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敦煌壁画毕业论文框架

敦煌壁画毕业论文框架

发布时间:

敦煌壁画毕业论文框架

线描是我国书法与绘画艺术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壁画也继承了这种造型手法,使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的编织纹、鸟兽纹、几何纹等,商周青铜器上的云气纹、夔龙凤纹等,再到西汉帛画上的线描,可以看出线条在其中的传承和发展。敦煌壁画就继承了线描的刻画方式,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中国几千年来绘画艺术有着构图上的装饰性,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早期的敦煌壁画,在人物布局形式结构上一脉相承地充分运用了对称、均衡、反复、重叠等手法,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整体中又有冲突,从中展示出了壁画匠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中国绘画从一开始就注重颜色,无论是彩陶上的墨与红的对比、漆画上的红与绿交辉,还是帛画上五彩缤纷的颜色,都显示出工笔重彩的特点。敦煌壁画中形象的色彩,主要按照“随类赋彩”的标准,并且赋以重彩,使画面显得辉煌、明快、浓重、热烈,同时又在一幅画面上达到色彩的统一。以形写神,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与评论的最高准则。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同样体现出来,不论是何种题材,何种人物,都是为了表现主题的内心活动,所以敦煌壁画的线描和色彩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 由于敦煌壁画的创作历时较长,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造型风格特点。从初创时期到后来的元代,敦煌壁画经历了许多风格的变化和发展,其中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样貌比较丰富,具有代表性,下面便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分析这两个时代的风格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敦煌莫高窟艺术史上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许多的风格面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发展最早是伴随着印度佛教艺术的东渐传播而开始的,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式微而结束,体现出了外来佛教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早期阶段,在表现技法上表现出了印度佛教美术与汉晋美术的相互叠加,同时也表现出了印汉两种文化的交融。我们看到在当时就已经很熟练运用的铁线描,平面装饰效果的壁画风格也在逐渐的成熟。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秀骨清像”人物的出现,人体修长,清朗飘逸,艺术刻画追求的是内在气质,反映了老庄玄学思想的南朝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至唐代,佛教的传入进入了全盛时期,在敦煌莫高窟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出了新的风貌。内容多以民族化的佛经为主,人物形象接近于现实生活,注重画面的远近透视关系,有了较真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在表现技法上,唐代壁画人物造型均趋于写实,比例适度、匀称,神态庄严沉静,菩萨造型女性化并且丰腴健美,这也是佛教艺术民族化的体现。北朝、隋时期的壁画主要用铁线描,而唐代逐渐运用自由奔放的兰叶描。这种线的运用上的变化更体现出了以虚实表现体积,从整体艺术风格上来说从前期的气势磅礴向后期的精细柔美转变。敦煌壁画艺术博大而精深,绚烂无比,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已经大大超越了宗教意义,多学科的形象资料价值、认识价值是无可比拟的,这也是它成为世界文化珍贵遗产的原因,被誉为“墙上博物馆”。

摘 要:敦煌壁画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艺术宝库之一,代表了东方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所反映出的佛教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影响深远。张大千先生曾在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大量的佛教内容的壁画。本文试图通过张大千先生与敦煌壁画的关系,分析研究敦煌壁画的佛教禅宗思想对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敦煌壁画 佛教文化 张大千 绘画思想 20世纪的中国画历史上,张大千先生是一位具有杰出贡献的中国画大师。他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纺织印染艺术,二十岁回国后师从上海书法名家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艺术,从此,张大千先生走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他在敦煌面壁三年,忍受了常人所没有过的艰苦与寂寞,他曾经游历于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很多地方,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绘画艺术有着广泛的了解。张大千先生能够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大师,创作出气势逼人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完全是因为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艺术经历与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一、佛教与中国画的渊源 佛教产生于印度,汉代时传入我国,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相碰撞、相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国历史上佛教的流派众多,但是最为兴盛的、最能代表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是禅宗。禅宗又分为“南宗”与“北宗”,在历史上“南宗”最为兴盛,影响深远,“北宗”则逐渐衰微。传统的中国画在思想观念上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禅机画理相互渗透,出现了王维、苏东坡、米芾、“元四家”以及八大、石涛等一大批文人画大师,他们追求“平淡天真”“虚静空灵”“萧散简远”“我师我心”“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禅画观念,从此,以黑白水墨画为主的传统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受到佛教禅宗的分宗思想的影响,明代的董其昌、陈继儒、莫士龙等人提出了“南北宗论”,他们把中国传统山水画划分为南北二宗,提出了南宗高于北宗的理论。董其昌说:“行年五十,方知此派(北宗)画殊不可学,譬之禅宝,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也。”南宗之祖的王维就好佛道,“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成为南宗禅的信徒。可见佛教与中国文人画有着紧密的关系。潘天寿先生对佛教禅宗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两千年以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与佛教的变迁程途中,有什么地方找不到两者相关系的痕迹?” 二、张大千的敦煌情缘 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出现了几位成就很高的山水画大师,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从这些大师的艺术经历和绘画作品来看,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艺术经历,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爱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张大千先生能在山水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其重要的原因—— 一是他的山水画植根于传统;二是他曾经在敦煌面壁三年,对北魏至元代的敦煌壁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临摹了大量壁画。他在谈到敦煌壁画时说:“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说,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多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张大千先生的这些言谈中充分地表现出他对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的肯定与崇拜之情。敦煌壁画对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与绘画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说:“在敦煌,生活是艰苦些,住在哪个古老沙漠的洞子里,真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但对我的绘画风格,确乎学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又感慨地说:“要学点中国艺术,还是到敦煌去,去学习数年,必有大收获。”这充分表明敦煌壁画对他绘画风格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张大千先生临摹的壁画虽然是以佛教人物为主,但壁画的艺术内涵影响到他绘画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绘画思想。 张大千先生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对敦煌壁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从此以后,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晚年创作出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大师地位。 三、敦煌壁画对张大千绘画思想的影响 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是在石涛、八大等大师的绘画思想影响下,结合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他在敦煌三年的面壁经历,在三年的时间里,敦煌壁画不仅从技法方面对张大千先生的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敦煌壁画的佛教禅宗文化对他的绘画思想影响巨大。 张大千先生早年受到石涛的艺术思想的影响最深,而石涛对于禅宗与中国绘画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的画论充满禅机。石涛说:“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他又说:“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画从于心者也。”石涛的画论是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佛教《法华经》有“一法藏万法,万法藏于一法,万法即一法,一法通万法,万法在一法中”,这两者中所说的“一”都是指“心”,因为南宗禅被称为“心宗”,讲求“顿悟”。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人画从王维开始就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大千先生信奉佛教,早年就曾经一度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并且一生以大千之名行世。敦煌壁画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这必定会对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张大千先生在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他在《谈敦煌石室》时说:“我于去年(1943)冬十二月始返成都,去敦煌勾留了两年又七个月,做长时期之研究,并将敦煌石室现存之北魏及隋唐壁画,率门人子侄及番僧数辈,择优临摹,依其尺度色彩不加丝毫己意逐一摹抚,得画一百二十余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张大千先生对敦煌佛教的信仰和对壁画艺术的崇拜之情。这些壁画大都表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观念,张大千先生在对壁画进行临摹的同时,也必定对禅宗思想进行过更加深入的研究。 敦煌壁画的禅宗思想对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后期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禅意,禅机画理相互交融。从张大千先生的绘画作品看,张大千先生从以临摹石涛等人的技法为基础,并对唐宋以来的名家作品进行过深入地学习研究,而且他还直通六朝的绘画,他的绘画集“南北二宗”的技法为一家,被徐悲鸿先生称赞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从张大千先生艺术生涯看,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敦煌,一方面是他从敦煌壁画中学到了很多绘画技法;另一方面是敦煌壁画的禅宗思想对他的绘画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在他后来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后期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代表了张大千先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在山水画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张大千先生虽然精通南北二宗的画法,但他的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应该归入南宗柔美的一路,具有中国南宗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这一艺术特色主要是因为敦煌壁画的禅宗思想对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的重大影响,从对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的分析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禅宗思想对他的影响。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佛教禅宗的思想观念与他的绘画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从而创作出意境深远、具有禅意的山水画作品。例如:他的泼墨山水画作品《瀑布》《阿里山晓望》等,这些作品用水墨自然泼出,不刻意经营,画面平淡天真、不求形似,萧散简远。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从而可见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画具有很强的禅宗意味。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同样具有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他的泼彩法受敦煌禅宗思想的影响和启发,画面的石青、石碌等色彩与墨色相辉映,色彩沉着稳定,画面形态自然写成,虚静空灵,充满禅意,令人遐想。例如:《慈湖图》《题松图》等。 张大千先生后期创作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是他艺术的最高成就,他是在唐代王恰、宋代梁楷的泼墨基础之上,并受到敦煌壁画的技法与禅宗思想的重大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他的作品写意性强,不重形式,自然天成,完全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形式美感。他的泼墨泼彩法虽然重墨不重笔,但作品更能体现出虚静空灵的艺术效果,而山石的简单勾擦也能体现出其深厚功力,没有数十年的笔墨修养是难以达到的。 综上所述,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深受敦煌壁画的佛教禅宗思想的重大影响,敦煌壁画不仅在绘画技法方面对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注入了血液,更为重要的是,敦煌壁画为其绘画注入了灵魂。可以说张大千先生能够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大师,完全得益于敦煌壁画给予他的厚赐。 参考文献: [1] 张文彬.敦煌[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0. [2] 陈洙龙.张大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立项项目,项目编号:ZDQ2010—09 作 者:谢华文,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编辑:魏思思E-mail:

1.解读敦煌壁画拾零 2.浮雕壁画的空间表现 3.解析中国现代壁画的后现代倾向 4.论现代漆材料对漆壁画工艺的影响 、5.壁画与当代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初探 6.简析中国汉代石刻壁画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7.两宋时期佛教在壁画装饰艺术中的投影 8.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的降魔变10.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详细内容

敦煌壁画的毕业论文框架

去百度文库下载。我原来下载过。我们是北京聚贤阁书画院。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我们。普通的字画装裱好的20元起。可以直接装饰或者送礼都行。如山水,牡丹。梅花,书法等。名气大点的200元起。您是从事书画行业么,不是的话也对您有用的。祝您生活愉快。

有关中国壁画、绘画等美术史的研究,是本次会议论文中涉及较多的专题。中国壁画艺术起自北朝,隋唐走上峰顶,至晚清、民初濒临谷底,壁画画种从美术史记载、论述领域完全消失,壁画家从画家行列除名,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断层。李化吉《中国壁画的衰落与复兴》论述了盛唐时期是中国壁画顶峰期,宋以后,山水画、卷轴画开始占据主流地位,一直延续到近代。壁画退出主流地位,逐渐跌落末位,至明以后竟然“了无痕迹”。究其原因一是“灭佛运动”,“灭佛”封杀了壁画客观生存环境的发展空间;二是对画工的歧视,唐以前画家画工同作壁画还是正常的,到北宋,壁画是“众工”贱役范畴,画家参与是可耻的事,到南宋,画院也被概括在“画工”之列。其结果,壁画完全失去生存空间。有关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线描研究方面和论文有夏朗云《从文献和石窟等文物上看吴道子莼菜条及陁子头道子脚的历史形态和意义》和刘韬《关于克孜尔石窟壁画“屈铁盘丝”式线条的研究》。陈瑞林和谭曙珍《敦煌与中国现代壁画——本土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再选择》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基督教壁画、商业壁画、政治宣传壁画、艺术壁画的发展,勾勒了壁画在近现代的演变轨迹。毛建波和陈永怡《敦煌壁画临摹与现代中国画——以“浙派人物画”为中心》论述浙江画家临摹、学习敦煌壁画,成为“浙派人物画”形成和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力,说明敦煌壁画临摹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还有不少论文对敦煌艺术本身的制作方法、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展开论述。关晋文《敦煌石窟早期壁画绘制方法小议》、马玉华《敦煌北凉北魏时期石窟壁画的制作》都基于作者多年临摹敦煌壁画的经验和认识,论述了敦煌石窟早期洞窟壁面地仗的制作、洞窟壁画绘制方法、制作工序。张建山《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画色彩的表现手法》论述了作者对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画的色彩表现手法的认识。徐艺《莫高窟419窟彩塑之艺术语言研究》从塑形、绘色两个方面论述了作者对敦煌隋代雕塑艺术造型语言的理解。谢振瓯《敦煌壁画中经变故事的图式观与造型观回望》认为敦煌经变画的图式观、造型观是“本自心源,想成形迹”的意象手法,敦煌壁画直至今日仍然是解答当下中国现代绘画发展诸多疑问的的一部无可替代之经典。 五、古代壁画考古研究 古代壁画考古研究一直是敦煌学、石窟研究者历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中有许多论文从多方面、多角度涉及这一研究领域。 有关龟兹石窟的研究是本次会议考古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多篇论文涉及。龟兹石窟中保存有大量的裸体人物画,引起学者们关注。但近年来有些学者在龟兹石窟壁画裸体问题研究中存在资料不确、论说偏颇的现象。霍旭初《克孜尔石窟壁画裸体形象问题辩真》对此现象进行澄清辨析,认为克孜尔壁画裸体形象的出现,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和特定的题材范围里,符合佛教造像的“表法”原则,有的是进行戒定慧教育达到“弃贪离欲”的反面视觉教材,还有许多裸体形象属于“禅观”的内容。通过对比研究,克孜尔壁画裸体形象与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佛教艺术造型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壁画可能采用的就是笈多佛教艺术传来的“样本”。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代表图案“菱形格”图案形式,是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史晓明《克孜尔菱格画的形态学类型与艺术风格——以菱格画的本体语言为契机》认为菱格画的形式语言是点、线、面和色彩,在形态学上属于装饰性写实风格。王文杰《形视于目,手会于心——克孜尔壁画菱形格图案形成机制与结构》在以往学者关于菱形格图案多种单一来源观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它是菱形格山岳图案、音乐歌舞、纺织美术、犍陀罗艺术启发、龟兹地理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王征《龟兹石窟壁画美术风格类型和年代研究》在调查龟兹石窟壁画的基础上,分析壁画表现技法中的用线、用色、形体动态等表现形式,将美术风格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确定壁画风格类型,进而讨论其年代分期。吕明明《克孜尔壁画中的王族供养人》通过对克孜尔约35个有供养人的洞窟中的11个洞窟的王族供养人画像进行对比研究,证明龟兹地区的佛教是受王族保护并大力扶持的。 壁画艺术可谓是利用塑造形式和图画形式表达人类情感或思想的一个艺术领域。如同所有艺术皆源于娱乐的本能,壁画艺术也不例外。壁画艺术乃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中诞生,生活环境的影响不仅在人类之间,在所有生物的相互关系中皆会产生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人类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方方面面的启发而创作出相应的艺术作品,即不同的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创意作品。如今这样的艺术作品会为现代人枯燥无味的生活提供可以休闲放松的地方,而这就是艺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是作为艺术家应尽的义务。这样的艺术随着时光的流逝发展成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大体上分为个人艺术和大众艺术,而壁画艺术则从古至今以大众艺术行为的代表性艺术形态发展到今日。尤其像洞穴壁画,作为绘画的实用性最突出的一种佛教美术,由古代印度从教化角度创造出炉并传播到中国之后被赋予教化方面的装饰意义,为强调寺院的庄严性而被塑造得更加华丽、细腻。对于颜色采用而言,从最初的基本色调逐渐变得多种多样,并为了满足需要,开发并引进丰富的天然矿物颜料,从而促进了调色方法的发展。从东方概念上的“色”则超越了单纯的视觉方面的意义,随着其时代的价值观和美观等诸多条件而展现得异彩纷层、变化无数。尤其就绘画而言,从色彩的作用上,对比和协调等塑造领域和对象注入感情而加以美化。这样的色彩从东方的审美意识即美的意识上启始于礼乐,所谓礼乐与人类感情的适度开放具有密切关系。早在东方壁画中出现的色彩,将与阴阳五行思想相融合的五色视为神圣色彩,所采用的色彩会随着思想境界以及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了绘画的样式,随之出现的色彩从表现上由象征性发展到感性的表达。“敦煌”通过丝绸之路,容纳、反映了西域绘画样式和技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道,从地理上也占重要位置。除了其地区的特点,敦煌壁画历经上千年的漫长岁月,在同一个地方经历不同的时代被持续创作,于是本论文将通过敦煌壁画所采用的颜料的分析和研究,推测各个时代所采用的颜料特性以及其变迁过程。为研究壁画材料,本论文对出现在古文献里的颜料相关记录和敦煌石窟壁画所采用颜料的调查分析,以从阴阳五行中相当于阴阳五行的五方色(白、赤、青、黄、黑)和五间色(绿、碧、红、蛾黄、紫)等10种基本颜色为中心,阐明其特点,观察不同时代从其色感和颜色上有何发展变化,为将来研究开发现代壁画材料和寺院壁画制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1.解读敦煌壁画拾零 2.浮雕壁画的空间表现 3.解析中国现代壁画的后现代倾向 4.论现代漆材料对漆壁画工艺的影响 、5.壁画与当代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初探 6.简析中国汉代石刻壁画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7.两宋时期佛教在壁画装饰艺术中的投影 8.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的降魔变10.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详细内容

敦煌壁画创新毕业论文题目

敦煌莫高定说明文的题目可以是《敦煌莫高定: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之旅》。解释:敦煌莫高定是指将著名设计师莫高定的时尚设计与敦煌文化相结合的创作项目。莫高定通过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时尚设计,使得敦煌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拓展:敦煌莫高定的创作涉及服装设计、艺术展览和文化推广等方面。通过将敦煌壁画、丝绸之路等元素融入时装设计,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时尚的融合。步骤:撰写敦煌莫高定说明文的步骤如下:1. 介绍敦煌莫高定的背景和概念。2. 阐述敦煌莫高定项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义。3. 分析敦煌莫高定作品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4. 探讨敦煌莫高定对时尚界和文化交流的影响。5. 结合实例展示敦煌莫高定作品的创意和艺术价值。举例:例如,敦煌莫高定的设计作品可能包括以敦煌壁画为灵感的刺绣元素,以及以敦煌莫高定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说明文题目可以根据文体和写作目的进行调整和设计,上述题目仅作为参考。

去百度文库下载。我原来下载过。我们是北京聚贤阁书画院。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我们。普通的字画装裱好的20元起。可以直接装饰或者送礼都行。如山水,牡丹。梅花,书法等。名气大点的200元起。您是从事书画行业么,不是的话也对您有用的。祝您生活愉快。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敦煌中国画毕业论文

敦 煌 神 遇近两三年,我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许多的疑问。首先是九十年代后期给自己的学习方向上的定位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宋元诸家,特别是临习李成、范宽、王蒙、倪瓒等巨匠经典。然而临习多遍仍觉不够。而后的创作也仅停留在对古人用笔、用墨、皴、擦、点、染上一再重复。再就是强调书法的训练上,为了能使自己用笔更讲究些,便在书法上又着实下功夫临习《勤礼碑》、《圣教序》等帖。然而我总感觉作品内容或面貌少些什么……总有词不达意之感,总感觉画的不是自己想象的东西。然后自己找找原因:学养不深、与古人时代环境、思想气质、知识结构等都迥然不同。所以我对当今所谓的文人画也持有怀疑态度,有时候想起儿时那份对画画天马行空似地无限的想象力也许比今日的理性多于浪漫更有趣。我开始有意识捕捉一闪而过的审美感受,并将这种感受放大、强化,并尽量不去画过去已形成的那种定式。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更糟糕的情形:原来既有的画法不想再用,而新的画法又没形成。所以这段时间我好像又回到了起点,根本不会画画,甚至失去了自信心,终日在痛苦的思考这个问题:画传统的、最具本民族意识的题材内容,而又不是历史上哪家大师的面貌,画面表现形式上、手法处理上都要拉开距离,画最符合自己心性的东西!要表述自己的思绪、情感。能否把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是一种自由状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品面貌绝不想和别人一样,再没有比失去自己更可怕的了。下功夫在自己的田园里耕耘,永远是主动的、愉快的。我对古旧书法残片泛着温润的黄旧感很是着迷,我对壁画那些原本因为时间久远、墙体风化、画面氧化后出现的那种颜色中夹杂着不纯净的斑驳感,因剥蚀而产生的那种迷离感情有独钟,我感动于这种沧桑,我喜欢这种粗犷,我追求这种陈旧产生的神秘。2009年“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走进中国美术馆。当我置身其中的时候,我忽然之间被勾走了魂魄,我恍惚中与敦煌神遇。我仿佛明白了这些红、白、褐、绿诸多颜色里,像渗入了袅袅佛音,而这袅袅佛音,可能就是我心仪的天籁之音。从此时起,我开始关注敦煌壁画,而一旦选定了课题,也便有了抓手。从此又进入到另一番研究阶段。中国画强调画家的内心独白,作品要着重表达作者思想意境,终极叩问绘画之博大:天地自然,古木沧海历经风雨日月;时空转换,古木巉岩目睹世事变幻。人与之相比只是过客而已。认识到画之大道,再撬开笔墨依附的表现对象,并将其逐步符号化,以更符合自己的语言特点,并使这种语言特点有传统绘画的秉承性,亦有雅俗共赏的普适性。言至此,应当说唐勇力先生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给了我启发。唐勇力先生的人物作品无疑是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的灵感。所以唐先生的作品中显现的博大的传统气象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再一次感染了我,并促使我更加坚定了既定的研究课题。可能任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会存有“能否”得疑问,我自己确立的“敦煌山水课题”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做起来,并无一位前人可以参照,研究和创作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号,但尽管想法不成熟,我还是拿出来请恩师卢禹舜先生和理论导师付京生先生斧正,竟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恩师卢禹舜先生的肯定和嘉许,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付京生老师说:“其实之前有好些前辈都在研究这个课题,你找到了“谱”,很好,在你这类作品中应加入祥瑞之物,房子应采用敦煌壁画特有样式,画面应保持住放浪的东西。”这一席教导使我大受裨益。导师、理论导师、助理导师和许多同学的指导和鼓励,确实使我信心倍增。所以,课题班的几次画展,我都是拿的这种带有探索性的作品。见过我一年之前作品的同道好友,这次再见到我的作品时几乎都找不到我以前作品的影子了,很是惊讶。我解释说,虽然还画的不完善,技法处理还欠妥当,画面好多语言还词不达意,但有想法总要比麻木重复好。卢禹舜导师指出:凡表现内容趋于雷同、重复和平淡,除五岳、三山之外,就是三峡、大漠,近些年又多云集太行。在教学中全国各院校的学生也多集中在少有的几处“写生基地”,这种流行之风不会给艺术创作带来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不会给画家探索带来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由于自然环境的客观作用,在内容选择上就已经失去了异于古人、异于同道、异于彼此的前提条件。没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更缺少传承和文化背景是必然的结果。所以,置身敦煌灿然佛光之中,自然与人文环境所给予人们的那种安宁与平静的祥和感受,使人更深刻的体验到中国古人尚意、畅神的山水精神。 中国发展到宋元已臻水墨之巅峰,特别是宋人花鸟画和山水画所达到的高度,今人只能仰之、叹之。仰其笔墨高古、法度森严,叹其修为宁静,不染尘埃。我今虽与敦煌神遇,可也不忍舍宋元笔墨,如何熔敦煌之神、宋元之法、明清之韵,是我拟长期研究的课题。路才在脚下起始,愿与诸良师益友共勉。

线描是我国书法与绘画艺术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壁画也继承了这种造型手法,使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的编织纹、鸟兽纹、几何纹等,商周青铜器上的云气纹、夔龙凤纹等,再到西汉帛画上的线描,可以看出线条在其中的传承和发展。敦煌壁画就继承了线描的刻画方式,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中国几千年来绘画艺术有着构图上的装饰性,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早期的敦煌壁画,在人物布局形式结构上一脉相承地充分运用了对称、均衡、反复、重叠等手法,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整体中又有冲突,从中展示出了壁画匠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中国绘画从一开始就注重颜色,无论是彩陶上的墨与红的对比、漆画上的红与绿交辉,还是帛画上五彩缤纷的颜色,都显示出工笔重彩的特点。敦煌壁画中形象的色彩,主要按照“随类赋彩”的标准,并且赋以重彩,使画面显得辉煌、明快、浓重、热烈,同时又在一幅画面上达到色彩的统一。以形写神,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与评论的最高准则。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同样体现出来,不论是何种题材,何种人物,都是为了表现主题的内心活动,所以敦煌壁画的线描和色彩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 由于敦煌壁画的创作历时较长,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造型风格特点。从初创时期到后来的元代,敦煌壁画经历了许多风格的变化和发展,其中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样貌比较丰富,具有代表性,下面便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分析这两个时代的风格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敦煌莫高窟艺术史上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许多的风格面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发展最早是伴随着印度佛教艺术的东渐传播而开始的,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式微而结束,体现出了外来佛教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早期阶段,在表现技法上表现出了印度佛教美术与汉晋美术的相互叠加,同时也表现出了印汉两种文化的交融。我们看到在当时就已经很熟练运用的铁线描,平面装饰效果的壁画风格也在逐渐的成熟。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秀骨清像”人物的出现,人体修长,清朗飘逸,艺术刻画追求的是内在气质,反映了老庄玄学思想的南朝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至唐代,佛教的传入进入了全盛时期,在敦煌莫高窟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出了新的风貌。内容多以民族化的佛经为主,人物形象接近于现实生活,注重画面的远近透视关系,有了较真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在表现技法上,唐代壁画人物造型均趋于写实,比例适度、匀称,神态庄严沉静,菩萨造型女性化并且丰腴健美,这也是佛教艺术民族化的体现。北朝、隋时期的壁画主要用铁线描,而唐代逐渐运用自由奔放的兰叶描。这种线的运用上的变化更体现出了以虚实表现体积,从整体艺术风格上来说从前期的气势磅礴向后期的精细柔美转变。敦煌壁画艺术博大而精深,绚烂无比,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已经大大超越了宗教意义,多学科的形象资料价值、认识价值是无可比拟的,这也是它成为世界文化珍贵遗产的原因,被誉为“墙上博物馆”。

去百度文库下载。我原来下载过。我们是北京聚贤阁书画院。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我们。普通的字画装裱好的20元起。可以直接装饰或者送礼都行。如山水,牡丹。梅花,书法等。名气大点的200元起。您是从事书画行业么,不是的话也对您有用的。祝您生活愉快。

敦煌飞天插画毕业论文

飞天为何引人注目: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情感: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未来的幻想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 国画 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 人物画 ——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 山水画 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 素描 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2.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3. 线描艺术的魅力 4.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5. 浅论山水画写石 方法 6.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7.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8. 论白描仕女画 9.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0.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1.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2. 论白描 13.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4.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5.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6.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7.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18.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19.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20. 谈临摹 21.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22. 油画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猜你喜欢: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6.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这其中应该掺杂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一种敬仰和对神界的向往,渴望一种自由的、洒脱的生活。

对自由的向往

  • 索引序列
  • 敦煌壁画毕业论文框架
  • 敦煌壁画的毕业论文框架
  • 敦煌壁画创新毕业论文题目
  • 敦煌中国画毕业论文
  • 敦煌飞天插画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