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具备广泛应用前景、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且适用于多种肿瘤。
IMvigor010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高危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辅助免疫Ⅲ期临床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组和观察组的D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提示研究失败;但后期通过研究发现MRD是辅助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ctDNA阳性患者可以从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 该研究回顾性地对65名接受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IB-IIIB期)的218份样本进行了CAPP-Seq(188kb,128gene)。65名患者中37例仅进行放化疗,未进行巩固治疗;28名患者放化疗后接受了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治疗。 该研究结果表明,巩固性ICI治疗改善了MRD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ctDNA分析可能有助于指导巩固免疫治疗。 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基础的分子残留病(MRD),有可能有助于选择标准辅助化疗(SOC ACT)获益更多的患者,主要源于ctDNA可能会更准确的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和ACT疗效。我们对GALAXY研究(一项迄今为止最大的监测MRD的观察性研究)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估ctDNA动态变化与短期临床结果和ACT疗效间的相关性。采用个体化的肿瘤检测方法(Signatera )对结直肠癌(CRC)患者进行术后MRD检测。在除外了III期研究(VEGA和ALTAIR)的入组患者后,对余下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无病生存率的分析(6M-DFS)。 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共纳入1365例CRC患者,I期患者116例,II期患者478例,III期患者503例,IV期寡转移可切除患者268例(16%[42/268]接受了新辅助化疗)。 以上结果提示术后MRD阳性患者可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一项由世和基因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多个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ctDNA-MRD前瞻性研究显示:II-III期肺癌患者,手术后ctDNA阳性可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癌症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为肿瘤的非侵入性取样提供了机会。这种"液体活检"允许对DNA进行拷贝数变异、特异性突变以及表观遗传改变的检测,并可以进行病情实时"跟踪",从而指导和改善癌症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与检测肿瘤特异性突变相比,ctDNA在特定基因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具有高度一致的特征,使得ctDNA甲基化检测更广泛地适用于肿瘤的诊断、监测,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判断。因此,ctDNA甲基化检测被认为是癌症诊断和风险评估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凋亡、坏死或分泌产生的DNA片段,是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cell-free DNA,cfDNA)的一部分。健康人群中大部分cfDNA的长度在70~200 bp,但肿瘤患者的ctDNA长度可能为200 bp甚至超过1000 bp。ctDNA含有与其来源肿瘤DNA同样的基因缺陷,如点突变、重排、扩增、微卫星改变、表观遗传修饰等。当肿瘤DNA进入血液时,这些基因缺陷模式在血浆和血清中也可被检测到。 甲基化是DNA的一种重要修饰,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上的过程。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双核苷酸的C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5mC)。人基因组中60%~90%的(CpG)都被甲基化,未甲基化的CpG成簇地组成CpG岛,主要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和外显子区域,长度为300~3 000 bp。靠近或位于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一般会抑制转录,沉默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肿瘤中,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使得抑癌基因沉默和修复基因失活,从而丧失对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也是目前肿瘤甲基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其他基因缺陷模式相比,DNA甲基化作为最早发现的表观修饰途径之一,其异常甲基化模式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特征性的甲基化"指纹"图谱可用于癌症早期诊断与分期、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等。ctDNA甲基化检测在癌症诊疗应用中,基于血液标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实体瘤组织标本的局限性,例如:(1)ctDNA在血液中半衰期短,可以实时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2)可以克服肿瘤组织取样的异质性;(3)重复活检可以追踪肿瘤的克隆演变;(4)可以识别转移性肿瘤。因此,在过去的30年中,DNA甲基化被认为是有希望检测癌症的生物标志物[1]。 一、ctDNA甲基化检测技术方法及研究思路 1.常用检测方法及技术难点: 目前,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研究思路已经比较明确。首先,通过芯片或二代测序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甲基化信号扫描,寻找肿瘤特异的甲基化标志物位点;然后再针对这些位点对ctDNA进行性价比更高的靶向测序,验证标志物性能。虽然研究思路比较清晰,但甲基化检测技术的诸多局限也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一方面,血液ctDNA含量很低,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或中晚期肿瘤有可能达到20 ng/ml。技术上最大的挑战是需要从含有不同数量cfDNA的血液样品中鉴定极少量的ctDNA。另一方面,目前甲基化检测技术基本上均基于亚硫酸氢盐(bisulfite,BS)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C)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U),而甲基化的胞嘧啶(mC)保持不变。目前基于BS的甲基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扩增、测序以及基于杂交的捕获技术[2],其中扩增的应用较广泛。BS处理后未甲基化的C变U,PCR扩增后U配对T,因此扩增后DNA变为富含A和T(AT-rich),与原本具有甲基化修饰的C碱基区分开来。但是,研究发现扩增过程中甲基化状态的DNA(GC含量高)易产生扩增偏好,在文库中富集。所以,需要在高效捕获BS DNA片段的同时,还要保证甲基化信号在扩增过程中均匀放大,不走样。2.近年来研究思路的突破方向: 过去研究多聚焦于单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发现多基因组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DNA甲基化特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甲基化检测逐渐由单基因向多基因组合以及全基因组水平拓展。2017年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定义了147 888块紧密耦合的CpG位点,称为甲基化单倍体块(CpG methylation haplotypes block,MHB)。经过对61个全基因组BS测序数据集进行分析,并使用101个BS测序数据集和637个甲基化芯片数据集进行验证,证实大小为95 bp并含有≥3个CpG位点的MHB在大约170 bp的cfDNA中更容易被检测到。最后使用MHB对59例肺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循环cfDNA进行了评估,发现借助肿瘤特异的MHB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甲基化指纹的准确性,从痕量检测中发现甲基化的组织来源[3]。2017年,通过机器学习对全基因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后,发现了4种常见肿瘤的特异性甲基化分子标志物,包括肺癌19个、结直肠癌6个、乳腺癌15个、肝癌3个。这些标志物能够从正常组织中区分出肿瘤,准确率大于95%。进一步对结直肠癌30例肝转移灶和34例肺转移灶进行无监督分层聚类分析,发现高度组织特异性的甲基化特征可以正确诊断肿瘤起源,诊断正确率分别高达和[4]。与上述研究方法类似,研究人员在大样本肝癌研究中筛选出10个甲基化标志物,建立起血液肝癌的ctDNA甲基化诊断模型。经证实该模型可以区分正常人群、肝病背景(肝炎,肝硬化等)和肝癌患者,并与肝癌的肿瘤负荷、治疗反应和临床分期关联良好,再次证实了ctDNA甲基化检测的临床优势[5]。二、ctDNA甲基化检测的临床应用 1.ctDNA反映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一致特征,可以用于肿瘤诊断: 与DNA突变相比,基因特定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癌症的一致特征,例如,90%的前列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被甲基化[6],96%的乳腺癌中分层蛋白(stratifin,SFN)基因被甲基化[7],同源框蛋白A9(homeoboxA9,HOXA9)基因和锯齿状同源框蛋白1(engrailed homeobox 1,EN1)基因分别在95%和80%的卵巢肿瘤中被甲基化[8],73%的肝细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基因被甲基化[9]。高度一致的甲基化特征使得ctDNA甲基化广泛地适用于肿瘤诊断。用于诊断的商业产品也已经面市,如基于粪便的结直肠癌筛查试验将N-myc下游调节基因4(N-myc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4,NDRG4)与骨形态发生蛋白3(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3,BMP3)基因的甲基化改变与突变检测相结合,在2014年获得了美国FDA批准,是第一个基于DNA甲基化检测的诊断试验[10]。此外,Epi proColon检测分析Septin 9基因的甲基化用于全结直肠癌筛查[11],以及Epi proLung检测分析矮小同源盒蛋白2(short stature homeobox 2,SHOX2)基因甲基化用于肺癌筛查由中国FDA于2015年7月批准[12]。2.ctDNA甲基化检测反映肿瘤负荷变化,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癌症特异性ctDNA甲基化模式可用于定量肿瘤DNA,提供有关肿瘤负荷水平的信息。研究表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基因中位甲基化指数(甲基化的循环CDKN2A/总循环CDKN2A)由术前35%下降为术后[13]。在44%~68%的食管癌患者的肿瘤中检测到APC基因的甲基化[14],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液中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术后肿瘤残余显著相关[15]。除了反映手术后肿瘤负荷的下降,ctDNA甲基化还可以反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目前,大多数转移性恶性肿瘤需要至少3个周期的化疗,然后才能根据常规成像和生物标志物来评估治疗反应。这种延迟使许多患者暴露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下,并延误其他潜在有效的治疗时机。早期检测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结局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规监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来进行。ctDNA甲基化检测反映肿瘤负荷变化的特征使其有望成为监测治疗反应的新方法。一些研究报道了在化疗期间多个时间点使用ctDNA甲基化定量来监测肿瘤动态,例如使用血浆中ctDNA甲基化GSTP1来追踪前列腺癌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在35例接受多西他赛或米托蒽醌治疗的探索性患者队列中,首次化疗后2~38个月(中位数15个月)内血浆甲基化GSTP1水平升高,随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升高,表明血浆甲基化GSTP1可能是较PSA更好的总生存率预测指标[16]。Fackler等[17]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筛选和TCGA数据缩小范围,最终选择了10个基因的甲基化标志物用以区别乳腺癌和健康对照,然后通过追踪使用多西他赛和伊马替尼或卡培他滨治疗的29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上述标志物的甲基化水平,发现治疗1~2周后上述组合甲基化水平降低,患者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无疾病进展。持续追踪观察到在临床疾病进展之前可以检测到ct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此外,血清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和维甲酸受体β2(retinoicacid receptor beta 2,RARB2)基因甲基化水平还被发现能指示肺癌治疗反应[18]。尽管上述研究将ctDNA甲基化降低与肿瘤体积减小相关联,从而评估化疗敏感性,但考虑到血液中ctDNA的半衰期只有2 h,可以提供非常快速的针对肿瘤状态变化的测量,2015年Wang等[19]采取了不同的思路,使用甲基化ctDNA的增加来评估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的程度。结果显示24 h内循环甲基化RASSF1A或APC1的增加与完全/部分化疗响应相关,而治疗后两个标志物没有变化与肿瘤稳定/进展相关。这些ctDNA甲基化变化的不同方向可以通过化疗诱导细胞死亡导致ctDNA的初始水平激增来解释。与升高时间相比,化疗后ctDNA甲基化下降时间的范围从1周到1年不等,这些波动强调了对化疗作出反应时详细表征ctDNA动力学的重要性。3.ctDNA甲基化检测可反映肿瘤的预后、侵袭和复发: 甲基化可以通过沉默调节细胞生长和转移潜能的基因来促进肿瘤进展,还可以反映肿瘤亚型,所以其又与肿瘤预后相关联,许多研究用以指示肿瘤侵袭和复发的可能性。ctDNA甲基化与肿瘤预后的研究中,所选基因在癌症相关过程中功能已知,如细胞增殖,凋亡等,例如胃癌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的甲基化与生存率下降有关,手术后甲基化XAF1患者和非甲基化XAF1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个月和个月[20]。性别决定区Y基因盒17(sexdetermining region Ygene box 17,SOX17)基因通过调节WNT信号传导途径发挥抑瘤作用,其表达抑制能够促进肿瘤发生。两组研究报道了血液中SOX17甲基化与食管癌和胃癌的预后不良有关。在40例食管癌患者队列中,使用包括SOX17等在内的8个基因的启动子和外显子1区的9个CpG甲基化探针用于预测预后,发现SOX17是多变量分析中的独立预后因素[21]。在另一组73例胃癌患者队列中,血清SOX17甲基化与肿瘤分化以及总生存期相关[22]。RARB2是一种视黄酸受体,通常发挥抑瘤作用,其甲基化一直被证明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肺癌预后不良相关[18]。在胃癌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基因术前血清甲基化水平在晚期阶段高于早期阶段,且复发病例术前血清RUNX3甲基化明显高于非复发病例,很可能是由于ctDNA甲基化水平反映了肿瘤负荷。此外,评估血清RUNX3甲基化和CEA可改善对结直肠癌的诊断[23]。综上,ctDNA甲基化能克服现有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的缺点,在临床应用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ctDNA甲基化检测距离真正进入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临床试验中抗肿瘤的疗效评价需要长期随访收集完整的治疗信息和预后信息,目前在临床上存在较大困难。ctDNA甲基化检测应注意样本收集的时间点,如治疗前后对比来评估疗效,甚至治疗全程多时间点依次收集样本来监测病程。 (2)ctDNA在血液中半衰期较短,其甲基化动力学变化应纳入考虑。 (3)技术进步使得检测数万个CpG位点成为可能,但是全基因组ct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对生物信息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诊断效能仍需与其他癌症循环生物标志物进行比较。未来ctDNA甲基化检测可用于癌症个体化实时诊治,包括癌症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
CT-DNA定性是检查是否存在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满意的话,望采纳~~
题目的拟定对于一篇医学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专业的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题目
[1]培养医学影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效果
[2]大学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出版发行
[3]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 报告 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5]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6]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
[7]医学物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8]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示教中应用的研究
[9]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11]医学影像实训教学大型设备拆移、软件处理探讨
[12]现代医学影像科核磁机房施工技术分析——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为例[
[1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核医学科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
[14]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15]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与MR教学分析
[16]SPOC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7]全数字化_线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价值
[1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19]放射测量与防护教材的改革策略
[20]OBE教学理念在《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
[21]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育人质量
[23]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多维度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与技能大赛结合的实践
[25]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科室实习带教 方法 探讨
[26]对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选手辅导的体会
[27]PBL-L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上的应用探索
[2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在普通放射科DR摄影的带教心得
[29]基于TBL与CBL教学法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研究
[3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
[31]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析
[32]基于FPGA的Micro-CT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33]医用模拟人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
[34]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
[35]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在医学影像技术课程 教育 中的应用——以《盆部影像检查技术》为例
[36]20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7]《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38]PBL教学法在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效果
[39]微信辅助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40]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41]医学影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42]基于“医、教、研、赛”四维协同平台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
[43]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
[44]图像增强技术在数字x射线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45]基于视觉优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46]医学影像学导航技术在穿支皮瓣的应用进展
[47]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48]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49]《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50]20_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医论文题目
[1]胁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2]发生学视角下中医肝藏实质探溯
[3]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4]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中肺热病症状及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5]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治疗肺热病遣方用药分析[
[6]“冲气”观与中医学
[7]基于现代文献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8]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9]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meta分析
[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脊髓损伤内治处方分析
[11]中医治未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专家共识
[12]氟骨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3]三子养亲汤加减对肺气虚型尘肺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中的应用研究
[15]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16]中医综合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7]基于“脾肾相关”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8]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
[19]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20]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1]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2]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
[2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沈舒文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24]中药膏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25]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
[27]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
[28]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列腺素E_2和滑膜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
[29]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克罗恩病
[30]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 反思
[31]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研究进展
[32]基于中医理论的智能养生餐厅探析
[33]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34]基于虚实辨证的补泻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35]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失眠的辨证论治
[36]郭志华运用桔梗治疗心衰 经验
[37]谢林运用风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8]基于病历数据的中医临床能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
[39]基于临床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症状组成的文献分析
[40]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 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文章:
★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2)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大专临床医学毕业论文(2)
★ 医学的毕业论文
★ 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2)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医学生的毕业论文3000字怎么写(2)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检验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从某所大型综合性医院8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2岁,平均(±)岁。学历:中专84名(),大专166名(),本科及以上50名()。职称:护士94名(),护师130名(),主管护师76名()。工作年限:1~6年94名(),~12年94名(),~18年65名(),18年以上47名()。
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状况,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时参考的依据,临床护理科研及护理实践的方法等26个有关问题。将问卷发放给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请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内容效度为。然后由笔者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向其讲解填写要求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
2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情况
的临床护理人员知道循证护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仅占(47/300。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4]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或P<);其它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依选用临床参考依据构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为护理常规(,152/300)、专业教材(,104/300)、科学证据[4](,23/300)、医学杂志(,15/300)及专家意见(,6/300)。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常规百分构成比最高,专业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学证据[4]、医学杂志及专家意见较前2项差距较大。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统计显示,只有(23/300)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最可靠、科学的证据,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护理方案。进一步查询原因:工作繁忙占(150/277),新资料缺乏占(57/277),没有条件上网占(19/277),缺乏上网技巧占(11/277),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占(29/277),其它原因占(11/277)。
3讨论
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将循证护理教育深入到临床和继续护理教育中
本次调查显示,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临床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的继续教育,如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等。使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使循证护理在日常护理实践如查房、会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得以应用。实施循证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评价证据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常根据证据的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经验[4]。A级证据级别最高,依次递减,D级级别最低。
遵循科学的证据为病人服务,是循证护理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的根本区别。本调查显示,(152/300)的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护理常规办事,(104/300)按专业教材办事;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专业教材出版周期长,各地区各医院的护理常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现有的科学证据基础上。致使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证据[6]。
调查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背景的护理人员对某些临床参考依据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学历高及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更习惯按专业教材、护理常规办事;只有的护理人员应用了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应用不足,可能与其知识老化、凭经验和直觉护理病人、不知如何获取证据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中专护士对科学证据的应用较好,可能与其工作年限较短、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护理病人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频率较高,促使她们多渠道获取护理新知识等因素有关。
目前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仍然有限,研究结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够充分[7],导致科学证据的'应用范围狭小。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期刊亦较少,仅为(15/300)。实质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识快,统计资料多,可从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实用性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尚可通过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广大护理人员也应根据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结论选题,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证护理得以开展的关键。
成立循证支持小组,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缺乏上网技巧,没有条件上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证护理实践开展不够。因此,挑选一批具有循证能力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支持小组,参与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临床护理人员从事循证护理实践,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循证支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及书籍帮助繁忙的临床护理人员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科学的证据,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分析证据的可应用性,制定出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护理决策,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以普遍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能力,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事更多的循证护理实践,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2008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共69篇毕业论文。
基础工作
在校期间开设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等课程,在实习前进行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开展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把丰富临床思维与提高创新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为做好毕业课题、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开展和论文撰写
由实习基地带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献复习、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准备和完成、资料总结、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指导与修改、论文答辩准备工作等。并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成绩评定办法
系部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亚专业分类,分为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分析化学等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初审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学生也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组。各论文答辩小组委员由医学检验系研究决定,主要由教学基地和医学检验系各亚专业的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小组成员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推理逻辑性及结论情况、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分。
2.结果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部由实习医院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2008届69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62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情况见表1。
论文选题范围的分析
论文选题范围较广,体现专业特色,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亚专业。见表2。
论文成绩分析
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将论文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分布情况见表3。
3.讨论
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表1显示,有62名教师指导2008届69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带1~2名学生。指导教师以副高级职称为主,占。但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每个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而各实习基地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有限,因此大量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也参加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级职称指导教师占。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工作至关重要。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它不仅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表2显示,69篇论文选题范围比较广,涉及医学检验的各亚专业,以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为主,大部分选题能够围绕专业的前沿性、热点性的问题进行选题。但有的学生一味追求前沿问题,而平时对理论性问题钻研不够深入,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有的是已经研究很成熟的问题,缺乏创新;有的选题较大,主题包含2个或多个中心,学生难以把握,导致文章内容重心不明确。
论文成绩
本届69篇毕业论文成绩呈正态分布,优秀论文较少,占;良好比例相对较大,占;中等占。优秀论文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毕业论文经费缺乏。经费问题是目前困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经费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目前学校没有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实验经费全部由实习基地承担。各实习基地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突显。②学生重视不够。学生实习期间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部分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作为任务来完成,应付了事。③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实习基地分布广,各实习基地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指导教师行列,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带教经验,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时缺乏具体的要求,不能具体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问题。
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对下一届的毕业生论文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独立开设,强调设计为主线(包括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等),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实践层次和水平,并且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意义的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
严格把关学生的选题
学生根据选题原则,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后,提出拟做课题的方向或题目,经与指导教师商定与讨论,报所在基地检验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开题的准备。每位学生原则上一人一题,不得重复或相近。
严格把关指导教师资格审查
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主管技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每位教师原则上最多带两名学生。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对于缺乏带教经验的青年教师,由系部聘请科研能力和带教能力强的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课程。
加强对课题实施与进展进行质量监控
系部领导、实习带教教师和学办管理人员亲临实习基地进行中期检查,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论文与其它工作,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实习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协调和解决课题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标本等问题,保证课题顺利完成。此外,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和毕业论文经费的缺乏的矛盾也应向学校反映,以便得到相应的支持。
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在所在实习基地完成后,按照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成文,经指导教师修改和审查后,由实习基地科室领导安排在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再回学校参加正式答辩。预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回校参加正式答辩。毕业论文及原始记录本和课题相关的综述交检验系部审查,严查弄虚作假现象,对有抄袭者给予一定处罚。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建立毕业论文奖励机制
每年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并将每年论文评定成绩反馈给各实习基地,对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表扬。
仅供参考,著作权为原作者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摘要: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1] 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新;[1]同时对直接提高护理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我国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主要起始于70年代末,特别是在80年代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以后,护理科研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具备了科研与写作能力,为今后进行护理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护理学术刊物的出现也对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 1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 临床护理理论方面的研究 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引入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护理概念,并把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于指导临床护理的理论体系如:生命过程护理模式、适应模式、行为系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自理模式及多元文化模式等。[3]这些模式总的特点是突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现了护理观念上的转变。同时把护理程序(包括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各环节。护理程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及普遍应用性,对临床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特别是护理诊断的应用,是护理认识论的飞跃。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进行评估后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方面健康问题的判断,是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的依据,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是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通过的128个护理诊断。[4]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临床护理专科理论方面的研究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经验及进行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专科护理概念。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临床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临床护理的发展,并对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基础护理方面,郝永红等[5]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对传统的静脉外渗处理方法提出疑议。实验结果表明对外渗早期处理应以冷敷为好,用冷敷后局部肿胀消退快,并能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在老年病护理方面,祝梅华等[6]通过研究提出老年人腋温的标准值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的腋温比正常范围低,但其中心体温并不低,不能单纯以测得的腋温并以通常的标准来判定老年人是否发热。建议若腋温超过度,应同时测量直肠温度,以免遗漏发热诊断;在对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方面,姜秀文等[7]通过不同酒精浓度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发现20%浓度的酒精作为湿化剂效果最好。同时指出酒精消泡机理单纯以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的解释是不够全面的,还与形成泡沫物质本身有关,对传统的理论提出挑战;在儿科护理方面,李惠章[8]通过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认为常规方法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到达贲门部,不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而按“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术后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通过实践改变了教科书中的观点。 临床护理技术方面的研究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临床护理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科学实验,对传统的临床护理操作进行改进,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有利于对病人疾病的康复,真正达到促进病人疾病恢复的目的。在留取标本的方法上范丽凤等[9]进行的“留取24小时尿糖定量标本方法改进的研究”,对传统的留尿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留取的尿标本不仅准确性高,程序简化,而且减少了病区因大量留尿而增加的污染机会,同时减少了清洁、消毒尿罐的工作量;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毛秀英等[10]通过对227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手术当日晚拔除尿管,自行排尿成功率97%,说明当日拔除尿管可行,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同时有利于病人的活动与康复。施雁等[11]对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提出采取固定病人术侧肩肘关节的方法,术后6h半卧位,24h后下床活动,与常规严格卧床3d相比,无1例发生电极移位,同时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至3d;在体位护理方面,倪秀华[12]对新生儿肺炎的体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俯卧位后,患儿血中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说明俯卧位优于仰卧位,有助于肺炎的治疗;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患者脱发方面,李丽朝等[13]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头颈部持续冷敷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 临床护理信息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处理速度快,体积小而方便的优点。计算机进入护理领域得到了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14]近几年,护理人员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护理软件。目前已开发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责任制护理中制定护理计划及采集护理病历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病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呼吸机病人营养监测系统;护理诊断系统;护理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护理知识考试题库系统等。这些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护理病人。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方便地获取大量护理信息,促进了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临床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15]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同时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如天津医学院马荫楠等为了解病人遭受应激源侵袭后心理紧张程度与其个性、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疾病等的关系,在该院内外科病人中随机抽样,应用“医院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21例病人进行调查,然后分析结果,以了解每例病人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在临床心理护理研究工作中,护理人员还进行了关于心理护理程序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如解放军85医院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ZUNG编制的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DS和SAS)为临床测试手段,对建构心理护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实验采用护理前后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程序,评估阶段、心理护理诊断阶段、制定目标阶段和措施选择阶段、实施阶段。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忧郁和焦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临床医学新技术、新业务护理配合方面的进展 临床护理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仪器、手段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业务。与之相适应,护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对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配合[1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护理配合[17]等介入性治疗操作,护理人员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的手术配合技巧如一些复杂外科手术的配合:原位心脏移植术[18]、6台器官移植术的护理配合[19]等。在一些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后,护理人员及时总结经验,预防并减少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肝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0]、减影支气管动脉造影与灌注治疗肺癌的护理[21]、伽玛刀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护理[22]等。 2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临床护理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摸索出一套进行护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历史较短,其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等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展望未来,面向21世纪,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树立现代护理观,拓宽临床护理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研究多局限于对疾病的研究,虽有涉及心理、社会方面的研究,但内容少,研究不深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出现,使我们更新了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观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强调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仅限于疾病护理,显然是不能满足科学发展要求的,为适应新的情况,现代临床护理研究范围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 探索新技术应用对护理所提出的新课题 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长期依赖药物或某些人工装置存活(如瓣膜置换、心脏起搏器)等病人护理中的问题;遗传技术及航天环境中人的健康护理问题。 社会护理 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社会保健体系的构成和建立;家庭护理体制;健康人成为病人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建立公众健康指导对预防疾病或慢性病人康复的作用。 精神和心理护理 病人心理变化规律;心理平衡训练与建立;护士(医师)行为对病人心理环境的影响。 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智力和精神)的人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方面的研究;人们的健康概念、寻求健康行为和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 老年病及临终关怀方面的研究 21世纪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病方面的研究还应加强。临终关怀方面虽有研究,但不深入,还应在对患者弥留之日的精神需求及心理偏颇方面进行研究。 加强对临床护理理论的深入研究 在目前引入的一些先进临床护理理论中,有的适合我国国情,有的不适合,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如对护理诊断的研究,应研制出适合于我国临床应用的护理诊断。同时还要注意把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方面的研究,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进行科学论证发展成理论,这样既能丰富临床护理理论又能指导实践。 逐步完善临床护理研究的方法论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临床护理研究要有科学性,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以往的实践中,护理人员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但还是以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较多。临床护理研究可采用临床群体医学研究方法,大力发展前瞻性研究,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手段,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同时还要利用信息为临床护理科研服务,在我国今后要建立护理信息系统的专门机构,建立全国护理信息网,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最新护理信息及学科发展动态,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护理水平的差距。 护理科学研究工作是探索未知的创造性劳动,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动力[24]。临床护理研究对于发展现代护理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信经过广大护理人员的努力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21世纪我国的临床护理学研究将会出现新的飞跃。 致谢 本文承赵静轩主任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单位:王玉玲 秦力君(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护理中心 100853) 参考文献 [1]项学林,王效益主编.护理,知识,更新续篇.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林菊英,金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阎惠中.走自己的路.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7,17(5):22. [4]邹恂主编.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5]郝永红,郑唯强,宋蓓佳,等.静脉外渗后早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0,25(8):369. [6]祝梅华,何中秋,白小英,等.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63. [7]姜秀文,高梅珍,梁景华,等.不同浓度酒精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373. [8]李惠章.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195. [9]范丽凤,徐玉兰,唐兴碧.留取24小时尿糖定量标本方法的改进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1,26(7):300. [10]毛秀英,李兰岑,时淑美,等.妇科腹部术后保留尿管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6. [11]施雁,龚梅芳,王永其.心脏起搏器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54. [12]倪秀华.新生儿肺炎的体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6):336. [13]李丽朝,王美,宁学才.头颈部持续冷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脱发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1):643. [14]沈宗云.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503. [15]计惠民,张琴绵.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2-183. [16]刘秀清,高榆枫,刘萍霞.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的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48. [17]刘萍霞,高玉清,高玉枫,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48. [18]黄淑英.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3,29(1):39. [19]刘正良,刘秋秋.6台器官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454. [20]王金平.肝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82. [21]李荣英.数字减影支气管动脉造影与灌注治疗38例肺癌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0,26(12):661. [22]王勇,邓印辉.伽玛刀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90. [23]沈宁,刘华平主编.内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计划.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4]吕青.护士长在护理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08.
运用移情对脑外科病人实施人文护理摘要】 新世纪的医疗服务有新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移情在脑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护理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移情,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移情,达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提供一些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供写作参考。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癌症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促进健康及减少危险因素。从引起癌症的病因入手,进行预防。不要:吸烟、过量饮酒,吃已发霉的花生和粮食,食用发霉花生榨成的油,吃热烫烟熏食品及过分刺激性食物。少吃:腌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盐类等食品。如火腿、熏肠、熏鱼、午餐肉、炸土豆片等。高脂肪食品,可降低消化道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玻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奶油、人造奶油、黄油、猪油。避免接触:石棉、苯胺染料、苯等致癌物质、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预防感染: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血吸虫等感染。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并提倡生食。如西红柿、深绿色蔬菜(如芹菜、甘蓝,颜色越深,防癌能力越强)、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甘蓝、花椰菜、洋白菜、西兰花、芥菜及萝卜,这类蔬菜最好生食)、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与麦片(可有效预防直肠癌与结肠癌的发生)、葱、姜、蒜(对肠癌、胃癌、肝癌、肺癌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奶(对肠道癌有预防作用)。4)癌症的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筛检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发现浅表和检查方便部位的肿瘤。检查方法主要是手模、镜子照。可以检查口腔、皮肤、皮下、颈部、乳房、外生殖器、肛门等一切可以摸到的部位。腹部检查可在清晨起床前自上而下逐一按摸,按摸时,双腿要屈膝,检查内容主要是有无肿快,有无与平时不一样的状 况和感觉,如有异常可到医院检查。此外,了解一些常见癌症的早期征兆,也可帮助你早期发现癌症。膀胱癌:经常性血尿,但小便不痛,吃药不见效。胃癌:长期心口痛、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呕血、黑便。鼻咽癌:长期鼻塞、并有耳鸣、头痛、流鼻血现象,或伴有单侧性颌下无痛性肿快。食道癌:进食有梗塞感,时有呕吐、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但无其他原因可找。乳腺癌:乳房出现肿快,挤压乳头有血水流出,乳房皮肤粗糙象橘子皮。肝癌:原患有慢性肝炎,右上腹长期刺痛或涨痛,胃口不好。宫颈癌:月经不正常,白带增多且有臭味,同房后阴道常有少量流血。绝经者有不规则无痛性出血。咽喉癌:声音长期嘶哑,吃药也不管用。肺癌:长期吸烟、干咳、痰中带血丝,间歇性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热、恶寒。肠癌:长期便密、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变形,腹部疼痛或摸到肿快,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癌症的自我检查:1、每日:注意大便的习惯有无改变,特别注意大便时有无疼痛感、下坠感,大便的形状是否变细,是否呈柏油色或带血。注意小便时射程是否缩短,有无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无血尿,会阴部有无不适感等。女性观察白带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是否带有腥臭味。2、每月: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检查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小于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肿大淋巴结质地如何,是否固定,有无肿痛,生长的速度。注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痔,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男性注意尿道口处有无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有无易出血的菜花样肿物。3、每年:由专业医师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或参加一次癌症普查。癌症的普查:肿瘤普查或称筛检,其目的是人群中检出患某病的病人。早期发现肿瘤病例主要靠筛检措施。筛检是指用快速的检查、实验或其他方法,将表面健康的人群分为可能患病者(实验阳性)和可能无病者(实验阴性者),对未被识别的疾病的发现提出推断的依据。筛检实验不具有诊断意义。筛检阳性者必须经医师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肿瘤普查包括:1、由医生进行的体格检查。2、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普查。3、B超检查。用于检查腹部肿瘤。4、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此法并已被充分肯定在宫颈癌普查方面的价值。宫颈涂片阳性者宫颈癌的确诊率为%,可疑阳性者确诊率亦近70%。 5、粪便潜血试验,有阳性结果者做纤维胃镜或钡灌肠检查。用来检查消化道肿瘤。6、线胸片或透视,做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肺癌普查的方法。7、对乳腺癌的普查首先由妇女自行检查,发现可疑的病人,由医师进行检查。可采用热图像,乳腺钼靶X线摄影等检查。总之,目前的肿瘤普查方法大多尚不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发现血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随访,积极治疗。3)癌症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对已患癌症患者,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康复率,以及减轻由癌症引起的疼痛。一旦得了癌症,首先需要的是尽快得到治疗,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后的病人需要康复。康复中需要营养支持,需要心理治疗,需要体育锻炼。在肿瘤晚期可能遇到非常严重的疼痛问题,肿瘤科医生会给予专业处理。防癌的日常食物合理饮食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防癌措施,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防癌食物,以下供参考。玉米:其营养价值超过面粉、大米,经常食用能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并癌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玻红薯: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植物纤维、去氢表雄酮,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南瓜:含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还含有钙质和纤维素、色氨酸-P等,可预防肥胖、糖尿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预防癌症的好食品。麦麸:麦麸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含有B族维生素、硒、镁等矿物质,很多植物纤维。有利于防治大肠癌、糖尿并高脂高胆固醇血症、便秘、痔疮等。萝卜及胡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C,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它们具有极好的防癌作用。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矿物质,含硒和丰富的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芦笋:它含有硒和植物纤维等,可用来防治多种癌症。苦瓜:苦瓜的抗癌作用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类奎宁蛋白,能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苦瓜种子中含有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的成分。茄子: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龙葵碱、葫芦素、水苏碱、胆碱等物质,其中龙葵碱和葫芦素被证实具有抗癌作用。大蒜:实验已证实,大蒜素、大蒜辣素对许多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大蒜素还能阻断在体内合成亚硝胺。大蒜富含硒、锗,锗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海带:海带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豆类及豆制品:在豆类中,大豆、豌豆、扁豆、绿豆和刀豆等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百合科(葱、洋葱、蒜等)和十字花科(元白菜、白萝卜、芜菁等)蔬菜:它们含有多量的硫化合物,能够增强肝脏对异物解毒时所需酶的作用,能增强人体预防癌症的效果。绿茶:据国内外广泛研究,认为茶叶,尤其是绿茶具有非常明显的防癌作用。其它:如大枣、山楂、猕猴桃、葡萄、乌梅、大白菜、包心菜、多种海产品等。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 考文献是论著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论文内容的可信程度,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著录格式:序号。作者名。文题。刊名。年,卷:起止页码。 按照国标准规定,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著录;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后面加“等”,或相应的'外文。 举例: 1 蒋代凤,陆应麟,邱宗荫,等。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转移能力差异相关分子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31-534. 2 Obonai T, Mizuguchi M, Takashima S, et al. Developmental and aging changes of Bak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brain. Brain Res,1998,783:167-170. 引用书籍的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卷(册)次。出版者,年份。起止页。或:作者。文题。见(英文用In):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举例: 1 黄国俊,黄孝迈,黄偶鳞,等。 肺癌的治疗(外科治疗)。见:徐昌文,吴善方,孙燕主编。肺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 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著录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只著录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只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和在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内部资料”和“待发表”文章应避免引用,因为这些文献或者可能缺乏科学性,或者难于查找。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内先后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应与文中角码相一致。 ;
望茵茸含有多酚类物质例如槲皮素和硒微量元素。望茵茸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ai和抗溜以及抗肿liu的作用,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还阻止癌细胞转移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望茵茸的药效成分价值超过所有的抗癌物品。
提供一些护理系毕业论文题目,供写作参考。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U/mL和,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1、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以多学科联合为基础,以精品联合精准治疗为特色,打造现代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科覆盖面宽、广,由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构成,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麻醉手术部、ICU等技术一流的部门,在省内率先开展名医门诊、八大常见病多学科合综治疗门诊、还拥有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医技科室及放疗中心力量雄厚,包括湖南省首台PET/CT、64排螺旋CT机、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适型放疗计划系统、适形调强放疗系统、放射治疗验证系统、中部地区首家TOMO、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拥有功能完备、软硬件设施先进的核医学科、放诊科、超声科、内镜诊疗中心、病理科、检验科、药学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相关配套机构及科室。医院以常见肿瘤为重点,在完善常规诊疗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疗为龙头,按病种建立16个治疗中心,倡导规范化、精准化治疗模式。除了开展肿瘤常规治疗,医院开创性的提出了肿瘤整形外科学这一概念,创立了肿瘤整形外科病区,同时还开展了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治疗、核素治疗、干细胞移植、血管移植、射频热疗、介入治疗等先进治疗手段,并面向全国招收肿瘤显微外科培训班,为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出大力;同时还大力发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解决高精尖放疗、穿支皮瓣在肿瘤整形中的应用、基因导向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等技术问题,着重发展腔镜医学,EBUS,GS-TBNA、内科胸腔镜、可直视纤维支气管镜使肿瘤的诊断及镜下治疗位居湖南省前列;目前,医院的外科腔镜微创技术、3D打印手术模型技术、头颈部修复重建术、咽喉部游离和带蒂组织修复术、磁感应热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OMO精准治疗、远程放射治疗等50余项诊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2、肿瘤整形外科:肿瘤整形外科学属于肿瘤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肿瘤外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的理论和技术,是在肿瘤综合治疗(MDT)基础上以有计划的肿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修复重建为特征的外科交叉和边缘学科。肿瘤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是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粘膜、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及其他器官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湖南省肿瘤医院周晓教授是中国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创立者与奠基人,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肿瘤整形外科首任组长。1991年-1992年,周晓教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王炜教授主持工作的整形外科进修。2001年周晓教授在《中国肿瘤杂志》上发表《浅谈肿瘤整形外科学必要性》一文,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概念。2003年7月,湖南省肿瘤医院率先成立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2007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我国的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2013年,周晓教授主编的国内外第一部《肿瘤整形外科学》专著正式出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专业人才主要负责来我院就诊的各专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功能重建与创面修复工作,每年开展各类游离皮瓣手术400余台及其他肿瘤整形外科手术1000余台。3、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卫生部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湖南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专家黎月恒教授任科室顾问,中青年知名肿瘤专家王云启主任医师任科主任。常年开放床位近100余张。该科集传统中医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分子靶向、对症支持及中医特色疗法于一体。多年来在临床、基础理论、治疗法则、单味抗癌中药及制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治疗法则和专方、专药,开创并形成我省单用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科特色,在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淋巴瘤、妇科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救治了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4、临床护理专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博士、护理硕士培养基地,也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硕士培养基地。医院护理系统由53个护理单元组成,其中临床护理单元41个。通过开展心理关怀项目、延续护理、组建俱乐部活动、设立关爱基金救助贫困患者、宁养护理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有效措施,打造身、心、社、灵四位一体护理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服务。开展远程护理会诊新模式,进行网络交流和专题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提升护理专科价值,其中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均与国际接轨。2012年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全国112所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我院为湖南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湖南省PICC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护理系统为湖南医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院校的实习生培养基地。与湖南省医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4所院校以院校合作形式开设肿瘤专科辅修班及造口伤口辅修班,提升护理实习生专科知识,培养岗位需求型毕业生。同时每年接收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见习、硕士生实习工作。2012年-2015年已获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级成果奖3项、市级成果奖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华护理学会研课题1项、省卫计委课题7项、省科技厅课题5项、长沙市科技局课题1项;全院护理人员中,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6人;45人在湖南省护理学会、湖南省医院协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等34个专业委员会任职,其中主任委员5人,副主任委员14人;6人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杂志的编委。5、放疗科:是湖南省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该科,具有全省最大的放疗科研平台——肿瘤放射治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具有博士后流动站。放疗科下辖九个临床科室:头颈放疗科室3个,胸部放疗科室2个,腹部-淋巴瘤放疗科、热放疗病房、日间放疗(病房)中心、放疗综合科各一个。2012年经医院批准又成立10个研究室,即:临床放射物理、临床放射生物、鼻咽癌研究室、立体定向放射(SBRT)、热(综合)放疗、生物靶向调强放射、保乳放疗技术、放射治疗转化、术中放疗、近距离放疗研究室。现拥有7台高性能直线加速器,其中一台是目前省内最顶端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近20套进口治疗计划系统(TPS)、GE公司专用CT模拟定位机等先进设备。基本囊括除质子(重离子)治疗外的临床上需要放疗的疾病。年治疗患者达五千余人。目前正与美国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等合作开展质子治疗相关肿瘤疾病的研究。科里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攻关鼻咽癌课题等,多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等奖项。6、妇瘤科:湖南省重点学科,现拥有五个病区和一个日间治疗中心,正规编制床位295张,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妇瘤专科。妇瘤中心以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基础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科室的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近年来,中心频繁地开展了与国外顶尖癌症研究医疗机构在学术及科研方面交流及互访,如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西北大学、法国居里研究所等,使妇瘤中心在专业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轨。在临床治疗上,中心重视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治疗,注重保护患者的生理及生育功能,尤其在年轻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手术,并有数例成功分娩的案例。腹腔镜下的恶性肿瘤手术居省内领先水平,并且率先开展了外阴癌术后的修复重建。在临床主体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妇瘤科以科研、教学为导向,近5年,科研立项40余项,获湖南医学奖三等以上奖励共9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级重大专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7、胸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湖南省肺癌防治中心以及胸部肿瘤防治中心。包括胸外一科、二科两个病室。治疗肺癌方面,开展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术、血管袖式切除术、血管支气管双袖式切除术、隆突成形术等。食管癌的治疗方面,开展了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食管癌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癌三野清扫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等。胸壁良恶性肿瘤切除术、胸壁修补重建术、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膈疝修补术、纵隔镜手术、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均已大量开展,部分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目前科室已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建设了先进的肺癌、食管癌标本库。多次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在SCI、中华杂志、核心期刊等各类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8、麻醉手术中心:我院麻醉手术中心是全国肿瘤麻醉深度培训基地、全国血液保护培训中心、全国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湖南省麻醉深度监测培训中心、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科室。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25间现代化装备齐全的层流净化手术间、PACU、麻醉疼痛门诊、疼痛病房以及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示教室等平台设施。科室医教研并进,临床医疗服务范围涵盖临床麻醉、麻醉后苏醒(PACU)、癌痛治疗以及院内急救、无痛诊疗等,年完成手术量17000台左右。在围术期医学管理、肿瘤专科麻醉技术、麻醉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形成了以“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与免疫保护”、“急慢性疼痛与遗传药理学研究”为主的稳固的科研方向,建立了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匹兹堡大学麻醉系为主的国际交流平台。近三年来,共发表专业论文58篇(SCI25篇)、科研立项1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自重点或面上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奖4项。9、药学部:创建于1972年,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药学专业重点专科。目前设置了临床药学(办公室)、药品调剂(办公室)(包括中心药房、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中心药房值班室)、药品质量控制(办公室)、静脉配置中心、药品采购(办公室)等5个部门,并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肿瘤药学》杂志。工作用房近3000m²,引进了智能发药机、单剂量分包装机、特殊药品管理机等大量现代化智能设备,还拥有 CBH-1500B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Finnigan LCQ质谱仪、AGILENT1200及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仪、基因测序仪、PCR仪、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设施。除药品调剂外,还开展了临床药师培训、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治疗药物监测、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药物临床试验等临床药学实践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医院不仅制定了临床药学专科发展规划,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提高药学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几大专科特色方向:1、以胸部内二科、乳腺内科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为基础,展开针对肿瘤人群的药学服务2、选取临床肿瘤标本进行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个体化用药进行药物筛选3、以《肿瘤药学》杂志为契机,承办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深入开展学术交流4、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用药5、新药I期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咨询门诊6、肿瘤耐药的基因个体化检测。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涵盖了胸部内二科、综合肿瘤内科、妇瘤一科、乳腺内科、ICU、肺/胃肠内科、胸内一科等7个专业方向。近五年来药学部多次举办了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多次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基金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编写了《药学三基训练》、《肿瘤医院处方药品集》、《实用药物名称》、《抗肿瘤药物手册》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了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中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