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去数据库看看 输入篆刻二字 应该会有很多关于篆刻论文名字的 然后再去百度看看 很多网上数据库是要钱的 所以可以去免费的大型图书馆试试 专著嘛 沙孟海的《印学史》貌似比较经典 其他什么邓散木的《篆刻学》,什么什么的篆刻技法多少多少讲啊的也可以适当参考

中国篆刻发展史商对于印章的起源,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早在唐代,杜佑在 《通典》上曾有"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为钮"之说,然而未有实物可证之前,却难以为据。比较通常的说法认为,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其根据,首先是殷商已有书契刻制,另外;当时还出现过一种类似印章的"字范"。实际上,它根本不是什么"范",而是工匠在制作器物时,按压在初成的器壁或底部的印记,印记的内容多为陶工名,或者是主人的姓氏。其实,这些留置在陶器上的印记,即是人们常称的"印陶"或"陶印"。而真正以陶瓷作印材刻制的陶印瓷印,在唐宋以后方始出现。这些印子的文字简陋粗率,尽管大体上已具备了我国印章的某些表现特征,但由于实际应用范围狭窄,社会涉及面也极其有限。因此,参照流传和出土的印章实物,印学界一般多认为印章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已普遍使用。春秋战国人们一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归称为古玺,现存古玺大多为战国时代的遗物。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诸侯列国各霸一方。各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尤其在文字书体上不尽相同,形成了战国玺奇古诡异、天真烂漫、变幻莫测的基本格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印章的应用相当普遍,"尊卑共之"。就是说,统治者与百姓庶民均可拥有和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等级之分。各国诸侯摆脱周王室的依附她位,各自称王,逐渐形成割裂局面,最初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国君在行使权力时,军事上一般使用"虎符",而在政治经济上则使用"印玺"了。秦印章,从广义上讲就是篆刻。它的起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印章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称为"印章"的,而是称之为"玺"。到了蓁代,始皇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立出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可称玺,而平民百姓所用的,只可称为"印"。于是,便又有了"印"这个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印章即被法定为代表当权者权益的信物。其制规定天子之印称"玺",其材用玉;其余的只能称"印",且限用其他印材。自此,印章的名称、质料、钮制,甚至绶色,都有了相当严格的界定。秦始皇所制的螭虎钮"六玺",开了后世封建帝王玉玺制度的先声。秦统一中国之前,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使用的文字并不完全相同。尽管都是同源汉字,但由于地域差异,它和现今能见的最早汉字----甲骨文有许多不同,和钟鼎器物上的铭文差异也相当悬殊。反之,它和当时东方六国流通的货币文字以及兵器、陶器及木简上的文字却十分相近。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介于甲骨文、钟鼎文和秦小篆之间的六国古文,有时也将它归入大篆的范畴。秦统一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命令丞相李斯改革文字,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与秦国不相同的文字,并将繁复的文字简化,使文字整齐划一;又因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了一批新字,编制成一套统一的文字,下令让全国通用。这就是著名的秦小篆,它在形体结构上更趋规范化,虽还保留了部分文字象形的意味,但已经趋于符号化,是上承甲骨钟鼎上古文字和下启隶楷现今文字的重要文字形式。小篆在秦印中的表现,也是有明显特色的。在印材质地上,仍是铜质居多。在制作时铸造和凿刻都有,从现存的古印来看,秦时印章凿刻的较多。印钮比较简单,一般多为鼻钮,是战国古玺印钮的沿用和继承,只是钮体略为高耸而已。印面则也多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印文也是朱、白文兼有。方形印都刻有田字界,长形或圆形印,多加日字界,以隔开印面文字,这是秦印玺印文的特定格式。印文字体都取秦小篆,齐整秀丽,凿刻圆润,笔势挺拔有力,刀法纯熟,耐人寻味。印面的切分并不成等比,使印面结构天然浑成。隋唐隋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印章,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高度发展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衰落以后,并未再次出现复兴的高潮。其原因,似乎与纸张的大量出现关系密切。隋唐时期的官印和私印,一般都称"印",只有皇帝才称"玺"。武则天称帝后,认为"玺"字与"息"字读音相同,而息又和息灭、死亡有关,因此在改制后的延载元年(694)将"玺"改为"宝",而官租印章申特有的"记"字也出现了。宋宋代官印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印文多用"九叠篆"。其笔划来回曲折重叠,叠数不定,或三四叠,或七八叠,多的可至十叠。九叠篆的运用能使印面饱满,整齐雅致,但笔折繁复,难以辨认,有预防伪造的作用,正因为此,宋、元、明、清官方印章,大都仿此不疲,如"教阅忠节第二十三指挥第三都朱记"、"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等,都是典型之例。另外,此时已有以楷书入印的,如"州南渡税场记"、"壹贯背合同"(使用于纸币)等。元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南宋后人主中原,推行歧视汉人的蒙古族政策,在官方文书和官印中多使用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帝师八思巴奉命依据藏文字母创制的蒙古新宇,并于至元六年(1269)通过法令颁行。元人在沿袭汉印制度的同时,将八思巴文用入印章,如"管军千户印"、"隆镇卫亲军都指挥司经历司印"和"威州军兵千户印"等。由于灿烂的汉文化的影响,八思巴文不可能取代汉文字,又由于汉人不认识也不愿识八思巴文,使元人在行使权力时感到极大的不便。因此又在八思巴文背刻上汉文楷书供人辨识,有的则直接换成了汉文。元末画家王冕(字元章),首先创用浙江青田花乳石自刻印章,由于花乳石脆软适于刀刻,致使文人们可以不依赖专业刻工而自由创作。当时人们纷纷仿效,使篆刻艺术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秦汉印章风范得以发扬光大。壬冕自刻章有"王冕之章"、"王元章"、"文王子孙"和"会稽佳山水"等。明印章的发展在汉代之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的"低潮"时期。到了明代,随着石质印材的大量发现和广为应用,文人自篆自刻印章蔚然成风,以往只有印工治印的漫长历史宣告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元末明初人王冕(1287一1359,字元章)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发现了一种质地松脆、易于镌刻、当时被称为"青田花乳石"的石料,于是把它引作篆刻,由此受到了篆刻界的普遍青睐。这一发现,为日后文人相继登上印坛和光大篆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印坛从明代中叶文彭、何震起,至晚清吴昌硕、黄牧甫,出现了一个堪与秦汉媲美的辉煌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印坛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纷呈,形成了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山人物,明代的文彭和何震所创的印章艺术流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彭(1498一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书画大家文征明的长子,诗文、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对六书研究尤深。他主张篆刻以六书为准则,以秦汉印为宗师。文彭篆刻以小篆为主,圆劲秀丽,古朴醇正;白文印直追汉意,方正平稳,流丽浑厚,颇具新意。他的双刀行草边款独树一帜,为后人所效法。何震(?一约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江西婺源人。与文彭同时而年稍幼,两人亦师亦友,常在一起切磋印艺,关系密切。何震在继承文彭的基础上,强调取法秦汉的艺术主张,讲究人印文字的正确性和严肃性。 吴昌硕 纵观我国印学史,自流派印章崛起以来,凡在篆刻艺术上能独树一帜成大家者,无不诗、书、画、印俱精,清末民初的吴昌硕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人物。其书画艺术本文不作赘述,这里只介绍他的篆刻艺术。吴昌硕(1844一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缶翁、苦铁、破荷、大聋、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后定居上海,他是我国近代印坛上最为显赫的代表人物之一。缶翁刻印,初学皖浙两派,早期曾对吴让之、钱叔盖用功较深,所以作品大多留有皖浙两派踪迹。中年后上溯秦汉,并从石鼓、封泥中汲取养料,从而渐渐摆脱了皖浙派的影子,印风转为厚实苍劲,个人风格初见成熟。由于他有精深的书画功底,并能将之融入印中,晚年作品日臻完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最终开创了浑朴苍莽、气势恢宏的吴派风格。

[1] 周晓毅. 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 百科知识, 1996,(11) [2] 梁景惠. 篆刻浅谈[J]. 中文自修, 2005,(10) [3] 黎伏生. 印章·篆刻艺术审美初探[J]. 文艺研究, 1987,(02) [4] 黄惇. 古代印论研究方法札记[J]. 文史杂志, 1992,(04) [5] 纪伟基. 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 书画艺术, 2000,(05) [6] 赵宏. 文彭对篆刻艺术的中兴之功[J]. 书法世界, 2004,(02) [7] 岐山. 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耳——钱振亚篆刻印象[J]. 书画艺术, 2006,(02) [8] 刘江. 但视其印知其人——刘泽荣及其篆刻艺术印象[J]. 新闻天地, 2006,(08) [9] 盛东涛. 削玉镂冰手 挥刀斩云根——陆昱华的篆刻艺术[J]. 书画艺术, 2008,(04) [10] 高石农, 陈荣杓. 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01) [1] 石磊. 篆刻浅说[J]. 师范教育, 1992,(11) [2] 李澍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 美术观察, 2007,(12) [3] 谢紫妮. 篆刻的前世今生[J]. 甘肃教育, 2008,(13) [4] 田正前. 文明的艺术 深刻而高雅——陈文明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及教育[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07) [5] 徐文景. 方寸之间 乾坤无限——品评马士达先生的篆刻艺术[J]. 人民论坛, 2011,(03) [6] 高石农, 陈荣杓. 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01) [7] 徐鸣. 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 艺术百家, 1997,(04) [8] 余巨力. 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 书法艺术, 1997,(04) [9] 陈道义. “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 书法之友, 1999,(12) [10] 纪伟基. 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 书画艺术, 2000,(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彭志远. 我有我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中解读齐白石的人生态度[J]. 才智, 2008,(10) . [2]胡晓明. 妙手丹青难留春——论惜春的形象刻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1) . [3]张宜书. 花鸟画的民俗内涵及艺术特征[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 [4]孙子威. 文学——“庄严的谎话”(续)[J]. 理论与创作, 1993,(06) . [5]邹强. 梦意象形式美学特征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6]张宜书. 土级·俗极·美极——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J]. 美与时代, 2003,(11) . [7]杨正发. 试论齐白石花鸟画的写意精神[J]. 美术大观, 2010,(11) . [8]王福才. 八大山人大写意绘画的符号性[J]. 齐鲁艺苑, 2006,(01) . [9]林锦镇. 自然与心象的轨迹——对写意中国画的思考[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10]陈再乾. 论中国花鸟画写生尺度[J]. 艺术探索, 2009,(05)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陈健毛. 吴昌硕“与古为新”绘画创作论的美学解读与文化观照[D].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 [2]张欣. 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写意性绘画特征探析[D]. 汕头大学, 2007 . [3]王福叶. 论“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D].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 [4]崔垚. 浅析中国当代“写意油画”[D]. 西安美术学院, 2010 .

篆刻毕业论文题目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中国篆刻发展史商对于印章的起源,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早在唐代,杜佑在 《通典》上曾有"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为钮"之说,然而未有实物可证之前,却难以为据。比较通常的说法认为,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其根据,首先是殷商已有书契刻制,另外;当时还出现过一种类似印章的"字范"。实际上,它根本不是什么"范",而是工匠在制作器物时,按压在初成的器壁或底部的印记,印记的内容多为陶工名,或者是主人的姓氏。其实,这些留置在陶器上的印记,即是人们常称的"印陶"或"陶印"。而真正以陶瓷作印材刻制的陶印瓷印,在唐宋以后方始出现。这些印子的文字简陋粗率,尽管大体上已具备了我国印章的某些表现特征,但由于实际应用范围狭窄,社会涉及面也极其有限。因此,参照流传和出土的印章实物,印学界一般多认为印章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已普遍使用。春秋战国人们一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归称为古玺,现存古玺大多为战国时代的遗物。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诸侯列国各霸一方。各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尤其在文字书体上不尽相同,形成了战国玺奇古诡异、天真烂漫、变幻莫测的基本格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印章的应用相当普遍,"尊卑共之"。就是说,统治者与百姓庶民均可拥有和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等级之分。各国诸侯摆脱周王室的依附她位,各自称王,逐渐形成割裂局面,最初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国君在行使权力时,军事上一般使用"虎符",而在政治经济上则使用"印玺"了。秦印章,从广义上讲就是篆刻。它的起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印章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称为"印章"的,而是称之为"玺"。到了蓁代,始皇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立出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可称玺,而平民百姓所用的,只可称为"印"。于是,便又有了"印"这个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印章即被法定为代表当权者权益的信物。其制规定天子之印称"玺",其材用玉;其余的只能称"印",且限用其他印材。自此,印章的名称、质料、钮制,甚至绶色,都有了相当严格的界定。秦始皇所制的螭虎钮"六玺",开了后世封建帝王玉玺制度的先声。秦统一中国之前,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使用的文字并不完全相同。尽管都是同源汉字,但由于地域差异,它和现今能见的最早汉字----甲骨文有许多不同,和钟鼎器物上的铭文差异也相当悬殊。反之,它和当时东方六国流通的货币文字以及兵器、陶器及木简上的文字却十分相近。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介于甲骨文、钟鼎文和秦小篆之间的六国古文,有时也将它归入大篆的范畴。秦统一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命令丞相李斯改革文字,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与秦国不相同的文字,并将繁复的文字简化,使文字整齐划一;又因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了一批新字,编制成一套统一的文字,下令让全国通用。这就是著名的秦小篆,它在形体结构上更趋规范化,虽还保留了部分文字象形的意味,但已经趋于符号化,是上承甲骨钟鼎上古文字和下启隶楷现今文字的重要文字形式。小篆在秦印中的表现,也是有明显特色的。在印材质地上,仍是铜质居多。在制作时铸造和凿刻都有,从现存的古印来看,秦时印章凿刻的较多。印钮比较简单,一般多为鼻钮,是战国古玺印钮的沿用和继承,只是钮体略为高耸而已。印面则也多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印文也是朱、白文兼有。方形印都刻有田字界,长形或圆形印,多加日字界,以隔开印面文字,这是秦印玺印文的特定格式。印文字体都取秦小篆,齐整秀丽,凿刻圆润,笔势挺拔有力,刀法纯熟,耐人寻味。印面的切分并不成等比,使印面结构天然浑成。隋唐隋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印章,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高度发展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衰落以后,并未再次出现复兴的高潮。其原因,似乎与纸张的大量出现关系密切。隋唐时期的官印和私印,一般都称"印",只有皇帝才称"玺"。武则天称帝后,认为"玺"字与"息"字读音相同,而息又和息灭、死亡有关,因此在改制后的延载元年(694)将"玺"改为"宝",而官租印章申特有的"记"字也出现了。宋宋代官印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印文多用"九叠篆"。其笔划来回曲折重叠,叠数不定,或三四叠,或七八叠,多的可至十叠。九叠篆的运用能使印面饱满,整齐雅致,但笔折繁复,难以辨认,有预防伪造的作用,正因为此,宋、元、明、清官方印章,大都仿此不疲,如"教阅忠节第二十三指挥第三都朱记"、"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等,都是典型之例。另外,此时已有以楷书入印的,如"州南渡税场记"、"壹贯背合同"(使用于纸币)等。元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南宋后人主中原,推行歧视汉人的蒙古族政策,在官方文书和官印中多使用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帝师八思巴奉命依据藏文字母创制的蒙古新宇,并于至元六年(1269)通过法令颁行。元人在沿袭汉印制度的同时,将八思巴文用入印章,如"管军千户印"、"隆镇卫亲军都指挥司经历司印"和"威州军兵千户印"等。由于灿烂的汉文化的影响,八思巴文不可能取代汉文字,又由于汉人不认识也不愿识八思巴文,使元人在行使权力时感到极大的不便。因此又在八思巴文背刻上汉文楷书供人辨识,有的则直接换成了汉文。元末画家王冕(字元章),首先创用浙江青田花乳石自刻印章,由于花乳石脆软适于刀刻,致使文人们可以不依赖专业刻工而自由创作。当时人们纷纷仿效,使篆刻艺术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秦汉印章风范得以发扬光大。壬冕自刻章有"王冕之章"、"王元章"、"文王子孙"和"会稽佳山水"等。明印章的发展在汉代之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的"低潮"时期。到了明代,随着石质印材的大量发现和广为应用,文人自篆自刻印章蔚然成风,以往只有印工治印的漫长历史宣告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元末明初人王冕(1287一1359,字元章)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发现了一种质地松脆、易于镌刻、当时被称为"青田花乳石"的石料,于是把它引作篆刻,由此受到了篆刻界的普遍青睐。这一发现,为日后文人相继登上印坛和光大篆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印坛从明代中叶文彭、何震起,至晚清吴昌硕、黄牧甫,出现了一个堪与秦汉媲美的辉煌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印坛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纷呈,形成了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山人物,明代的文彭和何震所创的印章艺术流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彭(1498一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书画大家文征明的长子,诗文、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对六书研究尤深。他主张篆刻以六书为准则,以秦汉印为宗师。文彭篆刻以小篆为主,圆劲秀丽,古朴醇正;白文印直追汉意,方正平稳,流丽浑厚,颇具新意。他的双刀行草边款独树一帜,为后人所效法。何震(?一约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江西婺源人。与文彭同时而年稍幼,两人亦师亦友,常在一起切磋印艺,关系密切。何震在继承文彭的基础上,强调取法秦汉的艺术主张,讲究人印文字的正确性和严肃性。 吴昌硕 纵观我国印学史,自流派印章崛起以来,凡在篆刻艺术上能独树一帜成大家者,无不诗、书、画、印俱精,清末民初的吴昌硕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人物。其书画艺术本文不作赘述,这里只介绍他的篆刻艺术。吴昌硕(1844一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缶翁、苦铁、破荷、大聋、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后定居上海,他是我国近代印坛上最为显赫的代表人物之一。缶翁刻印,初学皖浙两派,早期曾对吴让之、钱叔盖用功较深,所以作品大多留有皖浙两派踪迹。中年后上溯秦汉,并从石鼓、封泥中汲取养料,从而渐渐摆脱了皖浙派的影子,印风转为厚实苍劲,个人风格初见成熟。由于他有精深的书画功底,并能将之融入印中,晚年作品日臻完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最终开创了浑朴苍莽、气势恢宏的吴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欣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最具传统的中国书画又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其中的印,即印章堪称中国艺林的一株灵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文人墨客的继承发扬,如今它已形成为一门篆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这里所讲的“印章”,不是诸如个人私印或单位用的公章等具有实用意义上的工艺学概念的工具,而是基于诗、书、画、印,具有精神取向的艺术欣赏的篆刻符号。是人们感悟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因而篆刻作品作为一门艺术受到世人钟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理解和欣赏篆刻艺术作品,感悟篆刻作品的内在精神美,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点入手:一、深入浅出、溯流求源 印章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篆刻印章的鉴赏,简言之,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作为篆刻艺术欣赏的前提,我们应遵循“深入浅出、溯流求源”的法则。我们所欣赏的篆刻艺术,从表面上、视觉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而后由特殊的人枛枛有着较高的传统艺术修养以及印学修养的人充当主体,使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行为。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幅射着中国艺术之魂。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先从识别中国古文字起,特别是识别篆书字体、结构,观摩陶器花纹枛枛铜鼎器铭文枛枛秦砖汉瓦、封印枛枛竹简枛枛碑文古玺等作为提高欣赏能力的知识积累,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因为印章的出现,最初并非因为可爱好玩,而是因为有用。从殷商交换的凭证,到秦汉时代政治权力的标志,它的功能是实用的。唐宋之际,收藏风兴起,于是出现了签藏印、斋馆别号印等,印章似乎跻身于审美领域了。印章发展到明清之际,形制日趋完善,但篆与刻还是有分工的,明代文彭的出现,起到主导由艺术家代替匠人的作用,自篆自刻,跳越了艺术创作的龙门,悠然腾身于诗、书、画之间,在操作上完成了从篆到刻一气呵成的直接创造;在性质上实现了从实用到赏玩的价值转换,从此,篆刻以纯艺术的身份参与到我国的审美历史中。可以这样认为,印章的历史,始于殷商;印学的历史则始于明代的文彭。文彭之后,我国的艺术领域中才有了一个新的独立学科枛枛印学,方才有众多的痴痴耕石的篆刻家,使印章这古老之树春意盎然。既然篆刻进入到艺术领域中,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必须具有欣赏性,即“可爱玩”。一方好印必定要“耐玩”才行。而“耐玩”的东西不仅要美,更要有“气味”。绘画求“气韵生动”,而印将“气”、“韵”都落实到“味”上。具体的讲落实到篆与刻的两个过程之中,我们欣赏一方印章,不在乎是闲章还是官印,不在乎是吉语印还是鉴藏印,关键在于: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因为由此可见到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综上所述,我们得知篆刻的欣赏要从溯流求源入手,即从了解,认识汉印开始。一般来讲,自刘邦兴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印章从风格到采用的字体,无论形式、内容变化都不大,根据近代印人的习惯,就形而论,一概视为“汉印”。汉印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表现在:1、逐渐取消了印的界格;2、印文使用了形体屈满、方正、线条平直、变化有致的缪篆。通过笔画的申张、盘回、增减、挪移、穿插、变形等不同的处理设计,把印面上没有界格的大小、长短和方园不等的印字,根据印的不同形状调理得非常妥贴。3、在一方印章中篆法是表现章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使汉印成为肥不臃肿,瘦不枯槁的形态。展现出一副布局严谨、布白匀称、虚实均衡、气势雄壮的构图。通过掌握上述汉印的特征,增加了欣赏水平,最后归纳为鉴赏三部曲,即书法、刀法、章法。概括的讲,欣赏篆刻作品,章法是关键、书法(指篆书)是基础,刀法是技巧。优秀的篆刻作品,首先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是章法即朱白分布,文字结构与整个印文的会意贯通。从其中可以透射出作者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家的艺术素养及悟性跃然纸上。这样的作品,其章法、书法、刀法所蕴含的内质就高,风格也就传统、独特,形式上也就耐人寻味,因而有着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二、超凡脱俗,返璞归真 在艺术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表明,智者对美的感悟力都是相近的。在基本掌握了篆刻作品的欣赏能力之后,如何深刻理解篆刻作品的功力及内涵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于“诗、书、画、印”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四绝,所以对印章的欣赏就要扩大提高理论水平,即不但要从印章的表面形式探讨技法、章法,还要借鉴,学习其它艺术的欣赏方法,如观摩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要阅读这些诸如“篆刻学”、“汉印文字徵”之类的专业书籍,藉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素质,达到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境界。所谓超凡脱俗,就是在欣赏印章时注意到作品的情感空间;是浑厚、雄壮还是萧散、悲切,是紧张凝重还是轻松、自由。能够看出作品由疏缓到急促的流变,由外到内的、骤然的、活动点与静态块面的波动,而最终归向原始情感。沃尔特·佩特曾说“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当时间形式由远近不同的跳跃,表现为有规律的节奏;空间形式由粗砺与优雅、不安与宁静的组合演变为对称、呼应的节奏,我们的美的感受则极为自然地由对音乐的感受移向对装饰趣味的感受。它不但唤起了视觉的欲望,更激发了大脑思维的欲望,从而触发引导读者的艺术想象。这样的作品就达到了“取精用宏、印外求印”的新境界,完成了“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作过程。这一最终结果也就是篆刻艺术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后,通过艰难的风格蜕变周而复始,返璞归真的历程。综上所述,篆刻艺术的欣赏,已经涉及到了印章艺术的实质,并以汉印为例,分析了构成汉印艺术的一些基本特征,使人们认识到篆刻何以具有深厚质朴美的原因所在,完成了印章的审美过程。总之,篆刻艺术作为一门专门艺术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国内外众多爱好者的欣赏,为了便于理解和欣赏,现将篆刻艺术作如下归纳,作为共同的探讨。仔细写印,结构严紧。疏可跑马,密不容针。方中有园,运刀稳准。外柔内刚,绵里藏针。肥不臃肿,瘦中有筋。宁拙勿巧,浑厚圆润。快狠奏刀,痛快漓淋。不加修饰,自然天真。小玺神定,巨印雄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

1、 《赵孟頫“古质”美学思想述评》入选“国际赵孟頫书学讨论会” 1995年10月2、 《方介堪篆刻艺术评析》入选“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 1995年10月3、《钱瘦铁书法艺术略述》载《中国书法》 1996年第5期4、 《篆刻批评原理绪论》入选“篆刻学战略研讨会”。 1997年07月5、《孙过庭与书谱》(上、下)载《书法报》 1997年09月6、参加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发言稿载《中国书法》 1997年12月7、《七届中青展观後》载《中国书法》 1998年第2期8、《“四重”:重构书法传统的理路》载《中国书法》 1999年第3期9、《论沈曾植的书法艺术》载《中国书法》 1999年第2期10、《第四届浙江花鸟画展观後》载《中国花鸟画》 1999年第1期11、《读〈三百年来的书学〉》入选浙江省博物馆“沙孟海国际书学研讨会” 1999年12、 《关於明清篆刻历史研究的思考》入选“国际明清流派篆刻研讨会”,载《东方博物》 2000年10月13、 《康有为与〈广艺舟双楫〉》入选“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年12月14、 《关於楷书书体的概念与发生、发展过程》载《书法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04月15、 《谢磊明评传》载《西泠百年印举》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年16、 篆刻作品入编《中国当代青年篆刻名家作品精萃》杭州出版社 2003年17、《沈曾植吴昌硕交往初考》参加西泠印社“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 2003年18、《再论沈曾植的书法艺术》 《嘉兴学院学报》 2005年19、《沈曾植的书法艺术》(新订) 《书法》杂志 2006年第9期20、《沙孟海的篆刻艺术》 《中国书法》杂志 2011年第1期20、《中国美院书法本科教学的经验与思考》《中国书法》杂志 2013年第6期20、 《康有为与〈广艺舟双楫〉批评》入选中国书协“首届国际康有为书学研讨会”21、《潘天寿“四全”略论》载《中国花鸟画》第3期22、《沈曾植的书法艺术》载《近代书法史》所著论文曾先後6次入选浙江省书法理论研讨会。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计30馀篇。其中下列文章,反响较大:《谈新概念篆刻的文化视野》(上、下)、《新潮印风谈系列》(共8篇)、《篆刻的形式与美术》、《新概念篆刻作品集的前言》、《我对先锋书法的理解》、《我对二王书法的理解立场》、《感觉刻印》、《书法创作中的个性问题》、《闲章欣赏系列》共20馀篇。另外在《浙江文艺报》“书家一栏”,共发表文章10馀篇。有关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的散文随笔若干篇载于《温州青年》杂志。硕士论文《赵之谦温州、福州、黄岩行迹考》、博士论文《<寐叟题跋>研究》均荣获选“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称号。

写毕业论文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这个毕业论文是在很多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的前提下才可以,如果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个时间还要再延长,另外,如果毕业论文还需要有对应的毕业设计,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毕竟要把对应的设计完成后才可以写论文。

呵呵,说真的,这要看学校要求啦!因为学校的有不同的等级之分,所以国家对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地方院校的外语系论文是3000字左右,省一级的学校的话要求大概是4000到5000左右,而且论文的要求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建议你最好咨询一下系里或学校!

这个没确定性的,因为灭个学校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这个你应该去问问你们老师。 一般英语论文最少3000字以上,至于具体是多少字,看你们学校的要求

这么说,你去你们学校图书馆看你们学姐的毕业论文或者直接问导师!

先写一万多点吧,老师肯定帮你改的,这样修修改改,精简一下,刚好。

建议您看看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lw54.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wsdxs.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lw54. 毕业设计: :. 开题报告: : 实习论文: : 写作指导: :

我会帮你。我有论文范文,范文能够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所学得的根底常识来剖析和处理本学科内某一根本疑问的学术水平缓才干。

本科5000,研究生15000英文

我有一个是英语文学方面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我就是靠这个论文拿了优秀毕业论文的.如果你满意,一定要把我选为最佳哦,谢谢! 题目是:The *** ysis of Symbolic Images in Tony Morrison's Beloved Thesis statement: The paper intends to *** yze the symbolic images in Tony Morrison's Beloved. I.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brief review of symbolid appraisal brief of the paper Origin of Tony Morrison's Symbolic Images production of the work with other works in symbolic images Categories of Symbolic Images in Beloved figures C. Body marks D. Linguistic application Interpreation with Reference to Symbolic Images A. Memory of the past self-recognition Afro-American traditional culture D. Maternal love contribution to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influence produced by Symbolic Images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

英语专业论文格式规范 A Contrastive Study be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 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 2. The similarities be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 3. The differences be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1. ,2., 3.,…;节的编号:…,…;小节的编号为:, …。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 In conclus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 The *** 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 (i) …. …. (ii) …. ….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 *** 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英语论文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 *** 数字标出页码; *** 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 *** 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 *** .(Chase 165)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 *** ”(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 4.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如: Mary Shelley hated tyranny and“looked upon the poor as pathetic victim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pon the rich and highborn...with undisguised scorn and contempt...(Nitchie 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 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 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 Vistas”等。 6.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Farrington, Philosophy 35).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Aristotle 15). 这两个例子分别引用了Farrington的两部著作,故在各自的圆括弧中分别注出所引用的书名,以免混淆。两部作品名均为缩写形式(如书名太长,在圆括弧中加以注明时均需使用缩写形式),其全名分别为 Founder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及 The Philosophy of Francis Baconand Aristotle。 7.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 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cleansed...”(). 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 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1.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2.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 4.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现将部分较为特殊的条目分列如下,并略加说明,供读者参考。 Two or More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Brooks, Cleanth. Fundamentals of Good Writing: A Handbook of Modern Rhetoric. NewYork: Harcourt, 1950. ---The Hidden God: Studies in Hemingway, Faulkner, Yeats, Eliot, and Warren. New Haven: Yale UP,1963.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条目中注明该作者姓名,余下各条目则以三条连字符及一句点代替该作者姓名;各条目须按书名的第一个词(冠词除外)的字母顺序排列。 An Author with an Editor Shake speare, William. The Tragedy of Macbeth. Ed. Louis B. Wright.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1959. 本条目将作者 Shakespeare 的姓名排在前面,而将编者姓名(不颠倒)放在后面,表明引文出自 The Tragedy of Macbeth;如果引文出自编者写的序言、导言等,则需将编者姓名置前,如: Blackmur, Richard . The Art of the Novel: Critical Prefaces. By Henry James. New York: Scribner's, . 如果引言与著作为同一人所写,则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后只需注明作者姓即可): Emery, Donald. Preface. English Fundamentals. By Emery. London: Macmillan, . A Multivolume Work Browne, Thomas.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rowne. Ed. Geoffrey Keynes. 4 vols. London: Faber, 1928. Browne, Thomas.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rowne. Ed. Geoffrey Keynes. . London: Faber, 1928. 4 vols. 第一条目表明该著作共4卷,而论文作者使用了各卷内容;第二条目则表明论文作者只使用了第2卷中的内容。 A Selection from an Anthology Abram, M. H.“English Romantici *** : The Spirit of the Age.” Romantici *** Reconsidered. Ed. Northrop Frye. New York: Columbia UP,. 被引用的英语论文名须用引号标出,并注意将英语论文名后的句点置于引号内。条目末尾必须注明该文在选集中的起止页码。 Articles in Journal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Otto, Mary L.“Child Abuse: Group Treatment for Parent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1984): 336-48

我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想选择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学...复试主要方式:1.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写生(书法篆刻研究方向为不少于3000字...

关于篆刻的毕业论文题目

去数据库看看 输入篆刻二字 应该会有很多关于篆刻论文名字的 然后再去百度看看 很多网上数据库是要钱的 所以可以去免费的大型图书馆试试 专著嘛 沙孟海的《印学史》貌似比较经典 其他什么邓散木的《篆刻学》,什么什么的篆刻技法多少多少讲啊的也可以适当参考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篆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篆刻的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清代篆刻艺术

摘要: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金石味”、以刀代笔、在仅有的“方寸天地”之内抒发文人的情怀、表现天地万物是篆刻艺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文章以清代篆刻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清代篆刻艺术兴盛的原因和代表人物、作品及影响。

关键词:篆刻艺术;清代;代表人物

篆刻艺术,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故而又称印章艺术。虽然历代有隶书入印、图形入印、楷书入印等,但在历史的选择中均没有成为制印的主流,因其印面多用篆书体,所以习称篆刻。

一、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先秦古玺、秦汉印开始至今,出现了许多印人大家及风格流派。然就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如同社会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繁荣、衰落、繁荣的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

(一)印章艺术的发展

自商代出现印章,在春秋战国时,因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逐渐发达,印章的用途也逐渐扩大。到秦汉,印章艺术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组织的扩大,社会昌盛,官私印章的使用更为广泛,佩印成为普遍风气,从而促进印章工艺空前发展。印章的文字、形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印文书体上,由体势趋于平正端和的小篆、摹印篆代替了六国文字,布局均衡严谨和富有装饰,并形成了多样的因势布白手法和构图形式,线条挺劲浑厚,气势雄强,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秦汉时期还奠定了完整的官印制度。

(二)篆刻艺术的出现

魏晋时期的印章风格多受汉代影响,到了唐宋时,篆法开始衰微。魏晋以后因真行草书盛行,篆书脱离了实用功能,印篆中掺进了隶楷笔法,这种现象越到后来越严重,以致随意改动笔画,篆法错写比比皆是,所以,篆印艺术的衰微似乎也是历史使然。不过唐宋时期的书画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把印章用于书画。文人士大夫官场不得志,或不满社会,消极厌世,或寄情于山林,致力诗文书画。印章因而也成了他们抒发闲情逸志、诉诸喜怒哀乐的“方寸天地”。特别是宋元以来的中国画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文人画”形式,更加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唐宋元是印章发展从实用向欣赏发展的过渡时期。

(三)篆刻艺术繁盛

我国真正的篆刻艺术是从明代兴起,文彭以汉印规范印学,推广石质篆刻材料,广收门徒,普及篆刻艺术。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超越了前代,出现了万紫千红、派别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像皖派、浙派、邓派、吴派、赵派等众多的印学学派,造就了赵之谦、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等一大批印坛巨匠,成就卓著。清代的印风一直支配和影响着中国印学的发展,对当今的篆刻家来说,仍有继承和借鉴之意义。

二、清代篆刻艺术兴起的原因

进入清代,在金石、文字学迅速复兴并推动书法界好古风气的同时,篆刻艺术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大家为了深入研究、把握第一手实物资料,一时汉碑、汉印、金文款识等的收集、整理之风随之而起,这就大大推动了书法、篆刻艺术的繁盛,同时清朝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国内经济、清廷注重文化的政策,清代主流学术的影响,以及其它艺术对篆刻艺术的滋养均对篆刻艺术的繁盛起了重要作用。

(一)文字的影响

从乾隆朝开始,书法的发展异军突起,一批长于金石古刻的书家从帖学的包围中突围而出,举起了振兴篆隶的大旗。篆书和隶书在历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年代,邓石如、钱坫、桂馥等,他们的成就可以说直接秦汉远在唐人之上了。在“帖学”之外为清代书法的发展另辟蹊径,篆书和书法的结合引起了清朝书法艺术的复兴,有了“篆隶中兴”的成功经验,书法界学习古碑刻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新书法形成的发展浪潮中,清朝的篆刻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代。篆刻离不开篆书,清代篆书的复兴,为篆刻艺术提供了必要的艺术载体和肥沃的生长土壤。

(二)金石学的影响

金石之学始于宋,它的任务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以及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清代金石学的兴盛对当时篆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金石学还有玺印的研究在清朝这一形势下,治印者与学者们一样,也接触了大量金石文字,并在赏鉴、研究过程中触发了艺术的灵感,提高着印章的审美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篆刻实践。金石学对古代印章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它的理解,也直接丰富、深化了篆刻艺术的各种风格,金石学中各门类的研究,扩大了篆刻艺术以资取法的范围,直接孕育了“印外求印”理论。从现象上看,清代著名篆刻家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在印史上都是空前的,而且他们常常是篆刻家、金石家、书法家、画家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也统一于一身。

(三)其它影响因素

清朝篆刻艺术的兴盛从更深的层次去探讨,与清朝的文化背景、政治质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清王朝的建立,割断了明末诸贤所形成的浪漫书风,把偏离主线的书法革新局面重新扳回到中和体系上来。石质印材引入制印领域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有清代稳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发展对篆刻艺术产生了需求。另外作为篆刻主体的制印者,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到,文化层次的提高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清代篆刻艺术代表人物、作品及影响

清代是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风格各异,流派独立,特别是在清代碑学盛行时,碑学家无不兼擅篆刻,可以说清代的碑学与篆刻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清代,最有影响者当属浙派、邓派和黔山派。浙派为丁敬首创。以古玺和秦汉印为宗,有刚劲朴茂、雄健苍古之目。邓派亦称新皖派,以邓石如为代表。石如工四体书,“书自印出,印由书出”,推崇阴柔,以圆取胜,作品苍劲质朴,恢弘酣畅,洒脱清新,自成面目。对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后学晚辈有较大影响。黔山派,为黄士陵所创。士陵早年学吴让之,取法古玺,于浙、皖两派之外另辟蹊径。布局峻峭,用刀凌厉,平洁光滑,静中见动,古雅秀美。承继者有黄石、李尹桑、乔大壮等。现着重介绍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派系―浙派和邓派。 (一)丁敬和浙派

浙派兴起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丁敬创始,继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等人。四人篆刻风格较近,但又各具特色,蒋仁以朴拙取胜,黄易和奚冈则以秀逸著称。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继合称为“西冷八家”。“西冷八家”是浙派的代表,反映了国人对乡先贤的尊崇,因都是浙江杭州人,后人就把他们及效法他们艺术风格的印家,总称为“浙派”。浙派崇尚秦汉玺印,应用坚挺的切刀来表现秦汉风貌,以其古朴雄健的风格有别于柔美流畅的皖派诸家,所以有“皖派阴柔,浙派阳刚”的评论,浙派艺术支配清代印坛这一个多世纪,影响极深远。

丁敬远承何震,博采众长,不主一家。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印谱》等,以“碎刀”为技法,千变万化,强调节奏起伏,锋颖明快,线条呈现轻重疾涩的变化,能有效的克服明人浮华的风气、纤巧的弊端。丁敬的篆法特点在于简洁工稳,自然平淡,不假华饰,达到脱尽豪华见真淳的境界。他的“两湖三竺万壑千岩”、“洗句亭”、“采菊东篱下”、“心无妄思”、“启淑私印”诸白文印,篆法逐渐删繁就简,参以隶法,简古平淡,尚率真而厌华巧,颇有高古含蓄、大智若愚之风度。如其中的“水”字旁,多参用隶书写法,“无”字写法则完全借用隶书结体,“启”字则参用简体字。尤令人惊异的是,丁敬在五十五岁时为其诗友大恒和尚所刻祝寿印,以佛教的一个吉祥标志“�”来代“万”字,此符号本梵文“吉祥万德之所集”之义,丁敬将此字置于印的中部,取佛典所云“如来佛胸现大人相”之义,蕴义甚深。自此,后世多有模仿者。

蒋仁诗书画兼工,印风师丁敬,朴拙苍劲,洗练简古,自有创格,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奏刀,流传作品不多,其代表作有 “真水无香”“邵志纯字曰怀粹印信”等。

黄易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景庵印谱》等。专研金石学,善山水画,书法以篆隶名世。其治印受业于丁敬,而以稳中求变、灵动清劲出之,章法注重虚实对比,耐人寻味。有“蒋仁尚拙,黄易尚巧”之说。他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深得个中三昧。

奚冈著有《蒙泉外史印谱》,诗词书画皆有声于当时。篆刻服膺丁敬,印风能拙中见放,透落秀逸之气。篆法方圆互见,更得自然率真。

总之,蒋、黄、奚三家从不同方向对丁敬平方正直一路的朱文印和仿汉白文印有所发挥并走向精熟稳定的阶段,碎刀、短切的刀法进一步强化,呈现出浙派上升期的勃勃生机。

(二)邓石如和与邓派

在清代的印坛上,邓石如是一位别开生面的杰出巨匠,有《完白山人印谱》传世。清代魏锡曾对其作过“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评论,可以说是对他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的深刻剖解。在书写工具上,他突破“秉笔烧毫”之法,充分发挥羊毫刚柔相济的特性,形成体势方圆互见,结构宽阔开张,意态千变万化,线条富有笔情墨趣的雄浑朴茂的篆书新体。篆书风格的变革,为他印风的更新奠定了基础,在书法和刀法、笔意和刀味完美统一上,邓石如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

他的代表作“意与古会”、“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淫读古文甘闻异言”,具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独特印风。前二方在章法上颇有特色,“意”印三密一疏,构图自有空灵之处;“江”印篆法流动自然,婀娜不失刚健,拿浙派驻涩势切刀相异,对角虚实交叉,读来饶有起伏,堪称绝胜之作。“淫”印可以视为邓氏的基本风格,以小篆作白文,颇为大胆,不落陈规。无显匠意,一气呵成,流露明确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刀法方面,此期作品则开始走出徽派印人讲求笔画匀整、工致的习尚,以较为自由的运刀手法表现线条,走刀如笔、转运轻浅的特点已经形成。从这一点上看,邓石如刀法的“写意”性格也已经十分鲜明。

邓石如的篆刻美学思想,直接催生了他的艺术新面目并启迪了后世印人。他提出“刻印白文用汉,朱文用宋”,阐发了不同形式的印章用篆的差异性:他以“刚健婀娜”这一审美境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在章法上强调“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对比效应。以求生动出奇趣,呼应得平衡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记载着厚重的悠久传统。篆刻是书写、刻印、转印相结合的艺术,是浓缩的、有蕴含的美,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多种艺术形式中的奇葩,除了它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寸方天地、刀石生趣的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魅力,深受历史文人雅士的青睐。千百年来,传承演进、异彩纷呈、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邓散木.篆刻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2]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1999.

[4]高文亮. 试论篆刻艺术的形式美[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3).

[5]戴林.中国印章艺术[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褚晓琼(),女,浙江嘉兴人,本科,副研究馆员,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群文专业书法艺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篆刻的学术论文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篆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篆刻的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清代篆刻艺术

摘要: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金石味”、以刀代笔、在仅有的“方寸天地”之内抒发文人的情怀、表现天地万物是篆刻艺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文章以清代篆刻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清代篆刻艺术兴盛的原因和代表人物、作品及影响。

关键词:篆刻艺术;清代;代表人物

篆刻艺术,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故而又称印章艺术。虽然历代有隶书入印、图形入印、楷书入印等,但在历史的选择中均没有成为制印的主流,因其印面多用篆书体,所以习称篆刻。

一、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先秦古玺、秦汉印开始至今,出现了许多印人大家及风格流派。然就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如同社会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繁荣、衰落、繁荣的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

(一)印章艺术的发展

自商代出现印章,在春秋战国时,因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逐渐发达,印章的用途也逐渐扩大。到秦汉,印章艺术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组织的扩大,社会昌盛,官私印章的使用更为广泛,佩印成为普遍风气,从而促进印章工艺空前发展。印章的文字、形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印文书体上,由体势趋于平正端和的小篆、摹印篆代替了六国文字,布局均衡严谨和富有装饰,并形成了多样的因势布白手法和构图形式,线条挺劲浑厚,气势雄强,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秦汉时期还奠定了完整的官印制度。

(二)篆刻艺术的出现

魏晋时期的印章风格多受汉代影响,到了唐宋时,篆法开始衰微。魏晋以后因真行草书盛行,篆书脱离了实用功能,印篆中掺进了隶楷笔法,这种现象越到后来越严重,以致随意改动笔画,篆法错写比比皆是,所以,篆印艺术的衰微似乎也是历史使然。不过唐宋时期的书画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把印章用于书画。文人士大夫官场不得志,或不满社会,消极厌世,或寄情于山林,致力诗文书画。印章因而也成了他们抒发闲情逸志、诉诸喜怒哀乐的“方寸天地”。特别是宋元以来的中国画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文人画”形式,更加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唐宋元是印章发展从实用向欣赏发展的过渡时期。

(三)篆刻艺术繁盛

我国真正的篆刻艺术是从明代兴起,文彭以汉印规范印学,推广石质篆刻材料,广收门徒,普及篆刻艺术。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超越了前代,出现了万紫千红、派别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像皖派、浙派、邓派、吴派、赵派等众多的印学学派,造就了赵之谦、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等一大批印坛巨匠,成就卓著。清代的印风一直支配和影响着中国印学的发展,对当今的篆刻家来说,仍有继承和借鉴之意义。

二、清代篆刻艺术兴起的原因

进入清代,在金石、文字学迅速复兴并推动书法界好古风气的同时,篆刻艺术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大家为了深入研究、把握第一手实物资料,一时汉碑、汉印、金文款识等的收集、整理之风随之而起,这就大大推动了书法、篆刻艺术的繁盛,同时清朝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国内经济、清廷注重文化的政策,清代主流学术的影响,以及其它艺术对篆刻艺术的滋养均对篆刻艺术的繁盛起了重要作用。

(一)文字的影响

从乾隆朝开始,书法的发展异军突起,一批长于金石古刻的书家从帖学的包围中突围而出,举起了振兴篆隶的大旗。篆书和隶书在历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年代,邓石如、钱坫、桂馥等,他们的成就可以说直接秦汉远在唐人之上了。在“帖学”之外为清代书法的发展另辟蹊径,篆书和书法的结合引起了清朝书法艺术的复兴,有了“篆隶中兴”的成功经验,书法界学习古碑刻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新书法形成的发展浪潮中,清朝的篆刻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代。篆刻离不开篆书,清代篆书的复兴,为篆刻艺术提供了必要的艺术载体和肥沃的生长土壤。

(二)金石学的影响

金石之学始于宋,它的任务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以及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清代金石学的兴盛对当时篆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金石学还有玺印的研究在清朝这一形势下,治印者与学者们一样,也接触了大量金石文字,并在赏鉴、研究过程中触发了艺术的灵感,提高着印章的审美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篆刻实践。金石学对古代印章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它的理解,也直接丰富、深化了篆刻艺术的各种风格,金石学中各门类的研究,扩大了篆刻艺术以资取法的范围,直接孕育了“印外求印”理论。从现象上看,清代著名篆刻家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在印史上都是空前的,而且他们常常是篆刻家、金石家、书法家、画家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也统一于一身。

(三)其它影响因素

清朝篆刻艺术的兴盛从更深的层次去探讨,与清朝的文化背景、政治质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清王朝的建立,割断了明末诸贤所形成的浪漫书风,把偏离主线的书法革新局面重新扳回到中和体系上来。石质印材引入制印领域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有清代稳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发展对篆刻艺术产生了需求。另外作为篆刻主体的制印者,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到,文化层次的提高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清代篆刻艺术代表人物、作品及影响

清代是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风格各异,流派独立,特别是在清代碑学盛行时,碑学家无不兼擅篆刻,可以说清代的碑学与篆刻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清代,最有影响者当属浙派、邓派和黔山派。浙派为丁敬首创。以古玺和秦汉印为宗,有刚劲朴茂、雄健苍古之目。邓派亦称新皖派,以邓石如为代表。石如工四体书,“书自印出,印由书出”,推崇阴柔,以圆取胜,作品苍劲质朴,恢弘酣畅,洒脱清新,自成面目。对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后学晚辈有较大影响。黔山派,为黄士陵所创。士陵早年学吴让之,取法古玺,于浙、皖两派之外另辟蹊径。布局峻峭,用刀凌厉,平洁光滑,静中见动,古雅秀美。承继者有黄石、李尹桑、乔大壮等。现着重介绍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派系―浙派和邓派。 (一)丁敬和浙派

浙派兴起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丁敬创始,继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等人。四人篆刻风格较近,但又各具特色,蒋仁以朴拙取胜,黄易和奚冈则以秀逸著称。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继合称为“西冷八家”。“西冷八家”是浙派的代表,反映了国人对乡先贤的尊崇,因都是浙江杭州人,后人就把他们及效法他们艺术风格的印家,总称为“浙派”。浙派崇尚秦汉玺印,应用坚挺的切刀来表现秦汉风貌,以其古朴雄健的风格有别于柔美流畅的皖派诸家,所以有“皖派阴柔,浙派阳刚”的评论,浙派艺术支配清代印坛这一个多世纪,影响极深远。

丁敬远承何震,博采众长,不主一家。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印谱》等,以“碎刀”为技法,千变万化,强调节奏起伏,锋颖明快,线条呈现轻重疾涩的变化,能有效的克服明人浮华的风气、纤巧的弊端。丁敬的篆法特点在于简洁工稳,自然平淡,不假华饰,达到脱尽豪华见真淳的境界。他的“两湖三竺万壑千岩”、“洗句亭”、“采菊东篱下”、“心无妄思”、“启淑私印”诸白文印,篆法逐渐删繁就简,参以隶法,简古平淡,尚率真而厌华巧,颇有高古含蓄、大智若愚之风度。如其中的“水”字旁,多参用隶书写法,“无”字写法则完全借用隶书结体,“启”字则参用简体字。尤令人惊异的是,丁敬在五十五岁时为其诗友大恒和尚所刻祝寿印,以佛教的一个吉祥标志“�”来代“万”字,此符号本梵文“吉祥万德之所集”之义,丁敬将此字置于印的中部,取佛典所云“如来佛胸现大人相”之义,蕴义甚深。自此,后世多有模仿者。

蒋仁诗书画兼工,印风师丁敬,朴拙苍劲,洗练简古,自有创格,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奏刀,流传作品不多,其代表作有 “真水无香”“邵志纯字曰怀粹印信”等。

黄易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景庵印谱》等。专研金石学,善山水画,书法以篆隶名世。其治印受业于丁敬,而以稳中求变、灵动清劲出之,章法注重虚实对比,耐人寻味。有“蒋仁尚拙,黄易尚巧”之说。他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深得个中三昧。

奚冈著有《蒙泉外史印谱》,诗词书画皆有声于当时。篆刻服膺丁敬,印风能拙中见放,透落秀逸之气。篆法方圆互见,更得自然率真。

总之,蒋、黄、奚三家从不同方向对丁敬平方正直一路的朱文印和仿汉白文印有所发挥并走向精熟稳定的阶段,碎刀、短切的刀法进一步强化,呈现出浙派上升期的勃勃生机。

(二)邓石如和与邓派

在清代的印坛上,邓石如是一位别开生面的杰出巨匠,有《完白山人印谱》传世。清代魏锡曾对其作过“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评论,可以说是对他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的深刻剖解。在书写工具上,他突破“秉笔烧毫”之法,充分发挥羊毫刚柔相济的特性,形成体势方圆互见,结构宽阔开张,意态千变万化,线条富有笔情墨趣的雄浑朴茂的篆书新体。篆书风格的变革,为他印风的更新奠定了基础,在书法和刀法、笔意和刀味完美统一上,邓石如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

他的代表作“意与古会”、“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淫读古文甘闻异言”,具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独特印风。前二方在章法上颇有特色,“意”印三密一疏,构图自有空灵之处;“江”印篆法流动自然,婀娜不失刚健,拿浙派驻涩势切刀相异,对角虚实交叉,读来饶有起伏,堪称绝胜之作。“淫”印可以视为邓氏的基本风格,以小篆作白文,颇为大胆,不落陈规。无显匠意,一气呵成,流露明确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刀法方面,此期作品则开始走出徽派印人讲求笔画匀整、工致的习尚,以较为自由的运刀手法表现线条,走刀如笔、转运轻浅的特点已经形成。从这一点上看,邓石如刀法的“写意”性格也已经十分鲜明。

邓石如的篆刻美学思想,直接催生了他的艺术新面目并启迪了后世印人。他提出“刻印白文用汉,朱文用宋”,阐发了不同形式的印章用篆的差异性:他以“刚健婀娜”这一审美境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在章法上强调“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对比效应。以求生动出奇趣,呼应得平衡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记载着厚重的悠久传统。篆刻是书写、刻印、转印相结合的艺术,是浓缩的、有蕴含的美,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多种艺术形式中的奇葩,除了它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寸方天地、刀石生趣的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魅力,深受历史文人雅士的青睐。千百年来,传承演进、异彩纷呈、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邓散木.篆刻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

[2]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1999.

[4]高文亮. 试论篆刻艺术的形式美[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3).

[5]戴林.中国印章艺术[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褚晓琼(),女,浙江嘉兴人,本科,副研究馆员,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群文专业书法艺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篆刻的学术论文

找一点这个方面的典型例子嘛~~要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共鸣

Myspace聚友网 搜狐的白社会 一帮网站

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ALseek搜索 :alseek. 大型论文搜索引擎。 2、学生大论文中心 :studa./newpaper/ 3、蜂朝无忧论文网 :51lunwen./main/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studa./paper/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papersempire./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k12../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minaol./gb/art/ttd/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teacher../papers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bdfx../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interpapers./kj/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51paper./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law-lib./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aw-lib./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ceo./school/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agrionline../keji/lunwenzy/ 8、体育论文 :zxty./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forum./ *** lw/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sse../sse/yjkw/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lqzx./ 12、论文商务中心 : 13、法律帝国: :fl365./gb/lawthinker/bbs/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hrexam./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sci../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chinawrite./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lwlm./ 大学生论文库:syiae./lunwen 论文资料网::51paper./ 论文下载中心::studa./paper/ 毕业论文网::bylw./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51lunwen./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吸血鬼日记,绯闻女孩,别对我撒谎,犯罪心理,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迷失。

如果楼主要在线flash小游戏的网站呢,有一个很不错的 4399.

:songtaste./ 这个网站很不错 推荐很多好听的音乐 有很多音乐网站收录的全是一些口水歌 听都听腻了 这个网站的歌曲推荐都是由各个网友推荐的,都是好歌。。

说下我玩的吧,供参考 跑酷类:神庙逃亡,地铁跑酷,天天酷跑,manuganu 模拟经营类:部落冲突,家园7,我的世界 卡牌类:我叫MT 塔防类:植物大战僵尸2 赛车类:天天飞车 益智类:愤怒的小鸟,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找你妹,黏黏世界 休闲类:捕鱼达人

起点,玄幻小说网,派派小说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幻剑书盟,飞库,gougou,塞班,溜达,都还可以,还有258(都是完本小说), 琴帝 星辰变 盘龙 莲花宝鉴 极品家丁 不死不灭 恶魔法则 神墓 极品公子 佛公子 斗罗大陆 大地武士 幻神 近战法师 《凤霸天下》,《光之子》 言情:穿越之陌上花 ,人偶 ,无色血 ,迷迭,伸缩自如的爱,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武侠言情:春山如笑;武侠:武林客栈 ,华音流韶系列;悬疑言情:半张脸(月兮子); 穿越:潇然梦 少年丞相世外客 《穿越之清冷公子 《穿越大唐之我会魔法》我是王妃!_》 《破》 午门囧事 妙手医仙 穿越之走进武侠 穿越之魔君的宠妻 俏医生遇到武林盟主 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 青鸟奇缘之倾心之旅 牵情 步月 扭转乾坤之肥女翻身》 小强女主的pia飞史 《华丽诱惑》《后妃乱》 《淡云来往月疏疏 狩猎夫君 《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食江湖不可思议 步步啊!绾青丝,梦回。独步。寻找前世之旅,我的灵魂在古代。穿越与反穿越。第一皇妃,法老的宠妃。蔓蔓青萝。三救姻缘````````````

我个人觉得币虎全球是比较不错的

17k不错哦,我就是17K的签约作者。 现在17K正在培养一批新鲜血液,对于新人他们是格外的照顾呢,而且后后期的美编也是相当的给力。 所以你只管发文就可以啦,推荐你去看看,里面的编辑大大们也是很好的哦~

去数据库看看 输入篆刻二字 应该会有很多关于篆刻论文名字的 然后再去百度看看 很多网上数据库是要钱的 所以可以去免费的大型图书馆试试 专著嘛 沙孟海的《印学史》貌似比较经典 其他什么邓散木的《篆刻学》,什么什么的篆刻技法多少多少讲啊的也可以适当参考

  • 索引序列
  •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篆刻毕业论文题目
  •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
  • 关于篆刻的毕业论文题目
  • 篆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