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暨阳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暨阳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暨阳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你有什么研究成果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 文化 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 智力开发 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 方法 ,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 总结 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 教育 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兴趣 爱好 、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 儿童 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3: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 渠道 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 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 反思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 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通过“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交流平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创设想象平台,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 「关键词」:教学平台 自主发展。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平台,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1、批判性质疑。 心理学家认为:“疑,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善于批判地接受,才会善于质疑。如:在学习“圆柱与球体的认识”时,通过认识,学生已经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我有意板书:“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疑问:“腰鼓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它是圆柱体吗?”从而更加深了以圆柱体的认识。 质疑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很多学生提出:“5米比4米多1米,也可以说4米比5米少1米。那么为什么能说5米比4米多25%,就不能说4米比5米少25%呢?”经过讨论,弄清了虽然相差都是1米,但与之比较的单位“1”的量不同了,所以结果也不同了。 质疑是认知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在初学平均分应用题时,有学生提出:“老师和书上说的都正好分完,可是五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能不能分?”我为学生批判地思考问题感到惊喜。我鼓励全体学生讨论。结果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每个同学得分两个半苹果”,另一种认为“两人分得两只,剩下的一只谁都不吃”。我告诉学生两种方法都对,都是即将要学到的数学知识,还特别表扬了提问的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都得以提高。

暨阳小学英语老师毕业论文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优化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走进国际社会,英语的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因此,现代教育也越来越多的重视英语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学习,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质量。现代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阅读,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外阅读教学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英语教师要找出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问题与建议

当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英语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好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不恰当的教学方式,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的英语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的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办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好阅读教学的相关工作。

1当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课外阅读教学的地位有待提升

就目前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外阅读教学的地位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前教师和学校的相关领导对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的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有比较大的阻力。举个例子来讲,教师更加愿意学生将学习的时间用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这更加能够保证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小学阶段学生还不能够完全依靠自己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基本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而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然会出现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不少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不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的重视阅读教学,而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也没有进行仔细的选择和斟酌,而是比较随意的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此外,教师也没有就阅读的内容布置引导性的问题,这样一来缺乏足够自学能力的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

2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重视课外阅读教学

为了真正的做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工作,首先应该帮助教师、学校还有学生真正的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只有当教师和学校真正的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以后,学生才能够真正的重视阅读教学。毕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的支配作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的提升。而为了真正的体现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有计划的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活动让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投入精力到课外阅读中去。举个例子来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相关的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学校还可以要求教师展开相关的主题班会,或者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当教学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开展好高质量的阅读教学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搜集相关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选择,这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这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提升能够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

给学生专业的指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科学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这样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作者:嵇玲玲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开发区树人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英.浅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05-106.

[2]刘春霞.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新课程(下),2014,02:8

【第二篇: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分析】

一、背景介绍

2015年1月12日,临近期末,三河市小学英语班组织了一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主要针对小学英语的单元复习课,进行了观课和研究。笔者聆听了一节四年级的单元复习课,授课教师来自一所农村小学,是一位参加工作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教师教学热情高涨,语音语调纯正标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笔者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相应改进建议。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单元复习课。教学内容选自PEP小学英语新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Meetmyfamily”。单元话题是familyandjob,涉及到家庭成员和职业词汇:parents,uncle,aunt,cousin,babybrother,nurse,doctor,driver,cook,farmer等。句型为询问家庭成员和职业的功能交际用语:—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Three.—Isthisyour...?—Yes,itis./No,itisn’t.—What’shis/herjob?—He/Sheisa...教学目标分析及改进建议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能够听、说、认读本单元单词

parents,uncle,aunt,cousin,babybrother,nurse,doctor,driver,cook,farmer。

2.能够听、说、认读本单元句型

—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Three.—Isthisyour...?—Yes,itis./No,itisn’t.—What’shis/herjob?—He/She’sa...

【分析】从文字表述方面看,授课教师确定的这两个教学目标没有什么不妥,注意到使用准确的行为动词(听、说、认读)来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达成度。但是,笔者认为,授课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在新授课时已经实现,并不适合确定为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改进建议】笔者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学情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认为应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更为合理:

1.学生在梳理本单元相关词汇的查漏补缺活动中,能够归纳出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parents,uncle,aunt,cousin,babybrother以及表示职业的词汇:nurse,doctor,driver,cook,farmer。

2.学生能够运用以上词汇,在情境中运用功能句型询问家庭成员及其所从事的职业:—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Three.—Isthisyour...?—Yes,itis./No,itisn’t.—What’shis/herjob?—He/Sheisa...。

3.学生能够在谈论自己及他人家庭成员职业的过程中体会到:Allthejobsarehelpful.通过改进,教学目标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了;同时在复习过程中,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目标的确定和对学生的引导,也体现了学科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体会到Allthejobsarehelpful。

三、教学过程分析及改进建议

1.导入新课,复习词汇

(1)上课伊始,授课教师播放一段谈论家庭成员的视频,导入学习。授课教师出示一张本单元涉及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幻灯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回答他们是谁,并且领读了词汇:parents,uncle,aunt,cousin,babybrother。

(2)接下来,师生问答、学生跟读单词。教师首先询问学生父母的职业,然后询问幻灯片上人物的职业,学生进行回答。之后,学生反复跟读这些职业词汇:nurse,doctor,driver,cook,farmer。

【分析】授课教师在引导复习单元词汇这个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断地提问,反复地领读,学生一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进建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学习策略标准中提出: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因此,在该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纳,而不是反复提问与领读。笔者认为:在播放谈论家庭成员的视频之后,教师导入今天的主题:Todaywe’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只回答第一个问题,他们只能说出parents,grandpa,grandma这些单词;而第二个问题Whatotherfamilymembersdoyouknow?则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出所有表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包括他们在三年级学过的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单词。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归类联想,激活了已有知识,提高了按块记忆单词的能力。同样,在复习职业单词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谈论自己家庭成员所从事的工作以外,也可以提问Whatotherjobsdoyouknow?这样做,比教师直接指着图片问What’shis/herjob?和反复领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看图提问,只能就图说图,就词练词;而开放性问题则能激活学生的网状思维,从而极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复习句型,拓展延伸

在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功能句型时,授课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利用幻灯片出示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1)教师首先说:.授课教师出示全家福照片后,板书本单元的主要句型—Isthisyour...?—Yes,itis./No,itisn’t.—What’shis/herjob?—He/Sheisa...进行,然后反复领读。(2)之后,教师请学生拿出提前下发的调查表,告诉学生:Let’.学生两人一组,首先填写表格,然后谈论各自的家庭情况。

【分析】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机会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利用家庭照片设置情境的想法很好,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复习句型,符合课标的理念。但是,授课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自己梳理句型的机会,而是把句型直接写在黑板上进行领读。学生虽然能够认读这些句子,但他们是在被动地学习,不是主动在情境中回想、记忆学过的功能句,导致他们在完成调查活动时不断地抬头看黑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改进建议】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在出示全家福照片后,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回想运用本单元的功能句。如果是小组活动,还可以相互启发,实现巩固复习的目标。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能灵活地运用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Isthisyour...?What’shis/herjob?等句型进行提问,满足他们想了解老师家庭情况的好奇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句子进行领读,达到复习课查漏补缺的目的。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梳理、归纳、运用单元主句型,而且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示范。与此同时,教师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并骄傲地说:“Theyarehelpful!”让学生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体会到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价值观。此外,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可以把之后的调查活动改成Talkaboutmyfamily。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两人一组进行谈论。这样设计,语言情境就趋于真实,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起来实效性自然比较强。

3.巩固练习

授课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出示了这道习题:

【分析】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本单元知识,检测复习的效果。教师设计的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而笔者发现,授课教师设计习题时所选用的阅读材料是教材63页Readandwrite板块的原文,文后的习题也没有任何改动。学生对这道题已经非常熟悉,完成习题是简单重复,轻而易举,却没有达到温故知新的提升目标。【改进建议】笔者认为,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复习效果。教师应结合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错的内容设计习题。故笔者重新设计了习题:

(一)Lookandmatch.

(二)Readandtick(√)orcross(×)Look!’’’sadoctor,’ssolovely!(1).Myparentsaredoctors.(2)Myfatherlikessports.(3)Mymotheristallandstrong.(4)Mymotherisveryfriendly.(5)Thereisalittlepuppyinmyfamily.笔者选用的两道习题具有图文并茂、由易到难的特点,符合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一题是一道基础题,以看图连线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观察以及认读和识记能力。第二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语篇并进行判断。五个小题中,有事实理解,也有综合判断,还有区分文本信息的不同设计。这样设计习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结束语

针对本节单元复习课,授课教师根据笔者的分析和改进建议,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当授课教师再次上完这节单元复习课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复习效果凸现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复习、巩固,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和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为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任务,查漏补缺,发展语用能力、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这样才能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第三篇:多元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1.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体毕生用以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由八种智能构成的,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Gardner1983)。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强项。

八种智能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中同等重要,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组合方式不同,表现程度也就不同了。每个正常的人均有自己的智能强项(Gardner1999)。

对智能强项的培养和发展能够促进弱项智能的发展。

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这些智能间相互作用,对某些智能强项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其他智能弱项的发展。只要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指导,八种智能在每个身上均可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戴维德2003)。

2.建构多元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

树立乐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个学生都至少拥有着这八项基本智能,只有培养适当,每个学生均可成才。(Gardner1999)。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学生创建表现其才智和个性的机会。

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以全面开发和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多方位的观察学生的智能倾向,建立智能发展记录袋。

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及其智能发展状况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了解应着眼于发现学生多元智能结构中的智能强项,以及不同智能领域中的相对长处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观察学生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从而判断学生的智能倾向,例如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有时甚至乱讲话;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善于解释图片和图表,但爱在书上乱涂乱画或者发呆做白日梦;身体-动觉智能强的学生在操场上活力四射,而在课堂上时常坐立不安;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或者咨询家长孩子在家里的智能表现情况,来判断孩子的智能倾向。根据多方位的观察结果,给每个学生建立智能发展记录袋,从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智能发展。

3.建构多元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开展多样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的智能发展。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例如,头脑风暴,看图编对话,英语访问等强化口语的活动可促进学生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英语数数比赛,英语数字游戏,购物付款活动等可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读英语短文绘出平面图,辨别不同角度的物品,按要求涂色等活动可促进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角色扮演,表演话剧,听音做动作等活动可促进身体-动觉的发展;演唱英语歌曲歌谣,编写英语诗歌等活动可促进音乐-节奏智能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我介绍或他人介绍可促进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的发展;小组讨论,两人对话等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观看动画后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或者制作食物的过程等活动可开发学生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组织策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活动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智能的开发。例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及人际交往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任务;有时为了英语活动的开展,可以合理改变学生的座位位置,以便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的积极因素;在带领学生唱单元主题歌曲和歌谣时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同时进行。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注意将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合理搭配分组,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有所表现,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智能的全面发展。

4.总结

本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多元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旨在通过扩大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学习的内容领域和知识表征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发挥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从而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践行于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中。

小学英语教师论文范文

小学英语教师发表的论文对于教学进行了哪些分析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师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直击课堂“:教学机智”现状分析

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被描述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教学机智的运用能在意外发生时,巧妙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师来说,也可以在意外发生的“尴尬”之时,优雅转身,走出“绝境”,还原精彩,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教学意外发生时,常常有老师不知所措。

(一)古板生硬型。

有些老师当课堂出现插曲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管不顾,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强拉着学生继续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简单粗暴型。

当有些老师发现学生出现意外状况时,不分析不了解,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得一败涂地。

(三)手足无措型。

有些老师对课堂上的意外情况不知该如何应对,不懂引导,不会巧妙应对,常常因此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那么如何成为一位“机智”的小学英语教师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二、策略解析

(一)“善于自嘲”型

当失误发生时,教师是极力为自己辩解呢?还是对错误置之不理呢?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均不可取。我们要在教育学生“识文”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在课堂出现意外时,如果教师能放下身段,适时自嘲一番,也不失为一种风度。以下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借题发挥”型

课堂上意外的产生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能对此原因加以利用,抓住这个契机,借题发挥,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以下是笔者的亲身体验。

(三)“故弄玄虚”型

有“智慧”的教师,为了能在课上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妙招。比如,有老师故意带上一个很漂亮的'盒子放在讲台上,学生为了知道这个盒子是干什么用的,而更加认真地听课。末了,临下课时,教师说:“我知道同学们都在想,这个盒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若要知此事,请听下回分解!”孩子们大笑起来,都庆幸自己能有如此可爱而又搞怪的老师。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老师可以不直接解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个答案就在这节课中,只要你认真听,就一定能找到答案。”当然,这种“故弄玄虚”要用得巧,用得少,如果过多过滥,自然就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了。

(四)“想象留白”型

“想象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适当时候停止讨论,留给学生一些想象和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强的探求知识的欲望。精彩纷呈的课堂需要机智灵敏的教师。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在遭遇尴尬之时,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因势利导,引导课堂教学走出“绝境”,还原精彩。让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反思总结,为让自己成为一名“机智”的小学英语教师而不断努力吧!

一、准确把握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其学习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低中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如小学生喜欢游戏和娱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计歌曲、比赛、角色表演、游戏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动力会更足,教学效果会更为有效。小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较强,教学中充分运用卡片、图片、简笔画、头饰、实物以及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诵读并记忆掌握丰富的单词。对于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陌生内容,可组织学生网络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使枯燥艰涩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拓宽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二、关注情感态度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更具实效性。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并有意巩固和保护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生初学英语时,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教师应当善表扬多鼓励,充分树立并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一个阶段后,学习遇到困难或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宽容,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刻苦用功,有疑惑及时解决,当天的任务要当天完成,不留漏洞。尤其对于学困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指导要耐心细致,多加肯定与鼓励,不歧视放弃,帮助其消除自卑,如此这般,才能带给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才能让他们爱上英语这门学科。

三、创设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用英语语言工具交际,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上。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供听觉、视觉等感性认识的机会,利用游戏或情境表演,让学生有表达语言的机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提高运用交际能力。教学中创造条件让课堂练习情景化,鼓励学生口语表达时有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模仿、问答和复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文中语句表述思想、体会及自由作文等实际操练,引导学生仔细听倾,认真观察,把握语言交际的时地、内容、方式和情感,模仿说、写,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真正地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培养听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开口说话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大量、反复的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把培养听说能力摆在首位,坚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持久的足量的听说训练。(1)采用对话表演。模拟教材中的对话材料,分角色表演对话。(2)积极开展情景会话。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由学生自编对话,或在小组内自由对话。(3)定期进行专题说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会话专题,如介绍人物、班级、学校、家庭、房间等。(4)自由会话。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意自选话题说话或会话,逐步养成日常听说英语的习惯。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采用英语组织教学,以增加听说机会,努力创设英语会话语言环境,既能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又可发展所学语言材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境,提高所学知识的复现率,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克服了小学生怕说英语的怯场心态,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五、重视学法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渗透学法指导,学生依此学习,便能形成技巧。一是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学生如何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困惑需求是什么……教师要了然于心,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学习进程中,要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学法指导。课前要明确预习目的,借助辞典扫清障碍,跟读录音模仿朗读,标注重点疑点。课中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训练,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思考,积极发言展示、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梳理复习,及时消化巩固所学内容;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以外,还要进行个别指导,矫正指导帮助寻求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只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处处为学生着想,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学科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将会大大提高互动练习机会,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欢乐和谐的合作学习气氛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同伴交流会话,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比,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自信、团队的力量与荣誉感,同时也发展了互助协作精神。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就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合作真正达到实效。

七、课内外充分结合

《英语课程标准》极力倡导“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十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课外学习活动对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内训练的内容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鼓励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为家庭生活用品粘贴标签,编写英语小报等,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交流等。

八、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不同手段与措施让学生乐学英语、善学英语、会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新时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研究》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 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并能说 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 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 draw一些服装 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 shirt,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 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图片,结果 3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用了近 30分钟的时间制作 “clothes pictures”,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 clothes pictures”开展 clothes 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师在教“ in, under, 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 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园岭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极其有效的教育途径,当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疑问之时,便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来解除生活中的疑难,数学便随之而出现。因此,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运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 记忆力 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当我们的学生如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身边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意的观察,许多数学问题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怎样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在路旁植树、给教室的墙壁进行粉刷等等。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进行简单的实际运用,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概念也能随之而定下来,让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学生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较为美好的事情。数学的规律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发现规律便是自身的一个个体验。

教育部门倡导的新课标的实施,使小学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多的变化。这次改革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曙光,像是一盏指路灯,让教育有了方向和目标。数学教学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最重要的是使其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门任务很重的学科,而且也是教授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因为数学语言很抽象,没有感情色彩,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层理解的能力,学习起来很容易没有热情。新课标的颁布,让教师得到了很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体验。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采用分组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改变的是旧式的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和根本。课堂上,教师应当扮演的是协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伙伴”,而不是学习的监督人,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与学生一同进入和感受数学的神奇,而不是当一个旁观者,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分组教学是一种十分实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愿结成一个小团队,以此为单位来参加教学活动。教师运用提问答题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几个关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整合大家的想法来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别人的意见,打开自己的未知一面,促使学生能够多面发展。

二、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增强课堂的和谐氛围

上面说到开展小组合作的讨论形式,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同样重要,融洽的师生交流可以解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虽然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参与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助手。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抛掉原有身份,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帮助自己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互动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不确定或是被取笑,而将自己隔离在活动外。教师多与学生互动,建立友好的关系,为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才能没有压力地学习,能够快乐地学习。

三、要看到学生的多面特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人的发展都不相同。教师要能够认清这一点,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完美,要试着看到学生的不同特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多发现学生的不同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比如,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对画图很有感觉,说明这些学生的 想象力 强于他人;有的学生对算数题特别在行,能够很准确地得出答案,而且比别的学生计算快;有的学生对应用题擅长,说明他很有逻辑头脑。对于学生自己擅长的一面,教师要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能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四、开展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可以带入到生活当中,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很多数学的定理都是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有一个很著名的从生活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法的 故事 。 传说 有一个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来鉴定金子的纯度,苦想多日也找不到解决方法,在他洗澡时,发现身体进入水盆里的水位高于身体未进入时的水位。他联想到可以把东西放到水里,通过计算溢出的水得到答案,从这个生活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金子真假的方法,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伟大的发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的作业,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而不只是学习抽象的数学课本文字。比如,安排一个帮助家长购买盐的课外作业,规定一定的数量,让学生计算需要花费的金额。或是收集家里的水电收费存单,根据金额算出家里使用水电的情况,还能够算出一年的用电用水数量。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点滴事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运用先进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以前的教学工具,像挂图、卡片都是静态的,对数学教学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设计,可以给学生带来有声音有动画的学习体验,能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活力。这种氛围的营造下,学生能够自主去学习知识,教师也能高质量地轻松地完成授课任务。在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三角形形状的多样图形,像道路两边上车辆提示牌、一些房屋的屋顶、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大家熟悉的一些事物形状,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设计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教师有效地应用先进技术能够帮助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轻松地教授。综上所述,教师仅有教学和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适合让学习者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最可怕的是教师空有学识却不能传授给学生,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不能称之为教师了。新课标下,教师要摒弃以前的落后教学方法,学习其他优秀的教师的教学 经验 ,再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师要跟着发展的要求一起向前进步,这样才能把我国的学校教育做得更加优秀,学生们学到真的本领。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关于小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小学数学小论文范文

3. 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

4.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精选

5.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6.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大全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一道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了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你有什么研究成果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 文化 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 智力开发 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 方法 ,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 总结 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 教育 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兴趣 爱好 、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 儿童 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3: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 渠道 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 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 反思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 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

昆明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 教育 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 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 说说 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 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只有多 渠道 、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 措施 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 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 ,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 一年级数学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 想象力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 总结 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一道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了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极其有效的教育途径,当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疑问之时,便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来解除生活中的疑难,数学便随之而出现。因此,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运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 记忆力 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当我们的学生如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身边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意的观察,许多数学问题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怎样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在路旁植树、给教室的墙壁进行粉刷等等。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进行简单的实际运用,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概念也能随之而定下来,让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学生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较为美好的事情。数学的规律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发现规律便是自身的一个个体验。

教育部门倡导的新课标的实施,使小学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多的变化。这次改革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曙光,像是一盏指路灯,让教育有了方向和目标。数学教学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最重要的是使其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门任务很重的学科,而且也是教授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因为数学语言很抽象,没有感情色彩,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层理解的能力,学习起来很容易没有热情。新课标的颁布,让教师得到了很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体验。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采用分组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改变的是旧式的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和根本。课堂上,教师应当扮演的是协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伙伴”,而不是学习的监督人,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与学生一同进入和感受数学的神奇,而不是当一个旁观者,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分组教学是一种十分实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愿结成一个小团队,以此为单位来参加教学活动。教师运用提问答题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几个关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整合大家的想法来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别人的意见,打开自己的未知一面,促使学生能够多面发展。

二、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增强课堂的和谐氛围

上面说到开展小组合作的讨论形式,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同样重要,融洽的师生交流可以解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虽然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参与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助手。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抛掉原有身份,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帮助自己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互动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不确定或是被取笑,而将自己隔离在活动外。教师多与学生互动,建立友好的关系,为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才能没有压力地学习,能够快乐地学习。

三、要看到学生的多面特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人的发展都不相同。教师要能够认清这一点,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完美,要试着看到学生的不同特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多发现学生的不同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比如,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对画图很有感觉,说明这些学生的 想象力 强于他人;有的学生对算数题特别在行,能够很准确地得出答案,而且比别的学生计算快;有的学生对应用题擅长,说明他很有逻辑头脑。对于学生自己擅长的一面,教师要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能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四、开展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可以带入到生活当中,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很多数学的定理都是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有一个很著名的从生活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法的 故事 。 传说 有一个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来鉴定金子的纯度,苦想多日也找不到解决方法,在他洗澡时,发现身体进入水盆里的水位高于身体未进入时的水位。他联想到可以把东西放到水里,通过计算溢出的水得到答案,从这个生活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金子真假的方法,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伟大的发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的作业,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而不只是学习抽象的数学课本文字。比如,安排一个帮助家长购买盐的课外作业,规定一定的数量,让学生计算需要花费的金额。或是收集家里的水电收费存单,根据金额算出家里使用水电的情况,还能够算出一年的用电用水数量。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点滴事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运用先进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以前的教学工具,像挂图、卡片都是静态的,对数学教学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设计,可以给学生带来有声音有动画的学习体验,能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活力。这种氛围的营造下,学生能够自主去学习知识,教师也能高质量地轻松地完成授课任务。在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三角形形状的多样图形,像道路两边上车辆提示牌、一些房屋的屋顶、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大家熟悉的一些事物形状,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设计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教师有效地应用先进技术能够帮助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轻松地教授。综上所述,教师仅有教学和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适合让学习者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最可怕的是教师空有学识却不能传授给学生,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不能称之为教师了。新课标下,教师要摒弃以前的落后教学方法,学习其他优秀的教师的教学 经验 ,再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师要跟着发展的要求一起向前进步,这样才能把我国的学校教育做得更加优秀,学生们学到真的本领。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关于小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小学数学小论文范文

3. 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

4.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精选

5.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6.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老师文案毕业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你有什么研究成果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 文化 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 智力开发 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 方法 ,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 总结 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 教育 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兴趣 爱好 、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 儿童 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篇3: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 渠道 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 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 反思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 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应等于,而误得0)÷×(应等于,而误得)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加强口算训练。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四、重视简便运算。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9÷(9×8)÷(×8)……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10-)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五、易错题对比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和×;(25×40)÷(50×2)和25×40÷50×2;-(-)和-(+);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常识性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充分的认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各类知识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对这一学科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能从本质上降低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对口诀进行背诵,而是采用一系列联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只小白兔可以拔5个红萝卜,用乘法表示就是1×5=5,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五得五;当有两只兔子时,每只可以拔5个就是5+5=10,也可以看作2×5=10,二五一十……这样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识记,发现他们很快并正确地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任务,而且学生从中找到了规律,在后续的乘法教学中只需要我进行简单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理解并进行识记。

二、过程分析,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多数以简单的计算为主,在很多成人看来这些计算过程并没有什么可以讲解的,但是小学生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明白为何要进行“加”或者“减”,更不知道怎样找自己计算当中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据具体的问题对其过程进行介绍或者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牢固的基础,走好培养和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应用类的题目:小朋友们一起玩拍球的游戏,其中小明、小华、小芳、小强分别拍了34、41、45、39个。问: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学生要想正确解答这道题目就需要理解当中“少”的含义,并且会计算两位数的减法。因此,我就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对此题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懂和理解题意,然后用列竖式的方式详细介绍了41-34的计算步骤,进而引导他们掌握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并借此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三、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讲述式”的授课方式难以使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小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其进行不断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正常教学。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清除法计算的本质,我以问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引导:老师这里有12根铅笔,每三根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呢?会不会有剩余呢?学生齐声答:“四组。”我问:“如何列式计算呢?”生答:“12÷3=4。”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列出了竖式,让学生分辨哪些是被除数、除数以及商,并且提问:“存在余数吗?”他们答:“没有,12正好能够除完。”我又问:“如果是13根铅笔呢?”学生在稿纸上按我在黑板上列的竖式进行了演算,答:“还是可以分成4组,但会剩余1根。”通过这种将实际情况和小问题结合的导学方式,不但让小学生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而且通过和整除的对比,使他们认识到了产生余数的原因,进而引导其今后正确地进行除法的计算,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一、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本文由一起去留学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三、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常见的不足,我认为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二、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一、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例如,笔者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首先在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情境:“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知识,那么现在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它还是三角形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而后将《角的初步认识》引入教学正题。

二、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擅长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即时、多元化的评价。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建议广大小学二年级教师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知识体系;灵活处理使用教材。另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鼓励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氛围的有效性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兴趣是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益,教师在课堂应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教师应着力改变师生“不平等”的教学关系,促使师生平等的交流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讲练结合。新课标一直强调要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故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方面,而忽视了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设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通过讲练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方式,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有待进步的空间,期待中国未来的小学教学教育改革可以取得显著性的成功。

  • 索引序列
  • 暨阳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 暨阳小学英语老师毕业论文
  • 园岭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 昆明小学数学老师毕业论文
  • 小学数学老师文案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