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日专生毕业论文饮食差异

日专生毕业论文饮食差异

发布时间:

日专生毕业论文饮食差异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2017-05-09 17:32:12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0期马莹妮++苗得厚摘 要: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周边世界乃至全世界,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不同,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对中日两国烹饪时选用的食材、方法、用餐工具和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中日 饮食文化 差异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基本的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对于基本的饮食更追求精益求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即便日本早期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中国,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一、食材选择的差异中国以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处于亚洲的人们,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属于中方、何种属于日方,而且能随口就说出日本的一些传统食物,如寿司、拉面等。中国的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都是以谷物,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依靠肉类和乳制食品。中国人的菜肴原材料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存在差异。在日本,由于围海而生的地理特征,菜肴的原材料多为大米、鱼介、海藻类,日本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差异很大。1.烹调的方法有讲究(1)烹调观念:烹饪中国菜时,烹调食物尤其讲究火候,他们认为食物经过烹煮才能消灭细菌和微生物,加以佐料带出食物原本的营养物质,也能对身体进行温补,使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其做工精细,在食物上雕琢的样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种类繁多。而日本,除了注重食物的样貌还注重健康性,按照他们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即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2)烹调过程:在对食物进行烹调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也存在着差异。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的统一,为营养型菜肴,日本人对食材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就鱼类而言,他们在获得新鲜的鱼介之后尽量不加工,仅仅蘸佐料直接食用,像拉面、寿司等必须用火烹煮的食物才以热食方式加工,日常烹煮方法只有煮、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中国菜注重“色、香、味”的结合,属美味型菜肴,中国人对于食材的烹制方法有“烧、炒、爆、煮、炸、蒸、煎”等二十多种,喜欢对食材进行腌制、风干、火烤等处理之后加上各种香料佐菜烹煮,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2.餐具的使用在中日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用餐工具是筷子、碗、盘,在用餐前必须把餐具摆好才能就餐,我们中国人还习惯用汤匙舀汤或者流食,但日本人除了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其他场合只用筷子。对比中日两国的筷子,有以下的差异:(1)日本的筷子较短,筷子尖较锋利,多是木制品,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吃鱼,用筷子的时候没必要用很大力气,为了防止食物滑落,所以筷子尖锋利些可用于穿刺食物;中国的筷子长而厚重,多是木制品或竹制品,因为我国的食物都是油料理,用木筷子夹住食物的时候,可以防止打滑。(2)同是“用筷大国”,日本人换筷子的频率远比中国的高,他们平均两三个月换一次,而中国的却是两三年才换一次,不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筷子的卫生问题日益关注,现在缩短为一年左右换一次。(3)在中国,用餐完毕后,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子上,并等众人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离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就扔下筷子离席;日本的筷子礼仪也相差无几,用餐既毕,筷子不可随意摆放,要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侧,并要再次向桌面鞠躬道“谢谢招待”,不仅在家是这样,公众场合更是如此。二、中日酒水文化差异自古以来,酒就成为了用于交朋结友等多种用途的神奇工具。且不说古人写的那些“借酒浇愁愁更愁”等华丽诗词,也不说国人对饭局中“无酒不成欢”的传统观念,其实酒还另有妙用,适量饮酒,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筋脉。关于酒文化,多见于社交场所。中国人不仅喜欢在宴席上满布菜肴,还喜欢配上陈年佳酿与亲朋好友佳宾分享,很多人还会在下班后或者在家时来一杯酒做自我休憩,他们认为边吃边喝才能畅所欲言,使吃饭时的氛围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因而很多生意人在与客户应酬时都是边喝酒边谈生意,促成生意的成功率超乎你想象,这也造就了中国人喝酒也是工作的思想。日本人也爱喝酒,却绝对不允许在工作时喝酒,他们认为喝酒是放松娱乐的时候,不可以谈正经事,尤其是工作上的事,这样会显得很不严谨,即便是出于公司应酬,也只是谨慎的表面形式与人喝酒。三、历史角度看中日饮食习惯日本的饮食习惯往往都带着“清淡、量少、精细”等的评价,从总体上看,其饮食属于植物型饮食。中国的料理会大量使用油,亦称为“油料理”,做法也是纷繁复杂,几乎每样食材烹煮的时候都离不开油;而日本的料理几乎不怎么用油,精进料理用的均是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使得其料理具有少油、清淡的特点。在古代,中日两国的饮食观念大有出入。中国的饮食观念是“民以食为天”,对饮食非常重视,而日本的饮食观念与中国的截然不同。以前,日本人是通过一个人的穿着、交通工具和住宅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和教养,对饮食也就不关心。在发展的历程中,日本人不断受到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影响,逐渐重视起饮食的营养健康,饮食的地位逐步提高。由于这些饮食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现今的中日两国人民饮食水平和健康水平也产生了差异。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长寿国家,人均寿命高于中国人。中国的人均寿命值快速增长,但仍然没能达到日本的寿命值水平,这就要从经济水平与饮食习惯进行分析。我国当今社会许多中老年人所患的心脑血管病与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过高有关是不争的事实。有专家认为,日本人之所以长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讲究营养清淡,不暴饮暴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观念在逐步改变,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导语: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在饮食上,不仅是以大米为主食,西欧中国餐点一般也很普及。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一、日本地理位置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二、禅文化与视觉的艺术

日本料理十分清淡,最忌讳油腻,同时日本料理讲究摆放的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样的理念与日本的禅文化有关,尤其是日本的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最早是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想到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传了下来,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怀石料理的摆放给予食用者无限的现象,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除了怀石料理,寿司也同样讲究摆放。摆放寿司时会充分考虑到颜色的搭配以及形状的美感。许多饭团还被做成了各种动漫卡通形象,增添了不少情趣。

三、介绍日本料理文化的意义

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亲临那里去体验。而吃是旅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日本料理文化名声远扬,是日本文化的精华之一。把料理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等。料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契机,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兴趣,更能以交流料理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

你好,朋友个人认为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日本的饮食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又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当地文化特色。谢,谢!

一、相似方面:1、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均认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南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特别是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且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北方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制,虽以小麦、小米、大豆等杂粮为主,但如有大米也很爱吃。而日本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之气候土壤适宜稻米生长,所以整个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并把大米品种改良得好吃、好存,使日本民族以大米为主食,并钟情日本大米。2、对于面食,中国人是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而各种面食又源于小麦,小麦种植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面食也是由衷的热爱,特别是面条,中日两国人都很爱吃,但由于日本的水质好,有丰富的海鲜,使得面条特别好吃。如果说面条源于中国却盛于日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最常见的速食产品-方便面就是日本人发明的),提到面食,不得不提饺子,对于中国北方人,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必备之选,日本人也很喜欢吃饺子。二、差异方面。1、中国人饭菜量大,日本适度。中国人在家吃饭或请客吃饭,只要有客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讲究要有剩余,不能依照主客双方实际饭量准备,家庭也是如此,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与日本饭菜相比,日本则适度。当然这指一般在家庭用餐或在餐馆被请去吃饭,特别是定食(或份饭),对一般食欲好的人恰好,对饭量大的人,少一点,对食欲差点的,偏多一点,即使剩一些,也浪费不多,这种适度的饭菜有利于健康。2、中国人喜吃热菜,日本人喜欢冷餐。这与两国的风土也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不少食品原材料是晒干保存的,待食用时浸水复原,易失鲜味,需要过油加工,油性食物吃方有味道,且容易消化。日本与中国比较日本的冻食量远比中国多,因为日本食物中海鲜多,不经加工或减少加工,可更多保持鲜度,且不损伤维生素。海产品本身含盐分有一定滋味,而且盐有消毒功效,生吃无妨(生鱼片在日本就很流行)。加之日本的水质好,温差变化小,寒冷地区不多,适于食用冻食。3、中国饭菜偏咸,日本饭菜偏甜。咸味菜肴适合大陆性气候的中国风土。而日本气候温和,四周环海,降水量大,空气湿润,除酷暑外,不会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适于日本人的胃口。4、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重视“看”。世人经过长期实践和体验,总结出一些“名言”,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则重视“看”。如:中国认是用舌头吃饭——品其味,日本人是用眼镜吃饭——观其行。

节日差异毕业论文

中外节日作文

同学,答辩不要紧张,要熟悉你写的内容,一般如果是你的论文指导老师会问问题针对性强一点,其他老师会问一些general question。建议如下,供参考,1. 中西方有哪些传统节日存在差异并举例说明。(基本题,考察你是自己写的还是抄的)2. 这种差异会给文化交流带来哪些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阐述3. 了解这种差异后有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何帮助?4. 你自己如何理解这种差异,或者差异如何形成的?祝你好运!

这篇关于传统节日的春节英语作文:传统文化,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在这一天,妈妈让我上街买春联和倒福,哇,街上到处都是卖春联和倒福的,有在超市卖的、有在商店卖的、还有在地上卖的,品种多的数不清。春联有?值模?薪鹱值模?厦嬗悬坝栉颐堑摹⒃廾狼锾斓?hellip;…比如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的。福有金字黑边的﹑红边金字的、还有红边黑字,我挑了两幅对联,三副福字,把它们带回家。 我先把两幅对联贴到门上,再把福贴到窗子上,这时妈妈跑出来说“贴错了,”贴错了我说那怎么贴?妈妈说要倒贴,福倒福倒(到)福们家了,就到我们家来了,我说贴正也行,福正福正(挣)别人家的福就到我们家了! 过春节真是太好了,我爱过春节! 中西方节日差异 Will Christmas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arouses increasing attention year by year in China. Christmas cards become popular with students. People hold Christmas parties and exchange Christmas girts. A lot or TV and radio programs about Christmas are on. Meanwhi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less appealing to youngsters. Thus some people wonder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worry is fairly unnecessaryg Why Ⅱ One reason lies that Christmas only affects Christians, college students and joint-venture (workers. Another reason is that Christmas is mostly celebrated in cities. Few people in countryside show extreme interest in this exotic festival. By contras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every family. I think, it is natural that with increasing exchanges with the West, a lot of Western holiday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China. For us Chinese we should never neglect or even discard our own traditional festivals. For centuries Chinese have observed this traditional holiday to welcom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And we will treasure the Spring Festival forever.

中西节日差异毕业论文

文化的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文化的描述同样如此。这不仅因为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各具特色;也因为对同一文化现象如果选择观察的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看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传统节日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节日活动则是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1](P 9)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大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节日。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和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这些节日大都属于全国性节日,除汉族外,还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过这些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以英、法、意、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圣诞节(Christmas)、元旦(New Year)、万圣节(Halloween)、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和狂欢节(Carnival)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含义有很大的影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包括英语和汉语在内的所有语言中都有很多表示动物的词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动物成人类的朋友,为人类服务,也有很多动物还成为人们的宠物。可见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动物词汇也逐渐形成特定的涵义,也就是说人们把他们的一些情感,甚至是发生的事件,自然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认为动物能够表现不同人的个性,或者是表示某些象征。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当中。

这篇关于传统节日的春节英语作文:传统文化,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在这一天,妈妈让我上街买春联和倒福,哇,街上到处都是卖春联和倒福的,有在超市卖的、有在商店卖的、还有在地上卖的,品种多的数不清。春联有?值模?薪鹱值模?厦嬗悬坝栉颐堑摹⒃廾狼锾斓?hellip;…比如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的。福有金字黑边的﹑红边金字的、还有红边黑字,我挑了两幅对联,三副福字,把它们带回家。 我先把两幅对联贴到门上,再把福贴到窗子上,这时妈妈跑出来说“贴错了,”贴错了我说那怎么贴?妈妈说要倒贴,福倒福倒(到)福们家了,就到我们家来了,我说贴正也行,福正福正(挣)别人家的福就到我们家了! 过春节真是太好了,我爱过春节! 中西方节日差异 Will Christmas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arouses increasing attention year by year in China. Christmas cards become popular with students. People hold Christmas parties and exchange Christmas girts. A lot or TV and radio programs about Christmas are on. Meanwhi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less appealing to youngsters. Thus some people wonder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worry is fairly unnecessaryg Why Ⅱ One reason lies that Christmas only affects Christians, college students and joint-venture (workers. Another reason is that Christmas is mostly celebrated in cities. Few people in countryside show extreme interest in this exotic festival. By contras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every family. I think, it is natural that with increasing exchanges with the West, a lot of Western holiday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China. For us Chinese we should never neglect or even discard our own traditional festivals. For centuries Chinese have observed this traditional holiday to welcom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And we will treasure the Spring Festival forever.

中西节日文化各有各的传统,其中人们的喜好不同,也出现了一些的差异:1、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2、庆祝节日的饮食和在宴席上表现出的性格3、节日时的穿着和衣服的色调。但不管差异如何,人们都能过上自己认为very good 的节日,迎接新的一年。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的重视。那一天, 每户门前都要挂上一盏南瓜灯, 人人都穿上奇装异服, 据说有辟邪之用。其实, 作为先进的发达国家, 人们对于鬼怪已不再迷信, 他们多半是为了寻开心而已。同时, 人们还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他们可以任意去左邻右舍讨吃的, 绝不会受到惩罚。在中国, 传说中元节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 这一天, 地府里的小鬼会出来游荡, 迷信色彩浓厚的中国人, 对鬼神是极为敬惧的。那一天, 他们会当街烧香祭祖, 祈求鬼神不要降祸于他们。于是, 中元节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产物逐渐被淘汰了。西方新年犹太历七月的第一天;伊斯兰教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格列高利历 (Gregorian calendar),公历或阳历。为纪念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采用此历而命名的。按阳历或公历,新年从1月1日(January 1)开始。在元旦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to see the old year out and the new year in)。希望来年恭喜发财,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除夕之夜 (NewYear\'s Day)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此时,化装晚会特别受欢迎。来宾们把尊严和谨慎藏在面具之后,打扮得稀奇古怪。大家无拘无束,尽情玩乐,与平日的行为大相径庭。在英美两国,午夜 钟声一响,参加晚会的人们还要 手拉手高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 著名的苏格兰民歌。中国春节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 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 有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 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 桃木上,最后简化为在直接桃木板上 题写门神名字。现在人们每逢春节就在 红纸上写对子,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交往中, 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 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本文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映射出的文化差异的比较, 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克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在沟通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融合, 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中日体育教育差异毕业论文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日本曾经向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中日同属于一个文化圈,现在教育水平却差异明显。二、中日两国教育政策理念的差异据估计,全民入学,中国的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大约与日本相差二十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70年左右的水平。中日两国的教育都提倡新意识,都十分重视教育。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占GDP的,位居发达国家榜首。两国间教育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日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要带几个大大小小的包去学校,所有的包都要小孩子自己提。他们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引导孩子渐渐养成独立意识。更有趣的是日本小孩每天上学都要带几套衣服,在教室里穿的休闲服、去操场穿的运动服等,去不同的场所就要换装,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另外,日本相比中国也更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比如一年四季都穿短裤短裙,0岁开始参加运动会,女孩子踢足球等。中国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成仁”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就带有全面发展孩子德智体美劳的目标,虽然平时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礼仪,但是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而在日本,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比如,有很多幼儿园就要求孩子带到学校的包必须由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孩子中午吃的便当由妈妈准备,从而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重视。甚至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他们的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这跟当前中国小学生每天扛着厚重的作业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中国借鉴。

体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门学科。下面我整理了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及影响 一、体育游戏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单一,而且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锻炼,不仅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而且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调节学生消极情绪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熟与生理成熟不平衡的阶段,往往会出现叛逆心理,再加上学习压力大,经常会产生负面情绪,尤其会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而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就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而且体育游戏又具有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还会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3.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例如对抗赛、选拔赛等都可以使学生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力,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在游戏竞赛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参赛者之间需要有凝聚力,观赛的学生也要有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4.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少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入,需要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做好准备工作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很突出,但是为了保障体育游戏顺利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每个班级的同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就要设计不同的游戏,设计低年级体育游戏时,要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目标,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大的游戏;设计高年级体育游戏时,可以有一定难度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游戏内容设计好之后,体育教师应提前准备所需要的器械,并确保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做好硬件准备工作。只有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才能为游戏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2.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体育游戏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学生,而是通过游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趣味性,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体育游戏之所以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就是因为游戏都带有竞争性,通常情况下,参赛者的积极性高低与否取决于比赛竞争因素的多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应设计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多融入一些竞争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竞争中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体育游戏的应用应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目的。 4.真实性与鼓励性相结合 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结束后,对比赛结果当然也十分关注,此时,教师要对游戏结果进行评判,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教师要依据游戏规则认真观察游戏进行的整个过程。对于赢得比赛的一方,教师要对其优良表现进行表扬和赞许;对于比赛失利的一方,教师也要积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对于比赛中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要严厉批评。 三、总结 为了使体育游戏更好的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后对游戏的比赛结果作出公正的评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 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及措施 一、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还应该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彰显独特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行素质教育拓展训练,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2.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素质拓展教育能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增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先进性。素质拓展教育的引入,能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初中体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完善。 3.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如果过分依赖学生课堂活动,容易制约学生个性发展。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多种多样,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措施 1.加强拓展训练基地建设。 初中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素质拓展训练具体要求,挖掘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校设施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进行训练创造条件。要注重与其他学校合作,加强相互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还可以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素质拓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训练基地建设纳入学校规划,争取社会资金赞助,完善训练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开展训练创造便利条件。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 学校可根据教学具体需要,设置必修和选修拓展项目,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保证训练课程时间的充足,确保课时落实到位,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锻炼技能,掌握本领。还可以组织各类游戏,激发学生对拓展训练的热情。例如,集体训练项目可以高台演讲、寻宝游戏等为训练内容。为增进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可以风火轮、解手链、信任百步行为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增进了解,更好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为推动素质拓展项目更好地开展下去,要坚持适应性原则,促进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进行。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素质拓展训练的主体。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注重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让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初中学校要重视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的引进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管理,让他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责任意识,总结教学经验,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发现不足,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让素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5.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现实,严格落实各项规定,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在授课和组织学生训练时,要将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保证教学组织管理的严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促进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要听从指挥,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三、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体育理论和技能教学,更要注重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课程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教学要求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三 浅谈中学体育激励教学法的运用 1、激励手段运用的时机 新的课堂改革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学会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还要学会全作,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学生在我们体育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机会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在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2、激励手段的种类 激励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显示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而不是吝啬。激励的方法很多也很有科学性,所以在激励的运动时也要做到科学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自己的激励艺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对常用的激励方法进行介绍。 运用目标激励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制定一定的目标,只有学生在了这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了动力,在学习中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目标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在目标的制定时,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所以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所差异,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激励下,以目标为动力推动学生学习,这种动力就成为了一种动机,不断朝这个方向而努力。 树立榜样进行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树立榜样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学生,比如给学生树立体育方面的明星,刘翔、姚明等都是学生心中的体育明星,这些明星的事迹可以多介绍给他们,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光。但是,这些明星离我们很远,很多同学心中也没有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身的榜样激励他们,比如一次运动会上,我们把破纪录的同学加以宣传,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在教学中或者生活中,教师要学生树立榜样,处处在学生面前表现优秀,让学生把你看作心中的英雄。教师以一种榜样,给学生怎样的激励。首先是出色的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从讲解到示范,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的人物在面前时,要做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觉教师无所不能;其次是教师的言行要一致。如果要把学生作为榜样,就要选择那些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具有一定体育能力的学生,时时起到示范作用,并让其担任小组长起到指挥与协助教师的作用。 给学生以信任感来激励 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信任,这样学生会觉得能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信息度高,那么学生也会有较高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信任从而就会成为一种激励,进而激起了学习体育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比其他学生差,教师也不会关心自己,久了便会成为一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其自信心,这样越是没有信心就越是没有学心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学生给一些信任,从语言、表情、行动上多鼓励,让他们感觉是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是鼓励,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与快乐,逐步形成体育兴趣。 投入情感进行激励 情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友好相处,形成一种融洽而又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那么学生才能带着一个愉快的心去学习。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会主动而又细心的听教师讲课,课下会积极的去锻炼,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在学习跳高或者跳箱时,学生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用微笑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教师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与激励。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特别提出了情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勾通,让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信任感。如果在教学中对某个学生不关注,他完成的学习情况、动作情况等不闻不问,也不给以鼓励,但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却看在眼里,而且会给以严厉的批评,这样会大大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会变主动为被动,学习时就会缩手缩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宽严适度,在与学生保持情感的基础上快乐学习。 通过体育竞赛进行激励 有体育就有竞赛,这是我们意识中所首先想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时时有一些竞赛,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但是竞赛也要有始有终,竞赛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如果没有总结,学生不知道竞赛后得到了什么,胜的得到了,失败的也要总结教训以下次取得胜利。比如在一次迎面接力的游戏结束后,胜方很显然除了体力好以外,还要其他的优点,教师加以鼓励,而对于失败者,我们除了让学生理解自己身体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还要一定技巧来取胜,比如接棒的时候要快、注意力要集中等等。等下一次比赛时,败方却反败为胜了,而这时教师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下一次的胜利,这给了学生信心。 施以适当的惩罚进行激励 有人对新课标下的无劣性评价进行了质疑,说如今的体育课只有激励而没有惩罚,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对学生有奖励,还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把这种惩罚看作是一种激励,但是激励的前提是最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好好努力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进行“注意力”的反口令练习时,在比赛前向学生声明,但自己出现错误时,要对其进行惩罚,或者是跑100m,或者是蹲起跳10次等等,还要告诉他们,这些惩罚是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可强求。 利用合理评价进行激励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不可少,科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中学体育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评价时要以激励为副,以建设性的评价为主。学生都具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都对他们较高的评价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采用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特别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 3、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激励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猜你喜欢 1.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3. 体育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4.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5.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6.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7.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中日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一直觉得教育不是只管学习,家庭教育也是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唯分数论,在教育中学习成绩的比例占据至高,就忽视了家庭里面的教育。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吃饭的时候,家长问孩子是“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上课有没有听懂?”还是“今天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关注到。平时上课老师讲知识,在学习课堂上我们很难学会人际交往的相处,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像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没有大人去普及教育知识。

在日本的教育中,日本的母亲重视学前孩子的道德修养,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与他人交往、与周围世界交往的能力。另外,日本社区范围的全职太太会定期组织“母亲读书会”等交流活动,共同商讨“养子之道”[1] 。在日本有很多家庭都是全职太太,所以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很充足。

所以中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与日本相比,虽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日本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值得学习。

三、中日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

学校教育,就是在学校接受到的教育。先说学校教育经历,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每周还会涉及到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课等,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孩子“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但日本不同,上课在观看老师播放日本小孩子自己去准备饭菜的时候。日本的小孩子这么小就学会培养独立和生活自立能力,日本的教育和核心就是“学会生活”, 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

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

中国学校教育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学习,日本的文化教育更注重实用性。相比较来说,中国学校教育可以为国家输出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从小就是在知识中学习,缺乏在实践中体验,导致缺乏创新意识。或许过去19年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日本以19:1远远超过中国的其中一个原因。

四、中日大学教育方面的差异

从选课制度来看:基本上一学期的时间,大部门都是在修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基本就是根据高考结束选择的。

而在日本,自己选择想要上课的课程,还有一段时间的试听期,这样自己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如果是对于那些毫无目的或者想要混分的话,这样的选课可能意义不会太大。

从考核制度来看:平时的话,日本的教育更偏重素质教育,老师留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提交报告(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论文的能力,而中国则是仍然偏重于期中,期末等应试考试,但是也会算上平时分数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从毕业后选择来看:日本有一种疏远高学历的倾向,因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是“企业人”,而不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所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而进修大学院的人则是少数, 在中国,本科生读研读博比较多,特别是近几年来考研的趋势上升。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百度百科—日本现行教育制度

毕业论文中生源地差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改革。

1、实验方法绿色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化学综合实验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首先,在溶剂、原料及产品的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少用或不用剧毒的有机物,如不选用苯、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或原料进行实验,不选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盐作为氧化剂,不选用硝基苯或苯胺作为产品的实验等,并努力实现半微量或微量反应。

其次,在化学反应方面,积极探索无溶剂反应和超声波、微波催化等新型实验,如使用微波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醇及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收率可达90%以上。最后,在实验“三废”处理方面,主要实行“统一回收、循环使用、综合处理”的原则,最终实现“三废”无害排放。

2、实验内容现实化。

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膏霜类化妆品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其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之一。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组分;为使形成稳定乳化体,需加乳化剂,如司盘类、吐温类;为保证外观和流变性,应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保湿剂、营养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及祛痘、美白等其他功能性原料。

完成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膏霜类化妆品的设计,需要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性质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良和优化;产品性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膏霜类化妆品设计方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科研实践的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实验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实验学科交叉化。

化学综合实验应综合体现有关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单元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实验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实验室实验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训练等。化学合成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条件优化以及一般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如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等。

化合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原理、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应该注重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初步具备对数据的评价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化合物合成和分析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渗入化工原理实验,回答过程和设备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设备,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规律和典型设备,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操作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工艺要求,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实验装置和操作规范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在合成分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工业上如何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产品如何进行纯化,使用何种设备?设备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产品纯度如何检测?在回答所有问题时,学生必需掌握合成、设备、分析等有关学科内容,实现学科交叉,对分析纯乙酸乙酯的从合成到工业化产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合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建立产品分析方法和基本工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还应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如文献检索、波谱解析、试验设计方法等。

4、实验项目科研化。

化学综合实验除承接基础实验的提升外,还应为科研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必然需要在综合实验中渗透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化学综合实验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时间为两周,对一个实验项目不能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注意选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的意义。根据我院情况,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项目中可分割的、难度适宜的试验部分;教研组开发的综合实验;学生提出可实行的实验项目等。科研实验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结语。

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学生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精选和更新实验内容,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程的参考教材是华东理工大学胡明、刘霞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笔者选取该教材里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单元作为基础部分,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常见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构词规律,掌握专业英语中常见句式和翻译技巧。同时,从ACS、ScienceDirect、RSC、JohnWiley等数据库出版的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杂志中,精选近三年的文献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常见的化学化工英文文献有三种:全文、快报和综述。这三种文献的写作风格和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各级标题、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第一次讲述一篇美国人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面的文献时,同学们都很好奇,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英文文献。好奇之余,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短短的三页文献上有太多不认识的英文专业词汇、较多的长难句和定语后置等,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论文的写作风格与教材上面的单元有较大差别,同学们一时间难以适应等。随着教学时数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英文科技文献写作的风格和格式。比如,美国人写的科技文章(美式英语)和英国人写的科技文献(英式英语)的写作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一次上课时,笔者就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对象,如:巴斯夫、陶氏、联合利华、杜邦等。毕业生要想在这些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在本科最后两年学习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双语和英语)的效果。此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熟悉本专业的几种主要外文期刊。

最后,在研究生面试时,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翻译一篇或者几段英文文献。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论什么课,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那么课堂气氛一定很沉闷。有些老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又发现,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的本科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笔者采取的做法如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5%,每个同学至少在课堂上回答一次问题才能得到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很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出现多个学生争抢回答一个问题的现象。

三、以公平为原则,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

专业英语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综合利用专业英语知识从英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英文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文献中的工作描述出来,并且能让同学们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理解”。基于这种观点,笔者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人一组),老师给出几十篇英文文献,要求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篇,并以之为基础,制作PPT。当本学期课程快结束时,由其中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间约6min)。

讲解完毕后,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均可补充,并回答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在报告中所体现的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模拟学术报告及问答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考察,还锻炼了他们制作幻灯片和现场演讲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有限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课时内,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化工专业连续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词汇,还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面,为学生日后的应聘求职和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

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为了让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为化工行业提供主要人力资源,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了化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6个专业点进行了试点工作[2]。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较好的人文素养。

(2)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工程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

(3)具备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有工程实践经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接受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

(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流利,人际交往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以上标准相对照,我校在培养化工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合行业要求分析,我校化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队伍中普遍经历单一,缺乏工程师经历。

(2)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校与工业界联系不够紧密。

(3)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训练。

(4)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不够完善等。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学生考评机制,缺乏毕业生跟踪与反馈体系。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3、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功能也由以前的趋同转向为逐渐分化,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化工专业应根据主要生源地的用人需求,将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准确定位,针对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满足哪些领域的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谨慎决定。此外,认真处理好专业建设中适应与对口的关系,在一般的学校,学生是直接面对市场就业的,应该将专业设置得窄一点,对口性更强一点[4]。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要想扩大我校化工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办学影响力,还需要我们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认识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培养质量,能够很好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定会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王牌专业,为我国化工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对开发能源的技术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1996年将“煤化工”等专业列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促进我国煤化这一特色专业发展。加强煤化工特色建设,可以扩大煤化工产业,推广清洁能源,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煤化工特色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在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发扬创新精神

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够彰显特色。特色专业是经过改革后被确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有探索和创新,但煤化工专业发展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仍然会对创新有所阻碍,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的煤化工专业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煤化工特色建设。

稳定发展原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煤化工人才培养方向,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毕业后学生主要面对钢铁冶金系统,能源方向,因此在建设特色专业是,也要立足根本,找准发现,坚持稳定发展的原则。煤化工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因此稳定发展,才能适应不确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建设煤化工特色的对策

创新教育观念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过程等都离不开一定的理念指导[1]。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市场分不开,煤化工专业与能源安全与供应、钢铁冶金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出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摄入,煤化工专业发展也要将观念进行创新,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可以通过实现教育活动,将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进行谈论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教学理念偏差,要及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给予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煤化工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定期考核,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教育,这也是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措施。

创新课程体系

煤化工特色专业要突出特色,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基础教学中突出特色,从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性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煤化工特色,根据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煤化工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特色建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从而能够在以往的经验中,发挥教学成果的理念,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课程体系要反应时代的特征,但也要与学校的特色向结合,建设出使用社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煤化工课程体系要突出特色,例如开展“焦化特色课程”、“清洁能源课程”等,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将基础必修课和辅修课程想结合,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工程与艺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设特色煤化工专业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将最前沿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才能够促进煤化工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是有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保障,在科学的监督机制中,促进煤化工专业发展。高校要保证特色专业有效进行,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及教学条件,这些物质保障是实施特色专业的前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特色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实施不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特色专业,离不开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反馈、教务系统质量检测等,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煤化工是高校的特色专业,因此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创新性原则,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本专业特色发展。煤化工特色建设要创新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突出特色,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煤化工专业人才。

影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调研的论文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根据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20世纪末,我国开始在高校大力宣传和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以及减轻当前的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本文试图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入手,主要从他们的年级、性别、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在这些因素上可能存在差异,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因此,本研究主要调研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方法和工具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苏州地区两所高校:苏州大学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其中,苏州大学为本科院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院校。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426份,无效问卷19份,问卷有效率为.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本科生114人,占总人数的;专科生312人,占总人数的.男生123人,占总人数的;女生303人,占总人数的.大一学生211人,占总人数的;大二学生46人,占总人数的;大三学生147人,占总人数的;大四学生22人,占总人数的.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生源地情况如下:来源于城市的26人,占总人数的;来源于城镇的172人,占总人数的;来源于乡村的228人,占总人数的.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父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小学毕业的40人,占总人数的;初中毕业的202人,占总人数的;高中或中专学历的149人,占总人数的35%;大学或以上学历的35人,占总人数的.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小学毕业的91人,占总人数的;初中毕业的217人,占总人数的;高中或中专学历的107人,占总人数的;大学或以上学历的11人,占总人数的.

2.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情况、实施情况、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努力的方向。(2)问卷法:对相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3)个别访谈法: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疑点访谈,尽可能全面收集资料。

3.研究工具。研究人员自行编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31个题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采用5等级评分:“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不能判断”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

研究人员首先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以及项目相关性检验,通过试测后统计:总量表的α系数为,其他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是:职业认知5个项目α系数为、职业定向5个项目α系数为、自我认知4个项目α系数为、职业信念6个项目α系数为、职业探索5个项目α系数为、职业期待6个项目α系数为,表明调查问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除职业信念α系数为,其余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表明分量表上各项目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综合初测结果表明自编量表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而且6个项目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是可以进行大规模测试的。

三、研究结果

1.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使用F检验后发现,不同年级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明显差异,分别为、、、、、,其中职业认知(P<)、职业定向(P<)、自我认知(P<)、职业信念(P<)、职业探索(P<)和职业期待(P<)。这表明不同年级在职业认知、职业探索以及职业期待方面差异显着:高年级学生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远远高于低年级,而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期待远远高于高年级。

不同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较大,这就提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各年级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找到破解的方法。

2.性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后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总体得分方面基本持平,分别为、,均差为.男生和女生在各个项目上的得分差异也不大:在职业认知因素上,男平均值为、女平均值为,均差为;在职业定向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7、女平均值为,均差为;在自我认知因素上,男平均值为、女平均值为15,均差为;在职业信念因素上,男平均值为、女平均值为,均差为;在职业探索因素上,男平均值为、女平均值为,均差为;在职业期待因素上,男平均值为、女平均值为,均差为.研究人员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性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在职业期待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明显,分别为(P<)和(P<),表明女生在职业期待方面明显超过男生。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职业定向、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女生得分比男生偏低。

这些研究结果提醒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尤其在职业定向和职业期待等方面。针对女生职业期待高于男生但职业定向、自我认知以及职业探索却又低于男生的现象,我们既要积极做好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是职业定向和职业探索方面的教育,还要做好她们万一受挫后的心理韧性提升工作。

3.生源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发现,生源地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无显着影响。本次调研学生生源来源于乡村的228人,来源于城市的26人,来源于城镇的172人。研究人员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研究生源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城市、城镇以及农村生源,在职业认知差异上显着性为;在职业定向差异上显着性为;在自我认知差异上显着性为;在职业信念差异上显着性为;在职业探索差异上显着性为;在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为.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分别为、、、、、值分别为、、、、、.

研究统计结果和研究人员的预先假设有点出入:研究人员预先假设不同的生源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有所区别。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只有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期待方面略低于城市城镇生源,其他方面并无显着差异。

4.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本次调研对象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大学或以上学历35人,仅占总人数的.研究人员使用单因素方差软件(ANOVA)分析: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分别为、、、、、.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P值分别为、、、、、.由此可见,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无显着影响。

对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同样不是很高:大学或以上学历11人,仅占总人数的.同样使用单因素方差软件(ANOVA)分析: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分别为、、、、、.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也无显着影响。

研究统计结果和研究人员的预先假设也有出入:研究人员预先假设由于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甚微。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地应该体现社会性,比如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朋辈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校园就业创业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四、讨论与建议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年级的差异性。通过研究结果1我们发现,不同年级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这6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一些差异,尤其在职业认知、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这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更为突出(P<)。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比低年级相对成熟,而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期待远远高于高年级。研究人员经过了解和访谈后认为,关于职业认知,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职业认知上得分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关于职业定向,高年级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就业问题,需要更多地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特征以及自己专业与未来职业匹配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定向更为清晰。关于职业探索,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还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关于职业期待,很多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社会实习或见习,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所以职业期待也会相应更高。综上所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年级的差异,不同年级应该实施不同的职业教育策略。低年级注重职业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培养,中年级注重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的教育,高年级则侧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性别的差异性。通过研究结果2我们发现,不同性别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期待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明显,女生职业期待得分要明显高于男生。针对这样的结果,研究人员经过了解和访谈后认为,可能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里,女生往往更多的是被赋予家庭责任,有的女生甚至被希望在事业上不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只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因此,很多女生会很早地考虑职业和就业问题,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相应的规划以便尽早完成就业工作。而男生更多的是被赋予社会责任,所以自然会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也会比女生有更高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在就业方面的`反映就是,男生在未来职业生涯思考中,不急于马上就业,而更倾向于进一步提高学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此外,虽然男女平等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很多职业也打破了性别的界限,但日常工作中的性别歧视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用人单位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会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员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找工作相对更轻松,职业选择的机会也更多。综上所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性别差异性,尽可能地消除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和传统社会期望的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女生自强自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体现社会性。通过研究结果3、4和5我们发现,不同生源地差异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均无显着影响,这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由高校教师和个体的自我以及社会影响的渗透来完成的。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资源,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发展情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心理指导教师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课程教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职业兴趣,制定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较高,但往往心理准备不足,表现在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得分较高,但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得分略低。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失败的预测不足,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尤为重要。Henderson和Milstein曾在1996年提出过“六策略训练计划”,这六个策略分别为: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建立并保持对学生的高期待;创造一个相互关爱的校园氛围;增强每位学生的亲社会倾向;为学生制定明确并且一致的行为规范;教授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除了提供助学金、勤工俭学等资助外,还精心设计了小型主题心理讲座以及团体和个别心理相结合的心理辅导。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效果显着,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已经被广大师生广泛重视,但仍然存在个人本位突出、主动性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力关注对学生创业的教育与辅导,将有利于克服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也积极配合,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资源配置和组织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适合高校实际的创业之路。

例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就比较有借鉴意义。“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介绍会、交流会、恳谈会和结伴会。首先是介绍会。学校通过专业介绍会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大力宣传推介所学专业,让其充分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和行业岗位,了解该岗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以及对从业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从一进校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其次是交流会。学校经常邀请成功创业的学长返校,与二、三年级学生交流创业心得体会,校友的成功案例点燃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再次是恳谈会。通过与专业人士,如企业家、行业管理专家和职业咨询师等专家一对一的恳谈,学生及早了解创业流程以及创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经济保障和心理准备等,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最后是结伴会。学校发动各方智慧,积极为准备创业并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寻找合作团队,研究创业方案,甚至提供部分创业资金。总之,通过“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薇,罗静,邓莹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职业指导

  • 索引序列
  • 日专生毕业论文饮食差异
  • 节日差异毕业论文
  • 中西节日差异毕业论文
  • 中日体育教育差异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中生源地差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