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了吗 我想看看5555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 报告 在国内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环境会计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1 浅谈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启发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 方法 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 经验 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00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1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01—关注利益相关者》;2002年3月,发布《指南(2002版)》;此后,环境省于2003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05年2月,《指南(2005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2 试论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摒弃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环境经营活动的评价工具,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环境会计制度作为环境会计的实施保障,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话题。 文章 通过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对策 环境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维护的成本费用,以及对环境开发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而形成的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环境要素的管理,以及对资源的使用问题,在此背景下,环境会计从社会会计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制度是环境会计活动的一种行为准则,它是由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并实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目的。 一、环境会计制度的概述 1.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构建环境会计制度是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需要。环境会计是我国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 措施 ,也是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需要实施环境经营,树立环境经营理念,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目前,社会公众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对企业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都促使企业逐步改变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因此,根据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构建环境会计制度。 2.国外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美国是实施环境会计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该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该国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有关环境法规以及负责处理具体环境案件,并发布了《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及术语》。为了控制环境支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多次发布关于企业环境成本处理的准则。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环境会计制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推行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危害,加拿大社会各界之间紧密配合,其所有执政纲领都要体现环境保护的原则。此外,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推进法律的建立;同时注重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成立了以产官学协同推进体制,先后3次修订《环境会计指南》,为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社会各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环境会计制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相继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这主要得益于2011年10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构建了相关制度的框架,从而促进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环境报告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规范化程度不强,定量信息较少等。总体来说,国家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报告书的准则要求,积极引导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环境会计制度重视不够环境保护是一个艰难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共同采取多种措施。同时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监管而加大对环境的危害;对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不够深入。(2)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理念没有体现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理念。企业没有树立增设环境会计职位的观念,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会计制度认识不足,制约着环境会计制度的推进。(3)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权威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缺乏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相关理论体系研究较为空泛,尤其是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和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USEPA就将有关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会计的核算范围,使其成为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环境会计及其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向群众普及环境 会计知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企业职工的环境 教育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 3.加强理论的研究 通过与先进国家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方法,加强对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培养我国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从而完善我国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3 试谈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摘要:许多煤炭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有必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煤炭企业当中,促进环境和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应用;研究 目前,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会带来较大的污染,为了缓解环境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要在煤炭企业中设立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对煤炭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通过环境会计可以促进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环境会计概述 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作绿色会计,是会计领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分支,一般来说环境会计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核算纳入了核算范围,微观环境会计将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广泛应用,我国比较侧重的是对微观环境会计的研究。在我国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含义 总结 为:环境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会计学理论、方法和原理的继承,并吸收了环境经济学、环境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控制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 环境会计的特点 环境会计打破了传统会计的模式,同时也具备一些传统会计的特征。与传统会计相比环境会计有着以特点:(1)研究方法多样性。环境会计分析决策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环境成本核算进行分析。(2)可以采用成本进行计量。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下,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依据复式记账的系统,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然而环境会计的特点在于可以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成本计量。(3)环境会计报告包含了如何治理环境的说明。在环境会计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并从相关数据出发提出了几点保护环境的建议。 2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企业考核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考核不仅仅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财富,还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综合效益,综合效益主要就包括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很高,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会对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自然会很低,其综合效益也会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国家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因此,为了企业达到国家的考核要求,煤炭企业要通过设立环境会计,使得企业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经济转型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管理 层逐渐认识到粗放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不能够得到长期发展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改革,满足社会要求。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更希望吸引大量的投资来解决。但是一些外国投资企业将一些环境污染的项目投放在我国,一方面我国要对其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发展,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获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主动权。 国家政策约束的需要 目前,煤炭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了一些有关环境的政策,通过设立环境会计可以实现国家政策的约束。 3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的问题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都缺乏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程序,由于缺乏科学的环境会计理论,直接导致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缺乏科学的指导。 缺乏完善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即:重置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并没有得到统一,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能够在会计报告中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被低估,导致煤炭企业的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确认过程较难。 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分类 环境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会计要素方面是与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基本一致的,其中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然而这些会计要素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主要的确认方法有以下两种: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内容的确认为以下四类:环境投资、成本、权益、效益;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负债、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形成 煤炭企业受到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在煤炭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在我国会计法律中并没有严格的环境会计准则,缺乏对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认定标准,当企业遇到与环境相关的特殊情况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准则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内部缺乏成本管理的总体实施计划,缺乏对年度成本费用支出的计划管理,大部分的员工也并没有参与到环境成本计划当中去,同时在成本耗用方面也没有一个计划,成本耗用没有从企业自身应该支出的角度考虑等。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较多 披露的内容狭窄,内容相对简单 很多煤炭企业采用的是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来反映环境会计数据,通过三大会计报表来反映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资料是笼统的,并不能够完整的揭示出整个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有的煤炭企业没有将采矿权、探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等环境资产进行完善的披露。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较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少的一部分煤炭企业愿意主动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现阶段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的欠缺,导致了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监管不利的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完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已经刻不容缓。 4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能力 完善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影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得不到统一的管理因素之一就是会计核算计量方法不统一,因此,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过程中选择出适用性和可比性较强的会计计量方法,例如煤炭企业可以统一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计量,防护费法和重置成本法可以起到辅助计量的作用。 提高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 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工作分配,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当有关环境会计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找出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水平。煤炭企业要加强对环境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的实务培训,只有环境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环境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好地胜任环境会计的工作。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打破传统的会计理念,大胆得将传统的会计成果与现有的环境会计成果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明确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会计法》当中去,使得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从煤炭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为了保证环境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来对环境会计信息审核,煤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方式,例如一些大中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采用合作以及咨询内审的形式,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煤炭企业的先进经验,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进行。 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对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进行扩大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环境会计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了环境绩效信息和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其中环境绩效信息大多数是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或者定性的内容,是在企业财务 说明书 或者会计报告中用评价法和文字表达法来反映;环境会计要素信息是能够用货币量化反映出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信息。在扩大对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保证披露内容的完整性,既要对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又要对不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对于一些不能够量化的信息,可以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反映。 扩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首先,政府要要求企业制定出有关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法规,加大监督力度,这样企业就会在政府约束力的情况下,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积极性;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认识到煤炭企业正在从经济效益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这样经营者就会更加关注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 5结束语 随着煤炭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煤炭企业要认识到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要在企业内部积极的构建环境会计模式,这样我国煤炭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张鸿.浅谈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19. [2]潘远均,等.关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3,21. [3]秦黎.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刘爽.集疏运环境下煤炭港口网络优化及运营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猜你喜欢: 1.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2. 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5.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参考
请问有了吗 我想看看5555
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论文: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反映和控制企业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及环境保护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绿色会计的引导。本文首先分析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问题,最后提出实施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键词:绿色会计 难点和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但同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污染使得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等。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倡导绿色会计的理念,使企业快速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及内涵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84年世界环境管理工业会议上提出来的,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就必须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文明生产方式,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长期发展。由于这一理念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由此产生,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也称企业可持续成长,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考虑近期市场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又要考虑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和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企业在实现效益、利润增长的同时,做到与人口、环境、生态相一致的发展。(二)绿色会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绿色会计本身来讲,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提出的,也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全球最早推广绿色会计的国家,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协助,逐步实行绿色会计体系。日本也是绿色会计实行较早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早在1999年日本Fujitsu(富士通)电子集团成为了日本第一家使用绿色会计的企业,之后包括日本的IBM、NEC、SONY、RICOH和MATSUSH电子等20余家企业也开始实行,到2001年,日本约有1100家企业引入或正在研究引入绿色会计,比2000年一年就增加了150家。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提高长远的经济效益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绿色会计。(三)绿色会计是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会计的引导和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绿色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成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平衡,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对环境成本并没有加以重视的原因。但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将环境成本的核算列入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中,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计量核算,正确的对待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在现阶段,绿色会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理论和实务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阻碍绿色会计在企业的发展。现阶段,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理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那似乎成了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而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是否真的规范化,还有待考察。据调查,有相关数据表明,公众对企业的环保满意度由2008年的分提高到了2009年的分,在短短一年内,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环保的重视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由被动管理转为了主动管理。但这仅仅是从整体来看,如果经过仔细调查,不难看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资企业相比,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远远落后的,民营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国营企业的环保满意度下降,这说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都是很低的,没有形成环境责任的理念。目前企业环境成本的现状是不容小觑的,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就是对企业的一种警戒,必须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严格规范的实施绿色会计。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让其真正融入到会计核算中。构建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构建绿色会计科目传统会计的科目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而企业对空气、水体等环境造成的破坏产生的资源环境要素传统会计往往不予考虑。这就是绿色会计所要核算和计量的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包括其收益和补偿,是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是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所做的调整,增设了“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等环境会计科目。1.绿色资产。绿色资产是指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中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能源、金属、非金属矿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资产。具体账户的设置应借记“绿色资产——X X项目”,来核算企业所拥有的绿色资产的总量,还需要贷记“绿色资产损耗”科目来计算企业绿色资产的损耗程度,从而得出会计主体的绿色资产净值。2.绿色负债。绿色负债的形成是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所应当承担的责任,需要以资产或劳务进行补偿。绿色负债包括的内容和绿色资产是相对应的,具体要在绿色负债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包括“应付环保费”“应付工资——应付环保人员工资”“应付环境补偿费”“应交资源税”等,来具体核算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绿色成本。绿色成本又称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绿色成本包含的项目很多,例如,环境维护费、环境治理费、环境补偿费、环境罚款支出、排污费支出还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等等,一般应设置“管理费用——X X费用”科目进行财务处理。“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二)构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经济学家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四种:(1)因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影响而引致的成本,这些成本在法律上并不要求企业负责;(2)企业因环境管制而导致的财务负担;(3)环境业绩的成本;(4)所有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成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建立和实施环境成本的核算是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环境成本信息。核算的内容应包含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和企业环境成本的记录报告。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来进行环境成本的管理,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从而形成一种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在环境核算的标准方面还是空白的,对企业来讲环境成本的核算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企业控制环境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构建企业环境效益评价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行必须依靠对企业环境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由于企业的各项环境指标引起的经济价值难以量化,所以只能模糊的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企业可以把被环境影响的各个领域根据属性进行分类,再把每项环境指标归属到每个领域中,从而进行定量的分析,实现对环境效益的科学评价。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效益的提高,所以只有对环境效益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促使企业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1】余和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绿色会计[J],会计之友2008,11:34-35。【2】周英涛,论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08,36:126-128。【3】陶月英,我国绿色会计实施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122-123。【4】孙兴华,中国企业绿色会计指南初探[J],会计之友2008,10:4-6。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 - 绿色会计 - 科学特性绿色会计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第一,核算内容的特征,环境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的综合性和长期性;第二,成本计量的特性;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第四,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财务会计2.设置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1)确定绿色会计主体。(2)确定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绿色会计以环境业务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等。(3)进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为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种计量可以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列人报表附注或作为辅助报表资料列示,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方式。(4)进行绿色会计的帐户设置。资产类。应纳入递延资产、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福利工程支出等。负债类。应纳入应付环保税金、应付环保费用等。所有者权益类。应纳入资源资本(区别国家、企业、个人等)、资源资本增值等。费用类。应纳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机会成本等。(5)进行绿色会计报表的设置。绿色会计资料可以列人传统会计报表中,也可以增设辅助报表,如环境损益表、环境成本明细表等。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要素的变化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1)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2)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会计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1]绿色会计 - 发展战略绿色会计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一是中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三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五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第二,创建中国的绿色会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中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第三,中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绿色会计一是修改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绿色会计 - 披露问题在环境会计研究诸方面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首要内容。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绿色会计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自1997年开始每年发行《环境报告书》。报告书中列示了导言、环保管理体制、环境影响、治理措施、治理成果、环保活动等长达几十页内容,同时随着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的指南陆续公布,环境报告书的内容也逐年随着变化。 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报其全球环境报告,所涉及的内容面向广泛的对象(包括科学家、环境保护组织、立法人以及消费者)。其目的是将公司对社会在环境方面的承诺执行情况作出报告。报告发布以后,公司对500位社会各界的读者作追踪调查,并将得到的反馈意见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在全球环境报告中,表明了:(1)宝洁公司面对的环境挑战;(2)公司制定的战略以应对挑战,确保公司产品的持续改进;(3)公司的环境策略、环境组织、以及环境哲学;(4)公司环境责任的实施措施;(5)公司所作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成效。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办法》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办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等十七类政府环境信息;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公开四大类环境信息,并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鼓励一般污染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绿色会计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国内像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企业向社会公布环境信息,但只是针对集团公司的一些情况,并没涉及其属下更多企业,且其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笼统。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6年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章主要在安全清洁的生产运营这一章着重介绍了公司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是关于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其他的环境问题却没有陈述。中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1.环境会计信息计量及披露缺乏规范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为了使环境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环境会计。2.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绿色会计 - 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绿色会计则弥补了其不足。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2.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存在缺陷,而绿色会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 - 整体评论环境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环保运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会计学界在环境信息,特别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些情况的产生,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为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企业,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会计实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特别是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由最初的环境影响信息扩展到环境业绩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会计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企业虽然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它的存在依赖于筹资、投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经营活动。其中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起草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草案)。清洁生产的本意是“更清洁的生产”,其实质是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中国经济发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非常突出,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的经营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看倾向于“末端治理”,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发生。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鉴于此,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应设置“环保负债”项目,该项目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应负担的社会责任。在损益表上,增列“环保支出”项目,以便准确地核算企业利润。绿色会计除对上述两项信息进行披露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专栏说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应说明的内容一般有如下五种:(1)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如耗用多少吨淡水及海水);(2)企业生产活动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3)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水被污染游客会减少)等;(4)企业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5)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当前目标及长远目标)。绿色会计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等维持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财产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矿藏资源、石油资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资源等。即使这些“特定财产”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对其损耗的补偿,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价。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这些“特定财产”就应该赋予一定的价值。绿色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应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矛盾。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先进行试点,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绿色会计必将在会计学之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 - 绿色会计 - 科学特性绿色会计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第一,核算内容的特征,环境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的综合性和长期性;第二,成本计量的特性;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第四,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财务会计2.设置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1)确定绿色会计主体。(2)确定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绿色会计以环境业务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等。(3)进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绿色会计的计量是为了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种计量可以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列人报表附注或作为辅助报表资料列示,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方式。(4)进行绿色会计的帐户设置。资产类。应纳入递延资产、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福利工程支出等。负债类。应纳入应付环保税金、应付环保费用等。所有者权益类。应纳入资源资本(区别国家、企业、个人等)、资源资本增值等。费用类。应纳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机会成本等。(5)进行绿色会计报表的设置。绿色会计资料可以列人传统会计报表中,也可以增设辅助报表,如环境损益表、环境成本明细表等。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要素的变化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1)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2)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会计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1]绿色会计 - 发展战略绿色会计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一是中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三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五是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第二,创建中国的绿色会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即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二是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三是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中国绿色会计的构建不能全盘沿袭,应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当然,如果企业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政府及社会公众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第三,中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绿色会计一是修改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绿色会计 - 披露问题在环境会计研究诸方面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首要内容。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绿色会计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自1997年开始每年发行《环境报告书》。报告书中列示了导言、环保管理体制、环境影响、治理措施、治理成果、环保活动等长达几十页内容,同时随着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的指南陆续公布,环境报告书的内容也逐年随着变化。 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报其全球环境报告,所涉及的内容面向广泛的对象(包括科学家、环境保护组织、立法人以及消费者)。其目的是将公司对社会在环境方面的承诺执行情况作出报告。报告发布以后,公司对500位社会各界的读者作追踪调查,并将得到的反馈意见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在全球环境报告中,表明了:(1)宝洁公司面对的环境挑战;(2)公司制定的战略以应对挑战,确保公司产品的持续改进;(3)公司的环境策略、环境组织、以及环境哲学;(4)公司环境责任的实施措施;(5)公司所作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成效。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办法》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办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等十七类政府环境信息;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公开四大类环境信息,并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鼓励一般污染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绿色会计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国内像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企业向社会公布环境信息,但只是针对集团公司的一些情况,并没涉及其属下更多企业,且其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笼统。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6年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章主要在安全清洁的生产运营这一章着重介绍了公司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是关于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其他的环境问题却没有陈述。中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1.环境会计信息计量及披露缺乏规范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为了使环境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环境会计。2.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绿色会计 - 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绿色会计则弥补了其不足。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2.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存在缺陷,而绿色会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 - 整体评论环境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环保运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会计学界在环境信息,特别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些情况的产生,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为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企业,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会计实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特别是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由最初的环境影响信息扩展到环境业绩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会计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企业虽然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它的存在依赖于筹资、投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经营活动。其中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起草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草案)。清洁生产的本意是“更清洁的生产”,其实质是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控制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中国经济发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非常突出,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的经营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看倾向于“末端治理”,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发生。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鉴于此,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应设置“环保负债”项目,该项目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应负担的社会责任。在损益表上,增列“环保支出”项目,以便准确地核算企业利润。绿色会计除对上述两项信息进行披露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专栏说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应说明的内容一般有如下五种:(1)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如耗用多少吨淡水及海水);(2)企业生产活动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3)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水被污染游客会减少)等;(4)企业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5)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当前目标及长远目标)。绿色会计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等维持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财产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矿藏资源、石油资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资源等。即使这些“特定财产”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对其损耗的补偿,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价。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这些“特定财产”就应该赋予一定的价值。绿色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应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矛盾。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先进行试点,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绿色会计必将在会计学之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写论文之前建议去知网上搜索一些相关题材的论文和资料,这样看一下,前辈们都对于这个题材做了哪些研究这些研究,是否需要比较专业的数学工具,是从纯逻辑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去写的。从这个题目,我自己感觉是作为一会计的一个分支领域需要的写作。当然,由于本科论文要求并不高,能否在本科阶段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对未来的发展也挺好用的个人建议,如果导师对这个题材特别感兴趣,也可以跟着他一起做。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恰恰证明了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绿色会计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关键词:发展不平衡;财政;调节;具体设想一、绿色会计概述(一)绿色会计的内涵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主要反映、报道及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二)绿色会计的特征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其一是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二是周期难以计量。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其三是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绿色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虽集成了传统会计的一些特性和原则,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我国,绿色会计起步较晚,而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将体现人类社会劳动、具有交换价值的产品纳入其核算系统,认为环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具有价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的对象。因此资源无价、低价的意识和现实使得人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从而使环境资源产品低价。这些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标准的不一致及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我国开展绿色会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核算范围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成本概念,其所要核算的成本不仅包含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经济资源),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各项成本;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收益概念,与成本类似,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还有经营过程中带来的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绿色会计为人们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考虑的整体,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引入了新的会计项目绿色会计引入了传统会计所没有的项目,例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及环境利润等,并且,它们的确认和计量与传统会计要素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对绿色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仅仅从财务角度出发进行计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影子价格或其他能够反映社会效益与成本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计量。3、对企业的监督和反映更加完整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帐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4、完善了传统会计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上存在的缺陷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帐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在会计原则上发生了变化绿色会计应在核算中体现社会性原则、最小差错原则等。社会性原则,是指核算单位应站在社会角度衡量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应将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比较,以此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的真正效率。最小差错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存在相当的模糊性,所以绿色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它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二、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切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强度消耗,从而造成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纵观全球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呈现资源入不敷出,“正在靠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 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更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帐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辅助帐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财税专家也紧跟国际绿色潮流,就有关绿色会计税收进行了研究,国家相继开征了资源税和排污费。1992年中发办7号文件明确提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1995年3月,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召开,主题为绿色会计,这标志着环境问题作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已向纵深发展。丹麦更在同年通过了绿色会计法,强制要求高污染企业提交绿色会计报告,内容包括企业消耗的能源、原料以及污染信息等,成为第一个采用绿色会计的国家。我国也于1995年初步进入“绿色GDP”阶段,在此阶段,国家制定的能源价格、资源价格、环境价格、生态补偿规则等都以绿色会计制度为依据。1998年2月,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绿色会计和报告的系统的国际指南。在我国,2001年召开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致公党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认真落实有关建议,并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次年,我国财政部的有关领导提出将要启动绿色会计;及至2007年两会之际,节能环保多次被提及,从全国范围上看,自上而下,都把节能环保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绿色会计势在必行。三、在我国构建绿色会计的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的需要空气、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资产”。这些“特定资产”有的不可以更新,有的虽然可以更新,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特定资产”应当被确切计量,赋予一定的价值。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每增加一份收入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未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的呢?发达国家的巨额利润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第三世界国家的收入而取得的?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的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发展,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亦危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我国虽然在自然资源总量上是一个大国,但在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上却又是一个贫国,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模式是资源高消耗、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等粗放型模式,造成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问题,这一切都与我国对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环境污染的不加计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建立一种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新会计模式已势在必行。(二)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第一,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绿色会计,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第二,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绿色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从中可以看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已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绿色会计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如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富有程度,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第三,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一核算方法,也惟有绿色会计才能更好地核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衡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总之,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1、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2、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并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3、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4、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偏好环保产品,那些有益于环境质量提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环保标志产品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不能再被动地参与控制环境、保护环境,而应积极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五)是加入WTO对外开放格局的需要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在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加入WTO,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基于本国保护环境的需要,不断把那些环境污染严重和掠夺、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转移到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把发展中国家当作他们的资源开采地和排污场所,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生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中建立绿色会计,就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为适应所在国的环保要求,企业也必须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加入WTO后关税壁垒逐渐减少的同时,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需要,以保护环境为由设置“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进行限制。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绿色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四、结语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恰恰证明了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绿色会计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但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一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自然资源较少,应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资源配置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贫,资源上东乏西富;三是沙漠化严重,乱砍乱伐导致了水土流失、滑坡,甚至黄河断流等。总之,生态环境的变异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证明了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大数据时代下环境管理会计的机遇与挑战2、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问题及对策3、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动因研究——基于重点排放企业的案例分析4、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5、浅谈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6、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探析7、国家治理视域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与演进逻辑8、通识教育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9、人工智能下的会计“生活”10、“互联网+”对现代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影响11、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框架探索12、“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会计服务业发展研究1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系统研究会计学科体系14、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15、供应链下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运用与企业绩效
这个最好你先自己结合下学业期间的研究内容来定,然后将题目给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看看,让其帮你参考推荐下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并不是说开始定后以后就不能改,所以你可以暂时先定一个方向即可,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很多毕业论文写作攻略可以抽时间好好学习下,对你毕业论文写作应该很有帮助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三、审计方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样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我也是会计的,正在写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般来说,应该选取容易取得数据并且进行分析的题目来写,比如“某企业的财务风险(或者融资问题、筹资问题等等)分析”,就可以找某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数据来拓展论文内容,这样比较好写
你这些题目都是从网站上挖的吧 去年我也问过相似的问题我写了个关于逆向物流的初稿,我的导师说内容太宽了,后来改写dhl公司结果成功了主要是写别人没有的东西老师又不是傻子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物流产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等。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趋势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 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 30%~40%,2020年将达到70%~80%。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 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参考文献][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8]刘玉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这个问题我帮你Q 29407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