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物流管理论文2010-03-20 12:34摘要: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说明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物流知识管理阶段,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由“量变”到“质变”,增强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文章最后讨论了加快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途经和方法。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化 知识管理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1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欧勒锐(daniel 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 ti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实施业务流程重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参考文献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2000年4月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6期6.许扬帆.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年3月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8月9.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动机.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3月10.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4月1
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管理论文2010-03-20 12:34摘要: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说明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物流知识管理阶段,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由“量变”到“质变”,增强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文章最后讨论了加快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途经和方法。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化 知识管理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1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欧勒锐(daniel 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 ti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实施业务流程重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参考文献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2000年4月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6期6.许扬帆.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年3月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8月9.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动机.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3月10.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4月1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物流毕业实习总结
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又接近尾声,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总结将它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实习总结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毕业实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光飞逝,如果将自己在公司实习的日子加上去,我在这个公司工作已快一年了。这一年,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从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深深教诲,到自己的亲身体验,让自己的对于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顾我这一年的工作,我的总结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努力学习
弥补在校学习知识上的不足由于自己在大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也通过了助理物流师资格并且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物流方面知识。当得知自己即将进入的公司为xxxx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时,对能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感到十分欣慰。可是理论和实践的差别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书本所说的完美的供应链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促使我努力地学习知识,以弥补学校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我所属的服务贸易部,经营着公司的自营仓库,虽然只有6300平方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仓库现场工作人员、单证操作人员和业务洽谈人员,这三个部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不得不说能在服务贸易部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部门你能清晰地看到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而不是对每个部分片面的掌握。
考虑到部门发展的需要,我也参加了一些单证方面的考试,一方面能使得自己对单证有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于报关报检行业在资格证方面的限制,也希望自己的证书能在企业注册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细节决定成败
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平时经常有机会为领导做文字处理的工作。大概是自己太自信自己的水平,在曾参加的电脑考试中,超乎常人的打字速度,让所有人侧目而视。但工作和考试毕竟是不同,考试的差错只是让我的分数中少一、两分而已,但实际工作中的差错却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所以现在每份稿件,我都会仔细地检查几遍再交给领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拿物流管理链中著名的“丰田管理链”来说,丰田创造的“精细生产方式”一直是众多物流公司所趋之若骛的目标。
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
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难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正是这种细节的力量,使得丰田汽车在销售价格,油耗指标等各方面超越美系车、德系车,在汽车行业独占鏊头。
三、把握机会
提高自己在我平时的工作中,也会涉及到客户服务工作,在对报价和合同的制作过程中,使我了解了报价中各个项目的含义和合同中每个条款的意图。在帮助财务部及时收取应收帐款的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同时也积累了一点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的经验。
在与客户的协调和沟通的工作中,不但使我对部门的业务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加强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忙碌而又干练的领导和同事们更是我学习的榜样。20xx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毕竟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希望自己能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地向同事学习,与服务贸易部共同成长。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实习。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运营管理,增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
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
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公司总经理:
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叉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时光静静的流逝,短暂而有意义的实习结束了。角色的转换,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以后所面临的问题。
我从事的是物流工作,这是一门服务的行业,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但并非我说学的专业,刚开始我不怎么感兴趣,心想既来了就好好做着。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我的职位是一名接送货员,主要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安全的把货物送回来。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把它做好还要花点心思。因为你去接货时,要跟客户鉴定一份合同,关于货物安全的,所以你不有丝毫的大意,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要非常的细心。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其实更让我感到吃力的事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们的性格各异。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来说。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我,实在有点难以应付。但我并没有灰心,我的毅力没那么弱,别人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领导的耐心指点,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进步了。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因为这是良心剂。同时我还要处理好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吵,争论,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与支持。有了他们我不在孤单,温暖的画面一幕一幕,感到常在。
一、 研究动机 :
经过一学期物流专业的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物流专业毕业生实习总结。
二、 研究目的:
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依据学习的理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 公司简介:
1、 基本情况:舒兰市起重机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吉林省东北部的舒兰市境内,地处舒兰市中心,横贯全镜的省一级公路五桦线与吉长,吉珲高速公路相交,铁路连接哈尔滨市,吉林市,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 公司建于1954年,已有50多年的机械加工历史,1998年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重点中型企业,是载重汽车后桥齿轮,半轴的专业生产厂家。
公司占地面积83000平方米。现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992万元。已形成年产60万件各种汽车后桥齿轮的 生产能力。公司自行物流配送及仓储业务并实行仓库租用及物流配送业务。拥有各类仓库两万平方米配送专用货车百余辆及其他运输设备。
2、 (物流)主要设施:机床,厂房拥有吨至3吨的汽,柴油叉车和干充式电瓶叉车以及前移式高位货架库专用干充式电瓶叉车多辆。 手推平板车,拥有多辆手推平板车,手推液压车和登高车6辆,以及国际标准1m*地台板。 运输车辆,公司拥有多辆10吨全封闭厢型货车,8吨全封闭厢型货车,5吨全封闭厢型货车,及2吨以下的厢型货车。同时拥有2个联盟型车队,可调动车辆近百辆。
铁路专用线,拥有1条共计长度为1654米铁路专用线,是目前吉林省商业系统内唯一拥有铁路专用线的非物流企业,具有10万吨的铁路运输发运能力,以方便客户的产品运输方式有多种选择余地。
4、 仓库类型:高平台彩钢板结构仓库。拥有高平台彩钢板结构仓库计4621平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7-8米, 1700平方米的仓库已安装了高位货架,该类型仓库的优点是建筑结构合理,面积利用率高,防汛,防潮,隔热性能良好,全部有雨棚和外平台,库外周转场地大,便于商品装卸及进出仓。
高平台铝合金结构仓库。拥有高平台铝合金结构仓库计16800平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米,该类型的仓库的优点是防汛,防潮性能良好,库外周转场地大,特别适合于进出仓频繁的大宗商品的储存。
楼层恒温库。拥有楼层恒温库8100平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5米,该类型仓库的建筑条件为满足某些产品在温度控制上的不同要求提供了先决条件。
铝合金结构平房库。拥有铝合金板平房库4700平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6米,该类型仓库的优点是库外周转场地大,特别适合于进出仓频繁的大宗商品的储存。
易燃品仓库。拥有可储存易燃品仓库1000平方米,该类型仓库能提供属于易燃危险品类的特殊商品储存。 其它库房3000平方米,该类型仓库多数属于砖木结构,单幢仓库面积小于上述仓库类型,具有冬暖夏凉的自然调节功能。
5、 仓储系统服务:市内/国内配送,单品/综合配送,常温/冷藏配送。备有各式车型,承运商品包括:百货用品,冷藏保温,特殊商品。 贵重物品配送。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确保商品的安全抵达用户手中。 隔日零担配送。对于零担配送,公司承诺货物隔日上车,发车。上架陈列。对于市内各大商场,各类超市,连锁网点的配送服务,公司还提供协助客户商品上架陈列的服务。
物流管理论文2010-03-20 12:34摘要: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说明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物流知识管理阶段,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由“量变”到“质变”,增强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文章最后讨论了加快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途经和方法。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化 知识管理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1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欧勒锐(daniel 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 ti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实施业务流程重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参考文献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2000年4月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6期6.许扬帆.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年3月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8月9.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动机.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3月10.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4月1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领域渗透。绿色物流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绿色物流仍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显示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却是巨大的,必将促进我国绿色物流迅速发展。关键词:绿色物流,物流战略,可持续发展1.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 H﹒J﹒Wu 和 S﹒Dunn 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Jean-Paul Rodrigue, Brian Slack Claude Comtois 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丹麦出版的 Bjorn N﹒Petersen Palle Petersen 合著的《Green Logistics》中定义:绿色物流就是对前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和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生态管理(eco-management)。 从国外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 在我国 2001 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这里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再根据现代物流的内涵,给出“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2.绿色物流概念的内涵 上述对绿色物流的各种定义,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和内涵是基本相似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上述定义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绿色物流即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物流,亦称生态型的物流。其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这一目的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可称作是可持续的物流(Sustainable Logistics)。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③。产品在从原料获取到使用消费、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对环境有影响。而绿色物流既包括对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对退货品和废物回收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与规划;因此,其活动范围包括了产品从产生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政府及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④。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征,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在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靠企业的道德和责任就能主动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公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公众的环保意识能促进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并对绿色物流的实施起到监督的作用。因而,也是绿色物流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二、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首先,政府对绿色物流理念的推进。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其次,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现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境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已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14001 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2.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同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以及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是全面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3方面:首先是观念上的差距。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更是几乎没有。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其次是政策上的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对清洁燃料的使用予以税收优惠,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和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重用也进行了规定。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已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第三是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会导致物流路径的迂回与不合理。三、中国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等战略对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有重大指导作用。1.资源战略——循环物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实行资源节约,强调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用相对丰裕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产品维护、维修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缓资源消耗速度;通过新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过程的能源消耗。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观的引导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下面列举的是针对循环物流的一些具体策略:①前向物流过程的资源减量化;②逆向物流;③废弃物物流。2.环境战略——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在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使用的整个阶段,对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最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最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不仅追求产品及其包装的绿色化,也要求产品获取过程、使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因此,企业必须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改造,是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策略主要包括:①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估及管理;②引入环境方面的帐务审核;③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包装与运输的绿色化管理;④面向环境的企业物流系统再设计。3.科技战略——绿色物流技术实施绿色物流同样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①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决定着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途径和方式,因而,是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②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有利于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是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 CPS、CIS、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订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4.员工教育战略——绿色物流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观和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的科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包括加强对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与此战略相适应,绿色物流战略也应该包括对公众、消费者、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的宣传,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物流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并就怎样更好的发挥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系统管理主要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目标;供应链管理从世界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有两大领域,第一是资源,起初是廉价原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得,其后是依靠技术进步,节约资源获得高额利润。第二是人力,最初是使用廉价劳动,其后则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物流因其贯穿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协调与完善带来巨大的利润。物流——第三利润的源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物流管理的含义物流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所以国外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实际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1.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2.应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由于企业的经营思想的转变,为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物流系统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的措施问题。快速准时交货不仅体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价值。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的功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作好战略研究与规划、利用现有的物流运输网络、工具与托盘进行科学的运作,尽可能实现快速地准时地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服务。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问题。物流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必须解决好物资采购的低成本与准时的问题,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最低库存准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上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实现紧密联系的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与共享问题。物流信息传输、反馈与共享在物流管理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是保证物流运作准时.精确的关键。物流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问题。影响物流灵活与快捷协调主要有信息、政策、交通、托盘运用、运输工具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企业外部良好的政策、道路交通的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物流相关各方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认识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特征,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战略的研究以及发现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搞好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作者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参考文献:[1]孟祥茹,吕延昌,孙学琴.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2-14.[2]王之泰.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85—86.[3]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75-77.[4]王晓东 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l-92.[5]王斌义.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21-122[6]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4—156
物流专业职业规划分析: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也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具有广泛行业渗透力的新兴产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关预测显示,今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在2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6%。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指出:按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我国年物流支出约为当年GDP的2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2-3倍,约20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通过科学化的物流管理完全可以把物流费用的支出降低到世界平均12%的水平,这将产生约6600亿元的物流运作效益。这就意味着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而在物流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人才,最好是既懂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显然,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显然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不过,经验总是要积累才能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达到那个水平。职业通路: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四、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多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管理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鉴于物流培训多是从知识普及方面出发从而帮助学员进入物流行业,而物流信息管理师是从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出发,提高学员解决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前景更为广阔。 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这种既懂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将成为物流行业内紧俏人才,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师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作为市场的基础,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会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员,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必定非常广阔。五、我对未来几十年大体的规划如下: 1、20-25,增长知识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条件优势,认真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商务英语,争取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证书的考试,争取一次通过,并不断研究物流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大三的实习的时候熟悉工作环境,积累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2、25-35,熟悉适应阶段—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开始照顾父母。 3、35-50,稳定发展阶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为工作和家庭努力。。 4、50以上,安享晚年阶段—此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将不再有遗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下一代。六、我对未来十年的细致人生职业规划: 1、2012-2015:在这个阶段,我决定在物流基础岗位上实习、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提搞专业水平,继续深造自己,争取知识和能力一起增长。 2、2015-2018:到了高潮期,应该在原来企业做一名中层管理员,用特有的和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部下,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扩大交往面,不但要重视与部下交际,更要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 3、2018-2022:最后,利用自己曾经的所学争取到一家外资物流公司工作,学习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当上一名外资企业中级物流经理,并努力发挥自己所长,在外企施展自己的才华。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这篇精彩演讲论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如下: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方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使用第三方物流产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货物周转期平均从天缩短到天,库存降低了%。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与顾客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网络体系帮助顾客改进服务,不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使顾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原因归结为: 1、抵制变化 很多公司不愿意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在的精力模式。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还将意味着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2、缺乏认识 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 由于供应链的实施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将这些功能交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业务外包本身有其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生产集成在一起,物流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5、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业务外包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另外,各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和公司供应链作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向外部公开的内部信息,很难准确地比较公司间的供应链作业能力。 尽管有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分成几个步骤,同时选择数个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避免将业务交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地地区覆盖区域,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运营模式问题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与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2、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3、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4、信息技术 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集中与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原因是: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许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第四方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有什么区别: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
你有自己院老师给的论文吗?如果有,我可以跟你换。我这儿有去年的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这篇精彩演讲论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如下: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方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使用第三方物流产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货物周转期平均从天缩短到天,库存降低了%。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与顾客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网络体系帮助顾客改进服务,不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使顾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原因归结为: 1、抵制变化 很多公司不愿意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在的精力模式。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还将意味着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2、缺乏认识 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 由于供应链的实施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将这些功能交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业务外包本身有其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生产集成在一起,物流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5、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业务外包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另外,各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和公司供应链作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向外部公开的内部信息,很难准确地比较公司间的供应链作业能力。 尽管有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分成几个步骤,同时选择数个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避免将业务交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地地区覆盖区域,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运营模式问题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与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2、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3、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4、信息技术 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集中与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原因是: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许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2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2)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1物流配送过程3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图2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模型设计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4系统功能实现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5结束语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2、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屈春燕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5、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6、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二)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三)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1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2 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3 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1 绿色运输管理(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2 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3 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4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参考文献:[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4]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这个网站特别多,可以去找找。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