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广播影视编导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简单提纲举例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三、结论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1标题式写法: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2句子式写法: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编写的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 2: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3: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4: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首先你要确定题目,选题很重要,要觉得自己有话好说,有自己的观点可以阐述,我个人比较喜欢热点、焦点的东西,不喜欢那种被写烂了的题目。题目选好以后,然后去找资料,你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最好你去学校图书馆的期刊网搜索。资料搜索好以后,然后整理一下,感觉还不错的,打印出来,因为在电脑上看很累。打印好以后,你就看资料,看别人是如何写的,有那些新观点,思路,你可以在每份资料上面标上号码,便以区别。ok,然后准备要写了。论文大纲格式: 论文一般都是分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可以一边看资料,一边把提纲列出来 比如:引言一、XX问题的概念、特征二、XX的利弊分析(一)XX的价值所在(二)XX的弊端三、问题的解决(一)(二)(三)(四)结语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 后期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合成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三维软件。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视制作使用的一直是价格极端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见到这些设备,更不用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的作品了。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的硬件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原先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价格也日益大众化。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扩大到电脑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视编辑则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剪辑师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在寻找下一个镜头。此外,高级的编辑机还有很强的特技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叠画划像。可以调整画面颜色,也可以制作字幕等。但是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顺序的,你无法在已有的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镜头,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除非把这之后的画面全部重新录制一遍。所以这种编辑叫做线性编辑,它给编辑人员带来了很多限制可以看到传统的剪辑手段虽然各有特点,但又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剪辑人员的创造力,并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操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在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在电脑当中完成的,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输入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初剪阶段,导演会将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正式剪辑:在初剪得到认可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剪辑阶段,这一阶段也被成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作曲或选曲: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特效的录入:这个阶段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特效制作,这里将运用到十分专业的特效制作软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这个环节做的十分好。配音合成: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论文2007-12-02 12:32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目录 [隐藏]1 剪辑综述2 素材的工艺处理3 剪辑的过程和功能4 主要剪辑技法 传统剪辑技法 创造性剪辑 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 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5 著名影人谈剪辑6 参考剪辑综述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对剪辑依赖的程度,因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而异,但剪辑师除了较完整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在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加某些镜头或删减某些镜头、重新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以使影片的某个段落、某个情节的脉络更清楚、含义更明确、节奏更鲜明。素材的工艺处理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配音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黏接上去。剪辑的过程和功能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主要剪辑技法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传统剪辑技法连贯、流畅是传统的剪辑技法,也可称作剪辑的基本功。这一技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镜头的组接和修剪中,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感,使观众感到所有画面是一气呵成地进行的;二是在影片的段落转换中,使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能清楚地划分出段落的界限,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人物行动的方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不致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印象的混乱。如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书房里活动,上一镜头他由书柜向写字台方向走去,并且是由画面的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他走到写字台旁,必须是从画面的左边进画。右出左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是流畅的。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双方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两方。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如一个演员正在向阶梯跑去。在左面的镜头进程中,观众已开始认识到,既然这个演员朝阶梯跑去,那么当他真正到达时,他就会跳上二、三级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表现演员到达阶梯底部前几英尺时的镜头(右上)剪接到他已经踏上两三个台阶的镜头(右下)前,常常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这就压缩了动向动势的实际过程。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将分切的镜头画面直接黏连),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创造性剪辑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美的理论著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则,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下面几种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期待的悬念、出人意外的惊恐。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作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称作剪接率。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是爱森斯坦的《战舰彼将金号》。全片由3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愈益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
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也还没做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论文2007-12-02 12:32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目录 [隐藏]1 剪辑综述2 素材的工艺处理3 剪辑的过程和功能4 主要剪辑技法 传统剪辑技法 创造性剪辑 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 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5 著名影人谈剪辑6 参考剪辑综述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对剪辑依赖的程度,因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而异,但剪辑师除了较完整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在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加某些镜头或删减某些镜头、重新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以使影片的某个段落、某个情节的脉络更清楚、含义更明确、节奏更鲜明。素材的工艺处理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配音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黏接上去。剪辑的过程和功能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主要剪辑技法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传统剪辑技法连贯、流畅是传统的剪辑技法,也可称作剪辑的基本功。这一技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镜头的组接和修剪中,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感,使观众感到所有画面是一气呵成地进行的;二是在影片的段落转换中,使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能清楚地划分出段落的界限,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人物行动的方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不致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印象的混乱。如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书房里活动,上一镜头他由书柜向写字台方向走去,并且是由画面的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他走到写字台旁,必须是从画面的左边进画。右出左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是流畅的。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双方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两方。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如一个演员正在向阶梯跑去。在左面的镜头进程中,观众已开始认识到,既然这个演员朝阶梯跑去,那么当他真正到达时,他就会跳上二、三级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表现演员到达阶梯底部前几英尺时的镜头(右上)剪接到他已经踏上两三个台阶的镜头(右下)前,常常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这就压缩了动向动势的实际过程。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将分切的镜头画面直接黏连),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创造性剪辑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美的理论著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则,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下面几种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期待的悬念、出人意外的惊恐。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作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称作剪接率。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是爱森斯坦的《战舰彼将金号》。全片由3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愈益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
剪辑 程珑程珑曾于上海科技大学主修电子工程,拿到理学士学位后,继续在美国攻读电影制作,先后在费城与洛杉矶就学。他曾于九O年代晚期担任数部电影与电视节目的剪辑,他后来返回中国,执导电视剧。他以张艺谋的、与重拾剪辑工作。程珑毕业於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艺术硕士课程。在学期间的音乐录像作品《 Capriccio 》获艾美奖学生组冠军及全美大学电视作品比赛 ( 音乐及实验类 ) 奖项。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 97 年回国发展,翌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 2004 年,程珑参与《十面埋伏》一片,获得英国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现於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担任客席教授。代表作品— 1998 1995 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红色恋人)张艺谋的“剪刀手”状 态 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程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硕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1997年回国发展,次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2004年,程珑担任《十面埋伏》的剪辑师。 张艺谋这个人 大众电影:到现在为止,《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由你担任剪辑师的? 程珑:是的。我和艺谋的合作是从《十面埋伏》开始的。 大众电影:像侯咏啊,陶经啊,他们都是78班的,属于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了。你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 程珑:我是在美国读的电影制作的硕士,不像他们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我是上海人,陶经也是上海人,我们是好朋友。当时《十面埋伏》马上就要开机了,原定的剪辑师突然生病了。张艺谋就要陶经推荐一个剪辑师。陶经就推荐了我。当时陶经打电话给我,要我过去和张艺谋见面聊一聊。后来没过几天他们就去乌克兰拍去了,没能见到面。在乌克兰,张艺谋问陶经,你觉得程珑到底怎么样。陶经说肯定没问题。张艺谋说你觉得行就行。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等他们从乌克兰回来,我就开始剪片子了。 大众电影:说起张艺谋,大家都会想起他的勤奋。而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这一点。 程珑:这个自然是没得说了。另外有一点给我、包括给其他合作者的印象比较深。那就是他的艺术直觉是超常得好。比常人、比我们都高得多——也就是说他具有对一种东西的敏感的、直觉的把握。 大众电影:比方说呢? 程珑:比方说,当时《十面埋伏》的作曲是从日本请来的,他也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的作曲。张艺谋就和他谈,哪段哪段要音乐,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提出要求之后,作曲就先在电脑上做小样。小样做完之后作曲在电脑上配着画面放给他听。听完一段音乐以后,张艺谋说你把这段音乐放到那段去试试。放了之后效果果然很好。那个日本的作曲也很佩服他。张艺谋在这些方面很厉害,勤奋是一方面,但更需要天份。 大众电影: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给你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程珑:在整个制作团队中,谁都不如他对整个影片在全局上的把握。 大众电影:但是他是整个片子的导演,做到这一点是应该啊。 程珑:但同时,他是既拘泥于细节,又不拘泥于细节。 大众电影:这句话怎么讲? 程珑:有时候他对细节是非常强调的。但与此同时这种对细节的强调是超越了专业方面的对于细节的强调。比方说某一场戏,如果从摄影的专业角度来说,光线应该有层次。他是摄影师出身的,对这种东西自然很了解。但是他在做的时候,反过来是不要强调电影专业方面的东西。他考虑的东西首先是观众的反应——观众总体的反应超出了那些专业方面的所谓的光线的层次等基本的要求。在老百姓和专业人员的反应之间,他更看重前者。 大众电影: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程珑:像我们在做《十面埋伏》的时候,有一场戏发生在竹林里。突然之间宋丹丹的飞刀飞出来,一下子把竹子全部剪掉了。当时澳大利亚的特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就说全部把竹子剪掉不好。他们认为飞刀拐着弯一下子把所有的竹子剪掉太假,不大可能。后来张艺谋还是选择了把那些竹子全部剪掉。因为他觉得那样的话普通观众觉得这样的武功更厉害。 大众电影:虽然在常理上是不可能的。 程珑:他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更在乎观众在现场看片的感受。 大众电影:和张艺谋合作起来轻松吗? 程珑:说轻松也轻松,说不轻松也不轻松。轻松,就是说工作就是工作,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不需要理会其他的事。他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很纯粹,不需要毕恭毕敬,不需要去讨好他。在剪片子的时候,我会听他的意见,同时也会实话实说我的意见。 大众电影:不轻松的地方在哪儿呢? 程珑:就是前面说的,他的勤奋,他的全局观,他对于艺术的超常的敏感,需要你在工作的时候时时跟上他的节奏。我在和他说我的意见的时候,我说前半句,他基本上知道后半句是什么了。 大众电影:你觉得这次《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你剪的前两部片子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珑:对于张艺谋,最大的差别是要用减法而不是加法;对于我,就是在剪辑方面贯彻他的这种想法。 要用减法的“黄金甲” 大众电影:据说粗剪完的片幅是两个半小时,而现在电影的长度是一小时五十多分钟。将近四十分钟的内容被删减了。主要是哪些地方呢? 程珑:比方说周润发在药房里给巩俐用那个小秤称药。有些对话,包括展示人物之间关系的镜头,表现人物调度的镜头都剪得更加简短了。 大众电影:还有呢? 程珑:再比方说周润发和陈谨的戏压缩得特别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两个人前史的戏。因为考虑到这两个人的前史和整个故事的线索关系不是特别大,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另外有一些忍痛割爱的地方。比方说陈谨和刘烨的打戏。中间的过程其实挺好看的。武术指导程小东设计的武戏都挺漂亮,但我们还是把这场戏变得非常简短。因为你单看一场戏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看时,就会觉得特别突兀。因为陈谨和刘烨之间隔得太多了。 大众电影:剪辑往往和导演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次张艺谋的工作方式是像好莱坞那样把故事板都一个个地画好,还是现场再定机位、分镜头? 程珑:他基本是现场定。这跟经验有关系,另外一个是他的工作方式。但这之前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会沟通。我觉得一些细节的东西只有在现场才能出来。很多香港电影都是这么拍。但好莱坞不会这么拍。它每一个动作事先都设计好,都画好。 大众电影:现场是双机拍摄? 程珑:对,双机拍摄。基本上每个景别都拍一次,这样剪辑的时候选择余地会很大。 大众电影:片子是边拍边剪? 程珑:是边拍边剪。拍了三天之后,我就拿着胶片到泰国洗印去了。等样片出来,看到画面的效果非常好。到七月份拍完的时候,我这边的粗剪就剪定了。大家到机房一看,哇,觉得太漂亮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很佩服导演对视觉东西的把握。 大众电影:难道他们在片场不觉得场景很漂亮吗? 程珑:肉眼看到的东西一般,但呈现在胶片上的东西就很精彩了——同时场景虽然绚丽,但演员的表演没有被吃掉。这一点很难做到。 大众电影:你觉得边剪边拍这种工作方法对导演有什么好处? 程珑:导演看到电脑上的东西之后,他自己也会做出一定调整。回过头再去拍,就知道后面有些戏该如何改进了。 大众电影:从粗剪到精剪,你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程珑:每一场戏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你要保留最本质的东西。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大众电影:这次的特技做得感觉不错。是在哪儿弄的? 程珑:特技分两块,一个是英国的一家公司,属于世界四大特技公司之一,像《哈利波特》,《X战警3》等都是在那做的。还有一个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做过《无极》《功夫》之类的。 大众电影:最后一个问题——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大王和家人围坐的外圆内方的桌子。它是否有什么寓意? 程珑:其实就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吧。 本文图片由程珑提供 责任编辑/冯湄 摘自:《大众电影》2007年05期 作者:状 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3l
彭凯的课。。。。唉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关于微电影的精确界定,业界至今仍没有权威明确的表述,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长从30秒到300秒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但是微电影明显具备着这样的“三微”特点,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成本[3]。此外,对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目前也比较粗糙,大致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是由明星参演,由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微电影故事方式来建立品牌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开山之作《一触即发》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凸显草根性的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1,6],这类微电影由于其非商业的特点因而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不一而足,典型代表有《老男孩》等优秀作品。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微电影在微时代大环境还体现出了传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它已经不再仅仅依附于电视媒体。微电影借助流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和社交网络技术,做到了全世界无界限的爆炸式扩散方式,这一特性给微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把强力的助推。三、微电影的艺术特征浅析微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虽然孵化在广告营销的暖巢中,并跟传统的电影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值得新一代媒体人的正确对待和思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对微电影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挖掘。首先,因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独特的叙事形式,具体表现为叙事手段的“浅层次、巧构思” [4,5],以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将欲表达的理念传输给观众。微电影能被定义为一种电影正是因为它同样具备着传统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微电影也要求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征鲜明的人物,而在短时间内组织故事的叙述表达手法则是其一大亮点,更是微电影的非常闪亮的艺术特征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制作人员往往需要煞费心思来巧妙地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还要做到短暂的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土豆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著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著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香凝.《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结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孔晓飞.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美学探略[J].小说评论.2008(S2)
[3]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陈媛.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安颖.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蓝晓璐.浅析地产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片中的编导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周晶.“治愈系”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张妮.微电影的'传播分析[D].湖北大学2013
[9]李桂珍.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出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0]刘孟德.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徐克电影[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1]徐小勇.《1942》影视元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2]尹翠.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3]兰子君.电影人专题片的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4]张怡.浅析纪录片的平铺直叙问题及其改进办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5]曾美静.李玉电影作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吴积燕.移民形象与主体性的呈现: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移民人物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7]颜静如.中国电影里的哑女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8]肖锐.从侯麦系列影片的人物话语探讨其叙事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9]孙皓.电影音乐大师及其名作[J].音乐世界.2001(10)
[20]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
[21]刘寻.像一把刀子[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美〕克里斯·安德森着.蒋旭峰冯斌墙静译.免费[M].北京:中信出版社,.
[2]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3]〔美〕克莱·舍基着.胡泳沈满琳译.人人时代一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马忠君.网络环境中虚拟自我的呈现与建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5]李思屈.传媒产业时代的审美心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7]A"L·李斯着.岳扬译.实验电影是与录像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英〕苏珊·海沃德着.邹赞张柏李明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陈祖继刘彤于宁.微影筑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0]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1]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里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2]樊育志.广告效果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3]高小康.狂欢世纪一一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4]〔英〕罗素着.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
[15]李思屈.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思屈.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7]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
[18]罗兰·巴特.董学文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
[44]刘飞.网络微视频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5]赵楠.微电影广告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46]邢静.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崛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7]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8]苏岩.网络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生存状况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康初莹
[53]金月成.杂揉中的美学革命:微电影的认同困惑与价值重估[f1l.当代电影,2013,5:134一136.
[54]蔡一星王灵东.论微电影之剧本创作[f1].当代电影,2013,6:169-172.
[55]蔡澄.议程设置理论观照下的微电影探析[f1].当代电影,2013,6:175-178.
[56]刘晓妍梁世庆.微电影拍摄用光初探[f1].当代电影,2013,6:182-184.
[57]陈少波.微电影:一次概念先行的视觉文化擅变[f1].当代电影,2013,10:198一200.
[58]张炜苏静.微电影人才培养策略探析[f1].现代传播,2013,7:101-103.
[59]刘明江"先审后播"对视频网站过错认定的影响[f1].电子知识产权,2013,4:87一91.
[60]丁亚平."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的发展[f1l.艺术评论,2012,11:27-32.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
[16]王h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2009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谈新闻专题剪辑中的技巧 电视新闻剪辑制作的原则和技巧 影视剪辑技巧及其艺术表现研究 场记遇上剪辑师:我们的爱情昼伏夜出 探究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包装的重要性 关于剪辑艺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探讨 《何以为家》简约之美浸润下的电影剪辑镜语探微 新媒体视域下慢综艺的剪辑策略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视频剪辑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究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分析与研究 浅谈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 浅析校园电视台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的剪辑技巧 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浅谈电视广告片的剪辑特点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与剪辑课程改革初探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自媒体平台中恶意剪辑视频的法律问题研究 试论摇臂摄像技术与剪辑意识的应用 电视新闻中采访和画面的融合剪辑策略 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节目剪辑创新发展 大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后期剪辑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运用浅谈 视频剪辑轻松打造大片即视感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浅析县级融媒体记者如何掌握电视摄像技巧及剪辑规律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视频在线剪辑也简单 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的剪辑与摄影技术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教改实验报告剪辑 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探究 简析影视作品后期剪辑中的转场技法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剪辑 节奏在电视剪辑中的合理运用 试论电视作品剪辑技能的提升路径 RTX2060SUPER加持,体积不到6L的迷你工作站剪辑渲染全HOLD住! 不是剪辑,而是制作 iPhone里居然藏了一个视频剪辑神器 基于电视剪辑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探 电视专题片剪辑技巧之我见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研究 VUEVlog超简单的剪辑软件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那些值得推荐的视频剪辑APP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自媒体时代下微视频的后期剪辑与制作创新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与剪辑技巧分析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操作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 论企业宣传片后期剪辑的创作和升华 关于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后期剪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浅谈动画短片中的后期合成剪辑艺术 基于新闻视频剪辑创新的几点思考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 记录式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分析 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及创新技术 影视后期剪辑的艺术探析 论纪录片中儿童题材的剪辑手法 基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技巧的策略初探 浅谈后期剪辑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讨 3D120帧下的剪辑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快剪辑”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微电影风格化创意结构与镜头剪辑创新研究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及重要性探究 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 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慢综艺镜头剪辑策略 数字时代影视剪辑艺术的变化分析 电视新闻剪辑常见的问题及应用技巧探讨 运用电视剪辑艺术技巧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方法分析 视频剪辑技巧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多媒体技术在新型数字视频剪辑中的应用分析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 朝阳农学院新闻剪辑 影视剪辑创作中节奏的把握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抖音快手任我玩,小视频剪辑不太难 电视综艺节日中“恶意剪辑”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电视台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与创新方式研究 被剪辑的知识分子记忆 浅谈电影《生死朗读》中剪辑与叙事的关系 电视新闻剪辑技巧与剪辑质量提升策略 现场剪辑在电视台节目编辑中的作用分析 探析影视剪辑创建影片“缺失的信息” 视频混合剪辑作品著作权问题浅析
多在网上收集写资料,自己写吧。。。相信自己,你实习过还不定能写出很优秀地呢 何况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呢!
剪辑 程珑程珑曾于上海科技大学主修电子工程,拿到理学士学位后,继续在美国攻读电影制作,先后在费城与洛杉矶就学。他曾于九O年代晚期担任数部电影与电视节目的剪辑,他后来返回中国,执导电视剧。他以张艺谋的、与重拾剪辑工作。程珑毕业於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艺术硕士课程。在学期间的音乐录像作品《 Capriccio 》获艾美奖学生组冠军及全美大学电视作品比赛 ( 音乐及实验类 ) 奖项。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 97 年回国发展,翌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 2004 年,程珑参与《十面埋伏》一片,获得英国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现於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担任客席教授。代表作品— 1998 1995 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红色恋人)张艺谋的“剪刀手”状 态 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程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硕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1997年回国发展,次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2004年,程珑担任《十面埋伏》的剪辑师。 张艺谋这个人 大众电影:到现在为止,《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由你担任剪辑师的? 程珑:是的。我和艺谋的合作是从《十面埋伏》开始的。 大众电影:像侯咏啊,陶经啊,他们都是78班的,属于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了。你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 程珑:我是在美国读的电影制作的硕士,不像他们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我是上海人,陶经也是上海人,我们是好朋友。当时《十面埋伏》马上就要开机了,原定的剪辑师突然生病了。张艺谋就要陶经推荐一个剪辑师。陶经就推荐了我。当时陶经打电话给我,要我过去和张艺谋见面聊一聊。后来没过几天他们就去乌克兰拍去了,没能见到面。在乌克兰,张艺谋问陶经,你觉得程珑到底怎么样。陶经说肯定没问题。张艺谋说你觉得行就行。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等他们从乌克兰回来,我就开始剪片子了。 大众电影:说起张艺谋,大家都会想起他的勤奋。而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这一点。 程珑:这个自然是没得说了。另外有一点给我、包括给其他合作者的印象比较深。那就是他的艺术直觉是超常得好。比常人、比我们都高得多——也就是说他具有对一种东西的敏感的、直觉的把握。 大众电影:比方说呢? 程珑:比方说,当时《十面埋伏》的作曲是从日本请来的,他也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的作曲。张艺谋就和他谈,哪段哪段要音乐,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提出要求之后,作曲就先在电脑上做小样。小样做完之后作曲在电脑上配着画面放给他听。听完一段音乐以后,张艺谋说你把这段音乐放到那段去试试。放了之后效果果然很好。那个日本的作曲也很佩服他。张艺谋在这些方面很厉害,勤奋是一方面,但更需要天份。 大众电影: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给你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程珑:在整个制作团队中,谁都不如他对整个影片在全局上的把握。 大众电影:但是他是整个片子的导演,做到这一点是应该啊。 程珑:但同时,他是既拘泥于细节,又不拘泥于细节。 大众电影:这句话怎么讲? 程珑:有时候他对细节是非常强调的。但与此同时这种对细节的强调是超越了专业方面的对于细节的强调。比方说某一场戏,如果从摄影的专业角度来说,光线应该有层次。他是摄影师出身的,对这种东西自然很了解。但是他在做的时候,反过来是不要强调电影专业方面的东西。他考虑的东西首先是观众的反应——观众总体的反应超出了那些专业方面的所谓的光线的层次等基本的要求。在老百姓和专业人员的反应之间,他更看重前者。 大众电影: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程珑:像我们在做《十面埋伏》的时候,有一场戏发生在竹林里。突然之间宋丹丹的飞刀飞出来,一下子把竹子全部剪掉了。当时澳大利亚的特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就说全部把竹子剪掉不好。他们认为飞刀拐着弯一下子把所有的竹子剪掉太假,不大可能。后来张艺谋还是选择了把那些竹子全部剪掉。因为他觉得那样的话普通观众觉得这样的武功更厉害。 大众电影:虽然在常理上是不可能的。 程珑:他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更在乎观众在现场看片的感受。 大众电影:和张艺谋合作起来轻松吗? 程珑:说轻松也轻松,说不轻松也不轻松。轻松,就是说工作就是工作,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不需要理会其他的事。他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很纯粹,不需要毕恭毕敬,不需要去讨好他。在剪片子的时候,我会听他的意见,同时也会实话实说我的意见。 大众电影:不轻松的地方在哪儿呢? 程珑:就是前面说的,他的勤奋,他的全局观,他对于艺术的超常的敏感,需要你在工作的时候时时跟上他的节奏。我在和他说我的意见的时候,我说前半句,他基本上知道后半句是什么了。 大众电影:你觉得这次《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你剪的前两部片子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珑:对于张艺谋,最大的差别是要用减法而不是加法;对于我,就是在剪辑方面贯彻他的这种想法。 要用减法的“黄金甲” 大众电影:据说粗剪完的片幅是两个半小时,而现在电影的长度是一小时五十多分钟。将近四十分钟的内容被删减了。主要是哪些地方呢? 程珑:比方说周润发在药房里给巩俐用那个小秤称药。有些对话,包括展示人物之间关系的镜头,表现人物调度的镜头都剪得更加简短了。 大众电影:还有呢? 程珑:再比方说周润发和陈谨的戏压缩得特别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两个人前史的戏。因为考虑到这两个人的前史和整个故事的线索关系不是特别大,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另外有一些忍痛割爱的地方。比方说陈谨和刘烨的打戏。中间的过程其实挺好看的。武术指导程小东设计的武戏都挺漂亮,但我们还是把这场戏变得非常简短。因为你单看一场戏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看时,就会觉得特别突兀。因为陈谨和刘烨之间隔得太多了。 大众电影:剪辑往往和导演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次张艺谋的工作方式是像好莱坞那样把故事板都一个个地画好,还是现场再定机位、分镜头? 程珑:他基本是现场定。这跟经验有关系,另外一个是他的工作方式。但这之前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会沟通。我觉得一些细节的东西只有在现场才能出来。很多香港电影都是这么拍。但好莱坞不会这么拍。它每一个动作事先都设计好,都画好。 大众电影:现场是双机拍摄? 程珑:对,双机拍摄。基本上每个景别都拍一次,这样剪辑的时候选择余地会很大。 大众电影:片子是边拍边剪? 程珑:是边拍边剪。拍了三天之后,我就拿着胶片到泰国洗印去了。等样片出来,看到画面的效果非常好。到七月份拍完的时候,我这边的粗剪就剪定了。大家到机房一看,哇,觉得太漂亮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很佩服导演对视觉东西的把握。 大众电影:难道他们在片场不觉得场景很漂亮吗? 程珑:肉眼看到的东西一般,但呈现在胶片上的东西就很精彩了——同时场景虽然绚丽,但演员的表演没有被吃掉。这一点很难做到。 大众电影:你觉得边剪边拍这种工作方法对导演有什么好处? 程珑:导演看到电脑上的东西之后,他自己也会做出一定调整。回过头再去拍,就知道后面有些戏该如何改进了。 大众电影:从粗剪到精剪,你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程珑:每一场戏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你要保留最本质的东西。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大众电影:这次的特技做得感觉不错。是在哪儿弄的? 程珑:特技分两块,一个是英国的一家公司,属于世界四大特技公司之一,像《哈利波特》,《X战警3》等都是在那做的。还有一个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做过《无极》《功夫》之类的。 大众电影:最后一个问题——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大王和家人围坐的外圆内方的桌子。它是否有什么寓意? 程珑:其实就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吧。 本文图片由程珑提供 责任编辑/冯湄 摘自:《大众电影》2007年05期 作者:状 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3l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论文2007-12-02 12:32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目录 [隐藏]1 剪辑综述2 素材的工艺处理3 剪辑的过程和功能4 主要剪辑技法 传统剪辑技法 创造性剪辑 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 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5 著名影人谈剪辑6 参考剪辑综述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对剪辑依赖的程度,因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而异,但剪辑师除了较完整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在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加某些镜头或删减某些镜头、重新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以使影片的某个段落、某个情节的脉络更清楚、含义更明确、节奏更鲜明。素材的工艺处理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配音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黏接上去。剪辑的过程和功能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主要剪辑技法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传统剪辑技法连贯、流畅是传统的剪辑技法,也可称作剪辑的基本功。这一技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镜头的组接和修剪中,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感,使观众感到所有画面是一气呵成地进行的;二是在影片的段落转换中,使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能清楚地划分出段落的界限,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人物行动的方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不致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印象的混乱。如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书房里活动,上一镜头他由书柜向写字台方向走去,并且是由画面的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他走到写字台旁,必须是从画面的左边进画。右出左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是流畅的。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双方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两方。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如一个演员正在向阶梯跑去。在左面的镜头进程中,观众已开始认识到,既然这个演员朝阶梯跑去,那么当他真正到达时,他就会跳上二、三级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表现演员到达阶梯底部前几英尺时的镜头(右上)剪接到他已经踏上两三个台阶的镜头(右下)前,常常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这就压缩了动向动势的实际过程。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将分切的镜头画面直接黏连),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创造性剪辑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美的理论著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则,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下面几种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期待的悬念、出人意外的惊恐。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作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称作剪接率。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是爱森斯坦的《战舰彼将金号》。全片由3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愈益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 后期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合成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三维软件。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视制作使用的一直是价格极端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见到这些设备,更不用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的作品了。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的硬件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原先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价格也日益大众化。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扩大到电脑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视编辑则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剪辑师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在寻找下一个镜头。此外,高级的编辑机还有很强的特技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叠画划像。可以调整画面颜色,也可以制作字幕等。但是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顺序的,你无法在已有的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镜头,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除非把这之后的画面全部重新录制一遍。所以这种编辑叫做线性编辑,它给编辑人员带来了很多限制可以看到传统的剪辑手段虽然各有特点,但又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剪辑人员的创造力,并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操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在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在电脑当中完成的,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输入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初剪阶段,导演会将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正式剪辑:在初剪得到认可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剪辑阶段,这一阶段也被成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作曲或选曲: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特效的录入:这个阶段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特效制作,这里将运用到十分专业的特效制作软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这个环节做的十分好。配音合成: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谈新闻专题剪辑中的技巧 电视新闻剪辑制作的原则和技巧 影视剪辑技巧及其艺术表现研究 场记遇上剪辑师:我们的爱情昼伏夜出 探究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包装的重要性 关于剪辑艺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探讨 《何以为家》简约之美浸润下的电影剪辑镜语探微 新媒体视域下慢综艺的剪辑策略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视频剪辑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究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分析与研究 浅谈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 浅析校园电视台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的剪辑技巧 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浅谈电视广告片的剪辑特点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与剪辑课程改革初探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自媒体平台中恶意剪辑视频的法律问题研究 试论摇臂摄像技术与剪辑意识的应用 电视新闻中采访和画面的融合剪辑策略 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节目剪辑创新发展 大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后期剪辑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运用浅谈 视频剪辑轻松打造大片即视感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浅析县级融媒体记者如何掌握电视摄像技巧及剪辑规律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视频在线剪辑也简单 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的剪辑与摄影技术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教改实验报告剪辑 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探究 简析影视作品后期剪辑中的转场技法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剪辑 节奏在电视剪辑中的合理运用 试论电视作品剪辑技能的提升路径 RTX2060SUPER加持,体积不到6L的迷你工作站剪辑渲染全HOLD住! 不是剪辑,而是制作 iPhone里居然藏了一个视频剪辑神器 基于电视剪辑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探 电视专题片剪辑技巧之我见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研究 VUEVlog超简单的剪辑软件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那些值得推荐的视频剪辑APP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自媒体时代下微视频的后期剪辑与制作创新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与剪辑技巧分析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操作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 论企业宣传片后期剪辑的创作和升华 关于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后期剪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浅谈动画短片中的后期合成剪辑艺术 基于新闻视频剪辑创新的几点思考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 记录式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分析 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及创新技术 影视后期剪辑的艺术探析 论纪录片中儿童题材的剪辑手法 基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技巧的策略初探 浅谈后期剪辑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讨 3D120帧下的剪辑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快剪辑”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微电影风格化创意结构与镜头剪辑创新研究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及重要性探究 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 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慢综艺镜头剪辑策略 数字时代影视剪辑艺术的变化分析 电视新闻剪辑常见的问题及应用技巧探讨 运用电视剪辑艺术技巧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方法分析 视频剪辑技巧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多媒体技术在新型数字视频剪辑中的应用分析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 朝阳农学院新闻剪辑 影视剪辑创作中节奏的把握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抖音快手任我玩,小视频剪辑不太难 电视综艺节日中“恶意剪辑”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电视台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与创新方式研究 被剪辑的知识分子记忆 浅谈电影《生死朗读》中剪辑与叙事的关系 电视新闻剪辑技巧与剪辑质量提升策略 现场剪辑在电视台节目编辑中的作用分析 探析影视剪辑创建影片“缺失的信息” 视频混合剪辑作品著作权问题浅析
剪辑 程珑程珑曾于上海科技大学主修电子工程,拿到理学士学位后,继续在美国攻读电影制作,先后在费城与洛杉矶就学。他曾于九O年代晚期担任数部电影与电视节目的剪辑,他后来返回中国,执导电视剧。他以张艺谋的、与重拾剪辑工作。程珑毕业於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艺术硕士课程。在学期间的音乐录像作品《 Capriccio 》获艾美奖学生组冠军及全美大学电视作品比赛 ( 音乐及实验类 ) 奖项。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 97 年回国发展,翌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 2004 年,程珑参与《十面埋伏》一片,获得英国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现於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担任客席教授。代表作品— 1998 1995 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红色恋人)张艺谋的“剪刀手”状 态 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程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的“电视技术”专业。在电视台任工程师期间对影像发生兴趣,遂到美国费城天普大学修读电影制作。硕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工作,1997年回国发展,次年凭《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2004年,程珑担任《十面埋伏》的剪辑师。 张艺谋这个人 大众电影:到现在为止,《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由你担任剪辑师的? 程珑:是的。我和艺谋的合作是从《十面埋伏》开始的。 大众电影:像侯咏啊,陶经啊,他们都是78班的,属于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了。你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 程珑:我是在美国读的电影制作的硕士,不像他们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我是上海人,陶经也是上海人,我们是好朋友。当时《十面埋伏》马上就要开机了,原定的剪辑师突然生病了。张艺谋就要陶经推荐一个剪辑师。陶经就推荐了我。当时陶经打电话给我,要我过去和张艺谋见面聊一聊。后来没过几天他们就去乌克兰拍去了,没能见到面。在乌克兰,张艺谋问陶经,你觉得程珑到底怎么样。陶经说肯定没问题。张艺谋说你觉得行就行。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等他们从乌克兰回来,我就开始剪片子了。 大众电影:说起张艺谋,大家都会想起他的勤奋。而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这一点。 程珑:这个自然是没得说了。另外有一点给我、包括给其他合作者的印象比较深。那就是他的艺术直觉是超常得好。比常人、比我们都高得多——也就是说他具有对一种东西的敏感的、直觉的把握。 大众电影:比方说呢? 程珑:比方说,当时《十面埋伏》的作曲是从日本请来的,他也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的作曲。张艺谋就和他谈,哪段哪段要音乐,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提出要求之后,作曲就先在电脑上做小样。小样做完之后作曲在电脑上配着画面放给他听。听完一段音乐以后,张艺谋说你把这段音乐放到那段去试试。放了之后效果果然很好。那个日本的作曲也很佩服他。张艺谋在这些方面很厉害,勤奋是一方面,但更需要天份。 大众电影: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给你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程珑:在整个制作团队中,谁都不如他对整个影片在全局上的把握。 大众电影:但是他是整个片子的导演,做到这一点是应该啊。 程珑:但同时,他是既拘泥于细节,又不拘泥于细节。 大众电影:这句话怎么讲? 程珑:有时候他对细节是非常强调的。但与此同时这种对细节的强调是超越了专业方面的对于细节的强调。比方说某一场戏,如果从摄影的专业角度来说,光线应该有层次。他是摄影师出身的,对这种东西自然很了解。但是他在做的时候,反过来是不要强调电影专业方面的东西。他考虑的东西首先是观众的反应——观众总体的反应超出了那些专业方面的所谓的光线的层次等基本的要求。在老百姓和专业人员的反应之间,他更看重前者。 大众电影: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程珑:像我们在做《十面埋伏》的时候,有一场戏发生在竹林里。突然之间宋丹丹的飞刀飞出来,一下子把竹子全部剪掉了。当时澳大利亚的特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就说全部把竹子剪掉不好。他们认为飞刀拐着弯一下子把所有的竹子剪掉太假,不大可能。后来张艺谋还是选择了把那些竹子全部剪掉。因为他觉得那样的话普通观众觉得这样的武功更厉害。 大众电影:虽然在常理上是不可能的。 程珑:他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更在乎观众在现场看片的感受。 大众电影:和张艺谋合作起来轻松吗? 程珑:说轻松也轻松,说不轻松也不轻松。轻松,就是说工作就是工作,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不需要理会其他的事。他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很纯粹,不需要毕恭毕敬,不需要去讨好他。在剪片子的时候,我会听他的意见,同时也会实话实说我的意见。 大众电影:不轻松的地方在哪儿呢? 程珑:就是前面说的,他的勤奋,他的全局观,他对于艺术的超常的敏感,需要你在工作的时候时时跟上他的节奏。我在和他说我的意见的时候,我说前半句,他基本上知道后半句是什么了。 大众电影:你觉得这次《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你剪的前两部片子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珑:对于张艺谋,最大的差别是要用减法而不是加法;对于我,就是在剪辑方面贯彻他的这种想法。 要用减法的“黄金甲” 大众电影:据说粗剪完的片幅是两个半小时,而现在电影的长度是一小时五十多分钟。将近四十分钟的内容被删减了。主要是哪些地方呢? 程珑:比方说周润发在药房里给巩俐用那个小秤称药。有些对话,包括展示人物之间关系的镜头,表现人物调度的镜头都剪得更加简短了。 大众电影:还有呢? 程珑:再比方说周润发和陈谨的戏压缩得特别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两个人前史的戏。因为考虑到这两个人的前史和整个故事的线索关系不是特别大,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另外有一些忍痛割爱的地方。比方说陈谨和刘烨的打戏。中间的过程其实挺好看的。武术指导程小东设计的武戏都挺漂亮,但我们还是把这场戏变得非常简短。因为你单看一场戏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看时,就会觉得特别突兀。因为陈谨和刘烨之间隔得太多了。 大众电影:剪辑往往和导演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次张艺谋的工作方式是像好莱坞那样把故事板都一个个地画好,还是现场再定机位、分镜头? 程珑:他基本是现场定。这跟经验有关系,另外一个是他的工作方式。但这之前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会沟通。我觉得一些细节的东西只有在现场才能出来。很多香港电影都是这么拍。但好莱坞不会这么拍。它每一个动作事先都设计好,都画好。 大众电影:现场是双机拍摄? 程珑:对,双机拍摄。基本上每个景别都拍一次,这样剪辑的时候选择余地会很大。 大众电影:片子是边拍边剪? 程珑:是边拍边剪。拍了三天之后,我就拿着胶片到泰国洗印去了。等样片出来,看到画面的效果非常好。到七月份拍完的时候,我这边的粗剪就剪定了。大家到机房一看,哇,觉得太漂亮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很佩服导演对视觉东西的把握。 大众电影:难道他们在片场不觉得场景很漂亮吗? 程珑:肉眼看到的东西一般,但呈现在胶片上的东西就很精彩了——同时场景虽然绚丽,但演员的表演没有被吃掉。这一点很难做到。 大众电影:你觉得边剪边拍这种工作方法对导演有什么好处? 程珑:导演看到电脑上的东西之后,他自己也会做出一定调整。回过头再去拍,就知道后面有些戏该如何改进了。 大众电影:从粗剪到精剪,你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程珑:每一场戏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你要保留最本质的东西。在剪接本身上,并没有花哨的地方。剪接是为整个戏的叙事服务,是为了讲故事的,而不是要炫耀某种剪辑技巧。 大众电影:这次的特技做得感觉不错。是在哪儿弄的? 程珑:特技分两块,一个是英国的一家公司,属于世界四大特技公司之一,像《哈利波特》,《X战警3》等都是在那做的。还有一个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做过《无极》《功夫》之类的。 大众电影:最后一个问题——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大王和家人围坐的外圆内方的桌子。它是否有什么寓意? 程珑:其实就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吧。 本文图片由程珑提供 责任编辑/冯湄 摘自:《大众电影》2007年05期 作者:状 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