相互配合,这样合奏起来才好听,又通过反复的实践,孩子们都有意识地合作着敲击,最后孩子们都感到了一种合作的美。音乐不仅给了孩子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孩子美的鉴赏力,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音乐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情感上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尽管如此,人类的情感内涵相当丰富,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决不能囊括其所有,但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音乐本身所特有的优势,结合其他艺术手段,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梅忡荪 着:《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张肖虎 着:《音乐教育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许卓娅 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晋瑗 着:《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徐民奇 周小静 编着:《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曹日昌 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7、陈帼眉 编:《学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声乐教学的特点是经验性和师承性,几乎对所有人而言,声音训练的原则都是相同的。但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因素和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而且儿童的声音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照搬成年人的训练方法。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歌唱能力,解决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了下自己的看法。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没有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
教师为了能尽快的将儿童引入到学习声乐的轨道中来,在这个阶段,往往灌输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共鸣、打开、气息、位置等,儿童会感到不知所措、非常的茫然,这种没有针对儿童自身特点的教学,是应该摒弃的。
(二)对儿童声乐训练要求标准过高
声乐演唱有很多基础性的要求,一些教师认为教会儿童越多的知识,才能促进儿童的进步,但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一会要求情感和共鸣,一会又要求吐字和呼吸,这样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儿童常常是顾此失彼,结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对气息过早的强调
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气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气息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气息过早的要求,就会过多的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就呼和吸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形成了负担,这样反而对演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儿童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熟悉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儿童通过获得技能,学会发声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大脑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和身体的生长。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对儿童形成个性和发育智力,意义都非常重大。儿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感知觉系统以及身体,都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时期,而随着儿童逐渐成熟的心理因素和身体发育,可循序渐进的培养其技能及各个方面的知识。
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在增长,而到了成年,会逐渐的降低这种听觉能力,主要是丧失了高频部分的听力。通过相关测试证实,在婴幼儿阶段,人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并不比成人差,甚至还能向低频范围的敏锐度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听觉艺术方面,应比成人优越,而这一点,也被音乐实践教学所证实。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讲,从婴儿、幼儿到少儿阶段,儿童的发生器官都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其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充分的考虑,要合理灵活并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依照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1.引导儿童歌唱的兴趣
喜欢歌唱,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而兴趣又是最好老师,但当儿童真正开始学习声乐歌唱时,效果会和期望值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儿童能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往往必须具备多个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坚持唱歌练习,离成功还相差甚远,如果按照既有的教学模式,儿童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是有数的,所以针对儿童的.训练,家长应和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应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那些业余学习唱歌的儿童,其训练方式,不应采用音乐学院的正规的模式。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和枯燥的发生练习,都会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兴趣荡然无存,所以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兴趣 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应尽的责任。
2.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儿童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反复的强化和严格的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关键性的时期,而这个阶段,就是幼儿和小学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改造习惯的时期。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声乐教学,就是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
3.训练儿童声乐的美感
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及训练声音的美感,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就是美感。美感紧密联系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直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从自己所从事的朗诵、舞蹈、美术及歌唱等艺术表演中,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获得美感。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而音色是声音个性的体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展儿童歌唱的个性,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这要胜于对机械的技巧训练。因为儿童不同的个性,表达歌曲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不能简单的用错误或者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评判。
三、结语
在儿童声乐教学这个领域,不管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认识、解决和探索,不断反思在教学中的一些观念、习惯和教法。对于那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应不断的探讨和学习儿童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论,通过深入专研,顺利完成将来的教育工作,为儿童声乐学习取得好的成就,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开始端,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比传授专业知识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受到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声乐时表现出兴趣不高,爱好不明显等突出问题,这使得幼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兴趣激发策略。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应用“寓教于乐”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声乐教学质量提升中意义重大。
一、以境引趣、重视课堂气氛营造
在幼儿声乐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声乐课堂学习的状态不难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声乐教学课堂的1/3时间内幼儿是出于“自我世界”的学习状态中。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包括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为幼儿阶段自身的原因,该年龄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课堂容易走神。另一方面,当前幼儿声乐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符合幼儿阶段的学习心理特点。这两方面原因将造成难以营造良好的幼儿声乐教学课堂气氛,难以让幼儿感受到声乐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因而,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物理氛围、心理环境以及学习气氛等等。比如,幼儿声乐老师可通过教师合理布置为幼儿声乐实际教学提供教学活动所需的素材与场地等,幼儿便可依据自身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声乐教学内容,从而在轻松地教学环境下欢乐地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幼儿老师在开展幼儿声乐教学时还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图案锁,从而捕捉到更多的学习快乐,从而更有效地塑造自身声乐学习信心。在当前幼儿声乐教学中,游戏教学被大范围深入应用,幼儿声乐老师可积极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表达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此外,在营造幼儿声乐教学气氛时应注重营造更具针对性、多边形的教学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更多的声乐知识。比如,幼儿在声乐训练时,家长们可一同训练,并积极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关于声乐的部分话题,以便幼儿能够感受到声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提升声乐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注重把握最佳时间,先声夺人
据科学科研发现,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教学时间可谓是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想要提升幼儿声乐教学效率与质量,深入推广“寓教于乐”教学策略,幼儿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前二十分钟,并应将幼儿声乐教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放在这段黄金时间内,以确保学生在精力最为集中的状态下掌握最为关键的知识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预留充足的缓冲时间,科学设置教学进度。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应用呢“寓教于乐”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处理好新知识教学与学生思考间的关系。特别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而言,幼儿对部分声乐新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通常需要更长的接受时间,这必然要求老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应预留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在幼儿声乐教学时,应注重先声夺人,这要求老师在声乐教学开展活动中在课堂起先的五分钟安排更具趣味性的声乐教学内容,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后续的声乐教学活动打下夯实基础。此外,课外活动也是幼儿声乐教学的宝贵时间,在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要求老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应用“寓教于乐”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因而,在春天或者秋天气候相对理想的季节,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三、找对方法,激发幼儿声乐学习兴趣
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应用“寓教于乐”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幼儿声乐学习兴趣。因而,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应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并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以达到幼儿声乐教学目标。同时,幼师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还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可千篇一律,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与爱好,提升幼儿声乐教学质量。在实际幼儿声乐教学中,幼儿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摸索实际生活中不同事物间的关系,并深入应用于幼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因幼儿阶段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正确认识新事物,这更突出了老师在幼儿认知中的引导作用,以保持幼儿旺盛的好奇心。同时,在幼儿声乐学习中还应该积极解答幼儿在实际学习中所可能碰到的各种学习问题与困难,以引导学生能够更正确地认知实际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另外,在幼儿声乐教学活动中,音乐老师还应该做好声乐学习榜样作用,突出榜样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为高效地培养幼儿的声乐学习态度与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在幼儿声乐教学活动中深入应用“寓教于乐”教学策略,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积极性。幼儿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抓住黄金教学时间,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以境引趣,真正达到推广“寓教于乐”教学方法,从而为幼儿声乐教学质量提升营造宝贵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莹,王华伟.软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2015,(01):50-51.
[2]薛洁茹.幼儿声乐教学中的寓教于乐[J].黄河之声,2015,(24):44.
[3]潘妍伶.论寓教于乐教学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25):206.
目前,社会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不计其数,这类机构中,音乐学习往往都比较传统,即凭借老师的经验和感觉,儿童声乐教学更是如此,教与学的双方常常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程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一项。许多教育机构开始研发这类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并推向市场,例如:古筝、钢琴、尤克里里、非洲鼓等都已开始应用于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在这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儿童声乐启蒙课程也应运而生,并给我们的儿童声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完成了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声乐课教学始终保持在教师“弹”学生“唱”,教师“唱”学生“模仿”的状态。对演唱的声音技巧、歌曲内容的理解等都是以心口相传的授课方式进行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声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受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儿童声乐教育并没有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多媒体软件课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时代相接轨的触屏系统让课堂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智能生活。软件中的表演示范视频、K歌模式、乐理讲解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现在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并集合生理、心理、语言、表演、体态、音响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学科。在声乐学习中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这种美与快乐还包括环境的布置,学习中除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儿童提供练唱环境和舞台实践环境。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儿童学会学习、应用、创新才是当代声乐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狭窄的音乐技能转向多学科结合的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者。此类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从主要为教师示范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工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儿童声乐教学强调儿童声乐基础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上课内容辅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儿童声音音准、技巧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然而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的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训练之一,其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给听众。多媒体声乐课程软件的开发,系统全面的设计了课程内容,较为合理的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的讲解,每节课还配有热身运动、发声练习等。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设计研发的课程体系“艾范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有162节乐理知识讲解,48节视唱练耳,120节发声和气息练习,76节歌曲解析,48首考级曲目、歌曲MV、热身运动、K歌模式等,每节课都有专业老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这种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儿童学习了专业的声乐演唱,还大大提升了儿童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舞台形象、与伴奏的配合、演唱的肢体语言等综合能力,同时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强化了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开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利用有限的教学手段钢琴、黑板等方式表现,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有些较抽象的问题上,不容易理解透彻。多媒体软件课程与时代同步,采用智能的触屏模式,整合了上课所需的多种教具,如钢琴、节拍器、黑板等。整个内容由动画故事的形式开启讲授,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环节让整个教学生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整节课都是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声乐的美妙。多媒体数字软件课程中的动画技术,不仅解决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理中的抽象内容,练声曲也利用各种辅助技术手段,在屏幕上呈现出模拟键盘,每一条发声练习都配有不同乐器的伴奏模式,利用音色的变化使单调的发声训练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录音技术,让儿童在学习完歌曲后可以进行K歌比赛或录音,并且通过这种录音模式,可以让儿童以听众的角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客观的评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研发,每个章节内容都设计到位,还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讲解,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引进此软件后,具体实施的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教学,过多依赖软件课程内容,按部就班,这样的结果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预期。多媒体软件课程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它只是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课堂。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修养,对声乐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演唱能力,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为教学提供支撑。
(二)注意个体差异的教学
在一些比赛担任评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或者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千篇一律,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应用,更是让教学可能出现复制性,每节课的内容,方法,模式都一样,孩子的演唱,表演也都按照软件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让孩子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所擅长的音乐素质和声乐能力,量体裁衣,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儿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与学习方法。这类软件在儿童声乐大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儿童的年龄、程度、性别等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多媒体软件课程,歌曲、表演等模式都比较有限,教师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歌曲选择、表演等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男生的声乐演唱,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都应选择符合男生男子汉气概的歌曲与肢体动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儿童,避免“复制”性教学,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化的展示。
(三)注意对儿童嗓音的保护
儿童的生理有别于成人,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包括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适度的开发是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但过度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在歌唱时的表现,时常提醒学生不要使劲喊着唱,或大声吼叫,一定要控制声音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适量的训练。研究显示,4—6岁是幼儿期,声带非常稚嫩,音域较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这个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顺其自然的发声。7岁以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刚开始学唱要小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训练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演唱时间不要过长,演唱曲目不要太难。变声期更是要注重对声带的保护,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的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五、结语
在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下应运而生的各类教学软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更好服务的。在软件辅助的同时,还需教师过硬的专业和精心的课程打磨,使才能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享受。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这个不多,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不是属于热门专业,所以这类论文毕竟少,你看能否要的往届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如果要不到,你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论文范文可以看下
2、以美术的要素为纲,遵循幼儿美术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教育活动美术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形象,美术的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整体结合;② 目标有序;③适度新颖;④ 引导思考;⑤活动操作;⑥交往合作。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活动实践中,美术教育往往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原有功能,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比如,我们往往满足于儿童图画内容是否丰富、主题是否鲜明,忽视美术形式的教育,甚至教法不得当,以临摹为手段,因而造成儿童画过早地步人“模式画”的局面。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把线、形、色、构图等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核心,培养儿童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对色彩性质和设计构思表现美的法则的了解和体验。(1)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对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握,始终是整个学前期儿童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我们指导较小的幼儿是从学习线条开始,从涂鸦开始,通过那些杂乱无序的线条,逐渐意识到线条的上、下、长、短,从而出现直线和有弧度的曲线,例如小班美术活动《毛线团》、《汽球》、(11-,鸡吃米》、《草地上的小羊》都是通过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线条的长度(长、短)以及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的,幼儿在练习中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线条美的因素贯彻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去。(2)对色彩性质的了解色彩造型艺术是美术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儿童对色彩反应是强烈的、敏感的,他们具有某些天赋能力,即使如此,对色彩性质的了解,还需教师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开展辨别不同色彩的艺术活动。①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红、黄、蓝开始。如我们设计的《生日蛋糕的烛光》一课题可让幼儿认识红色和黄色,《蓝色的天空和大海》一课题可让幼儿认识蓝色。② 对于黑、白、灰等无彩色的辨别。黑、白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容易辨别,灰色的掌握一般放在大班后期,如:下雨时天色灰朦朦的,有时用灰色做底,色彩的效果会很好。③ 年龄较大的幼儿就应学会辨别冷色和暖色、深色和浅色等。如课题“暖烘烘的太阳”、幼儿会用黄、橙等暖色调,而“寒冷的冬天”则会选用绿、蓝等冷色调。④问色的认识。如花朵、蔬菜、水果几乎都渗透了充盈的色彩,像蕃茄、青椒、西瓜都具有鲜明而透明的颜色,就可以让幼儿认识和描绘。比如:我们的课题“色彩游戏”就是用“陀螺的填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问色的。中班幼儿对颜色已有了基本的定位,我们的课题主要有“阳光下的肥皂泡”、“三棱镜的色彩”、“雨后的彩虹”、“黄昏的太阳”、“春天的花园里”、“拾落叶”、“大海和鱼”、“煎蛋”等等。在幼JLH}期应充分利用儿童本能自发的感情冲动,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颜色、工具、纸张,训练他们使用工具的必要技能,让幼儿在早期就获得丰富的色彩经验和表现潜力的机会。这样的课题设计与实施,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中,实验班的儿童表现出了对各领域共同审美要素的敏感性、情感的丰富性,艺术活动空前地活跃,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他们在其它领域的学习中也表现出色,并能将审美法则及情感融于生活,使班级氛围温馨有序。参考文献[1]杨黎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危机与挑战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03期[2]张建国!410005; 幼儿园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探索 [J];学前教育研究; 2000年05期[3]虞永平;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J];学前教育研究; 2004年05期[4]易晓明; 激活儿童缪斯本性的艺术教育 [J];幼儿教育; 2005年Z2期[5]裘指挥; 来自瑞吉欧理念的思考——关系和谐中建构幼儿教育 [J];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Z1期[6]张金梅; 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01期[7]秦元东,唐淑; 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论陈鹤琴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思想 [J];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06期[8]侯莉敏;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J];学前教育研究; 2006年01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 工作 总结 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 范文 5篇,欢迎阅读与 收藏 。
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1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一眨眼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学期有心酸、成功、有快乐。以下是我园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教学方面:
为了提高幼儿认真学习的兴趣,上课之前我园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制作上课需要的教具和游戏玩具。课堂上我们都会想办法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幼儿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努力的想进步。
安全方面:
幼儿来园时我们都会抚摸幼儿的额头看看是否有发烧现象,如发现幼儿有不对劲的地方便上前询问关心幼儿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时常给幼儿灌输安全意识:不攀爬、不能你追我赶,上下楼梯不拉手、不搭肩。课间活动期间本园两位老师实行跟园防守,时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
家长工作:
三月八号我园展开了“三八”妇女节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到“三八”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婶婶等女性的节日,并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开展亲子的手工活动,活动中看到了幼儿与家长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并且还拉近了家长与我园的距离。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或家长来园接送幼儿时我们可以趁此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反应幼儿最近在园情况并询问家长幼儿在家情况以此更加了解各个幼儿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
存在不足:
尽量组织户外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鼓励个别内向幼儿积极举手发言。星期二我园的开帅小朋友因为我的疏忽与看管不严在楼下玩而导致下巴受伤,在我自责与伤心的同时更让对幼儿的安全引起极大的重视,因此以后为了安全幼儿在园时绝不让每一个幼儿离开老师的视线,危险物品放置幼儿够不着的地方,没收幼儿从家里带“危险”的玩具,比如过尖、过小的玩具等等。
一个学期下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的不足,为了家长以后更加信任的把幼儿交到我手上,我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多向有 经验 的老师请教并学习。
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2
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稳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社区通过为期20天的集中整治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治安学习环境,确保了校园及周边的平安,现将近期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事关重大,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的成果,确保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1、成立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社区综治副主任___为整治小组组长,东街小学副校长___、职业技术学院保卫科科长___为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整治组成员。
2、在春季开展的这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 实施方案 ,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做到任务落实到人。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落实各项工作的 措施 ,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和教职工队伍整顿,强化学生 安全 教育 管理。
三、落实措施,做好重点工作
1、大力整治路边不洁小摊点。部分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每当放学后,学生便团团围住买零食,这些摊点极不卫生,严重影响到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整治和教育,这些不洁小摊贩的售货行为有所收敛。
2、整顿了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在校门口设置了交通警示牌、并严禁停放各类车辆。
3、加大了防火、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工作力度,重点排查了学校楼道、学生宿舍、师生活动场所、实验室等要害部门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万无一失。
4、卫生工作井然有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校认真执行保洁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清洁卫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校关闭了小卖部,加强了学校食堂管理,并加强了学生管理,现在的学校干净整洁,学生卫生习惯良好,无乱扔乱丢乱吐的现象发生。
5、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本身就是周边不良环境的受害者,他们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园干部、学生值日生积极参与了学校的管理,他们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找出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办法。
6、加强了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在专项行动中开展了法制讲座,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进行师生自我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我们会充分运用安全文明创建这一载体,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加强文明建设。教育师生在校做文明者,在社会做文明人,充分发挥法制顾问的职能,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活动,使活动内容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扎根人心,努力创设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3
本学期我园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确立了以创新为主题,以幼儿语言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并以此为主线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改革创新,我园的各项工作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初显了我园特色。
一、面对现实,明确幼儿园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幼儿园特色
今年年初,我园领导组织幼儿园的教职工,认真分析了我园面临着的各项困难:自聘18名人员解决教职工不足问题,却又因自聘人员跳槽造成教职工队伍不稳定;社会上传言幼儿园要变卖等。幼儿园何去何从?我园领导园子组织教职工就此展开讨论,并使教职工形成这样的共识:只要有二幼存在,我们就不能使送孩子来二幼就读的家长失望,不能使孩子在他们各项能力发展最佳的学前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我们要让在二幼就读的孩子感到二幼带给他们的是幸福和成长的快乐。在教职工明确了幼儿园的发展思路后,大家都能积极地朝着打造幼儿园特色的目标努力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共同获得发展以学习教育年活动为契机,促进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围绕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打造幼儿园特色开学初,我园就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幼儿园的 工作计划 ,使大家在对我园提出的“以‘创新’为主题,以‘语言’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的 口号 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开始了我园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我园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新教材的讨论和分析,并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们首先是把一学期的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并划分为几大主题,每选择一个主题,就根据各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绘制好一个网络图,网络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中的内容,也有一些内容是教师根据自己园级的实际提出,还有一些内容是由幼儿生成的。其次,教师们根据每个主题积极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教育环境。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如设置活动区,组织幼儿根据教育主题布置墙饰、布置教育教学活动展版,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图片、文资料、相关的材料等,使幼儿在这种富有教育价值及隐藏一定教育目标的的环境中,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再次,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们根据活动的需要及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家园之窗”、“家园联系手册”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对一些需要家长指导孩子完成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适时的给家长一些建议。
如
(1)建议家长带孩子探讨、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引导孩子收集有关的材料、图片、文资料,指导幼儿观看相关的影碟、电视节目,带幼儿到相应的场所参观、观察。
(2)把孩子的认识、看法、感想用文记录下来,让孩子交给老师。
(3)鼓励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图片、文资料和自己获得的信息拿出来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分享。这样的家园共育,使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也获得了的学习机会。
2、打破原来的园级界限,积极开展幼儿跨园级的晨间体育活动,让幼儿自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器械参加锻炼。
为了激发小朋友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除了开放原有的滑梯、荡椅、秋千、转盘、攀登架、浪桥、蹦蹦床、半月摇、跷跷板、水车、拉力王等大中型玩具外,又制作了滑板车、平衡木、独脚椅、摇滚跷跷板等一批中、小型体育器械,并投放了球类、高跷、废旧轮胎、沙包等器械,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兴趣的小朋友开展活动的需要。晨间活动的改革,是我园教师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它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幼儿的体格,也为幼儿与不同园级的小朋友进行交往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及跨园级的幼儿晨间体育活动以来,我园教师们都觉得,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既突显了“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又满足了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它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参与中,获得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各领域的经验,获得更好的发展。
3、抓好教师们的观念转变,促进教师们的良好成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我园本学期在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提高方面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到湛江第四幼儿园、第二幼儿园、铁路幼儿园参观学习,使教师们开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二是发动教师查找符合本园实际学习需要的资料,并积极尝试组织教师们的业务学习,教师们在参与找学习资料和组织学习中,教育教学观念又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三是继续围绕新教材开展一课三研活动,教师们运用教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开展以上的活动,教师们的观念、能力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教师们不再一成不变的照搬照套教参书,在使用教参书时老师发现,有的设计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新纲要的精神。如:中园科学教育活动“什么沉、什么浮”的活动设计,其中教参书中有一个环节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其设计是由老师往碗里一勺一勺加水,使铁碗沉下去。对这样的设计,老师觉得不能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便改成由幼儿自由地探究怎样使碗沉下去,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的直接经验。
4、重视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我园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使幼儿有的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有游戏的机会、有快乐的时光,也获得了的发展,幼儿园也初步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既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向社会宣传了幼儿园
一个学期来,我园开展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次丰富多采的庆祝“六一” 儿童 节活动、积极参与了教育局举行的主题教育活动观摩、一次大园 毕业 典礼。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家长认可了:我们的孩子不错。确实,在全县的幼儿创意画比赛中,五个特等奖我们幼儿园就占了三个,还获得了四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而三等奖没有我们幼儿园的份。在开展好幼儿丰富多采的活动的同时,我们又积极同电视台联系,电视新闻播放了我们数次的精彩活动,让社会地了解我们幼儿园。
随着我园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今年的家园联系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家长积极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教育中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相应起了一些变化。
(三)切实做好后勤工作,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本学期,我园加强了对后勤工作的研究,要求各岗位的后勤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对一些工作进行 反思 、改革。财务人员能地根据幼儿园的`计划,及时有效地做好财务工作和一些物品的准备,工作的自主性强;炊事人员开发了一些新食谱,探讨改变了一些食物的烹调程序、调味等;资料室管理也探讨了一些管理资料、物品的的 方法 、改革了一些表格;卫生、保健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安全工作基本上为教职工所重视。
二、几点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幼儿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转和应有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我园发展前进的坚强后盾。
2、家长支持使我们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也有更好的发展。
3、领导明确办园思路,富有创新性的工作是打造幼儿园特色的前提。没有领导园子的创新,就没有教职工的创新,就没有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没有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4、团结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奉献,我们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合作,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们克服了幼儿园位置太偏的困难,使幼儿园保持了应有的发展和应有的规模。
三、存在问题
虽然幼儿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园组工作的计划性不强,致使一些工作、活动准备不足;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不强,常出现等领导提出具体的步骤、具体的做法、具体的要求、提醒等;一些教职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行动不多、效果不明显。
四、今后思路
根据我园的实际和存在的不足,我们__年下期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
“一个主题”——以“创新”为主题;
“两个特色”——“特色园”、“特色园级”;
“三项建设”——领导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4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等等、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馈、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园活动的 通知书 ,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来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兴趣园教学活动,使得我们的兴趣园活动更红火!
四、互动交流,电教组工作抓好抓新、
本学期我们的网站版块全面更新,分为家园互动、教坛花絮、红幼风采、艺海拾贝四大项、为了使网站内容能不断的更新,我们全体电教组成员都做了仔细分工,全园的老师也都各自有分工、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义务向网站投稿、我也正是怀着这样的一份心,努力写笔记、写论文,不断上传 文章 、虽然,我只负责家园互动的栏目,但是我同样关心 其它 版块的内容更新、当然,我也深深知道,这学期的网站更新和电教组的工作,我还没有做实在、希望,在下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创佳绩吧!
过去已然过去,新的挑战已经开始、我也深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终身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以往的知识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时候、我要与时惧进、勤奋读书、充实自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常流常新!
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5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提升,成为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人。
一、开展分层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本学期,我园根据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参差不齐的现状,继续推进层级培训,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夯实基础,锻造新生力量
一学期来,我园从基础培训入手,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授课技能、一日带园组织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引,使新教师尽快了解、熟悉教师职业的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流程,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的岗位。
1、基础理论培训
其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如幼儿园的 规章制度 、园风园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家长交谈的艺术等;其二是幼儿园教学基本功培训,如幼儿园一日各环节的组织、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等;其三是文字表达方面,如每周、逐日计划的制定与书写等。
2、基础课型研讨
以一个领域为重点进行培训,借助公开观摩这一平台,引导教师在做和看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如在数学活动中,我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应掌握的数学内容,围绕“一和许多、数的组成分解、相邻数、加减法”等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我们以公开观摩活动为载体,着重就数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准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后的反思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新教师大胆登台亮相,实际操练一节数学活动的组织,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3、一日带园指导
抓好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保证,是教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我们在学期初对每个新教师进行半日活动组织的全程跟踪,侧重了解新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的基本概况;学期期中以过渡环节、活动区环节的组织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随机观察、指导,增强新教师半日组织流程的顺畅性、有序性、条理性;学期末再进行半日活动跟踪,并对一学期来老师的发展情况进行反馈。
(二)适压重担,发挥老教师的中坚作用
幼儿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领头羊起带头作用。作为幼儿园中坚力量的老教师,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其能力开始走向成熟,增强了适应性和应变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正逐步增强,适当、适度、适量地给予一定压力和担子,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潜质,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幼儿园园级教师一老一新的分布现状,我们以迎接一年一度的分级分类验收工作为契机,从半日活动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家长工作的开展、园级教育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要求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指导的随机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园内公开课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园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一月开展两次公开课活动,进行说课和教学,重点砺练其活动设计、说课、组织教学、反思教学等诸多能力,以点带面,促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二、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增强教研工作实效
教研工作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保教工作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园注意捕捉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惑点、问题点,将其衍生为教研内容,以解决问题为主旨,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从常规培养入手,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学期初,我们从老师备课计划及下园指导时发现,三个年龄园的老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如:大、中园的还在重复小园的内容,小园的一些作用违背了幼儿的年龄发展规律有走向枯燥训练的苗头等。因此,我们从“如何培养幼儿书写习惯”这一问题入手,开展了研讨活动。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能力
在以上一系列的实践评析中我们觉得教师们在评价教学活动时更加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评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们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往往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忽视从活动目标整体性入手去探讨整个教学活动价值。尤其是新教师,在每次的公开观摩活动中,我们发现她们虽然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对于怎样评价一个活动、评什么、怎么评仍旧存在不解和疑惑。
借助公开观摩活动这一机会,以公开观摩课为实例,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在活动前,首先组织统一培训使新教师初步明确评课方法,其次提出看课要求,引导教师带着问题看课。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针对目标是否体现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否为目标服务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教研,请各组推出一个发言人进行发言,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增进对评课方法的了解。集体、小组教研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充分发表意见及沟通交流的机会。而这种通过具体事例进行的教研活动,针对性强,主旨明确突出,使教师通过实际演练,增进对评课方式的体验和了解。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园内每项活动的开展和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层级指导,促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主题背景下的科学活动开展是我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围绕我园艺术特色以往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表现的能力,所以幼儿对科学的操作、探索能力有待提高,这促使我们要对课程平衡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均有待通过我们日后的园本教研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精选】幼儿园春季学期园长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 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最新精选5篇
★ 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 幼儿园园长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 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范文四篇
★ 幼儿园园长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2021春季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
★ 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2019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范文3篇合集
★ 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 幼儿园春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一、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 1、讨论学习法 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从这个角度看,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教学中应多采用讨论学习法,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自主地学习,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师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知识互补,达到教学相长。如:"我们的教材中应增加哪些教育内容?这堂课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这样的讨论题目它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答案,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往往效果较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 2、尝试教学法 经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觉得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非常适合幼师教学,它的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先动手后理论,边动手边理论"相吻合。特别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教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比如教法课,传统教法是教师先讲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知识、再结合案例讲解,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充其量背过相关概念、模式,但一到实习还是懵懵懂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先让学生去尝试教学某一课,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该课的优质课录像,在看录像的同时,再讲解涉及到的教法概念,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教法课再也不是苦闷、抽象教学,而是鲜活的、不断生成新目标的教学。 3、幼儿园情景模拟法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她们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幼教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各种从教的能力,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常设计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非常必要,如: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教学中的这种情景教育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又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实践来体验教师的角色。由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园老师,另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再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把教室当作幼儿园活动室,当春天来临时,请小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布置活动室,引导孩子认识春季。夏天到来时,则认识夏季。秋季、冬季来临时则认识秋季、冬季。 4、分类施教法 分类教法是指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加以分类,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及要求,使每类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进入幼师班的学生一般分为四类,以艺术课教学为例:第一类,文化成绩一般或偏下,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一点基础,曾受过短时间的训练,自身条件较好。 对于此类学生重点需要其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并规范其基本技能,利用自身条件的优势,向较专业的方向培养。第二类,文化成绩较好,对艺术课程有一定的爱好,自身条件较差,此类学生重在培养其欣赏水平及教学能力,学习幼师舞蹈为今后进入幼儿园做准备,打基础。第三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自身条件好。此类学生首先得培养她对艺术的兴趣,利用其良好的自身条件,要求深入学习,同时还须与第二类学生一样,为其进入幼儿园,并成为幼师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第四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不感兴趣,自身条件差。此类学生培养其兴趣,要求认真上好每节艺术课,但对要求不高,对音乐绘画都要了解,最重要是培养爱心,对幼儿的一颗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教法还能激发不同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书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笔性帮助学生选择字帖,会很快解决初学书法畏难浮躁的心理,使学生快速进入书法的深入学习。二、设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结构 1、开放性审议课程内容结构 我们在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因为课程自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放和动态更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为此,我院多次到县直实习基地、乡镇部分幼儿园发放各种表格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本校教师多次填列所任课程的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学校汇总后统一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倾听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共同审议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以确定课程内容和可行程度。比如根据幼儿园反映意见,增设了《幼儿文学》课程。在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纳了任课教师的意见,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补充, 选择"基本功训练、不同民族舞蹈、幼儿舞蹈、舞蹈创编、综合活动"5个模块的舞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机构更趋向循序渐进。 2、按照课程内容结构科学分工 参照有关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院目前实际情况,改革艺术课教学"跟班制"为"专项教学制",本着竖不断线,横不缺项的原则,对教材选择、内容设置、课时、教法等进行调整。比如根据舞蹈课程内容结构即舞蹈基训课,民间舞课,幼儿舞蹈课,理论创编课,古典舞课,现代舞课,拉丁舞课,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可找到任课教师,避免过去那种挂一漏万的局面,对强化教学的科学管理,将起到督促作用。这样还有利于合理使用人才,有利于教师一技之长发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某一专项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比如音乐课善于器乐的教师可以单独教学器乐;声乐教师单独教学视唱;用理论水平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任音乐理论课教师。 三、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甚至从没到幼儿园亲自上过课,许多刚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一线实践锻炼的经验也不多,因此,应该让他们到幼儿园与幼儿亲密接触,体验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了解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幼师专业教学的空洞、教条和不切实际。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幼儿园这一实习基地,积极倡导广大教师"与幼儿园零距离接触"。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学前教育系专业教师轮流到幼儿园上课,形成切身体验,增强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二是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面对幼儿正式上课,教师则组织其她学生听课并评议,这样,教法课上形成了"创设情景------给出问题-------讲台试教-------教学实习"的新型模式。使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到"后台的导演"位置,学生从"台下的观众"上升为"台上的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好,学生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是开放的民主的。我们还轮流安排学生到学院幼儿园进行幼儿保育实习,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与实习补助,极大的激发了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口碑,拉动了招生。 四、建设开放性的教学实习基地 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为专业实习搭建的可行性平台。我院幼师专业,在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与实习单位建立了业务协作联系,求得社会相关行业对我校教学的帮助和支持。我院在县直各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经发挥了指导实践教学的功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指导了专业技能,搭建好通往社会的实践之桥,得到学生的好评和珍惜。我们还在本院建设了一处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的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系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逐步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基本能够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以考核标准为落脚点,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真正从教学体系的定位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独立地位。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服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出发,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培养全过程。定期轮流下园实习,熟悉教法及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数比例为1:1左右。使每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迅速适应工作需要。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一、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本学期我们也将多制定些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由于季节的变化,我们也增强了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自信的人更能获得成功,更容易得到幸福。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展,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代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拿我班汪晓秋幼儿来说吧,她胆小害羞,依赖性强,每次老师让作画和数学课做一些练习题时,她就会哭泣:“老师,教教我,我不会。”“老师,我肚子痛。”及至父母送她来园时她就产生不愿上学的情绪,追其原因,是怕作业不会做。新纲要中明显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快乐地上学,在平时的谈话、观察和探索中,我找出了一些有效措施。1、鼓励幼儿施展才能,培养自信心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主要途径,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在一日活动中我首先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接受、力所能及的活动,且对活动的指导恰如其分,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一有进步,给予表扬,碰到困难,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如汪晓秋幼儿画不好时,我鼓励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有时还会手把手地帮她,让她有一些作品的成功感。一段时间下来,她畏难的情绪逐渐减少了。2、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新纲要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与支持的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在每次美术作业后,我总让幼儿进行相互欣赏、自我评价。如:我会说:“你觉得谁的画最好,你的画进步了吗?”幼儿会说:“我觉得我的画很棒。”“今天我很聪明,数学作业难不倒我。”同时幼儿对教师的意见特别重视,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在评价时会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3、开展系列活动,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幼儿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为此,我班设计了“夸一夸”“帮一帮”的活动。利用每天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夸夸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采用教师夸、同伴夸、自己夸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许多幼儿能在同伴的夸奖声中露出自信的微笑。对一些自信较弱的、性格内向的、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幼儿给予帮助和引导。如在操作活动时,有的幼儿拿着操作工具说:“……我不会。”我就会不厌其烦地向他重复操作方法,并把着他的手操作第一步,增强了他重试新活动、向自我挑战的信心。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 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 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 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 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 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 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 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 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 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 ,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 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 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 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 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 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 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 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 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 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 ,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 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 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 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 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 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 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 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 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 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最大的。据 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 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 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 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 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准确、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 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 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 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最佳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 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 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 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 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 。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 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 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 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 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 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 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 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 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 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 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 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 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 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 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 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 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 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 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 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 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 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