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tcpip协议简要分析毕业论文

tcpip协议简要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tcpip协议简要分析毕业论文

tcpip协议在internet中可以规范数据传输格式。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到上网,供计算机之间交流使用。

什么是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网际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网之间的网(即网际网)"。然而,在连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连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这就象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说各自的语言,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怎样才能互相沟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即世界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 TCP/IP协议的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的开发研制人员将Internet分为五个层次,以便于理解,它也称为互联网分层模型或互联网分层参考模型,如下表: 应用层(第五层) 传输层(第四层) 互联网层(第三层) 网络接口层(第二层) 物理层(第一层) ·物理层:对应于网络的基本硬件,这也是Internet物理构成,即我们可以看得见的硬设备,如PC机、互连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必须对这些硬设备的电气特性作一个规范,使这些设备都能够互相连接幷兼容使用。 ·网络接口层:它定义了将资料组成正确帧的规程和在网络中传输帧的规程,帧是指一串资料,它是资料在网络中传输的单位。 ·互联网层:本层定义了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包”格式,以及从一个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最终目标的"信息包"转发机制。 ·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应用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1. 2 网间协议IP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个关键的底层协议是网际协议,通常称IP协议。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 Internet 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要使两台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使两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正像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约定。 计算机的通信协议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彼此通信过程的所有细节。例如,每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格式和含义,在什么情况下应发送规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计算机应做出哪些应答等等。 网际协议IP协议提供了能适应各种各样网络硬件的灵活性,对底层网络硬件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任何一个网络只要可以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传送二进制数据,就可以使用IP协议加入 Internet 了。 如果希望能在 Internet 上进行交流和通信,则每台连上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IP协议。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运行IP软件,以便时刻准备发送或接收信息。 IP协议对于网络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使许许多多的局域网络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通信系统。从而使 Internet 看起来好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幷不存在的虚拟网络,只不过是利用IP协议把全世界上所有愿意接入 Internet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彼此之间都能够通信。 传输控制协议TCP 尽管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从而保证了计算机之间可以发送和接收资料,但IP协议还不能解决资料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若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连上 Internet 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TCP协议来提供可靠的幷且无差错的通信服务。 TCP协议被称作一种端对端协议。这是因为它为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起了重要作用:当一台计算机需要与另一台远程计算机连接时,TCP协议会让它们建立一个连接、发送和接收资料以及终止连接。 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利用重发技术和拥塞控制机制,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它能够自动适应网上的各种变化。即使在 Internet 暂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下,TCP也能够保证通信的可靠。 众所周知, Internet 是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网络,网络上的拥挤和空闲时间总是交替不定的,加上传送的距离也远近不同,所以传输资料所用时间也会变化不定。TCP协议具有自动调整"超时值"的功能,能很好地适应 Internet 上各种各样的变化,确保传输数值的正确。 因此,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IP协议只保证计算机能发送和接收分组资料,而TCP协议则可提供一个可靠的、可流控的、全双工的信息流传输服务。 综上所述,虽然IP和TCP这两个协议的功能不尽相同,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但它们是在同一时期作为一个协议来设计的,幷且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 Internet 在复杂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凡是要连接到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同时安装和使用这两个协议,因此在实际中常把这两个协议统称作TCP/IP协议。 1. 4 IP地址及其分类 在In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称它为主机。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就好象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才不至于在传输资料时出现混乱。 Internet的网络地址是指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所以,在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我们都已经知道,Internet是由几千万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而我们要确认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靠的就是能唯一标识该计算机的网络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IP(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目前,在Internet里,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四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 IP地址可确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计算机,而要识别其它网络或其中的计算机,则是根据这些IP地址的分类来确定的。一般将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A,B,C三类,默认的网络屏蔽是根据IP地址中的第一个字段确定的。 1. A类地址 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默认网络屏蔽为:;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直接个人用户)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大型网络。例如IBM公司的网络。 2. B类地址 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默认网络屏蔽为:;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B类网络用第一、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3. C类地址 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默认网络屏蔽为:;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和校园网,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采用把所属的用户分为若干的网段进行管理。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实际上,还存在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但这两类地址用途比较特殊,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D类地址称为广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连接到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不论其IP地址属于哪类都与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处于平等地位,因为只有IP地址才是区别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所以,以上IP地址的分类只适用于网络分类。 在Internet中,一台计算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就像一个人可以有多个通信地址一样,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却不能共享一个IP地址。如果有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相同,则会引起异常现象,无论哪台计算机都将无法正常工作。 顺便提一下几类特殊的IP地址: 1. 广播地址 目的端为给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一般主机段为全0 2. 单播地址 目的端为指定网络上的单个主机地址 3. 组播地址 目的端为同一组内的所有主机地址 4. 环回地址 在环回测试和广播测试时会使用 子网的划分 若公司不上Internet,那一定不会烦恼IP Address的问题,因为可以任意使用所有的IP Address,不管是A Class或是B Class,这个时候不会想到要用Sub Net,但若是上Internet那IP Address便弥足珍贵了,目前全球一阵Internet热,IP Address已经愈来愈少了,而所申请的IP Address目前也趋保守,而且只有经申请的IP Address能在Internet使用,但对某些公司只能申请到一个C CLass的IP Address,但又有多个点需要使用,那这时便需要使用到Subnet,这就需要考虑子网的划分,下面简介Subnet的原理及如何规划。 1.5.1 Subnet Mask的介绍 设定任何网络上的任何设备不管是主机、PC、Router等皆需要设定IP Address,而跟随着IP Address的是所谓的NetMask,这个NetMask主要的目的是由IP Address中也能获得NetworkNumber,也就是说IP Address和Net Mask作AND而得到Network Number,如下所示: IP Address NetMask AND ------------------------------------------------------------------- Network Number NetMask有所谓的默认值,如下所示 Class IP Address 范围 Net Mask A B C 在预设的Net Mask都只有255的值,在谈到Subnet Mask时这个值便不一定是255了。在完整一组C Class中如 称之Network Number(将IP 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是Broadcast的IP Address,所以这两者皆不能使用,实际只能使用等254个IP Address,这是以作NetMask的结果,而所谓Subnet Msk尚可将整组C Class分成数组Network Number,这要在NEtMask作手脚,若是要将整组C CLass分成2个Network Number那NetMask设定为,若是要将整组C CLass分成8组Network Number则NetMask要为,这是怎么来的,由以上知道Network Number是由IP 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来的,而且将NetMask以二进制表示法知道是1的会保留,而为0的去掉 -------------------------------------------------------------- 以上是以为Net Mask的结果,Network Number是,若是使用作Net Mask结果便有所不同 -------------------------------------------------------------- 此时Network Number变成了,这便是Subnet。那要如何决定所使用的NetMask,以二进制表示法为,变化是在最后一组,11100000便是224,以三个Bit可表示2的3次方便是8个Network Number NetMask二进制表示法可分几个Network 以下使用将C 分成8组Net work Number,各个Network Number及其Broadcast IP Address及可使用之IP Address序号Network Number Broadcast可使用之IP Address (1) (2) (3) (4) (5) (6) (7) (8) 可验证所使用的IP Address是否如上表所示 -------------------------------------------------------------- -------------------------------------------------------------- 其它的NetMask所分成的NetworkNumber可自行以上述方法自行推演出来。 1.5.3 Subnet的应用 使用Subnet是要解决只有一组C Class但需要数个Network Number的问题,幷不是解决IP Address不够用的问题,因为使用Subnet反而能使用的IP Address会变少,Subnet通常是使用在跨地域的网络互联之中,两者之间使用Router连线,同时也上Internet,但只申请到一组C Class IP Address,过Router又需不同的Network,所以此时就必须使用到Subnet,当然二网络间也可以Remote Bridge连接,那便没有使用Subnet的问题。 1.6 几个常用的程序 1.6.1 ping 这个程序用来检测一帧资料从当前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所需要的时间。当网络运行中出现故障时,采用这个实用程序来预测故障和确定故障源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络适配器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当前主机与目的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它还提供了许多参数,如-t使当前主机不断地向目的主机发送资料,直到使用Ctrl-C中断;-n 可以自己确定向目的主机发送的资料帧数等等。 1.6.2 winipcfg 它用来显示主机内IP协议的配置信息。它采用Windows窗口的形式显示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如: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其中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在检测网络错误时非常有用。 1.6.3 tracert 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判定资料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资料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和到达时间。还可以使用参数-d决定是否解析主机名。 1.6.4 netstat 这个程序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如采用的协议类型、当前主机与远程相连主机(一个或多个)的IP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状态等。它提供的较为常用的参数是:-e用以显示以太网的统计信息;-s显示所有协议的使用状态,这些协议包括TCP、UDP和IP,一般这两个参数都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另外-p可以选择特定的协议幷查看其具体使用信息,-a 可以显示所有主机的端口号,-r则显示当前主机的详细路由信息。 要运行以上这些程序,只要在DOS方式或Windows开始菜单的运行栏中以命令行的形式键入程序名即可。灵活使用这几个程序可以使你大体了解自己主机对网络的使用情况。

毕业论文要签涉密协议

会的。硕士毕业论文签订保密三年保密协议何时解密,这个协议是无效的,不要理他就是。因为:这个协议是违法的,违法的协议无效。并且保密协议从签订公司就没有履行,所以你也不需要履行。这个纯粹是吓唬人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实习论文涉及公司保密协议建议修改论文。根据协议,大学生在核心技术研发部门实习期间,所掌握的所有与公司有关的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都是合同保护的对象,合同签署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随着全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视,“保密协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一些从事技术研发、商业经营方面的企业,对企业实习生的“保密”意识最为重视。而也有不少企业,曾经因为对实习生一时疏于教导,而遭致了利益的损失。

你都签了保密协议了,假如追究的话你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cc协议毕业论文

具体的方法是:签署完毕之后,可以看到并可以下载pdf版本的出版协议。签署IEEE的出版协议的操作:1、是确认这确实是自己的文章。2、如果期刊是开源的,那么需要勾选缴纳出版费的选项。3、出现出版协议的详情。可以签署了。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又叫CC协议,是一种允许他人分发作品的公共版权许可。2002年12月16日,美国非盈利性组织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首次发布了CC协议。在经历了三个不同版本之后,版本于2013年11月25日发布。自此之后,被鼓励在全球范围内适用。除了放弃版权将作品完全公布到公共领域(即CC0协议)之外,版本中一共有6种常用的版权规定组合。为什么要使用CC 协议?由于网络世界的公开性与匿名性,创作者的版权内容难以得到恰当的保护。而创作者也没有一个恰当的、合乎法律的主动声明去保护自己的创作内容。CC协议便应运而生。知识共享组织设计了一系列协议,目的是为了在作者保留相关版权权利的前提下,作品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便可以被自由复制、传播,在不违反版权保护法律的情况下获得、分享更多创作于素材。对于使用者而言,获取素材的便利性也大大提高。CC 协议由哪些组成?允许用户可以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用户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允许用户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若用户改变、转变或更改本作品,仅在遵守与本作品相同的许可条款下,用户才能散布由本作品产生的派生作品。允许用户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用户不得为商业目的而使用本作品。允许用户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用户不得改变、转变或更改本作品。只要遵守条款规定,授权人将不能撤回您使用本创作的自由。不得增加额外限制 _ 您不能增设任何法律限制或是技术限制,来限制他人进行本许可证已经允许的行为。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吗?1、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协议书有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各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一致;协议书内容与签订程序均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ipsec协议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七七计算机论文网好像有一篇 IPSec虚拟专用网技术的论文,也是写您这个网络通信协议的,不知道是否和您这个配套

跟以前写的题目一样的不难写的

楼上的不是明摆着会被他老师一搜就搜到了吗?穿帮了。需要就Q我。

rip协议毕业论文

RIP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使用的也是距离矢量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进行路由更新时传递路由表。RIP协议的度量值是以跳数来计算的,即每经过一跳,度量值就会加一,这样的度量值计算并不符合当前的网络环境,因为当前带宽爆炸性的增长,可能会导致RIP选择了次优路径。RIP的最大网络直径为15,也就是说RIP协议所能传递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数就是15跳,超过15跳就表示不可达。RIP协议作为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的防环机制有两种: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简单来说,水平分割就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端口发送出去。毒性逆转则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但是会将其置为不可达状态(16跳)。RIP协议默认会进行自动汇总(有类路由协议),即传输的路由条目会自动进行主类的汇总,这样会导致路由条目不精确,后续RIP协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将RIPV1升级为RIPV2,V2版本不仅支持手动汇总,使路由条目传递更加精准,而且将路由更新方式从V1的广播变成了V2的组(),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摘 要: 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的基本内容,分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环路的产生及解决方法,通过实验阐述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 关键词: 路由协议;RIP协议;路由环路;配置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720016-02 1 RIP协议概述 动态路由协议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就是最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被广泛应用于小型的同类网络。 RIP是由Xerox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最初定义在RFC1058中。RIP用两种数据包进行传输更新:更新和请求,每个有RIP功能的路由器在默认的情况下,每间隔30秒利用UDP 520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v1)或者组播(RIPv2)路由更新。 RIP协议分为版本1和版本2,但不论版本1还是版本2,它们都具备下面的特征: 1)都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2)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 3)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30秒时间; 4)管理距离(AD)为120; 5)支持触发更新; 6)最大跳数为15跳; 7)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条,最大16条; 8)使用UDP 520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RIPv1和RIPv2的主要差异如下: 表1 RIPv1和RIPv2的区别 2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路由表 RIP协议路由表中包含了一系列的信息:目的地的地址;到目的地路径的下一跳及距离计算值,距离是指到达目的地的网络所要经过路由器的个数;除了这些最主要的信息外,路由表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时钟(计时器)、状态信息(标志位)。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RIP路由表: 表2 RIP路由表 RIP工作原理 RIP协议的整个运行都是与RIP路由表密切相关的,简单来说其工作原理就是路由器之间进行RIP路由表的交换的过程。 1)RIP路由表的更新维护 路由器每30秒通过UDP报文发送路由交换信息,以此确定邻居是否存在。如果180秒内未收到相邻节点的路由信息反馈,则标识该条路径不可达;再经过120秒还是未收到路由信息反馈,就删除这条路由。一旦网络发送变换,路由器就必须更新RIP路由表,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收敛(Convergence),RIP协议要确定一条路径是否可达需要3分钟,所以整个收敛过程是比较慢的。 路由表是存放在路由器的内存中,路由器启动后会初始化路由表,对每个直连网络生成一条路由信息,然后复制相邻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每复制一次“跳数”就加1,并且把下一跳地址指向该路由器。例如达到某个网络下一跳地址是指向R1,可是R1上没有到达该网络的路由信息,则删除该条路由。“跳数”是直到达目的网络所必须经过路由器的个数,直连网络的跳数为0,优先级也是最高。 2)路由环路 由于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因而也就有了该类协议的弱点:可能会产生路由环路。一般来说,产生路由环路常见原因有二:一是有可能静态路由的设置不合理,二是动态路由的定时广播产生了误会。 情况一,静态路由设置不合理:假设有两个路由器R1和R2,它们的路由表中都有一条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静态路由信息,并且下一跳地址彼此指向对方,这样就产生了环路。 情况二,动态路由产生的:假设路由器R1有条通过路由器R2到达网络A的路由信息,但是由于网络变化,路由器R2到网络A不可达,并且路由器R2的路由广播先于路由器R1。由于路由器R1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A的路由,且下一跳地址就是R2,所以路由器R2就会学习到路由器R1的这条路由信息,并且将下一跳的地址设置为R1,如此一来,路由器R1和R2都把下一跳地址彼此指向对方了,从而形成环路。 3)环路的解决 由于环路的产生,不利用网络的正常高效运行,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有如下解决方法: ① 设置最大跳数:RIP协议规定了最大跳数为16,跳数达到16就标识该条路由不通,并且会阻止环跳继续进行,如上文中描述的环路产生情况二,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环路的产生。 ② 水平分割:水平分割就是把路由信息中发送给原发者的信息过滤掉,路由信息采用单向发送。 ③ 毒性反转:毒性反转是水平分割的改进版本,如果路由器收到的路由信息是自己原来发送的信息,就马上将此路由信息的跳数设置为16,这个过程称之为毒化。 ④ 触发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避免网络收敛速度慢而形成环路,只要网络发生了变化,路由器马上发送更新路由信息,迅速通知相邻的路由器,避免信息误传。 ⑤ 抑制时间:这是指路由器在收到路由变化信息时,马上开启抑制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变化的项目被冻结,用以防止信息被错误覆盖。 3 RIP协议的优缺点 RIP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起来简单,开销比较小,很适合小型网络,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 1)当网络出现故障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消息传递到所有的路由器上,通俗的说就是坏消息传播的慢。 2)由于RIP协议规定最大的“跳数”是15,也就是路由器个数,因此限制了网络规模。 3)路由器彼此之间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上的完整路由表,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大,所花费的开销也随之增加。 4 RIP配置简述 实验拓扑图如下,以思科路由器为例。 图1 RIP基本配置 实验步骤 1)配置路由器R1 R1(config)# router rip //启动RIP进程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个 应用层协议 ,属于 IGP(内部网关协议) ,属于 距离矢量协议 ,使用 贝尔曼福特算法 ,效率最低,在传递路由条目过程中会 自动将路由条目的度量值加1然后发给邻居路由器

使用 UDP协议传输 ,源目的端口号520(IPv6中是521),RIP协议号:17 距离矢量协议:有距离有方向,传递的是路由表的信息

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网络拓扑,只知道: 1.自身与目的网络之间的距离 2.应该往哪个方向或使用哪个接口转发数据包

RIP通常在一些简单网络中使用,相比高级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简单 但对路由器 资源消耗较高 ,并且 可能出现路由选择环路

最多只能在15台路由器的环境运行RIP,否则无法收敛,跳数超过15不可达

收敛:所有路由器对于所有链路所有网段的路径信息达成一致的过程,路由选择协议越好收敛速度越快

收敛时间:从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这个变化的时间

RIP收敛速度最慢,最长可达30秒收敛一次

RIP的度量值为跳数,跳数越小路径越优,而不考虑带宽,这一点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宣告:接口启用一个协议就是将接口宣告进这个协议

所有被宣告进某协议的接口可以传递接口所有的直连路由以及通过该协议学习到的已加入的路由条目

支持ECMP(等价负载均衡),默认最多支持4条路径做负载均衡,可以手动最大设置到16条负载均衡路径

管理距离120:管理距离越小,代表越可靠,越优先

更新计时器:30s更新路由表 无效计时器:180s不刷新则将该路由条目的度量值设置为16 刷新路由器:默认240s,比无效计时器长60s,刷新后路由条目则删除 抑制计时器:180s

当一个路由器接口连接的是服务器或PC时,可以将该接口设置为被动接口(passive-interface),这样该接口不会主动发送任何RIP协议报文,可以节省链路带宽和PC的CPU资源

1.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收到的同一条路由条目不会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2.路由毒化和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收到的路由条目会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但是将这个路由条目标记为16跳不可达 3.毒性反转:路由中毒接收到后回应包 4.触发更新:既支持周期性更新也支持触发更新,在初始化运行RIP时,宣告一个接口进RIP,立即更新路由表,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会立刻发送更新信息 ,默认更新报文只能发送一跳,TTL值为1,因此只能在直连路由器之间传递

1.有类路由协议 2.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 3.更新方式为广播,广播地址 4.不支持认证 5.每个更新包最大支持25条路由条目 6.路由表查询方式主类网段 7.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8.只能支持自动汇总,不支持手动汇总

当一台路由器通过一个接口发送路由更新(或路由条目)时,会将这个路由条目的前缀与接口的IP地址进行对比,若在同一主类网段,则直接将路由条目发走,否则会自动将路由条目的前缀转换为对应的主类网络的前缀,然后转发出去

例如路由条目经过R2时被转换为发走,有一台R3想去往网段,他就会将包发给R2,但R2后面并不存在,那么R2将会丢包,但R3并不知道,仍然会一直发给R2,而R2会一直丢包,这个过程称为路由黑洞

1.无类路由协议 2.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 3.更新方式为组播,组播地址: 4.支持明文(不安全,抓包就可以看到密钥)及密文认证(MD5加密,思科私有),默认关闭,需要手动配置认证,更新报文中携带密钥,邻居路由器会用自己的密钥进行对比,若一致则接收,否则丢弃 5.路由表查询机制是由小类-->大类(按位查询,最长匹配,精确匹配,先检查32位子网掩码的) 6.支持不连续子网 7.支持手动汇总,但默认开启自动汇总,因此需要关闭自动汇总:no auto-summary

1.主类宣告(模糊宣告):RIP只支持主类宣告,network后面只能接IP地址所属的主类网络号 2.精确宣告(针对接口本身宣告)

使得R4能通过RIPv2协议动态获取到R5分配的ip地址

为R1、R2、R3启用RIPv2协议

R1(中间路由)

R2(中间路由)

R3(中间路由)

R4(内网PC

R5(DHCP服务器)

R1

R2

R3

配置完后查看路由表

R1

R2

R3

可以看到都已经通过RIP获取到了路由条目

R5配置DHCP服务器

R2配置DHCP中继

再看看R4

可以看到已经成功获取到ip地址,实验完成 当一个路由器有多个接口想要运行RIP时,可以直接使用全0宣告:network ,这样直接把路由器所有接口宣告进去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进行相应配置使其触发更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 索引序列
  • tcpip协议简要分析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要签涉密协议
  • cc协议毕业论文
  • ipsec协议毕业论文
  • rip协议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