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去幸福校园看看 里面有些样子 你可以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一种珍贵的艺术明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艺术形象上讲是讲究和谐完美;从艺术风格上将追求雍容典雅;从意境上尚崇含蓄深邃;从布局上力求珑玲别致;同时从欣赏角度上又能做到雅俗共赏。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渊源我国古典园林的出现和发展,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游猎,所以也叫游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帝王游息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那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且规模很大。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话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我把这个论文题目理解成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园林建设,两者的联系,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城市园林的建设~我看过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那本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当中有点吧东南大学的《城市设计》也有,而且有点实例,应该还有与这论题相关的专项著作吧~呵呵~
你题目定了吗?要是没有定,可以把以前写的有关植被方面的给你看看
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追求目标。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城市现代化离不开文化。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创造与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 一座城市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显重要。因为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城市出现的时候,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城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文创新来引导,离不开文化繁荣。现代城市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它的本质即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城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不可能生存发展和持久的。文化是进步的动力,是历史的积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要小看城市的一块砖、一片瓦、一堆石头,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生活的隐秘,是可能摸到的消逝了的真实。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可以再现前人、前朝或远古的民情风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自然风情。是在更高层面上展出人类生活的文明,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什么今天许多人仍然喜欢去朝拜中世纪的城镇,仍然热衷于去看那些古城堡,古遗址,主要不是因为它们美,而在于能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它反映着当时的历史。 “在中世纪的城镇里,清晨公鸡长啼报晓,屋檐下鸟巢内的鸟儿叽喳而鸣,城边修道院的报时钟声,市场广场新钟楼发出的和谐的钟声,它们唤醒人们,宣告一个工作日的开始,或是宣告市场开门。人们随意哼起歌曲,从修道士单调的咏唱到街上民歌手们歌词的反复回荡,还有学徒工们和家庭女仆的信口低咏。唱歌、跳舞、表演,这些仍然都是即兴自发的活动。” 现在看来,那种情景虽然不很出奇,甚至还很平淡,但却古朴自然,那种情趣,那种和谐,充分显示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那个手工时代平静的城市生活。城市的贡献和作用就在于它能保存、留传和发展历史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激情、奋勇向上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激励力,中国拥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0项,居世界第3位。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对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尊,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国家文化形象,丰富世界文化宝库都有极大作用。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更要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善于处理经济开发与保护遗产之间的矛盾。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生命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遗产是第一位的,任何开发要服从保护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不很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何以成为名城。历史文化保护的概念,一个多世纪前就产生,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球的共同任务,当今世界有远见的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和重视这个问题。 城市实现现代化过程,既要创造新文化,又要保护历史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与促进的。现代化的方方面面都不是凭空而降的,它都离不开历史文化,它们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地区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够相互推进。江苏省一直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文化底蕴也是较深厚的地区,人杰地灵。据史料载,《二十四史》中有传者2万多人,其中6000余人是江苏籍人,约占1/3。清代114名状元中有49人是江苏籍人,占40%以上。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部出自江苏籍作家之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由此可见,江苏的文化对江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有机会去日内瓦,而日内瓦最吸引我的不是新城,却是老城。一位熟悉历史的长者陪同我去参观,详细介绍了老城的文化遗产,使我受益匪浅,胜过读一本历史书。所以,瑞士人说,“保护老城就是保护历史。”非常精辟。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我深切地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现在去看看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象。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尊重与珍爱;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城市和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却相当不足。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绍兴的沈园,是一座非常小的园林,亭台水榭也不出众,而800多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今游人不绝。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文化。凡读过陆游的《金叉头凤》和《沈园》诗词的人,走进园林里,都会有深刻亲切的感受,陆游和唐琬凄怆的爱情故事打动游人心弦,激起心灵的共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给园林增添了浓郁的、令人流连再三的文化点染。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无论现在多么繁荣,都不能丢失祖宗的遗产,不能丢失个性。丢失个性,就是丢失更为巨大的财富。所以,我们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很好地精心保护,而且要认真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本城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现实的意义。
试析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摘要:以一些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了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科学的选择种植物、合 理的栽培养护、园林技术的使用等,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证明园林技术可以在提升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空间上有所作用。 关键词:园林技术;水土保持;运用 1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 园林技术的发展 园林技术包括园林施工、园林设计、园林管理等多方面 内容,既包括园林植物的选择、栽培、养护,也包括由园林景 观、设施等组成的完整的园林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园林技术 在改善地域生态水平,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就园林建设自身而言,与水土保持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如土方工程的挖掘、运输、填筑过程中,若破坏土体稳定 性,扰乱土壤结构,使土壤紧实度变小,均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所以,土方的施工时要注意观察土质情况,考虑边坡、坡 度、深度的合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的给、排水设 计,通过谷、涧、山道的组织,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除以上因园林施工 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本文的重点将以一些特殊地质、 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上的运用,以 期对园林技术的提升和水土保持的效果有所益处。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50 多年的治理,土壤侵蚀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壤侵 蚀仍很严重,是中国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也日益增强,在围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水土 流失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像本文中所说的园 林工程中,就涉及了很多水土保持措施。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科学的运用水土保持理念,将会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 失之目的,以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好地发挥园林的 生态环境效益,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以及健康发展提供 保障。 2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 以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应 用。 盐碱地开发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 长的土地,具有“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状。中国现有 亿hm2盐碱地,约有100个城镇有盐碱地分布。包括长江以 北的辽阔内陆地区,以及辽东半岛、渤海湾和苏北滨海狭长 地带,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台湾和南海诸岛的沿岸也 有少量分布。在盐碱地质条件中,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受到严 重的生理胁迫,无法存活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 盐碱地的绿化率,让可溶性盐随着水渗到下层或流走,使土 壤“脱盐”,并培肥土壤,达到土地再开发利用。笔者认为,园 林技术在盐碱地的开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选择耐盐碱植物。中国对盐碱地的治理开发非常重 视,积极研究、培育耐盐碱植物品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盐生 植物有l 500多种,中国约有400~500种。所以,在提高盐 碱地的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选择耐盐碱植物上,具 有一定的植物利用条件。 (2)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对土壤盐碱的关键影响关系 是———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在盐碱地,可以通 过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方法,达到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的作 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通过雨水淋洗,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又 可以减轻土壤的返盐量。在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同时,可结 合挖掘鱼塘、开挖水沟,利用挖出的土方垫高绿化栽培的床 面,既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又起到很好的蓄水、排水的功效。 (3)科学栽植。首先要选择健壮的苗木。在盐碱地上种 植,普遍存在生根难、生根慢、长不好的问题。所以一定要选 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壮实的苗木进行栽植。这 样的苗木抗盐碱性强、生长快。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生 根粉、打泥浆栽植、大穴栽植树盘覆膜的方法,以助于提高苗 木的成活率。 (4)科学养护。盐碱地的园林植物在定植后,如果不进行 科学合理地养护与管理,土壤很容易返盐。一旦出现土壤返 盐的情况,苗木的生长不仅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给土壤再 改良带来困难。在科学的养护方法上,应根据植物与土质的 特性,科学安排。一般包括疏松土壤、地面覆盖、合理施肥等。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 采矿废弃地应植被遭到破坏,水分涵养下降,致使地表 径流的下渗受阻;同时,地下水流的方向也会因为开采发生 改变,导致河溪断流,水系紊乱;还有采空区的形成等等,都 会加剧采矿废弃地的水土流失,带来一些极具破坏力的自然 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山洪、甚至荒漠化。所以,采矿废弃 地生态恢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 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意义重大。从园林技术的角度,主要可 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可 以直接改良或者新覆土再进行改良。其中针对采矿地的土壤 状况,可利用园林技术中削高垫低、土平整地、复土、深挖垫 浅、煤矸石或粉煤灰填充等措施整治沉陷土地。 (2)适当植物。因为采矿废弃地土壤的处理,促进了植物 对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所以,改良的废弃地不适于种植农 作物,长期的改良必须依靠植物。利用固氮植物和菌根植物 改良废弃地可以起到较好的生态效益。 (3)植被群落。利用乡土植物来恢复植被群落十分重要, 这些耐受酸性水污染的植物可以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矿物 离子,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和可塑性。利用园林技术,通过栽培 植物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多结构的生态系统,在 植被养料方面,可以将基地上的材料作为植物生长的媒介加 以循环利用,如利用煤、矿砂和金属物充当植物生长的介质。 (4)净水灌溉。包括拦截地表水,阻止地表径流流入采矿 场,从而减少废水的补给量;封闭各种废弃矿井巷道,以通过 隔绝空气的方法,减少氧化作用,降低生成酸性水的可能性。 将旧有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风力或电力设施带动净 水系统,同时把收集的雨水在冷却池和沉淀池中进行清洁处 理,再输送到各个花园进行净水灌溉。 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是指依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以及根 茎间的互相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提高坡表抗冲刷的能力。 对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净化环 境,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大多边坡 因开挖造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在雨 滴、重力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植物种子定植较为困 难;另外,土壤多为没有熟化的生土,养分含量一般很低,边 坡土壤对降水截流也较小。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园林技术, 创造出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1)植物选择。为了达到较好的固土护坡的效果,要选择 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种子丰富,易 更新、易生长;多年生,绿期长;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可用的植 物种类较多,主要有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以及乔木等。 (2)综合因素。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边坡坡度,土壤结 构、厚度,边坡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种植目的等。除了土壤自 身的状况,选择边坡植物主要应考虑的气候因素还有当地气 温和降水等。 (3)护边坡筋。一般在边坡坡度较大,或同一纵边坡较长 处铺设。使用砖或其它块料作为材料,将材料置于土中,露出 地面一定高度,每隔10~20 m设置3~4道,与道路成一定角 度,如鱼骨状排列于道路两侧。在较陡峻地段的排水沟,可采 用较粗糙材料,如卵石、砾石等进行衬砌,以降低径流速度。 河道治理 维护河道的水生态平衡,既要为水生、两栖动物等创造 良好栖息繁衍环境,又要有利于河流自净能力的提升;既要 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功能,又要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要 求。科学合理的河边植物园林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1)植物墙体设计。在园林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 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安全性与景 观性兼顾的帮助治理河道的植物墙体。以块体结构,分层设 计;每一植物区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以更好的促进水生植 物生长实现,达到重新构建河道以及河堤生态循环系统的效 果。 (2)分层植物选择。在墙体上部可以种植一定面积的高 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充 分利用可以吸收水中磷、氮、重金属的植物,配备其他的水生 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 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富余营养物。当然,这些植物还应具有生 长快的特点,这样才可以较好的清除水体和土体的有害化合 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总结 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来说,通过科学的园林技术,可以 很好的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园林技术创造的不仅仅是优美 的植被、水体景观,更可在提升土壤的可持 (上接第148页)续利用空间上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生态环保新举措:自嵌式植生挡土墙问世[EB//OL]. (2007-11-7). fo/A00000021125-1. html. [2]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 报,2004(2):323-329. [3]蔡志洲.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J].交通环保,2002,23(3): 25-26. [4]刘会超,孙振元,彭镇华.盐碱地园林绿化树木栽培技术[J].园林 绿化,2004(1):45.满意请采纳
园林的系统化设计内容摘要:关键词:园林设计是系统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个独立的系统设计,传统的方法是将园林设计分为软景和硬景设计。这些都是依照园林外部的表现形式进行的表面肤浅的分类,文章则按照园林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如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通过对园林设计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园林系统化设计生态视觉空间人文园林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园林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组合而成,但蕴涵在里面的则是多方面知识的相互交叉与协作,如植物、生态、气候、建筑、材料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么多的学科和知识如何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来,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园林景观,这就需要系统化的设计。一般在设计上我们习惯按照园林外部的组成分为硬景系统和软景系统设计。这种只是从表面上对园林的构成进行的一个简单分类。而实际上园林的构成要复杂得多。园林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园林的系统化设计按照园林的实质组成结构来说分为几个部分: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一、园林生态系统设计在城市还没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然而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当人类改造环境,发展生产,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并离开森林、农田而逐渐聚居到城市,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自上而下的环境共同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园林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功能只是单纯地从功能方面的考虑,如栽植花果树木、观赏鸟兽禽鱼等,慢慢地过渡到陶冶性情、寄托情思、提供休憩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体育保健、防止灾害等方面,在诸多的因素中,园林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方面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园林从属于自然系统,是自然与人类的结合处、过渡地带。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地带,人与自然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园林设计一方面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和要求进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必须按照自然本身的规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亦即是园林的生态系统设计。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设计必须结合自然。”二、园林视觉系统设计19世纪以来,平面设计师们就已经进入了某些我们现在所称的“环境视觉设计”领域,当时它被称为“标识绘制”。但这并不是说如今的环境视觉设计就是它的全部。从最原始的意义上而言,环境设计师关注的是一些标识的外观和感觉,这些标识可以是从一个简单的零售商店的招牌到医院、剧院或博物馆的整个指示系统的任何东西。前者可以是一块木板,上面的东西可以与这座建筑的其他部分或内部设计没有什么关系;后者则常常是整体导识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它与一个机构的标识和相关的平面因素联系在一起,显示出整体的环境特征。要成功地完成这项设计,并不像拨动一个开关那样把一维、二维变成三维那么简单。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力,把平面的东西变成动态的三维物体。而且,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环境设计师们必须对各种新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富有经验,有最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把纸上的构思变成具有功能的对象。园林作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它必须是符合美的要求。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美的环境和休憩场地,环境必须是最佳,视觉效果必须很好。园林的视觉系统主要是指园林外在形象给人的直观视觉感受,具体来说园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过园林的比例、形状、体积、材料、构成等构成。园林视觉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空间经营的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为人类创造赏心悦目、合情合理、方便快捷的视觉系统空间。人对于园林视觉景观效果的认识或者是判断标准,又根据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状况、审美层次的差异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横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如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东方以崇尚自然为主,园林也是自然式的设计,讲究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则以规则式园林为主,讲究几何、秩序美感。在这两种文化差异下,所做出的园林必定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与审美主体自身所在的环境背景有关。2.纵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同一区域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就需要在我们的园林设计中明确我们所设计的园林潜在的欣赏对象。当然,如果是作为大众化的园林设计,就必须要满足所有人群的审美需求。三、园林空间系统设计园林是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主要运用空间构图的手法创造的一种艺术,它也可以看作是建筑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有三维特性的空间场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地。从宏观上来看,园林是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当前,人们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衷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转第137页)(接第129页)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从大的空间角度进行思考,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如先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其次,对于园林本身来说,其内部自身的空间组织、空间分隔等,也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划分各功能性的空间,按照密闭程度的不同,分为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各个空间的衔接与过渡必须自然流畅,偶然天成。共同形成整个园林空间系统。四、园林人文系统设计园林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也是园林创作和享受的主体,人所存在的社会背景及人本身的文化状况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园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别、时间顺序上的差别。园林的人文系统设计主要是指园林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的尊重与表达,如在西方传统园林中,崇尚人工、几何、秩序,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观,园林则多规整、对称、机械,在园林中安放有各种古典的神话传说雕塑,表达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在东方,儒道佛思想影响至深,园林一直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只有在各自的环境中,大家才能够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五、园林各系统的联系与组织园林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整理,各个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穿插,生态系统设计是园林的根本,视觉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的外在美感,空间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内部空间的结构组合,人文系统设计则是园林的灵魂,园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发展逻辑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外在和内在的美观与秩序,以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以上通过对园林设计中各个因素、概念及相互联系的分析,从本质上对园林设计进行剖析,希望能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文献:[1]李嘉乐,张文德.园林无俗情“.中西古典园林审美观的比较”——兼论中国新园林的展望.陈尔鹤,张丽萍.南京出版社,1994.[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社,2006.[4]王艺湘,王芝湘.环境视觉导识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论文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功能及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你这是要什么方面的?北方园林还是南方园林,是学校毕业用还是成人毕业用呢?我有计算机绘图与园林设计的关系的论文,你用不?我原创的。刚发表完。
我帮你下载,我这有--gms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一部分关于园艺论文的参考题目:1、西藏园艺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探讨2、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3、从指导教师角度谈园艺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4、台风对浙江省设施园艺的影响及防避措施5、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6、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7、提高职业教育中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8、复合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探究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及其清洁生产10、建设高校园艺实习基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11、云斑白条天牛对园艺作物的危害及习性12、园林园艺类中高职里面课程结构衔接对策13、现代园艺专科人才分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4、园艺植物繁殖学教学改革探索15、设施园艺智能化发展趋势与路径16、果树园艺技术与果树营养诊断策略之我见17、施用外源物质对园艺作物抗逆性影响研究进展18、"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19、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20、提高"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篇二 关于园艺绿化设计浅论 摘 要:园林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建筑中发展较快的项目。园林的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做支撑,另外其养护工作在园林的使用中也相当重要。只有利用高技术建设出的园林,并用细致的养护工作进行后期的保护,才能保证园林的良好使用效果。 关键词:园艺绿化;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园艺绿化工程对城市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加强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和养护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景观原理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初设计理念,遵守大自然的生态法则,因地制宜,同时在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和养护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园艺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园艺绿化认识不够 目前,在园艺绿化中,城市发展对园艺绿化认识不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园艺绿化管理受到严重阻碍,导致我国经济效益增长受到极大影响。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园艺绿化的作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园艺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出现不协调现象,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例如,工业厂房修建中,绿化面积非常小,使厂区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导致园艺绿化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致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2、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 我国园艺绿化管理中,由于园艺绿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建设理念,导致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执法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出现了有法不依、以罚代法等现象,使园艺绿化管理失效,导致园艺绿化质量得不到提高,达不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3、园艺绿化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园艺绿化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问题,园艺绿化管理不统一、不协调等情况,使园艺绿化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阻碍了园艺绿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园艺绿化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责任制,使工作人员存在懒惰心理和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制止乱砍乱伐、绿化面积侵占等现象,致使园艺绿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成效。 4、园艺绿化规划不合理 现代化建设中,由于对园艺绿化概念缺乏深刻认识、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等原因,导致园艺绿化出现规划不合理现象,给城市绿化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园艺绿化中,经常出现盲目扩大草坪、种植单一品种和绿化面积过小等情况,使园艺绿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严重影响园艺绿化的经济效益。 二、园艺绿化的景观设计策略 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 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 措施 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3、园艺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案 (1)多树多花少草,空间利用多元化。因其近年来城市园艺绿化大力提倡,但在绿化之中却是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升上去,但由于草地的单一化,街边统一的行道树使得空间太过于单一与单调,因其要在适宜的土地上,多种植多种类型,多种花色与景观作用的花草树木。 (2)植物色彩趋向多元化。在拥有多种类型的花草树木的基础上,在在许多园艺绿化较好的城市,种植与季节转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的植物,使得不像之前的单一单调化,不仅缺乏色彩的多样性,还会使人感到视觉疲劳。 (3)植物功能多元化。作为一个植物独有的功能,便是能以天然的方式,对周边生态起着调节平衡的功能,比如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因其,在选取植物种类上,不仅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更要适当考虑植物对周边生态的调节平衡作用。 (4)突出层次性、秩序性。在绿化配置的初期,应当合理种植,在考虑规划密度合适的前提上,更要考虑到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植物的生长,不求完美,但求合理。 (5)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指的是植物在分泌代谢过程中向体外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绎的重要内在因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受植物的化感作用影响,在构建稳定园林植物群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根据观察和实验分析,已经对一些植物因为化感作用引起的生长不良做出了结论。如:薄荷、月季分泌的芳香物质对邻近花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松树和接骨木栽植在一起会抑制松树生长;丁香与铃兰一起引起丁香萎蔫。植物的化感作用对形成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有重要意义。探索植物之间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化感效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构建群落的复层结构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自我恢复能力越强。同时,良好的人工植物群落有利于吸引鸟类栖息,能给人们带来优美的视觉感受和悠扬的听觉享受。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根据植物对光需要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植物层次。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对光的利用处于较高状态,竞争关系较小,植物群落较稳定。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情况,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如广州兰圃公园的植物分为5个层次,上层植物包括小叶榕、棕榈和粉箪竹等;中层植物包括荔枝和棕竹等;下层植物包括龟背竹等;地被植物层包括卷柏和冷水花等;藤本植物层包括合果芋和瓜子金等。复层群落创建可以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并且景观层次丰富。 5、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将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帅远,任莹.超对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2012,(16):125-126. [2]尹小艳,张丽.关于城市园艺绿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1(13). [3]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5):86-88. 看了“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 2.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2) 3.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 4. 浅谈园林工程技术论文 5.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2)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试析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摘要:以一些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了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科学的选择种植物、合 理的栽培养护、园林技术的使用等,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证明园林技术可以在提升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空间上有所作用。 关键词:园林技术;水土保持;运用 1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 园林技术的发展 园林技术包括园林施工、园林设计、园林管理等多方面 内容,既包括园林植物的选择、栽培、养护,也包括由园林景 观、设施等组成的完整的园林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园林技术 在改善地域生态水平,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就园林建设自身而言,与水土保持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如土方工程的挖掘、运输、填筑过程中,若破坏土体稳定 性,扰乱土壤结构,使土壤紧实度变小,均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所以,土方的施工时要注意观察土质情况,考虑边坡、坡 度、深度的合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的给、排水设 计,通过谷、涧、山道的组织,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除以上因园林施工 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本文的重点将以一些特殊地质、 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上的运用,以 期对园林技术的提升和水土保持的效果有所益处。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50 多年的治理,土壤侵蚀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壤侵 蚀仍很严重,是中国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也日益增强,在围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水土 流失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像本文中所说的园 林工程中,就涉及了很多水土保持措施。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科学的运用水土保持理念,将会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 失之目的,以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好地发挥园林的 生态环境效益,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以及健康发展提供 保障。 2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 以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应 用。 盐碱地开发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 长的土地,具有“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状。中国现有 亿hm2盐碱地,约有100个城镇有盐碱地分布。包括长江以 北的辽阔内陆地区,以及辽东半岛、渤海湾和苏北滨海狭长 地带,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台湾和南海诸岛的沿岸也 有少量分布。在盐碱地质条件中,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受到严 重的生理胁迫,无法存活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 盐碱地的绿化率,让可溶性盐随着水渗到下层或流走,使土 壤“脱盐”,并培肥土壤,达到土地再开发利用。笔者认为,园 林技术在盐碱地的开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选择耐盐碱植物。中国对盐碱地的治理开发非常重 视,积极研究、培育耐盐碱植物品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盐生 植物有l 500多种,中国约有400~500种。所以,在提高盐 碱地的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选择耐盐碱植物上,具 有一定的植物利用条件。 (2)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对土壤盐碱的关键影响关系 是———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在盐碱地,可以通 过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方法,达到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的作 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通过雨水淋洗,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又 可以减轻土壤的返盐量。在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同时,可结 合挖掘鱼塘、开挖水沟,利用挖出的土方垫高绿化栽培的床 面,既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又起到很好的蓄水、排水的功效。 (3)科学栽植。首先要选择健壮的苗木。在盐碱地上种 植,普遍存在生根难、生根慢、长不好的问题。所以一定要选 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壮实的苗木进行栽植。这 样的苗木抗盐碱性强、生长快。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生 根粉、打泥浆栽植、大穴栽植树盘覆膜的方法,以助于提高苗 木的成活率。 (4)科学养护。盐碱地的园林植物在定植后,如果不进行 科学合理地养护与管理,土壤很容易返盐。一旦出现土壤返 盐的情况,苗木的生长不仅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给土壤再 改良带来困难。在科学的养护方法上,应根据植物与土质的 特性,科学安排。一般包括疏松土壤、地面覆盖、合理施肥等。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 采矿废弃地应植被遭到破坏,水分涵养下降,致使地表 径流的下渗受阻;同时,地下水流的方向也会因为开采发生 改变,导致河溪断流,水系紊乱;还有采空区的形成等等,都 会加剧采矿废弃地的水土流失,带来一些极具破坏力的自然 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山洪、甚至荒漠化。所以,采矿废弃 地生态恢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 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意义重大。从园林技术的角度,主要可 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可 以直接改良或者新覆土再进行改良。其中针对采矿地的土壤 状况,可利用园林技术中削高垫低、土平整地、复土、深挖垫 浅、煤矸石或粉煤灰填充等措施整治沉陷土地。 (2)适当植物。因为采矿废弃地土壤的处理,促进了植物 对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所以,改良的废弃地不适于种植农 作物,长期的改良必须依靠植物。利用固氮植物和菌根植物 改良废弃地可以起到较好的生态效益。 (3)植被群落。利用乡土植物来恢复植被群落十分重要, 这些耐受酸性水污染的植物可以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矿物 离子,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和可塑性。利用园林技术,通过栽培 植物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多结构的生态系统,在 植被养料方面,可以将基地上的材料作为植物生长的媒介加 以循环利用,如利用煤、矿砂和金属物充当植物生长的介质。 (4)净水灌溉。包括拦截地表水,阻止地表径流流入采矿 场,从而减少废水的补给量;封闭各种废弃矿井巷道,以通过 隔绝空气的方法,减少氧化作用,降低生成酸性水的可能性。 将旧有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风力或电力设施带动净 水系统,同时把收集的雨水在冷却池和沉淀池中进行清洁处 理,再输送到各个花园进行净水灌溉。 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是指依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以及根 茎间的互相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提高坡表抗冲刷的能力。 对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净化环 境,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大多边坡 因开挖造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在雨 滴、重力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植物种子定植较为困 难;另外,土壤多为没有熟化的生土,养分含量一般很低,边 坡土壤对降水截流也较小。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园林技术, 创造出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1)植物选择。为了达到较好的固土护坡的效果,要选择 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种子丰富,易 更新、易生长;多年生,绿期长;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可用的植 物种类较多,主要有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以及乔木等。 (2)综合因素。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边坡坡度,土壤结 构、厚度,边坡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种植目的等。除了土壤自 身的状况,选择边坡植物主要应考虑的气候因素还有当地气 温和降水等。 (3)护边坡筋。一般在边坡坡度较大,或同一纵边坡较长 处铺设。使用砖或其它块料作为材料,将材料置于土中,露出 地面一定高度,每隔10~20 m设置3~4道,与道路成一定角 度,如鱼骨状排列于道路两侧。在较陡峻地段的排水沟,可采 用较粗糙材料,如卵石、砾石等进行衬砌,以降低径流速度。 河道治理 维护河道的水生态平衡,既要为水生、两栖动物等创造 良好栖息繁衍环境,又要有利于河流自净能力的提升;既要 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功能,又要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要 求。科学合理的河边植物园林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1)植物墙体设计。在园林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 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安全性与景 观性兼顾的帮助治理河道的植物墙体。以块体结构,分层设 计;每一植物区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以更好的促进水生植 物生长实现,达到重新构建河道以及河堤生态循环系统的效 果。 (2)分层植物选择。在墙体上部可以种植一定面积的高 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充 分利用可以吸收水中磷、氮、重金属的植物,配备其他的水生 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 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富余营养物。当然,这些植物还应具有生 长快的特点,这样才可以较好的清除水体和土体的有害化合 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总结 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来说,通过科学的园林技术,可以 很好的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园林技术创造的不仅仅是优美 的植被、水体景观,更可在提升土壤的可持 (上接第148页)续利用空间上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生态环保新举措:自嵌式植生挡土墙问世[EB//OL]. (2007-11-7). fo/A00000021125-1. html. [2]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 报,2004(2):323-329. [3]蔡志洲.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J].交通环保,2002,23(3): 25-26. [4]刘会超,孙振元,彭镇华.盐碱地园林绿化树木栽培技术[J].园林 绿化,2004(1):45.满意请采纳
你奔逸园林信息网看一下,有没有你要下载的论文
必须。风景园林专硕论文是关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硕士毕业研究论述文章,该文章是必须要有整套的设计的,且只有整套的设计才能提现出论文的论证点和陈述内容。
我把这个论文题目理解成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园林建设,两者的联系,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城市园林的建设~我看过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那本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当中有点吧东南大学的《城市设计》也有,而且有点实例,应该还有与这论题相关的专项著作吧~呵呵~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论文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功能及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