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并且在每张图片上配上了一些简短的字,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 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2、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时,很多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挑着拣着就是不愿意吃,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吃我最喜爱的青菜呀,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兔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同时,我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我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呢„„”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说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时,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比如吃西红柿时我会说,这是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我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表扬、奖励法: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 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对此,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进餐习惯也明显进步了。三、餐后活动组织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 并把碗轻轻地放放在固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我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洗脸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过程,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于是我就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良好进餐习惯》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不怎么吃饭成为父母之间流行的苦恼。经常姐妹和我抱怨孩子们不喜欢吃饭,每天吃饭就像战争一样。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不想吃东西呢?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发现许多幼儿存在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义重大。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2.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1.逐渐加量法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2.情绪感染法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3.榜样示范法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4.观察法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5.亲身实践法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2.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发现许多幼儿存在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义重大。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2.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1.逐渐加量法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2.情绪感染法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3.榜样示范法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4.观察法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5.亲身实践法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2.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进餐教育也是幼儿健康驾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存在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这些不良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而深感头痛。那么,怎样使孩子从小成养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个人觉得家长、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去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一下简要谈谈本人在幼儿教学中采取的颇有成效的做法:一、 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幼儿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吃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为什么孩子们在饮食方面有这样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鱼肉的时候,老师帮忙撕碎喂他,他还是全部吐出来。如果现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这个坏习惯,那以后对于他们的健康身体是大有影响的。因为现在孩子正在长身体,各方面都需要营养。同时,也向家长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另外,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我认为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协调,家长和幼儿驾驶实施同步教学,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好习惯,假如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二、 巧用游戏方法培养幼儿餐前洗手的习惯手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天生好动 ,他们常常在吃东西之前忘了洗手,这样很容易把病菌带到嘴里,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要洗手的习惯,并保持小手的干净。同时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刚开学时,我总是发现班上有个别孩子的洗手方法不正确,摸了肥皂就冲掉,这样没有洗掉手上的细菌。所以,孩子们在每次洗手前,我总是唠叨着,边示范给孩子们看:卷起袖子,打开水龙头、充分冲湿双手,摸肥皂,手心、手背、手腕搓一搓,用清水冲掉、关掉水龙头、双手合拳甩一甩,用毛巾擦干。就这样,孩子们在手把手的引导下,使每位孩子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使孩子们养成洗手的习惯我还字编了一首《洗手歌》:“呜,咔嚓咔嚓,排队啦!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呀,小手冲冲湿呀,摸摸肥皂。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冲干净!再用毛巾亲一亲,看,小手小手,干干净净。”孩子就是孩子,有的事情我们可能说一遍两遍他们能明白过来,但是有的事情我们要经常提醒正确引导,如今孩子们已养成了正确、勤洗手的好习惯,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唠叨不是多余的,事实证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即要耐心、又要细心,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好。三、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幼儿常规进餐孩子总是喜欢一些有趣、深动的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心里特点,而单单和他们说道理他们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的方法,来鼓励幼儿初步了解每天按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例如,我经常利用“娃娃家”这一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喂小宝宝吃饭,比一比谁当起“爸爸”“妈妈”来最像,并在教学中用各种轻松、风趣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怎样吃最有营养》一书的教学,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懂得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饮食,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们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长的又健有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农村资源,曾在秋收的季节,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参观农民收割稻谷,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帮着拾稻穗,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并通过故诗《锄禾》,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四、 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相信大多数的老师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在进餐时,有的孩子光吃饭,不吃菜,有的孩子爱吃荤菜,不爱吃素菜,有的孩子吃饭速度特别慢,等等。@_@我是分割线@_@那么,如何纠正幼儿在进餐中诸如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等不良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同探讨:1、 进餐前夸一夸每个孩子都有同一特点,他们喜欢听好听话,我就是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在餐前对进餐表现较好的孩子进行表扬,“辉辉小朋友吃饭真是乖,吃得又快有好,大家都要向他看齐啊”“大家看,帅帅小朋友坐的真端正,这样吃饭的时候,营养很快就流到胃里,被身体吸收,长得又帅又壮。”2、 进餐时夸一夸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膳食,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格,就必须引导孩子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全面吸取营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会观察、学习承认的一举一动,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循环渐进地引导,在进餐前,我们必须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每天在进餐前,我都会给孩子们介绍菜名,让他们知道我们吃的菜叫什么名字,并且简单的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有时候碰到孩子特别不喜欢吃的菜,像海带我们班的蒙蒙小朋友特别不爱吃,每次吃海带时,他总是不高兴。怎么办呢?我始终想不出最佳的办法,但是一次游戏活动中,《勇敢的小鲸鱼》使我得到了小小的启示,我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鲸鱼,然后游过三个包围圈,找到钥匙救出被困在大石头缝里的小海龟,对呀!我何不在孩子吃饭时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呢?于是我就忙开了,自做了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并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如戴上鲸鱼的头饰,用童趣而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我是大海里的鲸鱼壮壮,你们瞧,我的身体多么高大,我的皮肤滑滑的,小朋友们都喜欢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朋友你们吃的海带就是生长在大海里的一种水草,我也很喜欢吃海带,海带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多吃海带,才能让我们变的很强又壮!”然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带来,边吃边说:“真好吃啊!”于是,孩子们也就自觉的动起了勺子,蒙蒙也跟着拿起勺子,慢慢地吃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如今孩子们碰到吃洋葱、芹菜等都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此外,还有一些孩子光爱吃素菜或者爱吃荤菜,我经常会用个中游戏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每样才都要尝试一下,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均衡营养。在孩子进餐时,我总是用夸张的方式鼓励他们,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积极鼓励他们,如常鼓励他们说:“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嚼一嚼,真好吃。超超小朋友,你真棒”“怡怡小朋友,你吃饭真像火车钻山洞,盛满饭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车呜呜地开进你的嘴巴,你真会做游戏。”3、 进餐后夸一夸孩子们在进餐后,我经常让大家围坐在一起,对今天的进餐情况做个小结,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孩子,发给他们小红花,小帖画,自制的小卡片等作为奖励,并进行口头鼓励,如:“越越小朋友,你不留剩饭,吃的干干净净的,真棒!”“杰杰小朋友,撮子真高兴有你这样 的朋友,你是个爱干净的乖宝宝!”“阳阳小朋友,你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爱吃蔬菜爱吃肉,你是最棒的!”诸如这样的夸奖,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互相学习,能够较为有效的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现在我班上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教育,孩子们在进餐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不再有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每个孩子都能干干净净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家中、幼儿园里协调一致,家长们也感到特别惊讶。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麻烦,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更多。。。。。。,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好,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链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不怎么吃饭成为父母之间流行的苦恼。经常姐妹和我抱怨孩子们不喜欢吃饭,每天吃饭就像战争一样。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不想吃东西呢?
这里有让宝宝爱上吃饭的12个秘籍课程,希望能帮到你
1、扎实做好卫生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每天坚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杜绝传染病的发生,认真做好班级卫生工作。2、各班老师们达成共识,加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每学期已初都要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因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自我服务能力还较弱,有的存在依赖性。(1)每天耐心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独立进餐,不把饭菜洒在桌上和地上,在保证孩子们吃得好,吃得饱的同时,注重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2)与家长一起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洗脸。饭前、便后将小手洗干净,不吃脏烂东西。(3)教育幼儿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抠鼻孔,不挖耳朵。有鼻涕自己及时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3、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注重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4、保教有机结合,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如:吮吸手指等。5、坚持早、午、及全日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有病儿立即送医院治疗,同时报告保健老师并通知家长,使其了解幼儿的病情。6、做好病、弱儿的护理。7、不折不扣地做好安全工作。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儿在进餐中却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本文即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一、幼儿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主要有(一)进餐时的不良情绪。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愉快,那么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的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进餐的。(二)进餐时的不良习惯。幼儿吃饭耗时,这还是较常见的。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且给大人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身体不利,究其原因,与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等习惯有关。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针对以上在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来讲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具体方法。(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2、家园共育、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这点主要出现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的零食不离口,没有饥饿感。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时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3、以身作则、科学进餐。挑食是小班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通过了解和调查得出,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家长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4、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间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转慢慢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5、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6、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5]。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活动室兼做餐室的幼儿园,进餐时铺上桌布,设立屏风,会让幼儿感觉到活动室与餐室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7、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少盛多添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盛饭。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还有千万不能在进餐时对幼儿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以碗。”“不吃完就别想玩”以免让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 (二)控制合理进餐时间 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用完餐后等待的时间也是老师们一直倍感困扰的问题。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实习阶段,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我用了几个小方法,效果不错。 1、评选文明进餐员例: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大红花和一个△,告诉幼儿:“吃饭好的孩子,名字就会跑到大红花里。如果不认真吃饭呀,名字会跑到△里。”我提出评选标准;名字在大红花里就是文明进餐员。孩子了们会尽力表现最好。一旦有个别讲话或贪玩的,我会加以提醒:“△里跑进一条胳膊或一只脚,唉错了,又出去了。”孩子们都能自觉约束自己,邱梓真以前吃饭一直贪玩,自从评上文明进餐员后,再也没让老师督促过。他说:“我怕名字从大红花里跑掉。”看,只是一张纸,就有这么大的奇效,不妨一试。2、小奖品的妙用例:王洋吃饭贪玩,需老师不停督促,我就有意识地在他盘子里放上一片山楂片,说:“山楂片在看你吃饭呢!吃完饭,山楂片奖给你。”结果很有效,他不再磨蹭了,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了饭。以后,对于挑食或不专心的孩子我会用这种方法,有时在桌上放个宝葫芦、小奖品或在盘里放上小钙片,小馒头等,告诉他们吃完了就可以拿,效果真的不错。此外,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物归原处、轻轻摆放物品、主动清洁环境等教育要求,都在时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进餐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教育。我们在组织进餐时,灵活变换方法,孩子们进餐愉快,老师更是轻松愉悦,进餐成了一个轻松的环节。三、总结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想孩子在成长中难免出现问题,我们老师能做到的不是训斥、埋怨孩子,而是从孩子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子想办法,用心去开启他们心灵之门,他们会敞开心扉接纳你,喜欢你。当然,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