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海尔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

海尔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海尔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

论文中期报告模板1

1、毕业设计进展状况

毕业设计开题之后,透过先前查阅的资料我初步了解了纳米纤维的定义及用途和静电纺丝装置,进一步地进行了溶液的配置、纺丝装置的搭建、静电纺丝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向在不断地做实验,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合理的修改相关参数。就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做二次参照比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同时在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任务书中所要求纺丝任务。后序任务就是组装电池和测试电池性能,虽然后序工作量较小,但耗时较长,仍需要抓紧时间。

2、已获得阶段性成果

1-3周:进行资料查阅、翻译资料,提交开题、实习报告和相关的译文;4-6周:参照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并制定可行的工艺参数,改善制备工艺;完善实验资料,做预实验,构建静电纺丝装置;

7-9周:在实验室进行纺丝制备纤维毡,氧化炭化制备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测量等相关工艺。

3、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存在问题:

静电纺丝机装置构建比较复杂;

纺丝前驱液性质不稳定容易堵塞喷头或喷丝间断且都不宜毡化成网;

纺丝实验比较危险需要使用高压电、供液供气装置;

解决方案:

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忙下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静电纺丝装置;

更换了实验材料、探索了适宜的溶液浓度、改善了配置溶液的条件、喷头上安装过滤装置;

对所有的实验装置用绝缘纸包装、对金属装饰用塑料隔离、尽量采用质

量和安全性能高的产品构建实验装置。

4、下一步的计划安排

10-12周:探索适宜的静电纺丝工艺参数,根据纺出的纳米纤维直径,对纺丝液浓度、电压、接收距离、气量、流量、温湿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组装并测量电

池相关性能指标。

13-14周:处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及准备答辩;

15周:答辩。

16周:完善论文。

5、实验收获和体会

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收获了许多,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专业知识,并且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操作潜力。此外,也学会了透过网络和检索查阅相关资料的潜力,同时还加深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情,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都尽量自我解决,少麻烦教师,这也就教会了我们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有时碰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同学几个也会互相商量,直到最终把这些疑问都解决掉,我们几个人都会因问题的解决而感到无比高兴和开心。但有时我们也会碰到专业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翻看和查询相关资料,透过这些我们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拓宽了自我的知识面。在实验期间,教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帮忙和指导,让我们不至于有时手足无措。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实验才能这么顺利而有序的进行,真的很感激教师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们确实从实验中受益匪浅。毕业设计真的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仅让我们学到知识,也锻炼了实验动手潜力。所以,我很感激这次机会,同时也感激教师的关心、帮忙和指导,我会继续努力做好实验,最终写出让人满意的毕业论文,从而顺利毕业,为自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论文中期报告模板2

目前已完成任务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教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教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尚须完成的任务

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存在的问题

1、提纲有些凌乱,有些地方条理不够清晰。

2、有关该研究的日文资料比较少,较难找,图书馆内相关文献少。

3、用词不当,出现语法错误。

4、论文要求格式较复杂,格式出现错误。

拟采取的办法

1、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透过与同学进行讨论,调整结构,

2、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论文资料。

3、找出错词、语法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语言进行润色。

4、找出格式错误,进行修改。

论文中期报告模板3

1.收集和整理资料,参阅部分收集到的资料,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2.完成开题报告,并透过指导教师和论文开题答辩小组审查。

3.查找与阅读论文相关的适宜的英文文献,对其进行翻译并完成。

4.寻找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资料涉及社会实践和与论文相关的实地研究。

5.实习期间写下实习周记,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

6.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论文中期报告模板4

自从2xx年11月开始毕业论文选题以来,截止到2012年4月,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1.透过检索文献,阅读了超多参考文献,撰写了文献综述;

2.透过阅读和比较文献综述后我找到了适宜的测试方法,并在导师聂翔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毕设的切入点;

3.再次搜索了相关文献资料,与导师不断探讨,确定了论文方向;

4.准备开题论证报告,并得到了教师们的初步肯定,并根据意见和推荐再次修改了开题报告,完成了最终的开题报告,并透过了审核;

5.透过研究与分析,需要选取适宜的驻波比测量方法,并以选定了几种方法;

6.透过多次与教师的商量,确定了毕设的测试方法;

驻波测量线法:

当电磁波能量传输到屏蔽材料表面时,由于阻抗失配造成部分能量反射,剩余能量透过屏蔽材料样品继续向右侧传输。设入射功率为Pi,反射功率为Pr,透过材料之后的传输功率为Pt,根据传输线理论得:

P吸=Pi-Pt-Pr=Pi(1-︱Γ︳2)-Pt

吸波特性:L吸=Pi-P吸(dB)

屏蔽效能:SE=Pi-Pt(dB)实际测试系统如下图所示,测试步骤如下。

(1)驻波测量线终端接匹配负载,接通信号源电源,调整测量线系统;

(2)去掉匹配负载,换接功率计,测量信号源输出功率Pi;

(3)将材料样品插入驻波测量线和功率计之间,从功率计上读取此时的功率读数,即Pt;

(4)选取适当的驻波比测量方法,利用测量线测量此时的驻波比S;

(5)计算屏蔽效能和吸波特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磁性能测试方法与分析的主体结构层次不是很清晰;

2.测试步骤不够鲜明及逻辑不够严密;

三、下一步工作具体设想与安排

1.对毕设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修正

2.对毕设的细节之处进行修改

3.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调整毕设方法;

4.增强对测试数据分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运用所学理论和最新统计数据进行详尽和深入的论证;

5.广泛、仔细阅读相关专业文献,规范学术用语;

6.补充搜集数据资料,争取引用最新权威论证方法得出结论;

7.查阅本论题专业范围内的相关实例,并运用实例进行更详细和深入的论证;

8.认真仔细的阅读文章,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对文字进行润色,加入过渡呼应的语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实验室开门和被测材料的到来,完成测试后能够尽快对论文进行定稿进行下一步。

论文中期报告模板5

论文题目:企业文化建设——关于海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

在2006年11中旬开题报告结束后,进一步理解教师指导,初步明确了论文整体框架,进一步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海尔企业文化建设对海尔整个企业管理提升的影响。异常针对我国加入WTO后,现阶段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大环境下向企业提出了,如何在不一样的文化下,加强国际化战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

准备前期论文部分,完成《绪论》大概资料,如下: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步入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特征必将日臻显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前提下,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为战略管理供给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培育新型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一场观念的革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精神、行为、物质等各个层面。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都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和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本。

确定论文研究方案: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与当今新的理论进展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对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其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海尔中工作实际分析如何改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应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适应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真正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很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有很多人包括企业领导都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目,才能真正找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道路,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企业文化,然而,企业文化不一定是治疗企业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一定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价值观

1 绪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我国企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30多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

早在1994年,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的潘教授就在大学的课堂里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同学们,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研究企业文化的教授时至今日我很是为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感到悲哀,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企业文化的皮毛,他们认为喊喊口号,统一着装,统一企业形象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了……,”。潘教授演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弊病。事实上18年过去了现在还是有很多学者在为中国的企业文化而叹息。下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2 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必须是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接受的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才可以形成企业文化。很多书籍和学者也介绍和提及价值观问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共同两个字。就是因为少了共同两个字造成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很多人把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当成了企业的文化核心。很多企业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其实都不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不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就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把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观混淆了就会误导企业,被误导的企业怎么可能做好企业文化呢?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也一样,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共同认可接受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好的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支撑一个企业不断的发展。

3 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公司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列,这就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目的性。企业之所以建设企业文化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是统一思想。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而企业文化是用来规范员工的思想的。很多学者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哪个更重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制度更重要提倡什么制度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更重要。事实上制度也好文化也罢都是为了约束员工的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想让员工老老实实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文化和制度一致,实际工作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企业用制度来维护企业文化,再用文化来让员工从心里接受制度的规定。制度是让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做事,违反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带有强制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定的纪律。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你自觉的遵守纪律,让你自觉地做有利于企业的事情不做危害企业的事情。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就像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文化道德规范一样,违反法律的行为往往也是受道德谴责的行为。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违法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维护了道德,道德有的时候也可以维护法律。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也有类似的地方也是相互维护的。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我们提出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企业文化约束。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旦形成价值观又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想形成一个企业多数员工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也是需要时间的,形不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没办法建设好。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企业都说自己有企业文化,严格的说都算不上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象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

5 企业文化不是治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他的功效也是长远的,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延续作用极大。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应急的,也没办法拿他救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已经面临危险或者连年亏损的时候,不可能通过立刻建立一个企业文化来解除危机和扭亏为盈。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用也逐步的加大。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会成为企业利益的强大的维护力量。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持续几千年,在民国初期还有很多人想要复辟帝制。原因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理就是来源于社会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影响。人们试图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来使企业基业长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6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都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有企业文化,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之所以停留在表面可能是企业领导们误读了企业文化。特别是很多学者和专家他们认为多数企业的领导都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企业的领导们也知道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虚的,不是实际的`。他们明知道是虚的还是要不断的提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很多企业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的初衷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他们的心理就是别人都有企业文化我也要有。很多企业都有着冠冕堂皇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不单单停留在表面文章,其实他们企业自身也有很多员工不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比如说你拉过来某个企业的基层普通员工问问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估计多数人回答不出来。现在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严格的说应该是正在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初级阶段。

7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但是我们也不必要望而却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有捷径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现有的文化里面,现有的民族文化和现实中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可以被企业加以利用改变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例如:小的企业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员工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完全可以借鉴家文化来管理自己的企业。这种家文化在我国古代商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很多店铺里的伙计都是非常忠心的,有的伙计世代效忠于一个东家,有的伙计在东家破产的时候还是跟随在东家身边,甚至于东家没有能力给他开工钱了他还是帮着东家做事。这就是家文化和感恩思想的巨大力量。

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集体荣誉感入手,可以向员工灌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种文化,他也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人们往往害怕被扣上损害了集体利益和损害了集体荣誉的帽子。如果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和自己的利益、荣誉结合在一起了,他就更不会轻易去诋毁自己的企业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8 总结

建立持续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企业不多,建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建设企业文化。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积极的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仔细研究一下百年老店和持续经营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的百年老店的文化是以家规、祖训的形式延续下来的,有的是以行规、店柜的形式存在。

第一章 绪 论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关于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来说明,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日益突出。企业竞争就是产品竞争,最终是围绕着品牌竞争。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品牌的创建过程。品牌的创建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一点。海尔集团自1983年创建以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取得如此的业绩,主要是由于海尔企业家群体和全体员工能围绕创建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海尔集团全面进入市场,成为自主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企业竞争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传播,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品牌逐渐取代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和保证,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传统的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在买方市场下,是否拥有具竞争力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同时,品牌的成功之路是艰巨而漫长的,尽管我国的品牌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品牌价值、经营规模,还是全球化程度、获利能力、技术水平方面都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企业实行品牌竞争战略,并致力于增强自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海尔等民族品牌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未来的希望。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国外关于品牌与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外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品牌方面,包括品牌的差异性、模式、结构体系等,如:认为——品牌来源于消费者反映的差异度,如果没有差异性,那么具有品牌的产品本质上还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产品,差异性是消费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产品产生的理解,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法国学者Kapferer总结了七种品牌全球化模式。并认为奢侈性品牌应采用标准全球化模式,而汽车品牌国际化应遵循标准本地化模式。例如福特Fiesta在德国是微型车,但在葡萄牙却是房车。道格拉斯等认为建立一致的品牌结构体系是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因为那将有助于强势品牌在市场中的发挥作用,并有效的整合所兼并的品牌。其中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代表专家是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勒,他就品牌国际化对企业的发展的意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实施品牌的国际化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2降低营销成本。3大范围的感染力。4品牌形象的一贯性。5知识的迅速扩散。6营销活动的统一性。国内关于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内理论研究,品牌方面研究如:著名学者东方赢教授认为——品牌是顾客及有关群体对产品的认识和印象。品牌国际化方面如:韦福祥可能是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品牌国际化的学者,他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全球化经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低成本运营。其中涉及或针对海尔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研究方面如:孙健、纪建悦、王福新合著 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阐述——品牌的核心一方面是高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这决定了创立品牌及保持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海尔品牌的创立展示了这样的过程。王源著作 浅析企业品牌战略阐明——海尔品牌战略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更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知觉质量,即把产品的高质量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消费者,变成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形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品牌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品牌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海尔品牌国际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生产、海外设计、海外销售的“标准”本地化模式。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内容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对企业的指导意义逐渐增大,但是针对本课题——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还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本课题以海尔为题浅析其国际化战略及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论文的结构本文共分3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本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海尔品牌本土化及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深化。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借鉴意义,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论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论证法、材料收集来阐述课题研究的意义。拟好课题研究的提纲,作好课题论证的数据的利用,参阅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使用参考书。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基本顺序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超越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海尔的国际化战略自称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从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上也是采取了传统的先近后远策略。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1996年6月海尔在印尼成立莎保罗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有限公司。按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说法,以上的投资都是为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练兵。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首先以一、二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洗衣机、冰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进一步建工厂。麦肯锡公司的首脑人物柯尼茨�6�1奥玛认为,在技术变革、消费者偏好趋同化、规模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强大压力,跨国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世界三大主要市场上,即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内部竞争者。海尔坚持走国际化品牌道路,海尔成功地进入了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成为这些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本土化品牌,为其他国际化市场的开发、创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品牌本土化战略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是本土化战略。它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市场,更快的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也就是说,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的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本土化战略。许多在美国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而美国家电公司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人管理,美国管理人员得到很大的自主权,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客户,海尔要做的只是制定经营战略。海尔在美国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海尔在美国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当世界家电业巨头纷纷到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领中国的广阔市场时海尔在美国市场生产有何意义?表面上看海尔此举似乎违背了比较优势规律,因为就生产上看美国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海尔在美国生产有许多无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海尔争创世界品牌。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这样海尔可以凭借在美国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二是有利于争取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流寇”,因为家电产品需要解决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美国建立生产中心意味着对美国的消费者和销售商的一种承诺。海尔将长期在这里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障,这自然会使海尔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销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使海尔更容易争取到零售商和顾客。三是有利于更快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反应。在美国建立贸易公司和设计中心,有利于海尔感受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百货商店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四是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厂将有助于海尔消除“外来者”形象。原产地标识对于美国消费者在类似产品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美国消费者,“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好感。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直接投资生产也有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海尔在美国市场上许多不利因素。一是作为外来投资者,海尔必须对工人支付高于美国企业支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同一档次的员工。远距离管理必然使管理费增加,包括增加通讯、交通费等。此外,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国文化管理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占领小型冰箱市场利润比较薄,是美国主要家电厂家忽略了的市场。这类市场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像韩国的大宇这类竞争失利的品牌,海尔如果要往利润率高的那部分市场发展,则将直接同美国主要厂商对抗,那时必将遇到比现在更竞争。海尔在品牌、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同美国主要厂商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多元化的风险。我国的格力公司专业化生产空调、小天鹅公司专业化生产洗衣机,曾被评为亚洲最好企业的科龙也只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少数产品。海尔“生产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在美国也准备推出众多产品,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困难。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海尔通过“先难后易”扩大出口,凭高质量达到用户对海尔产品的“认知”,通过“三位一体”实现在海外扎根,海尔已成功的实现了进入和本土化战略,现在海尔面临的是国际化战略的深化———创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品牌战略———开发国际化的知名品牌。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牌”是海尔出口的最终目的。要创国际名牌,要加大宣传力度。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今后的海尔应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等加强宣传,创造国际化的海尔。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海尔的国际化是手段,它要求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国际化的海尔是目的,届时中国的海尔将成为国际化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本土化的海尔出现在世界各地。为此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同时并举。一是观念国际化。促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出成绩因素很多。一是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化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该组织内的人,而不是在产品和技术,只要有人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会产生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二是对市场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市场同国内市场一样,说到底就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用户,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三是对品牌的认识。海尔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与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海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海尔以创新精神形成了国际化海尔的灵活、高效率的比较优势。有外商曾赞叹说:“海尔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二是人才国际化。海尔为提高人才素质,一方面加快自己培养内部人才,另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人员的本土化是海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产品国际化。海尔的原则是开发三种差别化的产品群,提高美誉度,提高主导产品知名度,通过潮流产品提高品牌信誉度,通过缝隙产品提高美誉度。四是技术国际化。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六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海尔成立了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同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建立全球技术联盟。五是市场国际化。海尔已经形成由一般市场到重点市场,由重点市场到信誉市场,由信誉市场到三位一体本土化三级递进的市场创新模式。六是网络国际化。海尔在海外的营销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外经销商、合作(资)伙伴三类并存。七是机制国际化。海尔提出“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内外并举。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海尔的范例,它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总之,从1984年至今,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其奥秘就是海尔采取一步步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在向国际化海尔迈进。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作为品牌国际化规模比较大、也比较成功的企业,海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别的企业借鉴和学习,这些经验包括:一是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与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之初普遍选择做OEM不同,海尔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海尔在出口产品时始终坚持使用海尔品牌。海尔的这种品牌战略使得海尔在向国外销售一定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市场,而当特定海外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海尔就可以选择在该市场投资建厂。这就是海尔始终坚持的“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国际化路径。如:自1990年海尔产品出口欧洲后,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节节攀升,产品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厚爱。2000年,当海尔对欧洲的出口额已相当于—个欧洲中等冰箱厂的年产量时,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运输成本、增加利润,并更好的在欧洲推广海尔品牌时,海尔果断选择了在欧洲投资建厂,并于2001年6月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的一家冰箱厂,实现了中国“白色家电”企业的首次跨国并购。海尔这种始终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的品牌战略也使得海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内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二是坚持品牌本土化的原则。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本土化。他认为只有做到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品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化。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的一个范例,它的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本土化经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得到投资所在国的认同,避免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常遇到的反倾销问题。如果不是本土化经营,一旦发生反倾销诉讼,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应诉,而实现本土化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彩电企业遭到欧盟反倾销起诉,损失惨重,但海尔采取本土化经营的方式,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三是坚持不断创新。品牌国际化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要因地因时因制度而变化创新。各个目标市场的国情不同,经济自由的程度、法律体系不同,品牌国际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海尔在美国、欧洲都是采取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形式,但具体而言,在美国是一个模式,在欧洲是另一个模式,而且都运行得比较好。比如同样在海外建厂,在美国海尔采取买地建厂的方式,在欧洲则采取并购的方式,这都是根据欧美国家的国情与法律规定不同而变化的。在东南亚,海尔则采取另一种模式,因为东盟内部互相减免关税,实行保护政策,所以海尔在东盟不同的国家建立不同的基地,再统一整合资源向整个市场渗透。最能放映海尔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创新的还是它在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海尔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十分注意使产品适合当地的国情民情。海尔彩电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量身订做,设计出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如在阿拉伯人聚居的中东地区,海尔推出了从13寸到33寸全系列的阿拉伯文屏幕显示的彩电产品,使当地的居民拥有了自己语言的电视。在美国,政府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在电视台发射的电视节目信号中预设了由密码控制的节目暴力级别,为区分、控制这些节目级别,海尔彩电专门开发了V—chip防暴力功能,使美国的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远离电视暴力。而海尔彩电专门开发研制的CCD哑语功能,可以将电视解说转化成英文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让南、北美洲的聋哑用户也享有了看电视的权利。海尔还开发了适合在中东沙漠地区使用的信号超强接收和宽电压彩电,满足欧洲地区特殊电视制式要求的PAL、SECAM多制式彩电,符合亚太地区消费习惯的小屏幕前置AV端子彩电及AV立体声彩电,适应美洲NTSC制式下有线电视网的18l频道彩电,通过澳洲SAA认证严格检测的100Hz无屏闪彩电等等。这些都对海尔扩大产品销售、建设品牌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坚持“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海尔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后,国内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按照经济学一般理论,海尔到美国建厂是不对的,而应该是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建厂。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资本总是朝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方流动,海尔却跑到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对此海尔采用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认为外国公司之所以到中国来,是因为在其资源组合中最缺少的是廉价劳动力,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虽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缺少的却是技术和人才。所以,到美国去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但是海尔获得了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情况确实如此,在美国设厂使海尔受益匪浅。在产品设计上,海尔可以最先设计出适合美国消费者的产品,可以提前达到美国制定的新能源标准,可以加人美国的家电协会,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海尔通过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并努力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极大的在国内外提升了海尔的品牌形象,海尔品牌价值也因此快速增长。在海尔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后,海尔品牌价值很快由1999年的265亿元飙升到2005年的702亿元,牢牢占据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的位置。在国际化品牌实验室2005年报告中,海尔品牌已成功的进入了世界100强。海尔的品牌形象的快速提升不但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的出口,也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且,在国内市场,海尔产品不但卖的好,而且价格卖的高。海尔的很多产品价格甚至比西门子、LG等国际著名品牌卖的贵,这是国内其它品牌无法做到的。实际上,海尔无形中走上了“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的品牌国际化道路。即海尔首先通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建厂来提升品牌形象,然后利用提升的品牌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取丰厚利润,再用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得的丰厚利润来弥补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暂时的亏损并进一步加强在发达国家的品牌建设。

海尔集团的毕业论文

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 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 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体现了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一个典型例证是:海尔在17小时内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理念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高度警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 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斗,给你搭建多大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让员工进步,海尔这种做法是真确明智的。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海尔力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典例之一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企业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瑞雪”牌冰箱。这一砸,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营销理念:先卖信誉 、 后卖产品。市场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在海尔的订单中,有只定一台冰箱的。海尔这里实行的是差异化战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市场理念:创造市场。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为满足消费者夏天衣服少的洗衣需求,海尔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它的便捷使得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也在这方面占据了先机。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出口理念:先难后易。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出名牌之后,再以高屋建筑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 、 创造新生活。市场的难题就是海尔创新的课题。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海尔对市场的两条原则是:紧盯市场创美誉和绝不对市场说“不”。海尔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 美誉。试问,这样的企业能不成功吗?创新观念拆墙论:拆掉企业之间的墙,实现合作双赢;拆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墙。竞合:竞合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竞合的基础是优势互补,竞合的方式是资源互换,竞合的结果是双赢发展。资源论: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源头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的源头,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计划经济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助长了员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下,必须改为源头喷涌大河满,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资源论•整合力: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一种使名牌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体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此外,海尔非常重视美誉度。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靠最可贵的市场资源。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即可获得。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值。吃“休克鱼”: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比喻。零距离销售:市场链的建立就是要达到零距离销售的效果。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那就正真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除了这些,海尔企业文化还包含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真诚、诚信、全球化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它们对海尔进行约束,指导方向,使海尔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大海中稳步高速前进。像海尔、双汇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许多企业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光芒四射,也有许多企业因平庸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而暗淡无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就像森林是地球的心脏一样。

本文建立于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的观察和了解,对当今时代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海尔集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尔集团公司的营运能力进行了分析,本论文重点在于分析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现,追寻和探知海尔集团企业核心的营运能力在财务方面的表现;了解海尔集团公司财务实力情况;其次侧重于针对海尔集团的营运能力各项财务数据分析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而得出海尔集团公司营运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对策和采纳的建议。本文在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海尔集团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过程中,最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通过企业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在哪方面有营运不当的地方,可以逐步调整。并且在哪方面有营运得当的地方,继续保持原有的优势经营。第 1 页关键词: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operating capacity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to contemporary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the haier group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from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bility of haier group compan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perating ability indicators seek to ascertain the haier group enterprise core ability of operating i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performance;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strength of haier group; Secondly, it focuses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indexes for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nd then obtain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adopte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 listed company i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the following methods are mainly adopted: ratio analysis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financial data of enterpris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have improper operations in some aspects, which can be adjusted step by step. And in which has the operation proper place, continues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superiority : operation ability total asset turnover 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展开全文App内免费读全文前往文库APP签到领畅读卡,免费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全文限免导长图转存到网盘发送至微信下载文档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第 2 页为您精选会员文档976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5328人阅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1856人阅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会计-毕业论文2390人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信电器为例1104人阅读获取全部文档9875人在看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文件夹(完整版)苏宁电器—营运能力分析 - 百度文库分3028阅读本周下载TOP2020年海信家电营运能力分析 - 百度文库分1448阅读浅析营运能力分析的概念方法以及意义 - 百度文库分2153阅读人气好文剩余10篇精选文档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相关文档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免费获取全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免费获取全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会计-毕业论文免费获取全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信电器为例免费获取全文海尔集团经营战略分析1687人已阅读行业好评海尔公司分析1000人已阅读TOP超赞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分析1143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1347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000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702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000人已阅读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上市公司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为例1392人已阅读海尔集团经营现状分析PPT课件1269人已阅读海尔集团经营现状分析ppt课件1000人已阅读海尔行业战略分析ppt1000人已阅读查看更多推荐文档集(32篇)

网络用语浅析 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12.对外汉语教

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对其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务;指标;分析;海尔集团

财务分析是进行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借以评价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了解投资风险,并预测其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投资对象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本文通过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财务数据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海尔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先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每年都大于1,就已经表明公司随时有足够能力去填补流动负债,再进一步分析,流动比率从2008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两年内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流动资产增长不及流动负债快而引起的;速动比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0个百分点,到10年又比2009年上升15个百分点,似乎与流动比率相矛盾,原因在2009年公司存货积压增加,到2010年时变卖存货,这样相对速动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现金比率与现金流动负债比都处于下降状态,其中现金比率2008到2010年分别为、、,2010年比2008年下降20多百分点,现金流动负债比也从2008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下降将近30个百分点。虽然两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也同时证明公司试图更大利润流动负债为经营服务,只是应注意其合理性,不能过分扩大流动负债。从长期偿债能力上看,2010年资产负债率为,所有者权益比率为,权益乘数为,而有形净值债务率为(影响不大),这些都是表明公司资本雄厚的实力。

2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营业毛利率快速增长,销售净利率也随之上升,营业毛利率从2008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仅仅两年时间就将营业毛利率提升个百分点,使得销售净利率也在两年内上升了个百分点。在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因为营业成本减少而营业收入增加,所以也从2008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但是期间费用一直在增加会影响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不大。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长,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都处于稳步且大幅度增长,因为它的增长也直接引起总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上升,最后使得两者在2010年分别上升到、。分析得出能引起总资产利润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动资产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其中流动资产利润率增长幅度不大,到了2010年才为,两年内只上升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利润率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升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的4723%,是流动资产利润率的3倍多,出现了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很可能是流动资产过多,相应的固定资产不足,很容易出现流动资产闲置或浪费和固定资产过渡使用。就目前来说,资产配置问题还不能直接拉下总资产利润率。

在资本盈利上看,很明显知道,营业盈利与资产盈利能力都逐渐加强,直接使得资本盈利能力增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两年内就增长了一倍多,也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一倍多,到2010年时两者分别为、。股本在2009到2010年都没增加,利润的增加长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长,分别为、,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说盈利能力在逐渐加强。

3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水平和经营管理状况的营运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财务指标分析,它的强弱直接影响获利多少。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在2008和2009年间还能保持一定增长,分别为 和次,可是一到2010年就下降到,周转天数也比2009年增加了18天多,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比2008年还算不错,引起总资产周转率在2010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率都下降。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9年的次下降到2010年的次,还比08年的次少,且两年内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天。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结构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两年间都是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次减少到2010年次,周转天数也增加13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恰恰相反,从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次,周转天数减少13天多,由于存货周转率处于下降状态,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及把流动资产周转率拉升。固定资产周转率波动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相似,先增长后下降,直到2010年时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比2008年的要高,周转天数平均减少了天。周转水平还可以说稳定,但是还需要有待提高。

4发展能力分析

先从营业增长方面上看,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在2009年还能保持大幅度增长,但到2010年就明显减缓,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市场上蒙受损失较多,这就引起2010年收入增长减慢;营业利润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2010年营业利润增长在营业收入增长减慢下也开始放慢速度,当年投资收益也增长不少,所以减少20个百分点,还是属于快速增长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变化相似,由于所得税税率没多大变化,所以增长率也相差无几,其中2009年增长率为100%,说明当年经营业绩相当不错,到2010年就下降到,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资产增长上看,总资产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也是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中2010年流动资产增长率为,固定资产为,都是自2009年后资产规模没有过大的扩张,就是资产增长率较小,也引起营业收入增长减缓,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较小,而比流动资产增长率就较大,所以还需要调整一下资产结构,建议适当增加流动资产比重。

从资本增长率分析,股本只是在2009年增长,2010年没有变化,股东权益增长率2010年比2009年略有下降,因为公司开始利用负债经营生产,其下降有利于公司发展;2010年累计保留盈余率在未分配利润大有增长而股本不变下比2009年略有上升,增长水平还是能保持上升的。总之,在2010年发展水平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应该尽快解决资产结构上的增长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王庆成.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詹母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李相国主编.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毕业论文写海尔

网络用语浅析 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12.对外汉语教

1.海尔企业品牌战略论文提纲 摘要 家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最成熟的行业,规模较为集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内,以往的价格竞争手段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从总体上谋划布局,制定和实施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入手,引伸家电行业战略选择问题,并运用环境分析、竞争力量模型等工具,采取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差异化竞争战略及海尔家电部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并由此得到启示:海尔要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阐述了海尔(家电部分)所面临的行业环境,指出了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海尔从质量,品牌发展,服务等方面所进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五部分对海尔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尔家电 差异化战略 创新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节 研究背景 第节 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第3章 海尔竞争环境的分析 第节 行业发展状况 第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节 行业的所处生命周期 第节 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 第节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第4章 海尔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节 产品质量的差异化 第节 国际化战略的差异化 第节 产品创新的差异化 第节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第节 服务的差异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以海尔集团来写论文,不错哦。

1.海尔企业品牌战略论文提纲 摘要 家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最成熟的行业,规模较为集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内,以往的价格竞争手段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从总体上谋划布局,制定和实施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入手,引伸家电行业战略选择问题,并运用环境分析、竞争力量模型等工具,采取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差异化竞争战略及海尔家电部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并由此得到启示:海尔要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阐述了海尔(家电部分)所面临的行业环境,指出了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海尔从质量,品牌发展,服务等方面所进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五部分对海尔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尔家电 差异化战略 创新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节 研究背景第节 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第3章 海尔竞争环境的分析 第节 行业发展状况 第节 行业环境分析第节 行业的所处生命周期第节 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 第节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第4章 海尔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节 产品质量的差异化 第节 国际化战略的差异化 第节 产品创新的差异化 第节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第节 服务的差异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海尔偿债能力的毕业论文

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对其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务;指标;分析;海尔集团

财务分析是进行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借以评价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了解投资风险,并预测其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投资对象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本文通过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财务数据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海尔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先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每年都大于1,就已经表明公司随时有足够能力去填补流动负债,再进一步分析,流动比率从2008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两年内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流动资产增长不及流动负债快而引起的;速动比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0个百分点,到10年又比2009年上升15个百分点,似乎与流动比率相矛盾,原因在2009年公司存货积压增加,到2010年时变卖存货,这样相对速动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现金比率与现金流动负债比都处于下降状态,其中现金比率2008到2010年分别为、、,2010年比2008年下降20多百分点,现金流动负债比也从2008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下降将近30个百分点。虽然两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也同时证明公司试图更大利润流动负债为经营服务,只是应注意其合理性,不能过分扩大流动负债。从长期偿债能力上看,2010年资产负债率为,所有者权益比率为,权益乘数为,而有形净值债务率为(影响不大),这些都是表明公司资本雄厚的实力。

2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营业毛利率快速增长,销售净利率也随之上升,营业毛利率从2008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仅仅两年时间就将营业毛利率提升个百分点,使得销售净利率也在两年内上升了个百分点。在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因为营业成本减少而营业收入增加,所以也从2008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但是期间费用一直在增加会影响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不大。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长,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都处于稳步且大幅度增长,因为它的增长也直接引起总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上升,最后使得两者在2010年分别上升到、。分析得出能引起总资产利润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动资产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其中流动资产利润率增长幅度不大,到了2010年才为,两年内只上升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利润率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升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的4723%,是流动资产利润率的3倍多,出现了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很可能是流动资产过多,相应的固定资产不足,很容易出现流动资产闲置或浪费和固定资产过渡使用。就目前来说,资产配置问题还不能直接拉下总资产利润率。

在资本盈利上看,很明显知道,营业盈利与资产盈利能力都逐渐加强,直接使得资本盈利能力增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两年内就增长了一倍多,也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一倍多,到2010年时两者分别为、。股本在2009到2010年都没增加,利润的增加长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长,分别为、,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说盈利能力在逐渐加强。

3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水平和经营管理状况的营运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财务指标分析,它的强弱直接影响获利多少。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在2008和2009年间还能保持一定增长,分别为 和次,可是一到2010年就下降到,周转天数也比2009年增加了18天多,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比2008年还算不错,引起总资产周转率在2010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率都下降。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9年的次下降到2010年的次,还比08年的次少,且两年内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天。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结构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两年间都是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次减少到2010年次,周转天数也增加13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恰恰相反,从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次,周转天数减少13天多,由于存货周转率处于下降状态,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及把流动资产周转率拉升。固定资产周转率波动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相似,先增长后下降,直到2010年时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比2008年的要高,周转天数平均减少了天。周转水平还可以说稳定,但是还需要有待提高。

4发展能力分析

先从营业增长方面上看,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在2009年还能保持大幅度增长,但到2010年就明显减缓,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市场上蒙受损失较多,这就引起2010年收入增长减慢;营业利润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2010年营业利润增长在营业收入增长减慢下也开始放慢速度,当年投资收益也增长不少,所以减少20个百分点,还是属于快速增长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变化相似,由于所得税税率没多大变化,所以增长率也相差无几,其中2009年增长率为100%,说明当年经营业绩相当不错,到2010年就下降到,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资产增长上看,总资产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 ,也是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中2010年流动资产增长率为,固定资产为,都是自2009年后资产规模没有过大的扩张,就是资产增长率较小,也引起营业收入增长减缓,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较小,而比流动资产增长率就较大,所以还需要调整一下资产结构,建议适当增加流动资产比重。

从资本增长率分析,股本只是在2009年增长,2010年没有变化,股东权益增长率2010年比2009年略有下降,因为公司开始利用负债经营生产,其下降有利于公司发展;2010年累计保留盈余率在未分配利润大有增长而股本不变下比2009年略有上升,增长水平还是能保持上升的。总之,在2010年发展水平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应该尽快解决资产结构上的增长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王庆成.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詹母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李相国主编.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企业负债分付息负债及无息负债,付息负债要考虑资金利率、期限、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付息负债的期限、利率、品种等。无息负债主要是一些应付款项,还要结合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 单纯的分析偿债能力有失片面,还要结合企业的内外部情况综合考虑。

从两个方面入手、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长期、短期)的主要指标及判断: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企业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考察企业长期债务趋势,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晴雨表2)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反映债权人和所有者提供资金的比例,反映经营资金是否靠举债取得3)现金流入量对负债总额比率=销售收入(或营运资金)/负债总额它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结合全面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大小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自有资本的偿债能力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考察企业资产流动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6)速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判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7)货币资金比率=货币资金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反映货币资金占流动负债比重,比值越大,表明偿债能力越强8)营运资金与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考察企业一定时期营运资金负担企业债务的情况9)即付比率=(现金+银行存款)/(流动负债-预收款项-预提费用-远期借款)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用货币资金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考察企业有形净资产支付债务的能力11)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由所有者提供的情况12)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息/支付利息额考察企业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反映利息的保障倍数

海尔物流方面的毕业论文

要: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领域渗透。绿色物流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绿色物流仍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显示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却是巨大的,必将促进我国绿色物流迅速发展。关键词:绿色物流,物流战略,可持续发展1.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 H﹒J﹒Wu 和 S﹒Dunn 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Jean-Paul Rodrigue, Brian Slack Claude Comtois 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丹麦出版的 Bjorn N﹒Petersen Palle Petersen 合著的《Green Logistics》中定义:绿色物流就是对前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和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生态管理(eco-management)。 从国外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 在我国 2001 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这里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再根据现代物流的内涵,给出“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2.绿色物流概念的内涵 上述对绿色物流的各种定义,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和内涵是基本相似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上述定义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绿色物流即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物流,亦称生态型的物流。其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这一目的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可称作是可持续的物流(Sustainable Logistics)。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③。产品在从原料获取到使用消费、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对环境有影响。而绿色物流既包括对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对退货品和废物回收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与规划;因此,其活动范围包括了产品从产生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政府及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④。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征,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在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靠企业的道德和责任就能主动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公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公众的环保意识能促进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并对绿色物流的实施起到监督的作用。因而,也是绿色物流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二、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首先,政府对绿色物流理念的推进。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其次,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现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境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已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14001 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2.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同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以及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是全面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3方面:首先是观念上的差距。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更是几乎没有。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其次是政策上的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对清洁燃料的使用予以税收优惠,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和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重用也进行了规定。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已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第三是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会导致物流路径的迂回与不合理。三、中国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等战略对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有重大指导作用。1.资源战略——循环物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实行资源节约,强调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用相对丰裕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产品维护、维修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缓资源消耗速度;通过新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过程的能源消耗。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观的引导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下面列举的是针对循环物流的一些具体策略:①前向物流过程的资源减量化;②逆向物流;③废弃物物流。2.环境战略——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在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使用的整个阶段,对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最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最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不仅追求产品及其包装的绿色化,也要求产品获取过程、使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因此,企业必须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改造,是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策略主要包括:①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估及管理;②引入环境方面的帐务审核;③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包装与运输的绿色化管理;④面向环境的企业物流系统再设计。3.科技战略——绿色物流技术实施绿色物流同样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①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决定着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途径和方式,因而,是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②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有利于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是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 CPS、CIS、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订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4.员工教育战略——绿色物流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观和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的科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包括加强对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与此战略相适应,绿色物流战略也应该包括对公众、消费者、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的宣传,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时尚的名词,经常被人们所提及,尤其是在我国竞争相当激烈的家电行业 ,更是把物流放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众多的家电厂商积极地增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并以此作为企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的企业更是专门成立了物流子公司或者专门的物流业务部门,来加强自己 的物流实力,适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海尔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家电制造厂商也不例外。海尔从 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能力,成立了专门的物流推进本部,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也打响了海尔物流这一金字招牌,创出了名声,在我国的物流领域树立起了海尔物流这面旗帜,对企业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 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时间。这里说的因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广大厂家要按时交货 ,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对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生产制造企业的 物流业务要么自己做、要么让其合作伙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做物流业务。 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 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如果海尔也将 自己的生产部分外包出去,那么,海尔将可以省去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比如海尔为了其整个物流系统 的顺利运作所建立的仓库、立体库和各个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为了公司物流网络的效率而搭建的现代化物 流信息平台,而且在平时的实际作业当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 。那么,海尔为什么不向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那样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合作来承担起物流业 务呢?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 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 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 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 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 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 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 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 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海尔的物流是从源头做起、从采购做起,因此,出于商业考虑, 海尔自己做物流无可厚非。 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 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 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 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 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 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 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 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 4、海尔自身发展物流的需要。 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在中国本地化的外国知名企业不同,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一些国内的物流企业也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教授下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宝供物流)。而国内的企业, 包括海尔也不例外,在发展物流之前,是没有物流人才和经验。如果海尔自己不做物流,那么,海尔的物 流就会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停留在概念上,就不会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不论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物流都谈 不上。购买物流作为一种产品、服务或者解决方案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企业作为购买者或者用户首 先必须真正了解物流,如果海尔的物流只停留在企业领导的口头上、书面上,那么,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企 业可以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了,海尔也没有能力购买和享用。 现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消费倾向,企业建立快速的柔性化 的生产方式就很重要,与之相适应的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及时地送达到消费者等等物流作业活动的 效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为了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海尔一直在进行企业 流程再造,要把整个企业网全放在服务业的角度来处理业务,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以订单为 根据,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如果海尔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还坚持以前的物流作业方式,不以现代的 物流观念来建立海尔物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乃至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就必然会影响其物流运作 的效率,最终影响其发展。 那么,海尔自己做物流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我们一时还无法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永恒性的结论,这要依据 海尔物流在实际运作中对企业的贡献来判断,时间的检验才是最终的标准。但在海尔强化企业物流作业以 后的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仅以采购这一方面来看,在整合以前,各事业部都是自己采 购,物流部成立以后施行集团统一采购,直接效果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间接效果是择优采购带来 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就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相当于减少 了43个足球场的面积;每年减少仓库租赁费用5200多万元。同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1998年的2200多 家减少到1999年不到900家,国际化供货方的比例为,其中有50多家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与此 同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1999年为118天,2000年为91天,2001年为79天,取得了明显的成 果。 海尔做物流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就像上面所讲的外界环境提供给海尔可利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一下子达到 海尔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海尔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在此,让我们来对海而做一个 SWOT分析,看一看海尔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态势。 海尔进军物流行业SWOT分析 优势: 1、 海尔的品牌效应 2、 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3、 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 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5、 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6、 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劣势: 1、 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2、 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机会: 1、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3、 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4、 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 5、 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机会: 6、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7、 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8、 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9、 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 政策优惠 10、 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加快企业 物流的发展 12、 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或者成立海尔物流子公司,实施物流运作,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 流业务尽快成熟 威胁: 1、 国外家电厂商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成熟的物流服务,海尔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困难 大 2、 家电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军物流势必使企业战线拉长,影响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投入 3、 与相关的国外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培养自己的物流特色,以高起点、严要求来树立自己的品牌 4、 首先要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做好定位,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在物流业务上集中突破,重点培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军物流行业已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并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在市场 上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家电市场厂家的疯狂降价,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快要降到极点,企 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增加利润的办法和途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想要增加盈利,不外乎是增加 销售量,就是说挣得多一点;要么就是减少支出,就是节约一点,降低成本。在激烈的行竞争情况下,要 想让销售额大幅度增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相关的费用开支也会比初期增加不少,也就是所谓的边 际效应递减规律。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企业采取诸如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营销策略会逐 步地变成童话,而企业运作的成本就成为各家竞相追逐的焦点。而且成本完全是企业自己的内部事务,其 来源和出处比较清楚,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但销售所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终端,这个环节企业是无法控 制的,所以相对来讲降低成本就显得更为容易一些,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关注物流、进军物流就成为必 然。 我国社会正处在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长期以来计划经济造成的烙印不能一下子抹掉。传统 上我国就是一个重生产、轻流通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处于卖方市场,只是近几年才由卖方市场 转入到买方市场,但整个社会的重心还在生产领域。对流通的忽视导致我国现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 企业在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必然要加大自己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首先从自己做起,既然认识到了 这样的问题,就要努力把它改善,使得企业的运作实现合理化。 总之,海尔大踏步地进军物流行业,并做得相当的不错,这得益于全国物流发展的热潮。在举国上下大力 推进物流发展的大环境下,海尔物流跟随时代的脉搏,应运而生。任何企业都是为一定的经营目标而不断 的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海尔进军物流行业同样也是出于企业自身的需要。做好物流,使得海尔更 加拓展了企业的经营范畴,而且企业所涉足的各个领域相互衬托,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促进整个集 团的整体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尔家电的明天会更好,海尔物流的发展会更快,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 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推动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成为世界,进军世界500强。

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物流作为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并日益成为企业所看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电子商务全面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业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 利润 费用一.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几十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涵义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定义。 根据现代的物流概念,物流产业主要有四个主要分类,分别是: (1)硬件设施的物流业务,如经营货仓及码头; (2)运输基础的物流业务,如经营空运及海运等业务; (3)软件资讯基础的物流业务,设计电脑物流软件及管理手则给物流企业; (4)财务基础的物流企业,包括替运输公司进行报关等文件手续的企业。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 4 个特点:(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二)、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三)、以信息为中心;(四)、重效率更重效果。以上四个特点为中心写吧!呵呵~

一、海尔物流的不足之处1、物流没有社会化。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海尔难以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2、配送和车辆调度管理不尽合理。海尔采取“青岛工厂(或各地生产基地)——各地区域配送中心——销售商(或海尔形象店)”。为了便于调度管理,海尔将“工厂——配送中心”干线运输业务交给自己的车辆或签约大型车队,对于零散车辆不予考虑,这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区域配送中心向销售商采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贸公司下达,由于配送中心无法事先得知产品去向,只能依靠当地配送企业,但费用结算统一由物流推进青岛本部进行,这就使得当地配送企业将垫付资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费用中。 3、对于IT产品强为所难。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实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4、海尔物流没有和集团完全独立。在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时候,海尔并没有将物流完全独立出来,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家电制造领域的企业会考虑到商业竞争关系而不交予海尔。虽然海尔物流也致力于成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从海尔物流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其更多的是还偏向于为使本企业成为国际一流的家电企业提供保障的。在第三方物流领域,除了海尔自身以外,海尔只拿到了少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业务。二、原因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三、解决措施1、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但是在目前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下,海尔物流要想继续保持公司在物流消减成本方面的竞争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排除了使用自己的车辆和签约大队的约束,合理且有效的使用社会零散车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缩短配送半径,同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而对于配送中心,生产商完全不必一手掌控,可以交给连锁店、批发商、代理商、专卖店、店中店,由这些人共同出资来租这个配送中心, 这样既节约了生产商的费用,又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3、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组织物流行为以IT产品为例,根据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性,海尔不应放入统一的家电成品配送渠道,而是将该类产品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减产产品的物流成本、缩短运达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对海尔服务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海尔物流为本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持。4、大力发展新型配送服务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务,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将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结合,实行成品、半成品配送,进一步方便配送用户,降低配送费用,促进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5、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虽然海尔物流在我国整个家电行业做得比较出色,但是对于一些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极为迫切,尤其是在海尔物流革命进行的过程中,海尔被迫不得不咨询国外一些专业的物流机构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以指导海尔物流的成功改革,所以对于海尔来说,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为海尔物流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 索引序列
  • 海尔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
  • 海尔集团的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写海尔
  • 海尔偿债能力的毕业论文
  • 海尔物流方面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